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廣此人獨斷專行目無餘子,在他的心中,隻有自己是人,其他人都不算是人,沒有資格與他為伍。就算是他極為倚重的大臣或是看重的武人,都不過是工具而已,一如
寶刀名馬,不管如何喜愛,都不算是人也就成為不了朋友。是以他是真正的寡人,隻有僚屬沒有親朋。哪怕是自己的子女,也在他猜疑乃至利用的範圍之內。”徐樂點點頭,對李淵的觀點表示認同。這是放在眼前的事情,楊思算是楊廣愛女,可是他將其托付給自己時,也沒說玉璽的事,肯定是擔心自己不答應,或是中途把玉璽
丟下。這種人在最後關頭,也是把女兒算計在謀略之內,李淵對他的斷語倒是非常貼合。“他自己沒有朋友,便將天下人看得都和自己一樣,認為世人隻知利而不知義為何物,更不會為了朋友交托性命。以己推人,認為朕當日見死不救,坐視衛郎君滿門罹難。
這些年來他顯然是這般看法,所以對你講的時侯也是理直氣壯,便是神目如電,也看不出他在說謊。因為對他而言,所說的本來就是真相,自然感覺不出他在心虛。”徐樂依舊沒作聲,這時候自己說什麽都不好,還不如靜觀其變。再說李淵說的也不是沒道理,人說謊不見得都是刻意為之,有可能他從一開始就想錯了,然後一條路跑到
黑。這樣說得當然也是謊話,不過他自己都當成真話說,外人又如何能看出破綻?“這件事朕也想對你說清楚,不過一直沒找到合適的機會,再就是有些事說了你也不明白。不是你的頭腦不夠聰慧,也不是這裏麵有什麽難言之隱,隻不過是不曾經曆那個時侯,很多事便無法說明。若是徐老伯還在世,他或許還能明白我的意思,阿樂終究是生於神武,對於當時的京城情形不了解,怕是難以理清當時情況。隻不過既然楊廣
都說了,朕若是不說,你怕是也要糊塗下去。”
李淵的雙眼望著前方,整個人陷入迴憶之中,語氣裏也不自覺地帶上了幾許滄桑味道,一如白發蒼蒼的老人對著自己的子孫講述自己少年的經曆。“彼時天下初定,南北雖然一統,可是人心依舊躁動。京城更是個是非之地。朝野上下,大家都戴著一張麵具過活,讓你分不清他到底是人是鬼。若是誰的麵具脫落,或是不肯戴在臉上,很快便會人頭落地。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心思,誰也猜不出他們到底想得是什麽。朕雖不喜歡這種行徑,可是人在矮簷下不得不低頭,又必須和他們同流合
汙,學著他們的模樣頂麵具生活,唯一活得率性的便是衛郎君。”“衛郎君不肯戴麵具,還總是喜歡把他人的麵具當眾揭開。他說過,男兒漢行事頂天立地,不管心中所想是對是錯,總要說出來才好,鬼鬼祟祟算什麽豪傑?他就是按這等
心思行事,也是以同樣心思對待他人。城中有人愛他,更有人恨他。愛他的人有多少,恨他的人便會多出十倍。”徐樂逐漸聽入了神,從李淵的語氣神態看,他說的應該是真話。而且阿爺對自己講過父親的脾氣秉性以及行事風格,正如李淵所說的一樣。其實這也是徐家人的祖傳作風
,哪怕是在徐衛罹難之後,徐敢對於徐樂的教育依舊是要他奉直道而行不必屈服於世道。自己尚且如此,更何況是父親?那時的徐家正在鼎盛之時,徐家父子靠著一身絕藝赫赫戰功,黑甲鐵騎的蓋世威名,為自己掙得了足以匹配功勞的地位名望。除去八柱國以外,大隋武人之中便以徐家為
首。那時候的自家人當然不用看誰的臉色,更不可能陪著那些貴人玩戴麵具起舞的把戲。不但如此,依自己家人的性格,也看不上那些為了榮華富貴或是攫取高位逢迎拍馬的諂媚小人。他不認為父親會刻意去與誰結怨,但是如果有這種小人找上門來,主動試
圖和徐家攀扯交情,那肯定會自討沒趣。雖然不曾在官場曆練過,但是這裏麵的道理徐樂很清楚。父親這種行為,對於那些奸佞小人來說,就是結下生死之仇。彼時徐家聲名正盛,朝堂上肯定鬥不過徐家,比武
又不敵父親的手段,在心裏暗氣暗憋,或者想些卑鄙手段也是尋常事。李淵說有多少人愛自己的父親,便有十倍以上的人恨自己的父親,這話怕不是虛言而是事實。
