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寧之戰絕對算得上是一場大勝,勝的是那麽酣暢淋漓,讓法蘭西的官兵們大大的揚眉吐氣了一番。
就是嘛,這才應該是殖民地的戰爭。之前那些和黑旗軍交戰所經曆的失敗,其實都是個別無能的將領錯誤的指揮導致的。中國那些未開化的猴子怎麽可能擁有和法蘭西共和國的無敵陸軍相媲美的戰鬥力呢!
已經有興高采烈之徒高唿:“華人在北寧之失敗,將使清廷了解自1882年以來所采取之對抗政策已毫無所獲”。甚至某些議員更是要求“占領台灣、海南島或者舟山群島以為‘地質’”,向清政府勒索巨額補償金。
庫爾貝也提出了“將戰火燒到中國東部沿海——至少攻擊一下吳淞口,消滅駐紮在那裏的南洋水師”的作戰計劃。
作為整個侵越殖民戰役的發起人之一,茹費理理所當然的支持庫爾貝的意見,包括哪些鼓吹占領部分中國領土的議員,絕大多數也都是共和派的議員。
但是這一次,茹費理的提案卻沒能得到議會的通過。
和少數共和派議員不同,絕大多數在野黨和共和派議員卻認為現在應該見好就收,該是迫使中國人重新迴到談判桌跟前來的時候了。
原因主要有兩方麵。
根據北圻前線的米樂將軍的報告,駐越清軍主力尚存,並沒有受到決定性的打擊——不管是山西戰役還是北寧戰役,法軍進行的都是擊潰戰而不是殲滅戰。所以,法國方麵還是無法對清軍的實際實力作出準確的估計。
另外,受駐法公使曾紀澤在1883年8月向法國外交官們宣稱,他擔保在越南境內沒有中國軍隊駐紮的空頭支票的蠱惑,法國人想當然的認為他們在越南境內遭遇的全部都是黑旗軍而不是大清國正規軍。
再加上北寧戰役後中國朝廷以超乎尋常的效率撤換了大批前線官員將領,並越發頻繁的調兵遣將的動作,更加堅定了法國議會有關中國並未使全力的印象。
另外一個關鍵的原因,就是法國政府已經在越南花了大筆的法郎,他們不想再做進一步的投入了。如果能夠通過談判得到他們想得到的利益,那麽為什麽還要花錢打仗呢?
而且打仗是會死人的,而死人不但需要支付巨額的補償,還會影響到選民的政治傾向。因此,茹費理也覺得反正已經把幾乎整個北圻納入法國的統治範圍之內了,不如‘順應民意’盡快息兵,和中國人談判,借助談判讓中國人承認法國人的勝利果實。
可是通過什麽方式向大清國伸出他的橄欖枝呢?那可得好好合計合計了。
茹費理合計來合計去,想到了一個此時正在中國-日本海支隊服役的好友來。
因為中國-日本海支隊每年中有相當的時間停泊在天津,所以上到司令利士比少將,下到一般的軍官都和在天津的李鴻章以及他的幕僚們熟識。時任中國-日本海支隊二等巡洋艦“窩爾達”號上校艦長的福祿諾就是其中之一,恰好他也是茹費裏的朋友,那麽重新和中國人談判的重任就很自然的落在了這位上校軍官的頭上了。
3月末,與李鴻章私交甚好的德籍海關雇員德璀琳從歐洲休假期滿返華,趕赴粵海關稅務司上任。途徑香港時,與正停泊在此的法國海軍中國—日本海支隊不期而遇。支隊司令海軍少將利士比、“窩爾達”艦艦長福祿諾利用這一機會與德璀琳進行長談。
法國政府關於和平解決衝突的意見,以福祿諾密函的形式傳達了出來。
得到這一重要消息,德璀琳急忙趕往天津告知李鴻章,李鴻章旋即轉報總理衙門和光緒皇帝。
這是世鐸領軍機處以來接手的第一件要務,老王爺不敢怠慢,秉承皇帝的要求,第一時間找到了醇親王商議,隨後,兩位王爺聯袂進宮麵聖。
此時,載恬也在考慮該如何應對法國人伸出來的橄欖枝。
“兩位王爺的意思是……”
世鐸看了看奕譞,沒敢說話,意思是讓醇王開這個口。奕譞暗中歎了口氣,他何嚐不知道禮親王的能力比之恭親王差遠了,但是皇上想要獨攬朝政,就必須要行此雷霆手段,那怕暫時損失一些處理國家事務的能力,也要先把權利攥在手中才行。而恭親王不過是擋在小皇帝總攬大權的路上的一塊兒絆腳石罷了。
歎氣歸歎氣,皇上動問,總得有人迴答。
“迴皇上,臣以為,我朝新敗,且中樞變動,此時不易再起紛爭。倒不如先和法國人接觸一下,如果談不攏,再打不遲!”
