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占領伯力根本用不了三天了。7月8日,隨著最後一批重炮和物資通過海參崴至伯力鐵路線運至,清軍已經完成了最後的準備。10日,清軍第二、第十三師自南向北,第一百三十師自北向南發起總攻,三個師一百餘門75毫米野炮加上24門105毫米重炮向伯力傾瀉了上千噸的炮彈,徹底摧毀了伯力的防禦工事。俄第二軍統帥羅曼·伊西多羅維奇·康得拉堅科中將被炮彈炸死。他死後,俄軍士氣迅速瓦解,接替他的福克中將與當地政府官員斯特塞爾沆瀣一氣,主張投降。1天後,朝鮮第二師付出陣亡四千餘人的代價突破伯力東南防線,福克中將認為伯力已經沒有繼續堅守的意義,隨後,斯特塞爾同意簽訂投降書,伯力光複。


    自此,整個黑龍江流域和原清吉林地區被占領土重新迴到了大清的版圖。


    隨後,清政府命令第二師駐防、第一百二十九師和朝鮮第二師協防,進一步清剿黑龍江中下遊地區俄國抵抗力量。第九、第三、第十三和第一百三十師沿鐵路線向西,第九師協助第八師在伯力至別洛戈爾斯克之間清剿俄軍抵抗力量。第十三師沿鐵路線繼續向西北進攻,第三、第一百三十兩個師則乘火車返迴齊齊哈爾,準備增援唿倫貝爾城。


    隨著俄國第二太平洋艦隊的覆滅,荷蘭人收複東印度群島的最後一絲幻想破滅。1901年9月,在歐洲扯了半天皮之後,荷蘭和清政府開始坐下來喝茶了。


    普吉是暹羅南部的一個小島,這裏碧海銀灘,景色迷人。當然,現在的普吉還不是後世的那個旅遊勝地。它隻是一個普通的美麗海島罷了。


    荷蘭和清政府的談判就定在這裏。


    會議上,荷蘭人仍然堅持要求中國軍隊退出其‘非法占領’的‘荷蘭領土’,這顯然是不可能的;清政府的代表挾對俄戰爭勝利之威,則要求獲得整個東印度群島的控製權,荷蘭人自然也不幹。雙方就在這個風景優美的小島一邊度假,一邊扯皮。


    荷蘭人是沒辦法,而清政府則擔心表現的過於強勢會引起英國人的警覺。在當前的國際形勢下,為避免列強群起而攻之,大清還是需要英國這張虎皮的。


    最後,老大哥英國人提出了一個折中的建議:中國方麵從已占領的中爪哇和西爪哇部分地區撤軍,將這兩部分土地交還給荷蘭當局;同時,中國軍隊也需要從蘇門答臘廖內省撤出。荷蘭方麵同意清政府事實占領的東爪哇地區、占碑、西蘇門答臘、楠旁等地由中國方麵管理。荷蘭當局需承諾以國民同等待遇對待在荷蘭管轄地區生活的華人;同時,清政府也需要以同等待遇對待在其控製區域生活的荷蘭人。兩國共同享有在東印度群島的自由貿易權。清政府向荷蘭當局移交被俘人員。


    嘿嘿……看著眼熟吧?沒錯,這本來就是清廷和英國人暗中商量好的。這一方案提出後,兩國自然又是一番撕逼扯皮。一直到十二月,在英國人的斡旋下,最終雙方再次妥協,達成了荷、中‘普吉協定’。


    協約規定:中國方麵承認荷蘭當局對東印度群島的控製權並從多數已占領地區撤軍;荷蘭同意中國軍隊在東爪哇、西蘇門答臘和楠旁三個地區駐軍,並‘協助荷蘭當局管理當地秩序’;雙方均同意以國民同等待遇對待在自己管轄地區生活的華人或荷蘭人;兩國共同享有在東印度群島的自由貿易權。


    在最終簽署的這一協議中,英國人放棄了原本計劃好的北蘇門答臘地區;中國則放棄了原本堅持的控製權,僅僅拿到了‘協助管理’的名號;而荷蘭則事實上失去了對東爪哇、南蘇門答臘和楠旁三個地區的控製權。


    協約簽署後,清政府開始向荷蘭當局移交被俘人員,並從上述占領地區撤軍。


    在荷蘭和清政府達成協議後,英國和布爾人也達成了和平協議。自此,英國正式吞並了奧蘭治和德蘭士瓦。


    布爾戰爭雖然以英國勝利而結束,然而,大英帝國卻處於極其不利的地位。


    來自歐洲其他國家的壓力就不用說了。在對布爾人的戰爭中,歐洲諸強幾乎一致譴責英國在南非的政策。隨後對荷蘭和中國的衝突的處理,也讓歐洲人認為英國偏幫東方人而損失了白人的利益。


