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少卿這番話算是說到了點子上,載湉這次就坦然笑納了。“光有朝廷的支持哪夠,以往和洋人作戰,那一次朝廷沒有支持,關鍵還是你們的戰術得當,將士用命。真聽說你也親自上過戰場,而且唐景崧等去過北圻的文武官員,都認為你練兵很有一套,對你十分推崇啊,你跟朕說說,你是怎麽練兵的。”
這劉少卿可不敢居功,連忙解釋道:“臣連一天軍事都沒學過,那裏會練兵啊,那隻是些戰場保命的法子而已。根本不值一提。”
“不值得一提?你也太謙虛了。佛家有雲‘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你的方法在戰場上不知道就了多少士兵的性命,而且還造就了一支強軍,打贏了世界上數得著的強國的軍隊,這還不值一提,那什麽是值得一提的?你就不要藏私了,快說說,朕很想知道,你是怎麽想到這些方法的。”
“不敢,其實,這些想法是從我小的時候開始有的。”
“哦?怎麽說?”光緒很感興趣的問道。
“那是我很小的時候,現在想起來,應該是第一次在紙橋和法國人交戰。那一年我記得,黑旗軍上下都很興高采烈,砍了十幾個法國人的人頭掛在旗杆上,但是給我印象最深的,卻不是那些掛在旗杆上的恐怖的人頭,而是上百個白布蓋著的屍體。相比那小小的人頭,那一排排數不過來的屍體,還有那趴在屍體上痛哭的爺爺、嬸嬸等家眷,一直到我長大了都忘不了。後來我才知道,那一次,我們出動了上千人,而法國人不過隻有幾十個,但是法國人有洋槍,我們死了一百多人,才殺了對方十幾個人。”
說到這兒,劉少卿似乎觸動了情懷,黯然的慘笑了一聲,“皇上您有沒有想過,上千人伏擊幾十人,不但沒有將對方全部殺死,而我們自身付出了十倍的代價,還讓他們跑了一多半兒。那些死去的叔叔伯伯都是看著我長大的,他們就像是我的家人一樣,卻這麽不明不白的死了。一百多人換對方十幾個,值得麽?”
劉少卿的問題載湉無法迴答,他想起了二十五年前八裏橋之戰,成千上萬的清軍將士死在了英法聯軍的炮火之下,可那些士兵的犧牲,甚至連十幾條性命都沒換迴來。
這筆賬又該怎麽算?
劉少卿攥了攥拳頭,繼續說著:“那時候我就想,如果我們也有洋槍,是不是就不會死這麽多人?而得到洋槍後又要怎麽打仗,才能打贏對方而不死人或者能少死一些?當時,軍中還有一些抬槍和鳥銃,我就拉著父親的幾個親兵不斷地練習、摸索。但是因為當初黑旗軍是叛軍,我們很難得到真正的洋槍洋炮,子彈也很少,所以這些摸索都隻是很粗淺的想法。直到三年前,父親從朝廷得到了支援,終於有了洋槍,我的想法才有了用武之地。”
房間裏生的地龍,很暖和,劉少卿說到興奮處,不覺額頭見汗,口幹舌燥,載湉示意小哈拉趕緊倒水。
劉少卿喝了一杯茶,潤了潤喉嚨,這才接著說:“要想用好洋槍,首先當然是教會士兵們怎麽打槍。黑旗軍以前是土匪……”說到這裏,劉少卿有些不好意思的搔搔頭。
載湉微笑一下,示意他沒關係。有了皇帝的鼓勵,劉少卿也沒有顧慮了,“黑旗軍以前是土匪,那裏開過洋槍,好在微臣早就在琢磨這個,事先用鳥銃練習過,再從軍中找尋會射箭、用弩的——這些人有‘瞄準’的習慣,好培養,然後一一操練。咱們彈藥少,沒法讓士兵敞開了練,就先讓他們練據槍,站姿、跪姿、臥姿,同時練臂力。什麽時候把槍端穩了,站在那兒半個時辰紋絲不動,再練實彈。標靶的設定從三十米、五十米直到一百米,有槍法好的甚至能打到三百米。”