醇親王的話正和小皇帝的心意。
就像奕譞所說。現在中樞剛剛換血,朝局不穩;同時,廣西前線的將領們也才調整完畢,就算是熟悉地形、整備工事、激勵士卒,也得給人家一點兒時間不是。法國人這個時候想要談判,正是給了自己一個獲得喘息的大好機會。
至於是否就此形成和議,那要看洽談的結果如何。反正載恬的底線是不割地、不賠款,北圻必須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小皇帝和兩位王爺商量妥當,於是清政府打蛇隨棍上,立刻做出了以和為貴的態度。首先,以李鴻章為欽差大使,與福祿諾詳細會談。隨後宣布撤銷‘強硬派’代表曾紀澤的駐法公使的職務,由駐德公使李鳳苞代理。
之所以同意法國政府的要求撤換曾紀澤,是因為載恬也覺得以清朝目前的國力,一味的強硬並不是好事兒。適當的示弱,才是生存的最好法則。而福祿諾說曾紀澤在法國“屢以用兵相嚇”,而且花錢收買英國等國報紙,製造反法輿論,還撰文揭法國傷疤,用普法戰爭一事大加譏諷法國,有傷法國自尊。
像曾紀澤這樣一味的強勢,萬一激起歐洲國家的一致對清,再來個英、法二次連和,那怕隻是激的法國不得不和大清死磕,舉國來襲,大清也扛不住啊。
對於清廷的表示出來的‘善意’,法國方麵也立刻做出了迴應。利士比、福祿諾乘中國—日本海支隊艦隻在上海與****忠進行了簡單的會晤後,向法國內閣申請獲得授權,由福祿諾前往天津負責與李鴻章談判。
然而,不論是積極準備和談的法國人、李鴻章,還是欲行緩兵之計的載恬,都忽略了一點——劉永福還沒有被真正擊垮。
在獲悉北寧、太原相繼失守後,岑毓英顧不上和劉永福四個月的約定,反複催促劉永福迅速出兵,一方麵務必守住宣光,另一方麵則伺機收複山西、太原。
“卿兒,岑大人這已經是第三次催促為父了,咱們到底要不要出兵?”
劉少卿也知道父親麵臨的壓力。現在岑毓英手中扣著黑旗軍的一批軍餉和彈藥,如果不答應出兵,那麽岑毓英就會帶著這批軍餉和彈藥,還有自己的一萬多滇軍獨自出發去太原。到時候,黑旗軍的困境將更加嚴重。
北寧慘敗後,清廷在越南的兵力幾乎喪失殆盡。更加要命的是,大清國在越南的國威一落千丈!不僅順化******徹底甘心當法人的附庸,就連地方實力派們也開始紛紛同法軍合作。
隨著越南人的逐漸向法國靠攏,黑旗軍的生存空間越來越小。如果不想被一點兒點兒的逼出越南,那麽黑旗軍唯有一個辦法,那就是獲得幾次勝利,重樹越南和朝廷的信心!
“打肯定是要打的,不過現在部隊整編還沒有結束,父親可以讓岑督再等一等,最遲在清明前後,我們就出兵!”
