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上位者把武人看作刀劍,或者說在君王眼中,天下所有武人都是天子之劍的鋒鍔。
這也不奇怪,畢竟對於那些貴人來說,這些性格大多粗魯,又具有巨大破壞力的團體,當然就像是刀劍一樣,傷人固然便利,一不留神也會損害自身。
而且一旦他們的想法太多,自己的貴人位置就難以保障,每逢亂世就多有武人趁機而起甚至奪取天下。
所以最好的結果就是他們像刀劍一樣,隻負責為己所用,不要有屬於自己的想法。
可是貴人怎麽想和武人怎麽想兩迴事,大家都一樣是人,憑什麽就不許自己有心思?
憑什麽就不許武人為自己的利害計較?
無非是天下尚且太平的時候,武人的利益還能得到保障,又或者基於力量對比考慮不能妄動罷了。
就個體而言,為國出力殺敵立功都是正常,但也不能說真的為了征戰舍棄靈智,那還算是人麽?
就像眼前的宇文承基這樣,他就是把自己練成了兵器。
所有的攻擊與其說是他發出的,不如說就是他憑借本能,以自己的氣血為驅動,把自己和人骨槊合為一體發出的。
所以才能保證每一次攻擊都像是規定好的,氣力速度沒什麽差別,所有的招架也都是一樣。
他所保留的智慧,也都是和戰鬥相關的。
比如指揮軍隊,比如帶著自己到這相對空曠的地帶便於一對一廝殺。
倒不是說這人成了癡兒,更大可能是他屏蔽了生而為人的一部分情感,比如不知道什麽叫恐懼,不知道什麽叫享樂,又比如不知道什麽叫做隨機應變。
通過這種方式,他達到了當日那些世家子研究這門功法時的理想形態。
讓人放棄思想,從而也就關閉了頭腦對於身體的保護機製。
不管做什麽樣的動作,又或者對身體造成什麽破壞都不在意,全部的意義就在於破壞或者殺戮。
隻要能夠摧毀目標,自己怎麽樣都沒關係。
隻要能發動理想的攻擊,自己的身軀承受怎樣的代價,是否承受得起,都不予以考慮。
按說這樣做最大的後果,其實來自於臨敵交手。
因為你和人廝殺的時候,是需要思考的。
不管是考慮如何出招,還是與判斷對手的招數,乃至於兩馬交鋒時的招數拆解應對,這些都需要大腦高速轉動做出判斷從而予以化解。
稍微一個疏忽都可能喪命,就別說是完全不想了。
祖父提到的那些世家武人,最大的問題就是這個。
他們哪怕是活到了第二階段,成功屏蔽了思想,人也差不多廢了。
隻會憑借本能亂打沒有什麽章法招數,對於真正的行家來說,其實就沒什麽可怕之處。
不過承基顯然和那些人不同。
他雖然放棄了思考,但是保留了作戰的能力。
這多半得益於他於武道上的修行,以及豐富的沙場經驗。
別看他是宇文家的子弟,不需要賣命獲取軍功,可是在楊廣南遷之後,承基著實打了一些狠仗。
包括對於江都周邊義軍的征討,對於糧道的保障等等,他都沒少出力。
如果不是有實打實的武勳,也沒法得到馬上承基這樣的綽號。
他是把這些經驗以及自己習武的心得,像刻字著書一樣,刻在了自己的腦子裏。
舉個例子說,此刻承基腦子裏就像有一部藏書,囊括了天下絕大多數文字的寫法。
隻要你寫第一筆,他就可以從藏書中找到這是哪個字,後麵的筆劃該怎麽完成。
通過這種方式,就不妨礙他拆招對決,或者指揮軍隊。
而且他終究不是個傀儡,還是個活人,依舊保留了人的情緒和基本思路。
所以他知道服從,知道憎恨,也知道該和誰為敵。
或許那些世家子研究功法的時候,理想形態就是這樣,隻不過他們搞錯了修行對象。
那些私兵部曲自身武藝有限,沒辦法形成那麽龐大的刻印模板,所以哪怕練成也就是胡打亂殺起不到作用。
隻有承基這樣身懷絕技的人去練,而且修煉有成,才能達到他們的目的。
當然,這話也就是現在說。
當時就算說出來,也沒人會聽。
這功法是給人練的麽?
那幫一心想要得道成仙的士族,可沒一個去練這個的。
他們之所以讓自己的部曲或者死士去練,就因為這幫人在他們眼裏就不是人,死活都沒關係。
真正的圈裏人或者說名門子弟,哪能練這些東西?
