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org/
以下內容來自網絡搜索
簡介
呂仙,名岩,字洞賓。浦州永樂縣人。貞元十四年四月十四日巳時誕生,異香滿室,天樂浮空,有白鶴飛入帳中不見。先世為河南永樂縣人,曾祖延之,仕唐終河東節度使,祖渭終禮部侍郎,伯父四人溫良恭儉,父讓海州刺使,母王夫人,誕生呂祖。幼名紹先,鶴頂龜背,虎體龍腰,翠眉鳳眼,修頸露顴,鼻梁聳直,麵白黃色,左眉角一黑子,如櫡頭大,後變赤色,兩足紋隱如龜折,在繈褓中,馬祖見之曰:“此子骨相不凡,自是風塵表物,他時遇蘆則居,見鍾則扣,留心記取。”
呂洞賓,俗名呂岩,民間一般稱他為“孚佑帝君”、“呂純陽”、“純陽夫子”、“恩主公”、“仙公”、“呂祖”等,道家則稱他為“妙道天尊”,佛家又稱之為“文尼真佛”,為民間傳說的八仙之一。呂洞賓也是“五文昌”之一,常與關公、朱衣夫子、魁星及文昌帝君合祀。元時封為:“純陽演正警化孚佑帝君”,是為“孚佑帝君”之由來。而他的香火跨越儒、道、佛三界。
呂洞賓姓李,是唐朝山西省浦州永樂縣人,唐德宗貞元十四年(798)四月十四生,傳說異香滿室,有白鶴飛入帳中不見,自幼聰穎,十歲便能文,十五歲就能武,精通百家經籍,唐文宗開成二年舉進士第,出任江州德化縣令一職。不久因宰相李德裕結黨營私,呂祖不願偕同,於是棄官隱居於盧山的深林山洞中,因該洞有兩個出“口”,於是便改姓為“呂”,並自稱為是洞中的賓客,改名為“洞賓”。後來遇到火龍真人,並得其真傳,學得天遁劍法。又於長安遇古仙人鍾離權結為知交,旅邸中鍾吟詩一首曰“坐臥常攜酒一壺、不教雙眼識皇都、乾坤許大無名姓、疏散人間一丈夫”。以試探呂之心願,呂遂以詩答曰“生在儒家遇太平、殘簪纓重帶布衣輕、雖能世上爭名利、臣事玉皇朝上清”。鍾聞後知其可渡之人,仍再以術相試,使呂昏困入睡,夢己中第,舉進士外放知縣,旋升府道而翰林,娶嬌妻美妾子嗣昌盛而皆顯貴,己則身居宰相,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享盡榮華富貴,十載已過,忽獲罪,摘官抄族,妻離子散,榮華富貴盡成過眼雲煙,己身軀佝僂,踽踽風雪中孤苦無依之流浪老人。黃梁一夢,人生五十寒暑已易,轉側醒來見鍾獨坐榻旁笑曰:“你在夢中一浮一沉,變化萬端,眨眼間人生五十寒暑,得之固則以喜,失之又何足以悲,白雲蒼狗,過眼雲煙,所要者仍在徹悟,人生何似南柯一場”。呂頓悟鍾乃神仙前來渡化於己,遂決意隨鍾遁入終南鶴嶺,修煉成真,得道時立誓言:“不渡盡蒼生、不欲仙而去”。得到真傳的呂祖遍遊民間,曆江、淮、湘、潭、鄂、嶽及兩浙等地,濟世化人。五代以後,時局大亂,人民飽受流徙之苦,他經常現身於世,拯救貧苦百姓。他的劍術一斷煩惱,二斷色欲,三斷貪嗔,對北宋教理的發展,有一定影響。道教全真教奉其為北五祖之一,世稱“呂祖”、“純陽祖師”。
傳說,福建省泉州府有座清源山,處在危岩之下,有個洞穴,幽深而巨大。洞穴的入口,地勢頗為平坦,僅可騎馬,長驅直入洞裏。穴頂鍾乳紛垂,進洞越深,寒氣越重。洞裏的深處,有間石室,排列著石床、石桌、石凳,還有一個被薰得黑漆漆的石灶。因為這個洞穴,通稱純陽洞,所以也有人說:呂洞賓是福建人,在那個洞穴裏修道成仙的。
另說,呂洞寶,名叫純陽,是唐朝懿宗時代的人,考中進士,鹹通年間,曆任兩縣縣官,後因僖宗無能,黃巢作亂,呂洞寶痛感人生盛衰無常,遁人當時國都附近的終南山,修身養性。以後如問,無法可知。
呂洞賓著有《聖德篇》、《指玄篇》、《忠孝課》等大作,藉以拯救世道人心。宋徽宗封他為“妙道真人”、元朝初封其為“純道演正警化真君”,元武宗時加封為“孚佑帝君”。北宋真宗時,據說在一次鎮壓益州民眾叛亂時,呂祖曾顯化相助,後被加封為“英顯武烈王”。宋徽宗崇信道教,宣和元年(1119),詔封呂洞賓為“妙通真人”。元世祖至元年(1269)封“純陽演正警化真君”。元武宗至大三年(1310)加封為“純陽演化孚佑帝君”。
《宋史.陳磚傳》記載:“呂洞賓有劍術,百餘歲而童顏,步履輕快,傾刻數百裏,以為神仙,皆數來磚齋中,人鹹異之。”呂洞賓興趣廣泛,虛心好學,廣參賢達,博覽群書,融匯貫通,勤於筆耕,留下豐富的著作。他不僅是道教祖師,而且是個詩人,所以受到後人廣泛的敬仰。
呂洞賓由仙而入神道,亦仙亦神,是集道教大成的得道高人,與少陽帝君、正陽帝君、大道帝君、輔極帝君同列道教五祖之一。
呂洞賓在民間被視為理發業的祖師爺。相傳臭頭皇帝朱元璋,每次理發都因理發師不小心碰到他頭上的瘡而痛苦不堪,大發雷霆,接連砍殺了數位理發師。呂洞賓獲悉此事後,乃下凡扮成理發師,前去為明太祖理發,結果不但沒有碰到瘡,並治好了太祖的惡瘡。太祖龍心大悅,要賞他金銀財寶,他卻不要,隻要求明太祖賜他一麵紅旗,插在理發店門口,從此便被尊為理發業的守護神。
民間傳說呂洞賓曾情場失意,因此妒嫉天下情侶,如果熱戀中的愛侶前去祭拜,必會被拆散,這雖是個無稽的傳說,許多人卻信以為真。
呂洞賓是民間傳說中的八仙之一,另七仙是漢鍾離、藍采和、韓湘子、曹國舅、張果老、李鐵拐和何仙姑。呂洞賓在八仙排行中雖不是“老大”,但是其影響卻是其他七仙無法相匹的,漢鍾離等七仙的專廟寥寥無幾,而奉祀呂洞賓的呂祖廟、呂祖閣卻成千上萬遍布各地。而曆史最悠久的呂祖仙師廟,是建於元朝時山西芮城永樂宮的純陽殿。永樂宮原名大純陽成壽宮,在山西芮城縣城北三公裏的龍泉村東側。據道書記載,這裏是呂洞賓的誕生地。呂洞賓死後,鄉裏人將其故居改為呂公祠。到了金末,隨著呂洞賓神話故事的傳流,信奉者越來越眾,祠堂增修門廡,擴充成道觀。到了元代,道教極受朝廷寵信,祖師呂洞賓也身價陡增,於是升觀為宮,從此成為四海聞名的道教聖地。
