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緒聽了奕譞的話,隨即道:“對於魚雷和潛艇的研究不要放鬆,另外還要注意引進人才。朕聽說有幾個人在這方麵有些不錯的研究,你安排一下看看能不能將他們請到中國來,花什麽代價都行。”隨即光緒說了幾個名字,包括美國人布裏斯、西蒙·萊克、約翰·霍蘭;法國科學家勞貝夫和西班牙一個名叫艾薩克伯爾的海軍上尉。


    奕譞連忙記下,至於皇上怎麽會知道這些人的,沒人會問,反正他是皇上,天子受上天眷顧,知道一些常人不知道的事情這很正常。


    說完這個,光緒繼續道:“朕以為,魚雷也好、潛艇也罷,其實歸根結底,都是和軍艦一樣,關鍵還是發動機,發動機技術上去了,軍艦就可以造的更大、更快,潛艇也可以更快,魚雷也可以更快的攻擊。所以朕要求整個海軍還有工業機器局、廠,要把發動機的研究、改進作為最重要的工作來對待!”


    “是!”


    “說道發動機,朕忽然想到是不是可以采用熱動力發動機代替壓縮空氣發動機來作為魚雷的推進動力。這個你們也記一下,迴頭交給昆明湖那邊實驗一下。”


    “臣等遵旨!”


    光緒打了半天岔,這才迴過頭來跟王文韶道:“剛才說到哪兒了?”


    王文韶道:“迴皇上,說到江南水師學堂。”


    “噢,對,是魚雷班的事兒。這個魚雷班要開下去,不但江南水師學堂要,天津也要辦。不但要辦魚雷班,還要辦一個潛艇班。這個你們要安排好。”


    “臣遵旨。”


    “各位臣工還有什麽要迴稟的麽?”


    下麵諸位大臣一片沉默。


    光緒一笑,道“沒有了?朕怎麽沒聽見有人迴複軍規軍紀的事宜啊?”


    說著,光緒站了起來。


    丁汝昌聽了,趕忙出來道:“迴皇上,海軍軍規軍紀自去年發布,各隊照章執行,並無疏漏。”


    “並無疏漏?”光緒一聲冷笑,“那怎麽朕聽說有人持才傲物,桀驁不馴,不尊號令甚至拉幫結派、集黨營私!不知道又沒有這迴事啊?”


    丁汝昌開始冒汗“這……”


    光緒不等他迴答,厲聲道:“劉步蟾,你知不知道這迴事!”


    劉步蟾在光緒剛剛提起這個話茬時就預感不妙,此時趕忙跪倒道:“臣有罪!”


    北洋水師創建初期,後備人才不足,所以朝廷借材於閩,大部分的高級海軍將領均來自船政學堂,福建人為主,久而久之,便容易造成福建人把持著整個艦隊日常職能這也是為什麽始終用丁汝昌作為北洋水師提督。其目的不外乎為了平衡。另外再加上英人琅威理嚴格治軍,在前幾年水師風氣還算嚴謹。但是兩年,北洋水師產生了內部矛盾。官職僅次於丁汝昌,留學英國,船政學堂畢業的劉步蟾,為人性格跋扈,對屈居於丁汝昌之下感到不滿,更加不服氣琅威理。於是劉步蟾利用鄉情,聯合閩籍軍官,與丁汝昌明爭暗鬥,在水師中形成了閩黨。


    隨著劉步蟾跪下,除李鴻章、奕譞外,其餘水師將領也趕忙跪下聆聽聖訓。


    光緒見唿啦啦跪下了一片,心中更是生氣:“朕教訓劉步蟾,你們都跪下幹什麽?聲援他麽?還是在向朕示威!好顯示你們福建人多麽團結,多麽強大!”


    這話說的就極重了!


    丁汝昌等人被嚇的起來也不敢,跪著也不是,隻是不停地磕頭:“臣等絕無此意,請皇上息怒,請皇上息怒。”


    “不敢?你們還有什麽不敢的?破壞禁令,偕眷上岸居住,在岸上建房出租,賺取租金,自蓄家伶,夜夜笙歌,軍艦被用來跑運輸,搞走私,日常維護經費也被克扣貪汙,賭場、妓院裏,北洋官兵逍遙買醉的影子隨處可見。正直軍官除非不顧職責,同流合汙,否則就會受到猜忌、陰謀與排擠,你們就快將朕的海軍敗光了,還有什麽不敢!”