清朝的軍火大多數購自洋人,每一粒子彈都是銀子,所以很多軍隊練兵,實際上就是練練隊列,士兵根本沒放過幾槍,上了戰場後,別說瞄準了,不朝天放槍就算是好的了,所以清朝的軍隊上了戰場基本上都打不死敵人,就剩讓敵人打死的份兒了。
劉少卿繼續道:“練了打槍,同時還要練習躲槍。我問過幾個參加過第一次紙橋戰役的老兵,他們說洋人作戰都是排成幾排,然後統一放槍,一打一排,可以稱之為排槍。而我們的進攻方式又是衝著敵人的正麵密集衝鋒,一幫士兵紮堆兒的舉著大刀往槍口上撞,那能不死傷慘重麽?於是我就訓練他們分散進攻,同時加強側翼協同進攻,還有小組交替掩護進攻等。並訓練他們利用地形、樹木等作掩護。總之一句話,在戰場上,首先要保住自己的小命,才能有機會要了敵人的小命。”
最後這句話載湉深深認同。
中國就是人多,什麽事情都拿人堆。你要是幹個工程,拿人數堆還好說,可打仗也用人堆,那就說不過去了,這都是人命啊!那些美其名曰‘人多力量大’的,把別人家的孩子玩兒命的往敵人的槍口送,而且還以此樹榜樣,號召別人跟著學。等真輪到自己兒子犧牲的時候,就不淡定了。
想到這裏,載湉插嘴問道:“這就是你提出的散兵戰術對吧。”
劉少卿不好意思的一笑,點頭道:“迴皇上,其實最初不叫散兵戰術,叫保命戰術。而且一開始也沒有這麽多花樣,這都是在戰場上讓洋鬼子給教出來的。”
“哦?這話怎麽說?”光緒好奇地問。
“是這樣,已開始練的時候,隻是考慮洋槍了,沒想到洋人的大炮厲害,而且都是炸子兒,一炸一片,士兵們死傷慘重,的了這個教訓後,才又改進的戰術,後來唐大人有學問,認為‘保命戰術’不好聽,沒氣勢,該改成了‘散兵戰術’,嗯,全名叫‘散兵線攻擊戰術’,還有‘側翼迂迴攻擊戰術’和‘梯隊攻擊戰術’。”
載湉點點頭,“這個名字改得好,明顯比原來的強。”
所謂的散兵線攻擊戰術,通常是以一隊為單位,排成一種前後參差的較為鬆散的一字隊形,每名士兵間隔2、3米。這就算是一個散兵線了。多個隊、甚至一個營也能組成多道散兵線。
散兵線橫隊之後還可以加入排成縱隊的隊、哨,形成一個散兵作戰集群。在這個集群中,各個集群可以使用突擊、迂迴戰術向敵發起攻擊。一待有合適機會,即行衝鋒,突破敵軍線性防禦。
這些信息,經過唐景崧的收集整理,都寫在了呈給朝廷的奏折上,作為朝廷今後練兵的依據。
散兵線戰術優點在於能最大限度的避免正麵火力——尤其是正麵射擊的敵炮火——的殺傷,缺點在於橫隊行進速度慢,反應速度慢,調整隊形麻煩。
看到劉少卿被說的有些不好意思,小皇帝連忙鼓勵:“好了,你繼續說”。
劉少卿又喝了一杯茶,繼續道:“第三一點,也是最重要的,那就是膽量、勇氣和紀律,光記著保命了,練得再好,上了戰場一聽槍炮響扭頭就跑,那也不用打了,直接投降吧。所以上戰場前,首先訓練膽量,然後鼓勵勇氣,最後明確軍法紀律。”
“訓練膽量的時候,就是在實彈打靶的時候。我事先讓士兵在地上挖一條深溝,每次打實彈射擊,都會安排士兵站在溝裏自己舉著靶子,讓士兵感受子彈在頭頂上飛過、擊中靶身的感覺,聽的多了,也就習慣了,也就不怕了。但是後來上了戰場還是不行,士兵不怕槍聲,怕炮,洋人大炮一響,就不知所措了。但是我們手裏沒有洋炮,後來還是岑大人給送來一些,我就讓操炮的先打一炮,炸出一個坑來,然後在將這個坑挖深,讓士兵或者躲在坑裏,或者躲在溝裏,然後用炮打,因為有坑作掩護,實際上是打不著人的,隻是為了讓士兵體驗、適應這種戰場環境。”
聽到這裏,載湉又忍不住好奇的問:“你就不怕炮彈落到坑裏或者溝裏,把裏麵的人都炸死?”