    對於英國來說,鑒於布爾戰爭所耗費的高額開支,英國政府開始關心的是如何減少、而不是增加代價高昂的海外衝突。


    不過此時的英國依然擁有1100萬平方英裏的土地和3.9億人口;擁有全球最強的海軍並控製幾乎所有的海上交通要道。仍然不是輕易可以挑戰的巨無霸級存在。


    布爾戰爭之後,在非洲中南部的英國勢力已經成獨大局麵。這樣它就麵臨另外三處熱點問題:摩洛哥、埃及和阿富汗。在後兩個地方,英國要麵對兩個已經結成同盟的強大對手——法國和俄國。


    “我們需要英國的支持,至少在現階段是這樣。同樣的,英國人也需要我們的支持。這一點顯而易見。”——愛新覺羅。載湉


    在得到了第三、第一百三十師的支援後,清軍將西部戰線穩定在了唿倫貝爾。同時北方的俄軍在麵對三個近衛軍主力師的打擊下,退迴了外興安嶺以北。大清可以說在對俄戰爭中已經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因此,現在的載湉顯得神采飛揚。


    許景澄隨後說:“目前和英國的盟友關係是維係我國外交的極為重要的一環,我們必須要設法鞏固這一關係。之前說過,布爾戰爭之後,英國在全球範圍內將麵對來自德國和俄、法聯盟的威脅。而英國從經濟角度分析,不可能在遠離本土的地方進行較大規模的戰爭。所以,他必須緩和和上述國家的矛盾。假如英國遵循張伯倫的與德國結盟的戰略,那麽與法國和俄國的關係惡化勢必不可避免。而與當前尚處在發展期的德國海軍相比,另外一方是其規模居世界第二、第三位的兩支大型海軍——哦,現在俄國可能是第六了,和兩個麵積占世界陸地四分之一的大帝國。如何取舍,一目了然。”


    事實上,在英國國內的政治大討論中,索爾茲伯裏也正是依據這一觀點,堅決反對張伯倫拉攏德國的主張。他的策略是調和那些對英國的地位造成最大威脅的國家,即便代價是失去與比較不重要的國家的良好關係也在所不辭。


    也就是說,中國很可能會被犧牲掉。


    如果不想在這一次的國際力量博弈中被英國人犧牲,並進一步鞏固英、中同盟,中國就必須用自身的武力證明俄國和法國不會成為英國人的威脅。至少在亞洲不會!


    這不僅僅是為了爭取將來的國際地位和世界範圍內的利益問題,而是要保證自己不被犧牲。


    “很明顯,如果英國要和法、俄作戰,那麽他們不僅要在英倫海峽作戰,而且要遠在地中海、博斯普魯斯海峽、埃及和阿富汗戰場進行的戰爭。這樣一來,參考布爾戰爭的巨額花費和艱巨過程,英國人很可能會退縮。可是對於大清帝國來說,在當前的局勢下和俄國人握手言和是不可想象的。因此,我們隻有一條出路,那就是必須讓英國相信,當未來英國和俄、法發生戰爭的時候,大清帝國可以為她分擔壓力。”


    事實上,清政府現在正是這樣做的。


    但同英國的盟友關係隻是清政府計劃中的短期保護傘而已,載湉的目標是:大清帝國在未來必須掌握東亞、甚至整個亞洲的主導權。並要求“所有的短期戰略和政策都必須圍繞著這一戰略製定並執行!”


    然而要想實現這一戰略,就意味著必須阻止俄國、德國和美國等列強染指東亞利益——或者說謀奪中國的利益。


    關於這一點,通過光緒二十五年的博弈,德國、美國可以被認為成功阻止。而大清現在正為同一目標和俄國作戰。但如果要設法將英國、法國這兩個既得利益者排除出去——孫毓汶等幾位大臣認為:“考慮到現在和俄國人作戰就已經很艱難了,皇上,不是臣等不想,是實在做不到啊……”


    “事在人為!”載湉瀟灑的大手一揮:“隻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有困難要上,沒有困難製造困難也要上……”


    嗯?怎麽好象有哪裏不對?


    哪裏不對點哪裏,步步高……


    滾粗!


    亂了亂了,趕緊迴來,我們這兒開會呢!


