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太郎原本坐在書桌後麵,然而一看到來人後,頓時大驚失色,立刻從座位上起來,快步走上前去,對來人行鞠躬禮。
同時,指揮部內的其他幾位將官,也都認出了來人是誰,隨著桂太郎,一同給來人行禮迎接。
“親王閣下,您怎麽會來這裏?”
進來的中年人不是別人,正是伏見宮貞愛親王!
作為皇族的重要成員,貞愛親王在十七歲的時候就在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就讀,並參加了明治十年(1877年)爆發的西南戰爭。
明治十九年,年僅二十八歲的貞愛親王受頒大勳位菊花大綬章,隨後升任陸軍少將並列席貴族院。成為明治天皇最核心的重臣之一。
日清戰爭之前,貞愛親王任歩兵第4旅團長。隨著戰爭的進程,日軍在朝鮮節節失利,大本營以留在本州尚未出征的第四旅團一部分老兵為基幹,重新組建了第十一師團,並以伏見宮貞愛親王為師團長。隨後,第十一師團和第十師團根據川上操六的計劃包抄進攻平壤。
之後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因為豬隊友的關係,這一計劃功敗垂成。第十一師團被近衛軍兩個師圍殲,伏見宮貞愛見勢不可為,隨即投降,被押往漢城獻給劉少卿。
“我來這裏,是為了保存大日本帝國最後的希望!”
時間退迴到三天前。
漢城。
“親王閣下,這兩天休息的還好麽?”
就像每一個給雞拜年的黃鼠狼一樣,劉少卿和伏見宮見麵的問候語也是那麽的惡(此處讀三聲)。
伏見宮果然沒有搭理他。
“咳、咳”,劉少卿幹咳了兩聲,掩飾自己的尷尬。“不知道親王殿下有沒有興趣了解一些貴國國內目前的消息?”
伏見宮繼續看書。
“好吧。雖然您不想和我說話,但是我接下來所說的事情,並不是關係你個人的,而是關係日本國的興衰的。所以希望您還是聽一下。”
伏見宮放下手中的書,淡淡的看著劉少卿。
“大清的軍隊已經登陸九州,目前已經占領了九州的大部分地區。”
伏見宮沒反應。
“俄國人背信棄義,和法國人聯手,正在進攻北海道,並已經登陸函館。”
伏見宮皺了皺眉頭。
“英國人的艦隊和德國人的艦隊正在趕來遠東的路上。”
“你想說什麽?”伏見宮說了他被俘後的第一句話。
劉少卿笑了。
“你知道,這場由日本發起的侵略戰爭已經失敗了。現在變成砧板上的魚肉的,是日本,而不是大清。俄國人和法國人已經開始瓜分你的國家了。如果貴國再不做出決斷,等待日本的,隻能是亡國。”
大清占了九州,如果日本不投降,勢必還要進攻本州。俄國人和法國人聯合出兵,也不可能會止步於北海道,在日本和大清血戰而元氣大傷之時從背後捅上一刀。英國人不用說了,就算是為了遏製俄國人,他們也會在宰割日本的盛宴上插上一腳。德國人對海外的殖民地已經想瘋了,這是世人盡知的事情,又怎麽可能放棄這難得的機會。
伏見宮知道劉少卿沒有說錯,當俄國背叛的時候,日本就處在懸崖的邊緣了。實際上,當這場賭上國運的戰爭一開始,日本就已經站在了懸崖的邊緣,差別隻是什麽時候掉下去而已。
“日本的命運,已經注定了。”
伏見宮搖搖頭,歎息道。
“不錯,從你們決定發起這場戰爭開始,失敗就是注定的。蛇再貪心,也無法吞掉大象,何況是巨龍?但是現在還有機會,能夠讓你的國家盡可能的保留元氣,也許,將來還有一絲翻身的可能。”
伏見宮猛地抬起頭,這一次,他的眼神不在平淡。
開城。
“第一至第六師團是大日本帝國陸軍的精銳,這裏麵的每一名士兵,都意味著一支軍隊。在朝鮮,現在剩下來的隻有你的師團了。而且,桂君你和清國人交過手,知道他們的戰術和打法。如果將來能夠運用到我們軍隊中,勢必會讓我軍的戰鬥力更上層樓。而且這些士兵如果帶迴國去,在將來將會形成五倍、甚至十倍戰鬥力量。這就是我們未來重振大日本帝國的一絲希望。”
桂太郎一開始就猜道伏見宮是來勸降的,他原本是矢誌報國的,抱定了全軍玉碎的打算,但是伏見宮的一番話卻讓他改變了初衷。
“如果不是俄國人的花招,川上君的戰略構想一旦實現,現在被圍困的就應該是清軍!如果不是俄國人從一開始就想謀奪帝國的領土和港口,我們就不會損失全部的海軍力量,也就不會像現在這樣任人宰割!所以,俄國人,才是我們真正的仇人。而現在的帝國,隻有桂君你和兒玉君兩人可以擔起帝國複興的擔子,隻有你手裏的這些將士,才是帝國複興的火種。所以,我懇求你,拋開武士的榮耀,為帝國保留一線希望!拜托了!”
