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
庫爾貝一覺醒來,揉揉睡眼惺忪的眼睛,走上甲板準備洗漱。映入他眼簾的是讓他難以置信的一幕——船政廠區、各個炮台甚至馬江兩岸都出現了無數麵中國軍旗。
我去!這是鬧哪樣?
在庫爾貝的眼裏,一麵軍旗就代表著一隊中國軍隊,他想不通一夜之間中國人從哪裏變出來那麽多的軍隊來。再聯係到江麵上對他虎視眈眈的中國軍艦,庫爾貝心裏緊張起來。
他可沒有接到任何開戰的通知,此時不論是法國政府還是海軍和殖民地部,發來的命令都是讓他在中法談判沒有談出個結果之前不許輕舉妄動,這就意味著他不能先打第一槍。但看到中國人這副氣勢洶洶的架勢,庫爾貝心裏打起了鼓——難道中國人要開戰了?
事實上張佩綸不知道的是,7月19日當天經過赫德和巴德諾的交涉,巴德諾表示,他個人表示同意再把‘艾德美敦書’的最後期限再往後延後八天,並很快得到法國政府的批準。茹費裏放了話,在中法談判期間,孤拔是不會采取軍事行動的。可是這個延後八天的好事,軍機處卻沒有通知沿海督撫。張佩綸依然認為一旦過了7月20日下午3時,法國人的炮彈就會砸到他的頭上。
當然這也不能怨軍機處,因為大清通訊的條件,現在軍機處也不知道這條‘喜訊’呢。
擔心擦槍走火的庫爾貝趕緊命人向中國軍艦發信號——難道你們認為我是來開戰的嗎?並在當天下午邀請張成登艦麵談。
風蕭蕭兮易水寒……7月20日下午2點,張成抱著幾乎必死的決心,毅然決然的登上了‘窩尓達’號,然而他沒想到的是,庫爾貝竟然慈眉善目的向自己保證:“我此行絕無惡意,現在那麽多船進來搞得百姓們都挺緊張,實在打攪了,這樣吧,明天我就讓兩條船離開馬江,這下總該放心了吧。
我去!峰迴路轉啊!
7月21日,果然有兩艘法艦起錨離開。張佩綸一看樂了,想必是自己疑兵之計奏了效,遂心情舒暢的提筆給侄子張人駿寫起了家信,愉快且有點幸災樂禍的寫道:“敵本虛聲,今亦中止。今退去兩艘。嚇我不動,去嚇老穆(圖善)矣”。
隻是張佩綸沒想到的是,離開的那兩條法國軍艦(“雷諾堡”號和“梭尼”號)並沒有走遠,而是挪位到了長門、金牌江麵,防止中國人封鎖江口。
經過這第一輪無聲的較量後,中法雙方在馬江進入了一個對峙期。
這期間,從各地調迴的船政軍艦“福星”號、“振威”號、“藝新”號、“琛航”號、“永保”號、“伏波”號,和從gd趕來助防的“濟安”、“飛雲”二艦陸續抵達馬江。另外,在福州駐紮的還有舊式八旗和綠營水師的木質師船十八艘。
八艘船政軍艦以“揚武”號為旗艦,炮艦“伏波”、“福星”、“藝新”,炮艇“福勝”、“建勝”,運輸艦“琛航”、“永保”一字排開停在船政局江岸前;從gd調迴來的“濟安”、“飛雲”以及船政軍艦“振威”三艘則停泊在閩海關碼頭附近。
張佩綸還竭力搜羅民船,加上七艘從船政各軍艦上卸下的蒸汽機動舢板,裝上了趕製出來的杆雷改裝成十多艘臨時杆雷艇和更多的火攻船。同時下令船政趕製平底駁船,準備裝上沙石用作封鎖馬江之用。
眼見著手裏能使用的軍艦越來越多,張佩綸的底氣也越來越足。
雖然在這段日子裏,開入馬江的法國軍艦也越來越多,隨著法國軍艦的增多,這三艘中國軍艦逐漸被單獨隔了出來,處在十分危險的境地。但是張佩綸還是認為:“法入內港,但我船多於彼,彼必氣沮而去”;“彼深入,非戰外海。敵船多,敵勝;我船多,我勝”。
中法之間的談判一直在進行。
當初新上任的巴德諾公使在談判桌上麵對左宗棠一上來就開口兩億五千萬法郎的賠款,並且威脅要占領馬尾和基隆作為質物,直到賠款兌現後方能歸還。並且拍著桌子威脅道:“如果我們在各點——指的是道歉賠款——上都沒有得到滿足的話,我們是絕對地堅決要使用武力的”。
左宗棠是什麽人,那是強硬派中的強硬派啊,那裏會在乎巴德諾的威脅?表示最多可以支付五十萬兩銀子作為‘撫恤金’,這已是朝廷大度了。
七月底,經過美國的斡旋,法國將賠償減少了五千萬法郎,可清廷的談判代表左宗棠就是不在賠款的問題上鬆口半步——沒理由啊,雖然北寧我敗了,但是在sx和太原我們贏了啊,我打贏了還得賠款?
