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1章 我打不過他,還打不過你嗎?
穿越造反,我是認真的 作者:星漢玄羽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大同互助社對於起義與否,北上還是南下有著太多的爭論了。
有的想要南下,覺得自己南下為大同天下盡一份力,添磚加瓦。
有的說南下不行,他們沒錢沒路子,人少了路上出事怎麽辦?人多了泄密怎麽辦?至於跟著商隊走,那更是扯淡,不知道這年頭車馬航都是壞人嗎?
有說北上的,畢竟現在北疆的漢軍打了一場大仗,地盤擴大了,需要大量的讀書人。
有的說北上也不行,現在天下這麽亂,北疆更亂,邊關說不定都過不去。即便過去了,那麽就一定能夠到漢軍的地盤嗎?
所以,有人覺得還是蟄伏,穩紮穩打的好,這樣在漢軍和大同社到來的時候,能夠快速拿下徐州!
可是,還有人覺得應當主動出擊,主動想辦法接觸大同社和漢軍,要南下、要北上。
於是,討論又是一個輪迴,吵吵嚷嚷,各有各的道理,反而因為沒有一個強權的人物,倒是顯得大同互助社是一盤亂沙!
不過這種事情終究是有人看的清楚的,或看夠了互助社的爭吵,一氣之下選擇單獨北上或南下,又或者幾個人湊一湊壯壯膽子,再北上南下。
而剩下的,有理想的,想著要在互助社內統一聲音,這樣力量才能使用到一處,就是人比較多,又隱隱開始分派係了。
最後更多的便是奢望穩定的,最喜歡的便是討論國家大事,然後搞宣傳,搞串聯,搞團結。
所以大同互助社,看似心向大同社和漢軍,但是綱領並不完整,混亂頗多。
思來想去,一眾互助社的人覺得,統一思想先不說,現在盡可能的先學大同社建立軍隊。
隻是這些人終究是不曾接觸過軍隊,也弄不來鎧甲,所以他們能做的就是一群人以其他的名義集合起來習練武藝,摸索一下所謂的軍陣,大致就是這個樣子。
沒有人指導,他們每走一步都真的很難,都是在摸索中前進。
大致,他們認為的打仗,就是一聲令下,然後一群人提著刀子集體衝鋒。
所以,他們又陷入如何說服他人,如何統一的怪圈。
不要看他們參考了所謂軍製製定了職位,但管理上卻是十分的混亂。
可以說這大同互助社,就是一個組織不嚴密,管理鬆散的誌願組織。
那真就是看著不斷壯大,看著風生水起,但就是什麽都不行。
搞一個集合,不是他有病就是家裏的雞要生了,不是參加葬禮就是參加婚禮,結果就是統計能來的有一百來人,結果最後來了二三十人,當真就是恍恍惚惚。
而這,也就是他們一直不曾被漢軍情報人員所注意到的原因。
這裏固然有情報人員少,有他們所謂的‘組織嚴密’,但更多的是他們沒搞出什麽事情,看不見他們啊!!
不過話雖如此,有理想者還是奔波不斷,為大同互助社而努力,為了大同社而努力。
所以大同互助社幾乎都在爭吵中和忙碌中度過,完全就是升鬥小民,每天為了生活所忙碌一般,沒有被任何人、任何勢力所留意。
伴隨著力量的積蓄,未來或許會因為他們所產生大變動。
.................
而與此同時,朝廷的使團已經迴到了京城,引起了軒然大波。
針對北疆漢軍的挑釁,朝廷在出不出兵的問題上,出哪裏的兵的問題上進行了爭吵。
若是不出兵,豈不是助長漢軍囂張之氣焰!!
可若是出兵,那是出邊軍還是京營?
出邊軍,邊軍主要防禦羅刹蠻,打漢軍不可能用少量的兵力,抽調的兵力多,豈不是給羅刹蠻所趁!