    載湉:“單單憑借大清自身的力量,自然不足以同時挑戰三個列強。事實上,就算是一個,也不是當下的中國所能承受的。我們的經濟和工業發展正在關鍵時期,至少還需要5年——也許十年——我們才具備挑戰一個甚至兩個強國的能力。因此,在目前我們必須找到至少一個強有力的盟友!”


    之前已經說過了,這自然是英國。


    “現在的問題是,我們已經讓英國相信我們能夠在之後的世界霸權爭奪中給與他們支持。但,如何能夠說服英國人支持我們主導亞洲?”


    徐用儀搖搖頭:“目前我們的關稅權還掌握在英國人手中。英、法兩國在我國還占有大量的利益,不要說主導亞洲,就是收迴這些利益,也難比登天。列強絕不會輕易的讓出嘴裏的肉。除非我們再和這兩個國家打一仗。”


    但這條路已經被討論過了是走不通的。


    一旁劉少卿倒是提出了不同意見,“也不是完全沒有辦法。”


    載湉眼睛一亮,“趕緊說來聽聽!”


    劉少卿道:“我們可以分兩步走。通過這次戰爭,我們至少可以暫時逼迫俄國坐到談判桌前。以我們現在提出的談判條件,俄國必然不會接受。這樣我們就可以借機拖延談判的時間。待西北鐵路竣工,我們就可以以俄國未簽訂停戰協議為借口,再次發動戰爭。這一次我們將開辟西北第二戰場,利用中亞的局勢將水搞混,拉英國人參戰,至少是表態!這樣一來,我們就可以利用俄、法盟友的關係借英國之力,將法國人的利益收迴。而一旦英國人坐上了這輛戰車,他就不可能簡單的拋棄我們,這樣以來,讓我們和英國人也就有了討價還價的餘地。”


    徐用儀問道:“俄國需要多久才能完成西伯利亞大鐵路?”


    劉少卿道:“我估計,最早兩年,最晚三年。”


    徐用儀又問道:“這個時間是怎麽推算出來的?”


    一旁曾經任過工部尚書的翁同龢替劉少卿迴答:“從西伯利亞大鐵路的建設速度可以推算出來。”


    孫毓汶卻道:“如果兩年後我們再次挑起戰爭,能不能打得贏?要是打不贏,倒不如設法避免戰爭,拖一拖時間,待國內條件在成熟一些,在談戰爭。”


    孫毓汶的話看似賣國,但實際上大家都知道他並沒有這個意思。現在中國的工業革命正在關鍵時期,很有可能在這幾年借著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東風完成自身的工業革命。如果貿然進行一場可能會失敗的戰爭,而使即將完成工業革命的大好局麵葬送,倒不如暫時忍氣吞聲,待完成了自身的建設後在拿迴屬於自己的東西。


    劉少卿正要迴答,載湉打斷他說道:“今天暫時不討論細節,隻談戰略方向,能不能打贏迴頭細說,先說為什麽要打。”


    劉少卿點頭應是。


    載湉繼續道:“再和俄國談判期間,我們也可以先和英國、法國等國家達成一些對我們有利的協議。另外,朕還要補充一句,為了在將來針對俄國的戰爭中不會兩麵受敵,我們還要拉攏德國牽製法國。”


    為人臣、屬的,最重要的一個生存原則就是要給領導留空間。就像剛才,拉攏德國的問題誰都知道,但是就是不說,專門留給皇上‘補充’。


    就在英國、俄國、中國紛紛展開大討論,製定自己未來的國際戰略的時候,德國國內也在為自己今後的道路製定戰略。


    但是不同於英國和中國——這兩個國家都提出了聯合德國的意見,甚至中國還在照著這個方向開始製定戰略,並為之努力——任性的小威廉輕率地拋棄掉了張伯倫扔出來的橄欖枝。


    對海軍和海外殖民地的追求近乎偏執的威廉二世認為,英德同盟將妨礙德國發展海軍。因此,新任首相比洛夫在柏林的宮廷和國會裏堅決反對同英國結成聯盟的任何倡議。


    既然不肯放棄發展海軍的計劃,德國人就必須放棄英國這個盟友。同時因為德、法矛盾的不可調和性,因此德國人能夠選擇的盟友隻剩下了俄國。


    然而要想靠近俄國,就必然損害和中國和奧匈帝國的關係。於是在二十世紀最初的幾年,因為德國皇帝個人的偏執愛好,德國的外交走進了死胡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生於1871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此時魚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此時魚躍並收藏生於1871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