1893年11月11日,困守開城的日軍第三師團,也是在朝鮮的日軍最後一支作戰單位,在師團長桂太郎的率領下,向清軍投降。條件是,當中日兩國簽署了停戰協定後,清國政府需要釋放這些投降人員迴國。
“嗬嗬,沒想到劉少卿手中還真有一張‘王牌’啊。”
紫禁城,載湉看著手中的電報,笑道。
下麵站著的自然是各位王公、軍機、尚書們。現在朝鮮戰局已經完全平定,接下來的就是如何麵對在日本的本土作戰了。
“皇上……”張之萬越眾出奏。
“嗯?怎麽了?”
“劉少卿利用日本親王勸降第三師團,減少了我軍的傷亡,確實是大功一件。然而,此人在未征求朝廷旨意的情況下,越俎代庖,私自答應敵人條件,縱虎歸山,理當治罪!”
張之萬兼管刑部,而且他十分不喜這些剃了頭的年輕‘弄臣’,這件事的處理上,劉少卿先斬後奏,私自做主答應了日本人的條件,讓張之萬逮著了參他的機會。
“昔年崇厚出使俄羅斯,奉旨簽訂伊利協定,卻私自和俄羅斯簽訂條約,出讓了新疆大片國土。之後被兩宮太後治罪。如各個在外的大臣都如劉少卿這樣,自作主張,和敵國簽訂協議,以換取軍功,那麽視朝廷何在?視國法何在?”
1871年7月,沙皇俄國趁中亞浩罕汗國軍官阿古柏侵占新疆並向東進犯之際,出兵占領了伊犁地區。清政府與之多次交涉,沙俄拒不撤兵。1875年,清政府任命陝甘總督左宗棠為欽差大臣,督辦新疆軍務。1876年4月,左宗棠進軍新疆,於1877年12月擊潰阿古柏,收複了除伊犁地區以外的全部新疆領土,粉碎了英、俄兩國妄圖通過支持和利用阿古柏變新疆為其殖民地的陰謀。
1878年6月,清政府任命崇厚為欽差大臣,赴沙皇俄國談判收複伊犁事宜。然而崇厚在沙俄的脅迫下,未經清政府允許,擅自與沙俄在黑海之濱的裏瓦吉亞簽訂了《交收伊犁條約》(即《裏瓦吉亞條約》)、《璦琿專條》、《兵費及款專條》以及《陸路通商章程》。其中規定:1.俄國歸還伊犁地區,中國將霍爾果斯河以西和特克斯河流域一帶割讓俄國,酌改塔爾巴哈台、喀什噶爾地區兩國邊界。2.俄商在中國蒙古地方和新疆全境免稅貿易,增辟中俄陸路通商新線。3.賠償俄國兵費和“補償”俄民共500萬銀盧布(約合白銀280萬兩)。4.增設嘉峪關、科布多、烏裏雅蘇台、哈密、吐魯番、烏魯木齊、古城等七處領事。據此,伊犁雖歸還中國,但其西境、南境仍被俄占,處於北、西、南三麵受敵的境地。
《交收伊犁條約》簽訂後,國內輿論嘩然,紛紛指責崇厚賣國。清政府也認為“俄人與崇厚所議約章,流弊甚大”,拒絕批準該條約,並將崇厚革職治罪。
載湉知道張之萬這時候拿崇厚一案來說事,其實是欲加之罪。因為劉少卿的做法和崇厚截然相反。崇厚是出賣國家利益,而劉少卿則是爭取國家利益。但是張之萬這話卻不簡單的駁迴,因為張之萬提到一點‘若每個在外的大臣都這樣’——載湉可以保證劉少卿不會出賣國家利益,但是此口一開,誰知道其他人會怎麽做呢?而‘國家利益’這一框架也太大、太模糊,有的時候很難界定。所以這個口子沒法開。