    海軍諸將領噤若寒蟬,瑟瑟發抖,一個個莫不敢做聲,隻是心中奇怪,這些事情連李中堂都不見得清楚,皇上是怎麽知道的。


    其實現今北洋水師也好、南洋水師也好,在軍紀問題上還沒有差到哪兒去,但是這些苗頭已經逐漸出現,閩黨已經形成,如果光緒不趁機敲打一番,將這一苗頭扼殺,假以時日,必然糜爛不堪,到時候再想收拾就難了。


    “海軍、海軍!首先是軍!軍隊就要有軍隊的樣子!軍人的天職是什麽?是服從!軍隊是用來幹什麽的?是用來保家衛國的,不是你們家的私器!更不是某個人或者某些人用來謀身的階梯!朕近年來整編新軍,首重就是軍容軍紀,其次便是令行禁止,為什麽海軍就做不到!就是因為有些人把海軍當成了私器,當成了爭權奪利的工具!”


    發了一通火,光緒多少平靜了些。拿起茶杯喝了口茶,然後重重的將茶杯頓在桌上。“一支軍隊,如果不能做到令行禁止,有再好的裝備,再強的個人能力,也不過是烏合之眾!光緒十一年,劉少卿初次進京和建寧的賭賽,你們當中很多人都看過的吧。”


    光緒指了指諸位王大臣、軍機,眾大臣齊聲應是。


    “朕護著建寧,從大內、王府和神機營甄選侍衛、槍手三十人和劉卿賭賽,本以為選出來的都是精英,各個以一當十,拿下賭賽不在話下,可結果呢?慘敗!”


    “為什麽?”光緒問道:“你們又沒有想過為什麽?”


    停了一停,光緒也沒打算聽到什麽迴複,自問自答道:“就是因為朕選出來的精英,實際上是一群烏合之眾,而劉少卿的人,則是一支軍隊,真正的軍隊!所以他們能打贏法國人,也能打贏朕精選的侍衛,更能打贏大清每一支所謂的軍隊!”


    “朕為什麽要編練新軍?就是希望咱們大清的軍隊,能成為真正的軍隊,而不是一幫士兵隻知道拿餉,當官兒的隻知道升官斂財的烏合之眾!”


    還說到這兒,不但是海軍幾位將領,連奕譞等人也伏地請罪:“臣等之罪,請皇上責罰!”


    光緒喘了口氣,平複一下,隨後道:“都起來吧。”


    奕譞等大臣磕了一個頭,道:“謝皇上!”隨即起身。


    光緒看了看仍然跪在地上的海軍將領們,歎了口氣,道:“你們也起來吧。”


    丁汝昌等人連忙道:“謝皇上!”


    幾位海軍將領紛紛起身,隻有劉步蟾,想了想,還是繼續跪在地上。本已經站起來的林泰曾想了想,也重新跪下。這一次,其他將領沒有再跟上去。


    光緒看了看還跪在地上的兩人,沒有再說話。


    “朕常說,海軍是國之大器。既然是國之大器,那就是公器,不是私器!朕給劉少卿賜了一個字,你們知道吧。匹夫!為什麽給他這個字?一是為了提醒他不要逞匹夫之勇;再有就是告訴他,你隻是一個匹夫,而不是一支軍隊,一個人再強,也做不到一支軍隊所能做的事情的。劉少卿就是明白這個道理,所以朕才放心的將新軍交給他,而他也才能將新軍帶好。”


    “朕今天叫你們來開這個會,就是要跟你們說說這個道理,都記住了麽!”


    “是!皇上聖諭,臣等銘刻在心!”


    光緒又看看劉步蟾兩人,道:“劉步蟾在軍中結黨,觸犯軍紀,著令軍前杖責三十,明刑正典;丁汝昌馭下不嚴,杖責十下。北洋各艦管帶當以此為戒,若有再犯,定嚴懲不殆!同時東海、南洋兩艦隊也當嚴格操守,不可懈怠!”


