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話原本的出處是“你有拐子馬,我有麻紮刀;你有金兀術,我有嶽元帥;你有狼牙棒,我有天靈蓋。”乃是當年南宋積弱,無力對抗金人,所以無奈的自嘲。隻不過大清原本國號是‘後金’,自稱是金人的後代,現在光緒皇帝來了這麽一句,朝堂上頓時冷場,那有人敢接下句。
載湉也無意和他們在這樣的末節小事上糾纏,繼續道:“那麽何人可以為朕分憂解難?”
梁鼎芬等長出了一口氣,稍稍緩解了剛才的尷尬,連忙道:“朝中多才智之士,我等皆自幼飽讀詩書,隻要心懷朝廷,自可為君父分憂。”
載湉再次擊掌微笑。“好好好,朝廷能有諸多忠貞之士,朕心甚慰。”
得到了皇帝的連番誇獎,幾位翰林、禦史心中頓時安定了許多,似乎看到了李鴻章等人因此被參倒,而自己則功成名就,在世人的歌頌中平步青雲。
“來人。”載湉輕聲召喚,幾名禦前侍衛步入殿中。
“梁鼎芬等人公忠體國,特旨各人均加官一級,命即刻赴越南中圻聯絡反法誌士,將法國軍隊逐出越南。”
說完這一句,又轉向幾人道:“原本應該讓諸位愛卿安頓一下家人,也好在升了官兒後有個機會宴請賓朋。隻是朝廷既然要全力將法人逐出越南,自然一日不可懈怠。軍情緊急,就勞煩幾位愛卿即刻離京上路。汝等盡可放心,離京之後,汝等家眷自有朝廷照顧。著吏部有司安排專人每日照顧起居。汝等家財資產,朝廷自當代為保存,絕不會讓任何人侵占。待朝廷將法國人趕出安南後,汝等凱旋之日,朝廷自當雙倍獎勵。”
“喳!”
隨著皇帝的話音,幾名侍衛立即上前,一人服侍一個,將幾位‘清流’拖出殿外。
沒錯,的確是‘拖出’去的。
當光緒給各人加官一級的時候,他們在心中還暗自欣喜,然而隨著皇帝接下來的話語,幾人仿佛被西洋火器擊中一般,被抽空了全身的力氣,再也站不住,一個個癱倒在地。
對於他們這樣積極向上,滿懷抱負的清流來說,這世上最殘酷的刑罰,莫過於發配偏遠邊疆、遠離中樞了。這些翰林、禦史平常都是看看書、寫寫字、畫個畫什麽的,遇到事情也就是打個嘴炮,現在突然要他們去萬裏之外、窮山惡水的越南號召當地土著打法國人,這根本就是去送死啊!
“且慢!皇上,臣有話要說!”
禦史鄧承修看不下去,上前跪倒參奏。梁鼎芬見好友出列,仿佛看到了些許希望,竟掙脫了侍衛,撲到在地,口中連稱“皇上開恩”不止。
載湉沒有理會梁鼎芬,隻是看著鄧承修問道:“你有什麽話說?”
鄧承修抬頭說道:“梁大人等身為言官,就事論事,為何當此處分?皇上這樣懲處大臣,豈不是讓天下士子心寒,讓言路蔽塞,皇上聖明,不應該做這種事,所以請皇上收迴成命!”
梁鼎芬聽了,立即附和道:“是、是,請皇上開恩,收迴成命。”
載湉奇怪的看著鄧承修道:“朕明明給他們都升了官兒,怎麽能說是‘懲處’呢?”
鄧承修梗著脖子道:“皇上雖然升了他們幾人的品級,但卻將他們發配至越南,這不是‘懲處’麽?”
載湉臉上一冷,“哼哼,荒謬!適才他們分明說道要為朕分憂,現在法國人就盤踞在越南南圻,朕不讓他們去越南,在京城有什麽憂讓他們分?他們求仁得仁,朕又委以方麵重托,你卻說這是‘懲處’,是何道理?”