而且張之萬也是從中央集權的立場出發的,是為了維護他的統治,所以在這個情況下,更不能簡單的處理了。
載湉快速的理了理思路,隨即爽朗一笑:“張愛卿果然是朝廷棟梁,敢諫直言。不錯,朝廷當然不能允許任何人在未經允許的情況下,私自以朝廷的名義與他國或者組織、個人達成任何協議。這樣的事情,隻能由軍機處議定,朝廷下旨,交由總理衙門處理。”
“皇上聖明!”張之萬立刻道。
“不過這件事,卻不是劉少卿私自越權處理的。”載湉忽然一個轉折。
納尼?張之萬愣了,皇上你這是要公然偏袒麽……
“這件事其實是朕在之前就授意的,其目的是為了更好的對付俄國。隻是因為當時條件還不完善,所以並沒有告知大家,於是吩咐劉少卿相機行事,盡可能的爭取日本人,增加俄國在遠東擴張勢力的難度。”
好吧,既然皇上都這麽說了,那還能怎麽辦?就算明知道是瞎掰,難道還跳起來說皇上你瞎掰,你這明明就是偏袒,根本沒有這迴事。所謂君無戲言,皇上說有,沒有也得有。要不然皇上反問:這是我私下裏交代劉少卿的,你怎麽會知道有沒有?難道你盯朕的稍,偷聽朕說話?
“皇上聖明……”張之萬隻能認輸。
不過載湉倒是借這個話題靈機一動,真的想出一個陰俄國人的辦法來。
同時,指揮部內的其他幾位將官,也都認出了來人是誰,隨著桂太郎,一同給來人行禮迎接。
“親王閣下,您怎麽會來這裏?”
進來的中年人不是別人,正是伏見宮貞愛親王!
作為皇族的重要成員,貞愛親王在十七歲的時候就在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就讀,並參加了明治十年(1877年)爆發的西南戰爭。
明治十九年,年僅二十八歲的貞愛親王受頒大勳位菊花大綬章,隨後升任陸軍少將並列席貴族院。成為明治天皇最核心的重臣之一。
日清戰爭之前,貞愛親王任歩兵第4旅團長。隨著戰爭的進程,日軍在朝鮮節節失利,大本營以留在本州尚未出征的第四旅團一部分老兵為基幹,重新組建了第十一師團,並以伏見宮貞愛親王為師團長。隨後,第十一師團和第十師團根據川上操六的計劃包抄進攻平壤。
之後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因為豬隊友的關係,這一計劃功敗垂成。第十一師團被近衛軍兩個師圍殲,伏見宮貞愛見勢不可為,隨即投降,被押往漢城獻給劉少卿。
“我來這裏,是為了保存大日本帝國最後的希望!”
時間退迴到三天前。
漢城。
“親王閣下,這兩天休息的還好麽?”
就像每一個給雞拜年的黃鼠狼一樣,劉少卿和伏見宮見麵的問候語也是那麽的惡(此處讀三聲)。
伏見宮果然沒有搭理他。
“咳、咳”,劉少卿幹咳了兩聲,掩飾自己的尷尬。“不知道親王殿下有沒有興趣了解一些貴國國內目前的消息?”
