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袍翻滾,如同血海。
金盔耀眼,燦若繁星。
自高空俯視便會發現,邙山腳下成千上萬金盔金甲紅戰袍的武士在行動。
這些人不光衣甲鮮亮形製特殊,而且所有人都露出了自己的臂膀,將那造型獨特的血鷹紋身暴露於陽光之下!那支曾經名動天下的驍果軍,重現人間!隨著前者那場大戰,驍果軍全軍覆沒,這支軍隊一度淪為奴兵苦役一般的存在。
不但是衣甲資財被奪,自己也失去了人身自由,被迫在瓦崗軍中充當民夫。
每天的口糧隻相當於正常瓦崗軍戰士的一半,這還是上麵發下來的數量,真正吃到嘴裏的還得打個折扣。
工作則是從早到晚從無停歇,不管是軍中諸般雜事還是日常的種種庶務,都落到了他們頭上,甚至同是民夫的人,也可以欺負這群曾經的天下武人精英。
支派他們幹活,或是奪他們的口糧都不在話下,誰敢多說半句,立刻便要扣一個意圖嘩變炸營的罪過接著就是一刀砍過來。
對他們來說,當牛做馬都隻能算作奢望。
畢竟大多數綠林人出於保護財貨的目的也會愛護牛馬,但是沒人會愛護這些驍果降卒。
真到了打仗的時候,這些人還會被驅使著當作炮灰,承擔第一波攻堅任務。
往往就是手裏拿根木頭棒子便往前衝,身後則是督戰隊雪亮的大刀。
留給他們的路無非是死在防守方手裏還是死在督戰隊手裏這兩條,除了極個別的幸運兒,大多數人都是難逃一死。
哪怕是僥幸活下來的,也未必就好到哪裏去。
等著他們的無非是之前生活的輪迴,直到死去為止。
由於驍果軍成員來自於募兵而不是傳統的府兵體係,所以哪怕是瓦崗軍中原本的大隋官軍降卒,對他們也談不到香火情分更不會予以照顧。
往往是刻意打壓,以表現自己對瓦崗的忠心。
在瓦崗軍體係內,驍果軍就是處於最低層的存在。
頂天了就是會說話的牲口,再就是可以拿來消耗又不用心疼損失的人肉盾牌。
一段時間內,原本象征驍果榮譽血鷹紋身,都和部分世家逃奴身上的奴隸烙印等同。
這些行為聽上去或許有些過分,但是在眼下這個時代,並不會讓人感覺有多奇怪或是難以接受,隻用兩個字就能解釋這一切:降卒。
在軍隊體係內,降兵就意味著失去了自己作為人的一切權力,連生死都操持於他人之手,還有什麽不能接受的?
如果不能接受,當初何必投降?
舍出一切廝殺,難道下場還會比眼下更糟麽?
或許落到自己頭上的時候,他們也會做出投降的選擇,可是在那一刻真的到來之前,不妨礙對降卒冷眼嘲諷外加施以虐待。
總之就是留你一條命就不錯了,哪還有那麽多要求?
