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雲十六州徹底光複後,朝廷對北伐討滅金國的作戰計劃,就是聯合漠南、繼續讓漠北保持動亂,從而讓金國無法借力漠北,王倫在河北方向穩步推進,嶽飛則在遼東方向推進。


    兩路並進對配合的要求很高,嶽飛已經深入了解了這一作戰計劃,王倫在左路發起戰爭時,他就在右路積蓄實力,先求穩,從而保證左路的後勤補給。


    左路戰事結束後,嶽飛就立刻主動創造機會發起進攻,根本不給金國任何喘息的機會。


    這種此起彼伏的戰術配合,對後勤補給要求是相當高的,但渤海如今已經成為朝廷的內海,水師來往無妨礙,通過海上的運輸,就可以節省相當一部分時間和半路的損耗。


    所以阮小五已經返迴蓬萊港坐鎮,負責一應船隻的調度,尚書省又征用了大量民間船隊,協助朝廷運輸軍用物資。


    從臨潢府逃迴黃龍府後,金國內部出現了雜音,認為吳乞買不配作為金國的皇帝,吳乞買也不手軟,將所有反對者統統處死,家眷發為奴隸。


    有見識的金國上層貴族以及不少鐵了心投靠女真的漢人大臣,都向吳乞買表達了忠心,因為他們很清楚,以大漢的國力,哪怕是完顏阿骨打活過來,也不可能改變眼下的現狀!


    實在是漢軍的推進太穩了,王倫在西麵戰場上,就是步步為營,一點一點往前推,推進數十裏,就要肅清地方,威服諸部,不斷將被征服的漠南諸部向饒樂水附近遷徙,然後劃分牧場。


    戰事推進到現在,願意跟著金國繼續廝混的漠南諸部,隻有不足兩萬人,而且牧場都已經被漢軍占據並瓜分了。


    這讓韓世忠甚至領兵殺到了塔塔爾部的南麵草原,逼近了鮮卑山一帶,有力地支持了漠北仍舊與塔塔爾部苦戰的乞顏諸部。


    有金國貴族試探性地提出了求和的建議,表示金國願意向大漢臣服,隻求保留北京路、胡裏改路等土地,以束沫水鬆花江為界。


    吳乞買有些心動,但最終還是拒絕了,以束沫水鬆花江為界,意味著女真人就得跟胡裏改人、生女真、使鹿、使犬等諸野人爭奪生存空間,這是完顏吳乞買無法忍受的。


    為什麽短短三年,金國就被逼到了如此窘迫的地步?吳乞買想不明白,許多金國文武官員們也想不明白!


    其實這一切的原因並不複雜,王倫隻是帶領著漢人,重新讓中原王朝迴到了曆史上本來的位置而已。


    眼下王倫停在了饒樂水,他並不著急對黃龍府繼續發起進攻,除了等待後勤補給外,他打算借著這個機會,對漠南草原東部來一次大梳理。


    如何將這裏變為中原王朝的熟地,有現成的曆史經驗擺在那裏,那就是遷徙大量的漢人前來定居。


    於是王倫再度發布聖旨,朝廷將在繞樂水沿岸設立幾處大型牧馬場,號召百姓前來務工,鼓勵民間商人參與開設牧場。


    強行遷徙百姓前來是不可取的,故而王倫以利誘之,如今天下各行省都在修繕官道,民間對出行的要求提高,對馬匹的需求極大,朝廷設官辦牧馬場,吸引百姓為員工,也就可以吸引一部分漢人定居。


    有了基本的人口,商業就會隨之發展起來,也就會吸引更多的漢人前來,這是一個良性循環。


    所以王倫遲遲不動,專心做這件事,一部分漢軍士兵退伍後也被安置在附近,隨著更多的百姓前來,人口結構得到變化,那麽一切就穩了。


    看著王倫在饒樂水做得一切,完顏吳乞買隻能幹著急,實際上金國在饒樂水也是這麽幹的,他也想要將人口遷徙分散,但這個機會他已經永遠失去了。


    都說漢人“重土難遷”,但隻是基於人類最根本的生存渴望,否則幾百萬上千萬平方公裏的土地,難道是四方蠻夷大發善心主動讓給漢人的?


    王倫在繞樂水附近,做得最多的一件事仍舊是修路,同時下令將分布在河北、河東的數萬前宋禁軍改組的新朝工程隊,變為屯墾軍,先抽調了兩萬人至繞樂水。


    朝廷帶頭示範,總能夠吸引許多願意冒險前來的百姓。


    饒樂水畔的土地和牧場,除了分配給立功的將士、就地安置一些傷殘的退伍士兵以外,王倫還將一部分漠南部落打散,安置在了附近。


    反正奚人幾乎不可能再次迴到故土,這裏就是朝廷說了算,所以就有一部分原先臣服金國、再次被大漢征服的漠南小部落表達了歸順之意。


    漢軍協助退伍士兵和遷徙而來的牧民們搭設帳篷、維護牧場,人群中又多了一批人。


    包道乙與徒弟鄭彪已經被王倫從江西龍虎山召來,傳承千年的正一道張家不被新朝恩寵,國朝也沒有任何天師,而是被王倫下令困在了江西行省的範圍內。


    公孫勝的師父羅真人也被王倫請了來,包括公孫勝在內,王倫與這些道士們見了麵,提出了自己的要求:將草原和東北地區信仰的薩滿教義整合到道教中,以道教的信仰取代草原信仰。


    所以王倫又組織了一批朝廷錄用的文人,這些人隸屬於翰林院,負責編書,將草原信仰和流傳的神話,整合到漢人的神話當中去。


    在佛與道之間,王倫最終還是選定了誕生自本土的道教,他要求剔除道教喜歡造反的教義,吸收中原曾經出現的各種宗教思想,畢竟勸人向善是所有正麵宗教的共同點,同時再次強化了朝廷對宗教的管理。


    王倫沒有提教區的概念,畢竟東漢末年大賢良師張角已經這麽搞過了,張魯在漢中也這麽搞過,所以他隻是強化了朝廷發放度牒的製度,對正規的道士身份確認十分嚴格。


    不管怎麽說,王倫都是給道教鬆了綁,他知道道教喜歡造反,但佛教也不老實,從魏晉南北朝以來,僧侶號召信徒造反的事情不比道教少,最關鍵的是,王倫很厭惡婆羅門宗教派係,搞一套人上人、百姓供奉的方式,憑什麽?


    前宋的文人就已經開始提倡三教合一,隻是未形成太大的影響,王倫決定再推一把,他沒有那個能力實現三教合一,但這天下會辯經的大儒、和尚、道士,還少了嗎?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奪宋:水滸也稱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萬人叢中一迴首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萬人叢中一迴首並收藏奪宋:水滸也稱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