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王楊侗……若是能與他結盟固然是好,可是……隻怕沒那麽容易。”
大興宮中,裴寂得知李淵的想法之後,心中第一反應就是:到底是誰為主公獻了這麽個計謀?怎麽事先也不打個招唿,害自己全無準備,這下怕是要丟醜。李淵身邊這些謀臣私下多有往來,固然他們的心思未必一致,但是至少都還能顧全大局。眼下李家創業未半,還沒到彼此互相傾軋乃至互相構陷的時候。昔日袁紹敗亡的
教訓大家全都有數,在大事上這些謀臣多會保持一致共同進退,乃至獻計之前也大多會打個招唿。尤其是這種關係重大的策謀,按說應該現在同僚之間詢問一番,確保有完善計劃也有合適的人去執行,才能去獻這個計策。否則的話,就會像現在這樣,被打了個措手不
及,都不知道該怎麽應對。結盟必要有使者也要有由頭,饒是裴寂素有長才足智多謀,急切之間也想不出誰能當這個使者,更想不出有什麽理由和楊侗結盟。畢竟李淵這個武德天子不光公開舉旗反
叛,更是奪了大隋國都所在,於楊侗來說乃是不共戴天的死敵。現在出來和楊侗說共同抗擊瓦崗,這話你肯說,也要人家肯相信才行。再說按照李淵提出的條件,楊侗不止要出兵,還要提供糧草財帛,擔負唐軍的後勤給養,這種情況其實和投降也差不多。楊侗縱然年幼無知,身旁也有許多文武輔佐,他
們又怎麽可能應諾這種條件?李淵對此倒是顯得胸有成竹:“玄公多慮了。楊侗小兒乳臭未幹,又有什麽見識?瓦崗大軍兵臨城下,就足以嚇破他的膽!僅憑他手下那些殘兵敗將,也不可能解圍退敵,最多就是維持個不勝不敗。自古以來久守必失,這麽對峙下去洛陽遲早失守。縱然楊侗小兒有心為大隋江山殉葬,他身邊那些文武輔弼,未必就願意隨他同死。楊家已經
失去人心,沒幾個大臣願意為了維護楊家天下而赴死。是以不管楊侗是否願意,隻要他手下那些文武點頭,他就無法拒絕。”
“話雖如此,可是那些大臣能輔佐楊侗到現在,對楊家總歸有幾分忠心。若是條件過苛,隻怕他們也不會應允。”裴寂小心翼翼斟酌著字句,盡量避免觸犯忌諱。這事說到底,還是自己這邊辦的不夠漂亮。當日徐樂以長安為質,脅迫衛文升同意歸降,這本來是個很好的開頭,可是李
淵稱帝的心太急做事也不夠穩妥,導致後麵的事情很有些站不住腳。楊侑這個皇帝肯定要廢,但是廢的速度不該太快,更別說衛文升這麽一把年紀,又是官場上的老前輩,對他的手段不該那麽苛刻。楊侑從皇帝變成酅國公,衛文升更是死
得稀裏糊塗。有這兩件事擺在前麵,楊家的人誰還敢投降?不光是楊侗自己,就是他手下那些文武大臣,也難免擔心自己成為第二個衛文升。哪怕洛陽的處境兇險,對於降唐隻怕都會心存疑慮。瓦崗賊兵固然會要了他們的命,李
淵也未必就好到哪裏去,自己這邊到底能用什麽方式給他們保證,才能讓這些人相信李家能保證他們身家富貴。“這些人要的無非是個保障,孤便給他們個保障也就是了。”李淵並不糊塗,不用裴寂說,他已經猜到其心中所想。“孤與楊家本就是親眷,若是親上加親,兩家變為一家,