如果是在正常情況下,這些人的想法也隻能是想法,無法對徐家造成實質性的損害。可是一旦情況有變,自家落入不利境地,這些人肯定會落井下石群起而攻。果然,隻聽李淵道:“太子宮之變,事發突然。楊廣籌謀已久,以有心算無心,讓人無從防範。當時動手的也不隻是楊廣一人,京城裏大半世家豪強都參與其中。彼時開皇天子打壓世家的端倪已現,廢太子楊勇也是個荒唐人物。他寵幸匠人雲氏之女,對於其母給他安排的世家女很是冷落。這若是放在平日,也不過是帝王家事,不至於鬧出什麽風波。可是加上楊堅的行為,便讓人生出許多心思,認為楊勇與其父一樣,對世家從心裏厭煩,不想和世家扯上太多關係。再加上當時楊廣身邊還有越國公楊素等人為之奔走聯絡,讓世家認為楊廣和父兄不同,是願意與世家親厚之人。是以便紛紛出力支持楊廣,那一晚上的變故,與其說是楊廣暗算其兄,不如說是衛郎君與廢太子與
整個城池裏大半世家為敵。”“阿樂也不是沒見過世家的手段,當時的世家比起如今更為有力,手段也更為酷烈。如此多的家族聯手發動,就更是非同小可。以楊勇宮殿為中心,方圓數裏均為世家所遮蔽。消息斷絕音信不通,便是鳥雀都難以通行。那些人也是下了血本,不惜一切代價阻斷消息傳遞,更別說兵馬調動。當晚京城宿衛怕是全部為楊廣所控製,除了衛郎君
和身邊的幾個家將親衛之外,便再也找不到一兵一卒為楊勇效力。你想想看,這等情形下,孤又如何能得到消息?”李淵的語氣激動起來,聲音微微顫抖:“等到朕得知太子宮方向起火,便派人前去打探消息。那些人用謊言搪塞,又用金吾衛阻止,就是不讓李家人接近。直到那時朕才發覺情形有變,可是為時已晚。孤當時揣度情形,想要衝入火場絕無可能,隻有不顧一切控製長安各門,確保衛郎君如果突圍,不至於被城門擋住。又調動軍中關係,不讓
追兵出城追擊。朕當時還有個念想,覺得以衛郎君絕世武藝,千軍萬馬也困不住他,足以突圍而出。沒想到他最終……”兩人都沒了話說,李淵身形顫抖,又開始落淚,徐樂的眼圈也微微泛紅。從李淵的介紹中,他能猜測出當時的情形是何等兇險,父親又是懷著怎樣心思舉家自盡。如果不
是那種徹底的絕望,父親又怎會選擇那種壯烈的死法結束性命?自己沒法確定李淵言語的真假,至少從自己的眼光看,李淵表現出來的悲傷與激動不是謊言。爺爺帶著自己離開長安時未曾受阻於城門,也沒有人銜尾追擊也是事實。不
過這種事實到底是李淵的功勞,還是自家人多年積威所致,卻是誰也說不清。李淵沉默好一陣才繼續說道:“楊廣的猜測,是把朕當成了他。他乃是個見死不救的小人,便認為所有人都和他一樣。朕和衛郎君情同骨肉,當日若是知道消息,便是拚卻
這條性命,也要保衛郎君舉家平安。大不了便陪著他一起死,不過是一條命,又算得了什麽?”
素來鈍重沉穩的天子,此刻的表現卻像極了自己的次子,竟然也如軍漢一般大喊大叫。他看向徐樂,語氣裏又有了一絲欣慰:“說到此,孤便要誇誇二郎。他總算做了孤當日應該做,而未曾做到之事。就算他此番未曾奉玉璽迴來,朕也要重重的賞賜於他,便是因為他替朕完成了心願。這或許就是天意,朕昔日未能及時闖入火海救出衛郎君,二郎及時南下,把你帶迴長安,這是老天的厚愛,也是衛郎君在天之靈庇佑,咱們不
可不感恩。至於楊廣……”李淵哼了一聲:“他也算是為自己做過的事情遭了報應。昔日他以權謀手段,誘騙各世家支持於他。等到他登基之後便換了一副嘴臉,所做的承諾全都不作數,是以這些世家聯手謀反,要了他的性命,也是償當日之債。一飲一啄自有天數,他這般下場,也算是為衛郎君報仇雪恨。不過……阿樂為何要答應他,保護他的女兒?這倒是讓孤始終
想不明白。”徐樂迴憶著父母之死,又想著李世民對自己的拳拳心意,心中也自激蕩。他也覺得,或許是楊廣以己推人錯怪李淵也未可知,至少眼下情況未明,不該把李淵當仇人看待
。聽到李淵問起,他正色道:“臣……侄兒之所以應允楊廣,說到底也就是看她可憐罷了。於臣而言,她不過是個無助孤女,與步離並無區別。若是日後因她惹出什麽風波,小侄情願一力承擔!”