在民間傳說之中,呂洞賓集“劍仙”、“酒仙”、“詩仙”和“色仙”於一身,是個放浪形骸的神仙。呂洞寶棄儒學道,仗劍雲遊,到處扶弱濟貧,鋤暴安良,他好酒貿杯,三醉嶽陽樓,使他“醉”名遠揚。呂洞賓還是位詩人,有幾百首詩啟傳世。同時,他又是個有名的“花神仙”,傳說最多的是呂純陽三戲白牡丹(名妓)。在人們心目中,是個最有人情味的神仙。有些道觀還假托其名,配了一些“呂祖藥方”給人治病。呂洞賓在民間有廣泛的信仰,他與觀世音菩薩、關聖帝君是對杜會影響最大的三位神明。
農曆四月十四日為呂祖先師誕辰。
曆史大事記
火龍傳劍記
(丙寅(846)四十九歲)
呂先生會昌中,功名失意,遂遊江州至廬山,遇葛仙公弟子火龍真人,姓鄭名思遠,號小祝融,世稱神醫。欲人有疾則書符誦祝,立見消融,與上古祝融氏相累,真人見呂祖骨相清靈,遊心世外,即傳以內丹煉己之訣。製成通天靈劍(即天遁劍法)。並詩曰:“萬裏誅妖電光繞,白龍一片空中矯。昔持此劍斬邪魔,今贈君家斷煩惱。”
臨別囑曰:“子可居此山,以完玉煉,他日聞鍾聲響處,乃得聞金煉之訣。”遂去。
羅浮訪仙記
(丁醜(857)六十歲)
大中十一年,呂祖遊羅浮山,訪軒轅集,集,羅浮道士也。得桐君之傳,修煉羅浮山中數百歲,容顏不衰。呂祖往訪之,適集被召入朝,獨自盤桓山內,忽遇馬仙來遊,相得甚歡。馬名湘,字自然,杭州鹽官人。遇魏伯陽,伯陽傳以大道,以大中十年歸家,借竹杖化形而去,十一年春,在紫橦白日飛神。既而訪羅浮山,得見呂祖之麵,曰大仙伯也。
軒轅還山,行過石橋,見石樓有二人下迎,一是馬自然,攜竹杖掛酒瓢,一位裹青巾,衣黃衫麻鞋皂條,背劍執拂,如功曹使者。集問之,自然代答,曰:“呂先生有出塵之誌,度世之心。”集愕然曰:“得見何晚也?”聚首言心。臨別作詩贈軒轅而去。
黃粱夢
(己卯(859)六十二歲)
鹹通初,呂祖奉親命入長安赴試,至酒肆中,浩然歎曰:“何日得第以慰親心?何日得道以慰我心?”旁有一道翁,聞而笑曰:“郎君有出世誌耶?”觀其人,青巾、白袍、長須、秀目,手攜紫杖,腰懸大瓢,書一絕句於壁,曰:“坐臥常攜酒一壺,不教雙眼識皇都。乾坤許大無名姓,疏散人間一丈夫。”
呂祖大驚,窺其狀貌奇古,詩情飄逸,因揖問姓氏,道翁曰:“複姓鍾離,名權,字雲房。”呂祖再拜延坐,雲房曰:“子可吟一絕,予欲觀之。”呂祖遂書其後,雲:“生日儒家遇太平,懸纓重滯布衣輕。誰能世上爭名利,臣事玉皇歸上清。”
雲房見詩暗喜,因同憩肆中,雲房自起執炊,呂祖忽困倦枕案假寐,夢以舉子赴京,進士及第,始自州縣,而擢郎署,台諫給舍,翰苑秘閣,及諸清要無不備曆,升而複黜,黜而複升,前後兩妻,富貴家女,婚嫁早畢,孫甥振振,簪笏滿門幾四十年。又獨相十年,權勢熏炙,忽被重罪籍沒家資,妻孥分散,流於嶺表,一身孓然,窮苦憔悴,立馬風雪中,方興浩歎,恍然夢覺。雲房在旁微笑,曰:“黃粱猶未熟,一夢到華胥。”呂祖竦:“翁知我夢耶?”雲房曰:“子適來升沈萬態榮悴多端,五十年間一頃耳,得不足喜喪何足悲,且有大覺,而後知此人世一大夢也。”呂祖感悟,知功名皆幻境,再拜曰:“先生非凡人也。願求度世術。”雲房故辭曰:“子骨節未完,誌行未堅,若欲度世,須更數世可也。”呂祖叩頭乞度,誓修現在良因。雲房曰:“子尚有數年塵緣,猶未了也。”翩然別去。呂祖如有所失,不得已,強赴春闈,名書雁塔。呂祖啞然曰:“又入黃粱夢耶?慎勿至立馬風雪時也。”
度劉海蟾
海蟾名操字宗成,燕山人。以明經擢甲第,仕燕為盧龍司馬。累遷至相位。平昔好談性命,欽崇黃老。忽遇正陽先生,為演清淨無為之宗,以道全角之旨。及守光僭稱帝位,諫之不聽,遂托疾解印辭去。作詩曰:拋離火宅三千口,屏去門兵百萬家。更名玄英,號海蟾子。遍遊訪道,遇呂祖授以金液還丹,乃遁跡修真。得成仙道,遊行塵世,遠泛秦川,陶真於太華之間,溷跡於青城之下。陳希夷遇之,懇求玄旨,海蟾即傳以金丹妙道。希夷與弟子張無夢、賈得升、種放皆同請業焉。海蟾喜希夷,寄懷高尚,嚐過其山齋,與之談論一日,戲以墨潑石上皆成字句。後張、賈、種至山,各言於某日劉師來家,潑墨作字,蓋同日分形也。後當坐化時,白氣從頂門出,化鶴飛升。元至元六年,封明悟宏道真君。[1]
同海蟾度陳希夷
雍熙間呂祖同劉海蟾西遊華山教希夷出神秘訣。希夷名摶字圖南,毫州真源人也。唐長興中舉進士第。遊四方有大誌,見世運衰微,喟然歎曰:時不可為也。父母歿,乃盡散家貲,惟攜一石鐺,遁入太華。周世宗高其風致,賜號白雲先生。首遇海蟾子,授以道要,麻衣子傳以相法,次遇孫君仿,勸隱武當,久之複歸華山。居雲台觀,嚐乘驢遊華陰,聞宋太祖登極,拍手大笑曰:天下自此定矣。帝手書詔召之,辭曰:九重仙詔,休教丹鳳銜來,一片野心已被白雲留住。帝諮嗟不已。高隱華山,自稱蓮峰道士,得蟄龍法恆臥不起。呂祖與海蟾時往過之,祖贈以詩雲:蓮峰道士高且潔,不下蓮宮經歲月,星辰夜禮玉簪寒,龍虎曉開金鼎熱。並勉其及時溫養借睡全真。宋太祖累遷使趣命入朝,摶不得已,應召出山,至京師藏真不露。帝大喜謂宰相曰:陳摶獨善其身,不幹勢利,可謂方外之高士矣。賜號希夷先生,放還。呂祖與海蟾麻衣,複往過之,教以出神法,希夷敬受焉。或問先生居溪崖,寢止何室,希夷笑吟曰:華山高處是我宮,出即淩空跨曉風,台榭不將金鎖閉,來時自有白雲封。端拱初,忽遣門人火龍子、賈得升鑿石室於張超穀。既成造視曰:吾其歸於此乎。端然坐化,有五色雲,封穀口彌月。曆年一百一十八歲。
