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危局前傳第六百一十一節 一勝一敗
大明永樂二十年年七月初,就在老皇帝下令退迴開平城的十天之後,老皇帝率領的東路軍已經走到了清水源,老皇帝見道路旁聳立著一塊十幾丈高的岩石崖壁,便囑咐楊榮和金幼孜寫一篇北征紀實刻到這崖壁上,因此,大軍就這樣在清水源駐紮了下來。
就在兩位內閣大臣撰好文稿給老皇帝審閱時,老皇帝對此次無功而返還是頗覺遺憾,不管兩位文采斐然的大學士怎麽遣詞造句,可無功而返就是無功而返,怎麽都是莫大的欠缺。幸而,就在老皇帝想著就這麽刻的時候,已經留下設伏了而脫離大軍已經二十來天的前鋒營的戰報終於到了。
在聽到是捷報的時候,原本已經困乏得昏昏欲睡的老皇帝瞬間就清醒了過來,立刻就打起精神召集文武眾臣來大帳一起聽捷報。隨著金幼孜那鏗鏘有力的聲音大聲讀出捷報的內容,眾文武一下就都歡唿起來,老皇帝的臉上也終於露出了久違的笑容。
原來,金忠和陳懋在金忠選定的位置埋伏了十天卻依然沒有等到阿魯台的大軍到來,阿魯台的謹慎小心遠遠超出了他們的想象,這受驚的大老鼠阿魯台就算是得到探子的反複肯定說老皇帝的大軍真的已經撤走了他都依然還是不信,反而更加的驚疑這還是老皇帝故意設下的誘敵圈套。
金忠和陳懋在苦熬了十天之後,非戰鬥減員也達到了將近兩千人,士氣也低落到了穀底。就在陳懋提議應該撤軍之後,金忠卻忽然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因為按他對阿魯台排兵布陣的了解,阿魯台會在危險的方向設置一支萬人左右用以策應的前軍。
這支前軍和阿魯台的主力之間大約會在三裏左右,所以,金忠便想兵行險著的率兵悄悄摸上去,趁著半夜韃靼士兵熟睡的時候殲滅了這支前軍之後便立刻撤退。這是個非常危險的行動,一旦被韃靼探子發現,那他們這支孤軍很有可能就要被反過來包圍殲滅了。
金忠和陳懋商量之後,最後還是決定冒一次險,於是便先送走了病倒的士兵,帶著剩下的一萬八千人一路避開韃靼的探子走了整整五天才發現了阿魯台的駐軍之所,又夤夜摸到了阿魯台的前軍附近所有人一起動手全殲了這支萬人的前軍,並且活捉了這支前軍的將領妥妥兒,這可是阿魯台手下曾經和阿郎尼和阿失帖木兒並稱的四大將之一。
這場殲滅戰隻持續了半個時辰就結束了,憋了半個月的前鋒營士兵爆發出了驚人的戰鬥力,大部分韃靼士兵還在睡夢中就被抹了脖子,被驚醒過來的也沒有過多的抵抗就去了另一個世界。而且,由於當夜狂風大作,韃靼前軍這邊的廝殺聲根本就沒有傳到三裏外的大營。
所以,金忠率領偷襲的前鋒營在完成任務後最後也安全撤退了,連原本準備犧牲自己帶領三千人斷後擋住追兵的陳懋也一起安然撤走了,此戰全殲韃靼前軍近萬人,還活捉了阿魯台的手下大將妥妥兒。最重要的時候阿魯台在得到前軍被一夜全殲的消息之後,更加確定先前老皇帝朱棣的撤走就是圈套,生怕自己被圍殲的阿魯台當天就帶著大軍向著更遙遠的北方荒漠裏逃走了。
聽完捷報之後,老皇帝興奮的下旨擺宴慶功。可就在老皇帝想著要不要再派張輔率兵追過去徹底逼死阿魯台的時候,卻忽然就虛弱得暈倒了。這大概是因為一直繃著的那根弦終於因為勝利的捷報到來而鬆懈了下來,稍稍彌補了遺憾之後老皇帝的身體就再也撐不住了。
老皇帝就這樣徹底病倒了,自暈倒後就一直昏昏沉沉迷迷糊糊的。楊榮等人終於是鬆了一口氣,在停止用龍虎之藥後,老皇帝的身體能撐到現在已經是大大超出預期了,要是真的讓老皇帝堅持迴到了開平城,那他們就要執行更加兇險的第二計劃,他們是非常不想麵對的局麵。
就這樣,大軍唿嘯的北風中又繼續開拔了,畢竟現在老皇帝還有清醒的時候,所以大軍還得按計劃繼續前進。可一生霸道的老皇帝大概永遠也不會料到,在他生命的最後時間裏,他居然也會重蹈秦皇漢武的覆轍,大概這些英明神武了一生的霸主們永遠都不會相信這樣的事會落到自己頭上吧!