寶刀名馬,不管如何喜愛,都不算是人也就成為不了朋友。是以他是真正的寡人,隻有僚屬沒有親朋。哪怕是自己的子女,也在他猜疑乃至利用的範圍之內。”徐樂點點頭,對李淵的觀點表示認同。這是放在眼前的事情,楊思算是楊廣愛女,可是他將其托付給自己時,也沒說玉璽的事,肯定是擔心自己不答應,或是中途把玉璽
丟下。這種人在最後關頭,也是把女兒算計在謀略之內,李淵對他的斷語倒是非常貼合。“他自己沒有朋友,便將天下人看得都和自己一樣,認為世人隻知利而不知義為何物,更不會為了朋友交托性命。以己推人,認為朕當日見死不救,坐視衛郎君滿門罹難。
這些年來他顯然是這般看法,所以對你講的時侯也是理直氣壯,便是神目如電,也看不出他在說謊。因為對他而言,所說的本來就是真相,自然感覺不出他在心虛。”徐樂依舊沒作聲,這時候自己說什麽都不好,還不如靜觀其變。再說李淵說的也不是沒道理,人說謊不見得都是刻意為之,有可能他從一開始就想錯了,然後一條路跑到
黑。這樣說得當然也是謊話,不過他自己都當成真話說,外人又如何能看出破綻?“這件事朕也想對你說清楚,不過一直沒找到合適的機會,再就是有些事說了你也不明白。不是你的頭腦不夠聰慧,也不是這裏麵有什麽難言之隱,隻不過是不曾經曆那個時侯,很多事便無法說明。若是徐老伯還在世,他或許還能明白我的意思,阿樂終究是生於神武,對於當時的京城情形不了解,怕是難以理清當時情況。隻不過既然楊廣
都說了,朕若是不說,你怕是也要糊塗下去。”
李淵的雙眼望著前方,整個人陷入迴憶之中,語氣裏也不自覺地帶上了幾許滄桑味道,一如白發蒼蒼的老人對著自己的子孫講述自己少年的經曆。“彼時天下初定,南北雖然一統,可是人心依舊躁動。京城更是個是非之地。朝野上下,大家都戴著一張麵具過活,讓你分不清他到底是人是鬼。若是誰的麵具脫落,或是不肯戴在臉上,很快便會人頭落地。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心思,誰也猜不出他們到底想得是什麽。朕雖不喜歡這種行徑,可是人在矮簷下不得不低頭,又必須和他們同流合
汙,學著他們的模樣頂麵具生活,唯一活得率性的便是衛郎君。”“衛郎君不肯戴麵具,還總是喜歡把他人的麵具當眾揭開。他說過,男兒漢行事頂天立地,不管心中所想是對是錯,總要說出來才好,鬼鬼祟祟算什麽豪傑?他就是按這等
心思行事,也是以同樣心思對待他人。城中有人愛他,更有人恨他。愛他的人有多少,恨他的人便會多出十倍。”徐樂逐漸聽入了神,從李淵的語氣神態看,他說的應該是真話。而且阿爺對自己講過父親的脾氣秉性以及行事風格,正如李淵所說的一樣。其實這也是徐家人的祖傳作風
,哪怕是在徐衛罹難之後,徐敢對於徐樂的教育依舊是要他奉直道而行不必屈服於世道。自己尚且如此,更何況是父親?那時的徐家正在鼎盛之時,徐家父子靠著一身絕藝赫赫戰功,黑甲鐵騎的蓋世威名,為自己掙得了足以匹配功勞的地位名望。除去八柱國以外,大隋武人之中便以徐家為
首。那時候的自家人當然不用看誰的臉色,更不可能陪著那些貴人玩戴麵具起舞的把戲。不但如此,依自己家人的性格,也看不上那些為了榮華富貴或是攫取高位逢迎拍馬的諂媚小人。他不認為父親會刻意去與誰結怨,但是如果有這種小人找上門來,主動試
圖和徐家攀扯交情,那肯定會自討沒趣。雖然不曾在官場曆練過,但是這裏麵的道理徐樂很清楚。父親這種行為,對於那些奸佞小人來說,就是結下生死之仇。彼時徐家聲名正盛,朝堂上肯定鬥不過徐家,比武
又不敵父親的手段,在心裏暗氣暗憋,或者想些卑鄙手段也是尋常事。李淵說有多少人愛自己的父親,便有十倍以上的人恨自己的父親,這話怕不是虛言而是事實。
