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聞躬身道:“仙師請說。”
張天道:“你去向皇帝請求,那幾個帶頭的士子,懲罰便撤銷了吧。”
那幾個士子的懲罰是“永不錄用”。
張天想到自己曾經借用的《桃花庵》作者唐伯虎,也是因為“科舉舞弊”案而被判“永不錄用”。
唐伯虎的案子和眼前的案子相比,說不出誰更冤。
明明是“查無實據”,居然也被皇帝下旨,罰唐伯虎“永不得參加科舉”。
而此時牢裏的那幾個士子,則明明有“徐聞作弊”的鐵證下,還是被罰了。
但這都還不是最冤屈的。
在後世明朝的“南北榜案”中,錄取的名單一開榜,竟然全是南方人。
朱元璋勃然大怒,幾番審查,又查閱卷子,確實是北方士子的水平太差。
即使如此,為了安撫北方的士族,朱元璋硬是將原來的中榜名單全部作廢。
又將相關的官員,或是淩遲,或是處死,或是流放,均受到了所謂的“嚴懲”。
就連被朱元璋親自點為狀元的陳安阝,最後也被朱元璋以莫須有的罪名革除功名,並判處車裂死刑。
從此之後,科舉名單分為“南北榜”。
這個給不同地區分配不同名額的做法,一直影響到後世21世紀的高考。
徐聞道:“仙師是想將這人情讓於我……”
但轉念一想又不對,明明自己才是幕後黑手呀。
雖然不是自己主動要求的,但受益人卻是自己,怎麽說也脫不了幹係。
躊躇良久。
最後,徐聞長歎一聲,語氣堅定道:“仙師,弟子心中難安,還是將弟子的解元之名撤銷吧。”
“弟子願意背負一切罵名,革除功名,一生不再科舉。”
張天笑道:“你終於還是說出來了,不枉你父親對你殷切期望,也沒有令為師失望。”
當初在襄陽城,看到徐父的家教極嚴,寧直不彎。
如今看來,徐聞至少沒有辜負徐父的教育,不會被眼前的功名所誘惑。
“為師且問你,為什麽心中不安?”
徐聞道:“因為不公平。”
“弟子身為讀書人,知道十年寒窗的辛苦。”
“那些士子,鬧起來合情合理,不該被罰,這份人情,本就不該存在。”
張天道:“你退出後,便公平了麽?”
“弟子認為是的。”
“可是,擁有決定權的皇帝和丞相,在此事表現得如此偏私。源頭都不公平,你又如何保證科舉是公平的?”
“這……”徐聞略一遲疑,“皇上的心思,弟子不能揣測。但弟子隻做弟子該做的。”
張天道:“如果你以護駕之功,直接獲得官位,是不是就不會良心不安?”
徐聞遲疑,道:“是的。”
“既然如此,你獲得了官位之後,同樣占了一個位置,無形中也有一位舉人獲不得本來屬於他的官職,你覺得公平嗎?”
徐聞想了一下,道:“雖然弟子占了一個官位,然而這卻是弟子通過救駕功勞獲得的,問心無愧。”
張天問道:“同樣是將一個人擠出去,請問皇帝直接給你解元之名,和直接授予官職,有什麽區別?”
“這……仙師,這其中當然有區別,科舉是公平的,是寒門出頭的唯一公平之路……”
“哈哈哈哈,”張天大笑,“公平?”
“那你知不知道,什麽科舉名額,對皇帝而言,屁都不是。”
張天將唐伯虎和朱元璋的科舉案子,向徐聞講了一遍。
聽得徐聞雙眼無神,嘴裏喃喃道:“怎麽會這樣?真有這樣的皇帝麽?豈可如此冤殺士子?”
張天道:“你原本是個普通的讀書人,被人奪了名額,感同身受,自然於心不忍。”
“這很好,說明你良心未泯,尚且知道為普通讀書人鳴不平。”
“可是,我且問你,中了舉之後,便是舉人老爺了,便有免賦稅、免徭役等等特權。”
“許多平民百姓,便會將田地掛靠在你們名下。”
“舉人便可以收田租為生,像條蛭蟲一般,趴在百姓身上吸血。”
“你可曾想過,這對平民百姓,又是否公平?”
驟然被問到這種超越時代的階級問題,徐聞有點蒙,眉頭緊鎖。
張天又道:“有一位皇帝說過:書中自有千鍾粟,書中自有黃金屋。”
“書中難道會長出糧食和金銀來?自然不是,都是天下百姓的血汗勞作所得罷了。”
“你們讀書,讀出了什麽?為百姓做過什麽事?考了個試,卻能心安理得在百姓身上吸血?”
徐聞不能迴答,問道:“這與科舉一事,有何聯係?百姓奉養士族和朝廷,自古以來一直如此。”
張天道:“自然以來就是對的麽?”
“你想追求公平。卻沒想過,舉人的存在,天然就對百姓的不公平。”
“他們天然就是這社會的特權階級,天然就是在吸百姓的血的。”
“如今,你救過皇帝,又因為我的關係,已經進入特權階層,淩駕於絕大多數百姓、士族之上。”
“但是,你的心態又沒有完全轉換過來,沒有當特權階層理所當然的心態。”
“所以,你想那些士子一樣,想要公平。”
“可是,你認為的公平,就真的是公平嗎?”