呂祖作品
(呂祖作品極多,但絕大部分是詩詞歌賦,其他如《金華宗旨》《五品仙經》《八品仙經》等都是偽托呂祖之作。)
敲爻歌
漢終唐國飄蓬客,所以敲爻不可測,縱橫逆順沒摭欄,靜則無為動是色。
也飲酒,也食肉,守定姻花斷**。行歌唱詠胭粉詞,持戒酒肉常充腹。
色是藥,酒是祿,酒色之中無拘束。隻因花酒悟長生,飲酒戴花神鬼哭。
不破戒,不犯淫,破戒真如性即沉。犯淫壞失長生寶,得者須由道力人。
道力人,真散漢,酒是良朋花是伴。花街柳巷覓真人,真人隻在花街玩。
摘花戴飲長生酒,景裏無為道自昌。一任群迷多笑怪,仙花仙酒是仙鄉。
到此鄉,非常客,姹女嬰兒生喜樂。洞中常采四時花,花花結就長生藥。
長生藥,采花心,花蕋層層豔麗春。時人不達花中理,一訣天機值萬金。
謝天地,感虛空,得遇仙師是祖宗。俯耳低言玄妙旨,提上蓬萊第一峰。
第一峰,是仙物,惟產金花生恍惚。口口相傳不記文,須得靈根堅髓骨。
堅髓骨,煉靈根,片片桃花洞裏春。七七白虎雙雙養,八八青龍總一斤。
真父母,送元官,木母金公性本溫。十二宮中蟾魄現,時時地魄降天魂。
鉛初就,汞初生,玉爐金鼎未經烹。一夫一婦同天地,一男一女合乾坤。
庚要生,甲要生,生甲生庚道始萌。拔取天根共地髓,白雪黃芽自長成。
鉛亦生,汞亦生,生汞生鉛一處烹。烹煉不是精和液,天地乾坤日月精。
黃婆匹配得團圓,時刻無差口付傳。八卦三元全藉汞,五行四象豈離鉛。
鋁生汞,汞生鉛,奪得乾坤造化權。杳杳冥冥生恍惚,恍恍惚惚結成團。
性須空,意要專,莫遣猿猴取次攀。花露初開切忌觸,鎖居土釜勿抽添。
玉爐中,文火煉,十二時中唯守一。此時黃道會陰陽,三性元宮無漏泄。
氣若行,真火煉,莫使玄珠離寶殿。加添火候切防危,初九潛龍不可煉。
消息火,刀圭變,大地黃芽都長遍。五行數內一陽生,二十四氣排珠宴。
火數足,藥方成,便有龍吟虎嘯聲。三鉛隻得一鉛就,金果仙芽未現形。
再安爐,重立鼎,跨虎乘龍離凡境。日精才現月華凝,二八相交在壬丙。
龍汞結,虎鉛成,咫尺蓬萊第一程。坤鉛乾汞金丹祖,龍鉛虎汞最通靈。
達此理,道方成,三萬神龍護水晶。守時定日明符刻,專心惟在意虔誠。
黑鉛過,采清真,一陣交鋒定太平。三車搬運珍珠寶,送歸寶藏自通靈。
天神佑,地祗迎,混合乾坤日月精。虎嘯一聲龍出窟,鸞飛鳳舞入金城。
朱砂配,水銀停,一派紅霞列太清。鉛池迸出金光現,汞火流珠入帝京。
龍虎媾,外持盈,走聖飛靈在寶瓶。一時辰內金丹就,上朝金闕紫雲生。
仙桃熟,摘取餌,萬化來朝天地喜。齋戒等候一陽生,便進周天參同理。
參同理,煉金丹,水火熏蒸透百關。養胎十月神丹結,男子懷胎豈等閑。
內丹成,外丹就,內外相接和諧偶。結成一塊紫金丸,變化飛騰天地久。
丹入腹,非尋常,陰形剝盡化純陽。飛升羽化三清客,名遂功成達上蒼。
三清客,駕璚轝,跨鳳騰霄入太虛。似此逍遙多快樂,遨遊三界最清奇。
太虛之上修真士,朗朗圓成一物無。
一物無,遂顯道,五方透出真人貌。仙童仙女彩雲迎,五明宮內傳真誥。
傳真誥,話幽情,隻是真鉛煉汞精。聲聞緣覺冰消散,外道修羅縮項驚。
點枯骨,立成形,信道天梯是掌平。九祖先靈得超脫,誰羨繁華貴與榮。
尋烈士,覓賢才,同安爐鼎化凡胎。若是慳才並惜寶,千萬神仙不肯來。
修真士,不妄說,妄說一句天公折。萬劫塵沙道不成,七竅眼睛皆迸血。
貧窮子,發誓切,待把凡流盡提接。同赴蓬萊仙會中,凡景煎熬無了歇。
塵世短,更思量,洞裏乾坤日月長。堅誌苦心三二載,百千萬劫壽彌疆。
達聖道,顯真常,虎兒刀兵更不傷。水火蛟龍無損害,拍手天宮笑一場。
這些功,真奇妙,分付與人誰肯要。愚徒死戀色和財,所以神仙不肯召。
真至道,不擇人,豈論高低富與貧。且饒帝子共王孫,須去繁華挫銳分。
嗔不除,憨不改,墮入輪迴生死海。堆金積玉滿山川,神仙冷笑應不采。
名非貴,道極尊,聖聖賢賢顯子孫。腰金跨玉騎驕馬,瞥見如同隙裏塵。
隙裏塵,石中火,何在留心為久計。苦苦煎熬喚不迴,奪利爭名如鼎沸。
如鼎沸,永沉淪,失道迷真業所根。有人平卻心頭棘,便把天機說與君。
命要傳,性要悟,入聖超凡由汝做。三清路上少人行,畜類門前爭入去。
報賢良,休慕顧,性命機關堪守護。若還缺一不芳菲,執著波渣應失路。
隻修性,不修命,此是修行第一病。隻修祖性不修丹,萬劫陰靈難入聖。
達命宗,迷祖性,恰似鑒容無寶鏡。壽同天地一愚夫,權握家財無主柄。
性命雙修玄又玄,海底洪波駕法船。生擒活捉蛟龍首,始知匠手不虛傳。
潭州鶴會
這迴相見不無緣,滿院風光小洞天。
一劍當空又飛去,洞庭驚起老龍眠。
紹興道會
偶乘青帝出蓬萊,劍戟崢嶸遍九垓。
我在目前人不識,為留一笠莫沉埋。
贈曹先生
鶴不西飛龍不行,露幹雲破洞簫清。
少年仙子說閑事,遙隔彩雲聞笑聲。
海上相逢趙同
南宮水火吾須濟,北闕夫妻我自媒。
洞裏龍兒嬌鬱律,山前童子喜徘徊。
題鳳翔府天慶觀
得道年來八百秋,不曾飛劍取人頭。
玉皇未有天符至,且貨烏金混世流。
劍畫此詩於襄陽雪中
峴山一夜玉龍寒,鳳林千樹梨花老。
襄陽城裏沒人知,襄陽城外江山好。
洞庭湖君山頌
午夜君山玩月迴,西鄰小圃碧蓮開。
天香風露蒼華冷,雲在青霄鶴未來。
曆史遺跡
嶽陽
洞庭湖畔嶽陽市留有不少呂仙遺跡。這裏有專祠呂洞賓“真像”的呂公庵,有其“招蛇化劍”的白鶴池,城南度柳的“呂公洞”,還有其親題的“詩壁”,親作《自記》的石刻等。江南四大名樓之一的嶽陽樓,其主樓之右有座“三醉亭”,即因呂洞賓三醉嶽陽樓的傳說而得名。傳呂祖為此寫下了“朝遊嶽鄂暮蒼梧、袖裏青蛇膽氣粗。三醉嶽陽人不識,朗吟飛過洞庭湖”。另說呂洞賓《沁園春》一詞:“暮宿蒼梧,朝遊蓬島,朗吟飛過洞庭邊。嶽陽樓酒醉,借玉山作枕,容我高眠。出入無蹤,往來不定,半是風狂半是顛。隨身用、提籃背劍,貨賣雲煙。人間飄蕩多年,曾占東華第一筵。推倒玉樓,種吾奇樹;黃河放淺,栽我金蓮。捽碎珊瑚,翻身北海,稽首虛皇高座前。無難事,要功成八百,行滿三千。”[2]