法國人見大清國如此嘴硬,因此決定據地以為質。因為7、8月份越南已經進入酷熱的盛夏季節,難以采取大的軍事行動。7月30日,法方根據事前製定的方案,準備以海軍趁夏季在中國東南沿海攻占一兩個重要港口作為質物,逼迫清政府就範。
巴黎的老爺們那貪婪的目光遊移在中國地圖上,就如同一個色鬼在欣賞一個女子的胴/體一般。最後劃定了兩個“地質”候選——福州和基隆。其中,又尤其“看好”基隆。
用法國人的話說:“在所有的‘擔保’中,台灣是最良好的,選擇得最適當的,最容易守,守起來又是最不費錢。”
7月31日,法國海軍和殖民地部部長致電庫爾貝,向其下達正式執行這一任務的命令。
在短暫的告別戰場後,這位海軍驍將又上場了。
作為遠東海軍最高指揮官,他也讚同國內對“質物”的選擇。
福州——當然是個很不錯的質物,是中國東南沿海的要地,更是大清國家重點工程fj船政局所在之地,占住福州就好象捏住了清廷的要害。但是福州早在1842年《南京條約》簽訂後就成了通商口岸,是列強在遠東利益的集合之地,貿然占領要麵臨著各國警惕的目光,無形中增加了占領行動的難度。
而台灣就大不一樣了。
首先,台灣島四麵環海,與大陸唯一的交通聯係方式——海路容易被法國用優勢的海軍切斷,成為孤懸海外的孤島。
其次,台灣目前尚屬“未開化”土地,所有供給諸如兵員、槍炮、彈藥都仰仗大陸,隻有糧米可以依靠台灣本地產的優質稻米勉強供給。一旦來自大陸的援助被切斷,靠自身能力很難在現代戰爭中長期存活。並且島內交通設施原始落後,大部隊難以機動、又因氣候惡劣,容易滋生疾病,對防守方都相當不利。
——惡劣的氣候對防守方不利,對進攻方也同樣不利。庫爾貝忽視了的這一點,恰恰是將來至他死命的。
再次,由於台灣四麵環海,可以供登陸的地點選擇麵大,法軍可以依靠海軍優勢隨意選擇進攻點,而守軍為防止這類情況的發生,依照當時的情況隻能處處設防、麵麵俱到。
但是兵力薄弱的客觀因素無形中弱化了守軍本身就不大的人數相對優勢,給進攻方以可乘之機。
另外,台灣的基隆、淡水等地並不是通商口岸,不必擔心軍事行動會傷及外國船隻引發國際糾紛,思想包袱小、大可以放手去打。
最重要的還有一點——基隆有煤礦。
對於法國的遠洋艦隊來說,煤炭補給一直是讓他們最為頭疼的問題。因為法國畢竟不像英國那樣可以依靠遍布全球的殖民地。所以法國的軍艦基本都是附帶風帆動力的,就是為了省煤。
基隆的煤礦對於法國遠東艦隊這些戰艦的煤艙和鍋爐而言,無疑是一個讓人饞涎欲滴的巨大誘惑。
8月1日,中法sh談判陷入僵局,美國駐華公使赴總理衙門告知調停失敗,並勸告中國“斷不可允償法國無名之費。”
隨後,軍機處照會法國駐華公使巴德諾,發出了晚清曆史上少有的鏗鏘之詞。宣告中國處理該事仁至義盡,不會再作其他讓步。