誰也不會想到,這支部隊居然還有翻身的一天。
哪怕是裴仁基這位見慣大風大浪,也懂得為官之道的宿將,也不曾想到驍果軍作為一個整體,會有朝一日重新被啟用。
原本他也能看出,對驍果軍的種種打壓,是上層的刻意為之,這裏麵不乏徐世勣、魏征等人的心思。
他們不殺驍果軍還要用糧食養活他們,就是要有朝一日將這支虎狼之師收為己用。
不過在那之前,必須設法磨去他們的兇性,剝奪其爪牙以免反噬。
畢竟這幫人當初可是連皇帝都敢殺,不管這裏麵有多少世家發力,又或者有多少野心家推波助瀾,最後砍人頭的總歸是他們沒錯。
為了迴家鄉可以拿弑君叛亂不當迴事的軍伍,誰也約束不住。
必須得讓他們吃足苦頭失去曾經的兇戾之氣,才能重新編為軍伍為己所用。
按照裴仁基想法,經過重重篩選下來,最後能夠編為士兵的驍果軍有個三兩萬就不錯了。
別看他們數字有十萬之多,但大多數還是不能用或者不敢用的。
哪怕是大部分都認命低頭,不敢再像曾經那樣囂張跋扈,但是人數太多不易控製,必須控製規模。
按照徐世勣的安排,更像是把他們從內部分解。
一部分驍果軍作為戰兵保留下來,另一部分則還得當奴隸,但是服侍的對象從整個瓦崗軍變成曾經的袍澤。
用驍果軍服侍驍果軍,表麵看是仁政而且彼此相熟便於指揮,實際就是挑起內部的爭鬥。
人都是一樣的,比起看不得敵人比自己過得好,更看不得自己人比自己過得好。
隻要驍果軍內部人為製造高低之分,不用外力,他們自己就能管理好自己。
表現出色的軍將士兵可以得到使用,但是必須處於控製之下,而且肯定是打亂原先建製編入瓦崗原有的軍伍之中。
就是用瓦崗軍消化驍果軍,最終讓世間再無驍果隻有瓦崗,這樣才是對降卒的消化吸收之道。
萬沒想到實際操作居然是這樣,自從徐世勣等人帶兵離開後,先是讓驍果軍逐漸獲得了和瓦崗軍同等的待遇,接著又開始幫驍果軍拿迴失去的利益。
衣甲刀槍乃至財貨,都開始發還。
要知道綠林人對於財貨的重視程度遠超普通正規軍,對他們來說戰利品就是自己的命根子,哪怕是頭領都不能隨意奪取。
李密這一刀,直接就砍在了最要緊的地方。
再說這些財貨一經易手誰還說得清楚?
紅袍、盔甲,刀槍器械,這些早就換了主人了,又去向誰要去?
普通軍漢的甲胄都差不多一個模樣,誰能說清楚自己身上的紅袍羅在誰手裏,或者自己身上這件金甲是從誰手裏搶過來的?
這根本就不是靠講理能說清楚的事。
最後就變成了一邊倒的指控,隻要驍果軍說誰的甲胄是自己的,被指認一方就得乖乖交出自家鎧甲,武器也是一樣。
如果財貨或者馬匹不足數,還得拿其他的財產來頂賬,甚至他們的直屬頭目也得跟著承擔責任。
而作為吃下驍果軍衣甲財貨最大紅利的內軍,則不在追討範圍內。
也就是說吃了肉的依舊可以舒坦過日子,倒黴的全是之前跟著喝湯的。
這種管理方式,下麵人當然不服。
隻不過隨著徐世勣等人的離開,瓦崗軍原本綠林體係已經被打壓得抬不起頭,再加上李密早有準備,先是用忠於自己的步兵以及內軍包圍,又是讓驍果軍完成列陣。
這時候你就算有再多不滿,麵對殺氣騰騰的場麵又怎麽敢發作?
