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四一章、子夜歌,秋雨欲出看浮生(下)
正午時分,換了便裝的陸子諾走在縣城街道上,快要入冬了,可淮安還是滿眼綠色,讓人看著舒服。
剛才在牌匾下站了良久,陸子諾梳理了一下淮安的情勢,覺得還是應該從胡大與薛寅的爭地一案入手,於是她準備再去一趟胡家莊。
正走著,就見莫洵飄至眼前,麵帶驚喜:“宋軼有下落了,就在山陽縣的陳家村養傷呢。”
“真的?”陸子諾亦是喜笑顏開:“山陽縣,是上遊啊,怪不得搜尋了下遊這麽久都沒找到。”
“可不是嗎?我現在就去陳家村,晚上可能不迴來了,你鎖好門窗。”莫洵叮囑著。
畢竟公務在身,陸子諾不能隨之前往,便點頭擺手:“快去吧,放心。”
莫洵轉眼便離開了,陸子諾前進的腳步也輕快起來。
很快,到了胡家莊,陸子諾尋到了胡大家門口,卻見其房門緊鎖,連忙詢問鄰裏。
左邊的鄰居阿婆見過陸子諾,知道其是縣衙的縣令,便說:“胡家老爺子生了病,去縣城的應泰醫館看病去了,一會兒便迴的。看著天色,要變天了,要不陸縣令來我這裏坐著等?”
“也好,叨擾老人家了。”陸子諾便來到了鄰家的堂上,與阿婆聊起了天。
“胡大可是好人,我們胡家莊裏唯一的舉人,卻不肯入仕為官,真是可惜了。”阿婆歎了口氣:“要是有個一官半職,看那薛寅還敢欺負不?”
“阿婆,縣學的博士也是官職,從九品下的官職。”陸子諾糾正道。
“縣學的博士算什麽官啊,什麽也管不了。”阿婆搖著頭:“怎麽也得是縣主簿啊,這樣,才不會被欺負。”
“聽陳閣老說起,你們胡家莊的人,大多都是念過書的。”陸子諾見這個話題說不通,便問道。
“念過書的是不少,可是背井離鄉來到這裏,養家糊口就成了首重,哪還有心思念書?”阿婆搖頭:“最早來這裏幾家人還能掙得幾畝薄田,我們後來的十幾家,連地都沒有,隻能做別的,我家兒子、兒媳起早貪黑磨豆漿,做豆腐,還讀書?那隻能是奢望了。”
“那為什麽要從諸城來這裏呢?”
“要是諸城還活得下去,誰願意離家啊?”阿婆說著,眼圈都紅了:“你們是不知道,我們密州是平盧淄青節度使治下。當初,平盧淄青的節度使是李正,這個李將軍也算是一個好官,對百姓很好,討伐田嗣時,亦是以百姓為重,頗有威名,誰知教育出的兒子可不怎麽樣!自從李將軍去世後,其第五子李林容不知怎麽得了平盧淄青節度使的爵位,自此,我們老百姓可就遭了秧。
不僅徭役增加,賦稅還年年漲,我們的日子每況愈下,胡大家的老爺子看得明白,早早就來了淮安,開墾出一片荒地,便紮了根。我家老頭子心眼實,總不肯離開故土,要不是四年前,水災和疫病的天災人禍一波接一波,他還不肯走呢。
唉,那年天災人禍接踵而來,可李林容不僅不減免賦稅,還又多收一成,這是逼著我們賣地啊,走投無路,我們隻好變賣了祖產,離開了諸城。這還算慶幸的,我們走出來了,有幾家仗著還算寬裕,留了下來,沒兩年便被李林容壓榨得片甲不剩,想出來都出不來了。
我們是知道胡大家在淮安落了腳,才投奔來的,這房子還是胡大家老爺子出錢給蓋的。唉,要不是胡大出了事,老爺子的身體應該硬朗著呢,世事無常啊……”
聽著阿婆的抱怨,陸子諾在記憶中搜尋有關李林容的事件,隻記得吏部年年表彰其功勳,並未有隻言片語的不是。
陸子諾有些坐不住了,而阿婆所言不錯,這天還真是變了,正午之前還是陽光明媚,現在就是陰雲遮日,點點牛毛細雨便落了下來。
而隔壁的胡大家有了絲動靜,陸子諾便和阿婆告辭,來到了胡大家扣門。
胡大娘子一開門便愣了一下,便連忙請其進了院落,一路上都在說著謝。
胡大家收拾得井井有條,怎麽也像個小康之家,隨著胡大娘子來到正堂,就看見上次不許胡大娘子告官的婆婆。