“……曲直自在人間,各省知之,即各有約之國亦無不知之。既據理剖析,自當堅持到底。若因貴國兵船乘我講解而不便阻擊之際,潛入我fj內河,以兵勢相要挾,遂遷就許償,隻圖苟安一時,不顧貽笑千古,其何以對我中國人民?更何以對環球各國?此中國極難允之故也。刻下兩國皆有相持不下之勢,斷無默然自息之理。即使兵連禍結,或數年,或數十年,中國仍必堅持!貴國亦難歇手!各耗物力,各損生靈,和局杳無歸宿,戰事杳無了期,此豈中國所願?又豈貴國所願乎?況華洋習俗雖殊,情理則一,戰事一開,孰曲孰直,益可白於天下。是貴國冒不韙之名,傷損財利,兵隕生命,皆貴大臣一時不察有以咎之,貴大臣平心自問,亦當懍然也!”
8月3日,清晨,停泊在馬江的“杜居土路因”炮艦上懸掛的少將旗突然降下,中國—rb海支隊司令利士比乘坐舢板,轉登上了一艘更小的炮艦“魯汀”號。旋即“魯汀”立刻起錨,離開大隊駛出馬江。
經過短短的航行,“魯汀”號到了閩江口外不遠的馬祖港。附近的海麵上,幾個巨大的艦影顯得格外搶眼——法國2個支隊內吃水深的大型軍艦,都正以這裏為錨地停泊待命。
利士比到達後,首先換舢板登上自己真正的旗艦——排水量4585噸的裝甲巡洋艦“拉加利桑尼亞”號,這艘軍艦和“魯汀”被定為進攻基隆的主力。
同樣因為吃水過深進不了馬江的“巴雅”號也停泊在馬祖,此時被利士比選定成了一艘補給船。
“巴雅”艦肚子裏的煤被順著填煤孔倒運到甲板上,用來填滿“魯汀”的煤艙,曾經參加過攻打越南順安要塞的“巴雅”艦登陸隊全部轉乘上了“拉加利桑尼亞”。
此時的基隆港外風平浪靜,雖然海港兩側的山岬上,喊著號子的清軍士兵正人拉肩扛,運輸建築物資,忙於趕建炮台,可是港池裏的民船依然可以自由往來,仍然充滿了和平的氣息。
夜幕降臨後,補給停當的“拉加利桑尼亞”和“魯汀”拔錨出航。
“鱷魚”級炮艦“魯汀”的煤艙僅有50噸容量,為節省寶貴的燃料,“拉加利桑尼亞”用纜繩拖帶著“魯汀”夜渡海峽。
8月4日,基隆港外依舊風平浪靜,法國軍艦“維拉”還在左右徘徊。在此前的一天,從7月17日就被派到基隆港外偵察、警戒的法國巡洋艦“維拉”號攔截了一艘德國貨船。
貨船裏排列著19門嶄新的克虜伯170mm要塞炮,另外還有一大堆炮彈以及橄欖形狀的水雷。做事刻板的德國人果然守時,劉銘傳為台灣布防訂購的武器在法國人眼皮底下來到了。
要說法國人還真是‘紳士’,對這船誘人的戰利品,法國人並沒有下手。而是官樣文章地朗讀庫爾貝將軍禁止向基隆港運送軍火的告示,然後命令“萬利”號按原路退迴。被放出港外的‘萬利’號當然不會返迴德國——他們還沒有收到全款呢,而是去了附近沒有法國軍艦控製的滬尾港向清軍卸載交付軍火。
中午時分,遠道而來,行動方式古怪的“拉加利桑尼亞”和“魯汀”終於出現在海平線上。隨即,3艘法國軍艦會合為一隊。
庫爾貝一覺醒來,揉揉睡眼惺忪的眼睛,走上甲板準備洗漱。映入他眼簾的是讓他難以置信的一幕——船政廠區、各個炮台甚至馬江兩岸都出現了無數麵中國軍旗。
我去!這是鬧哪樣?