就在金忠和陳懋還在風沙中埋伏的時候,南方的交趾省,那假陳智帶領的總兵府大軍也終於是來到了已經被黎利占領作為大本營的寧化府四縣之地。還裹著傷的假陳智在駐軍後就犯難了,這黎利的狡詐和兇殘他是早就知道的,從前當大頭兵的時候就跟著李老侯爺一起征伐過,也吃過大虧。
而後黎利和明軍作戰各有勝敗,當然是黎利敗多勝少,可那是因為先有李老侯爺和真陳智後來又有洛參讚在的原因啊,現在他這個假貨要自己和黎利麵對麵的作戰,要親自去麵對這個難纏的敵人,他可是半點底氣都沒有,因為他不但不懂排兵布陣,甚至連怎分派任務都不知道。
這也是因為他先前太懶,在馬子同帶著他一邊打仗一邊教授的時候他根本就沒學進去多少,就隻想著裝威風了。現在真正要到他自己去麵對的時候自然就傻眼了,他也不明白那死太監馬琪為什麽非要讓他這個假貨領兵,難道真就是為了推卸責任連他根本什麽都不會都不管了麽?
以他現在對官場的認識自然是不會明白像馬琪這樣的官僚心裏到底在想什麽,他怎麽也不會想到馬琪這樣的老官僚哪怕讓總兵府損兵折將也絕不會留下讓自己承擔罪責的可能性,就算是交趾大亂,就算是此戰大敗,那也是總兵府的責任,他作為鎮守太監已經做了所有該做的事,最多就是監督不力的小過而已,算不上是罪!
此時,寧化車來縣的縣衙已經被黎利叛軍改為了臨時的王宮和總指揮部。平定王黎利在接到總兵府大軍到來的探報後也是第一時間找到了名義上自己的王上安南王陳暠,一見麵就揮動著手中的探報開心的說道:“恭喜王上賀喜王上啊!”陳暠接過探報看了看就還了迴去:“明軍大軍出動前來清剿我們怎麽還成了好消息了?”
黎利毫不在意的坐下舉起茶杯喝了一口才悠悠說道:“本王還正愁著沒有足夠的實力繼續征伐,這不是就給我們送補給和軍械武器來了嗎?”陳暠眉頭微皺的問道:“怎麽平定王就如此自信一定能輕鬆擊敗明軍?”黎利擺擺手道:“要是別人領軍我或許還不敢如此托大,可領軍的事那假陳智啊,他是個什麽樣的人王上應該也很清楚。”
陳暠嗬嗬冷笑點頭,卻也不再接話,他和黎利的關係現在是非常的微妙,黎利需要他這個假陳暠以安南王的名義讓他名正言順的起兵造反,而陳暠卻是越來越迷失在自己虛無的報仇理想中,開始渾渾噩噩的混日子,開始無所事事的會見各種來朝見的世家大族代表打發時間。
對於牢牢掌控著兵權和實權的黎利,陳暠更多的已經變成了敷衍和應付,隻要黎利不找他的麻煩,他也絕對不會多找半點麻煩,對此黎利是很滿意的,所以,兩人在出兵響應寧化百姓起事並迅速占領了四縣之地後就這樣在縣衙改成的臨時王宮裏安然的和諧相處著。
可今日的黎利似乎卻很想說話,或許是在預測到這場大勝之後那即將到來的波濤洶湧,他這壓抑了許多年的心情也一時大好,並且急切的需要找個老熟人傾訴一下,而陳暠自然就成了最佳人選,所以沉默了片刻之後黎利便又興致盎然的問道:“王上現在可相信我早先說過的話了?隻要我們還在堅持反抗,那席卷整個安南的浪潮遲早是會到來的。”
陳暠斜眼看了看一臉興奮的黎利,也語氣平淡的迴道:“平定王一向都是高瞻遠矚料事如神的,從我變成安南王 陳暠的那一天起一切不就都是按照平定王心中所想的在實現麽?先前的那些失敗無非就是因為雙方實力過於懸殊才導致的,如果能讓平定王擁有十萬裝備精良的大軍,那莫說是安南了,怕是就連廣西和雲南都是平定王的了。”
黎利今天是絲毫不在意陳暠言語中的調侃戲謔,反而認真的點點頭道:“王上說的極是,不過這應該很快了,如今我們已經招募了近三萬新軍,隻要這次大敗明軍之後再加緊招募和訓練,相信一年之內我們就可以有十萬能戰的大軍了,隻不過王上說的連廣西和雲南都要占了那我倒真還沒有這麽猖狂,頂多是把廣西的邊界再挪一挪,讓我們有險可守,再然後麽,就該找寮國算算舊賬了,這麽些年他們從我們這裏坑走了那麽多好處,到那時也該讓他們連本帶利的還迴來了。”
陳暠再次看了看信心滿滿的黎利,有些疑惑的問道:“我絲毫不懷疑你能擊敗這無能的假陳智,可接下來明廷若是再派大軍前來征剿呢?派沐晟率大軍前來就已經難以應付了,若是再由張輔統帥大軍前來,那我們估計又得逃亡到寮國去避難了,平定王是哪裏來的底氣不但要擊敗所有明軍還要繼續對外擴張的?”