“在我眼裏,即使是其他人當了解元,不過是換了一條趴在百姓身上吸血的蛭蟲罷了。”
這幾句話,涉及到後世很多理念和看法,衝擊力太大,聽得徐聞征征出神。
他從來沒有想過,中了舉之後,理所當然享受的特權,在張天眼裏,居然是趴在百姓身上吸血。
但轉念一想,確實如此。
自己念了一輩子的書,幫百姓種田了麽?幫百姓下種了麽?
什麽都沒有,卻僅僅因為一場考試,就站在他們的階層之上享受供養。
徐聞仍然沒死心,道:“可是……可是,科舉是目前已知,最為公平的方式了。”
“那些農家子弟,若是有天分,亦可通過科舉出身,成為人上人。”
張天微笑,語氣輕輕道:“科舉算個屁公平!”
“且不說家貧之人,能有多少錢財供他們讀書求學,跟那些富貴人家的資源差距有多大。”
“光是科舉這個製度,你可曾想過,危害有多大?”
“人的潛力本是無限,可以在數學、格物、地理、天文等等領域做出無限的開拓。”
“可是,自漢朝以來,千百年來,儒家一家獨大,將一批又一批的驚才絕豔之士,束縛在四書五經之上。”
“隋朝有了科舉之後,更是變本加厲。”
“天下大道千千萬萬,曆朝曆代英才數不勝數,若是沒有科舉的束縛,不必將所有時間精力放在科舉上,不知是何等盛況?!”
“曆朝曆代的皇帝,一旦天下太平,就會給底層人民提供一個看似“絕對公平”的渠道。”
“實則是讓成千上萬的聰明人,在這條賽道上耗盡時間和精力,將無數驚才絕豔之士,當狗一樣馴服。”
“在你們士子眼裏,看似絕對公平的上升通道,實則不過是皇帝的一條馴狗繩罷了。”
因為徐聞的關係,張天這些天來,陸續看了一些關於科舉相關的書籍。
可越看越是心驚。
科舉在古代給了寒門子弟一個上升的渠道,以當時的局限眼光來看,是有一定積極意義的。
可是對整個天下,對炎黃子孫的思想束縛,罄竹難書。
這些隻讀“四書五經”,遵循儒家思想的人掌握了權力,理所當然地對那些想探索“奇技淫巧”的人進行打壓。
這種思想上、製度上的禁錮,對整個華夏的危害是難以言說的。
張天道:“你去向皇帝請求,那幾個帶頭的士子,懲罰便撤銷了吧。”
那幾個士子的懲罰是“永不錄用”。
張天想到自己曾經借用的《桃花庵》作者唐伯虎,也是因為“科舉舞弊”案而被判“永不錄用”。
唐伯虎的案子和眼前的案子相比,說不出誰更冤。
明明是“查無實據”,居然也被皇帝下旨,罰唐伯虎“永不得參加科舉”。
而此時牢裏的那幾個士子,則明明有“徐聞作弊”的鐵證下,還是被罰了。
但這都還不是最冤屈的。
在後世明朝的“南北榜案”中,錄取的名單一開榜,竟然全是南方人。
朱元璋勃然大怒,幾番審查,又查閱卷子,確實是北方士子的水平太差。
即使如此,為了安撫北方的士族,朱元璋硬是將原來的中榜名單全部作廢。
又將相關的官員,或是淩遲,或是處死,或是流放,均受到了所謂的“嚴懲”。
就連被朱元璋親自點為狀元的陳安阝,最後也被朱元璋以莫須有的罪名革除功名,並判處車裂死刑。
從此之後,科舉名單分為“南北榜”。
這個給不同地區分配不同名額的做法,一直影響到後世21世紀的高考。
徐聞道:“仙師是想將這人情讓於我……”
但轉念一想又不對,明明自己才是幕後黑手呀。
雖然不是自己主動要求的,但受益人卻是自己,怎麽說也脫不了幹係。
躊躇良久。
最後,徐聞長歎一聲,語氣堅定道:“仙師,弟子心中難安,還是將弟子的解元之名撤銷吧。”
“弟子願意背負一切罵名,革除功名,一生不再科舉。”
張天笑道:“你終於還是說出來了,不枉你父親對你殷切期望,也沒有令為師失望。”
當初在襄陽城,看到徐父的家教極嚴,寧直不彎。
如今看來,徐聞至少沒有辜負徐父的教育,不會被眼前的功名所誘惑。
“為師且問你,為什麽心中不安?”
徐聞道:“因為不公平。”
“弟子身為讀書人,知道十年寒窗的辛苦。”
“那些士子,鬧起來合情合理,不該被罰,這份人情,本就不該存在。”
張天道:“你退出後,便公平了麽?”
“弟子認為是的。”
“可是,擁有決定權的皇帝和丞相,在此事表現得如此偏私。源頭都不公平,你又如何保證科舉是公平的?”