因此最終的結果就是驍果軍基本拿迴了原先的兵裝,而且還恢複了建製。
按照原先的軍將歸屬恢複成軍,誰的兵誰帶,原來歸誰指揮現在依舊歸誰指揮。
如果自己的軍將已經死了,那就再由相熟軍將予以管理,實在是找不到人的,就委任其他驍果軍將管轄。
口糧待遇以及相關的種種,都是按照瓦崗正規軍對待。
這麽折騰一圈下來,活下來的驍果軍雖然已經不足七萬,但是依舊是當下瓦崗軍中,人數最多戰力也最強的步兵單位。
而他們的最高統帥,正是那位曾經和瓦崗五虎打得天翻地覆的宇文承基!其實驍果軍原本是有騎兵的,可是騎兵的馬都被內軍繳了去,再不就是分配給軍中武將,所以這部分腳力是肯定要不迴來的,隻能全部當作步兵用。
也隻有統帥幾千人的軍將才有資格配上腳力,饒是如此,這種變化依舊讓裴仁基看得心驚肉跳。
人老成精,更何況是在楊家父子那種君王手上活下來的,就更不是等閑之輩可比。
他看得出來,李密這麽做並非對驍果軍有什麽偏愛,隻是為了自己下一步行動不得不臨陣磨刀。
如果自己所想不錯,徐世勣他們多半是迴不來了。
如果說之前李密對綠林人還是用陰謀詭計方式給與打壓,現在就是擺明了要搞清洗。
把當年跟著翟讓打下瓦崗根基的人,要麽清理出去,要麽徹底收服當狗。
再就是用原本出身朝廷的武力,完成瓦崗武力換血。
從這一刻開始,瓦崗軍就已經從代表江湖草莽的綠林聯軍,轉變為代表大隋官方的武力。
不管是本來就隸屬隋朝後因為各種原因歸附瓦崗的前鷹揚官兵,還是這些剛剛被起用的驍果軍,都是隋朝官兵。
隻要李密現在把旗子一換,說自己是代表大隋正統複奪天下也沒什麽不對。
這種換血當然不是無代價的,畢竟那些綠林人他也沒都殺了,現在還是在軍中效力,心裏難免有怨氣。
就算是原本官兵出身的那些人,同樣是人心惶惶,對於李密的措施未必就信服。
那些被重新啟用的驍果軍,也未必就真的因此對李密心悅誠服死心塌地。
單就目前的情況看,李密更像是受累不討好兩頭落空。
這種拉一派打一派的玩法不是不行,但是不能搞得這麽急切。
李密現在這樣搞,往往伴隨的就是腥風血雨人頭滾滾。
眼下大敵當前,這麽隨便殺人肯定是不行的。
那就隻能用可靠的戰績讓下麵信服,不管我怎麽折騰但是我能打勝仗,而且是打勝強敵,下麵的人也確實不敢不服。
可問題是,就李密現在的戰法,真的能打敗強敵?
望著自己視線內忙碌的驍果軍,裴仁基一時也陷入了迷惘之中。
李密這種打法究竟是對是錯?
自己也說不明白。
金盔耀眼,燦若繁星。
自高空俯視便會發現,邙山腳下成千上萬金盔金甲紅戰袍的武士在行動。
這些人不光衣甲鮮亮形製特殊,而且所有人都露出了自己的臂膀,將那造型獨特的血鷹紋身暴露於陽光之下!那支曾經名動天下的驍果軍,重現人間!隨著前者那場大戰,驍果軍全軍覆沒,這支軍隊一度淪為奴兵苦役一般的存在。
不但是衣甲資財被奪,自己也失去了人身自由,被迫在瓦崗軍中充當民夫。
每天的口糧隻相當於正常瓦崗軍戰士的一半,這還是上麵發下來的數量,真正吃到嘴裏的還得打個折扣。
工作則是從早到晚從無停歇,不管是軍中諸般雜事還是日常的種種庶務,都落到了他們頭上,甚至同是民夫的人,也可以欺負這群曾經的天下武人精英。
支派他們幹活,或是奪他們的口糧都不在話下,誰敢多說半句,立刻便要扣一個意圖嘩變炸營的罪過接著就是一刀砍過來。
對他們來說,當牛做馬都隻能算作奢望。
畢竟大多數綠林人出於保護財貨的目的也會愛護牛馬,但是沒人會愛護這些驍果降卒。
真到了打仗的時候,這些人還會被驅使著當作炮灰,承擔第一波攻堅任務。
往往就是手裏拿根木頭棒子便往前衝,身後則是督戰隊雪亮的大刀。
留給他們的路無非是死在防守方手裏還是死在督戰隊手裏這兩條,除了極個別的幸運兒,大多數人都是難逃一死。
哪怕是僥幸活下來的,也未必就好到哪裏去。
等著他們的無非是之前生活的輪迴,直到死去為止。
由於驍果軍成員來自於募兵而不是傳統的府兵體係,所以哪怕是瓦崗軍中原本的大隋官軍降卒,對他們也談不到香火情分更不會予以照顧。
往往是刻意打壓,以表現自己對瓦崗的忠心。
在瓦崗軍體係內,驍果軍就是處於最低層的存在。
頂天了就是會說話的牲口,再就是可以拿來消耗又不用心疼損失的人肉盾牌。
一段時間內,原本象征驍果榮譽血鷹紋身,都和部分世家逃奴身上的奴隸烙印等同。
這些行為聽上去或許有些過分,但是在眼下這個時代,並不會讓人感覺有多奇怪或是難以接受,隻用兩個字就能解釋這一切:降卒。
在軍隊體係內,降兵就意味著失去了自己作為人的一切權力,連生死都操持於他人之手,還有什麽不能接受的?
