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郎君息怒。父皇與李……叔父乃是姨表之親,方才所說乃弟兄之間戲謔之語,並無冒犯之意。”徐樂此刻麵對著楊廣,自然看不到那位無名公主的樣貌。不過從她那怯生生的語氣中不難猜出,她此刻必然是漲紅了臉,既羞澀又膽怯戰戰兢兢說出這句言語,怕是這句
話說完,額頭上已經滿是汗珠,畢竟是個羞澀的性子,說出這句話已經耗盡她全身氣力,再也說不出其他言語。不過此時此刻,她這句話倒是說得恰到好處。徐樂並非魯莽之人,膽大更不代表愚頑。他知道楊廣和李淵勢同水火,自身又是這等荒唐狂悖的性情。指望從楊廣嘴裏聽到
有關李淵的好話,簡直是白日做夢。既然要和楊廣交涉,就得做好這方麵準備,至少要允許楊廣說些難聽言語,要楊廣對李淵好言讚譽未免太過不講道理。再者在徐樂看來,楊廣這樣說話也未必就是壞事。比起把話藏在心裏,表麵上說些好言語敷衍,他更希望楊廣能夠像現在這樣直抒胸臆,把自己的態度展露無遺,這樣才
能讓李家君臣知曉楊廣心思,不至於為其蒙騙。相比而言,一個口出惡言的楊廣反倒是比好言好語的楊廣更容易對付。不過話雖如此,身為人臣便有人臣之禮,這並非迂腐而是大義所在,倘若阿爺徐敢在此隻怕反應會比自己更為激烈。大隋雖然立國多年,然則終究是承襲自南北朝亂世於
廢墟之上重立山河,經曆了那場禮崩樂壞率獸食人的劫數之後,人心已經變得難以把握。禮義廉恥等舊日美德,也不為人所遵奉。所謂君臣忠義,大多數人並不放在眼裏。畢竟當年臣弑君如殺犬羊,君謀臣一如殺雞,彼此之間全無信義可言,全看誰兵強馬壯
。“狗腳朕”這等言語都能隨口說出,所謂帝王又有何威嚴?徐敢亦是自屍山血海亂世紛爭中走出的豪傑,論及勇力武功更是天下少有人及。在那等亂世中,也曾有人猜測過,其是否會帶領麾下玄甲部曲自立門戶甚至迴手一刀結果
了主公自立為王。可是自始至終,不管徐敢手中掌握多少人馬的兵權在軍中又有何等聲望,都不曾動過謀反念頭,也不曾對主家有半點悖逆之舉。以徐敢素日的暴烈脾性以及無法無天的行徑,世人皆不敢相信他會對主家如此恭順,私下裏也曾有人揣度根由,更有些膽大狂徒曾經試圖遊說徐敢起兵,結果自然是無一
例外都被砍了首級。從亂世爭雄直到天下一統,玄甲騎始終是李家手中的利刃,從不曾反噬主人,亦不曾有絲毫不臣之心。
其中緣由外人難以揣度更不便問,徐敢自然也不會對旁人提及。直到在徐家閭隱居之後教導孫兒武藝之餘,才吐露了自己的真心:“我輩練就一身武藝,理應為天下出力為百姓謀福,昔日那等人間地獄的情形,絕不能重現人間,否則阿爺的那些老夥計便白白折了性命,阿爺的血也算是白流。我徐家子弟不可屈身辱誌為世家走狗,卻也不可靠著一身本領氣力胡作非為,更不能像那些塞上胡虜一般,隻知武勇不知忠義為何物,仗著有本領便想要謀朝篡位。自漢末開始,天子無道禮崩樂壞,天下人都不把禮法當一迴事,帝王不似帝王臣子也不像臣子。這不是書生之見,而是天下大義。想當年我漢家何等強盛,哪個胡兒膽敢放肆?可後來大家都想要為王稱霸彼此互不相容,英雄豪傑彼此殺戮,鬧得天下大亂英才凋零,最終惹出五胡亂華那場慘劇。這等事可一不可再,我徐敢這輩子不曾向誰低頭,更不會低聲下氣如奴仆一般供人差派。然則我也不會去做亂臣賊子,免得壞了世道人心。阿樂若是有朝遇到一個值得自己為之效死的主君,便要秉一顆忠心戮力輔佐,且不可三
心二意。大好男兒固然不可為人走狗,卻也不能生出不臣之心,否則便不配為徐家子孫!”有阿爺這番教導在,徐樂的人生便已經注定。他不會任人驅馳甘為走卒,更不會隨便效忠於誰。不管是為劉武周效力,還是為李世民衝鋒陷陣,都是以客將身份帶本部兵馬合作。大家合則來不合則去,不至於在誰的旗幟下廝殺,就將誰看作主公。可若是一旦認可某人的才具品行足以值得自己效力,也不會隨便生出背反之心,更不會想要
