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中小郡城小民寡,算不上什麽要地,更談不到什麽兵家必爭。


    堯君素據城而守之所以失敗,也是因為這一點。


    彈丸之地難以久守,以這麽個地方對抗李淵大軍,等於是螳臂當車。


    他自己想要為國盡忠,手下文武卻沒有這個心思。


    倒不是說他們沒有忠義之心,隻不過是知道根本做不到。


    王行本起兵之初,其實也是一個道理。


    麾下軍將士卒有多一半是被裹挾起事,心中都存著自己的主意。


    若是李唐大軍前來平叛,第一個砍了王行本腦袋去邀功。


    若是那時候當真有上萬大軍殺來,那麽王行本根本連守城都做不到就得人頭落地。


    可惜世事難料,看上去必死的局麵,居然被王行本盤活了。


    不但起兵之後沒有被大軍圍剿,反倒是主動出擊打了幾個勝仗,接連戰敗唐軍。


    這一來就讓麾下的心氣發生變化,覺得或許王行本所作才是對的。


    唐軍接連吃敗仗,在夏縣還被劉武周打得落花流水。


    如此看來或許真是氣數已盡,早點換船才是道理。


    自家主將已經說了,此番討伐逆賊李淵,也不是全憑自己這點人馬,主要是聯合了劉武周大軍。


    隻要劉武周兵馬過河,後麵的事情就好辦了。


    甚至不需要自己這些人衝鋒陷陣,跟在後麵撿便宜就能得富貴,還能落個好名聲。


    關中府兵不同於邊軍,對於突厥人是畏多於恨。


    彼此之間談不上血海深仇,倒是懼怕突厥鐵騎踏陣鋪天蓋地的威風。


    是以雖然知道劉武周和突厥人合作,但是並沒有多少恨意,反倒是畏懼劉武周兵威,覺得李唐恐怕真不是他對手。


    跟這樣的人合作倒也不壞。


    軍心逐漸穩定,聲勢便逐漸打了出來。


    畢竟李家人控製關中的時間還不算太長,人心並未完全歸附。


    更重要的是,這邊江山草創,那邊世家門閥便已經開始發力向朝廷索要迴報。


    畢竟李淵立國多賴世家出力,這些人可不是什麽慈悲人物,更不會慷慨到若幹年後再索取報酬。


    事實上世家的幫助就像是災年時候他們的放貸一樣,固然解了一時之厄,但是隨後就要麵臨驚人的利息,以及無時無刻的催逼盤剝。


    關中之地,世家索要的官職就超過一千。


    這其中既有廟堂之上的重臣,也有海量的地方官吏。


    這些人到地方上,自然是要負責幫主家收迴本錢,而討債的對象自然就是百姓。


    原本就被楊家父子盤剝得傾家蕩產的百姓,好不容易喘了口氣,又被如狼似虎得新朝官吏迎麵一腳。


    這麽折騰,誰受得了?