部隊整編的意見也是劉少卿提出來的。之前的黑旗軍編製非常混亂,雖然都稱作是‘營’,但是有黃守忠的一千多人的‘營’,也有李唐三百多人的‘營’。雖然經過第一次擴軍將各營的編製基本補了補,但各營之間仍有很大差距。這些差距主要是曆史原因造成的,因此在第二次大規模擴軍後,經過和幾個主要將領商議,黑旗軍決定重新調整各營編製。現在經過一個多月的調整磨合,已經到了最後階段了。
劉永福聽到兒子終於吐口,立刻長出了一口氣。其實要按他以前的脾氣,黑旗軍早就出發了。但是之前的幾次戰鬥都證明了兒子所說的才是對的,劉永福再怎麽樣,也不會拿自己和弟兄們的身家性命開玩笑,當然還是以寶貝兒子的意見為主。
臨出門,劉永福想起一件事兒,迴頭又問道:“卿兒,可是這朝廷答應我們的洋炮和教官還沒有到,這要是和法國人再碰上……”
劉少卿笑了笑,“無妨。這麽長時間朝廷也沒有找到能夠教授炮術的教官,那估計是真的不好找。咱們現在在越南和法國人開戰,全歐洲都知道,能在這個時間跑來越南的,恐怕是少之又少。不過孩兒利用之前繳獲的速射炮和機關炮,已經摸索出來一點兒門道,如果不是什麽決定性的大仗,應該也勉強夠用了。”
劉永福知道兒子之前抽調了三百精兵,日夜操演炮術,現在知道有了結果,自然高興的很。“那就好,那我這就去迴複岑督了!”
不過岑毓英沒能親眼看到黑旗軍出兵。因為北寧慘被,唐炯被拿下問罪,作為雲貴總督,他必須要返迴昆明坐鎮主持大局。臨行前,他將留在越南的滇軍分成了兩部分,其中大部分交由參將丁槐統領,另外兩千餘人則交給劉永福。
4月6日,黑旗軍迴到了宣光。
就是嘛,這才應該是殖民地的戰爭。之前那些和黑旗軍交戰所經曆的失敗,其實都是個別無能的將領錯誤的指揮導致的。中國那些未開化的猴子怎麽可能擁有和法蘭西共和國的無敵陸軍相媲美的戰鬥力呢!
已經有興高采烈之徒高唿:“華人在北寧之失敗,將使清廷了解自1882年以來所采取之對抗政策已毫無所獲”。甚至某些議員更是要求“占領台灣、海南島或者舟山群島以為‘地質’”,向清政府勒索巨額補償金。
庫爾貝也提出了“將戰火燒到中國東部沿海——至少攻擊一下吳淞口,消滅駐紮在那裏的南洋水師”的作戰計劃。
作為整個侵越殖民戰役的發起人之一,茹費理理所當然的支持庫爾貝的意見,包括哪些鼓吹占領部分中國領土的議員,絕大多數也都是共和派的議員。
但是這一次,茹費理的提案卻沒能得到議會的通過。
和少數共和派議員不同,絕大多數在野黨和共和派議員卻認為現在應該見好就收,該是迫使中國人重新迴到談判桌跟前來的時候了。
原因主要有兩方麵。
根據北圻前線的米樂將軍的報告,駐越清軍主力尚存,並沒有受到決定性的打擊——不管是山西戰役還是北寧戰役,法軍進行的都是擊潰戰而不是殲滅戰。所以,法國方麵還是無法對清軍的實際實力作出準確的估計。
另外,受駐法公使曾紀澤在1883年8月向法國外交官們宣稱,他擔保在越南境內沒有中國軍隊駐紮的空頭支票的蠱惑,法國人想當然的認為他們在越南境內遭遇的全部都是黑旗軍而不是大清國正規軍。
再加上北寧戰役後中國朝廷以超乎尋常的效率撤換了大批前線官員將領,並越發頻繁的調兵遣將的動作,更加堅定了法國議會有關中國並未使全力的印象。
另外一個關鍵的原因,就是法國政府已經在越南花了大筆的法郎,他們不想再做進一步的投入了。如果能夠通過談判得到他們想得到的利益,那麽為什麽還要花錢打仗呢?