劉少卿肯定的說:“不會啊,兩顆炮彈不可能落在同一個地方的。每開一炮,炮架都會挪動,之後不論再怎麽精細調試,也不會和原來的位置一樣了,所謂‘差之毫厘謬以千裏’,所以兩顆炮彈是不可能落在同一個彈坑裏的。至於溝裏的,隻要挖的深,就沒問題。”
載湉這才反應過來。這三年來他也讀了一些西方的科學書籍,也請了西方的老師來教授一些數學和物理知識。劉少卿所描述的應該是反作用力和彈道曲線的問題。
看來勞動人民的總結能力還是很強的,雖然沒有理論依據,但憑借對實際情況的分析,很快就能總結出經驗來。高手在民間啊。
“至於提升士氣,現在還沒有太好的方法,主要是靠銀子刺激,這一方麵,我也在琢磨。紀律方麵就好辦了,必須令行禁止,上了戰場,那就是軍法如山,有違令後退的,絕對是死路一條。”
不管是前清、還是民國,在戰場上對於鼓舞士氣都沒有太好的方法,就是一條,銀元加烈酒,甚至還有拿煙土來刺激的。隻有紅軍,在士氣的激勵上有獨到之處。但是劉少卿卻不可能采用這種方式,因為這一方式的基礎首先是建立在打到封建地主階級、打到資產階級、共產革命的基礎上的,而且劉少卿根本就不知道這套激勵方法,所以現在這個問題,還算是個死結。
“你說的很好,關於士氣的激勵問題,朕也考慮,不能光用銀子來刺激,還得找到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從士兵的心態上做根本的改變,這才是強軍之本。”
劉少卿十分讚同,皇上就是有見地,看問題一針見血。
這劉少卿可不敢居功,連忙解釋道:“臣連一天軍事都沒學過,那裏會練兵啊,那隻是些戰場保命的法子而已。根本不值一提。”
“不值得一提?你也太謙虛了。佛家有雲‘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你的方法在戰場上不知道就了多少士兵的性命,而且還造就了一支強軍,打贏了世界上數得著的強國的軍隊,這還不值一提,那什麽是值得一提的?你就不要藏私了,快說說,朕很想知道,你是怎麽想到這些方法的。”
“不敢,其實,這些想法是從我小的時候開始有的。”
“哦?怎麽說?”光緒很感興趣的問道。
“那是我很小的時候,現在想起來,應該是第一次在紙橋和法國人交戰。那一年我記得,黑旗軍上下都很興高采烈,砍了十幾個法國人的人頭掛在旗杆上,但是給我印象最深的,卻不是那些掛在旗杆上的恐怖的人頭,而是上百個白布蓋著的屍體。相比那小小的人頭,那一排排數不過來的屍體,還有那趴在屍體上痛哭的爺爺、嬸嬸等家眷,一直到我長大了都忘不了。後來我才知道,那一次,我們出動了上千人,而法國人不過隻有幾十個,但是法國人有洋槍,我們死了一百多人,才殺了對方十幾個人。”
說到這兒,劉少卿似乎觸動了情懷,黯然的慘笑了一聲,“皇上您有沒有想過,上千人伏擊幾十人,不但沒有將對方全部殺死,而我們自身付出了十倍的代價,還讓他們跑了一多半兒。那些死去的叔叔伯伯都是看著我長大的,他們就像是我的家人一樣,卻這麽不明不白的死了。一百多人換對方十幾個,值得麽?”