這不是笑話?
承基若不是身逢絕地,又懷有強大的怨念,也不可能去練這種邪門的東西。
而他真的練成之後,其實也是存在很大隱患。
比如他這種用力發力的方式,其實是嚴重違反了武道的原則。
雖然說發揮出色,但是對於其元氣根基肯定是有影響。
兩人這麽比拚根基的打完,估計他也活不了多久。
再者說來,這種打法在打鬥上也有個弊病,就是缺乏應變能力。
沙場變化最多,饒是承基經驗豐富所學博大精深,也不可能囊括所有場麵,能夠對所有戰場變化都事先了解且備有預案。
這卷書裏麵的文字再多,實際也是不完整的,總歸有一些字是書上沒有的,總歸有一些情形,是持卷人不知如何應對的。
就像是秦叔寶的鐵騎攔腰衝鋒,這很可能就是在指揮上的一道新題目,讓承基不知道該怎麽作答。
由於放棄了思想,他無法做出針對性的布置,隻能是不管不顧繼續之前的作戰方案。
這裏麵固然有他對徐樂的恨,但也未嚐沒有遭遇突然場景不知所措的原因。
再比如他拚命爭取先手,其實也是一樣。
如果他是後手的話,不知道對手會出什麽招數,他的頭腦中所藏手段,未必都能用上。
所以隻能放手搶攻,讓自己控製戰鬥節奏,保證整個打鬥過程,是按照自己的預設套路走。
徐樂之所以敢賭這個,也是基於開戰到現在的種種疑點,外加就是承基給自己的那種感覺。
那種自己的對手仿佛不是人,而是個鎧甲精怪的感覺。
如果換做旁人,多半就會覺得是錯覺。
可徐樂是何許人?
自幼苦練的武藝功法,在深山中打磨六識五感,又怎會是白費的?
不能說不會產生錯覺,但是在麵對敵手生死相爭的時候,絕對不會犯這種錯誤!由於不信鬼神之說,自己當然不會認為麵對的是個妖魔鬼怪,不過能讓自己產生這種感覺,那就肯定是有些有別於常人之處。
也正是在這種感覺以及祖父曾經提過的舊事基礎上,才大膽做了這個試探,結果證明自己猜對了。
自己所采用的這種不合常理戰法,對付任何一個正常武人都是自討苦吃,可是對付這種把自己練成了人肉傀儡的人來說則是對症下藥。
簡單的說,就是承基腦內刻印裏麵,都是正常戰法以及應對,並不包含這種特殊情況。
這也正常,雖然說自己認為識海無窮,但問題是人力有盡。
承基希望保持自己的強大戰力,所以拋棄了種種複雜的心思,那就注定他腦子裏保留的東西不會太多。
否則的話,他所修行的種種秘術還有什麽意義?
在他腦子裏保留的刻印,也是和身體以及自己修煉的武技相匹配。
比如承基再怎麽練,也練不出步離那種迅捷如風神出鬼沒的殺人術,就在於他沒受過這種訓練。
身體基礎不支持,腦子再怎麽練也沒用。
他不可能去專門練這種不合常規的戰法及應對,腦子裏當然就沒有對應的方略。
如果他交戰時保持靈智,還能及時做出應對。
可問題是他拋棄了這些,也就失去了迎擊能力。
有得有失有利有弊,此乃天道!不存在不勞而獲這種好事,也不會有百利無害這種情況發生。
他所拋棄的東西,在此刻就給他好好上了一課,讓他知道自己放棄了這些的代價是什麽。
因為出現了全無預案的戰法,所以承基就變得手忙腳亂,隻能靠被動防禦招架。
可是在自己找到他的規律之後就發現,他的招架其實也是有規則的。
就像是一個隻讀過兵書沒打過仗的將軍領兵一樣,所有的情況都是按照兵書記載去應對沒有自己的思想在裏麵。
如果對麵是正規軍,他或許還真能打得有模有樣。
但要是一群野路子盜匪,一準打得這位大將頭暈眼花不知如何招架。
不是說野路子比兵書管用,而是兵書上沒寫,他就不知道該怎麽辦,心慌意亂下采取的應對,多半就是錯的。
此刻承基也是如此。
肉眼可見,自己這種野路子打法,徹底打亂了承基的節奏。
他不光是無法還擊,就連招架動作都變得混亂不堪且錯誤百出。
這種錯誤顯然不該出現在承基這種上將身上,這其中的道理也簡單,那就是他的腦子已經變成了一團漿糊,自然不知該如何應對,隻能像如今這樣亂打。
這也不奇怪,畢竟對於那些貴人來說,這些性格大多粗魯,又具有巨大破壞力的團體,當然就像是刀劍一樣,傷人固然便利,一不留神也會損害自身。
而且一旦他們的想法太多,自己的貴人位置就難以保障,每逢亂世就多有武人趁機而起甚至奪取天下。
所以最好的結果就是他們像刀劍一樣,隻負責為己所用,不要有屬於自己的想法。
可是貴人怎麽想和武人怎麽想兩迴事,大家都一樣是人,憑什麽就不許自己有心思?