如果是在正常情況下,這些人的想法也隻能是想法,無法對徐家造成實質性的損害。可是一旦情況有變,自家落入不利境地,這些人肯定會落井下石群起而攻。果然,隻聽李淵道:“太子宮之變,事發突然。楊廣籌謀已久,以有心算無心,讓人無從防範。當時動手的也不隻是楊廣一人,京城裏大半世家豪強都參與其中。彼時開皇天子打壓世家的端倪已現,廢太子楊勇也是個荒唐人物。他寵幸匠人雲氏之女,對於其母給他安排的世家女很是冷落。這若是放在平日,也不過是帝王家事,不至於鬧出什麽風波。可是加上楊堅的行為,便讓人生出許多心思,認為楊勇與其父一樣,對世家從心裏厭煩,不想和世家扯上太多關係。再加上當時楊廣身邊還有越國公楊素等人為之奔走聯絡,讓世家認為楊廣和父兄不同,是願意與世家親厚之人。是以便紛紛出力支持楊廣,那一晚上的變故,與其說是楊廣暗算其兄,不如說是衛郎君與廢太子與
整個城池裏大半世家為敵。”“阿樂也不是沒見過世家的手段,當時的世家比起如今更為有力,手段也更為酷烈。如此多的家族聯手發動,就更是非同小可。以楊勇宮殿為中心,方圓數裏均為世家所遮蔽。消息斷絕音信不通,便是鳥雀都難以通行。那些人也是下了血本,不惜一切代價阻斷消息傳遞,更別說兵馬調動。當晚京城宿衛怕是全部為楊廣所控製,除了衛郎君
和身邊的幾個家將親衛之外,便再也找不到一兵一卒為楊勇效力。你想想看,這等情形下,孤又如何能得到消息?”李淵的語氣激動起來,聲音微微顫抖:“等到朕得知太子宮方向起火,便派人前去打探消息。那些人用謊言搪塞,又用金吾衛阻止,就是不讓李家人接近。直到那時朕才發覺情形有變,可是為時已晚。孤當時揣度情形,想要衝入火場絕無可能,隻有不顧一切控製長安各門,確保衛郎君如果突圍,不至於被城門擋住。又調動軍中關係,不讓
追兵出城追擊。朕當時還有個念想,覺得以衛郎君絕世武藝,千軍萬馬也困不住他,足以突圍而出。沒想到他最終……”兩人都沒了話說,李淵身形顫抖,又開始落淚,徐樂的眼圈也微微泛紅。從李淵的介紹中,他能猜測出當時的情形是何等兇險,父親又是懷著怎樣心思舉家自盡。如果不
是那種徹底的絕望,父親又怎會選擇那種壯烈的死法結束性命?自己沒法確定李淵言語的真假,至少從自己的眼光看,李淵表現出來的悲傷與激動不是謊言。爺爺帶著自己離開長安時未曾受阻於城門,也沒有人銜尾追擊也是事實。不
過這種事實到底是李淵的功勞,還是自家人多年積威所致,卻是誰也說不清。李淵沉默好一陣才繼續說道:“楊廣的猜測,是把朕當成了他。他乃是個見死不救的小人,便認為所有人都和他一樣。朕和衛郎君情同骨肉,當日若是知道消息,便是拚卻
這條性命,也要保衛郎君舉家平安。大不了便陪著他一起死,不過是一條命,又算得了什麽?”
素來鈍重沉穩的天子,此刻的表現卻像極了自己的次子,竟然也如軍漢一般大喊大叫。他看向徐樂,語氣裏又有了一絲欣慰:“說到此,孤便要誇誇二郎。他總算做了孤當日應該做,而未曾做到之事。就算他此番未曾奉玉璽迴來,朕也要重重的賞賜於他,便是因為他替朕完成了心願。這或許就是天意,朕昔日未能及時闖入火海救出衛郎君,二郎及時南下,把你帶迴長安,這是老天的厚愛,也是衛郎君在天之靈庇佑,咱們不
可不感恩。至於楊廣……”李淵哼了一聲:“他也算是為自己做過的事情遭了報應。昔日他以權謀手段,誘騙各世家支持於他。等到他登基之後便換了一副嘴臉,所做的承諾全都不作數,是以這些世家聯手謀反,要了他的性命,也是償當日之債。一飲一啄自有天數,他這般下場,也算是為衛郎君報仇雪恨。不過……阿樂為何要答應他,保護他的女兒?這倒是讓孤始終
想不明白。”徐樂迴憶著父母之死,又想著李世民對自己的拳拳心意,心中也自激蕩。他也覺得,或許是楊廣以己推人錯怪李淵也未可知,至少眼下情況未明,不該把李淵當仇人看待
。聽到李淵問起,他正色道:“臣……侄兒之所以應允楊廣,說到底也就是看她可憐罷了。於臣而言,她不過是個無助孤女,與步離並無區別。若是日後因她惹出什麽風波,小侄情願一力承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