旭日東升,刺破堆疊烏雲,照在長安城的城碟之上。簇新的大隋旗幟在城頭迎風舒展,顯得活力十足。站在城碟之後持矛挎刀值守的兵士個個滿麵紅光,身上衣甲鮮明,


    日光之下爍爍生輝,不管其真實本領如何,隻看賣相,這支軍隊依舊如同開國時一樣,足以掃蕩天下氣吞六合。魚俱羅這段時間的奮戰並非白費力氣,就在晉陽人馬頓兵於蒲津渡口之時,大隋朝廷也開始了動作。除了傳檄四方要求各路人馬勤王之外,更是將原本分散於整個京兆郡


    的鷹揚兵盡數調入長安。如今長安城內,集結了京兆十六鷹揚府全部人馬。數萬兵馬拱衛著這天下名都,看上去似乎有充足把握守住城池與李淵較量高低。於大隋官方體製內,這座城池不稱長安,而稱“大興”。得名原因,乃是因為開皇天子曾被北周封為“大興公”,等到大隋一統天下後,都城就以昔日官位命名。隻不過對於


    百姓以及依舊懷念昔日漢家天下的官員乃至文人士子來說,還是願意以長安相稱。事實上眼下的大興與當年長安,已然不是一處所在。漢末戰亂加上五胡亂華,數十年戰火摧殘,長安城已然殘破不堪。城垣破敗宮室荒蕪,城中水皆鹹鹵,欲得一清水井都難如登天,並非宜居之地更不適合作為國都。開皇


    天子混一宇內之後,於開皇二年下旨,以尚書左仆射高潁領新都大監,太子左庶子宇文愷領營新都副監,於龍首原新建都城。隋朝百姓口中的長安,一如大隋帝國一般,都是飽經戰亂之後浴火重生之物。憑借著大隋的雄厚國力以及宇文愷蓋世巧思,這座新長安比起前朝興建的舊長安更為雄壯恢


    弘。城池東西長約二十裏,南北約十八裏,其規模為漢朝長安的兩倍有餘。放眼宇內,沒有任何一座城池能與這座巨城相提並論。自古以來漢家都城,規劃思想基本源自《周禮》,所謂:匠人營國,方九裏,旁三門,國中九經九緯,經塗九軌,左祖右社,麵朝後市。依據這樣的規劃思想營建出來的


    都城,方正有序,嚴謹對稱,把王宮置於核心位置好體現君主的權威性,前朝後市的規劃則代表儒家先義後利的理想。然則宇文愷築城時,則以“建邦設都,必稽玄象”為考量,將象天思想發揮到極致。整個城池依據天人合一思想建立,城池由東西走向的六條土崗橫貫,乃是取《易經》乾


    卦中六爻之相。


    乾卦屬陽,稱九,自上而下,橫貫長安地麵的這六條土崗從北向南,依次稱為初九、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上九。從地勢看,六道土崗從南到北漸次降低。宮城所處的位置相對較低。不把宮城設置在最高處同樣也是考慮天象。根據天上星宿的位置,最為尊貴的紫微垣居於北天中央,


    以北極為中樞,東、西兩藩十五星拱衛。紫微垣即指皇宮的意思,是以隻能把皇宮布置在北邊中部,外郭城則象征向北環拱的群星。長安城中東西、南北交錯的二十五條大街,將全城分為利人、都會兩市外加一百零八坊。朱雀大街為城市中軸,將城區一刀切開,分為東西兩部分:東部隸屬萬年縣,本應有一市五十五坊,因城東南角曲江園占去兩坊之地,故實領五十三坊;西部


    屬於長安縣,實領一市五十五坊無差。這一百單八坊對應的自是天空星曜,皇城之南四坊,以象四時;南北九坊,取則《周禮》九逵之製;皇城兩側外城南北一十三坊,象一年有閏。這套玄而又玄的風水之說


    ,將一座本已威嚴無比的大城,烘托得更加神聖。城牆以黃土夯築,城外環繞護城河,為了便於物資運轉,又修建廣通渠以通漕運。四方之物借運河之力得以輸入京都,保證了國都的商業發達百姓日用不缺。在此地你可


    以買到吳越寶刀、安陽青瓷、江南絲綢,也可以買到來自番邦塞外的奇珍。放眼天下,能夠勾連四海,集天下貨品於一地者非長安莫屬。素來崇尚節儉的楊堅不惜耗費人力物力營建這等恢弘都城,自有其考量所在。除了誇耀國力震懾塞外胡騎,也是向天下昭告,大隋江山上映天命。隻要天不塌下來,大隋


    的江山就不會滅亡,這個江山一如這新建都城堅不可摧萬世不拔!不管是誰妄想冒犯天威,注定自取滅亡!可惜他雖有雄心,卻終究還是低估了世家門閥的力量。父子兩代皇帝刻意打壓北地武功世家,意圖收天下之權,不想大事未競,這天反倒是先塌了下來!晉陽大兵虎視眈


    眈,無數北地虎狼之士紛紛投奔李淵帳下,河東六府鷹揚精兵更是摩拳擦掌,想要攻入長安抄掠財貨。滿天星宿又能拱衛紫薇幾時,怕是隻有老天才知道。即便衛文升、陰世師二人竭盡所能穩定局麵,為三軍換裝全新衣甲旌旗振奮士氣,以財帛酒肉犒賞三軍。這些守衛城池的鷹揚兵眼神中依舊難掩驚懼之色,於城頭巡哨時