太原
山西太原市純陽宮建於明萬曆年間,清乾隆間增築巍閣三層。宮有四座院落,為呂祖殿、方形單間迴廊亭及巍閣。呂祖殿為主殿。巍閣最高,登閣環眺,太原市內景色曆曆在目。宮中還有一關羽立馬銅像。
廣州
純陽觀位於廣州市海珠區五鳳村漱珠港上,規模頗大,是熙熙攘攘的廣州市裏一個清幽的所在。純陽觀坐北向南,依山構造,高踞崗頂,石徑幽深,古木參天,環境幽雅。純陽觀是廣州道教兩大道場之一。一是三元宮,二是純陽觀。廣州道教中人素有“北到三元宮,南去純陽觀”之說。
北京
呂祖宮是北京市道教協會的所在地,是北京市道教協會僅有的兩座道觀之一。位於北京市複興門內北順城街十五號。坐西朝東。山門內西為火神殿三間,北為文昌殿3間,南為呂祖閣三間,火神殿後有娘娘殿三間,是一座小型道教宮觀,為北京市西城區重點保護文物。呂祖宮最早是建於明代的“火神廟”,清朝鹹豐年間,道教居士葉合仁出資將火神廟重修為燕京呂祖宮。
睢縣
袁家山,又名小蓬萊、呂祖廟,在河南省曆史文化名城歲縣城,省級重點為我保護單位。記者袁家山《河南睢縣:依托雄厚文物資源發展旅遊經濟》:在“八仙之一的呂洞賓曾打救過在海上抗擊倭寇險些遇難的明代兵部尚書袁可立,袁致仕歸裏後為此還願,在睢州城內修建了袁家山呂祖廟供世人敬奉至今,成為明清兩代的大道場。”中國道教經典著作《道藏輯要·在陸肇祥》記載道:“袁可立降生之日,淮(袁可立父)夢呂帝(呂洞賓)引一小童雲:‘汝家世代行善,且知敬信我,今將小徒為爾後。曰:異日此地當出仙人’。即以此肇祥。”六十年後的袁可立真的來到了呂洞賓現身的地方蓬萊任巡撫督理大兵抗清防海,並在海戰中曾經遇險受到過呂洞賓的保佑,後來袁可立的別號叫“石仙”,老家睢州的堂號稱為“石仙堂”。袁可立退休後在睢州南城別墅陸園中建起袁家山道場供奉呂洞賓,這不能不說是一個令人費解的巧合,數百年來一直困擾著南來北往的命相和道教學者競相探索。
新津
新津純陽觀,又稱"古今天下第一忠孝儒林",距成都38公裏,占地120畝,為四川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大忠亭”塑有曆代儒家忠臣像。“至孝亭”塑的是傳統的24孝像,並留有大量名家詩文、碑刻和楹聯。儒佛道三教並存一地。
西安
八仙宮,又名"萬壽八仙宮",位於西安市東關長樂坊。八仙宮所在地,相傳是呂洞賓喝酒遇仙的長安酒肆遺址。八仙宮山門牌樓左側豎有"呂洞賓成道碑",碑上隸書"長安酒肆",楷書"呂純陽先生遇漢鍾離先生成道處"。
芮城
祀奉呂祖的永樂宮在山西芮城縣,唐時為河中府永樂縣,傳為呂祖的誕生之處,乃就其宅建“呂公祠”,金末擴建為道觀。元初毀於火,隨即重建,曆時十餘年元中統三年(1262年)改名大純陽萬壽宮,後稱永樂宮,為全真道三大祖庭之一。永樂宮後山保存著呂純陽墓。
邯鄲
呂仙祠,河北省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河北省邯鄲黃粱夢鎮,始建於北宋,據說黃粱夢的故事就發生於此,故信眾踴躍擴建。清仁宗嘉慶年間大修過後,占地已經達到9.4公頃,主要有三大殿,供奉八仙之首鍾離權的正陽殿、主殿純陽殿、和有描述黃粱夢故事壁畫與主角盧生臥像的盧生殿。
呂四
呂四的由來:民間傳說呂洞賓來過呂四四次,所以叫呂四。
防城港
仙人山公園因傳說仙人呂洞賓駕鶴到此而得名。仙人山公園位於廣西防城港市港口區北部灣大道南段,規劃總麵積約47.23公頃,規劃以建設生態型公園環境為目標,滿足居民的休閑、娛樂以及旅遊業的發展需求,創造一個布局合理、功能齊備、交通便捷、環境優美的現代化公園。
濟南升陽觀(呂祖廟)
升陽觀原名呂祖廟,因供奉神話人物八仙之一的呂洞賓而建。明末,濟南知府樊時英曾重修呂祖廟(有碑為證)。清康熙十八年(公元1679年),在呂祖廟西院又修建了一座大殿,名為升陽觀。此後,呂祖廟漸漸被人們稱為升陽觀。
港台
香港新界的雲泉仙館是道教純陽派的道觀,主奉呂祖師,位於香港新界北區打鼓嶺坪洋村坪路。雲泉仙館原本位於廣東省西樵山,1938年抗日戰爭,西樵山陷落,仙館諸道友遷至香港,後於1944年於德輔道西立館。1975年購得園林而尋址。雲泉仙館豎有華表並有“道德經碑”,“陶塑八仙圖壁”、“隸書呂祖百字碑”等塑物,是香港著名的廟宇、名勝,香火鼎盛。
台灣高雄鳳山的鎮南宮,俗稱鳳山仙公廟,位於台灣高雄市鳳山區國泰路一段220號,清乾隆年間,鄉民於鳳山縣新城內結庵奉祀呂純陽祖師等神,以求平安,因靈跡頗聞,又居交通要道,往來官民皆虔誠祭祀,香火鼎盛。後屢經整修,廟貌壯麗。
台灣木柵的指南宮,俗稱木柵仙公廟,位於台灣台北市文山區木柵萬壽路指南山,是台灣道教聖地之一。1882年,淡水縣知縣王彬林來台,迎山西芮城永樂宮呂祖神像香火奉於艋舺(今台北萬華),頗負盛名。後景尾(今台北文山區景美)瘟疫,景尾士紳迎呂祖神像奉祀,疫情漸穩,且呂祖神威不斷,信眾所求常遂,有多年不育而得子或目盲複明等靈跡。1890年在木柵指南山建廟,稱“指南宮”。“指南宮”之名,乃取“呂祖在天庭居於南宮”、“濟世度人須用指南針”之意。指南宮按照呂祖“三教合流”的思想,殿堂設置以道教為中心,兼祀孔子、如來。
