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org/
項羽自忖不能脫身,就對部下說:‘我從起兵到現在已經八年,經七十餘戰,抵擋我的人都被我攻破,我打擊的人都表示臣服,未嚐敗北,遂稱霸天下,現在困於此,不是我不會打仗,而是天要亡我!今日是要決死戰了,我要為諸君痛快地一戰,必定要勝利三次,為諸君擊潰包圍、斬將、砍旗,讓諸君知道,是天要亡我,非我不會打仗‘。
於是他分騎兵為四隊,此時,漢軍圍困數重,項羽對他的騎兵們說:‘我為你們殺掉對方一將!’於是他命令騎兵們分四麵向山下衝,約在山東麵會合。
項羽大唿馳下,斬殺一漢將。赤泉侯楊喜追項羽,項羽大喝一聲,楊喜的人馬俱驚,退後數裏!項羽與騎兵分為三隊,漢軍不知項羽在哪隊,就也分三隊包圍。項羽飛馳而出,又斬殺一漢將,同時殺近百人,再會合騎兵,僅損失兩騎,項羽問:‘怎麽樣?’騎兵們迴答:‘和大王說的一樣’。
項羽一路逃到烏江,此時兵馬已經損失殆盡,這時遇見烏江亭長,亭長勸項羽可以迴到江東以圖東山再起,但項羽以無顏見江東父老為由拒絕,並將自己坐下馬賜予亭長。項羽於是下馬步戰,一口氣殺了漢兵幾百人,自己也受了十幾處的傷。
後來項羽遇了故人呂馬童,本指望他念故舊之情,會放其一條生路。哪知那呂馬童同著四將,逼其自刎,分裂支體,各去請功去了。
可憐一世英豪,就此斃命。那項羽英勇一世,千古無二。隻因未能聽從那太上老君的一番告誡,終究落得功敗垂成。若能少生猜忌,多用賢良,豈能如此。
當時那太上老君為其請了三個能人,一個是那蕭何,蕭何最先投靠項羽,那項羽生性傲慢,見到蕭何,問:‘使得何等兵器?’
那蕭何說:‘在下不會使用兵器’。
項羽說:‘不會使用兵器?那你會做什麽?’
蕭何說:‘在下可以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
項羽說:‘原來是吃白飯啊!’便擺手不用。蕭何於是便棄項羽而投劉邦。
那韓信仗劍投奔項梁軍,項梁兵敗後歸附項羽。他曾多次向項羽獻計,始終不被采納,於是離開項羽前去投奔了劉邦。
那張良祖上三代為韓丞相,秦滅韓後,他圖謀恢複韓國,結交刺客,在古博浪沙狙擊秦始皇未遂,逃亡至下邳。後得黃石公授予天書,來投項羽,那項羽見張良是個書生,又為韓國人,遂棄之不用。將這三個人才白白給放跑了。你說可惜不?”
九頭蟲說:“那項羽死後,他的那杆虎頭盤龍戟如今現在何處?”
豬剛鬣說:“那項羽死後,其三千子弟兵中的李將軍尚且不知,仍在穀城與漢軍作戰。劉邦為招降李將軍,派人把項羽之首送往穀城,明示項羽已死,令其投降。談判中,劉邦答應在華山之陽,厚葬項羽之頭。李將軍率眾降,葬項羽頭後,李將軍也自刎於墓前。那虎頭盤龍戟隨同項羽一起,藏在附近”。
九頭蟲問:“不知道姐夫怎麽會對這些知道的這麽清楚?”
豬剛鬣說:“賢弟不知,俺在做天蓬元帥之前,得遇仙家指點,在名山大川之間修行了三千年,煉的是三花聚頂,五氣朝元。正巧那日老君前來尋找那秦始皇早年遺落長江之中的玉佩,派了東海龍王和河神,找了多日都沒有找到,這迴虧了俺,俺在那江水之中呆了多日,費了九牛二虎之力,這才在那入海口之中找到那玉佩。那太上老君見俺年輕有為,命俺在人間暗助那劉邦,那日劉邦軍逃往南山,項羽率軍追到靈壁東阻攔,漢兵落入睢水十餘萬,是俺施法使那睢水為之不流。項羽把劉邦包圍了三層,也是俺一陣大風吹亂楚軍,那劉邦這才趁機率領數十騎兵走脫。
後來那劉邦稱帝,那太上老君特意奏請玉帝,封俺做了這個天蓬元帥。從此之後,俺就在那天庭之中,掌管天河,治理八萬水軍,威風的緊呢!”
九頭蟲說:“原來如此!哎!姐夫,那小白龍如今被玉帝關在何處?”
豬剛鬣說:“那小白龍如今被玉帝關在那蛇盤山的鷹愁澗之中靜心思過哩,什麽時候出來還說不定,這要看那玉帝的心情再說!”
一番閑談,二人便又舉杯,三巡之後,那九頭蟲說:“可惜!哎!姐夫,那項羽既然是神勇無敵,天下無二,玉帝後來又是怎麽處置的?”