在庫爾貝的眼裏,一麵軍旗就代表著一隊中國軍隊,他想不通一夜之間中國人從哪裏變出來那麽多的軍隊來。再聯係到江麵上對他虎視眈眈的中國軍艦,庫爾貝心裏緊張起來。
他可沒有接到任何開戰的通知,此時不論是法國政府還是海軍和殖民地部,發來的命令都是讓他在中法談判沒有談出個結果之前不許輕舉妄動,這就意味著他不能先打第一槍。但看到中國人這副氣勢洶洶的架勢,庫爾貝心裏打起了鼓——難道中國人要開戰了?
事實上張佩綸不知道的是,7月19日當天經過赫德和巴德諾的交涉,巴德諾表示,他個人表示同意再把‘艾德美敦書’的最後期限再往後延後八天,並很快得到法國政府的批準。茹費裏放了話,在中法談判期間,孤拔是不會采取軍事行動的。可是這個延後八天的好事,軍機處卻沒有通知沿海督撫。張佩綸依然認為一旦過了7月20日下午3時,法國人的炮彈就會砸到他的頭上。
當然這也不能怨軍機處,因為大清通訊的條件,現在軍機處也不知道這條‘喜訊’呢。
擔心擦槍走火的庫爾貝趕緊命人向中國軍艦發信號——難道你們認為我是來開戰的嗎?並在當天下午邀請張成登艦麵談。
風蕭蕭兮易水寒……7月20日下午2點,張成抱著幾乎必死的決心,毅然決然的登上了‘窩尓達’號,然而他沒想到的是,庫爾貝竟然慈眉善目的向自己保證:“我此行絕無惡意,現在那麽多船進來搞得百姓們都挺緊張,實在打攪了,這樣吧,明天我就讓兩條船離開馬江,這下總該放心了吧。
我去!峰迴路轉啊!
7月21日,果然有兩艘法艦起錨離開。張佩綸一看樂了,想必是自己疑兵之計奏了效,遂心情舒暢的提筆給侄子張人駿寫起了家信,愉快且有點幸災樂禍的寫道:“敵本虛聲,今亦中止。今退去兩艘。嚇我不動,去嚇老穆(圖善)矣”。
隻是張佩綸沒想到的是,離開的那兩條法國軍艦(“雷諾堡”號和“梭尼”號)並沒有走遠,而是挪位到了長門、金牌江麵,防止中國人封鎖江口。
經過這第一輪無聲的較量後,中法雙方在馬江進入了一個對峙期。
這期間,從各地調迴的船政軍艦“福星”號、“振威”號、“藝新”號、“琛航”號、“永保”號、“伏波”號,和從gd趕來助防的“濟安”、“飛雲”二艦陸續抵達馬江。另外,在福州駐紮的還有舊式八旗和綠營水師的木質師船十八艘。
八艘船政軍艦以“揚武”號為旗艦,炮艦“伏波”、“福星”、“藝新”,炮艇“福勝”、“建勝”,運輸艦“琛航”、“永保”一字排開停在船政局江岸前;從gd調迴來的“濟安”、“飛雲”以及船政軍艦“振威”三艘則停泊在閩海關碼頭附近。
張佩綸還竭力搜羅民船,加上七艘從船政各軍艦上卸下的蒸汽機動舢板,裝上了趕製出來的杆雷改裝成十多艘臨時杆雷艇和更多的火攻船。同時下令船政趕製平底駁船,準備裝上沙石用作封鎖馬江之用。
眼見著手裏能使用的軍艦越來越多,張佩綸的底氣也越來越足。
雖然在這段日子裏,開入馬江的法國軍艦也越來越多,隨著法國軍艦的增多,這三艘中國軍艦逐漸被單獨隔了出來,處在十分危險的境地。但是張佩綸還是認為:“法入內港,但我船多於彼,彼必氣沮而去”;“彼深入,非戰外海。敵船多,敵勝;我船多,我勝”。
中法之間的談判一直在進行。
當初新上任的巴德諾公使在談判桌上麵對左宗棠一上來就開口兩億五千萬法郎的賠款,並且威脅要占領馬尾和基隆作為質物,直到賠款兌現後方能歸還。並且拍著桌子威脅道:“如果我們在各點——指的是道歉賠款——上都沒有得到滿足的話,我們是絕對地堅決要使用武力的”。
左宗棠是什麽人,那是強硬派中的強硬派啊,那裏會在乎巴德諾的威脅?表示最多可以支付五十萬兩銀子作為‘撫恤金’,這已是朝廷大度了。
七月底,經過美國的斡旋,法國將賠償減少了五千萬法郎,可清廷的談判代表左宗棠就是不在賠款的問題上鬆口半步——沒理由啊,雖然北寧我敗了,但是在sx和太原我們贏了啊,我打贏了還得賠款?