鄧承修腦門見汗,連忙道:“臣的意思是,梁大人等具是文臣,應當留守京城運籌帷幄,陣前殺敵之事自應有軍中將領分擔。”
“笑話。遠的不說,就說我朝中興之臣,那個不是文臣帶兵?曾國藩、左宗棠,就是你們所唾罵的李鴻章,不也是以文弱之輩奮起募勇,平定發、撚的?怎麽那賣國的‘奸臣’尚且能帶兵殺敵,到你們這裏就上不得戰陣了?難道你等隻能在京城誇誇其談?”
鄧承修被光緒說的汗流直下,無言以對。隻能道:“若皇上堅持讓梁大人等去安南,臣願隨諸人一同前往。”
說完,伏地不起。
載湉冷笑一聲,道:“你想去就去麽?那還要朕幹什麽,要朝廷幹什麽?罷了,念你也是一片忠心,王文韶那邊還缺人,你去他哪裏報到吧。不過你妄議君父,降職五級錄用!”
說完揮揮手,在不看諸人。
眾侍衛見皇上有了決斷,也不管幾位‘清流’大臣哭號跪求,連拖帶拽的將幾人帶了出去,隨即押赴越南公幹。
載湉看了看殿內其他大臣,緩緩說道:“朕要的是解決問題的大臣,振興中華的能吏,而不是誇誇其談的書生。現在各項政策朝廷已有定議,諸君應當拾遺補缺、並力完成,而不是橫加指責、退守觀望!你們明白麽!”
看著被拖出大殿幾名官員,奕?鄙視的撇了撇嘴。對於這樣不合時宜的所謂‘清流’,這樣的結局已經不錯了。在當前的滾滾大勢中卻看不清方向,隻能被這大勢碾成齏粉。
和法國人的合作是清廷現在必然的選擇。皇上親政日久,有心中興大清,做出一番事業,自然會大辦洋務。然而剛剛經曆了中法戰爭的大清一沒有資金、而沒有技術,想要憑借自己的力量來興建鐵路、船廠、鐵廠,根本是癡人說夢。
重工業不比輕工業門檻低,朝廷想要興辦重工業的唯一出路,隻能是選擇和歐美列強合作。而法國人在剛剛結束的戰爭中沒有占據任何優勢,現在選擇和法國人談判,他們才不會提出過分的要求,才有可能將未來的主導權把握在自己手中。
而對於法國人來說,林椿想要憑借這次談判上位,巴德諾想要留名,布裏鬆想要鞏固剛剛拿下來的大選。他們所付出的不過是一點兒資金和技術,但卻能得到一個前景廣闊的市場。
這樣皆大歡喜的局麵,怎麽可能因為區區幾個翰林、禦史的參奏就推翻?
光緒帝在製定政策之前就已經通過奕譞、奕?、世鐸三位親王和李鴻章、孫毓汶等大臣聯絡了洋務派和超過三分之二的滿員大臣,用開辦鐵路、鋼廠和輕工業的利益將這些人綁上了戰車。至於剩餘的一些所謂‘清流’和朝中頑固派,胳膊擰不過大腿,在皇帝做出如上動作之後,自然不會在此時再觸皇上的黴頭。
和議之爭漸漸塵埃落定,於是有人適時的提出了‘犒賞將士’的主張。
中法戰爭既然已經簽訂合約,自然該論功行賞,其中既有運籌帷幄的朝中大員,亦有衝鋒陷陣的前線小兵。
廣東提督馮子材被賞了太子太保銜、三等輕車都尉,廣西提督蘇元春賞三等輕車都尉和‘額爾德蒙額巴圖魯’勇號,其他兩廣總兵如王孝祺賞了雲騎尉世職,陳嘉、丁槐等人也都各有封賞。
除此之外,劉銘傳實授台灣巡撫,而從湖南前來支援的王德榜得以官複原職,岑毓寶成為江西按察使,唐景崧成為三品的布政使。
這其中獲利最大的莫過於黑旗軍。
為在和法國人控製的越南南圻、中圻之間形成屏障,清廷這一次沒有將北圻重新交還給越南朝廷,而是成立了一個新的特別行省。作為唯一能讓法國人忌憚的清軍,黑旗軍自然而然的成為了當地的駐軍,負責北圻的安全,而劉永福則成為了大清第九位總督、從一品的封疆大吏,同時還獲得了‘依博得恩巴圖魯’的勇號及‘三代一品’封典。而其他黑旗軍的將領,也都成了清廷二、三品的武將不提。