豬剛鬣說:“嗨!若說這事,那可扯遠了,就那麽幾件案子,就那麽幾個人,將十殿閻王整的是焦頭爛額,足足過了三百五十年,這才由一個名叫司馬相如的文人給審理清楚了”。
九頭蟲說:“噢!姐夫你倒是說說看!”
豬剛鬣說:“好吧!”便同九頭蟲一起飲酒,慢慢道出了那事情的原委。
原來後來東漢靈帝時,蜀郡益州,有一秀才,覆姓司馬,名貌,表字重湘,因仰慕戰國時的名相藺相如,故而又名司馬相如。其人資性聰明,一目十行俱下。八歲便可縱筆成文,本郡舉他應神童,起送至京。隻因出言不遜,衝突了主考官,遂打落下去,不複啟用。
比及年長,深悔輕薄之非,更修端謹之行,閉戶讀書,不問外事。後雙親死,守墓六年,人稱其孝。鄉裏中屢次舉他孝廉、有道及博學宏詞,都為有勢力者奪去,於是便悒悒不得誌。
自光和元年,靈帝始開西邸,賣官鬻爵,視官職尊卑,入錢多少,各有定價:欲為三公者,價千萬;欲為卿者,價五百萬。崔烈討了傅母的人情,入錢五百萬,得為司徒。後受職謝恩之日,靈帝頓足懊悔道:“好個官,可惜賤賣了!若能小小作難,千萬必可得也!”
後又置鴻都門學,敕州、郡、三公,舉用富家郎為諸生。若入得錢多者,出為刺史,入為尚書,士君子恥與其列。
司馬相如家貧,因此無人提挈,淹滯至五十歲,空負一腔才學,不得出身,屈理於眾人之中,心中怏怏不平。因為酒醉,便取出文房四寶,且吟且寫,遂寫成《怨詞》一篇。
詞曰:“天生我才兮,豈無用之?豪傑自期兮,奈此數奇!五十不遇兮,困跡蓬累。紛紛金紫兮,彼何人斯?胸無一物兮,囊有餘貲。富者乘雲兮,貧者墮泥;賢愚顛倒兮,題雄為雌。世運淪夷兮,俾我嶔崎。天道何知兮,將無有私?欲叩末曲兮,悲涕淋漓”。
寫畢,諷詠再四。餘情不盡,又題八句:“得失與窮通,前生都注定。問彼注定時,何不判忠佞?善士歎沉埋,兇人得暴橫。我若作閻羅,世事皆更正”。
親愛的讀者朋友,如果你喜歡本書,請加入書架書簽,投推薦票,精選票,加關注,做評論,作者在這裏表示感謝,您的支持是作者最大的動力,謝謝了!
項羽自忖不能脫身,就對部下說:‘我從起兵到現在已經八年,經七十餘戰,抵擋我的人都被我攻破,我打擊的人都表示臣服,未嚐敗北,遂稱霸天下,現在困於此,不是我不會打仗,而是天要亡我!今日是要決死戰了,我要為諸君痛快地一戰,必定要勝利三次,為諸君擊潰包圍、斬將、砍旗,讓諸君知道,是天要亡我,非我不會打仗‘。
於是他分騎兵為四隊,此時,漢軍圍困數重,項羽對他的騎兵們說:‘我為你們殺掉對方一將!’於是他命令騎兵們分四麵向山下衝,約在山東麵會合。
項羽大唿馳下,斬殺一漢將。赤泉侯楊喜追項羽,項羽大喝一聲,楊喜的人馬俱驚,退後數裏!項羽與騎兵分為三隊,漢軍不知項羽在哪隊,就也分三隊包圍。項羽飛馳而出,又斬殺一漢將,同時殺近百人,再會合騎兵,僅損失兩騎,項羽問:‘怎麽樣?’騎兵們迴答:‘和大王說的一樣’。
項羽一路逃到烏江,此時兵馬已經損失殆盡,這時遇見烏江亭長,亭長勸項羽可以迴到江東以圖東山再起,但項羽以無顏見江東父老為由拒絕,並將自己坐下馬賜予亭長。項羽於是下馬步戰,一口氣殺了漢兵幾百人,自己也受了十幾處的傷。
後來項羽遇了故人呂馬童,本指望他念故舊之情,會放其一條生路。哪知那呂馬童同著四將,逼其自刎,分裂支體,各去請功去了。
可憐一世英豪,就此斃命。那項羽英勇一世,千古無二。隻因未能聽從那太上老君的一番告誡,終究落得功敗垂成。若能少生猜忌,多用賢良,豈能如此。
當時那太上老君為其請了三個能人,一個是那蕭何,蕭何最先投靠項羽,那項羽生性傲慢,見到蕭何,問:‘使得何等兵器?’
那蕭何說:‘在下不會使用兵器’。
項羽說:‘不會使用兵器?那你會做什麽?’
蕭何說:‘在下可以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
項羽說:‘原來是吃白飯啊!’便擺手不用。蕭何於是便棄項羽而投劉邦。
那韓信仗劍投奔項梁軍,項梁兵敗後歸附項羽。他曾多次向項羽獻計,始終不被采納,於是離開項羽前去投奔了劉邦。
那張良祖上三代為韓丞相,秦滅韓後,他圖謀恢複韓國,結交刺客,在古博浪沙狙擊秦始皇未遂,逃亡至下邳。後得黃石公授予天書,來投項羽,那項羽見張良是個書生,又為韓國人,遂棄之不用。將這三個人才白白給放跑了。你說可惜不?”
