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一次隻是清國的海軍前來,但是,我想提醒各位的是,根據我們現在對海軍的觀察,如果清國的陸軍也同樣具備海軍的素質,那麽,帝國陸軍在現有裝備下是否還能戰勝數倍於己的敵人?”


    當下日本陸軍已經完成整編的隻有六萬多名士兵,另外還有十七萬的陸軍在陸續整編過程中,而清國的陸軍總量目前在七十萬人,遠遠高於日本陸軍。


    “大山君,你的顧慮我們明白。但是根據帝國在中國的情報人員傳遞迴來的消息,清國陸軍在直隸省及其以北地區部署的兵力不會超過十五萬人。清國看上去兵力眾多,但是中國非常大,他們還要兼顧南方和戰亂不斷的西北地區,不可能把所有士兵都集中到東北和直隸。同時,清國的陸軍訓練水平遠遠趕不上海軍,所以,在這一點上,希望大山君能夠顧全大局。”


    大山岩這個時候提出意見,隻是為了刷一下存在感而已。如果能混口湯喝當然更好。不過同為長洲大佬的山縣有朋格局更高一點,一盆涼水將大山岩的夢想澆滅了。


    “讓我們迴到主題吧。”山縣有朋繼續道:“增加百分之五十的軍費是不可想象的,但請鬆方君盡可能設法為海軍籌措更多的軍費吧。”


    鬆方正義無奈道:“作為帝國的一員,我的心情和大家一樣,但是,各位,帝國的經濟真的已經無法在負擔了。中國現在已經在紡織品的出口上擠壓我們的生存空間。相比較擁有無窮的原材料的清國來說,我們匱乏的資源使帝國在競爭中麵臨成本上的劣勢。而帝國在勞動力上的優勢也基本被清國所抵消。而且,我們發展軍工所需要的鐵礦基本全靠進口,清國趁機大量對外采購鐵礦,使鐵礦的價格不斷抬升,這也讓帝國大量的白銀外流。”


    伊東祐亨道:“可惡的中國人!正是因為如此,大日本帝國更要發展軍備,將中國擊敗,否則,我們將永遠被中國人掐住喉嚨!”


    “如果是這樣,那麽我們隻能尋求借款了。”始終沒有說話的山本權兵衛此時道。


    因為要處理清國海軍接待的事情,海軍大臣西鄉從道沒有參加這一次會議,而是安排他的副手山本權兵衛確權代表。


    這貨也是個神人,和當時大多數日本海軍軍官一樣,山本權兵衛是鹿兒島人,薩摩藩的。十一歲時就參加了薩英戰爭,在弁天炮台幫著搬炮彈——在一起搬炮彈的還有東鄉平八郎,炮手不是別人,就是後來日本最早的元帥大山岩——這個炮台可謂價值連城,而且英國艦隊旗艦尤裏亞勒斯的艦長和副艦長就是被這個炮台送去見上帝的。


    山本在海軍中素以睿智機敏著稱,洞察力極強。現在陸軍在軍費上被海軍壓著無法翻身,就是因為山本權兵衛的一番演說。


    當時也是在一次軍事會議上,同樣是謀劃和清帝國之間的戰爭。當時陸軍測算日本國內能動員的士兵總共大約有24萬人,而清軍則有98萬陸軍。但日本陸軍並不害怕那98萬大清陸軍,因為一來分得太散,不一定能動員的起來。二來清軍的軍事素養和作戰能力確實不敢恭維。


    所以川上主持製定的‘征清大作戰構想’在一開始沒怎麽考慮海軍的作用,一開口就是發揚200米內硬功夫,刺刀見紅,打到清國的直隸平原,在那裏和清軍決戰什麽的。當時任海軍省官方主事,僅僅是大佐軍銜的山本權兵衛大佐冷不防將了井上操六中將一軍:“陸軍有沒有優秀的工兵?”