除了對這些文臣武將加官進爵外,朝廷還拿出庫銀,賞蘇元春所部各軍出力勇猛者共五千兩,馮子材、王德榜、王孝祺、陳嘉等軍出力勇猛者銀共五千兩,滇軍、唐景崧所部、劉永福所部出力勇猛者銀共一萬兩。
有功的人員名單很長,但光緒真正關注的隻有一個名字——劉少卿。
其實劉少卿根本不在立功受獎者的名單上。這倒不是他不配,事實正好相反,如果真要論功行賞,劉少爺排不進前三也得排前五。但載湉真的對這個人很感興趣,所以擔心別人也感興趣,就做主將他從名單中摘除了,理由是——未成年。
好像他忘了自己也隻有十六歲,還是虛的。
不過看生辰八字,貌似劉少卿和皇帝陛下是同年同月同日生,這還真有緣分。
因此小皇帝倒很希望見一見這位劉少爺。
光緒十一年六月二十日,李鴻章上折,奏請辦理武備學堂,光緒帝隨即下詔,命教育部會同兵部諸大臣會商細則,於京師創辦武備學堂。
京師武備學堂擬聘請德國人為教師,開設步、騎、炮、工四科,學員分成少年、青年兩班。少年班學製五年,遴選十五至十八歲官紳子弟入學;青年班學製三年,遴選十八至二十五歲官紳子弟或現役各兵、勇營挑選精健聰穎、略通文義之官兵入學;其中有文員願習武事者,一並量予錄取。
除此之外皇帝特旨,武備學堂無論少年班或青年班學員,一經錄取,均領侍衛銜;學滿考核優異者錄為禦前侍衛。
禦前侍衛也就是皇上的侍衛,屬於是帝王近臣。不但待遇很高,地位也非常尊貴。還有更重要的是侍衛的升遷調補途徑比其他人員要寬得多。由侍衛出身而官至卿相的,在清代占有很大比例,比如明珠、索額圖、索尼、隆科多、和珅、肅順等。所以能夠成為禦前侍衛,成為勳貴子弟進入政界核心的捷徑。
而在安排學員時,光緒皇帝特別提出希望劉少卿能夠入武備學堂學習,這一旨意連同對廣南各營封賞的聖旨,將一同被送往河內。
載湉也無意和他們在這樣的末節小事上糾纏,繼續道:“那麽何人可以為朕分憂解難?”
梁鼎芬等長出了一口氣,稍稍緩解了剛才的尷尬,連忙道:“朝中多才智之士,我等皆自幼飽讀詩書,隻要心懷朝廷,自可為君父分憂。”
載湉再次擊掌微笑。“好好好,朝廷能有諸多忠貞之士,朕心甚慰。”
得到了皇帝的連番誇獎,幾位翰林、禦史心中頓時安定了許多,似乎看到了李鴻章等人因此被參倒,而自己則功成名就,在世人的歌頌中平步青雲。
“來人。”載湉輕聲召喚,幾名禦前侍衛步入殿中。
“梁鼎芬等人公忠體國,特旨各人均加官一級,命即刻赴越南中圻聯絡反法誌士,將法國軍隊逐出越南。”
說完這一句,又轉向幾人道:“原本應該讓諸位愛卿安頓一下家人,也好在升了官兒後有個機會宴請賓朋。隻是朝廷既然要全力將法人逐出越南,自然一日不可懈怠。軍情緊急,就勞煩幾位愛卿即刻離京上路。汝等盡可放心,離京之後,汝等家眷自有朝廷照顧。著吏部有司安排專人每日照顧起居。汝等家財資產,朝廷自當代為保存,絕不會讓任何人侵占。待朝廷將法國人趕出安南後,汝等凱旋之日,朝廷自當雙倍獎勵。”
“喳!”
隨著皇帝的話音,幾名侍衛立即上前,一人服侍一個,將幾位‘清流’拖出殿外。
沒錯,的確是‘拖出’去的。
當光緒給各人加官一級的時候,他們在心中還暗自欣喜,然而隨著皇帝接下來的話語,幾人仿佛被西洋火器擊中一般,被抽空了全身的力氣,再也站不住,一個個癱倒在地。
對於他們這樣積極向上,滿懷抱負的清流來說,這世上最殘酷的刑罰,莫過於發配偏遠邊疆、遠離中樞了。這些翰林、禦史平常都是看看書、寫寫字、畫個畫什麽的,遇到事情也就是打個嘴炮,現在突然要他們去萬裏之外、窮山惡水的越南號召當地土著打法國人,這根本就是去送死啊!