如果不能接受,當初何必投降?
舍出一切廝殺,難道下場還會比眼下更糟麽?
或許落到自己頭上的時候,他們也會做出投降的選擇,可是在那一刻真的到來之前,不妨礙對降卒冷眼嘲諷外加施以虐待。
總之就是留你一條命就不錯了,哪還有那麽多要求?
誰也不會想到,這支部隊居然還有翻身的一天。
哪怕是裴仁基這位見慣大風大浪,也懂得為官之道的宿將,也不曾想到驍果軍作為一個整體,會有朝一日重新被啟用。
原本他也能看出,對驍果軍的種種打壓,是上層的刻意為之,這裏麵不乏徐世勣、魏征等人的心思。
他們不殺驍果軍還要用糧食養活他們,就是要有朝一日將這支虎狼之師收為己用。
不過在那之前,必須設法磨去他們的兇性,剝奪其爪牙以免反噬。
畢竟這幫人當初可是連皇帝都敢殺,不管這裏麵有多少世家發力,又或者有多少野心家推波助瀾,最後砍人頭的總歸是他們沒錯。
為了迴家鄉可以拿弑君叛亂不當迴事的軍伍,誰也約束不住。
必須得讓他們吃足苦頭失去曾經的兇戾之氣,才能重新編為軍伍為己所用。
按照裴仁基想法,經過重重篩選下來,最後能夠編為士兵的驍果軍有個三兩萬就不錯了。
別看他們數字有十萬之多,但大多數還是不能用或者不敢用的。
哪怕是大部分都認命低頭,不敢再像曾經那樣囂張跋扈,但是人數太多不易控製,必須控製規模。
按照徐世勣的安排,更像是把他們從內部分解。
一部分驍果軍作為戰兵保留下來,另一部分則還得當奴隸,但是服侍的對象從整個瓦崗軍變成曾經的袍澤。
用驍果軍服侍驍果軍,表麵看是仁政而且彼此相熟便於指揮,實際就是挑起內部的爭鬥。
人都是一樣的,比起看不得敵人比自己過得好,更看不得自己人比自己過得好。
隻要驍果軍內部人為製造高低之分,不用外力,他們自己就能管理好自己。
表現出色的軍將士兵可以得到使用,但是必須處於控製之下,而且肯定是打亂原先建製編入瓦崗原有的軍伍之中。
就是用瓦崗軍消化驍果軍,最終讓世間再無驍果隻有瓦崗,這樣才是對降卒的消化吸收之道。
萬沒想到實際操作居然是這樣,自從徐世勣等人帶兵離開後,先是讓驍果軍逐漸獲得了和瓦崗軍同等的待遇,接著又開始幫驍果軍拿迴失去的利益。
衣甲刀槍乃至財貨,都開始發還。
要知道綠林人對於財貨的重視程度遠超普通正規軍,對他們來說戰利品就是自己的命根子,哪怕是頭領都不能隨意奪取。
李密這一刀,直接就砍在了最要緊的地方。
再說這些財貨一經易手誰還說得清楚?
紅袍、盔甲,刀槍器械,這些早就換了主人了,又去向誰要去?
普通軍漢的甲胄都差不多一個模樣,誰能說清楚自己身上的紅袍羅在誰手裏,或者自己身上這件金甲是從誰手裏搶過來的?