    眼睛不錯神地盯著蒲津渡方向,生怕不知幾時就有晉陽鐵騎殺來。也有的兵士偷眼去看自家軍將,想要從他們臉上得到答案。卻見自家主將的神色不比自己好多少,眼神中同樣充滿惶恐不安之意,隻不過他們的眼神更多是看向宮城而非


    城外。這些軍將畢竟比部下聰明一些,知道決定自家命數的不是李淵而是此刻在宮中議事的各位大員。隻盼他們能夠拿出一條妙計退兵,別讓李淵的人馬真打過來。連魚無敵那


    等猛將都死了,自己又如何敵得過李家的天兵?還是免戰為上。魚俱羅陣亡的消息早已傳到城中,得益於京兆郡丞骨儀的忠誠以及他手下那些武侯勤勉,這個消息並未在民間引起什麽騷動。甚至很多百姓還以為蒲津依舊在朝廷手中,


    誰要是無意中說出真相,很快就會被官府帶走,再不然就是無緣無故消失。衙署中人在人前也是一副胸有成竹模樣,對戰事表現得漠不關心。似乎魚俱羅的死活蒲津歸屬根本無關大局,晉陽李家起兵,就像是這些年越來越多的盜賊出沒一樣,根本算不了什麽。事實上,隻要看看這些人私下裏的緊張神色,以及城中戒備日漸森嚴的事實,就知道事情沒這麽簡單。魚俱羅的死訊就像是一塊大石頭,壓在留守長安的


    群臣心中,讓他們的眉頭久久難以舒展。哪怕明知道魚俱羅那幾千人死守蒲津注定陣亡,這般安排本就是為了讓這有無敵勇名又有重瞳異相的猛將戰死疆場,免得天子擔憂。可是聽到確實消息後,心裏還是難以


    釋懷。畢竟連魚俱羅這種勇將都死了,自己這些人又如何抵擋李淵?楊廣居於江都,親信大臣精兵猛將皆隨行護駕,留守長安輔佐代王楊侑的大臣不多,論及武藝將略,實無一人能和魚俱羅相頡頏。京兆的鷹揚兵號稱精銳,可是實際情形


    如何大家心裏都有數。讓這些臨時征召的農夫與河東六府鷹揚兵廝殺,結果不言自明。這一局麵形成與大業天子本人也脫不了幹係,其生性多疑,哪怕代王楊侑隻是個孩子且是自家嫡孫,他依舊不能放心。隨著楊玄感叛亂征討遼東失敗,天子威信大不如前,天下盜賊蜂起,揭竿而起者不計其數。楊廣生怕自己不在京城,倘若長安兵強馬壯有人擁立楊侑為帝,形成南北兩朝廷格局。是以刻意打壓長安軍力,令其不足以生亂


    。原本京兆鷹揚裏麵的精銳大半隨駕南狩,留守的兵馬大多是湊數,能殺善戰者寥寥無幾。既無健卒更缺強將,隻靠城牆加上武裝農夫如何抵擋晉陽兵馬守住城池就成了擺在城內諸位文武大臣麵前的一道難題。禁苑之內數日會商,便是想要為這道難題找個答案


    。代王楊侑畢竟不是天子,因此不敢在含元殿接見群臣,而是以太子之禮,在嘉德殿會商。端坐於寶座上的代王還是個十三歲的半大孩子,雖然在亂世之中,這個年齡的男


    子已經可以曆事,若是在邊地,這個歲數的男孩說不定連人都殺過。可是作為鳳子龍孫的楊侑。顯然不能以此為繩墨考量。畢竟他頭上有個多疑且殘暴的祖父,自己的父親偏又早已死去。這些年來他在母妃韋氏教導下,每日謹小慎微地活著,隻求不要引起祖父的猜忌或是冒犯了什麽忌諱丟掉性命,其他不敢奢求。既不敢攬權更不知如何用權,其才具比起普通的孩子並沒強到哪去。他就像是一個傀儡,每日按著操縱者的命令行事,盡自己所能扮演好角色,不


    求有功隻求無過,到了這種生死攸關的場合就不知道該如何應付。楊侑原本白皙的麵孔,這時早已沒了血色,額頭上汗珠密布卻又不敢擦拭,生怕失儀犯禁惹來訓斥。這位少年代王如同坐在火盆上,被熊熊烈焰烘烤著。他想不通為何有


    人會想要這個受罪的位置,甚至不惜以刀兵來搶。若是按照楊侑的心思,這個寶座乃至這座城池自己都不稀罕,誰要是想要就盡管拿去。可是這話不能說也不敢說,按照母妃囑咐,自己隻要做個啞巴就好,其他的事交給


    其他大臣決定。不管他們做什麽決斷,自己都隻管點頭。可問題是一連幾天,自己隻看到了一群人吵來罵去,幾次幾乎揮拳相向,就是拿不出一點辦法。


    他們也和自己一樣害怕了!楊侑相信自己的判斷沒錯,這些看似有辦法的臣工,實際並不比自己高明多少。他們也不知道該如何對付李淵,所以隻能互相謾罵乃至動武,隻不過是希望有人承擔責任


    。喉嚨越響,就越證明心虛,大抵是這樣沒錯的。反倒是不開口的人,或許還有些辦法。生在帝王之家又從小謹慎的楊侑隻是缺乏膽量並不缺乏謀略,尤其是十來年謹慎的生活,更是造就他一身出色的察言觀色本領。目光偷偷在那些臉紅脖子粗的大臣頭麵上看過去,最終落在一人身上:左翊衛大將軍陰世師!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盛唐風華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天使奧斯卡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天使奧斯卡並收藏盛唐風華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