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國猛攻遼國的中京道,誌在徹底消滅遼國,於是也引起了一連串的反應。


    以往宋遼兩國邊境,都是宋人往北逃,去燕雲十六州謀生,如今卻反過來,意識到遼國快要完蛋了的南京道百姓,紛紛南逃,向河北兩路州縣逃去。


    而朝廷在河北兩路的諸多動作,也讓許多河北兩路的百姓們意識到,朝廷或許要對遼國動手了,兵戈一起,性命難保,於是紛紛向京東兩路逃來。


    而京東兩路的百姓,日子同樣不好過。就不說大宋朝名目多如牛毛的苛捐雜稅,趙宋皇室的宗室成員子弟,大多被安置在南京應天府和京東西路一帶,權貴們帶頭侵占百姓的良田,逼得諸州縣百姓已經形成了南逃淮南兩路的傳統。


    而王安石變法時,本意要清丈土地、均分田畝,又改革馬政的,但京東西路離東京城太近,故而就被挑選為實驗的州縣。


    曆來都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王安石變法,說白了就是要對身處統治階級的文人士大夫、大地主、大富商集團動手,於是實際推行新政的地方官員陽奉陰違,新政就變成了新的苛政、惡政。


    正如鄧元覺第一次來梁山時的所見所聞一樣,京東西路諸州縣,淪為流民南逃的百姓,已經占據了在冊人口的四成。


    這也是王倫自創立梁山山寨後,就不大願意對民間搶劫的原因,京東西路的百姓生活已經夠艱難了,自古小民生存不易,再這麽幹的話,要遭天譴的。


    於是梁山泊西北側,梁山就設立了粥場,沿途南逃的河北路百姓,至少還能有口飯吃,有口熱水喝。


    柴進就是粥場的負責人,他按照王倫的吩咐,在粥場派了許多士卒,維持秩序的同時,宣揚梁山,意圖吸引一部分流民投靠山寨。


    柴進一向覺得自己是個有本事的人,但偏偏這般出身,被趙官家提防,也做不得實務官,故而上得山寨之後,就有心一展身手。


    但他生來就是個富貴的人,本由他來負責的事務,他隻分派手下,很少親力親為。似梁山目前的狀況,這就難免有脫離群眾和人民的嫌疑,隻是王倫不好當麵說他,便請了許貫忠出麵。


    許貫忠可不會慣著柴進,於是一番提撥之後,柴進也大為改觀。以他的出身,又肯放下身段時,山寨的百姓、士卒們更加稱讚,這讓柴進第一次覺得,這些稱讚與以往那些場麵奉承是完全不同的。


    柴進此時就站在一家南逃而來的百姓麵前,這家主似是個讀書人模樣,卻是從滄州逃來的,認得柴進,便來千恩萬謝。


    柴進聽聞他也是同鄉,就問起了情況。那人感慨地說:“大官人是不知,自貴府被抄家後,何、劉、李幾家,也被官府抄了。本州官吏貪了一半,另一半送到邊軍諸營,州內禁軍陸續調動,都向北集結,這一次是真的要與遼國打仗了!”


    山寨打探到的遼國的情況,王倫多與眾頭領們分享討論,但民間自有自己的消息傳播,柴進便問:“可知道遼國那邊如何麽?”


    那人說:“遼國番人多有逃來我朝的,河北官員隻知將遼人吸引了來,又不安置,偶爾發一些糧食,還要番人去爭。番人為了生存,有賣兒賣女的,有賣身為奴的,還有為妓為妾的!”


    他說著朝身後一指:“大官人且看,那一戶人家就是番人,也跟著我朝的親戚南逃來了!”


    柴進看去時,這些中原漢人口中的“番人”,其實就是世代生活在燕雲十六州的漢人,與中原人物並無二異,衣飾相貌都是一般無二。


    柴進便說:“勞煩為某引見!”


    聽完柴進的身份介紹,那燕雲漢人慌忙拜見,說:“俺祖上就是京東路的軍官,當年隨著太宗皇帝雍熙北伐,陷在了遼人那裏,就此在順州落戶,祖上世代相傳,隻盼王師北伐!”


    “可惜俺祖上遇著太宗這般無能的皇帝,若是周世宗皇帝時,俺如今還是個堂堂正正的漢人!”


    柴進歎了口氣,說:“你本就是漢人,向來堂堂正正!若你不願意南逃,不如投奔我梁山,到時我山寨北伐,便跟隨大軍,再迴家鄉,這一次終不教燕雲十六州再陷入北虜之手!”


    那燕雲漢人便說到:“若能照顧家人,俺情願投軍!”他之所以南逃,是因為遼國為了對抗金國,在南京道強行征召百姓,以漢人為簽軍,也就是炮灰,不經操練就拉到前線送死。


    那滄州的讀書人便熱切地問:“大官人,俺讀過些書,山寨想來也缺些記錄的人,小人也有些用處的,情願來投!”


    他們已經聽過梁山士卒的宣傳,如今又看到柴進本人,隻要能活命,能護得家人周全,哪怕一時,便是做賊寇也無所謂了。


    柴進笑著說:“好,好,山寨對諸位這樣的人,向來是來者不拒!”便叫過一個親隨,請二人跟著前往登記,就此留下。


    他在粥場裏四處走動,與逃難的百姓們攀談,入夜後就將白日所見所聞詳細記了下來,就敏銳地發現了一件事:河北漢人與燕雲漢人雖然是鄰居,但分屬兩國百餘年,已經漸漸產生了許多隔閡。


    若日後梁山得了天下,如何彌補之間的嫌隙,也是個難做的事情。


    梁山接連取得軍事上的勝利,帶來的最大好處是:梁山泊周邊的大地主、大富戶,生怕也被梁山大軍下山借糧,紛紛搬走,於是就留下了許多有主的土地閑置。


    王倫自然不會客氣,就將這些土地占了,先命人分給本地百姓,又用來安置投靠山寨的流民,並派山寨士卒前往,將各處村莊修築寨牆,打造成塢堡,就在梁山泊西岸形成了數十個斷斷續續的安置村寨。


    這也是王倫集合眾議後,為應對接下來麵對的朝廷大軍來攻提前做的防備。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奪宋:水滸也稱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萬人叢中一迴首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萬人叢中一迴首並收藏奪宋:水滸也稱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