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植能怎樣?他心中疼痛,這是大漢的皇帝啊!他如果再不允,那皇帝威嚴何在?
第二次,皇帝沒有直接提議,而是由董承提出。皇帝後宮空虛,不能沒有陪伴。
還是盧植衝鋒陷陣,“皇帝年幼,不宜娶妻,以免怠惰進學。”
這話是白加說過的,當初直接在眾臣麵前說過,最核心的一句就是:皇帝年幼。
可就是因為上一次盧植的退讓,下麵大有那些不怕死的官員看到了機會,緊緊抱住皇帝的大腿。
一時間,十餘位官員站出來支持皇帝納妃,盧植都有些頂不住。
不過這也是因為皇帝身邊太慘了,都是些大娘婆子,誰看了不得說一聲寒磣?
眼見盧植頂不住,荀彧隻能站出來說了句:“選秀女,不可;納妃,不宜,當以進學為主。”
這幾乎就是白加的態度,眾人心中董卓和李儒的記憶還在,一時間也沒了繼續的膽量。
可王允說話了:“其實不必娶妻,也不必納妃。”
就在眾人嘩然的時候,王允悠悠道:“隻需信得過的大臣選自家女子入宮服侍,等皇帝成年後再決定即可。”
就是說,隻選知書達理的進宮,不是給皇帝當媳婦的,是當宮女的。
然後這位老司徒哭了,跪在大殿上,卻不是朝向皇帝,而是稍稍向荀彧一側偏移。
荀彧嚇得趕緊退後兩步,皇宮裏麵三公跪他一個尚書令,擦邊都不行。
王允哭訴:“知道大將軍是為了陛下學業,可無人服侍,那些婆子又都是粗手笨腳,必然選家中知書達理的女子,做個宮女也好啊。”
一時間,大殿之上,眾人皆是哭哭啼啼。
最後的結果是,荀彧咬牙迴答:擇十位大臣之女入宮隨駕。
連續兩次,連戰連捷,劉協興奮了。
此時他在禦書房議事,站在身後的不但有了袁紹這位心腹,還有了聰明伶俐的女官貂蟬。
伏完、董承、楊彪三位大佬,孔融、張楊、劉虞三位九卿重臣。
皇甫嵩、朱儁一直被視作皇帝的親信大將,但是現在還沒人敢明目張膽的把他們直接拉進圈子裏麵來。
他們掌管京營,太敏感,擔心觸動白加的神經,直接把剛剛萌芽的皇帝勢力給撲滅。
此時,他們又得到一個令人振奮的消息:劉備迴京赴任了。
劉協本來對劉備很不滿,盧植是劉備的老師,這位可是盧植的好徒弟啊。
可袁紹一番話打消了劉協的顧慮:劉備自諸侯討董時候就與白加不和。
劉備還向皇帝上了一道奏本,說的就是劉備的心跡:備乃高祖玄孫,中山靖王之後,一刻不敢忘卻社稷之危難,陛下但有所命,萬死不辭。
劉備慢慢挪迴洛陽的路上,就收到了皇帝撫慰的聖旨。
他看得哈哈大笑,皇帝的旨意雖然說的都是無關痛癢的事情,卻有一句:朕親查族譜,才知衛將軍乃朕之皇叔,盼皇叔早日來京,共興祖宗社稷。
一句話,就把劉備抬高到了最親近的皇叔的地位。
你別管族譜怎麽寫的,那是皇帝親自查的。
你別管血親傳了多少代,皇帝親口叫了皇叔,還是明發的聖旨。
你別管現在劉備隻是個莫名其妙的靈山侯,可皇帝聖旨裏寫了那句“共興祖宗社稷”!
這是皇帝的叔叔,皇帝的夥伴,皇帝倚重的大臣啊。
於是,劉備的緩慢返迴,變成了快速進兵。
而這時,盧植才收到了劉備的信件,告訴他這位老師:我要迴來了,老師別掛念,純粹是因為公事。
天下間,所有人都知道有了劉皇叔這號人物。
劉協的班底也坐在一起研究過目前的形勢,嗯,洛陽的形勢。
天下形勢他們是不關心的,現在連洛陽都料理不清楚呢。而且他們相信,有天子在,洛陽拿下,天下傳旨而定!
