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緒擺擺手,自然不會真的降罪。“朕記得光緒十一年的歲入不過七千多萬兩,今年已經是八千多萬兩了。咱們在基礎建設、東北和工商上麵的投資,在未來會給咱們大清帶來越來越多的迴報。朕也測算過,到光緒十六年,也就是西元1890年,大清的歲入銀至少會達到一億兩,而那個時候國防軍隊的開支仍將是五千萬兩左右,占比已經大大降低了,而且隨著工商業的發展,之後軍隊支出占整個國民收入的比重將會進一步下降。”


    閻敬銘自然不會像對待許庚身那樣直接駁斥皇上,但仍然道:“皇上所言極是,但未來國家經濟的發展要到兩三年後才能見效,而新軍的軍費、海軍的開支是現在就要銀子的,臣恐怕這兩年朝廷的收入無法支撐,還望皇上能將兩軍的發展押後兩年。”


    “這個朕知道,但海、陸兩軍的整備現在正在關鍵時刻,若是停滯,前麵所做的就有可能變成前功盡棄,而且東方日本正在加緊陸、海兩軍的編練,我們如果不跟上,到時候恐怕付出更大的代價。現在朝廷的虧空大約在一千四五百萬兩白銀,這部分錢裏麵,各省兵、勇的整編每年能節省一二百萬兩,教育的投入隻能增加,不能減少;還有東北的投入,也不能減少;黃河的河工用銀雖巨,好歹是一次性投入較大,緊緊也就過去了。現在能節省銀子的,就是大婚的費用了。”


    一旁幾位親王連忙道:“皇上,這大婚關係天下蒼生福祉,是普天同慶的大事,萬萬草率不得啊!”


    光緒實在不明白自己娶個媳婦和天下的蒼生有多大關係,還得要普天同慶,但他也知道現在去說服這些滿清老臣是不現實的。


    “朕也不是說草率,隻是考慮勁量的節省一些,畢竟現在國家銀錢緊張。若是讓天下百姓看到咱們棄河工而不顧,反倒為朕大操大辦婚事,估計反倒是於社稷不利吧。”


    光緒這麽說,眾王爺倒也不好反駁。


    閻敬銘繼續潑冷水:“皇上,就算是大婚花的銀子減半,這賬麵上還虧空這一千萬兩之巨啊。”


    光緒揉揉腦袋,道:“這不是正在想辦法呢麽。”心想無煙火藥的利潤每年到有幾十萬兩白銀,估計幾年之後還能翻翻,但相對於建設一個國家來說,還是杯水車薪啊,自己還得想點兒能賺錢的專利出來,若是每年再能增加個三四百萬兩,那就寬裕多了。


    正想著,一旁一直沒說話的李鴻章出來道:“皇上,老臣有個想法。”


    光緒喜道:“哦,快說。”


    “是。臣考察西洋各國,發現其國家發展工業、運輸等產業,多采用公司製,實際就是民間募股商辦。前段時間津唐鐵路的運營,也是采用這一方式,效果很好,而且有盛宣懷等已經在幾年前成功的在上海運營了輪船招商局。所以臣建議在道路、郵電、運輸等行業,推廣采用這一模式,這樣一來朝廷可以不用一文錢而坐享其利。”


    光緒大喜,通過吸納、利用民間資本發展基礎產業和工商業,這不正是自己想要的麽。這個李鴻章厲害啊,不愧是中國洋務第一人。


    “好,這個辦法非常好。不過朝廷也不能單純的坐享其利,也要積極主動的動員士紳募股,而且朕以為,為了促進士紳辦公司,可以在初期的時候給予一些政策上的支持。比如在稅收上給予減免、在勞動力上朝廷可以幫助召集等等。這樣吧,這件事就交給李卿你來推動,甚至一些不重要的工程,洋商也可以來做。不過要記住,主權一定要在朝廷手裏。”


    其實這種勸商興工的辦法,像禮親王這樣的老古董是不讚成的,但是現在朝廷急著用銀子,皇上連大婚的錢都拿出來,諾大的一個大清朝,總不能靠著借債過日子吧,想了想,還是將反對的聲音壓住了。


    李鴻章領了差事,繼續道:“迴皇上,臣還有一事啟奏。”


    光緒現在是越看李鴻章越喜歡,連忙道:“還有什麽好辦法,快說。”


    李鴻章道:“臣聽聞剛才皇上提起日本海軍建設的事情,便想到日本是通過發行海軍債券來募集資金,建設海軍的。臣在想,我大清是不是也可以這樣做。”


