第123章 動作不斷
金榜曝光曆史,曹操劉備差點沒命 作者:敏而好雪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很快,陳宮接待了辛評一行人,而通過碰麵,辛評也說出了他的來意。
那就是要和張楊締結盟約!
陳宮不動聲色,說是事關重大,需要請示主公張楊才能夠做決定。
陳宮在和辛評交談期間,企圖套出更多有用的信息,但是辛評可不是庸才,不是那麽好忽悠的。
陳宮隻好作罷。
當然,辛評還是說出了韓馥還會和劉虞結盟的消息。
陳宮知道,北方幾大諸侯之間,可能是有了新的變化了。
夜裏,陳宮找來了韓浩,告訴了韓浩,韓馥使者到來的事情。
韓浩眉頭一皺,道:“定然是袁紹和公孫瓚之間,發生了什麽變化。”
“這才導致韓馥要和我軍以及劉虞締結盟約。”
陳宮點頭道:“沒錯,本官也是這麽想的。”
“隻是想不通,到底發生了什麽變化。”
“況且,對於我軍而言,和韓馥結盟不結盟,都沒有任何影響。”
“但是,卻是對韓馥來說極為有利。所以,本官並不支持主公和韓馥結盟。”
“更何況,日後,主公可是要兵出壺關掃略冀青幽三州的。”
“和韓馥結盟,那不是斷了出壺關的路了嗎?”
韓浩聞言點點頭道:“先生所言極是!”
“那韓馥與我局結盟,就沒有什麽表示嗎?”
陳宮道:“自然是有的,無非就是開放通商,各取所需。”
“冀州富足,開放通商,對於主公而言自是非常有利的。”
“但是,這個條件不足以和韓馥結盟,不過,最終還是看主公怎麽決定吧。”
幾日之後,張楊收到了陳宮的飛鴿傳書,想來,韓馥的使者還在路上吧。
張楊把書信給田豐等人分別觀看之後,問道:
“諸位,對於和韓馥結盟之事,怎麽看?”
田豐首先出言道:“主公,如公台先生所言,和韓馥結盟之後對於我軍而言有諸多掣肘。”
“小小通商的條件,並不足以締結盟約。”
“在下亦是不讚同結盟。”
張楊點頭道:“雖然不和韓馥結盟,但是卻不能因此而交惡於韓馥。”
“否則,對我軍而言,也是極為不利的。”
“應當妥善處理韓馥的使者,提出附加條件,讓韓馥不能答應的條件來婉言拒絕。”
“這樣才不至於把關係鬧僵,本將猜測,定然是三方可能有變,韓馥才會急需盟友相助。”
田豐道:“主公此言極是!”
“袁紹公孫瓚僵持日久,對於雙方而言都不是好事。”
“而韓馥雖然無進取之心,但是,對於袁紹和公孫瓚而言,也是一個極大的威脅。”
“這也是雙方至今都沒有發生大規模戰役的根本原因。”
“在下如果料想不差的話,袁紹和公孫瓚極有可能會另外想辦法破局。”
“破局的辦法,肯定就是聯合其他的諸侯有所動作。”
“甚至,兩人有可能直接停戰也不一定。”
張楊聞言點點頭,非常認可田豐的分析。
“先生可還有其他的見解?”
田豐道:“既然韓馥已經有了動作,那麽肯定,袁紹和公孫瓚肯定也已經采取了行動。”
“而且,他們的行動影響到了韓馥的立場和動作。”
“這才使得韓馥要與我軍和劉虞軍結盟。”
“很可能就是袁紹和公孫瓚的動作,威脅到韓馥了。”
“韓馥這才需要盟友的相助。”
“公台先生提到,兗州劉虞對袁紹占領的東郡蠢蠢欲動。”
“袁紹很有可能已經察覺到了,所以,袁紹采取了一定的措施。”
“袁紹能做的,無非就是和公孫瓚停戰,或者聯合韓馥。”
“因為幽州孔融和公孫瓚是同盟關係,這會直接威脅到韓馥安全。”
“袁紹找韓馥結盟也是非常有可能的,袁紹想要抽出兵力來對付劉虞,就必須和公孫瓚以及韓馥做好外交手段。”
“所以,在下推斷,袁紹肯對都公孫瓚和韓馥都做了安排。”
“而韓馥找了劉虞和我軍結盟,說明韓馥並不願與袁紹結盟。”
“那麽,局勢就非常的明朗了。”
田豐一番分析之後,眾人茅塞頓開!
張楊瞬間覺得,這個亂世越來越有意思了。
張楊遠在雁門,而韓馥的使者,不知道多久才能到達晉陽。
就算是到達晉陽了,狄仁傑肯定也是要請示張楊的。
這段時間,張楊再提出附加條件,再等使者請示韓馥,來來迴迴,沒兩個月下不來。
這時候的局勢,不知道又到哪一步了!