法國人見大清國如此嘴硬,因此決定據地以為質。因為7、8月份越南已經進入酷熱的盛夏季節,難以采取大的軍事行動。7月30日,法方根據事前製定的方案,準備以海軍趁夏季在中國東南沿海攻占一兩個重要港口作為質物,逼迫清政府就範。
巴黎的老爺們那貪婪的目光遊移在中國地圖上,就如同一個色鬼在欣賞一個女子的胴/體一般。最後劃定了兩個“地質”候選——福州和基隆。其中,又尤其“看好”基隆。
用法國人的話說:“在所有的‘擔保’中,台灣是最良好的,選擇得最適當的,最容易守,守起來又是最不費錢。”
7月31日,法國海軍和殖民地部部長致電庫爾貝,向其下達正式執行這一任務的命令。
在短暫的告別戰場後,這位海軍驍將又上場了。
作為遠東海軍最高指揮官,他也讚同國內對“質物”的選擇。
福州——當然是個很不錯的質物,是中國東南沿海的要地,更是大清國家重點工程fj船政局所在之地,占住福州就好象捏住了清廷的要害。但是福州早在1842年《南京條約》簽訂後就成了通商口岸,是列強在遠東利益的集合之地,貿然占領要麵臨著各國警惕的目光,無形中增加了占領行動的難度。
而台灣就大不一樣了。
首先,台灣島四麵環海,與大陸唯一的交通聯係方式——海路容易被法國用優勢的海軍切斷,成為孤懸海外的孤島。
其次,台灣目前尚屬“未開化”土地,所有供給諸如兵員、槍炮、彈藥都仰仗大陸,隻有糧米可以依靠台灣本地產的優質稻米勉強供給。一旦來自大陸的援助被切斷,靠自身能力很難在現代戰爭中長期存活。並且島內交通設施原始落後,大部隊難以機動、又因氣候惡劣,容易滋生疾病,對防守方都相當不利。
——惡劣的氣候對防守方不利,對進攻方也同樣不利。庫爾貝忽視了的這一點,恰恰是將來至他死命的。
再次,由於台灣四麵環海,可以供登陸的地點選擇麵大,法軍可以依靠海軍優勢隨意選擇進攻點,而守軍為防止這類情況的發生,依照當時的情況隻能處處設防、麵麵俱到。
但是兵力薄弱的客觀因素無形中弱化了守軍本身就不大的人數相對優勢,給進攻方以可乘之機。
另外,台灣的基隆、淡水等地並不是通商口岸,不必擔心軍事行動會傷及外國船隻引發國際糾紛,思想包袱小、大可以放手去打。
最重要的還有一點——基隆有煤礦。
對於法國的遠洋艦隊來說,煤炭補給一直是讓他們最為頭疼的問題。因為法國畢竟不像英國那樣可以依靠遍布全球的殖民地。所以法國的軍艦基本都是附帶風帆動力的,就是為了省煤。
基隆的煤礦對於法國遠東艦隊這些戰艦的煤艙和鍋爐而言,無疑是一個讓人饞涎欲滴的巨大誘惑。
8月1日,中法sh談判陷入僵局,美國駐華公使赴總理衙門告知調停失敗,並勸告中國“斷不可允償法國無名之費。”
隨後,軍機處照會法國駐華公使巴德諾,發出了晚清曆史上少有的鏗鏘之詞。宣告中國處理該事仁至義盡,不會再作其他讓步。