    我靠!光緒一拍大腿,對啊,這不是各國軍備建設最常用的法子麽。不過,這債券的發行,需要一個完整的金融體係支撐,否則就不是發行公債了,而變成直接搶錢了。


    “這個,容朕想一想。這公債的發行,需要一個銀行金融擔保係統,才能真正有效,日本能夠發行公債,是因為他已經完成了幣製改革,國家財政基礎改變為金本位,而我國還是沿用銀本位製。這要做下來,可不是一兩天的事兒。”


    “是,臣明白。不過在之前和法國人交戰時,曾利用過山西的票號。晉商票號現在遍布各地,如果利用晉商票號、徽商票號等各地商會的信用,再加上朝廷的組織,是否可以事半功倍之效?”


    光緒想了想,覺得此事可行。而且幣製改革的事情也是勢在必行的。不過今日之事是個引子罷了。隻是這個事情牽扯太大,於是欽命閻敬銘負責參考日本、泰西諸國金融體係及改革方式,詳細擬定一個方案再議。


    君臣幾人正說著,李蓮英忽然過來,悄聲道:“皇上,軍機處緊急奏見,有軍務稟報。”


    光緒一愣,立即道:“宣!”


    隨即軍機處值日軍機張之萬、額勒和布兩人進來,呈上六百裏加急軍情折子:英國悍然出兵藏邊,並炮擊我藏邊隆土山營房。


    英國早就企圖從印度向我國西藏擴張。光緒二年《煙台條約》簽訂後,英國根據其中的另議專條規定,迫使清政府同意它派員入藏“探路”。光緒十二年又派人從哲孟雄(今錫金)修築道路到西藏境內。西藏地方政府在隆吐山要隘建卡設防,英國反誣藏兵“越境戍守”。光緒十四年(1888),英國借口哲孟雄問題,悍然出兵二千多人,向西藏地方軍隊發動進攻。農曆二月初八日,攻毀隆吐山藏兵營房。


    禦書房內,光緒急招各軍機大臣商議對策,並單獨召見劉少卿。


    “之前你的辦法在緬甸、婆羅洲都有很好的效果,如今英國人出兵西藏,攻我兵站營房,朕打算仍然采用這一辦法,你看如何?”


    劉少卿想了想,道:“聽皇上所說,西藏問題和婆羅洲、緬甸有所不同。西藏本就是我大清的地方,英國人前來侵略,可以堂堂正正的打迴去,倒不必要使用遊擊戰這種陰招啊。”


    光緒苦笑道:“朕何嚐不想堂堂正正,隻是現在大清國力疲弱,新軍建設才剛剛起步,機器、鋼鐵、武器等工業建設也還沒有成型。根本沒辦法和英國這樣的老牌兒帝國相抗衡。朕是擔心一旦西藏的衝突擴大,英國人撕破臉麵從雲南、沿海地區全麵發動戰爭,會嚴重影響我們現在剛剛起步的經濟建設、工商業發展和國防建設,所以不得不謹慎啊!”


    家家有本兒難念的經,當皇上也有當皇上的苦衷,尤其是縫補大清國這樣一棟破房子,遠不是一腔熱血喊幾句口號就能富國強兵的。以現在大清的國力,和英國人全麵對抗,隻能是死路一條。


    劉少卿多少能理解皇上所說的苦衷:“如果這樣的話,那倒不如一方麵通過外交手段斡旋,另一方麵積極支持藏兵抗英。藏兵所缺者不是勇氣,而是裝備。英國人都是洋槍大炮,而藏兵多是大刀弓箭。咱們現在已經開始裝備新式步槍,可以將淘汰下來的老式洋槍拿出一部分補充給藏兵。”


    光緒點點頭:“當前也隻能這樣了。”


    劉少卿繼續道:“皇上,咱們還可以暗令緬甸的遊擊隊加強活動,以牽扯英人的精力。英國本是小國,全靠殖民地輸送物資和兵力,所以他們也會擔心精力牽扯過多,會得不償失,如果能讓英國人感覺到占領西藏就像占領緬甸一樣,需要付出大量的財力物力,也許英國人會猶豫也說不定。”


    這就好像之後的美國在越南、蘇聯在阿富汗,雖然占領了大量的地方,但是當地的抵抗始終沒有間斷,造成兩個超級大國被拖入泥潭,最後不得不在付出慘重代價後狼狽撤軍。


    “你說的不錯,就算英國人要將這塊肉吞下去,咱們也不能讓他吃舒服了。”


    劉少卿道:“另外,臣還有一件事想要稟報。”


    光緒道:“你說吧。”