黎利因為心情大好,難得的沒有生氣,反而還好好的給陳暠分析起來:“沐晟應該是暫時不可能統軍了,他兒子沐斌丟了一半貢品,他正被鎮守太監和駐守雲南的岷王朱楩彈劾的不敢動彈呢,那朱楩被沐晟在建文帝削藩時坑了一次導致被廢,在永樂朝前期又被沐晟彈劾得被削去護衛和職權與富家翁無異,如今沐晟攤上事了他還不聯合先前就對沐晟不滿的人往死裏整他?”
黎利想了想又繼續說道:“至於張輔麽,再來南疆的可能性也不大,畢竟北境戰事不利,朱棣勞師遠征卻無功而返,據說身體還一日不如一日,那一旦朱棣病故,北境就需得有張輔這樣的大將前去鎮守先幫明廷的新皇帝坐穩了龍椅再說,所以,既然沐晟和張輔都來不了了,那以我黎利之能,對付明廷的其它將領應當是不在話下的。”
陳暠看著黎利臉上那一本正經和洋洋得意混合在一起的樣子很想再說些什麽刺他一刺,可想了半天卻發現似乎反駁不了黎利的言論,唯一能說的就是明廷並不是隻有沐晟和張輔兩個大將,可話到嘴邊卻又難以出口了,畢竟他現在是安南王陳暠,朱棣和他手下的將領是他的仇人,自己替他們說話似乎也不對。
當下陳暠隻能笑笑道:“平定王言之有理,看來安南複興強大是指日可待了,隻是那都是後話了,不知平定王準備如何應對當下來犯的明廷大軍?”黎利嘿嘿一笑道:“探子已經探得清楚,那假陳智擠走了李陽和洛參讚之後又刻意打壓李彬的舊部,如今從他以下領軍之人幾乎都是善於逢迎拍馬的平庸之人,而且那假貨還在出征之前被人刺傷,哪有什麽戰心?所以,我隻要調派得當再略施小計,那一群草包率領的明軍也就成了沒有戰力的烏合之眾!”
陳暠眉頭微皺剛想開口勸他也莫要過於輕敵卻又忍住了,對於他來說,早在幾年前雙方的勝敗對於他來說就已經不重要了,所以,他現在感興趣的反而是黎利剛才話裏提到的一個名字:“不知道那逃走的洛參讚可有消息了?”黎利想了想還是輕歎一聲道:“倒是一直沒有抓到他們的消息,隻是聽說擊斃了一個中年女犯,那女犯的屍體還被拉迴來示眾了。”
陳暠瞬間就腦中轟然作響,霍然起身道:“死的是誰?是哪位師母還是黃嵐大姐?”黎利搖搖頭道:“這個我就不知道了,明廷的告示裏沒有說,我們的探子也不認識,可據探子所描述的樣子猜測應該是你的某位師母吧!”陳暠憤怒的喊了一聲:“方師母!”卻又轉而怒視著黎利。
黎利不悅的說道:“你的師母又不是我害死的,你這麽看著我幹嘛?”黎利惡狠狠的問道:“這是多久以前的事了?你為何今日才告訴我?”黎利一攤手道:“我也是來此站穩腳跟之後才知道的消息,之前不說是怕王上傷心過度會失去理智而身犯險境,今日告訴王上是想王上應該明白我們是有著共同敵人的,應該振作起來與我一起對敵才是。”
此時的陳暠已經又迴到了那個自己還是練珍的時代,有著師父的教誨和師母的照顧,那時的他總覺得不能一展所長很是憋屈,可後來才知道那大概是他這一輩子最美好的時光了,可惜,選錯了路就很難迴頭了,從他開始幫黎利造火器開始就已經讓自己離師父他們越來越遠,等到他下定決心要變成陳暠的那一刻,他們就已經是兩條道上的人了。
此時他的心裏滿是悔恨,愧疚,傷心,哀痛,繼而又是滿腔的悲憤和怒火,師父明明可以安穩的生活,卻為了幫助明廷平叛而放棄了自己滿門的仇恨,最後卻還是落得個被人追殺再度逃亡還連患難之妻都無法護得周全的地步!那他們倆到底是誰錯了?!