以下內容來自網絡搜索
簡介
呂仙,名岩,字洞賓。浦州永樂縣人。貞元十四年四月十四日巳時誕生,異香滿室,天樂浮空,有白鶴飛入帳中不見。先世為河南永樂縣人,曾祖延之,仕唐終河東節度使,祖渭終禮部侍郎,伯父四人溫良恭儉,父讓海州刺使,母王夫人,誕生呂祖。幼名紹先,鶴頂龜背,虎體龍腰,翠眉鳳眼,修頸露顴,鼻梁聳直,麵白黃色,左眉角一黑子,如櫡頭大,後變赤色,兩足紋隱如龜折,在繈褓中,馬祖見之曰:“此子骨相不凡,自是風塵表物,他時遇蘆則居,見鍾則扣,留心記取。”
呂洞賓,俗名呂岩,民間一般稱他為“孚佑帝君”、“呂純陽”、“純陽夫子”、“恩主公”、“仙公”、“呂祖”等,道家則稱他為“妙道天尊”,佛家又稱之為“文尼真佛”,為民間傳說的八仙之一。呂洞賓也是“五文昌”之一,常與關公、朱衣夫子、魁星及文昌帝君合祀。元時封為:“純陽演正警化孚佑帝君”,是為“孚佑帝君”之由來。而他的香火跨越儒、道、佛三界。
呂洞賓姓李,是唐朝山西省浦州永樂縣人,唐德宗貞元十四年(798)四月十四生,傳說異香滿室,有白鶴飛入帳中不見,自幼聰穎,十歲便能文,十五歲就能武,精通百家經籍,唐文宗開成二年舉進士第,出任江州德化縣令一職。不久因宰相李德裕結黨營私,呂祖不願偕同,於是棄官隱居於盧山的深林山洞中,因該洞有兩個出“口”,於是便改姓為“呂”,並自稱為是洞中的賓客,改名為“洞賓”。後來遇到火龍真人,並得其真傳,學得天遁劍法。又於長安遇古仙人鍾離權結為知交,旅邸中鍾吟詩一首曰“坐臥常攜酒一壺、不教雙眼識皇都、乾坤許大無名姓、疏散人間一丈夫”。以試探呂之心願,呂遂以詩答曰“生在儒家遇太平、殘簪纓重帶布衣輕、雖能世上爭名利、臣事玉皇朝上清”。鍾聞後知其可渡之人,仍再以術相試,使呂昏困入睡,夢己中第,舉進士外放知縣,旋升府道而翰林,娶嬌妻美妾子嗣昌盛而皆顯貴,己則身居宰相,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享盡榮華富貴,十載已過,忽獲罪,摘官抄族,妻離子散,榮華富貴盡成過眼雲煙,己身軀佝僂,踽踽風雪中孤苦無依之流浪老人。黃梁一夢,人生五十寒暑已易,轉側醒來見鍾獨坐榻旁笑曰:“你在夢中一浮一沉,變化萬端,眨眼間人生五十寒暑,得之固則以喜,失之又何足以悲,白雲蒼狗,過眼雲煙,所要者仍在徹悟,人生何似南柯一場”。呂頓悟鍾乃神仙前來渡化於己,遂決意隨鍾遁入終南鶴嶺,修煉成真,得道時立誓言:“不渡盡蒼生、不欲仙而去”。得到真傳的呂祖遍遊民間,曆江、淮、湘、潭、鄂、嶽及兩浙等地,濟世化人。五代以後,時局大亂,人民飽受流徙之苦,他經常現身於世,拯救貧苦百姓。他的劍術一斷煩惱,二斷色欲,三斷貪嗔,對北宋教理的發展,有一定影響。道教全真教奉其為北五祖之一,世稱“呂祖”、“純陽祖師”。
傳說,福建省泉州府有座清源山,處在危岩之下,有個洞穴,幽深而巨大。洞穴的入口,地勢頗為平坦,僅可騎馬,長驅直入洞裏。穴頂鍾乳紛垂,進洞越深,寒氣越重。洞裏的深處,有間石室,排列著石床、石桌、石凳,還有一個被薰得黑漆漆的石灶。因為這個洞穴,通稱純陽洞,所以也有人說:呂洞賓是福建人,在那個洞穴裏修道成仙的。
另說,呂洞寶,名叫純陽,是唐朝懿宗時代的人,考中進士,鹹通年間,曆任兩縣縣官,後因僖宗無能,黃巢作亂,呂洞寶痛感人生盛衰無常,遁人當時國都附近的終南山,修身養性。以後如問,無法可知。
呂洞賓著有《聖德篇》、《指玄篇》、《忠孝課》等大作,藉以拯救世道人心。宋徽宗封他為“妙道真人”、元朝初封其為“純道演正警化真君”,元武宗時加封為“孚佑帝君”。北宋真宗時,據說在一次鎮壓益州民眾叛亂時,呂祖曾顯化相助,後被加封為“英顯武烈王”。宋徽宗崇信道教,宣和元年(1119),詔封呂洞賓為“妙通真人”。元世祖至元年(1269)封“純陽演正警化真君”。元武宗至大三年(1310)加封為“純陽演化孚佑帝君”。
《宋史.陳磚傳》記載:“呂洞賓有劍術,百餘歲而童顏,步履輕快,傾刻數百裏,以為神仙,皆數來磚齋中,人鹹異之。”呂洞賓興趣廣泛,虛心好學,廣參賢達,博覽群書,融匯貫通,勤於筆耕,留下豐富的著作。他不僅是道教祖師,而且是個詩人,所以受到後人廣泛的敬仰。
呂洞賓由仙而入神道,亦仙亦神,是集道教大成的得道高人,與少陽帝君、正陽帝君、大道帝君、輔極帝君同列道教五祖之一。
呂洞賓在民間被視為理發業的祖師爺。相傳臭頭皇帝朱元璋,每次理發都因理發師不小心碰到他頭上的瘡而痛苦不堪,大發雷霆,接連砍殺了數位理發師。呂洞賓獲悉此事後,乃下凡扮成理發師,前去為明太祖理發,結果不但沒有碰到瘡,並治好了太祖的惡瘡。太祖龍心大悅,要賞他金銀財寶,他卻不要,隻要求明太祖賜他一麵紅旗,插在理發店門口,從此便被尊為理發業的守護神。
民間傳說呂洞賓曾情場失意,因此妒嫉天下情侶,如果熱戀中的愛侶前去祭拜,必會被拆散,這雖是個無稽的傳說,許多人卻信以為真。
呂洞賓是民間傳說中的八仙之一,另七仙是漢鍾離、藍采和、韓湘子、曹國舅、張果老、李鐵拐和何仙姑。呂洞賓在八仙排行中雖不是“老大”,但是其影響卻是其他七仙無法相匹的,漢鍾離等七仙的專廟寥寥無幾,而奉祀呂洞賓的呂祖廟、呂祖閣卻成千上萬遍布各地。而曆史最悠久的呂祖仙師廟,是建於元朝時山西芮城永樂宮的純陽殿。永樂宮原名大純陽成壽宮,在山西芮城縣城北三公裏的龍泉村東側。據道書記載,這裏是呂洞賓的誕生地。呂洞賓死後,鄉裏人將其故居改為呂公祠。到了金末,隨著呂洞賓神話故事的傳流,信奉者越來越眾,祠堂增修門廡,擴充成道觀。到了元代,道教極受朝廷寵信,祖師呂洞賓也身價陡增,於是升觀為宮,從此成為四海聞名的道教聖地。