楊家臣就是李家臣,他們也就沒了這份擔憂。畢竟朕對李家臣子如何,大家都有目共睹,他們稍有心肝,就不會陪著楊家一起尋死。”裴寂這才恍然,臉上露出笑容:“是臣愚鈍。樂郎君把一個現成的寶物送到陛下麵前,臣居然忘懷了。這話倒是不差,若是兩下聯姻,這些大臣便可安心。縱然那些臣子還心有疑慮,下麵的軍漢也不會再為他們賣命,這聯盟之事也由不得他們。有楊廣前車之鑒,想來楊侗也不敢和那些軍漢作對。隻是不知這件事著落在哪位身上?大郎、二
郎都有妻室,三胡年紀尚幼,莫非要從子侄輩裏尋?”有一說一,李淵對待部下的將士確實恩厚。自從席卷關中之後,部下的軍漢有請歸者,李淵都會慨然應諾,並不強迫士兵留下繼續作戰。除此之外還會厚給財帛封以官位
,以至於不少大臣都覺得李淵恩賞太濫,擔心會造成後患。
不管日後如何,就當下而言,李淵這種厚賞確實收買了大量人心,尤其是對軍漢而言,更是把李淵視為上天派來的救星。洛陽城內所聚集的鷹揚兵縱然不像驍果軍一般思鄉情重,但是持續作戰師老兵疲,肯定也有不少人想要放下兵器迴家過活。隻不過是為軍法所限,想要離開而不可得。如果讓楊家的士兵相信,李淵會像對待自己手下的兵士一樣對待自己,這些人多半就會立刻響應,裹挾著洛陽城中袞袞諸公歸順李唐。如果真能實現這個目標,李淵這一步
倒是堪稱妙手。
居然能想到聯姻,這獻計之人倒也是不尋常,就是不知是哪位想出這個主意,又是李家哪位郎君有此好運,可以娶到那個傾國傾城的楊家女子。別看楊思來到長安時間不長且基本不離開徐樂府邸,關於她的傳說已經在長安城內傳開。即便裴寂這個年歲的人也有所聞,就可知其名聲傳播範圍之廣。雖說娶了楊家的
女兒,就意味著借不到娘家勢力,但是能得這麽個堪比天仙的妻子,亦可稱為良配。再者說來楊家固然明麵上被踢出了局,私下裏還是有著不容忽視的力量。這是承襲自漢末直到南北朝的傳統,大家既是爭奪天下的對手,也是血脈相連的親眷。在沒有帝位爭端的時候,彼此之間還是有著共存的可能,遇到難處也有可能出手相助。這種娘家助力固然有限,可是對於一個與帝位毫無瓜葛的李家遠房弱支子弟而言,也算是不
錯的結果。在一瞬間裴寂甚至想到了徐樂身上,畢竟是他輾轉千裏,把楊思帶迴了長安。如果讓兩人婚配,也算是風流佳話。再說如此一來,也就絕了徐樂尚李家女為駙馬的通道,
於裴寂看來也不失為一個好結果。
李淵並沒有急著迴答,而是反問裴寂:“怎麽?在玄公眼中,隻有李家兒郎可與此女婚配?”“這……這倒也不然,畢竟楊家今非昔比,亡國帝姬配李家子嗣,確實是高抬了楊家。我朝中親貴子弟少年俊彥,皆可與楊家女婚配。臣迴到府中便安排人手前去調查,看
看還有哪家的子弟未曾婚配,兩三日內便可有結果。”“不必這般麻煩了!”李淵的語氣裏忽然多了三分火性,又似乎多了幾分不耐煩。“玄公近日為國事勞神,頭腦不若往日便給。她一個亡國之女,算不得良人,不可為正室!
”裴寂和李淵素日交好,不管所諫之事是否有道理,李淵都不至於這般言語辭色相對。他不知今日犯了什麽忌諱,居然引來李淵冷語,當下不敢大意連忙補救:“聖人所言極
是,是臣想差了。以如今的情形,讓她為貴人為妾也是抬舉。隻是不知聖人心中如何想,此女是配給大郎還是二郎?”