    “是這樣,臣在士兵的訓練過程中發現,現在的火炮均使用架退式,每一次射擊後,需要花費大量時間來使火炮複位、重新校準。臣經過反複觀察思考,想到一個方案,可以改善和避免這一現象。改進後的火炮射速至少可以提高三倍。”


    光緒知道劉少卿在這方麵有著驚人的天賦,所以在聽到他這麽說時,並沒有表現出吃驚的樣子,對於光緒來說,他現在更關心的是西藏問題,而不是如何改進步兵支援火炮。


    “這件事你自己看著安排吧,朕已經交代神機營機器局在武器的研製上全力配合你,你可以拿著朕賜你的金牌,放手去做。”


    “是。另外臣之前曾聽說洋人有一種重機槍,臣也想仿製,用以裝備新軍。”


    “可以,你去辦吧。”武器這方麵光緒算是外行,幹脆交給劉少卿放手去做。


    十七日,朝廷駐藏大臣文碩上書駁斥英國人之‘隆土山’在哲孟雄境內之說。先是,英國公使照會總理衙門,稱日納嶺為藏、孟邊界,向有藏兵駐守,英人絕不犯此界,但自日納至隆土山相距數十裏,英人修有大路,不容藏兵駐此。文碩稱:英使所稱日納嶺,就是藏南帕克裏外熱納地區,隻因語言發音不同,當地人稱之為熱納,英人譯為日納,藏兵在熱納以北隆土山隘口設卡自守,與英國人何幹?


    但正向劉少卿所言,藏兵雖然勇猛,卻難敵英國人之大炮洋槍,就算文碩再堅決,隆土山兵卡還是被英國人所攻占。藏兵英勇抗擊後不敵,轉移到亞東山穀。


    四月間,藏兵再次突襲英軍營地,但仍然失敗,反而丟失了亞東山穀要隘,但隨著清廷補充的洋槍送到,藏兵最終守住了朗熱要隘。朗熱要塞的成功防守增強了藏兵的信心,之後,藏兵開始考慮如何奪迴亞東山穀和隆土山兩地。


    在藏兵積極和英國人在西藏周旋的時候,緬北遊擊隊也對緬北地區的英國據點展開了新一輪的攻勢。經過將近一年的遊擊戰爭,包括緬甸土兵在內的遊擊隊員們更加適應這一戰法,同時每次殲滅英軍補給隊都能獲得一些新的軍需物資,這也在逐漸加強遊擊隊的武裝。新一輪的攻勢迫使英軍不得不大麵積的放棄緬北地區,轉而退守緬甸中、南部。事實上,到1888年秋天,英國人在緬甸的實際控製區已經恢複到和第三次英緬戰爭前相似的水平了。為此,英國本土嚴厲斥責了駐緬總督和部隊指揮官,並再次向緬甸派出了兩萬人的軍隊。而這兩萬人的軍隊中,本來應該有一部分是要派往西藏的。


    八月,李鴻藻上奏,黃河鄭州段決口工程合龍失敗,黃河伏秋汛至,請旨待汛期過後再行動工。光緒帝接到信後大怒,下旨道:自上年八月鄭工漫口,先後發給工需銀九百萬兩,明旨電諭,三令五申,籌措不遺餘力。然而爾等消極怠工。如今又說秋汛已臨,不克合龍。朝廷養士數十載,竟一事無成!傳令河道總督李鶴年、成孚抄沒家產,充軍新疆;尚書李鴻藻、巡撫倪文蔚革職查辦!


    由不得光緒不怒。現在朝廷財政捉襟見肘,光緒都將結婚的錢拿出來了,好不容易湊了九百萬兩白銀投到黃河河工上,結果你說這筆銀子都打了水漂了。九百萬兩啊,就算用銀子去堵缺口,也能堵一段兒了吧。


    這一次光緒是動了震怒,不但查處了李鴻藻等人,連同河道衙門、地方上官府上下一共牽連了二十七人,其中二十二人被砍了頭,另有五人革職抄家,發配充軍。之後,朝廷緊急調派吳大徴任河道總督,督辦鄭州河工。


    吳大徴臨危受命,果然不負所托,利用新式的水泥技術修築河堤,終於在年末完成大堤合龍。光緒大喜,褒獎吳大徴,實授河道總督,賞頭品頂戴。


    九月,藏兵反攻亞東、咱利等地,英軍收縮防禦,退至隆土山隘卡。英印總督開始謀求在藏邊增加兵力,同時,西藏地方在得到了朝廷的支援後,也在向納熱地區增加兵力。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生於1871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此時魚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此時魚躍並收藏生於1871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