    川上下意識的迴答道:“帝國陸軍的工兵都非常優秀。”


    “那好,請陸軍的工兵們現在開始就趕快在九州到釜山之間架一座橋起來,要不然陸軍過不了海。”


    陸軍這才注意到他們的作戰計劃理有根本的缺陷:沒有考慮製海權。


    山本繼續道:“征清作戰是渡海作戰,沒有海軍的護送,陸軍無法登陸。在海軍奪得黃海的控製權以前,運兵運糧的所有船隻都在北洋水師威脅下,如果北洋水師一旦切斷陸軍的兵員,軍火,糧草補給線,不管在朝鮮登陸了多少人,也不管這些人如何善戰,就隻有失敗這個唯一的結果”。


    “所以這次作戰,海軍最大和最終的任務就隻是自主行動,奪得並且確保製海權。其餘的陸軍部隊運輸以及護航活動,都不能對海軍的自主奪得製海權行動構成障礙”。


    川上和在場的山縣有朋、大山岩都還是第一次聽到這種海權第一的論調。但是川上對於這種直截了當地反對自己的意見並不以為杵,聽了進去——山本隻是一個海軍大佐,而川上是陸軍中將,那個時候日本還沒有元帥,大將隻有幾個(大山岩,小鬆宮彰仁親王和山縣有朋),中將就相當於後來的大將。參謀次長川上可謂是陸軍二號人物,山本的發問,應該說是有點犯上的。當然有一點很重要,川上操六也是薩摩藩出身。原來和山本權兵衛在鹿兒島的健兒社是前後輩關係,要不然“陸軍二號人物”也不一定會聽得進一個海軍省大佐主事的諷刺。


    就這樣,在那個‘征清大作戰構想’中,才出現了根據製海權的變化而采取不同行動的方案。這也是後來曆次會議海軍在軍費的分配上壓製陸軍的緣由。


    其實山本權兵衛對日本海軍最大的貢獻,或者說是對中國海軍最大的威脅是對於如何對付日本海軍威脅最大的北洋艦隊的定遠級鐵甲艦。作為曾經留學德國,日本海軍首屈一指的克虜伯大炮專家,曾經擔任過海兵的炮術教官的他,在一開始想的就是利用速射炮的數量優勢,首發命中,然後像急風暴雨似的攻擊,摧毀其上層建築,殺傷人員,使其喪失作戰能力。


    當然,這都是後話了,而且這一理論在大清開始全麵改進海軍裝備的現在還能不能實現,還有待檢驗。


    “非常不幸,英國人現在能夠借給我們的前非常有限,而且,從年初英國人和中國簽訂的合約來看,英國人已經全麵倒向了中國。隻不過因為收入問題,不會拒絕為我們建造軍艦罷了。”


    外向青木周藏道。


    三月末,清政府和英國政府達成了共識,以開放藏邊亞東地區為通商口岸為代價,結束了兩國在中印邊界的軍事對峙。英國人獲得了他們想要的口岸,而光緒則獲得了英國對邊界和不丹的承認。由此,兩國的關係又進一步,在國際社會上,所有人都知道現在清政府得到了英國政府的‘最大的友誼和支持’。


    “那麽法國人呢?”


    “這個我們已經討論過了。法國人倒是同意貸款給我們,但是其附加條件是我們根本無法接受的。僅僅利率就達到七厘。”


    山本權兵衛這時看了看山縣有朋,後者先是停頓了一下,然後微微的點了一下頭。


    山本明白了。隨即他道:“那麽,我們隻能尋求和俄國人的合作了。”


    此時一直沒有說話的伊藤博文突然開口:“俄國人想要的是南方的不凍港,如果和俄國人合作,那麽我們就要考慮拿什麽來滿足那頭熊的胃口,這一點,你們有考慮過麽?”


    伊藤博文現在是樞密院的議長,算是日本當今政界第一人,任何決議要想獲得通過,必須要經過他的支持才可以。


    山本權兵衛起身對伊藤博文行了一個禮,然後道:“對於不凍港的問題,可以拿朝鮮的港口出來。這樣一來,俄國人會將注意力放在和朝鮮接壤的中國大陸,而忽略作為島國的我們。”


    伊藤博文繼續追問道:“那麽帝國在中國東北的利益如何保證?”