這根本就不是靠講理能說清楚的事。
最後就變成了一邊倒的指控,隻要驍果軍說誰的甲胄是自己的,被指認一方就得乖乖交出自家鎧甲,武器也是一樣。
如果財貨或者馬匹不足數,還得拿其他的財產來頂賬,甚至他們的直屬頭目也得跟著承擔責任。
而作為吃下驍果軍衣甲財貨最大紅利的內軍,則不在追討範圍內。
也就是說吃了肉的依舊可以舒坦過日子,倒黴的全是之前跟著喝湯的。
這種管理方式,下麵人當然不服。
隻不過隨著徐世勣等人的離開,瓦崗軍原本綠林體係已經被打壓得抬不起頭,再加上李密早有準備,先是用忠於自己的步兵以及內軍包圍,又是讓驍果軍完成列陣。
這時候你就算有再多不滿,麵對殺氣騰騰的場麵又怎麽敢發作?
因此最終的結果就是驍果軍基本拿迴了原先的兵裝,而且還恢複了建製。
按照原先的軍將歸屬恢複成軍,誰的兵誰帶,原來歸誰指揮現在依舊歸誰指揮。
如果自己的軍將已經死了,那就再由相熟軍將予以管理,實在是找不到人的,就委任其他驍果軍將管轄。
口糧待遇以及相關的種種,都是按照瓦崗正規軍對待。
這麽折騰一圈下來,活下來的驍果軍雖然已經不足七萬,但是依舊是當下瓦崗軍中,人數最多戰力也最強的步兵單位。
而他們的最高統帥,正是那位曾經和瓦崗五虎打得天翻地覆的宇文承基!其實驍果軍原本是有騎兵的,可是騎兵的馬都被內軍繳了去,再不就是分配給軍中武將,所以這部分腳力是肯定要不迴來的,隻能全部當作步兵用。
也隻有統帥幾千人的軍將才有資格配上腳力,饒是如此,這種變化依舊讓裴仁基看得心驚肉跳。
人老成精,更何況是在楊家父子那種君王手上活下來的,就更不是等閑之輩可比。
他看得出來,李密這麽做並非對驍果軍有什麽偏愛,隻是為了自己下一步行動不得不臨陣磨刀。
如果自己所想不錯,徐世勣他們多半是迴不來了。
如果說之前李密對綠林人還是用陰謀詭計方式給與打壓,現在就是擺明了要搞清洗。
把當年跟著翟讓打下瓦崗根基的人,要麽清理出去,要麽徹底收服當狗。
再就是用原本出身朝廷的武力,完成瓦崗武力換血。
從這一刻開始,瓦崗軍就已經從代表江湖草莽的綠林聯軍,轉變為代表大隋官方的武力。
不管是本來就隸屬隋朝後因為各種原因歸附瓦崗的前鷹揚官兵,還是這些剛剛被起用的驍果軍,都是隋朝官兵。
隻要李密現在把旗子一換,說自己是代表大隋正統複奪天下也沒什麽不對。
這種換血當然不是無代價的,畢竟那些綠林人他也沒都殺了,現在還是在軍中效力,心裏難免有怨氣。
就算是原本官兵出身的那些人,同樣是人心惶惶,對於李密的措施未必就信服。
那些被重新啟用的驍果軍,也未必就真的因此對李密心悅誠服死心塌地。
單就目前的情況看,李密更像是受累不討好兩頭落空。
這種拉一派打一派的玩法不是不行,但是不能搞得這麽急切。
李密現在這樣搞,往往伴隨的就是腥風血雨人頭滾滾。
眼下大敵當前,這麽隨便殺人肯定是不行的。
那就隻能用可靠的戰績讓下麵信服,不管我怎麽折騰但是我能打勝仗,而且是打勝強敵,下麵的人也確實不敢不服。
可問題是,就李密現在的戰法,真的能打敗強敵?
望著自己視線內忙碌的驍果軍,裴仁基一時也陷入了迷惘之中。
李密這種打法究竟是對是錯?
自己也說不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