漸漸的,陳暠又放下了練珍的過去,雙目赤紅的厲聲說道:“平定王若是有什麽好的謀劃就和我說說吧,我定會助平定王擊敗這個假貨,最好能將他生擒而後當中千刀萬剮!”黎利當下大喜道:“好啊好啊,以王上之能,若是願意禦駕親征,那我方一定士氣大盛,這勝算便有八成了!”
陳暠此時才知道黎利今日的目的就是用這激將法讓陳暠這個安南王心甘情願的再上戰場激勵士兵鼓舞士氣,麵對這樣的陽謀,陳暠也懶得再去計較了,反正他現在也確實想上戰場去宣泄心中的怒火和恨意,也想親手捉住那個該死的假陳智在親手將他淩遲!
就這樣,以逸待勞的黎利叛軍設下了三重埋伏等待著明軍的到來。當晚,明軍前鋒到達,雙方本是試探性交戰,沒想到安南王陳暠忽然手持長槊從親衛的保護中衝出去直撲明軍,叛軍士氣一時高漲立刻便不懼箭矢火槍的攻擊跟隨其後猛撲過去,加之陳暠勇猛異常,明軍難擋其鋒銳,抵擋片刻之後便敗退而走。
首戰取勝,又是久不出戰的安南王陳暠親自領兵獲勝,叛軍之中的士氣立時就沸騰了,原本還有些人擔心明軍裝備精良火器兇猛,經此一戰之後,這樣的擔心瞬間就一掃而光,軍營中都在傳頌安南王陳暠的英勇事跡,都在憧憬著重新光複安南國之後的好日子。
等到假陳智帶領後續大軍到來聽到前鋒戰敗的消息後也是嚇得不輕,連忙下令就地紮營。第二天,假陳智派出去攻城的兩支隊伍先後被擊敗,假陳智驚惶不已卻又不敢退軍。第三日,黎利和陳暠率軍主動進攻,卻在略作試探後便退走了。
此時若是換成其它將領統軍,大概都要防備黎利叛軍半夜偷襲了,可假陳智哪管這些?隻在侍女懷中想著怎麽盡快退兵,當夜醜時將盡之時,明軍軍營四周忽然火起,而且火借著風勢迅速蔓延,不一會兒半個軍營都被大火吞噬,明軍士兵在睡夢中驚醒,慌亂的撲火逃命。
而假陳智被驚醒後也是錯愕無比,愣怔片刻之後居然選擇了第一時間逃走。就這樣,失去了指揮的明軍一時成了烏合之眾,除了有個別將領還能有序指揮自己的部署滅火撤退外,其餘大部分明軍都連武器都沒拿就慌亂的四散逃命了,這樣的軍隊還能有什麽戰鬥力?
此消彼長之下,早就已經是士氣高昂充滿鬥誌和殺意的叛軍手持武器從四麵八方殺來,明軍死傷慘重一退再退,等到天明之時,大部分叛軍都已經追出了三五十裏。黎利一看戰果已經達到了,連忙命人四處吹響號角下令撤退並沿路打掃戰場繳獲軍械武器。
此戰前後不到五天便結束了,並且以明軍的大敗收尾,戰後檢點,明軍此戰共傷亡一萬餘人,丟失鎧甲、軍械武器及火器無數。而叛軍死傷不到三百人,經此一戰,寧化的臨時王宮瞬間就成了安南人心中的希望之地,很多不堪盤剝壓迫的百姓紛紛前來依附,甚至還有很多整族前來的。
正如黎利所以,戰後短短的一個月裏便聚集了超過十萬人,一直不滅的星星之火終於成了燎原之勢,除寧化外,本就有叛軍活動的乂安府和清化府等地紛紛再度爆發大規模起義,所以,在馬子同和李陽他們好不容易長途跋涉到達北京準備上報交趾實情的時候,整個交趾大部分都已經陷入紛亂之中了!
正如黎利預料的那樣,若是之前,得到交趾大亂消息的沐晟肯定是一邊向老皇帝上報一邊就整軍出征了,可此時的沐晟卻隻能連連派出八百裏加急往北疆邊境送去緊急軍報,可他哪裏又會知道,等他的軍報到達的時候,老皇帝已經是看不到了。
就這樣在各種陰差陽錯之下,交趾的情況在短時間內迅速惡化並且越演越烈,等到數月後朝廷了解了一切真相再派大軍前來的時候,交趾已經有一大半地區被叛軍占據了,繳獲了大量明軍武器又有了各地府庫裏糧草支持的叛軍已經成了一頭兇猛的惡犬,再不是那麽容易對付的了!