    原本關中之地盜賊蜂起,不過是因為李唐初定才逐漸安穩。


    如今眼看著沒有活路,自然就把之前埋下的刀槍挖出來重操舊業,本已逐漸消失的盜賊重又猖獗,聲勢更勝以往。


    這些盜賊也知道,自己不可能抵擋李唐大軍征討。


    是以紛紛尋靠山投奔,王行本打出了名頭,就不愁沒人來投。


    是以時間不長,麾下兵馬已經超過四千之數,照這個勢頭發展下去,估計用不了多久便能聚集過萬部眾。


    當然,這些人裏麵充人頭的居多,真正可堪大用的連一半都不到。


    壯壯聲勢尚可,指望他們廝殺對壘那肯定是辦不到。


    也別說真的臨陣,就是日常約束都不容易。


    彼此之間互不熟悉,又都是些好勇鬥狠的漢子不肯讓人,是以城中三天兩頭對罵打架乃至按照山頭分開陣營群毆都不稀罕。


    隻不過今日的河中和往日不同,城中破天荒地有了規矩。


    那些好勇鬥狠的刺頭,都在營房裏老實待著不敢隨便走動。


    滿身披掛手持雪亮儀刀的軍漢,就守著營門肅立。


    誰敢亂走亂動,立刻就要挨刀。


    有這麽一群殺神在,再怎麽難管的刺頭也不敢造次。


    他們不敢鬧事,其他人更不必說,一個個全都屏息凝神如同三孫子一般聽話,沒一個敢大聲造次,就連走路都格外小心。


    城牆上旌旗招展,大批甲士持矛而立,看上去也是格外威武。


    王行本滿身披掛坐騎駿馬,在一眾軍將簇擁下,立於城門外,向遠方眺望著,臉上也難掩焦急之色。


    他今天擺出這種排場,當然不是心血來潮或者突然意識到整頓軍紀的必要性,而是為了招待貴客,不要在貴人麵前丟了威風。


    至於招待的對象,正是來自劉武周軍中的使者。


    王行本並非愚人,若是他和堯君素一樣死腦筋,當時就也被一起殺了。


    他能忍過當時,還能獲得李淵重用,自然是個不缺乏權變的乖覺人物。


    其很清楚,以卵擊石除了找死之外毫無意義。


    保住有用之身才能為國除賊。


    事實上如果不是李唐接連戰敗,他也不會選擇這個時候在河中舉事。


    他也清楚的很,這地方並不利於防禦,更不是個能和人爭勝負的地方,隻不過情勢所迫沒有辦法。


    如果沒有外援,自己困守孤城,覆滅就是遲早的事。


    而敢於起兵對抗李家的憑仗,便是劉武周。


    作為大隋忠臣,王行本對於突厥人其實並無好感。


    之前楊廣巡邊被困雁門關時,王行本也是護駕武臣之一。


    親眼見過突厥人的兇暴以及楊廣的窘迫,自己胸前更是中了一箭,要不是身上的甲胄乃是將作監精心打造甲葉厚實堅固,怕是連性命都保不住。


    隻是人在屋簷下不能不低頭,情況如此也容不得自己挑三揀四。


    自己能選擇的對象不多,劉武周再怎麽混賬,突厥人再如何殘暴,也總好過亂臣賊子。


    隻要能為天子複仇斬殺李淵,自己就算背負罵名也算不了什麽。


    王行本和劉武周手下新近崛起的大將宋金剛乃是老相識,有這份故人之情再加上李淵這個共同的對手,因此一拍即合很容易便達成合作。


    宋金剛答應幫助王行本雪恨殺人,王行本則需要幫助宋金剛攻取蒲阪渡口。


    突厥人善騎射不利舟船,看到黃河心裏先就發怵,讓他們攻打渡口確實有困難。


    劉武周本部兵馬兵力有限,而且劉武周也要控製傷亡,這件事隻能托付給王行本。


    王行本也知道,自己手上的兵力其實是個虛數不能真當四千人用,攻打蒲阪渡口並非易事。


    可是為了和劉武周合作,也為了讓劉武周看得起自己,隻能強撐場麵應諾,隨後便是今日的會盟。


    隻要盟約一成,按照約定王行本就該帶兵去攻打蒲阪渡,等到渡口到手易旗,劉武周大軍就會順著渡口殺過黃河直取關中。


    到時候就不是李淵怎麽攻打王行本,而是他該考慮自己往哪逃。


    劉武周的使者過來既是結盟也是督戰,保證大軍能夠盡快奪取渡口控製通往長安的水路。


    而王行本想要的,則是從這位使者手裏討要些兵馬錢糧乃至鎧甲兵杖,讓自己的部下進一步得到武裝,攻打渡口的時候也能多幾分底氣。


    之所以今天擺出這麽大陣仗,就是希望讓劉武周的使者知道,王行本不是個軟柿子!自己雖然兵力孱弱但是乃是堂堂官兵出身,不是尋常草莽可比。


    所部精銳能殺善戰,即便不能靠硬拚奪取渡口,至少可以騷擾偷襲,讓唐軍疲於奔命,劉武周再從正麵進兵大事可成。


    隻是不知道劉武周方麵派來的是和等人,又是否容易溝通。


    之前從宋金剛處送來的消息,劉武周部下基本都是邊軍粗漢,殺人放火都是行家,卻沒幾個能和人把事情說明白的。


    更別說他們現在接連取勝,一個個眼珠子長在額頭上,就更加難以商談。


    王行本也擔心,一會來的也是這麽個生瓜蛋子,那可就不好辦了。


    鑾鈴聲傳來,遠方逐漸出現了一匹高頭駿馬。


    由於距離太遠,還看不清楚麵目,隻隱約能見到一人一騎當先,身後二十餘騎雁翅排開列陣而來。


    日光照射下,隻見這些騎士身上鎧甲泛光,晃得人睜不開眼睛。


    遠遠望去真如同天兵天將一般。


    來了!隻不過怕什麽來什麽,明明是來做使者的,怎麽還如此張揚?


    要知道這一帶情況複雜,固然大部分道路被自己控製,但是李唐兵馬也隨時可能出現。


    滿身披掛如同軍陣廝殺一般,這是怕人家看不見?


    王行本身旁軍將低聲嘀咕道:“將軍小心有詐!萬一是李唐的奸細”“休得胡言。


    他們背後的認旗,天青三角火焰邊,就是約好的認旗錯不了。


    我軍斥候遍布道路,若是李唐奸細,早就示警了。


    再說你見過隻有二十人的奸細?


    這麽點人來,莫非是活膩了專門送死?”


    王行本嗬斥了一句,隨後又吩咐道:“劉武周身邊這班人乃是邊軍出身,和咱們關中的武人不同,根本就沒一個講理的。


    一會不管他們如何發作,都給我壓著火氣,免得誤了大事!”


    身旁諸將各自點頭不語,全都看著來人。


    眼看來人已經越來越近,漸漸可以認清麵目。


    隻見為首之人一身雪亮披掛,胯下戰馬神駿非凡,隻一看就知道是出自塞上草原的寶馬良駒。


    年紀輕輕不過二十上下,相貌竟是格外英俊,那股英武之氣如同出鞘利劍,讓人一見難忘。


    但見來人一手持槊一手控馬速度快如流星,眼看距離王行本越來越近卻絲毫沒有放緩速度的意思。


    這一來便是王行本也覺得有些不對,身旁軍將連忙揮舞手中角旗打出旗語,口內唿喝道:“王將軍在此!來使下馬!”


    可是這位軍將根本沒有核對旗語口令或是停下的意思,反倒是雙腿猛夾馬腹,戰馬猛地朝著王行本急衝而至,口內更是高聲喝道:“大唐徐樂,今日特來討賊!”


    說話間馬往前衝,雙手握槊朝著迎麵軍將狠狠刺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盛唐風華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天使奧斯卡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天使奧斯卡並收藏盛唐風華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