“且慢!皇上,臣有話要說!”
禦史鄧承修看不下去,上前跪倒參奏。梁鼎芬見好友出列,仿佛看到了些許希望,竟掙脫了侍衛,撲到在地,口中連稱“皇上開恩”不止。
載湉沒有理會梁鼎芬,隻是看著鄧承修問道:“你有什麽話說?”
鄧承修抬頭說道:“梁大人等身為言官,就事論事,為何當此處分?皇上這樣懲處大臣,豈不是讓天下士子心寒,讓言路蔽塞,皇上聖明,不應該做這種事,所以請皇上收迴成命!”
梁鼎芬聽了,立即附和道:“是、是,請皇上開恩,收迴成命。”
載湉奇怪的看著鄧承修道:“朕明明給他們都升了官兒,怎麽能說是‘懲處’呢?”
鄧承修梗著脖子道:“皇上雖然升了他們幾人的品級,但卻將他們發配至越南,這不是‘懲處’麽?”
載湉臉上一冷,“哼哼,荒謬!適才他們分明說道要為朕分憂,現在法國人就盤踞在越南南圻,朕不讓他們去越南,在京城有什麽憂讓他們分?他們求仁得仁,朕又委以方麵重托,你卻說這是‘懲處’,是何道理?”
鄧承修腦門見汗,連忙道:“臣的意思是,梁大人等具是文臣,應當留守京城運籌帷幄,陣前殺敵之事自應有軍中將領分擔。”
“笑話。遠的不說,就說我朝中興之臣,那個不是文臣帶兵?曾國藩、左宗棠,就是你們所唾罵的李鴻章,不也是以文弱之輩奮起募勇,平定發、撚的?怎麽那賣國的‘奸臣’尚且能帶兵殺敵,到你們這裏就上不得戰陣了?難道你等隻能在京城誇誇其談?”
鄧承修被光緒說的汗流直下,無言以對。隻能道:“若皇上堅持讓梁大人等去安南,臣願隨諸人一同前往。”
說完,伏地不起。
載湉冷笑一聲,道:“你想去就去麽?那還要朕幹什麽,要朝廷幹什麽?罷了,念你也是一片忠心,王文韶那邊還缺人,你去他哪裏報到吧。不過你妄議君父,降職五級錄用!”
說完揮揮手,在不看諸人。
眾侍衛見皇上有了決斷,也不管幾位‘清流’大臣哭號跪求,連拖帶拽的將幾人帶了出去,隨即押赴越南公幹。
載湉看了看殿內其他大臣,緩緩說道:“朕要的是解決問題的大臣,振興中華的能吏,而不是誇誇其談的書生。現在各項政策朝廷已有定議,諸君應當拾遺補缺、並力完成,而不是橫加指責、退守觀望!你們明白麽!”
看著被拖出大殿幾名官員,奕?鄙視的撇了撇嘴。對於這樣不合時宜的所謂‘清流’,這樣的結局已經不錯了。在當前的滾滾大勢中卻看不清方向,隻能被這大勢碾成齏粉。
和法國人的合作是清廷現在必然的選擇。皇上親政日久,有心中興大清,做出一番事業,自然會大辦洋務。然而剛剛經曆了中法戰爭的大清一沒有資金、而沒有技術,想要憑借自己的力量來興建鐵路、船廠、鐵廠,根本是癡人說夢。
重工業不比輕工業門檻低,朝廷想要興辦重工業的唯一出路,隻能是選擇和歐美列強合作。而法國人在剛剛結束的戰爭中沒有占據任何優勢,現在選擇和法國人談判,他們才不會提出過分的要求,才有可能將未來的主導權把握在自己手中。
而對於法國人來說,林椿想要憑借這次談判上位,巴德諾想要留名,布裏鬆想要鞏固剛剛拿下來的大選。他們所付出的不過是一點兒資金和技術,但卻能得到一個前景廣闊的市場。
這樣皆大歡喜的局麵,怎麽可能因為區區幾個翰林、禦史的參奏就推翻?