弑君自立。李世民的才具人品乃至對徐樂的一番赤誠,讓徐樂願意輔佐其一統天下重鑄乾坤。在他看來,也隻有李家人統一天下,才能讓百姓安居樂業,神州亦不至於陸沉。既然如此,自己便是李淵的臣子,應有的君臣本分不容有失。在李淵麵前,自己要維護榮譽,更要維護玄甲騎兒郎的利益,但是在外人麵前,自己與李淵又是榮辱與共不容人隨
意折辱。若是放任楊廣辱罵李淵自己無所反應,既是讓楊廣心生誤解,認為自己對李淵可能有所不滿以至於惹出無數麻煩,更是讓那些侍衛看了笑話。這時那女子的言語,算是給
彼此之間都留出餘地,讓兩人不至於因為這一句話鬧僵。楊廣冷笑一聲:“若是老徐敢知道自己的孫兒對李淵如此忠心,不知該作何想。你這人忠心可嘉,然則行事未免太過毛躁,即便李叔德眼下在此,朕也是一般言語,他可敢
辯駁一句?這事本就是他荒唐,如何不許人提起?也罷,你既然不想聽他的壞話,朕便少說他多說你。你可知,朕為何要讓沈光向你發問,自己在林內聽?”
“太上皇手下文臣武將不計其數,其中自不乏有能之士,若是能從他們口中聽到實言,太上皇又何必如此大費周章?”楊廣並不否認,他哼了一聲:“便是朕身邊這幾人,也不肯亦不敢對朕實言相告。老徐敢的孫兒有膽有識,朕想要聽實話,也隻有從你這裏才能聽到。城中缺糧、人心思歸,這些事大家都看在眼裏。可是敢說這一切都是朕之過錯者,隻有你一個。至於說到破局之謀,他們倒是想了不少。每日裏都有人向朕獻計,各個都是朝廷棟梁,人人胸
中都藏有百萬甲兵。隻是這些人連真話都不敢講,所設之謀朕如何能信?與其聽他們的一派胡言,還不如聽你的話!”說到這裏,楊廣也從胡床上站起,把釣竿放在那裏不再理會。對徐樂道:“你隨朕到林中走走。”隨後又對那幾名護衛道:“你等守在此地不必跟隨,再看著朕的釣竿,若是
有魚上鉤莫要它走脫。”吩咐了護衛,楊廣便大大方方地引著徐樂跟自己向林中走去。徐樂沒想到楊廣膽量如此之大,自己若是不隨其同行,豈不是被他小看了?當下邁開虎步,隨著楊廣一路走
進樹林之內,把其他人留在外麵。林中小徑一看就知乃是剛剛開辟出來,想必在楊廣到來之前,根本就沒有這條路。踩在這新辟小徑之上,楊廣腳步不緊不慢,仿佛在自己的禦花園內散步。走出約莫三十
幾步之後,才開口道:“這幾日你的日子過得很熱鬧啊,隻怕便是我那位表兄也不曾想到,自己的使者會如此受歡迎。”
“太上皇留我在此,便是為了此事。如今所謀得售,不知太上皇心中作何想?”徐樂其實早在來此之前,就已經猜出楊廣把自己留在江都的用意。固然他喜歡美少年,對於武藝高強相貌英俊的漢家男兒有好感,卻也不至於到影響大局的地步。他留下
自己除了個人好惡之外,亦有著對於大局的考量。他是要借自己為餌,把朝中文武中暗藏的居心叵測之人釣出來鏟除。雖說經過幾番腥風血雨的殺戮,朝堂上目前尚能立身的大臣,都算是楊廣認可的忠良。不過自古來知人知麵不知心,尤其是眼下天下板蕩,忠奸善惡一念之間,所謂的忠臣未嚐不會為了保全身家性命又或者宗族生出異心。對這些人來說,自己這個李淵使節就是最好的橋梁,隻要自己待在江都,他們便不可能無所動作。隻不過這幾日與自
己來往的軍將,隻是打探關中情形,並無人為幕後主使牽線。楊廣所謀之事尚未有分曉,此時與自己見麵,就不怕打草驚蛇?楊廣頭也不迴地說道:“你這話隻說對了一半,朕確實想要以你為鑒,照一照朝中眾卿的心,看看他們到底是向著誰家?不過除此之外,朕也是真心想要你在城中多住幾日,讓軍中眾將與你這豪傑好生結交一番,免得讓他們以為自己無人可製,小看了天下群雄。這幾日前去見你的軍將,朕心知肚明,於他們的行事亦不會責怪。朕知道他們受了很多委屈,也知道他們思鄉情重,這些事眼下朕無力化解,就隻好讓他們能夠與你交談一番以解思鄉之苦。也算是朕為他們做得一點補償。”
話說完,額頭上已經滿是汗珠,畢竟是個羞澀的性子,說出這句話已經耗盡她全身氣力,再也說不出其他言語。不過此時此刻,她這句話倒是說得恰到好處。徐樂並非魯莽之人,膽大更不代表愚頑。他知道楊廣和李淵勢同水火,自身又是這等荒唐狂悖的性情。指望從楊廣嘴裏聽到