在民間傳說之中,呂洞賓集“劍仙”、“酒仙”、“詩仙”和“色仙”於一身,是個放浪形骸的神仙。呂洞寶棄儒學道,仗劍雲遊,到處扶弱濟貧,鋤暴安良,他好酒貿杯,三醉嶽陽樓,使他“醉”名遠揚。呂洞賓還是位詩人,有幾百首詩啟傳世。同時,他又是個有名的“花神仙”,傳說最多的是呂純陽三戲白牡丹(名妓)。在人們心目中,是個最有人情味的神仙。有些道觀還假托其名,配了一些“呂祖藥方”給人治病。呂洞賓在民間有廣泛的信仰,他與觀世音菩薩、關聖帝君是對杜會影響最大的三位神明。
農曆四月十四日為呂祖先師誕辰。
曆史大事記
火龍傳劍記
(丙寅(846)四十九歲)
呂先生會昌中,功名失意,遂遊江州至廬山,遇葛仙公弟子火龍真人,姓鄭名思遠,號小祝融,世稱神醫。欲人有疾則書符誦祝,立見消融,與上古祝融氏相累,真人見呂祖骨相清靈,遊心世外,即傳以內丹煉己之訣。製成通天靈劍(即天遁劍法)。並詩曰:“萬裏誅妖電光繞,白龍一片空中矯。昔持此劍斬邪魔,今贈君家斷煩惱。”
臨別囑曰:“子可居此山,以完玉煉,他日聞鍾聲響處,乃得聞金煉之訣。”遂去。
羅浮訪仙記
(丁醜(857)六十歲)
大中十一年,呂祖遊羅浮山,訪軒轅集,集,羅浮道士也。得桐君之傳,修煉羅浮山中數百歲,容顏不衰。呂祖往訪之,適集被召入朝,獨自盤桓山內,忽遇馬仙來遊,相得甚歡。馬名湘,字自然,杭州鹽官人。遇魏伯陽,伯陽傳以大道,以大中十年歸家,借竹杖化形而去,十一年春,在紫橦白日飛神。既而訪羅浮山,得見呂祖之麵,曰大仙伯也。
軒轅還山,行過石橋,見石樓有二人下迎,一是馬自然,攜竹杖掛酒瓢,一位裹青巾,衣黃衫麻鞋皂條,背劍執拂,如功曹使者。集問之,自然代答,曰:“呂先生有出塵之誌,度世之心。”集愕然曰:“得見何晚也?”聚首言心。臨別作詩贈軒轅而去。
黃粱夢
(己卯(859)六十二歲)
鹹通初,呂祖奉親命入長安赴試,至酒肆中,浩然歎曰:“何日得第以慰親心?何日得道以慰我心?”旁有一道翁,聞而笑曰:“郎君有出世誌耶?”觀其人,青巾、白袍、長須、秀目,手攜紫杖,腰懸大瓢,書一絕句於壁,曰:“坐臥常攜酒一壺,不教雙眼識皇都。乾坤許大無名姓,疏散人間一丈夫。”
呂祖大驚,窺其狀貌奇古,詩情飄逸,因揖問姓氏,道翁曰:“複姓鍾離,名權,字雲房。”呂祖再拜延坐,雲房曰:“子可吟一絕,予欲觀之。”呂祖遂書其後,雲:“生日儒家遇太平,懸纓重滯布衣輕。誰能世上爭名利,臣事玉皇歸上清。”
雲房見詩暗喜,因同憩肆中,雲房自起執炊,呂祖忽困倦枕案假寐,夢以舉子赴京,進士及第,始自州縣,而擢郎署,台諫給舍,翰苑秘閣,及諸清要無不備曆,升而複黜,黜而複升,前後兩妻,富貴家女,婚嫁早畢,孫甥振振,簪笏滿門幾四十年。又獨相十年,權勢熏炙,忽被重罪籍沒家資,妻孥分散,流於嶺表,一身孓然,窮苦憔悴,立馬風雪中,方興浩歎,恍然夢覺。雲房在旁微笑,曰:“黃粱猶未熟,一夢到華胥。”呂祖竦:“翁知我夢耶?”雲房曰:“子適來升沈萬態榮悴多端,五十年間一頃耳,得不足喜喪何足悲,且有大覺,而後知此人世一大夢也。”呂祖感悟,知功名皆幻境,再拜曰:“先生非凡人也。願求度世術。”雲房故辭曰:“子骨節未完,誌行未堅,若欲度世,須更數世可也。”呂祖叩頭乞度,誓修現在良因。雲房曰:“子尚有數年塵緣,猶未了也。”翩然別去。呂祖如有所失,不得已,強赴春闈,名書雁塔。呂祖啞然曰:“又入黃粱夢耶?慎勿至立馬風雪時也。”
度劉海蟾
海蟾名操字宗成,燕山人。以明經擢甲第,仕燕為盧龍司馬。累遷至相位。平昔好談性命,欽崇黃老。忽遇正陽先生,為演清淨無為之宗,以道全角之旨。及守光僭稱帝位,諫之不聽,遂托疾解印辭去。作詩曰:拋離火宅三千口,屏去門兵百萬家。更名玄英,號海蟾子。遍遊訪道,遇呂祖授以金液還丹,乃遁跡修真。得成仙道,遊行塵世,遠泛秦川,陶真於太華之間,溷跡於青城之下。陳希夷遇之,懇求玄旨,海蟾即傳以金丹妙道。希夷與弟子張無夢、賈得升、種放皆同請業焉。海蟾喜希夷,寄懷高尚,嚐過其山齋,與之談論一日,戲以墨潑石上皆成字句。後張、賈、種至山,各言於某日劉師來家,潑墨作字,蓋同日分形也。後當坐化時,白氣從頂門出,化鶴飛升。元至元六年,封明悟宏道真君。[1]
同海蟾度陳希夷
雍熙間呂祖同劉海蟾西遊華山教希夷出神秘訣。希夷名摶字圖南,毫州真源人也。唐長興中舉進士第。遊四方有大誌,見世運衰微,喟然歎曰:時不可為也。父母歿,乃盡散家貲,惟攜一石鐺,遁入太華。周世宗高其風致,賜號白雲先生。首遇海蟾子,授以道要,麻衣子傳以相法,次遇孫君仿,勸隱武當,久之複歸華山。居雲台觀,嚐乘驢遊華陰,聞宋太祖登極,拍手大笑曰:天下自此定矣。帝手書詔召之,辭曰:九重仙詔,休教丹鳳銜來,一片野心已被白雲留住。帝諮嗟不已。高隱華山,自稱蓮峰道士,得蟄龍法恆臥不起。呂祖與海蟾時往過之,祖贈以詩雲:蓮峰道士高且潔,不下蓮宮經歲月,星辰夜禮玉簪寒,龍虎曉開金鼎熱。並勉其及時溫養借睡全真。宋太祖累遷使趣命入朝,摶不得已,應召出山,至京師藏真不露。帝大喜謂宰相曰:陳摶獨善其身,不幹勢利,可謂方外之高士矣。賜號希夷先生,放還。呂祖與海蟾麻衣,複往過之,教以出神法,希夷敬受焉。或問先生居溪崖,寢止何室,希夷笑吟曰:華山高處是我宮,出即淩空跨曉風,台榭不將金鎖閉,來時自有白雲封。端拱初,忽遣門人火龍子、賈得升鑿石室於張超穀。既成造視曰:吾其歸於此乎。端然坐化,有五色雲,封穀口彌月。曆年一百一十八歲。
呂祖作品
(呂祖作品極多,但絕大部分是詩詞歌賦,其他如《金華宗旨》《五品仙經》《八品仙經》等都是偽托呂祖之作。)