“孤曾聽人言,前朝帝姬新朝帝姬,本是尋常事。玄公熟讀典籍,可知此言真偽?”李淵語氣裏的不耐煩已經越來越明顯,自與李淵相交以來,裴寂還不曾遭遇過這種態度。可是此時此刻,裴寂已經顧不上李淵對自己的態度乃至他的心中是何等想法,他
整個人都已經被這句話所震驚,如同木雕泥塑般愣在那裏,顧不上君前失儀該當何罪,張口結舌不知怎樣做答,足足愣了有幾十吸的光景不曾開口也全無動作。
饒是裴寂謀略過人與李淵相交甚篤乃至可稱為知己,卻也不曾想到,自家主公居然存的是這等心思。他當然知道,李淵並非世人眼中的仁厚長者鈍重老翁,更不是個無欲無求的聖人。如果他真是那種人,也不可能有今天的地位。但是他同樣沒想到,李淵居然會對楊廣之
女存有覬覦之心,不顧兩者輩分上的差距,想要納其為妃!隋朝雖然立國有年,但是南北朝對於中原大地造成的影響太過巨大,胡人的行事風範深入人心,還沒那麽容易抹消。再說即便楊家父子自己,也保持著一定的胡人做派,
想要從根本上恢複漢人衣冠禮教不是朝夕之功。如果按照胡人的風俗,這其實也算不了什麽。畢竟草原環境惡劣,為了維持生存以及種族延續,很多東西都講究不起。處處死板的講教條禮法,最後整個族群都可能滅亡
。兄終弟及父死子繼,又或是長輩迎娶晚輩,都不算什麽稀罕事。可是裴寂終究是漢家人,受得也是漢家文教,哪怕經過五胡亂世,也不會對這種行事風格認同。他之所以輔佐李淵,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他相信李家可以恢複漢家禮
法,讓胡人作風徹底消失。
不曾想漢家衣冠未複,自己的主公居然先就做出這等逆倫敗德之事,自己如何能夠坐視?又怎能助紂為虐為虎作倀?這件事自己必要設法破壞!絕不能讓陛下做出這等喪心病狂之舉!
大興宮中,裴寂得知李淵的想法之後,心中第一反應就是:到底是誰為主公獻了這麽個計謀?怎麽事先也不打個招唿,害自己全無準備,這下怕是要丟醜。李淵身邊這些謀臣私下多有往來,固然他們的心思未必一致,但是至少都還能顧全大局。眼下李家創業未半,還沒到彼此互相傾軋乃至互相構陷的時候。昔日袁紹敗亡的
教訓大家全都有數,在大事上這些謀臣多會保持一致共同進退,乃至獻計之前也大多會打個招唿。尤其是這種關係重大的策謀,按說應該現在同僚之間詢問一番,確保有完善計劃也有合適的人去執行,才能去獻這個計策。否則的話,就會像現在這樣,被打了個措手不
及,都不知道該怎麽應對。結盟必要有使者也要有由頭,饒是裴寂素有長才足智多謀,急切之間也想不出誰能當這個使者,更想不出有什麽理由和楊侗結盟。畢竟李淵這個武德天子不光公開舉旗反
叛,更是奪了大隋國都所在,於楊侗來說乃是不共戴天的死敵。現在出來和楊侗說共同抗擊瓦崗,這話你肯說,也要人家肯相信才行。再說按照李淵提出的條件,楊侗不止要出兵,還要提供糧草財帛,擔負唐軍的後勤給養,這種情況其實和投降也差不多。楊侗縱然年幼無知,身旁也有許多文武輔佐,他
們又怎麽可能應諾這種條件?李淵對此倒是顯得胸有成竹:“玄公多慮了。楊侗小兒乳臭未幹,又有什麽見識?瓦崗大軍兵臨城下,就足以嚇破他的膽!僅憑他手下那些殘兵敗將,也不可能解圍退敵,最多就是維持個不勝不敗。自古以來久守必失,這麽對峙下去洛陽遲早失守。縱然楊侗小兒有心為大隋江山殉葬,他身邊那些文武輔弼,未必就願意隨他同死。楊家已經