光緒帝在製定政策之前就已經通過奕譞、奕?、世鐸三位親王和李鴻章、孫毓汶等大臣聯絡了洋務派和超過三分之二的滿員大臣,用開辦鐵路、鋼廠和輕工業的利益將這些人綁上了戰車。至於剩餘的一些所謂‘清流’和朝中頑固派,胳膊擰不過大腿,在皇帝做出如上動作之後,自然不會在此時再觸皇上的黴頭。
和議之爭漸漸塵埃落定,於是有人適時的提出了‘犒賞將士’的主張。
中法戰爭既然已經簽訂合約,自然該論功行賞,其中既有運籌帷幄的朝中大員,亦有衝鋒陷陣的前線小兵。
廣東提督馮子材被賞了太子太保銜、三等輕車都尉,廣西提督蘇元春賞三等輕車都尉和‘額爾德蒙額巴圖魯’勇號,其他兩廣總兵如王孝祺賞了雲騎尉世職,陳嘉、丁槐等人也都各有封賞。
除此之外,劉銘傳實授台灣巡撫,而從湖南前來支援的王德榜得以官複原職,岑毓寶成為江西按察使,唐景崧成為三品的布政使。
這其中獲利最大的莫過於黑旗軍。
為在和法國人控製的越南南圻、中圻之間形成屏障,清廷這一次沒有將北圻重新交還給越南朝廷,而是成立了一個新的特別行省。作為唯一能讓法國人忌憚的清軍,黑旗軍自然而然的成為了當地的駐軍,負責北圻的安全,而劉永福則成為了大清第九位總督、從一品的封疆大吏,同時還獲得了‘依博得恩巴圖魯’的勇號及‘三代一品’封典。而其他黑旗軍的將領,也都成了清廷二、三品的武將不提。
除了對這些文臣武將加官進爵外,朝廷還拿出庫銀,賞蘇元春所部各軍出力勇猛者共五千兩,馮子材、王德榜、王孝祺、陳嘉等軍出力勇猛者銀共五千兩,滇軍、唐景崧所部、劉永福所部出力勇猛者銀共一萬兩。
有功的人員名單很長,但光緒真正關注的隻有一個名字——劉少卿。
其實劉少卿根本不在立功受獎者的名單上。這倒不是他不配,事實正好相反,如果真要論功行賞,劉少爺排不進前三也得排前五。但載湉真的對這個人很感興趣,所以擔心別人也感興趣,就做主將他從名單中摘除了,理由是——未成年。
好像他忘了自己也隻有十六歲,還是虛的。
不過看生辰八字,貌似劉少卿和皇帝陛下是同年同月同日生,這還真有緣分。
因此小皇帝倒很希望見一見這位劉少爺。
光緒十一年六月二十日,李鴻章上折,奏請辦理武備學堂,光緒帝隨即下詔,命教育部會同兵部諸大臣會商細則,於京師創辦武備學堂。
京師武備學堂擬聘請德國人為教師,開設步、騎、炮、工四科,學員分成少年、青年兩班。少年班學製五年,遴選十五至十八歲官紳子弟入學;青年班學製三年,遴選十八至二十五歲官紳子弟或現役各兵、勇營挑選精健聰穎、略通文義之官兵入學;其中有文員願習武事者,一並量予錄取。
除此之外皇帝特旨,武備學堂無論少年班或青年班學員,一經錄取,均領侍衛銜;學滿考核優異者錄為禦前侍衛。
禦前侍衛也就是皇上的侍衛,屬於是帝王近臣。不但待遇很高,地位也非常尊貴。還有更重要的是侍衛的升遷調補途徑比其他人員要寬得多。由侍衛出身而官至卿相的,在清代占有很大比例,比如明珠、索額圖、索尼、隆科多、和珅、肅順等。所以能夠成為禦前侍衛,成為勳貴子弟進入政界核心的捷徑。
而在安排學員時,光緒皇帝特別提出希望劉少卿能夠入武備學堂學習,這一旨意連同對廣南各營封賞的聖旨,將一同被送往河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