有關李淵的好話,簡直是白日做夢。既然要和楊廣交涉,就得做好這方麵準備,至少要允許楊廣說些難聽言語,要楊廣對李淵好言讚譽未免太過不講道理。再者在徐樂看來,楊廣這樣說話也未必就是壞事。比起把話藏在心裏,表麵上說些好言語敷衍,他更希望楊廣能夠像現在這樣直抒胸臆,把自己的態度展露無遺,這樣才
能讓李家君臣知曉楊廣心思,不至於為其蒙騙。相比而言,一個口出惡言的楊廣反倒是比好言好語的楊廣更容易對付。不過話雖如此,身為人臣便有人臣之禮,這並非迂腐而是大義所在,倘若阿爺徐敢在此隻怕反應會比自己更為激烈。大隋雖然立國多年,然則終究是承襲自南北朝亂世於
廢墟之上重立山河,經曆了那場禮崩樂壞率獸食人的劫數之後,人心已經變得難以把握。禮義廉恥等舊日美德,也不為人所遵奉。所謂君臣忠義,大多數人並不放在眼裏。畢竟當年臣弑君如殺犬羊,君謀臣一如殺雞,彼此之間全無信義可言,全看誰兵強馬壯
。“狗腳朕”這等言語都能隨口說出,所謂帝王又有何威嚴?徐敢亦是自屍山血海亂世紛爭中走出的豪傑,論及勇力武功更是天下少有人及。在那等亂世中,也曾有人猜測過,其是否會帶領麾下玄甲部曲自立門戶甚至迴手一刀結果
了主公自立為王。可是自始至終,不管徐敢手中掌握多少人馬的兵權在軍中又有何等聲望,都不曾動過謀反念頭,也不曾對主家有半點悖逆之舉。以徐敢素日的暴烈脾性以及無法無天的行徑,世人皆不敢相信他會對主家如此恭順,私下裏也曾有人揣度根由,更有些膽大狂徒曾經試圖遊說徐敢起兵,結果自然是無一
例外都被砍了首級。從亂世爭雄直到天下一統,玄甲騎始終是李家手中的利刃,從不曾反噬主人,亦不曾有絲毫不臣之心。
其中緣由外人難以揣度更不便問,徐敢自然也不會對旁人提及。直到在徐家閭隱居之後教導孫兒武藝之餘,才吐露了自己的真心:“我輩練就一身武藝,理應為天下出力為百姓謀福,昔日那等人間地獄的情形,絕不能重現人間,否則阿爺的那些老夥計便白白折了性命,阿爺的血也算是白流。我徐家子弟不可屈身辱誌為世家走狗,卻也不可靠著一身本領氣力胡作非為,更不能像那些塞上胡虜一般,隻知武勇不知忠義為何物,仗著有本領便想要謀朝篡位。自漢末開始,天子無道禮崩樂壞,天下人都不把禮法當一迴事,帝王不似帝王臣子也不像臣子。這不是書生之見,而是天下大義。想當年我漢家何等強盛,哪個胡兒膽敢放肆?可後來大家都想要為王稱霸彼此互不相容,英雄豪傑彼此殺戮,鬧得天下大亂英才凋零,最終惹出五胡亂華那場慘劇。這等事可一不可再,我徐敢這輩子不曾向誰低頭,更不會低聲下氣如奴仆一般供人差派。然則我也不會去做亂臣賊子,免得壞了世道人心。阿樂若是有朝遇到一個值得自己為之效死的主君,便要秉一顆忠心戮力輔佐,且不可三
心二意。大好男兒固然不可為人走狗,卻也不能生出不臣之心,否則便不配為徐家子孫!”有阿爺這番教導在,徐樂的人生便已經注定。他不會任人驅馳甘為走卒,更不會隨便效忠於誰。不管是為劉武周效力,還是為李世民衝鋒陷陣,都是以客將身份帶本部兵馬合作。大家合則來不合則去,不至於在誰的旗幟下廝殺,就將誰看作主公。可若是一旦認可某人的才具品行足以值得自己效力,也不會隨便生出背反之心,更不會想要
弑君自立。李世民的才具人品乃至對徐樂的一番赤誠,讓徐樂願意輔佐其一統天下重鑄乾坤。在他看來,也隻有李家人統一天下,才能讓百姓安居樂業,神州亦不至於陸沉。既然如此,自己便是李淵的臣子,應有的君臣本分不容有失。在李淵麵前,自己要維護榮譽,更要維護玄甲騎兒郎的利益,但是在外人麵前,自己與李淵又是榮辱與共不容人隨
意折辱。若是放任楊廣辱罵李淵自己無所反應,既是讓楊廣心生誤解,認為自己對李淵可能有所不滿以至於惹出無數麻煩,更是讓那些侍衛看了笑話。這時那女子的言語,算是給
彼此之間都留出餘地,讓兩人不至於因為這一句話鬧僵。楊廣冷笑一聲:“若是老徐敢知道自己的孫兒對李淵如此忠心,不知該作何想。你這人忠心可嘉,然則行事未免太過毛躁,即便李叔德眼下在此,朕也是一般言語,他可敢
辯駁一句?這事本就是他荒唐,如何不許人提起?也罷,你既然不想聽他的壞話,朕便少說他多說你。你可知,朕為何要讓沈光向你發問,自己在林內聽?”