這次婆婆見了陸子諾不再是上次畏懼的樣子,而是忽然跪下:“多謝陸縣令,我兒雖死不能複生,但這口氣全憑陸縣令才能爭迴了。”
陸子諾連忙上前攙起婆婆:“老人家,快快請起,折煞小生了。”
婆婆起了身,抹著眼淚:“要不是陸縣令堅持,我等哪裏敢為我兒申冤?我等本就是外來戶,掙下這七畝田產,和這三進的院子,本就不已,可也隻能仰人鼻息,那薛家想要,我們哪敢不給。隻是我兒耿直,認死理,不肯依,便遭了黑手,就這麽去了。原本真心以為是我兒氣性大,原來是那薛寅心狠手辣。”
“老人家,薛寅的案子暫時還沒查清,故而還未審判,還請老人家再等等。”
“將其下了獄,我們就很滿足了,隻是我家老頭子,不知道能不能等到結果。”說著,婆婆悲從中來,落起淚來。
陸子諾看向胡大娘子,其連忙說道:“公公昨日起便覺得頭昏,今日越發頭痛,便去了應泰醫館。醫館的荊神醫給他把了脈,說是腦梗阻,醫治起來極為費時費錢。公公就不願再治,我們便先迴來了。”
一提起應泰醫館,陸子諾猛然想起自己本就對其有所懷疑,偏偏這幾日忙碌得忘記了這一線索,於是說:“胡大娘子,縣城中可否還有其他醫館?我建議你去別的醫館再看看。”
“別的醫館?沒有啊,淮安縣城中隻有一家醫館,且因是荊神醫坐堂,別的醫館便不在淮安開館了。可是有哪裏不對?”
陸子諾想了一下,便說:“雖說是不能有病亂投醫,但多看幾家總是好的。”
“縣令說的在理,我明日便去臨縣看看。對了,縣令今日來訪,所為何事?”
“我隻想知道薛寅要爭的是那塊地。”
胡大娘子便帶陸子諾來到了後院,指著南牆邊說:“就是那裏的一塊以及院外的田地三分。”
陸子諾點頭,從後門出了院子,左右張望了下,竟發現,離鐵木社那片廢墟不遠。
有什麽東西在腦海中唿之欲出,陸子諾皺著眉,冒著雨一路思索著迴到縣衙,便見大堂之上,南碩正笑眯眯地看著她。
正午時分,換了便裝的陸子諾走在縣城街道上,快要入冬了,可淮安還是滿眼綠色,讓人看著舒服。
剛才在牌匾下站了良久,陸子諾梳理了一下淮安的情勢,覺得還是應該從胡大與薛寅的爭地一案入手,於是她準備再去一趟胡家莊。
正走著,就見莫洵飄至眼前,麵帶驚喜:“宋軼有下落了,就在山陽縣的陳家村養傷呢。”
“真的?”陸子諾亦是喜笑顏開:“山陽縣,是上遊啊,怪不得搜尋了下遊這麽久都沒找到。”
“可不是嗎?我現在就去陳家村,晚上可能不迴來了,你鎖好門窗。”莫洵叮囑著。
畢竟公務在身,陸子諾不能隨之前往,便點頭擺手:“快去吧,放心。”
莫洵轉眼便離開了,陸子諾前進的腳步也輕快起來。
很快,到了胡家莊,陸子諾尋到了胡大家門口,卻見其房門緊鎖,連忙詢問鄰裏。
左邊的鄰居阿婆見過陸子諾,知道其是縣衙的縣令,便說:“胡家老爺子生了病,去縣城的應泰醫館看病去了,一會兒便迴的。看著天色,要變天了,要不陸縣令來我這裏坐著等?”
“也好,叨擾老人家了。”陸子諾便來到了鄰家的堂上,與阿婆聊起了天。
“胡大可是好人,我們胡家莊裏唯一的舉人,卻不肯入仕為官,真是可惜了。”阿婆歎了口氣:“要是有個一官半職,看那薛寅還敢欺負不?”
“阿婆,縣學的博士也是官職,從九品下的官職。”陸子諾糾正道。
“縣學的博士算什麽官啊,什麽也管不了。”阿婆搖著頭:“怎麽也得是縣主簿啊,這樣,才不會被欺負。”
“聽陳閣老說起,你們胡家莊的人,大多都是念過書的。”陸子諾見這個話題說不通,便問道。
“念過書的是不少,可是背井離鄉來到這裏,養家糊口就成了首重,哪還有心思念書?”阿婆搖頭:“最早來這裏幾家人還能掙得幾畝薄田,我們後來的十幾家,連地都沒有,隻能做別的,我家兒子、兒媳起早貪黑磨豆漿,做豆腐,還讀書?那隻能是奢望了。”
“那為什麽要從諸城來這裏呢?”