——未完待續,敬請關注——
~~~~本文為長篇曆史小說《大明危局》第五卷“大明危局前傳”章節,如果覺得還不錯,敬請點擊下方書名加入書架訂閱更新~~~~~
大明永樂二十年年七月初,就在老皇帝下令退迴開平城的十天之後,老皇帝率領的東路軍已經走到了清水源,老皇帝見道路旁聳立著一塊十幾丈高的岩石崖壁,便囑咐楊榮和金幼孜寫一篇北征紀實刻到這崖壁上,因此,大軍就這樣在清水源駐紮了下來。
就在兩位內閣大臣撰好文稿給老皇帝審閱時,老皇帝對此次無功而返還是頗覺遺憾,不管兩位文采斐然的大學士怎麽遣詞造句,可無功而返就是無功而返,怎麽都是莫大的欠缺。幸而,就在老皇帝想著就這麽刻的時候,已經留下設伏了而脫離大軍已經二十來天的前鋒營的戰報終於到了。
在聽到是捷報的時候,原本已經困乏得昏昏欲睡的老皇帝瞬間就清醒了過來,立刻就打起精神召集文武眾臣來大帳一起聽捷報。隨著金幼孜那鏗鏘有力的聲音大聲讀出捷報的內容,眾文武一下就都歡唿起來,老皇帝的臉上也終於露出了久違的笑容。
原來,金忠和陳懋在金忠選定的位置埋伏了十天卻依然沒有等到阿魯台的大軍到來,阿魯台的謹慎小心遠遠超出了他們的想象,這受驚的大老鼠阿魯台就算是得到探子的反複肯定說老皇帝的大軍真的已經撤走了他都依然還是不信,反而更加的驚疑這還是老皇帝故意設下的誘敵圈套。
金忠和陳懋在苦熬了十天之後,非戰鬥減員也達到了將近兩千人,士氣也低落到了穀底。就在陳懋提議應該撤軍之後,金忠卻忽然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因為按他對阿魯台排兵布陣的了解,阿魯台會在危險的方向設置一支萬人左右用以策應的前軍。
這支前軍和阿魯台的主力之間大約會在三裏左右,所以,金忠便想兵行險著的率兵悄悄摸上去,趁著半夜韃靼士兵熟睡的時候殲滅了這支前軍之後便立刻撤退。這是個非常危險的行動,一旦被韃靼探子發現,那他們這支孤軍很有可能就要被反過來包圍殲滅了。
金忠和陳懋商量之後,最後還是決定冒一次險,於是便先送走了病倒的士兵,帶著剩下的一萬八千人一路避開韃靼的探子走了整整五天才發現了阿魯台的駐軍之所,又夤夜摸到了阿魯台的前軍附近所有人一起動手全殲了這支萬人的前軍,並且活捉了這支前軍的將領妥妥兒,這可是阿魯台手下曾經和阿郎尼和阿失帖木兒並稱的四大將之一。
這場殲滅戰隻持續了半個時辰就結束了,憋了半個月的前鋒營士兵爆發出了驚人的戰鬥力,大部分韃靼士兵還在睡夢中就被抹了脖子,被驚醒過來的也沒有過多的抵抗就去了另一個世界。而且,由於當夜狂風大作,韃靼前軍這邊的廝殺聲根本就沒有傳到三裏外的大營。
所以,金忠率領偷襲的前鋒營在完成任務後最後也安全撤退了,連原本準備犧牲自己帶領三千人斷後擋住追兵的陳懋也一起安然撤走了,此戰全殲韃靼前軍近萬人,還活捉了阿魯台的手下大將妥妥兒。最重要的時候阿魯台在得到前軍被一夜全殲的消息之後,更加確定先前老皇帝朱棣的撤走就是圈套,生怕自己被圍殲的阿魯台當天就帶著大軍向著更遙遠的北方荒漠裏逃走了。
聽完捷報之後,老皇帝興奮的下旨擺宴慶功。可就在老皇帝想著要不要再派張輔率兵追過去徹底逼死阿魯台的時候,卻忽然就虛弱得暈倒了。這大概是因為一直繃著的那根弦終於因為勝利的捷報到來而鬆懈了下來,稍稍彌補了遺憾之後老皇帝的身體就再也撐不住了。
老皇帝就這樣徹底病倒了,自暈倒後就一直昏昏沉沉迷迷糊糊的。楊榮等人終於是鬆了一口氣,在停止用龍虎之藥後,老皇帝的身體能撐到現在已經是大大超出預期了,要是真的讓老皇帝堅持迴到了開平城,那他們就要執行更加兇險的第二計劃,他們是非常不想麵對的局麵。
就這樣,大軍唿嘯的北風中又繼續開拔了,畢竟現在老皇帝還有清醒的時候,所以大軍還得按計劃繼續前進。可一生霸道的老皇帝大概永遠也不會料到,在他生命的最後時間裏,他居然也會重蹈秦皇漢武的覆轍,大概這些英明神武了一生的霸主們永遠都不會相信這樣的事會落到自己頭上吧!