“太上皇手下文臣武將不計其數,其中自不乏有能之士,若是能從他們口中聽到實言,太上皇又何必如此大費周章?”楊廣並不否認,他哼了一聲:“便是朕身邊這幾人,也不肯亦不敢對朕實言相告。老徐敢的孫兒有膽有識,朕想要聽實話,也隻有從你這裏才能聽到。城中缺糧、人心思歸,這些事大家都看在眼裏。可是敢說這一切都是朕之過錯者,隻有你一個。至於說到破局之謀,他們倒是想了不少。每日裏都有人向朕獻計,各個都是朝廷棟梁,人人胸
中都藏有百萬甲兵。隻是這些人連真話都不敢講,所設之謀朕如何能信?與其聽他們的一派胡言,還不如聽你的話!”說到這裏,楊廣也從胡床上站起,把釣竿放在那裏不再理會。對徐樂道:“你隨朕到林中走走。”隨後又對那幾名護衛道:“你等守在此地不必跟隨,再看著朕的釣竿,若是
有魚上鉤莫要它走脫。”吩咐了護衛,楊廣便大大方方地引著徐樂跟自己向林中走去。徐樂沒想到楊廣膽量如此之大,自己若是不隨其同行,豈不是被他小看了?當下邁開虎步,隨著楊廣一路走
進樹林之內,把其他人留在外麵。林中小徑一看就知乃是剛剛開辟出來,想必在楊廣到來之前,根本就沒有這條路。踩在這新辟小徑之上,楊廣腳步不緊不慢,仿佛在自己的禦花園內散步。走出約莫三十
幾步之後,才開口道:“這幾日你的日子過得很熱鬧啊,隻怕便是我那位表兄也不曾想到,自己的使者會如此受歡迎。”
“太上皇留我在此,便是為了此事。如今所謀得售,不知太上皇心中作何想?”徐樂其實早在來此之前,就已經猜出楊廣把自己留在江都的用意。固然他喜歡美少年,對於武藝高強相貌英俊的漢家男兒有好感,卻也不至於到影響大局的地步。他留下
自己除了個人好惡之外,亦有著對於大局的考量。他是要借自己為餌,把朝中文武中暗藏的居心叵測之人釣出來鏟除。雖說經過幾番腥風血雨的殺戮,朝堂上目前尚能立身的大臣,都算是楊廣認可的忠良。不過自古來知人知麵不知心,尤其是眼下天下板蕩,忠奸善惡一念之間,所謂的忠臣未嚐不會為了保全身家性命又或者宗族生出異心。對這些人來說,自己這個李淵使節就是最好的橋梁,隻要自己待在江都,他們便不可能無所動作。隻不過這幾日與自
己來往的軍將,隻是打探關中情形,並無人為幕後主使牽線。楊廣所謀之事尚未有分曉,此時與自己見麵,就不怕打草驚蛇?楊廣頭也不迴地說道:“你這話隻說對了一半,朕確實想要以你為鑒,照一照朝中眾卿的心,看看他們到底是向著誰家?不過除此之外,朕也是真心想要你在城中多住幾日,讓軍中眾將與你這豪傑好生結交一番,免得讓他們以為自己無人可製,小看了天下群雄。這幾日前去見你的軍將,朕心知肚明,於他們的行事亦不會責怪。朕知道他們受了很多委屈,也知道他們思鄉情重,這些事眼下朕無力化解,就隻好讓他們能夠與你交談一番以解思鄉之苦。也算是朕為他們做得一點補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