現在文臣分為三派,一派是他們為代表的保皇派,一派是以蔡邕為代表的膽小不敢站隊的中立派,另一派則是他們的敵人荀彧、盧植為代表的白加派。
現在說蔡邕是中立派,那是因為這位老先生說話完全就沒有立場,凡事都是對事不對人。
皇帝要蓋宮殿,他覺得勞民傷財,他就反對。
皇帝後宮空虛,他覺得皇上太慘,他就支持。
目前頂著白加準老丈人的身份,也沒人敢得罪他,任由他囂張。
白加派目前人丁不旺,雖然也有不少人跑去荀彧麵前阿諛奉承,可荀彧對這些人並不認可。
他見的都是青龍軍下精明強幹的人物,這些隻會溜須拍馬的實在看不上。
朝中的人選一部分是自青龍軍學畢業的學生,一部分是冀州科舉考出來的一部分士人,另一部分則是各地他親自考校後認可的孝廉。
荀彧畢竟隻有一個人,即便留下了滿寵幫他,可依舊感覺分身乏術。
最終他采納了滿寵的意見:仿照青龍軍政策,逢進必考。
可這一下卻讓洛陽炸鍋了,別管考什麽,以前的孝廉們可是從來不用考試的。
可在荀彧的眼中,孝廉們進入仕途其實還需要等待機會,而一旦出缺就在孝廉裏麵進行考試,考察這個人的能力,如此才是選官的最好方法。
本來這事也不至於反響搞到天下震動。就在荀彧公布了《孝廉任官選考製》之後,王允上書建議大漢推廣《青龍十策》。
大漢推廣《青龍十策》,這事剛出來的時候荀彧都是懵的。
盧植急匆匆的來找他,問他:王允是不是自己人?
王允當然不是自己人,荀彧作為東廠廠長,而且是洛陽實際的話事人,即便是管寧也對他開放了洛陽的權限。
而李儒的內廠剛剛建立,還在全力經略並州,根本不可能發展王允。
直到六檔頭的密報傳來:帝密謀欲效光武。
荀彧看到密報,心中翻江倒海。
光武帝劉秀是一代雄主,可他真正建立的是大漢天下嗎?是大漢與士大夫共天下。
盧植也心中通透了,他對荀彧道:“王允,才是帝黨最強的猛士。”
可這話也就他跟荀彧聊聊,說出去別人是不相信的。
甚至在朝堂之上,王允都是在大聲的為白加歌功頌德:若無大將軍,不知天下幾人為董卓?
就在朝會上,王允慷慨陳詞。
他說:冀州何以為天下之翹楚?皆因白大將軍《青龍十策》。
他說:《青龍十策》乃是天下良策,切中大漢弊端,請為《大漢十策》。
他說:允願為大將軍門下走狗,讀知行合一之學問,習治國安邦之良策。
結果天子憤怒,大罵王允這是胡鬧,祖宗之法不可改。
結果帝黨的官員沒動,那些中立派激動了,蔡邕站出來支持王允。
帝黨到底要幹什麽?這讓荀彧和盧植都陷入了深深的被動。
第二次,皇帝沒有直接提議,而是由董承提出。皇帝後宮空虛,不能沒有陪伴。
還是盧植衝鋒陷陣,“皇帝年幼,不宜娶妻,以免怠惰進學。”
這話是白加說過的,當初直接在眾臣麵前說過,最核心的一句就是:皇帝年幼。
可就是因為上一次盧植的退讓,下麵大有那些不怕死的官員看到了機會,緊緊抱住皇帝的大腿。
一時間,十餘位官員站出來支持皇帝納妃,盧植都有些頂不住。
不過這也是因為皇帝身邊太慘了,都是些大娘婆子,誰看了不得說一聲寒磣?
眼見盧植頂不住,荀彧隻能站出來說了句:“選秀女,不可;納妃,不宜,當以進學為主。”
這幾乎就是白加的態度,眾人心中董卓和李儒的記憶還在,一時間也沒了繼續的膽量。
可王允說話了:“其實不必娶妻,也不必納妃。”
就在眾人嘩然的時候,王允悠悠道:“隻需信得過的大臣選自家女子入宮服侍,等皇帝成年後再決定即可。”
就是說,隻選知書達理的進宮,不是給皇帝當媳婦的,是當宮女的。
然後這位老司徒哭了,跪在大殿上,卻不是朝向皇帝,而是稍稍向荀彧一側偏移。
荀彧嚇得趕緊退後兩步,皇宮裏麵三公跪他一個尚書令,擦邊都不行。
王允哭訴:“知道大將軍是為了陛下學業,可無人服侍,那些婆子又都是粗手笨腳,必然選家中知書達理的女子,做個宮女也好啊。”
一時間,大殿之上,眾人皆是哭哭啼啼。
最後的結果是,荀彧咬牙迴答:擇十位大臣之女入宮隨駕。
連續兩次,連戰連捷,劉協興奮了。
此時他在禦書房議事,站在身後的不但有了袁紹這位心腹,還有了聰明伶俐的女官貂蟬。
伏完、董承、楊彪三位大佬,孔融、張楊、劉虞三位九卿重臣。
皇甫嵩、朱儁一直被視作皇帝的親信大將,但是現在還沒人敢明目張膽的把他們直接拉進圈子裏麵來。
他們掌管京營,太敏感,擔心觸動白加的神經,直接把剛剛萌芽的皇帝勢力給撲滅。
此時,他們又得到一個令人振奮的消息:劉備迴京赴任了。
劉協本來對劉備很不滿,盧植是劉備的老師,這位可是盧植的好徒弟啊。
可袁紹一番話打消了劉協的顧慮:劉備自諸侯討董時候就與白加不和。
劉備還向皇帝上了一道奏本,說的就是劉備的心跡:備乃高祖玄孫,中山靖王之後,一刻不敢忘卻社稷之危難,陛下但有所命,萬死不辭。
劉備慢慢挪迴洛陽的路上,就收到了皇帝撫慰的聖旨。
他看得哈哈大笑,皇帝的旨意雖然說的都是無關痛癢的事情,卻有一句:朕親查族譜,才知衛將軍乃朕之皇叔,盼皇叔早日來京,共興祖宗社稷。
一句話,就把劉備抬高到了最親近的皇叔的地位。
你別管族譜怎麽寫的,那是皇帝親自查的。
你別管血親傳了多少代,皇帝親口叫了皇叔,還是明發的聖旨。
你別管現在劉備隻是個莫名其妙的靈山侯,可皇帝聖旨裏寫了那句“共興祖宗社稷”!