就在金忠和陳懋還在風沙中埋伏的時候,南方的交趾省,那假陳智帶領的總兵府大軍也終於是來到了已經被黎利占領作為大本營的寧化府四縣之地。還裹著傷的假陳智在駐軍後就犯難了,這黎利的狡詐和兇殘他是早就知道的,從前當大頭兵的時候就跟著李老侯爺一起征伐過,也吃過大虧。
而後黎利和明軍作戰各有勝敗,當然是黎利敗多勝少,可那是因為先有李老侯爺和真陳智後來又有洛參讚在的原因啊,現在他這個假貨要自己和黎利麵對麵的作戰,要親自去麵對這個難纏的敵人,他可是半點底氣都沒有,因為他不但不懂排兵布陣,甚至連怎分派任務都不知道。
這也是因為他先前太懶,在馬子同帶著他一邊打仗一邊教授的時候他根本就沒學進去多少,就隻想著裝威風了。現在真正要到他自己去麵對的時候自然就傻眼了,他也不明白那死太監馬琪為什麽非要讓他這個假貨領兵,難道真就是為了推卸責任連他根本什麽都不會都不管了麽?
以他現在對官場的認識自然是不會明白像馬琪這樣的官僚心裏到底在想什麽,他怎麽也不會想到馬琪這樣的老官僚哪怕讓總兵府損兵折將也絕不會留下讓自己承擔罪責的可能性,就算是交趾大亂,就算是此戰大敗,那也是總兵府的責任,他作為鎮守太監已經做了所有該做的事,最多就是監督不力的小過而已,算不上是罪!
此時,寧化車來縣的縣衙已經被黎利叛軍改為了臨時的王宮和總指揮部。平定王黎利在接到總兵府大軍到來的探報後也是第一時間找到了名義上自己的王上安南王陳暠,一見麵就揮動著手中的探報開心的說道:“恭喜王上賀喜王上啊!”陳暠接過探報看了看就還了迴去:“明軍大軍出動前來清剿我們怎麽還成了好消息了?”
黎利毫不在意的坐下舉起茶杯喝了一口才悠悠說道:“本王還正愁著沒有足夠的實力繼續征伐,這不是就給我們送補給和軍械武器來了嗎?”陳暠眉頭微皺的問道:“怎麽平定王就如此自信一定能輕鬆擊敗明軍?”黎利擺擺手道:“要是別人領軍我或許還不敢如此托大,可領軍的事那假陳智啊,他是個什麽樣的人王上應該也很清楚。”
陳暠嗬嗬冷笑點頭,卻也不再接話,他和黎利的關係現在是非常的微妙,黎利需要他這個假陳暠以安南王的名義讓他名正言順的起兵造反,而陳暠卻是越來越迷失在自己虛無的報仇理想中,開始渾渾噩噩的混日子,開始無所事事的會見各種來朝見的世家大族代表打發時間。
對於牢牢掌控著兵權和實權的黎利,陳暠更多的已經變成了敷衍和應付,隻要黎利不找他的麻煩,他也絕對不會多找半點麻煩,對此黎利是很滿意的,所以,兩人在出兵響應寧化百姓起事並迅速占領了四縣之地後就這樣在縣衙改成的臨時王宮裏安然的和諧相處著。
可今日的黎利似乎卻很想說話,或許是在預測到這場大勝之後那即將到來的波濤洶湧,他這壓抑了許多年的心情也一時大好,並且急切的需要找個老熟人傾訴一下,而陳暠自然就成了最佳人選,所以沉默了片刻之後黎利便又興致盎然的問道:“王上現在可相信我早先說過的話了?隻要我們還在堅持反抗,那席卷整個安南的浪潮遲早是會到來的。”
陳暠斜眼看了看一臉興奮的黎利,也語氣平淡的迴道:“平定王一向都是高瞻遠矚料事如神的,從我變成安南王 陳暠的那一天起一切不就都是按照平定王心中所想的在實現麽?先前的那些失敗無非就是因為雙方實力過於懸殊才導致的,如果能讓平定王擁有十萬裝備精良的大軍,那莫說是安南了,怕是就連廣西和雲南都是平定王的了。”
黎利今天是絲毫不在意陳暠言語中的調侃戲謔,反而認真的點點頭道:“王上說的極是,不過這應該很快了,如今我們已經招募了近三萬新軍,隻要這次大敗明軍之後再加緊招募和訓練,相信一年之內我們就可以有十萬能戰的大軍了,隻不過王上說的連廣西和雲南都要占了那我倒真還沒有這麽猖狂,頂多是把廣西的邊界再挪一挪,讓我們有險可守,再然後麽,就該找寮國算算舊賬了,這麽些年他們從我們這裏坑走了那麽多好處,到那時也該讓他們連本帶利的還迴來了。”
陳暠再次看了看信心滿滿的黎利,有些疑惑的問道:“我絲毫不懷疑你能擊敗這無能的假陳智,可接下來明廷若是再派大軍前來征剿呢?派沐晟率大軍前來就已經難以應付了,若是再由張輔統帥大軍前來,那我們估計又得逃亡到寮國去避難了,平定王是哪裏來的底氣不但要擊敗所有明軍還要繼續對外擴張的?”