劉少卿的問題載湉無法迴答,他想起了二十五年前八裏橋之戰,成千上萬的清軍將士死在了英法聯軍的炮火之下,可那些士兵的犧牲,甚至連十幾條性命都沒換迴來。
這筆賬又該怎麽算?
劉少卿攥了攥拳頭,繼續說著:“那時候我就想,如果我們也有洋槍,是不是就不會死這麽多人?而得到洋槍後又要怎麽打仗,才能打贏對方而不死人或者能少死一些?當時,軍中還有一些抬槍和鳥銃,我就拉著父親的幾個親兵不斷地練習、摸索。但是因為當初黑旗軍是叛軍,我們很難得到真正的洋槍洋炮,子彈也很少,所以這些摸索都隻是很粗淺的想法。直到三年前,父親從朝廷得到了支援,終於有了洋槍,我的想法才有了用武之地。”
房間裏生的地龍,很暖和,劉少卿說到興奮處,不覺額頭見汗,口幹舌燥,載湉示意小哈拉趕緊倒水。
劉少卿喝了一杯茶,潤了潤喉嚨,這才接著說:“要想用好洋槍,首先當然是教會士兵們怎麽打槍。黑旗軍以前是土匪……”說到這裏,劉少卿有些不好意思的搔搔頭。
載湉微笑一下,示意他沒關係。有了皇帝的鼓勵,劉少卿也沒有顧慮了,“黑旗軍以前是土匪,那裏開過洋槍,好在微臣早就在琢磨這個,事先用鳥銃練習過,再從軍中找尋會射箭、用弩的——這些人有‘瞄準’的習慣,好培養,然後一一操練。咱們彈藥少,沒法讓士兵敞開了練,就先讓他們練據槍,站姿、跪姿、臥姿,同時練臂力。什麽時候把槍端穩了,站在那兒半個時辰紋絲不動,再練實彈。標靶的設定從三十米、五十米直到一百米,有槍法好的甚至能打到三百米。”
清朝的軍火大多數購自洋人,每一粒子彈都是銀子,所以很多軍隊練兵,實際上就是練練隊列,士兵根本沒放過幾槍,上了戰場後,別說瞄準了,不朝天放槍就算是好的了,所以清朝的軍隊上了戰場基本上都打不死敵人,就剩讓敵人打死的份兒了。
劉少卿繼續道:“練了打槍,同時還要練習躲槍。我問過幾個參加過第一次紙橋戰役的老兵,他們說洋人作戰都是排成幾排,然後統一放槍,一打一排,可以稱之為排槍。而我們的進攻方式又是衝著敵人的正麵密集衝鋒,一幫士兵紮堆兒的舉著大刀往槍口上撞,那能不死傷慘重麽?於是我就訓練他們分散進攻,同時加強側翼協同進攻,還有小組交替掩護進攻等。並訓練他們利用地形、樹木等作掩護。總之一句話,在戰場上,首先要保住自己的小命,才能有機會要了敵人的小命。”
最後這句話載湉深深認同。
中國就是人多,什麽事情都拿人堆。你要是幹個工程,拿人數堆還好說,可打仗也用人堆,那就說不過去了,這都是人命啊!那些美其名曰‘人多力量大’的,把別人家的孩子玩兒命的往敵人的槍口送,而且還以此樹榜樣,號召別人跟著學。等真輪到自己兒子犧牲的時候,就不淡定了。
想到這裏,載湉插嘴問道:“這就是你提出的散兵戰術對吧。”
劉少卿不好意思的一笑,點頭道:“迴皇上,其實最初不叫散兵戰術,叫保命戰術。而且一開始也沒有這麽多花樣,這都是在戰場上讓洋鬼子給教出來的。”
“哦?這話怎麽說?”光緒好奇地問。
“是這樣,已開始練的時候,隻是考慮洋槍了,沒想到洋人的大炮厲害,而且都是炸子兒,一炸一片,士兵們死傷慘重,的了這個教訓後,才又改進的戰術,後來唐大人有學問,認為‘保命戰術’不好聽,沒氣勢,該改成了‘散兵戰術’,嗯,全名叫‘散兵線攻擊戰術’,還有‘側翼迂迴攻擊戰術’和‘梯隊攻擊戰術’。”
載湉點點頭,“這個名字改得好,明顯比原來的強。”