而且打仗是會死人的,而死人不但需要支付巨額的補償,還會影響到選民的政治傾向。因此,茹費理也覺得反正已經把幾乎整個北圻納入法國的統治範圍之內了,不如‘順應民意’盡快息兵,和中國人談判,借助談判讓中國人承認法國人的勝利果實。
可是通過什麽方式向大清國伸出他的橄欖枝呢?那可得好好合計合計了。
茹費理合計來合計去,想到了一個此時正在中國-日本海支隊服役的好友來。
因為中國-日本海支隊每年中有相當的時間停泊在天津,所以上到司令利士比少將,下到一般的軍官都和在天津的李鴻章以及他的幕僚們熟識。時任中國-日本海支隊二等巡洋艦“窩爾達”號上校艦長的福祿諾就是其中之一,恰好他也是茹費裏的朋友,那麽重新和中國人談判的重任就很自然的落在了這位上校軍官的頭上了。
3月末,與李鴻章私交甚好的德籍海關雇員德璀琳從歐洲休假期滿返華,趕赴粵海關稅務司上任。途徑香港時,與正停泊在此的法國海軍中國—日本海支隊不期而遇。支隊司令海軍少將利士比、“窩爾達”艦艦長福祿諾利用這一機會與德璀琳進行長談。
法國政府關於和平解決衝突的意見,以福祿諾密函的形式傳達了出來。
得到這一重要消息,德璀琳急忙趕往天津告知李鴻章,李鴻章旋即轉報總理衙門和光緒皇帝。
這是世鐸領軍機處以來接手的第一件要務,老王爺不敢怠慢,秉承皇帝的要求,第一時間找到了醇親王商議,隨後,兩位王爺聯袂進宮麵聖。
此時,載恬也在考慮該如何應對法國人伸出來的橄欖枝。
“兩位王爺的意思是……”
世鐸看了看奕譞,沒敢說話,意思是讓醇王開這個口。奕譞暗中歎了口氣,他何嚐不知道禮親王的能力比之恭親王差遠了,但是皇上想要獨攬朝政,就必須要行此雷霆手段,那怕暫時損失一些處理國家事務的能力,也要先把權利攥在手中才行。而恭親王不過是擋在小皇帝總攬大權的路上的一塊兒絆腳石罷了。
歎氣歸歎氣,皇上動問,總得有人迴答。
“迴皇上,臣以為,我朝新敗,且中樞變動,此時不易再起紛爭。倒不如先和法國人接觸一下,如果談不攏,再打不遲!”
醇親王的話正和小皇帝的心意。
就像奕譞所說。現在中樞剛剛換血,朝局不穩;同時,廣西前線的將領們也才調整完畢,就算是熟悉地形、整備工事、激勵士卒,也得給人家一點兒時間不是。法國人這個時候想要談判,正是給了自己一個獲得喘息的大好機會。
至於是否就此形成和議,那要看洽談的結果如何。反正載恬的底線是不割地、不賠款,北圻必須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小皇帝和兩位王爺商量妥當,於是清政府打蛇隨棍上,立刻做出了以和為貴的態度。首先,以李鴻章為欽差大使,與福祿諾詳細會談。隨後宣布撤銷‘強硬派’代表曾紀澤的駐法公使的職務,由駐德公使李鳳苞代理。
之所以同意法國政府的要求撤換曾紀澤,是因為載恬也覺得以清朝目前的國力,一味的強硬並不是好事兒。適當的示弱,才是生存的最好法則。而福祿諾說曾紀澤在法國“屢以用兵相嚇”,而且花錢收買英國等國報紙,製造反法輿論,還撰文揭法國傷疤,用普法戰爭一事大加譏諷法國,有傷法國自尊。
像曾紀澤這樣一味的強勢,萬一激起歐洲國家的一致對清,再來個英、法二次連和,那怕隻是激的法國不得不和大清死磕,舉國來襲,大清也扛不住啊。
對於清廷的表示出來的‘善意’,法國方麵也立刻做出了迴應。利士比、福祿諾乘中國—日本海支隊艦隻在上海與****忠進行了簡單的會晤後,向法國內閣申請獲得授權,由福祿諾前往天津負責與李鴻章談判。
然而,不論是積極準備和談的法國人、李鴻章,還是欲行緩兵之計的載恬,都忽略了一點——劉永福還沒有被真正擊垮。
在獲悉北寧、太原相繼失守後,岑毓英顧不上和劉永福四個月的約定,反複催促劉永福迅速出兵,一方麵務必守住宣光,另一方麵則伺機收複山西、太原。
“卿兒,岑大人這已經是第三次催促為父了,咱們到底要不要出兵?”