這是皇帝的叔叔,皇帝的夥伴,皇帝倚重的大臣啊。
於是,劉備的緩慢返迴,變成了快速進兵。
而這時,盧植才收到了劉備的信件,告訴他這位老師:我要迴來了,老師別掛念,純粹是因為公事。
天下間,所有人都知道有了劉皇叔這號人物。
劉協的班底也坐在一起研究過目前的形勢,嗯,洛陽的形勢。
天下形勢他們是不關心的,現在連洛陽都料理不清楚呢。而且他們相信,有天子在,洛陽拿下,天下傳旨而定!
現在文臣分為三派,一派是他們為代表的保皇派,一派是以蔡邕為代表的膽小不敢站隊的中立派,另一派則是他們的敵人荀彧、盧植為代表的白加派。
現在說蔡邕是中立派,那是因為這位老先生說話完全就沒有立場,凡事都是對事不對人。
皇帝要蓋宮殿,他覺得勞民傷財,他就反對。
皇帝後宮空虛,他覺得皇上太慘,他就支持。
目前頂著白加準老丈人的身份,也沒人敢得罪他,任由他囂張。
白加派目前人丁不旺,雖然也有不少人跑去荀彧麵前阿諛奉承,可荀彧對這些人並不認可。
他見的都是青龍軍下精明強幹的人物,這些隻會溜須拍馬的實在看不上。
朝中的人選一部分是自青龍軍學畢業的學生,一部分是冀州科舉考出來的一部分士人,另一部分則是各地他親自考校後認可的孝廉。
荀彧畢竟隻有一個人,即便留下了滿寵幫他,可依舊感覺分身乏術。
最終他采納了滿寵的意見:仿照青龍軍政策,逢進必考。
可這一下卻讓洛陽炸鍋了,別管考什麽,以前的孝廉們可是從來不用考試的。
可在荀彧的眼中,孝廉們進入仕途其實還需要等待機會,而一旦出缺就在孝廉裏麵進行考試,考察這個人的能力,如此才是選官的最好方法。
本來這事也不至於反響搞到天下震動。就在荀彧公布了《孝廉任官選考製》之後,王允上書建議大漢推廣《青龍十策》。
大漢推廣《青龍十策》,這事剛出來的時候荀彧都是懵的。
盧植急匆匆的來找他,問他:王允是不是自己人?
王允當然不是自己人,荀彧作為東廠廠長,而且是洛陽實際的話事人,即便是管寧也對他開放了洛陽的權限。
而李儒的內廠剛剛建立,還在全力經略並州,根本不可能發展王允。
直到六檔頭的密報傳來:帝密謀欲效光武。
荀彧看到密報,心中翻江倒海。
光武帝劉秀是一代雄主,可他真正建立的是大漢天下嗎?是大漢與士大夫共天下。
盧植也心中通透了,他對荀彧道:“王允,才是帝黨最強的猛士。”
可這話也就他跟荀彧聊聊,說出去別人是不相信的。
甚至在朝堂之上,王允都是在大聲的為白加歌功頌德:若無大將軍,不知天下幾人為董卓?
就在朝會上,王允慷慨陳詞。
他說:冀州何以為天下之翹楚?皆因白大將軍《青龍十策》。
他說:《青龍十策》乃是天下良策,切中大漢弊端,請為《大漢十策》。
他說:允願為大將軍門下走狗,讀知行合一之學問,習治國安邦之良策。
結果天子憤怒,大罵王允這是胡鬧,祖宗之法不可改。
結果帝黨的官員沒動,那些中立派激動了,蔡邕站出來支持王允。
帝黨到底要幹什麽?這讓荀彧和盧植都陷入了深深的被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