敲爻歌
漢終唐國飄蓬客,所以敲爻不可測,縱橫逆順沒摭欄,靜則無為動是色。
也飲酒,也食肉,守定姻花斷**。行歌唱詠胭粉詞,持戒酒肉常充腹。
色是藥,酒是祿,酒色之中無拘束。隻因花酒悟長生,飲酒戴花神鬼哭。
不破戒,不犯淫,破戒真如性即沉。犯淫壞失長生寶,得者須由道力人。
道力人,真散漢,酒是良朋花是伴。花街柳巷覓真人,真人隻在花街玩。
摘花戴飲長生酒,景裏無為道自昌。一任群迷多笑怪,仙花仙酒是仙鄉。
到此鄉,非常客,姹女嬰兒生喜樂。洞中常采四時花,花花結就長生藥。
長生藥,采花心,花蕋層層豔麗春。時人不達花中理,一訣天機值萬金。
謝天地,感虛空,得遇仙師是祖宗。俯耳低言玄妙旨,提上蓬萊第一峰。
第一峰,是仙物,惟產金花生恍惚。口口相傳不記文,須得靈根堅髓骨。
堅髓骨,煉靈根,片片桃花洞裏春。七七白虎雙雙養,八八青龍總一斤。
真父母,送元官,木母金公性本溫。十二宮中蟾魄現,時時地魄降天魂。
鉛初就,汞初生,玉爐金鼎未經烹。一夫一婦同天地,一男一女合乾坤。
庚要生,甲要生,生甲生庚道始萌。拔取天根共地髓,白雪黃芽自長成。
鉛亦生,汞亦生,生汞生鉛一處烹。烹煉不是精和液,天地乾坤日月精。
黃婆匹配得團圓,時刻無差口付傳。八卦三元全藉汞,五行四象豈離鉛。
鋁生汞,汞生鉛,奪得乾坤造化權。杳杳冥冥生恍惚,恍恍惚惚結成團。
性須空,意要專,莫遣猿猴取次攀。花露初開切忌觸,鎖居土釜勿抽添。
玉爐中,文火煉,十二時中唯守一。此時黃道會陰陽,三性元宮無漏泄。
氣若行,真火煉,莫使玄珠離寶殿。加添火候切防危,初九潛龍不可煉。
消息火,刀圭變,大地黃芽都長遍。五行數內一陽生,二十四氣排珠宴。
火數足,藥方成,便有龍吟虎嘯聲。三鉛隻得一鉛就,金果仙芽未現形。
再安爐,重立鼎,跨虎乘龍離凡境。日精才現月華凝,二八相交在壬丙。
龍汞結,虎鉛成,咫尺蓬萊第一程。坤鉛乾汞金丹祖,龍鉛虎汞最通靈。
達此理,道方成,三萬神龍護水晶。守時定日明符刻,專心惟在意虔誠。
黑鉛過,采清真,一陣交鋒定太平。三車搬運珍珠寶,送歸寶藏自通靈。
天神佑,地祗迎,混合乾坤日月精。虎嘯一聲龍出窟,鸞飛鳳舞入金城。
朱砂配,水銀停,一派紅霞列太清。鉛池迸出金光現,汞火流珠入帝京。
龍虎媾,外持盈,走聖飛靈在寶瓶。一時辰內金丹就,上朝金闕紫雲生。
仙桃熟,摘取餌,萬化來朝天地喜。齋戒等候一陽生,便進周天參同理。
參同理,煉金丹,水火熏蒸透百關。養胎十月神丹結,男子懷胎豈等閑。
內丹成,外丹就,內外相接和諧偶。結成一塊紫金丸,變化飛騰天地久。
丹入腹,非尋常,陰形剝盡化純陽。飛升羽化三清客,名遂功成達上蒼。
三清客,駕璚轝,跨鳳騰霄入太虛。似此逍遙多快樂,遨遊三界最清奇。
太虛之上修真士,朗朗圓成一物無。
一物無,遂顯道,五方透出真人貌。仙童仙女彩雲迎,五明宮內傳真誥。
傳真誥,話幽情,隻是真鉛煉汞精。聲聞緣覺冰消散,外道修羅縮項驚。
點枯骨,立成形,信道天梯是掌平。九祖先靈得超脫,誰羨繁華貴與榮。
尋烈士,覓賢才,同安爐鼎化凡胎。若是慳才並惜寶,千萬神仙不肯來。
修真士,不妄說,妄說一句天公折。萬劫塵沙道不成,七竅眼睛皆迸血。
貧窮子,發誓切,待把凡流盡提接。同赴蓬萊仙會中,凡景煎熬無了歇。
塵世短,更思量,洞裏乾坤日月長。堅誌苦心三二載,百千萬劫壽彌疆。
達聖道,顯真常,虎兒刀兵更不傷。水火蛟龍無損害,拍手天宮笑一場。
這些功,真奇妙,分付與人誰肯要。愚徒死戀色和財,所以神仙不肯召。
真至道,不擇人,豈論高低富與貧。且饒帝子共王孫,須去繁華挫銳分。
嗔不除,憨不改,墮入輪迴生死海。堆金積玉滿山川,神仙冷笑應不采。
名非貴,道極尊,聖聖賢賢顯子孫。腰金跨玉騎驕馬,瞥見如同隙裏塵。
隙裏塵,石中火,何在留心為久計。苦苦煎熬喚不迴,奪利爭名如鼎沸。
如鼎沸,永沉淪,失道迷真業所根。有人平卻心頭棘,便把天機說與君。
命要傳,性要悟,入聖超凡由汝做。三清路上少人行,畜類門前爭入去。
報賢良,休慕顧,性命機關堪守護。若還缺一不芳菲,執著波渣應失路。
隻修性,不修命,此是修行第一病。隻修祖性不修丹,萬劫陰靈難入聖。
達命宗,迷祖性,恰似鑒容無寶鏡。壽同天地一愚夫,權握家財無主柄。
性命雙修玄又玄,海底洪波駕法船。生擒活捉蛟龍首,始知匠手不虛傳。
潭州鶴會
這迴相見不無緣,滿院風光小洞天。
一劍當空又飛去,洞庭驚起老龍眠。
紹興道會
偶乘青帝出蓬萊,劍戟崢嶸遍九垓。
我在目前人不識,為留一笠莫沉埋。
贈曹先生
鶴不西飛龍不行,露幹雲破洞簫清。
少年仙子說閑事,遙隔彩雲聞笑聲。
海上相逢趙同
南宮水火吾須濟,北闕夫妻我自媒。
洞裏龍兒嬌鬱律,山前童子喜徘徊。
題鳳翔府天慶觀
得道年來八百秋,不曾飛劍取人頭。
玉皇未有天符至,且貨烏金混世流。
劍畫此詩於襄陽雪中
峴山一夜玉龍寒,鳳林千樹梨花老。
襄陽城裏沒人知,襄陽城外江山好。
洞庭湖君山頌
午夜君山玩月迴,西鄰小圃碧蓮開。
天香風露蒼華冷,雲在青霄鶴未來。
曆史遺跡
嶽陽
洞庭湖畔嶽陽市留有不少呂仙遺跡。這裏有專祠呂洞賓“真像”的呂公庵,有其“招蛇化劍”的白鶴池,城南度柳的“呂公洞”,還有其親題的“詩壁”,親作《自記》的石刻等。江南四大名樓之一的嶽陽樓,其主樓之右有座“三醉亭”,即因呂洞賓三醉嶽陽樓的傳說而得名。傳呂祖為此寫下了“朝遊嶽鄂暮蒼梧、袖裏青蛇膽氣粗。三醉嶽陽人不識,朗吟飛過洞庭湖”。另說呂洞賓《沁園春》一詞:“暮宿蒼梧,朝遊蓬島,朗吟飛過洞庭邊。嶽陽樓酒醉,借玉山作枕,容我高眠。出入無蹤,往來不定,半是風狂半是顛。隨身用、提籃背劍,貨賣雲煙。人間飄蕩多年,曾占東華第一筵。推倒玉樓,種吾奇樹;黃河放淺,栽我金蓮。捽碎珊瑚,翻身北海,稽首虛皇高座前。無難事,要功成八百,行滿三千。”[2]