韓馥的選擇,看來並不是那麽的明智啊。
張楊可管不了韓馥是什麽情況,現在對於張楊來說,就是要首先消滅步度根的有生力量!
通過錦衣衛的情報,此刻的步度根大軍,已經離開彈汗山數日。
先鋒部隊已經進駐了雁門的平城和強陰等地。
此次,步度根大軍分為了兩大部分,平城方向整整六萬鐵騎南下。
強陰方向,四萬鐵騎西進,通過雲中郡南下西河等地。
步度根親自率領六萬鐵騎直接南下雁門,目的就是要突破雁門關,寇略太原!
平城距離陰館不過兩百裏,騎兵行軍不需要四天即可到達!
所以,張楊軍也全麵進入了戰備狀態!
這幾天的時間,各方雲動,袁紹的停戰書也已經傳到了公孫瓚手中。
公孫瓚急忙召集麾下商議。
許攸看著書信,沉吟了一下道:
“主公,我軍長期和袁紹對峙,顯然不是一個好的結果。”
“停戰對於我軍來說,也是有益的。”
“但是,我們需要弄清楚,袁紹為什麽要和我軍停戰。”
“袁紹和我軍停戰,對袁紹來說,有什麽好處。”
公孫瓚點頭認同,道:“諸位暢所欲言,且分析一下袁紹為何停戰!”
“莫不是袁紹後方劉虞方麵,有了變故?”公孫瓚麾下大將嚴綱胡亂猜測了一番。
長史關靖道:“嚴將軍所言也是有可能的,畢竟袁紹霸占了兗州三郡之地。”
“劉虞苦於袁紹的壓迫,伺機而動也是有可能的。”
劉備道:“也有可能是袁紹軍中糧草無以為繼了呢?”
張飛大老粗道:“這打又不打,退又不退的,真是煩人,要俺張飛說,幹脆直接大戰一場!”
許攸搖搖頭道:“如此這般猜測,是沒有用的。”
“沒有依據的猜測,根本很難成立。”
“或許諸位將軍說的,都有可能,但這或許不是袁紹的真正用意。”
“大家知道,袁紹麾下智謀之士不少,我們定然要慎之又慎,免得被袁紹給算計了。”
公孫瓚聞言道:“莫非先生有所推斷了?”
那就是要和張楊締結盟約!
陳宮不動聲色,說是事關重大,需要請示主公張楊才能夠做決定。
陳宮在和辛評交談期間,企圖套出更多有用的信息,但是辛評可不是庸才,不是那麽好忽悠的。
陳宮隻好作罷。
當然,辛評還是說出了韓馥還會和劉虞結盟的消息。
陳宮知道,北方幾大諸侯之間,可能是有了新的變化了。
夜裏,陳宮找來了韓浩,告訴了韓浩,韓馥使者到來的事情。
韓浩眉頭一皺,道:“定然是袁紹和公孫瓚之間,發生了什麽變化。”
“這才導致韓馥要和我軍以及劉虞締結盟約。”
陳宮點頭道:“沒錯,本官也是這麽想的。”
“隻是想不通,到底發生了什麽變化。”
“況且,對於我軍而言,和韓馥結盟不結盟,都沒有任何影響。”
“但是,卻是對韓馥來說極為有利。所以,本官並不支持主公和韓馥結盟。”
“更何況,日後,主公可是要兵出壺關掃略冀青幽三州的。”
“和韓馥結盟,那不是斷了出壺關的路了嗎?”
韓浩聞言點點頭道:“先生所言極是!”
“那韓馥與我局結盟,就沒有什麽表示嗎?”
陳宮道:“自然是有的,無非就是開放通商,各取所需。”
“冀州富足,開放通商,對於主公而言自是非常有利的。”
“但是,這個條件不足以和韓馥結盟,不過,最終還是看主公怎麽決定吧。”
幾日之後,張楊收到了陳宮的飛鴿傳書,想來,韓馥的使者還在路上吧。
張楊把書信給田豐等人分別觀看之後,問道:
“諸位,對於和韓馥結盟之事,怎麽看?”
田豐首先出言道:“主公,如公台先生所言,和韓馥結盟之後對於我軍而言有諸多掣肘。”
“小小通商的條件,並不足以締結盟約。”
“在下亦是不讚同結盟。”
張楊點頭道:“雖然不和韓馥結盟,但是卻不能因此而交惡於韓馥。”
“否則,對我軍而言,也是極為不利的。”
“應當妥善處理韓馥的使者,提出附加條件,讓韓馥不能答應的條件來婉言拒絕。”
“這樣才不至於把關係鬧僵,本將猜測,定然是三方可能有變,韓馥才會急需盟友相助。”
田豐道:“主公此言極是!”