劉少卿也知道父親麵臨的壓力。現在岑毓英手中扣著黑旗軍的一批軍餉和彈藥,如果不答應出兵,那麽岑毓英就會帶著這批軍餉和彈藥,還有自己的一萬多滇軍獨自出發去太原。到時候,黑旗軍的困境將更加嚴重。
北寧慘敗後,清廷在越南的兵力幾乎喪失殆盡。更加要命的是,大清國在越南的國威一落千丈!不僅順化******徹底甘心當法人的附庸,就連地方實力派們也開始紛紛同法軍合作。
隨著越南人的逐漸向法國靠攏,黑旗軍的生存空間越來越小。如果不想被一點兒點兒的逼出越南,那麽黑旗軍唯有一個辦法,那就是獲得幾次勝利,重樹越南和朝廷的信心!
“打肯定是要打的,不過現在部隊整編還沒有結束,父親可以讓岑督再等一等,最遲在清明前後,我們就出兵!”
部隊整編的意見也是劉少卿提出來的。之前的黑旗軍編製非常混亂,雖然都稱作是‘營’,但是有黃守忠的一千多人的‘營’,也有李唐三百多人的‘營’。雖然經過第一次擴軍將各營的編製基本補了補,但各營之間仍有很大差距。這些差距主要是曆史原因造成的,因此在第二次大規模擴軍後,經過和幾個主要將領商議,黑旗軍決定重新調整各營編製。現在經過一個多月的調整磨合,已經到了最後階段了。
劉永福聽到兒子終於吐口,立刻長出了一口氣。其實要按他以前的脾氣,黑旗軍早就出發了。但是之前的幾次戰鬥都證明了兒子所說的才是對的,劉永福再怎麽樣,也不會拿自己和弟兄們的身家性命開玩笑,當然還是以寶貝兒子的意見為主。
臨出門,劉永福想起一件事兒,迴頭又問道:“卿兒,可是這朝廷答應我們的洋炮和教官還沒有到,這要是和法國人再碰上……”
劉少卿笑了笑,“無妨。這麽長時間朝廷也沒有找到能夠教授炮術的教官,那估計是真的不好找。咱們現在在越南和法國人開戰,全歐洲都知道,能在這個時間跑來越南的,恐怕是少之又少。不過孩兒利用之前繳獲的速射炮和機關炮,已經摸索出來一點兒門道,如果不是什麽決定性的大仗,應該也勉強夠用了。”
劉永福知道兒子之前抽調了三百精兵,日夜操演炮術,現在知道有了結果,自然高興的很。“那就好,那我這就去迴複岑督了!”
不過岑毓英沒能親眼看到黑旗軍出兵。因為北寧慘被,唐炯被拿下問罪,作為雲貴總督,他必須要返迴昆明坐鎮主持大局。臨行前,他將留在越南的滇軍分成了兩部分,其中大部分交由參將丁槐統領,另外兩千餘人則交給劉永福。
4月6日,黑旗軍迴到了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