若是出京營,可是京營隻有十萬人,戰鬥力很多人都清楚,也就是那樣,似乎也不行。
最重要的是,十萬人肯定不夠,出多了京城兵力空虛,出少了還不如不出。
於是有人提議出江北大營,戰鬥力絕對很厲害。
對此,呂輕侯直接反駁,道:“江北大營震懾江北十三州,與江南大營遙遙相望,一旦離開,江北必亂。”
“本來江南就夠亂的了,江北再亂天下就危險了!”
最終,大乾朝廷爭來爭去,最終決定。
北疆的漢軍厲害,那是跟羅刹蠻打過的,我承認我對其沒有辦法。
但是江南的漢軍,區區半州之地,三年多以來沒有什麽戰績,最多就是打敗了原江南大營,況且原來的江南大營覆滅還是白蓮教幹的。
所以想來想去,討論來討論去,大家一致決定。
“打江南的漢軍!”
“命令諜子在白蓮教內宣傳漢軍有多麽多麽厲害,使白蓮教投鼠忌器。”
“然後,跟白蓮教和談,暫時休戰。”
“最後集中優勢兵力同漢軍決戰!”
“區區半州之地,彈指間便可讓其灰飛煙滅!”
“對了,為了保證安穩,朝廷要增兵!”
“不僅如此,還要加餉。”
“對對對,再苦一苦百姓,一切以大局為重。”
所有人談論的都很興奮,你一言我一句,很快便詳細了作戰的大方向,就是有一點不當人了。
什麽踏馬的再苦一苦百姓!
什麽以大局為重!
呸!
說這些的都踏馬的是一群壞胚!
伴隨著大戰略的製定,很快就有人放聲大笑,很是自豪道:
“哈哈哈,老子打不過北疆的漢軍,還打不過你們江南的漢軍嗎?”
“哇哈哈哈!”
眾官員扭頭看向這個失態的傻子,你這是話裏有話,再說誰呢?
是不是缺心眼?
然後.........
“啟奏太後、陛下,臣彈劾李侍郎聖前失儀!!”
有的想要南下,覺得自己南下為大同天下盡一份力,添磚加瓦。
有的說南下不行,他們沒錢沒路子,人少了路上出事怎麽辦?人多了泄密怎麽辦?至於跟著商隊走,那更是扯淡,不知道這年頭車馬航都是壞人嗎?
有說北上的,畢竟現在北疆的漢軍打了一場大仗,地盤擴大了,需要大量的讀書人。
有的說北上也不行,現在天下這麽亂,北疆更亂,邊關說不定都過不去。即便過去了,那麽就一定能夠到漢軍的地盤嗎?
所以,有人覺得還是蟄伏,穩紮穩打的好,這樣在漢軍和大同社到來的時候,能夠快速拿下徐州!
可是,還有人覺得應當主動出擊,主動想辦法接觸大同社和漢軍,要南下、要北上。
於是,討論又是一個輪迴,吵吵嚷嚷,各有各的道理,反而因為沒有一個強權的人物,倒是顯得大同互助社是一盤亂沙!