太原
山西太原市純陽宮建於明萬曆年間,清乾隆間增築巍閣三層。宮有四座院落,為呂祖殿、方形單間迴廊亭及巍閣。呂祖殿為主殿。巍閣最高,登閣環眺,太原市內景色曆曆在目。宮中還有一關羽立馬銅像。
廣州
純陽觀位於廣州市海珠區五鳳村漱珠港上,規模頗大,是熙熙攘攘的廣州市裏一個清幽的所在。純陽觀坐北向南,依山構造,高踞崗頂,石徑幽深,古木參天,環境幽雅。純陽觀是廣州道教兩大道場之一。一是三元宮,二是純陽觀。廣州道教中人素有“北到三元宮,南去純陽觀”之說。
北京
呂祖宮是北京市道教協會的所在地,是北京市道教協會僅有的兩座道觀之一。位於北京市複興門內北順城街十五號。坐西朝東。山門內西為火神殿三間,北為文昌殿3間,南為呂祖閣三間,火神殿後有娘娘殿三間,是一座小型道教宮觀,為北京市西城區重點保護文物。呂祖宮最早是建於明代的“火神廟”,清朝鹹豐年間,道教居士葉合仁出資將火神廟重修為燕京呂祖宮。
睢縣
袁家山,又名小蓬萊、呂祖廟,在河南省曆史文化名城歲縣城,省級重點為我保護單位。記者袁家山《河南睢縣:依托雄厚文物資源發展旅遊經濟》:在“八仙之一的呂洞賓曾打救過在海上抗擊倭寇險些遇難的明代兵部尚書袁可立,袁致仕歸裏後為此還願,在睢州城內修建了袁家山呂祖廟供世人敬奉至今,成為明清兩代的大道場。”中國道教經典著作《道藏輯要·在陸肇祥》記載道:“袁可立降生之日,淮(袁可立父)夢呂帝(呂洞賓)引一小童雲:‘汝家世代行善,且知敬信我,今將小徒為爾後。曰:異日此地當出仙人’。即以此肇祥。”六十年後的袁可立真的來到了呂洞賓現身的地方蓬萊任巡撫督理大兵抗清防海,並在海戰中曾經遇險受到過呂洞賓的保佑,後來袁可立的別號叫“石仙”,老家睢州的堂號稱為“石仙堂”。袁可立退休後在睢州南城別墅陸園中建起袁家山道場供奉呂洞賓,這不能不說是一個令人費解的巧合,數百年來一直困擾著南來北往的命相和道教學者競相探索。
新津
新津純陽觀,又稱"古今天下第一忠孝儒林",距成都38公裏,占地120畝,為四川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大忠亭”塑有曆代儒家忠臣像。“至孝亭”塑的是傳統的24孝像,並留有大量名家詩文、碑刻和楹聯。儒佛道三教並存一地。
西安
八仙宮,又名"萬壽八仙宮",位於西安市東關長樂坊。八仙宮所在地,相傳是呂洞賓喝酒遇仙的長安酒肆遺址。八仙宮山門牌樓左側豎有"呂洞賓成道碑",碑上隸書"長安酒肆",楷書"呂純陽先生遇漢鍾離先生成道處"。
芮城
祀奉呂祖的永樂宮在山西芮城縣,唐時為河中府永樂縣,傳為呂祖的誕生之處,乃就其宅建“呂公祠”,金末擴建為道觀。元初毀於火,隨即重建,曆時十餘年元中統三年(1262年)改名大純陽萬壽宮,後稱永樂宮,為全真道三大祖庭之一。永樂宮後山保存著呂純陽墓。
邯鄲
呂仙祠,河北省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河北省邯鄲黃粱夢鎮,始建於北宋,據說黃粱夢的故事就發生於此,故信眾踴躍擴建。清仁宗嘉慶年間大修過後,占地已經達到9.4公頃,主要有三大殿,供奉八仙之首鍾離權的正陽殿、主殿純陽殿、和有描述黃粱夢故事壁畫與主角盧生臥像的盧生殿。
呂四
呂四的由來:民間傳說呂洞賓來過呂四四次,所以叫呂四。
防城港
仙人山公園因傳說仙人呂洞賓駕鶴到此而得名。仙人山公園位於廣西防城港市港口區北部灣大道南段,規劃總麵積約47.23公頃,規劃以建設生態型公園環境為目標,滿足居民的休閑、娛樂以及旅遊業的發展需求,創造一個布局合理、功能齊備、交通便捷、環境優美的現代化公園。
濟南升陽觀(呂祖廟)
升陽觀原名呂祖廟,因供奉神話人物八仙之一的呂洞賓而建。明末,濟南知府樊時英曾重修呂祖廟(有碑為證)。清康熙十八年(公元1679年),在呂祖廟西院又修建了一座大殿,名為升陽觀。此後,呂祖廟漸漸被人們稱為升陽觀。
港台
香港新界的雲泉仙館是道教純陽派的道觀,主奉呂祖師,位於香港新界北區打鼓嶺坪洋村坪路。雲泉仙館原本位於廣東省西樵山,1938年抗日戰爭,西樵山陷落,仙館諸道友遷至香港,後於1944年於德輔道西立館。1975年購得園林而尋址。雲泉仙館豎有華表並有“道德經碑”,“陶塑八仙圖壁”、“隸書呂祖百字碑”等塑物,是香港著名的廟宇、名勝,香火鼎盛。
台灣高雄鳳山的鎮南宮,俗稱鳳山仙公廟,位於台灣高雄市鳳山區國泰路一段220號,清乾隆年間,鄉民於鳳山縣新城內結庵奉祀呂純陽祖師等神,以求平安,因靈跡頗聞,又居交通要道,往來官民皆虔誠祭祀,香火鼎盛。後屢經整修,廟貌壯麗。
台灣木柵的指南宮,俗稱木柵仙公廟,位於台灣台北市文山區木柵萬壽路指南山,是台灣道教聖地之一。1882年,淡水縣知縣王彬林來台,迎山西芮城永樂宮呂祖神像香火奉於艋舺(今台北萬華),頗負盛名。後景尾(今台北文山區景美)瘟疫,景尾士紳迎呂祖神像奉祀,疫情漸穩,且呂祖神威不斷,信眾所求常遂,有多年不育而得子或目盲複明等靈跡。1890年在木柵指南山建廟,稱“指南宮”。“指南宮”之名,乃取“呂祖在天庭居於南宮”、“濟世度人須用指南針”之意。指南宮按照呂祖“三教合流”的思想,殿堂設置以道教為中心,兼祀孔子、如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