黎利因為心情大好,難得的沒有生氣,反而還好好的給陳暠分析起來:“沐晟應該是暫時不可能統軍了,他兒子沐斌丟了一半貢品,他正被鎮守太監和駐守雲南的岷王朱楩彈劾的不敢動彈呢,那朱楩被沐晟在建文帝削藩時坑了一次導致被廢,在永樂朝前期又被沐晟彈劾得被削去護衛和職權與富家翁無異,如今沐晟攤上事了他還不聯合先前就對沐晟不滿的人往死裏整他?”
黎利想了想又繼續說道:“至於張輔麽,再來南疆的可能性也不大,畢竟北境戰事不利,朱棣勞師遠征卻無功而返,據說身體還一日不如一日,那一旦朱棣病故,北境就需得有張輔這樣的大將前去鎮守先幫明廷的新皇帝坐穩了龍椅再說,所以,既然沐晟和張輔都來不了了,那以我黎利之能,對付明廷的其它將領應當是不在話下的。”
陳暠看著黎利臉上那一本正經和洋洋得意混合在一起的樣子很想再說些什麽刺他一刺,可想了半天卻發現似乎反駁不了黎利的言論,唯一能說的就是明廷並不是隻有沐晟和張輔兩個大將,可話到嘴邊卻又難以出口了,畢竟他現在是安南王陳暠,朱棣和他手下的將領是他的仇人,自己替他們說話似乎也不對。
當下陳暠隻能笑笑道:“平定王言之有理,看來安南複興強大是指日可待了,隻是那都是後話了,不知平定王準備如何應對當下來犯的明廷大軍?”黎利嘿嘿一笑道:“探子已經探得清楚,那假陳智擠走了李陽和洛參讚之後又刻意打壓李彬的舊部,如今從他以下領軍之人幾乎都是善於逢迎拍馬的平庸之人,而且那假貨還在出征之前被人刺傷,哪有什麽戰心?所以,我隻要調派得當再略施小計,那一群草包率領的明軍也就成了沒有戰力的烏合之眾!”
陳暠眉頭微皺剛想開口勸他也莫要過於輕敵卻又忍住了,對於他來說,早在幾年前雙方的勝敗對於他來說就已經不重要了,所以,他現在感興趣的反而是黎利剛才話裏提到的一個名字:“不知道那逃走的洛參讚可有消息了?”黎利想了想還是輕歎一聲道:“倒是一直沒有抓到他們的消息,隻是聽說擊斃了一個中年女犯,那女犯的屍體還被拉迴來示眾了。”
陳暠瞬間就腦中轟然作響,霍然起身道:“死的是誰?是哪位師母還是黃嵐大姐?”黎利搖搖頭道:“這個我就不知道了,明廷的告示裏沒有說,我們的探子也不認識,可據探子所描述的樣子猜測應該是你的某位師母吧!”陳暠憤怒的喊了一聲:“方師母!”卻又轉而怒視著黎利。
黎利不悅的說道:“你的師母又不是我害死的,你這麽看著我幹嘛?”黎利惡狠狠的問道:“這是多久以前的事了?你為何今日才告訴我?”黎利一攤手道:“我也是來此站穩腳跟之後才知道的消息,之前不說是怕王上傷心過度會失去理智而身犯險境,今日告訴王上是想王上應該明白我們是有著共同敵人的,應該振作起來與我一起對敵才是。”
此時的陳暠已經又迴到了那個自己還是練珍的時代,有著師父的教誨和師母的照顧,那時的他總覺得不能一展所長很是憋屈,可後來才知道那大概是他這一輩子最美好的時光了,可惜,選錯了路就很難迴頭了,從他開始幫黎利造火器開始就已經讓自己離師父他們越來越遠,等到他下定決心要變成陳暠的那一刻,他們就已經是兩條道上的人了。
此時他的心裏滿是悔恨,愧疚,傷心,哀痛,繼而又是滿腔的悲憤和怒火,師父明明可以安穩的生活,卻為了幫助明廷平叛而放棄了自己滿門的仇恨,最後卻還是落得個被人追殺再度逃亡還連患難之妻都無法護得周全的地步!那他們倆到底是誰錯了?!