不過這種事情終究是有人看的清楚的,或看夠了互助社的爭吵,一氣之下選擇單獨北上或南下,又或者幾個人湊一湊壯壯膽子,再北上南下。
而剩下的,有理想的,想著要在互助社內統一聲音,這樣力量才能使用到一處,就是人比較多,又隱隱開始分派係了。
最後更多的便是奢望穩定的,最喜歡的便是討論國家大事,然後搞宣傳,搞串聯,搞團結。
所以大同互助社,看似心向大同社和漢軍,但是綱領並不完整,混亂頗多。
思來想去,一眾互助社的人覺得,統一思想先不說,現在盡可能的先學大同社建立軍隊。
隻是這些人終究是不曾接觸過軍隊,也弄不來鎧甲,所以他們能做的就是一群人以其他的名義集合起來習練武藝,摸索一下所謂的軍陣,大致就是這個樣子。
沒有人指導,他們每走一步都真的很難,都是在摸索中前進。
大致,他們認為的打仗,就是一聲令下,然後一群人提著刀子集體衝鋒。
所以,他們又陷入如何說服他人,如何統一的怪圈。
不要看他們參考了所謂軍製製定了職位,但管理上卻是十分的混亂。
可以說這大同互助社,就是一個組織不嚴密,管理鬆散的誌願組織。
那真就是看著不斷壯大,看著風生水起,但就是什麽都不行。
搞一個集合,不是他有病就是家裏的雞要生了,不是參加葬禮就是參加婚禮,結果就是統計能來的有一百來人,結果最後來了二三十人,當真就是恍恍惚惚。
而這,也就是他們一直不曾被漢軍情報人員所注意到的原因。
這裏固然有情報人員少,有他們所謂的‘組織嚴密’,但更多的是他們沒搞出什麽事情,看不見他們啊!!
不過話雖如此,有理想者還是奔波不斷,為大同互助社而努力,為了大同社而努力。
所以大同互助社幾乎都在爭吵中和忙碌中度過,完全就是升鬥小民,每天為了生活所忙碌一般,沒有被任何人、任何勢力所留意。
伴隨著力量的積蓄,未來或許會因為他們所產生大變動。
.................
而與此同時,朝廷的使團已經迴到了京城,引起了軒然大波。
針對北疆漢軍的挑釁,朝廷在出不出兵的問題上,出哪裏的兵的問題上進行了爭吵。
若是不出兵,豈不是助長漢軍囂張之氣焰!!
可若是出兵,那是出邊軍還是京營?
出邊軍,邊軍主要防禦羅刹蠻,打漢軍不可能用少量的兵力,抽調的兵力多,豈不是給羅刹蠻所趁!
若是出京營,可是京營隻有十萬人,戰鬥力很多人都清楚,也就是那樣,似乎也不行。
最重要的是,十萬人肯定不夠,出多了京城兵力空虛,出少了還不如不出。
於是有人提議出江北大營,戰鬥力絕對很厲害。
對此,呂輕侯直接反駁,道:“江北大營震懾江北十三州,與江南大營遙遙相望,一旦離開,江北必亂。”
“本來江南就夠亂的了,江北再亂天下就危險了!”
最終,大乾朝廷爭來爭去,最終決定。
北疆的漢軍厲害,那是跟羅刹蠻打過的,我承認我對其沒有辦法。
但是江南的漢軍,區區半州之地,三年多以來沒有什麽戰績,最多就是打敗了原江南大營,況且原來的江南大營覆滅還是白蓮教幹的。
所以想來想去,討論來討論去,大家一致決定。
“打江南的漢軍!”
“命令諜子在白蓮教內宣傳漢軍有多麽多麽厲害,使白蓮教投鼠忌器。”
“然後,跟白蓮教和談,暫時休戰。”
“最後集中優勢兵力同漢軍決戰!”
“區區半州之地,彈指間便可讓其灰飛煙滅!”
“對了,為了保證安穩,朝廷要增兵!”
“不僅如此,還要加餉。”
“對對對,再苦一苦百姓,一切以大局為重。”
所有人談論的都很興奮,你一言我一句,很快便詳細了作戰的大方向,就是有一點不當人了。
什麽踏馬的再苦一苦百姓!
什麽以大局為重!
呸!
說這些的都踏馬的是一群壞胚!
伴隨著大戰略的製定,很快就有人放聲大笑,很是自豪道:
“哈哈哈,老子打不過北疆的漢軍,還打不過你們江南的漢軍嗎?”
“哇哈哈哈!”
眾官員扭頭看向這個失態的傻子,你這是話裏有話,再說誰呢?
是不是缺心眼?
然後.........
“啟奏太後、陛下,臣彈劾李侍郎聖前失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