    “首先帝國可以和俄國共享朝鮮的利益,以此吸引俄國的視線,為帝國的發展爭取時間。其次,俄國目前的西伯利亞鐵路還剛剛開始修建,其對遠東的兵力投送十分有限,在鐵路完成前,應該不會對帝國造成太大的威脅。第三,如果在對清戰爭中獲得勝利,帝國將獲得大量的經濟賠款和商品市場、原材料,可以支撐帝國在短時間內恢複元氣並進一步發展軍事力量。這足以使帝國在未來麵對俄國人時占據一定的優勢。”


    山本權兵衛停頓了一下,繼續道:“而且,和俄國人結盟,在必要時刻,可以借助俄國從陸地上牽製中國軍隊。畢竟,俄國在中國的西北、東北邊境都有一些駐軍。至於損失,可以拿中國西北的土地來換取俄國的支持。”


    伊藤博文沒有說話,卻轉頭看了一眼青木周藏。


    青木立刻道:“我們和俄國人接觸了一下,的確,俄國人表現出來的要求並不高。俄國大使已經表示可以為日本擴軍提供資金支持,如果帝國政府有要求,俄國人本月就可以把第一筆資金打到日本的賬戶上!”


    “俄國人絕對不是樂善好施的菩薩,他們這次借款僅僅是個魚餌,當帝國選擇俄國後,他們就會逐漸拋出這樣或者那樣的條件,到時候,帝國將沒有辦法拒絕。”伊藤博文有些失落的道。


    “是啊。可是帝國已經無路可退。我們沒得選擇。”


    其實,日本當然有選擇。他們可以現在就放棄自己的軍國夢,安心於自己的島國現狀,將用於發展軍備的錢拿來發展自己的經濟和改善民生。甘心做中國在亞洲的附庸就好了。


    可是,很明顯,在座的任何一個日本政客和貴族都不願接受這個事實。


    “隻有這樣了。希望我們這一次能夠賭贏,否則,我們將成為帝國的罪人!”


    山縣有朋道:“那就讓我第一個來承擔罪責吧。在中國人走後,我會對之前的國內經濟形勢敗壞負責,向天皇陛下提出辭職。”


    這件事可能已經商議過了,所以沒有什麽人表示過分的驚訝。伊藤博文向山縣有朋鞠了一躬,道:“委屈你了,山縣君。”


    山縣有朋爽朗的笑道:“沒什麽委屈的,我本事就是一名軍人,離開總理大臣的位置迴到軍隊,才是我想要的生活啊。”


    7月9日,日本天皇在東京接見了丁汝昌和北洋各艦管帶。10日,日本外相夏本武揚在東京小石川後花園舉辦遊園會,專門招待北洋艦隊將領。


    同時,日本海軍方麵也以招待會的形式招待北洋官兵,特別是日本海軍大臣樺山資紀在“紅葉館”專門舉行了歡迎宴會,招待中國海軍將領。


    日本方麵之所以搞這麽多酒會,無非是希望盡可能多的和中國海軍官兵接觸,以獲取情報罷了。而清政府也表現出一個傳統禮儀之邦的風範,作出了必要的答謝,力表中日“兩國同文共域之邦交誼日親”,並對兩國日增之友誼感到十分“欣悅”。


    7月16日,丁汝昌在停泊於橫濱港內的“定遠”旗艦上舉行招待會,邀請包括國會議員和記者在內的日本各界人士出席。通過這一活動,北海艦隊在禮貌地答謝日方接待的同時,再次向日本人炫耀了北洋艦隊的威容。


    8月4日,北海艦隊離開日本迴國,8月11日返抵威海,曆時40餘天的訪日全部結束。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生於1871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此時魚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此時魚躍並收藏生於1871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