憑什麽就不許武人為自己的利害計較?
無非是天下尚且太平的時候,武人的利益還能得到保障,又或者基於力量對比考慮不能妄動罷了。
就個體而言,為國出力殺敵立功都是正常,但也不能說真的為了征戰舍棄靈智,那還算是人麽?
就像眼前的宇文承基這樣,他就是把自己練成了兵器。
所有的攻擊與其說是他發出的,不如說就是他憑借本能,以自己的氣血為驅動,把自己和人骨槊合為一體發出的。
所以才能保證每一次攻擊都像是規定好的,氣力速度沒什麽差別,所有的招架也都是一樣。
他所保留的智慧,也都是和戰鬥相關的。
比如指揮軍隊,比如帶著自己到這相對空曠的地帶便於一對一廝殺。
倒不是說這人成了癡兒,更大可能是他屏蔽了生而為人的一部分情感,比如不知道什麽叫恐懼,不知道什麽叫享樂,又比如不知道什麽叫做隨機應變。
通過這種方式,他達到了當日那些世家子研究這門功法時的理想形態。
讓人放棄思想,從而也就關閉了頭腦對於身體的保護機製。
不管做什麽樣的動作,又或者對身體造成什麽破壞都不在意,全部的意義就在於破壞或者殺戮。
隻要能夠摧毀目標,自己怎麽樣都沒關係。
隻要能發動理想的攻擊,自己的身軀承受怎樣的代價,是否承受得起,都不予以考慮。
按說這樣做最大的後果,其實來自於臨敵交手。
因為你和人廝殺的時候,是需要思考的。
不管是考慮如何出招,還是與判斷對手的招數,乃至於兩馬交鋒時的招數拆解應對,這些都需要大腦高速轉動做出判斷從而予以化解。
稍微一個疏忽都可能喪命,就別說是完全不想了。
祖父提到的那些世家武人,最大的問題就是這個。
他們哪怕是活到了第二階段,成功屏蔽了思想,人也差不多廢了。
隻會憑借本能亂打沒有什麽章法招數,對於真正的行家來說,其實就沒什麽可怕之處。
不過承基顯然和那些人不同。
他雖然放棄了思考,但是保留了作戰的能力。
這多半得益於他於武道上的修行,以及豐富的沙場經驗。
別看他是宇文家的子弟,不需要賣命獲取軍功,可是在楊廣南遷之後,承基著實打了一些狠仗。
包括對於江都周邊義軍的征討,對於糧道的保障等等,他都沒少出力。
如果不是有實打實的武勳,也沒法得到馬上承基這樣的綽號。
他是把這些經驗以及自己習武的心得,像刻字著書一樣,刻在了自己的腦子裏。
舉個例子說,此刻承基腦子裏就像有一部藏書,囊括了天下絕大多數文字的寫法。
隻要你寫第一筆,他就可以從藏書中找到這是哪個字,後麵的筆劃該怎麽完成。
通過這種方式,就不妨礙他拆招對決,或者指揮軍隊。
而且他終究不是個傀儡,還是個活人,依舊保留了人的情緒和基本思路。
所以他知道服從,知道憎恨,也知道該和誰為敵。
或許那些世家子研究功法的時候,理想形態就是這樣,隻不過他們搞錯了修行對象。
那些私兵部曲自身武藝有限,沒辦法形成那麽龐大的刻印模板,所以哪怕練成也就是胡打亂殺起不到作用。
隻有承基這樣身懷絕技的人去練,而且修煉有成,才能達到他們的目的。
當然,這話也就是現在說。
當時就算說出來,也沒人會聽。
這功法是給人練的麽?
那幫一心想要得道成仙的士族,可沒一個去練這個的。
他們之所以讓自己的部曲或者死士去練,就因為這幫人在他們眼裏就不是人,死活都沒關係。
真正的圈裏人或者說名門子弟,哪能練這些東西?
這不是笑話?