“……曲直自在人間,各省知之,即各有約之國亦無不知之。既據理剖析,自當堅持到底。若因貴國兵船乘我講解而不便阻擊之際,潛入我fj內河,以兵勢相要挾,遂遷就許償,隻圖苟安一時,不顧貽笑千古,其何以對我中國人民?更何以對環球各國?此中國極難允之故也。刻下兩國皆有相持不下之勢,斷無默然自息之理。即使兵連禍結,或數年,或數十年,中國仍必堅持!貴國亦難歇手!各耗物力,各損生靈,和局杳無歸宿,戰事杳無了期,此豈中國所願?又豈貴國所願乎?況華洋習俗雖殊,情理則一,戰事一開,孰曲孰直,益可白於天下。是貴國冒不韙之名,傷損財利,兵隕生命,皆貴大臣一時不察有以咎之,貴大臣平心自問,亦當懍然也!”
8月3日,清晨,停泊在馬江的“杜居土路因”炮艦上懸掛的少將旗突然降下,中國—rb海支隊司令利士比乘坐舢板,轉登上了一艘更小的炮艦“魯汀”號。旋即“魯汀”立刻起錨,離開大隊駛出馬江。
經過短短的航行,“魯汀”號到了閩江口外不遠的馬祖港。附近的海麵上,幾個巨大的艦影顯得格外搶眼——法國2個支隊內吃水深的大型軍艦,都正以這裏為錨地停泊待命。
利士比到達後,首先換舢板登上自己真正的旗艦——排水量4585噸的裝甲巡洋艦“拉加利桑尼亞”號,這艘軍艦和“魯汀”被定為進攻基隆的主力。
同樣因為吃水過深進不了馬江的“巴雅”號也停泊在馬祖,此時被利士比選定成了一艘補給船。
“巴雅”艦肚子裏的煤被順著填煤孔倒運到甲板上,用來填滿“魯汀”的煤艙,曾經參加過攻打越南順安要塞的“巴雅”艦登陸隊全部轉乘上了“拉加利桑尼亞”。
此時的基隆港外風平浪靜,雖然海港兩側的山岬上,喊著號子的清軍士兵正人拉肩扛,運輸建築物資,忙於趕建炮台,可是港池裏的民船依然可以自由往來,仍然充滿了和平的氣息。
夜幕降臨後,補給停當的“拉加利桑尼亞”和“魯汀”拔錨出航。
“鱷魚”級炮艦“魯汀”的煤艙僅有50噸容量,為節省寶貴的燃料,“拉加利桑尼亞”用纜繩拖帶著“魯汀”夜渡海峽。
8月4日,基隆港外依舊風平浪靜,法國軍艦“維拉”還在左右徘徊。在此前的一天,從7月17日就被派到基隆港外偵察、警戒的法國巡洋艦“維拉”號攔截了一艘德國貨船。
貨船裏排列著19門嶄新的克虜伯170mm要塞炮,另外還有一大堆炮彈以及橄欖形狀的水雷。做事刻板的德國人果然守時,劉銘傳為台灣布防訂購的武器在法國人眼皮底下來到了。
要說法國人還真是‘紳士’,對這船誘人的戰利品,法國人並沒有下手。而是官樣文章地朗讀庫爾貝將軍禁止向基隆港運送軍火的告示,然後命令“萬利”號按原路退迴。被放出港外的‘萬利’號當然不會返迴德國——他們還沒有收到全款呢,而是去了附近沒有法國軍艦控製的滬尾港向清軍卸載交付軍火。
中午時分,遠道而來,行動方式古怪的“拉加利桑尼亞”和“魯汀”終於出現在海平線上。隨即,3艘法國軍艦會合為一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