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org/


    首先作者本人自我簡介一下,本人從小喜歡寫點東西,上學的時候不願意聽講,上晚自習的時候偷偷的寫些武俠之類的,雖然寫的不怎麽的,但還是樂此不疲,純粹就當個樂趣,後來那底稿也就沒有了,其中的一份還被曆史老師給沒收了,記得他看了半天,都沒有搞清我寫的什麽,倒不是他真的不懂,而是當時真正的底稿早在被他發現之前,我已經藏好了,而他所看見的是一張張密密麻麻的寫在英語練習本後麵的沒頭沒腦的文字。雖然沒有發現我在寫些什麽,但老師還是收走了。老師很認真,在此向老師的這種敬業致敬!


    後來參加了工作之後,又有兩次想提起筆來寫點什麽,一次是想給報社投稿,但是人家要壓縮版的,就這樣放棄了一迴。又一次是給雜誌社投稿,寫了不少,久無音信,不得已又放棄了一迴。


    這次之所以想再寫點什麽,一是因為自己還有一些存稿,覺得可惜,二是現在有了能夠寫作的平台,可以試一試了。這三嗎就是寫作的起因。說來可笑,我的老婆喜歡看電子書,尤其是那些言情的,我說那些都不現實,沒有事時看看我以前寫的,我老婆偏偏不看,我便有些鬥氣,你不看,我還偏偏將他寫出來給你看。就這樣,開始整理存稿了。


    雖然有心,但是畢竟在網絡寫作上沒有任何的經驗,周圍沒有任何人可以幫的上自己的忙的。搜索了相關的網頁,這才開始。在開始的時候是相當不順的,一開始注冊了一個號,但是書名早就被人給用了,注冊不上,那就臨時再改,本來是打算起名《九仙過海》的,改為了《三仙過海》,豈料剛剛上傳了一章,密碼就忘了,再進就進不去了。後來又注冊了一個號,再改名為《八仙演義》重新上傳,並在書的簡介裏簡要說明了這點,後來編輯迴複說要我提供這是作者本人的證據。我說我的注冊資料是同一人的,這就是證據,並願意為此負法律責任。後來編輯又迴複說什麽古書新發是不允許的,我的頭就大了,我的個天啊,這下亂成了一團,就連那qq號的密碼都弄丟了,這還不算,底稿也不知道哪去了。好在後來慢慢摸索,又都找迴來了。


    一開始上傳的《三仙過海》是大章節的,有一萬多字一章,本來我對寫作還是很有信心的。但是真正寫了之後,才發現,事實並非那麽簡單。因為在網絡上寫作的人實在是太多了。而且自己是個新人,沒有名氣,再加上自己是大章節的上傳,更新是非常慢的,基本上是剛剛寫完就上傳,有的時候上傳了之後發現還有老些錯別字哩,這才又摸索著修改。可以說是一路不順啊!


    本人在上傳了二十幾章之後,發現這樣大章節的上傳對自己不利,而且這書名起的也不好,便又在後台修改。並將那以前的全部修改為小章節的,這才略略滿意。可以說在開始的時候我還是很用心的。而且自己一開始就沒有打算草草寫作,有的時候為了一個字,一個成語,要查閱很多資料,因為畢竟沒有寫作的經驗嗎。


    本書最初始的初衷就是將此寫成經典之作,不會為了迎合世俗,寫的亂七八糟,但是迫於形勢,也不得不讓步,就是將其章節分開,這樣就缺乏古典文學之美。不過不要擔心,這些還都是副本,正本還保留著。一旦全部章節寫完,若是讀者喜歡,那我就將原始版本上傳給大家。也許過不了多久,不但讀者能夠看到實體書,還能在電視上看到呢。


    本書的故事大概一開始就是一個小故事,作者本人也沒有想到會越寫越多,越寫越大,以至於能夠上追述至女媧娘娘,下至唐宋甚至更遠。當然一則是現在並沒有很明確的寫作思路,就是順著原來的構思框架不斷的往前推進,既要創作新穎,還不能違背曆史,就隻能不斷的穿插在各種經典著作的中間,對其沒有說明的事情做一個解釋和補充,因此作者本人能夠自由改動的空間也不是很大。這一切都還是未知數。這第二就是創作的方向還要暫時保密,否則就沒有了新鮮感,現在還不能同讀者們分享,還請讀者們諒解。


    在創作的路上,逐漸了認識了一些新朋友,給予大力幫助,在此專門謝過,也算是對朋友的迴報。其中的一位是寧醫師,創作的《南蠻演義》,到目前為止,我已經看了四十章了,發現寫的不錯,而且也對我進行了推薦,在此先行謝過。第二位是《民間春秋》,盡管那種非常現實的題材我並不喜歡,但我還是要推薦一下,因為我也看了三十多章了,覺得寫的很細膩,很貼近生活,我畢竟不是一個脫離現實,生活在幻想之中的人,所以對書中的描寫還是很有興趣的,可以這樣說,書中的描寫就像是夏日之中的一杯涼水,既能解渴,還不像冰塊那樣倒牙傷胃,值得一讀。這第三位就是《茶皇》,本人現在還不能對此做任何的評價,因為本人隻是將其下載下來,還沒有細看。無論本書成名與否,這三本書永在推薦之列,以表謝意。


    今天就先暫時寫到這裏,在以後的日子裏本人將不斷的對各種介紹此進行補充和完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八仙演義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張元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張元璋並收藏八仙演義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