所謂的散兵線攻擊戰術,通常是以一隊為單位,排成一種前後參差的較為鬆散的一字隊形,每名士兵間隔2、3米。這就算是一個散兵線了。多個隊、甚至一個營也能組成多道散兵線。
散兵線橫隊之後還可以加入排成縱隊的隊、哨,形成一個散兵作戰集群。在這個集群中,各個集群可以使用突擊、迂迴戰術向敵發起攻擊。一待有合適機會,即行衝鋒,突破敵軍線性防禦。
這些信息,經過唐景崧的收集整理,都寫在了呈給朝廷的奏折上,作為朝廷今後練兵的依據。
散兵線戰術優點在於能最大限度的避免正麵火力——尤其是正麵射擊的敵炮火——的殺傷,缺點在於橫隊行進速度慢,反應速度慢,調整隊形麻煩。
看到劉少卿被說的有些不好意思,小皇帝連忙鼓勵:“好了,你繼續說”。
劉少卿又喝了一杯茶,繼續道:“第三一點,也是最重要的,那就是膽量、勇氣和紀律,光記著保命了,練得再好,上了戰場一聽槍炮響扭頭就跑,那也不用打了,直接投降吧。所以上戰場前,首先訓練膽量,然後鼓勵勇氣,最後明確軍法紀律。”
“訓練膽量的時候,就是在實彈打靶的時候。我事先讓士兵在地上挖一條深溝,每次打實彈射擊,都會安排士兵站在溝裏自己舉著靶子,讓士兵感受子彈在頭頂上飛過、擊中靶身的感覺,聽的多了,也就習慣了,也就不怕了。但是後來上了戰場還是不行,士兵不怕槍聲,怕炮,洋人大炮一響,就不知所措了。但是我們手裏沒有洋炮,後來還是岑大人給送來一些,我就讓操炮的先打一炮,炸出一個坑來,然後在將這個坑挖深,讓士兵或者躲在坑裏,或者躲在溝裏,然後用炮打,因為有坑作掩護,實際上是打不著人的,隻是為了讓士兵體驗、適應這種戰場環境。”
聽到這裏,載湉又忍不住好奇的問:“你就不怕炮彈落到坑裏或者溝裏,把裏麵的人都炸死?”
劉少卿肯定的說:“不會啊,兩顆炮彈不可能落在同一個地方的。每開一炮,炮架都會挪動,之後不論再怎麽精細調試,也不會和原來的位置一樣了,所謂‘差之毫厘謬以千裏’,所以兩顆炮彈是不可能落在同一個彈坑裏的。至於溝裏的,隻要挖的深,就沒問題。”
載湉這才反應過來。這三年來他也讀了一些西方的科學書籍,也請了西方的老師來教授一些數學和物理知識。劉少卿所描述的應該是反作用力和彈道曲線的問題。
看來勞動人民的總結能力還是很強的,雖然沒有理論依據,但憑借對實際情況的分析,很快就能總結出經驗來。高手在民間啊。
“至於提升士氣,現在還沒有太好的方法,主要是靠銀子刺激,這一方麵,我也在琢磨。紀律方麵就好辦了,必須令行禁止,上了戰場,那就是軍法如山,有違令後退的,絕對是死路一條。”
不管是前清、還是民國,在戰場上對於鼓舞士氣都沒有太好的方法,就是一條,銀元加烈酒,甚至還有拿煙土來刺激的。隻有紅軍,在士氣的激勵上有獨到之處。但是劉少卿卻不可能采用這種方式,因為這一方式的基礎首先是建立在打到封建地主階級、打到資產階級、共產革命的基礎上的,而且劉少卿根本就不知道這套激勵方法,所以現在這個問題,還算是個死結。
“你說的很好,關於士氣的激勵問題,朕也考慮,不能光用銀子來刺激,還得找到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從士兵的心態上做根本的改變,這才是強軍之本。”
劉少卿十分讚同,皇上就是有見地,看問題一針見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