伏見宮繼續看書。
“好吧。雖然您不想和我說話,但是我接下來所說的事情,並不是關係你個人的,而是關係日本國的興衰的。所以希望您還是聽一下。”
伏見宮放下手中的書,淡淡的看著劉少卿。
“大清的軍隊已經登陸九州,目前已經占領了九州的大部分地區。”
伏見宮沒反應。
“俄國人背信棄義,和法國人聯手,正在進攻北海道,並已經登陸函館。”
伏見宮皺了皺眉頭。
“英國人的艦隊和德國人的艦隊正在趕來遠東的路上。”
“你想說什麽?”伏見宮說了他被俘後的第一句話。
劉少卿笑了。
“你知道,這場由日本發起的侵略戰爭已經失敗了。現在變成砧板上的魚肉的,是日本,而不是大清。俄國人和法國人已經開始瓜分你的國家了。如果貴國再不做出決斷,等待日本的,隻能是亡國。”
大清占了九州,如果日本不投降,勢必還要進攻本州。俄國人和法國人聯合出兵,也不可能會止步於北海道,在日本和大清血戰而元氣大傷之時從背後捅上一刀。英國人不用說了,就算是為了遏製俄國人,他們也會在宰割日本的盛宴上插上一腳。德國人對海外的殖民地已經想瘋了,這是世人盡知的事情,又怎麽可能放棄這難得的機會。
伏見宮知道劉少卿沒有說錯,當俄國背叛的時候,日本就處在懸崖的邊緣了。實際上,當這場賭上國運的戰爭一開始,日本就已經站在了懸崖的邊緣,差別隻是什麽時候掉下去而已。
“日本的命運,已經注定了。”
伏見宮搖搖頭,歎息道。
“不錯,從你們決定發起這場戰爭開始,失敗就是注定的。蛇再貪心,也無法吞掉大象,何況是巨龍?但是現在還有機會,能夠讓你的國家盡可能的保留元氣,也許,將來還有一絲翻身的可能。”
伏見宮猛地抬起頭,這一次,他的眼神不在平淡。
開城。
“第一至第六師團是大日本帝國陸軍的精銳,這裏麵的每一名士兵,都意味著一支軍隊。在朝鮮,現在剩下來的隻有你的師團了。而且,桂君你和清國人交過手,知道他們的戰術和打法。如果將來能夠運用到我們軍隊中,勢必會讓我軍的戰鬥力更上層樓。而且這些士兵如果帶迴國去,在將來將會形成五倍、甚至十倍戰鬥力量。這就是我們未來重振大日本帝國的一絲希望。”
桂太郎一開始就猜道伏見宮是來勸降的,他原本是矢誌報國的,抱定了全軍玉碎的打算,但是伏見宮的一番話卻讓他改變了初衷。
“如果不是俄國人的花招,川上君的戰略構想一旦實現,現在被圍困的就應該是清軍!如果不是俄國人從一開始就想謀奪帝國的領土和港口,我們就不會損失全部的海軍力量,也就不會像現在這樣任人宰割!所以,俄國人,才是我們真正的仇人。而現在的帝國,隻有桂君你和兒玉君兩人可以擔起帝國複興的擔子,隻有你手裏的這些將士,才是帝國複興的火種。所以,我懇求你,拋開武士的榮耀,為帝國保留一線希望!拜托了!”
1893年11月11日,困守開城的日軍第三師團,也是在朝鮮的日軍最後一支作戰單位,在師團長桂太郎的率領下,向清軍投降。條件是,當中日兩國簽署了停戰協定後,清國政府需要釋放這些投降人員迴國。
“嗬嗬,沒想到劉少卿手中還真有一張‘王牌’啊。”
紫禁城,載湉看著手中的電報,笑道。
下麵站著的自然是各位王公、軍機、尚書們。現在朝鮮戰局已經完全平定,接下來的就是如何麵對在日本的本土作戰了。
“皇上……”張之萬越眾出奏。
“嗯?怎麽了?”
“劉少卿利用日本親王勸降第三師團,減少了我軍的傷亡,確實是大功一件。然而,此人在未征求朝廷旨意的情況下,越俎代庖,私自答應敵人條件,縱虎歸山,理當治罪!”
張之萬兼管刑部,而且他十分不喜這些剃了頭的年輕‘弄臣’,這件事的處理上,劉少卿先斬後奏,私自做主答應了日本人的條件,讓張之萬逮著了參他的機會。
“昔年崇厚出使俄羅斯,奉旨簽訂伊利協定,卻私自和俄羅斯簽訂條約,出讓了新疆大片國土。之後被兩宮太後治罪。如各個在外的大臣都如劉少卿這樣,自作主張,和敵國簽訂協議,以換取軍功,那麽視朝廷何在?視國法何在?”