失去人心,沒幾個大臣願意為了維護楊家天下而赴死。是以不管楊侗是否願意,隻要他手下那些文武點頭,他就無法拒絕。”
“話雖如此,可是那些大臣能輔佐楊侗到現在,對楊家總歸有幾分忠心。若是條件過苛,隻怕他們也不會應允。”裴寂小心翼翼斟酌著字句,盡量避免觸犯忌諱。這事說到底,還是自己這邊辦的不夠漂亮。當日徐樂以長安為質,脅迫衛文升同意歸降,這本來是個很好的開頭,可是李
淵稱帝的心太急做事也不夠穩妥,導致後麵的事情很有些站不住腳。楊侑這個皇帝肯定要廢,但是廢的速度不該太快,更別說衛文升這麽一把年紀,又是官場上的老前輩,對他的手段不該那麽苛刻。楊侑從皇帝變成酅國公,衛文升更是死
得稀裏糊塗。有這兩件事擺在前麵,楊家的人誰還敢投降?不光是楊侗自己,就是他手下那些文武大臣,也難免擔心自己成為第二個衛文升。哪怕洛陽的處境兇險,對於降唐隻怕都會心存疑慮。瓦崗賊兵固然會要了他們的命,李
淵也未必就好到哪裏去,自己這邊到底能用什麽方式給他們保證,才能讓這些人相信李家能保證他們身家富貴。“這些人要的無非是個保障,孤便給他們個保障也就是了。”李淵並不糊塗,不用裴寂說,他已經猜到其心中所想。“孤與楊家本就是親眷,若是親上加親,兩家變為一家,
楊家臣就是李家臣,他們也就沒了這份擔憂。畢竟朕對李家臣子如何,大家都有目共睹,他們稍有心肝,就不會陪著楊家一起尋死。”裴寂這才恍然,臉上露出笑容:“是臣愚鈍。樂郎君把一個現成的寶物送到陛下麵前,臣居然忘懷了。這話倒是不差,若是兩下聯姻,這些大臣便可安心。縱然那些臣子還心有疑慮,下麵的軍漢也不會再為他們賣命,這聯盟之事也由不得他們。有楊廣前車之鑒,想來楊侗也不敢和那些軍漢作對。隻是不知這件事著落在哪位身上?大郎、二
郎都有妻室,三胡年紀尚幼,莫非要從子侄輩裏尋?”有一說一,李淵對待部下的將士確實恩厚。自從席卷關中之後,部下的軍漢有請歸者,李淵都會慨然應諾,並不強迫士兵留下繼續作戰。除此之外還會厚給財帛封以官位
,以至於不少大臣都覺得李淵恩賞太濫,擔心會造成後患。
不管日後如何,就當下而言,李淵這種厚賞確實收買了大量人心,尤其是對軍漢而言,更是把李淵視為上天派來的救星。洛陽城內所聚集的鷹揚兵縱然不像驍果軍一般思鄉情重,但是持續作戰師老兵疲,肯定也有不少人想要放下兵器迴家過活。隻不過是為軍法所限,想要離開而不可得。如果讓楊家的士兵相信,李淵會像對待自己手下的兵士一樣對待自己,這些人多半就會立刻響應,裹挾著洛陽城中袞袞諸公歸順李唐。如果真能實現這個目標,李淵這一步
倒是堪稱妙手。
居然能想到聯姻,這獻計之人倒也是不尋常,就是不知是哪位想出這個主意,又是李家哪位郎君有此好運,可以娶到那個傾國傾城的楊家女子。別看楊思來到長安時間不長且基本不離開徐樂府邸,關於她的傳說已經在長安城內傳開。即便裴寂這個年歲的人也有所聞,就可知其名聲傳播範圍之廣。雖說娶了楊家的