九頭蟲說:“那項羽死後,他的那杆虎頭盤龍戟如今現在何處?”
豬剛鬣說:“那項羽死後,其三千子弟兵中的李將軍尚且不知,仍在穀城與漢軍作戰。劉邦為招降李將軍,派人把項羽之首送往穀城,明示項羽已死,令其投降。談判中,劉邦答應在華山之陽,厚葬項羽之頭。李將軍率眾降,葬項羽頭後,李將軍也自刎於墓前。那虎頭盤龍戟隨同項羽一起,藏在附近”。
九頭蟲問:“不知道姐夫怎麽會對這些知道的這麽清楚?”
豬剛鬣說:“賢弟不知,俺在做天蓬元帥之前,得遇仙家指點,在名山大川之間修行了三千年,煉的是三花聚頂,五氣朝元。正巧那日老君前來尋找那秦始皇早年遺落長江之中的玉佩,派了東海龍王和河神,找了多日都沒有找到,這迴虧了俺,俺在那江水之中呆了多日,費了九牛二虎之力,這才在那入海口之中找到那玉佩。那太上老君見俺年輕有為,命俺在人間暗助那劉邦,那日劉邦軍逃往南山,項羽率軍追到靈壁東阻攔,漢兵落入睢水十餘萬,是俺施法使那睢水為之不流。項羽把劉邦包圍了三層,也是俺一陣大風吹亂楚軍,那劉邦這才趁機率領數十騎兵走脫。
後來那劉邦稱帝,那太上老君特意奏請玉帝,封俺做了這個天蓬元帥。從此之後,俺就在那天庭之中,掌管天河,治理八萬水軍,威風的緊呢!”
九頭蟲說:“原來如此!哎!姐夫,那小白龍如今被玉帝關在何處?”
豬剛鬣說:“那小白龍如今被玉帝關在那蛇盤山的鷹愁澗之中靜心思過哩,什麽時候出來還說不定,這要看那玉帝的心情再說!”
一番閑談,二人便又舉杯,三巡之後,那九頭蟲說:“可惜!哎!姐夫,那項羽既然是神勇無敵,天下無二,玉帝後來又是怎麽處置的?”
豬剛鬣說:“嗨!若說這事,那可扯遠了,就那麽幾件案子,就那麽幾個人,將十殿閻王整的是焦頭爛額,足足過了三百五十年,這才由一個名叫司馬相如的文人給審理清楚了”。
九頭蟲說:“噢!姐夫你倒是說說看!”
豬剛鬣說:“好吧!”便同九頭蟲一起飲酒,慢慢道出了那事情的原委。
原來後來東漢靈帝時,蜀郡益州,有一秀才,覆姓司馬,名貌,表字重湘,因仰慕戰國時的名相藺相如,故而又名司馬相如。其人資性聰明,一目十行俱下。八歲便可縱筆成文,本郡舉他應神童,起送至京。隻因出言不遜,衝突了主考官,遂打落下去,不複啟用。
比及年長,深悔輕薄之非,更修端謹之行,閉戶讀書,不問外事。後雙親死,守墓六年,人稱其孝。鄉裏中屢次舉他孝廉、有道及博學宏詞,都為有勢力者奪去,於是便悒悒不得誌。
自光和元年,靈帝始開西邸,賣官鬻爵,視官職尊卑,入錢多少,各有定價:欲為三公者,價千萬;欲為卿者,價五百萬。崔烈討了傅母的人情,入錢五百萬,得為司徒。後受職謝恩之日,靈帝頓足懊悔道:“好個官,可惜賤賣了!若能小小作難,千萬必可得也!”
後又置鴻都門學,敕州、郡、三公,舉用富家郎為諸生。若入得錢多者,出為刺史,入為尚書,士君子恥與其列。
司馬相如家貧,因此無人提挈,淹滯至五十歲,空負一腔才學,不得出身,屈理於眾人之中,心中怏怏不平。因為酒醉,便取出文房四寶,且吟且寫,遂寫成《怨詞》一篇。
詞曰:“天生我才兮,豈無用之?豪傑自期兮,奈此數奇!五十不遇兮,困跡蓬累。紛紛金紫兮,彼何人斯?胸無一物兮,囊有餘貲。富者乘雲兮,貧者墮泥;賢愚顛倒兮,題雄為雌。世運淪夷兮,俾我嶔崎。天道何知兮,將無有私?欲叩末曲兮,悲涕淋漓”。
寫畢,諷詠再四。餘情不盡,又題八句:“得失與窮通,前生都注定。問彼注定時,何不判忠佞?善士歎沉埋,兇人得暴橫。我若作閻羅,世事皆更正”。
親愛的讀者朋友,如果你喜歡本書,請加入書架書簽,投推薦票,精選票,加關注,做評論,作者在這裏表示感謝,您的支持是作者最大的動力,謝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