1871年7月,沙皇俄國趁中亞浩罕汗國軍官阿古柏侵占新疆並向東進犯之際,出兵占領了伊犁地區。清政府與之多次交涉,沙俄拒不撤兵。1875年,清政府任命陝甘總督左宗棠為欽差大臣,督辦新疆軍務。1876年4月,左宗棠進軍新疆,於1877年12月擊潰阿古柏,收複了除伊犁地區以外的全部新疆領土,粉碎了英、俄兩國妄圖通過支持和利用阿古柏變新疆為其殖民地的陰謀。
1878年6月,清政府任命崇厚為欽差大臣,赴沙皇俄國談判收複伊犁事宜。然而崇厚在沙俄的脅迫下,未經清政府允許,擅自與沙俄在黑海之濱的裏瓦吉亞簽訂了《交收伊犁條約》(即《裏瓦吉亞條約》)、《璦琿專條》、《兵費及款專條》以及《陸路通商章程》。其中規定:1.俄國歸還伊犁地區,中國將霍爾果斯河以西和特克斯河流域一帶割讓俄國,酌改塔爾巴哈台、喀什噶爾地區兩國邊界。2.俄商在中國蒙古地方和新疆全境免稅貿易,增辟中俄陸路通商新線。3.賠償俄國兵費和“補償”俄民共500萬銀盧布(約合白銀280萬兩)。4.增設嘉峪關、科布多、烏裏雅蘇台、哈密、吐魯番、烏魯木齊、古城等七處領事。據此,伊犁雖歸還中國,但其西境、南境仍被俄占,處於北、西、南三麵受敵的境地。
《交收伊犁條約》簽訂後,國內輿論嘩然,紛紛指責崇厚賣國。清政府也認為“俄人與崇厚所議約章,流弊甚大”,拒絕批準該條約,並將崇厚革職治罪。
載湉知道張之萬這時候拿崇厚一案來說事,其實是欲加之罪。因為劉少卿的做法和崇厚截然相反。崇厚是出賣國家利益,而劉少卿則是爭取國家利益。但是張之萬這話卻不簡單的駁迴,因為張之萬提到一點‘若每個在外的大臣都這樣’——載湉可以保證劉少卿不會出賣國家利益,但是此口一開,誰知道其他人會怎麽做呢?而‘國家利益’這一框架也太大、太模糊,有的時候很難界定。所以這個口子沒法開。
而且張之萬也是從中央集權的立場出發的,是為了維護他的統治,所以在這個情況下,更不能簡單的處理了。
載湉快速的理了理思路,隨即爽朗一笑:“張愛卿果然是朝廷棟梁,敢諫直言。不錯,朝廷當然不能允許任何人在未經允許的情況下,私自以朝廷的名義與他國或者組織、個人達成任何協議。這樣的事情,隻能由軍機處議定,朝廷下旨,交由總理衙門處理。”
“皇上聖明!”張之萬立刻道。
“不過這件事,卻不是劉少卿私自越權處理的。”載湉忽然一個轉折。
納尼?張之萬愣了,皇上你這是要公然偏袒麽……
“這件事其實是朕在之前就授意的,其目的是為了更好的對付俄國。隻是因為當時條件還不完善,所以並沒有告知大家,於是吩咐劉少卿相機行事,盡可能的爭取日本人,增加俄國在遠東擴張勢力的難度。”
好吧,既然皇上都這麽說了,那還能怎麽辦?就算明知道是瞎掰,難道還跳起來說皇上你瞎掰,你這明明就是偏袒,根本沒有這迴事。所謂君無戲言,皇上說有,沒有也得有。要不然皇上反問:這是我私下裏交代劉少卿的,你怎麽會知道有沒有?難道你盯朕的稍,偷聽朕說話?
“皇上聖明……”張之萬隻能認輸。
不過載湉倒是借這個話題靈機一動,真的想出一個陰俄國人的辦法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