“這……”徐聞略一遲疑,“皇上的心思,弟子不能揣測。但弟子隻做弟子該做的。”
張天道:“如果你以護駕之功,直接獲得官位,是不是就不會良心不安?”
徐聞遲疑,道:“是的。”
“既然如此,你獲得了官位之後,同樣占了一個位置,無形中也有一位舉人獲不得本來屬於他的官職,你覺得公平嗎?”
徐聞想了一下,道:“雖然弟子占了一個官位,然而這卻是弟子通過救駕功勞獲得的,問心無愧。”
張天問道:“同樣是將一個人擠出去,請問皇帝直接給你解元之名,和直接授予官職,有什麽區別?”
“這……仙師,這其中當然有區別,科舉是公平的,是寒門出頭的唯一公平之路……”
“哈哈哈哈,”張天大笑,“公平?”
“那你知不知道,什麽科舉名額,對皇帝而言,屁都不是。”
張天將唐伯虎和朱元璋的科舉案子,向徐聞講了一遍。
聽得徐聞雙眼無神,嘴裏喃喃道:“怎麽會這樣?真有這樣的皇帝麽?豈可如此冤殺士子?”
張天道:“你原本是個普通的讀書人,被人奪了名額,感同身受,自然於心不忍。”
“這很好,說明你良心未泯,尚且知道為普通讀書人鳴不平。”
“可是,我且問你,中了舉之後,便是舉人老爺了,便有免賦稅、免徭役等等特權。”
“許多平民百姓,便會將田地掛靠在你們名下。”
“舉人便可以收田租為生,像條蛭蟲一般,趴在百姓身上吸血。”
“你可曾想過,這對平民百姓,又是否公平?”
驟然被問到這種超越時代的階級問題,徐聞有點蒙,眉頭緊鎖。
張天又道:“有一位皇帝說過:書中自有千鍾粟,書中自有黃金屋。”
“書中難道會長出糧食和金銀來?自然不是,都是天下百姓的血汗勞作所得罷了。”
“你們讀書,讀出了什麽?為百姓做過什麽事?考了個試,卻能心安理得在百姓身上吸血?”
徐聞不能迴答,問道:“這與科舉一事,有何聯係?百姓奉養士族和朝廷,自古以來一直如此。”
張天道:“自然以來就是對的麽?”
“你想追求公平。卻沒想過,舉人的存在,天然就對百姓的不公平。”
“他們天然就是這社會的特權階級,天然就是在吸百姓的血的。”
“如今,你救過皇帝,又因為我的關係,已經進入特權階層,淩駕於絕大多數百姓、士族之上。”
“但是,你的心態又沒有完全轉換過來,沒有當特權階層理所當然的心態。”
“所以,你想那些士子一樣,想要公平。”
“可是,你認為的公平,就真的是公平嗎?”
“在我眼裏,即使是其他人當了解元,不過是換了一條趴在百姓身上吸血的蛭蟲罷了。”
這幾句話,涉及到後世很多理念和看法,衝擊力太大,聽得徐聞征征出神。
他從來沒有想過,中了舉之後,理所當然享受的特權,在張天眼裏,居然是趴在百姓身上吸血。
但轉念一想,確實如此。
自己念了一輩子的書,幫百姓種田了麽?幫百姓下種了麽?
什麽都沒有,卻僅僅因為一場考試,就站在他們的階層之上享受供養。
徐聞仍然沒死心,道:“可是……可是,科舉是目前已知,最為公平的方式了。”
“那些農家子弟,若是有天分,亦可通過科舉出身,成為人上人。”
張天微笑,語氣輕輕道:“科舉算個屁公平!”
“且不說家貧之人,能有多少錢財供他們讀書求學,跟那些富貴人家的資源差距有多大。”
“光是科舉這個製度,你可曾想過,危害有多大?”
“人的潛力本是無限,可以在數學、格物、地理、天文等等領域做出無限的開拓。”
“可是,自漢朝以來,千百年來,儒家一家獨大,將一批又一批的驚才絕豔之士,束縛在四書五經之上。”
“隋朝有了科舉之後,更是變本加厲。”
“天下大道千千萬萬,曆朝曆代英才數不勝數,若是沒有科舉的束縛,不必將所有時間精力放在科舉上,不知是何等盛況?!”
“曆朝曆代的皇帝,一旦天下太平,就會給底層人民提供一個看似“絕對公平”的渠道。”
“實則是讓成千上萬的聰明人,在這條賽道上耗盡時間和精力,將無數驚才絕豔之士,當狗一樣馴服。”
“在你們士子眼裏,看似絕對公平的上升通道,實則不過是皇帝的一條馴狗繩罷了。”
因為徐聞的關係,張天這些天來,陸續看了一些關於科舉相關的書籍。
可越看越是心驚。
科舉在古代給了寒門子弟一個上升的渠道,以當時的局限眼光來看,是有一定積極意義的。
可是對整個天下,對炎黃子孫的思想束縛,罄竹難書。
這些隻讀“四書五經”,遵循儒家思想的人掌握了權力,理所當然地對那些想探索“奇技淫巧”的人進行打壓。
這種思想上、製度上的禁錮,對整個華夏的危害是難以言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