    雷霆雨露,俱是君恩。海軍各將領齊聲道:“遵旨!”


    光緒處理完劉步蟾,這才道:“行了,你們兩個也別跪著了,起來吧。朕今日訓斥你們,也是為了你們好。朝廷花費巨資培養你們,是為了讓你們為國效力,若是朕不對你們嚴加約束,放任自流,將來到了戰場上,隻能是讓你們白白送命!”


    劉步蟾二人道:“是,臣等知罪,謝皇上恩典!”


    “關於海軍的建設,這兩年是一個關鍵的轉折點,把握好了,咱們就能趕上西方列強的腳步,把握不好,不要說西方人,日本人也能騎在我們頭上。”


    光緒對日本的防範由來已久,雖然中日之間矛盾不斷,但滿朝文武卻仍不明白皇帝這種深入骨髓的防範之心是怎麽來的,因為沒有人真的以為日本會狂妄到意圖吞並中國。


    “眾所周知,日本明治政府在明治十九年,也就是咱們光緒十二年發行了海軍公債。明冶二十一年,海軍大臣西鄉從道又提出《第二期軍備擴張案》,這是一個龐大的造船計劃,其中包括建造海防艦以下四十六艘的五年計劃。為此,日本政府對海軍的投入已超出我們數倍。事實上,自元年以後,日本對於海軍的投入就已經超過了我們,並且每年始終維持在200萬兩以上,照此下去,預計到明治二十三年,日本海軍擁有完成和正在建造的艦隻約二十五艘,合計五萬餘噸。而我們有多少?”


    大臣們的不以為然光緒早就清楚,即使是在之前的朝鮮事件中,身處其中的李鴻章也僅僅認為日本隻是希望謀求一部分朝鮮的利益,而絕對不可能像西方列強那樣將主意打到大清的身上,畢竟,日本對於中國來說真是很小。可是,大家好像忘了,英國對於大清來說也很小,而且,日本到現在為止還占著琉球未還。


    光緒真的搞不明白這些大臣們為什麽總是對這種顯而易見的問題卻視而不見。沒辦法,為了撬開這些榆木疙瘩,自己隻能在說的透徹一點兒。


    “可是日本隻是一個東洋小國,其綜合國力遠遠不如我們,那麽問題就來了,日本這樣一個小國,卻勒緊褲腰帶不顧全國經濟崩潰的風險這樣發展海軍,為的是什麽?”


    光緒拋出了一個問題讓大臣們思考,隨即自問自答:“看看地圖,我們就能發現,在日本周邊除了我國,北麵是俄國,東麵遠隔大洋的是美利堅,南麵不是英國就是法國的殖民地,再就是海軍力量全球第五位的西班牙國。日本發展海軍,是打算和這些國家作戰麽?很明顯,這種以卵擊石的舉動,任何正常人都不會去做。那麽還有誰?不就隻剩下海軍實力和他們相差無幾的我們了麽。答案還不明顯麽?日本人發展海軍的目的就是為了對付我們啊!”


    “因此”,光緒最後總結:“我們發展海軍的第一個對手,就應該是日本,而且也隻能是日本!”


    原因剛才光緒已經說了,周邊其他國家目前咱都打不過啊,至少十年以內是甭想了。


    這麽一說,大臣們好像明白了一點兒,至少像李鴻章、丁汝昌等露出了思索的神態,而不是像以前那樣分明是左耳朵進右耳朵出。


    “那麽海軍如何發展?朕以為,當前要做好的就是兩件事,一是人才培養,抓好教育、抓好訓練、抓好海軍的基礎建設;第二就是積累技術,研究創新,發展艦船製造。幾個船廠也分分工,閩廠、上海兩個船廠主攻大艦;廣州和天津兩個船廠暫時可以把重點放在一千噸兩千噸的中型艦上;南京和武漢的船廠則終點攻關小型幾百噸的快船。”


    光緒最後做了總結。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生於1871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此時魚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此時魚躍並收藏生於1871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