漸漸的,陳暠又放下了練珍的過去,雙目赤紅的厲聲說道:“平定王若是有什麽好的謀劃就和我說說吧,我定會助平定王擊敗這個假貨,最好能將他生擒而後當中千刀萬剮!”黎利當下大喜道:“好啊好啊,以王上之能,若是願意禦駕親征,那我方一定士氣大盛,這勝算便有八成了!”
陳暠此時才知道黎利今日的目的就是用這激將法讓陳暠這個安南王心甘情願的再上戰場激勵士兵鼓舞士氣,麵對這樣的陽謀,陳暠也懶得再去計較了,反正他現在也確實想上戰場去宣泄心中的怒火和恨意,也想親手捉住那個該死的假陳智在親手將他淩遲!
就這樣,以逸待勞的黎利叛軍設下了三重埋伏等待著明軍的到來。當晚,明軍前鋒到達,雙方本是試探性交戰,沒想到安南王陳暠忽然手持長槊從親衛的保護中衝出去直撲明軍,叛軍士氣一時高漲立刻便不懼箭矢火槍的攻擊跟隨其後猛撲過去,加之陳暠勇猛異常,明軍難擋其鋒銳,抵擋片刻之後便敗退而走。
首戰取勝,又是久不出戰的安南王陳暠親自領兵獲勝,叛軍之中的士氣立時就沸騰了,原本還有些人擔心明軍裝備精良火器兇猛,經此一戰之後,這樣的擔心瞬間就一掃而光,軍營中都在傳頌安南王陳暠的英勇事跡,都在憧憬著重新光複安南國之後的好日子。
等到假陳智帶領後續大軍到來聽到前鋒戰敗的消息後也是嚇得不輕,連忙下令就地紮營。第二天,假陳智派出去攻城的兩支隊伍先後被擊敗,假陳智驚惶不已卻又不敢退軍。第三日,黎利和陳暠率軍主動進攻,卻在略作試探後便退走了。
此時若是換成其它將領統軍,大概都要防備黎利叛軍半夜偷襲了,可假陳智哪管這些?隻在侍女懷中想著怎麽盡快退兵,當夜醜時將盡之時,明軍軍營四周忽然火起,而且火借著風勢迅速蔓延,不一會兒半個軍營都被大火吞噬,明軍士兵在睡夢中驚醒,慌亂的撲火逃命。
而假陳智被驚醒後也是錯愕無比,愣怔片刻之後居然選擇了第一時間逃走。就這樣,失去了指揮的明軍一時成了烏合之眾,除了有個別將領還能有序指揮自己的部署滅火撤退外,其餘大部分明軍都連武器都沒拿就慌亂的四散逃命了,這樣的軍隊還能有什麽戰鬥力?
此消彼長之下,早就已經是士氣高昂充滿鬥誌和殺意的叛軍手持武器從四麵八方殺來,明軍死傷慘重一退再退,等到天明之時,大部分叛軍都已經追出了三五十裏。黎利一看戰果已經達到了,連忙命人四處吹響號角下令撤退並沿路打掃戰場繳獲軍械武器。
此戰前後不到五天便結束了,並且以明軍的大敗收尾,戰後檢點,明軍此戰共傷亡一萬餘人,丟失鎧甲、軍械武器及火器無數。而叛軍死傷不到三百人,經此一戰,寧化的臨時王宮瞬間就成了安南人心中的希望之地,很多不堪盤剝壓迫的百姓紛紛前來依附,甚至還有很多整族前來的。
正如黎利所以,戰後短短的一個月裏便聚集了超過十萬人,一直不滅的星星之火終於成了燎原之勢,除寧化外,本就有叛軍活動的乂安府和清化府等地紛紛再度爆發大規模起義,所以,在馬子同和李陽他們好不容易長途跋涉到達北京準備上報交趾實情的時候,整個交趾大部分都已經陷入紛亂之中了!
正如黎利預料的那樣,若是之前,得到交趾大亂消息的沐晟肯定是一邊向老皇帝上報一邊就整軍出征了,可此時的沐晟卻隻能連連派出八百裏加急往北疆邊境送去緊急軍報,可他哪裏又會知道,等他的軍報到達的時候,老皇帝已經是看不到了。
就這樣在各種陰差陽錯之下,交趾的情況在短時間內迅速惡化並且越演越烈,等到數月後朝廷了解了一切真相再派大軍前來的時候,交趾已經有一大半地區被叛軍占據了,繳獲了大量明軍武器又有了各地府庫裏糧草支持的叛軍已經成了一頭兇猛的惡犬,再不是那麽容易對付的了!
——未完待續,敬請關注——
~~~~本文為長篇曆史小說《大明危局》第五卷“大明危局前傳”章節,如果覺得還不錯,敬請點擊下方書名加入書架訂閱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