女兒,就意味著借不到娘家勢力,但是能得這麽個堪比天仙的妻子,亦可稱為良配。再者說來楊家固然明麵上被踢出了局,私下裏還是有著不容忽視的力量。這是承襲自漢末直到南北朝的傳統,大家既是爭奪天下的對手,也是血脈相連的親眷。在沒有帝位爭端的時候,彼此之間還是有著共存的可能,遇到難處也有可能出手相助。這種娘家助力固然有限,可是對於一個與帝位毫無瓜葛的李家遠房弱支子弟而言,也算是不
錯的結果。在一瞬間裴寂甚至想到了徐樂身上,畢竟是他輾轉千裏,把楊思帶迴了長安。如果讓兩人婚配,也算是風流佳話。再說如此一來,也就絕了徐樂尚李家女為駙馬的通道,
於裴寂看來也不失為一個好結果。
李淵並沒有急著迴答,而是反問裴寂:“怎麽?在玄公眼中,隻有李家兒郎可與此女婚配?”“這……這倒也不然,畢竟楊家今非昔比,亡國帝姬配李家子嗣,確實是高抬了楊家。我朝中親貴子弟少年俊彥,皆可與楊家女婚配。臣迴到府中便安排人手前去調查,看
看還有哪家的子弟未曾婚配,兩三日內便可有結果。”“不必這般麻煩了!”李淵的語氣裏忽然多了三分火性,又似乎多了幾分不耐煩。“玄公近日為國事勞神,頭腦不若往日便給。她一個亡國之女,算不得良人,不可為正室!
”裴寂和李淵素日交好,不管所諫之事是否有道理,李淵都不至於這般言語辭色相對。他不知今日犯了什麽忌諱,居然引來李淵冷語,當下不敢大意連忙補救:“聖人所言極
是,是臣想差了。以如今的情形,讓她為貴人為妾也是抬舉。隻是不知聖人心中如何想,此女是配給大郎還是二郎?”
“孤曾聽人言,前朝帝姬新朝帝姬,本是尋常事。玄公熟讀典籍,可知此言真偽?”李淵語氣裏的不耐煩已經越來越明顯,自與李淵相交以來,裴寂還不曾遭遇過這種態度。可是此時此刻,裴寂已經顧不上李淵對自己的態度乃至他的心中是何等想法,他
整個人都已經被這句話所震驚,如同木雕泥塑般愣在那裏,顧不上君前失儀該當何罪,張口結舌不知怎樣做答,足足愣了有幾十吸的光景不曾開口也全無動作。
饒是裴寂謀略過人與李淵相交甚篤乃至可稱為知己,卻也不曾想到,自家主公居然存的是這等心思。他當然知道,李淵並非世人眼中的仁厚長者鈍重老翁,更不是個無欲無求的聖人。如果他真是那種人,也不可能有今天的地位。但是他同樣沒想到,李淵居然會對楊廣之
女存有覬覦之心,不顧兩者輩分上的差距,想要納其為妃!隋朝雖然立國有年,但是南北朝對於中原大地造成的影響太過巨大,胡人的行事風範深入人心,還沒那麽容易抹消。再說即便楊家父子自己,也保持著一定的胡人做派,
想要從根本上恢複漢人衣冠禮教不是朝夕之功。如果按照胡人的風俗,這其實也算不了什麽。畢竟草原環境惡劣,為了維持生存以及種族延續,很多東西都講究不起。處處死板的講教條禮法,最後整個族群都可能滅亡
。兄終弟及父死子繼,又或是長輩迎娶晚輩,都不算什麽稀罕事。可是裴寂終究是漢家人,受得也是漢家文教,哪怕經過五胡亂世,也不會對這種行事風格認同。他之所以輔佐李淵,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他相信李家可以恢複漢家禮
法,讓胡人作風徹底消失。
不曾想漢家衣冠未複,自己的主公居然先就做出這等逆倫敗德之事,自己如何能夠坐視?又怎能助紂為虐為虎作倀?這件事自己必要設法破壞!絕不能讓陛下做出這等喪心病狂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