承基若不是身逢絕地,又懷有強大的怨念,也不可能去練這種邪門的東西。
而他真的練成之後,其實也是存在很大隱患。
比如他這種用力發力的方式,其實是嚴重違反了武道的原則。
雖然說發揮出色,但是對於其元氣根基肯定是有影響。
兩人這麽比拚根基的打完,估計他也活不了多久。
再者說來,這種打法在打鬥上也有個弊病,就是缺乏應變能力。
沙場變化最多,饒是承基經驗豐富所學博大精深,也不可能囊括所有場麵,能夠對所有戰場變化都事先了解且備有預案。
這卷書裏麵的文字再多,實際也是不完整的,總歸有一些字是書上沒有的,總歸有一些情形,是持卷人不知如何應對的。
就像是秦叔寶的鐵騎攔腰衝鋒,這很可能就是在指揮上的一道新題目,讓承基不知道該怎麽作答。
由於放棄了思想,他無法做出針對性的布置,隻能是不管不顧繼續之前的作戰方案。
這裏麵固然有他對徐樂的恨,但也未嚐沒有遭遇突然場景不知所措的原因。
再比如他拚命爭取先手,其實也是一樣。
如果他是後手的話,不知道對手會出什麽招數,他的頭腦中所藏手段,未必都能用上。
所以隻能放手搶攻,讓自己控製戰鬥節奏,保證整個打鬥過程,是按照自己的預設套路走。
徐樂之所以敢賭這個,也是基於開戰到現在的種種疑點,外加就是承基給自己的那種感覺。
那種自己的對手仿佛不是人,而是個鎧甲精怪的感覺。
如果換做旁人,多半就會覺得是錯覺。
可徐樂是何許人?
自幼苦練的武藝功法,在深山中打磨六識五感,又怎會是白費的?
不能說不會產生錯覺,但是在麵對敵手生死相爭的時候,絕對不會犯這種錯誤!由於不信鬼神之說,自己當然不會認為麵對的是個妖魔鬼怪,不過能讓自己產生這種感覺,那就肯定是有些有別於常人之處。
也正是在這種感覺以及祖父曾經提過的舊事基礎上,才大膽做了這個試探,結果證明自己猜對了。
自己所采用的這種不合常理戰法,對付任何一個正常武人都是自討苦吃,可是對付這種把自己練成了人肉傀儡的人來說則是對症下藥。
簡單的說,就是承基腦內刻印裏麵,都是正常戰法以及應對,並不包含這種特殊情況。
這也正常,雖然說自己認為識海無窮,但問題是人力有盡。
承基希望保持自己的強大戰力,所以拋棄了種種複雜的心思,那就注定他腦子裏保留的東西不會太多。
否則的話,他所修行的種種秘術還有什麽意義?
在他腦子裏保留的刻印,也是和身體以及自己修煉的武技相匹配。
比如承基再怎麽練,也練不出步離那種迅捷如風神出鬼沒的殺人術,就在於他沒受過這種訓練。
身體基礎不支持,腦子再怎麽練也沒用。
他不可能去專門練這種不合常規的戰法及應對,腦子裏當然就沒有對應的方略。
如果他交戰時保持靈智,還能及時做出應對。
可問題是他拋棄了這些,也就失去了迎擊能力。
有得有失有利有弊,此乃天道!不存在不勞而獲這種好事,也不會有百利無害這種情況發生。
他所拋棄的東西,在此刻就給他好好上了一課,讓他知道自己放棄了這些的代價是什麽。
因為出現了全無預案的戰法,所以承基就變得手忙腳亂,隻能靠被動防禦招架。
可是在自己找到他的規律之後就發現,他的招架其實也是有規則的。
就像是一個隻讀過兵書沒打過仗的將軍領兵一樣,所有的情況都是按照兵書記載去應對沒有自己的思想在裏麵。
如果對麵是正規軍,他或許還真能打得有模有樣。
但要是一群野路子盜匪,一準打得這位大將頭暈眼花不知如何招架。
不是說野路子比兵書管用,而是兵書上沒寫,他就不知道該怎麽辦,心慌意亂下采取的應對,多半就是錯的。
此刻承基也是如此。
肉眼可見,自己這種野路子打法,徹底打亂了承基的節奏。
他不光是無法還擊,就連招架動作都變得混亂不堪且錯誤百出。
這種錯誤顯然不該出現在承基這種上將身上,這其中的道理也簡單,那就是他的腦子已經變成了一團漿糊,自然不知該如何應對,隻能像如今這樣亂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