“袁紹公孫瓚僵持日久,對於雙方而言都不是好事。”
“而韓馥雖然無進取之心,但是,對於袁紹和公孫瓚而言,也是一個極大的威脅。”
“這也是雙方至今都沒有發生大規模戰役的根本原因。”
“在下如果料想不差的話,袁紹和公孫瓚極有可能會另外想辦法破局。”
“破局的辦法,肯定就是聯合其他的諸侯有所動作。”
“甚至,兩人有可能直接停戰也不一定。”
張楊聞言點點頭,非常認可田豐的分析。
“先生可還有其他的見解?”
田豐道:“既然韓馥已經有了動作,那麽肯定,袁紹和公孫瓚肯定也已經采取了行動。”
“而且,他們的行動影響到了韓馥的立場和動作。”
“這才使得韓馥要與我軍和劉虞軍結盟。”
“很可能就是袁紹和公孫瓚的動作,威脅到韓馥了。”
“韓馥這才需要盟友的相助。”
“公台先生提到,兗州劉虞對袁紹占領的東郡蠢蠢欲動。”
“袁紹很有可能已經察覺到了,所以,袁紹采取了一定的措施。”
“袁紹能做的,無非就是和公孫瓚停戰,或者聯合韓馥。”
“因為幽州孔融和公孫瓚是同盟關係,這會直接威脅到韓馥安全。”
“袁紹找韓馥結盟也是非常有可能的,袁紹想要抽出兵力來對付劉虞,就必須和公孫瓚以及韓馥做好外交手段。”
“所以,在下推斷,袁紹肯對都公孫瓚和韓馥都做了安排。”
“而韓馥找了劉虞和我軍結盟,說明韓馥並不願與袁紹結盟。”
“那麽,局勢就非常的明朗了。”
田豐一番分析之後,眾人茅塞頓開!
張楊瞬間覺得,這個亂世越來越有意思了。
張楊遠在雁門,而韓馥的使者,不知道多久才能到達晉陽。
就算是到達晉陽了,狄仁傑肯定也是要請示張楊的。
這段時間,張楊再提出附加條件,再等使者請示韓馥,來來迴迴,沒兩個月下不來。
這時候的局勢,不知道又到哪一步了!
韓馥的選擇,看來並不是那麽的明智啊。
張楊可管不了韓馥是什麽情況,現在對於張楊來說,就是要首先消滅步度根的有生力量!
通過錦衣衛的情報,此刻的步度根大軍,已經離開彈汗山數日。
先鋒部隊已經進駐了雁門的平城和強陰等地。
此次,步度根大軍分為了兩大部分,平城方向整整六萬鐵騎南下。
強陰方向,四萬鐵騎西進,通過雲中郡南下西河等地。
步度根親自率領六萬鐵騎直接南下雁門,目的就是要突破雁門關,寇略太原!
平城距離陰館不過兩百裏,騎兵行軍不需要四天即可到達!
所以,張楊軍也全麵進入了戰備狀態!
這幾天的時間,各方雲動,袁紹的停戰書也已經傳到了公孫瓚手中。
公孫瓚急忙召集麾下商議。
許攸看著書信,沉吟了一下道:
“主公,我軍長期和袁紹對峙,顯然不是一個好的結果。”
“停戰對於我軍來說,也是有益的。”
“但是,我們需要弄清楚,袁紹為什麽要和我軍停戰。”
“袁紹和我軍停戰,對袁紹來說,有什麽好處。”
公孫瓚點頭認同,道:“諸位暢所欲言,且分析一下袁紹為何停戰!”
“莫不是袁紹後方劉虞方麵,有了變故?”公孫瓚麾下大將嚴綱胡亂猜測了一番。
長史關靖道:“嚴將軍所言也是有可能的,畢竟袁紹霸占了兗州三郡之地。”
“劉虞苦於袁紹的壓迫,伺機而動也是有可能的。”
劉備道:“也有可能是袁紹軍中糧草無以為繼了呢?”
張飛大老粗道:“這打又不打,退又不退的,真是煩人,要俺張飛說,幹脆直接大戰一場!”
許攸搖搖頭道:“如此這般猜測,是沒有用的。”
“沒有依據的猜測,根本很難成立。”
“或許諸位將軍說的,都有可能,但這或許不是袁紹的真正用意。”
“大家知道,袁紹麾下智謀之士不少,我們定然要慎之又慎,免得被袁紹給算計了。”
公孫瓚聞言道:“莫非先生有所推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