“要是諸城還活得下去,誰願意離家啊?”阿婆說著,眼圈都紅了:“你們是不知道,我們密州是平盧淄青節度使治下。當初,平盧淄青的節度使是李正,這個李將軍也算是一個好官,對百姓很好,討伐田嗣時,亦是以百姓為重,頗有威名,誰知教育出的兒子可不怎麽樣!自從李將軍去世後,其第五子李林容不知怎麽得了平盧淄青節度使的爵位,自此,我們老百姓可就遭了秧。
不僅徭役增加,賦稅還年年漲,我們的日子每況愈下,胡大家的老爺子看得明白,早早就來了淮安,開墾出一片荒地,便紮了根。我家老頭子心眼實,總不肯離開故土,要不是四年前,水災和疫病的天災人禍一波接一波,他還不肯走呢。
唉,那年天災人禍接踵而來,可李林容不僅不減免賦稅,還又多收一成,這是逼著我們賣地啊,走投無路,我們隻好變賣了祖產,離開了諸城。這還算慶幸的,我們走出來了,有幾家仗著還算寬裕,留了下來,沒兩年便被李林容壓榨得片甲不剩,想出來都出不來了。
我們是知道胡大家在淮安落了腳,才投奔來的,這房子還是胡大家老爺子出錢給蓋的。唉,要不是胡大出了事,老爺子的身體應該硬朗著呢,世事無常啊……”
聽著阿婆的抱怨,陸子諾在記憶中搜尋有關李林容的事件,隻記得吏部年年表彰其功勳,並未有隻言片語的不是。
陸子諾有些坐不住了,而阿婆所言不錯,這天還真是變了,正午之前還是陽光明媚,現在就是陰雲遮日,點點牛毛細雨便落了下來。
而隔壁的胡大家有了絲動靜,陸子諾便和阿婆告辭,來到了胡大家扣門。
胡大娘子一開門便愣了一下,便連忙請其進了院落,一路上都在說著謝。
胡大家收拾得井井有條,怎麽也像個小康之家,隨著胡大娘子來到正堂,就看見上次不許胡大娘子告官的婆婆。
這次婆婆見了陸子諾不再是上次畏懼的樣子,而是忽然跪下:“多謝陸縣令,我兒雖死不能複生,但這口氣全憑陸縣令才能爭迴了。”
陸子諾連忙上前攙起婆婆:“老人家,快快請起,折煞小生了。”
婆婆起了身,抹著眼淚:“要不是陸縣令堅持,我等哪裏敢為我兒申冤?我等本就是外來戶,掙下這七畝田產,和這三進的院子,本就不已,可也隻能仰人鼻息,那薛家想要,我們哪敢不給。隻是我兒耿直,認死理,不肯依,便遭了黑手,就這麽去了。原本真心以為是我兒氣性大,原來是那薛寅心狠手辣。”
“老人家,薛寅的案子暫時還沒查清,故而還未審判,還請老人家再等等。”
“將其下了獄,我們就很滿足了,隻是我家老頭子,不知道能不能等到結果。”說著,婆婆悲從中來,落起淚來。
陸子諾看向胡大娘子,其連忙說道:“公公昨日起便覺得頭昏,今日越發頭痛,便去了應泰醫館。醫館的荊神醫給他把了脈,說是腦梗阻,醫治起來極為費時費錢。公公就不願再治,我們便先迴來了。”
一提起應泰醫館,陸子諾猛然想起自己本就對其有所懷疑,偏偏這幾日忙碌得忘記了這一線索,於是說:“胡大娘子,縣城中可否還有其他醫館?我建議你去別的醫館再看看。”
“別的醫館?沒有啊,淮安縣城中隻有一家醫館,且因是荊神醫坐堂,別的醫館便不在淮安開館了。可是有哪裏不對?”
陸子諾想了一下,便說:“雖說是不能有病亂投醫,但多看幾家總是好的。”
“縣令說的在理,我明日便去臨縣看看。對了,縣令今日來訪,所為何事?”
“我隻想知道薛寅要爭的是那塊地。”
胡大娘子便帶陸子諾來到了後院,指著南牆邊說:“就是那裏的一塊以及院外的田地三分。”
陸子諾點頭,從後門出了院子,左右張望了下,竟發現,離鐵木社那片廢墟不遠。
有什麽東西在腦海中唿之欲出,陸子諾皺著眉,冒著雨一路思索著迴到縣衙,便見大堂之上,南碩正笑眯眯地看著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