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危局前傳第六百一十節 無功而返
大明永樂二十二年六月初,在軍中探子和東廠探子都反複確定阿魯台率領的韃靼主力逃到了達答蘭納木兒河上遊後,老皇帝朱棣便率領大軍從開平城出發了,在經過威信戍、通川甸、長樂鎮、香泉泊、環翠圃、永寧戍、清平鎮,威遠川、陽和穀、雙泉海子、覽秀川、錦繡岡、祥雲屯、錦雲磧。
六月初八,大軍到達翠玉峰紮營後。老皇帝朱棣命前鋒將軍寧陽侯陳懋、忠勇王金忠率前鋒營快速前進,同時向四周派出大量斥候探查敵情。忠勇王第一次跟隨自己崇拜的老皇帝出征,麵對自己曾經的族人發揮出了同為韃靼人最大的優勢——無比的熟悉,而跟著他一起出征的族人也成了最好的斥候。
六月初十,老皇帝率軍到達金沙濼紮營,隨即陳懋與金忠便派人帶迴了在達答蘭納木兒河中遊俘獲的九匹韃靼探子戰馬和幾個韃靼探子俘虜,這樣就給老皇帝帶來了非常確切的消息:阿魯台這大老鼠這次確實是逃到了答蘭納木兒河流域,隻是具體位置這些韃靼探子也不知道,因為阿魯台一直都在不停的換地方。
老皇帝朱棣卻仍是懷疑,隨著年齡的增長,老皇帝反而是越來越小心謹慎,完全沒有半點起兵靖難時那種一旦選定目標就敢孤注一擲的豪氣,軍議上,所有的將領都在等著老皇帝下達出擊的命令,可在思索了良久之後,老皇帝還是開口對諸將說道:“這阿魯台人長的雖然醜陋粗鄙,可心思卻是詭詐異常,誰知道這是不是他故意引誘我們孤軍深入的?”
六月十七日,大軍到達天馬峰,陳懋、金忠再次派人奏言:臣等已到達答蘭納木兒河上遊,卻不見敵人蹤跡,懷疑敵人逃走已經很長時間了。六月十八日,大軍到達答蘭納木兒河中遊附近駐紮後,老皇帝又派張輔、王通等分兵窮搜山穀,卻仍是毫無發現,阿魯台率領的韃靼大軍似乎是憑空消失了一半。六月二十日,陳懋和金忠率領的前鋒營也因糧食耗盡返迴大營,隻帶迴來了探查到阿魯台大軍似乎是逃入了極北的答蘭納木兒河最上遊的消息。
大軍繼續開拔,六月二十二日,老皇帝帶領大軍駐紮在翠雲屯。軍議上,老皇帝朱棣麵沉似水的高坐帥位,此時他的心情異常煩躁,幾十萬大軍和民夫每日的糧食消耗和物資開銷甚是巨大,如今兩個多月過去了,卻攏共隻殲滅了不足千人的韃靼叛軍,如果再找不到阿魯台率領的韃靼主力,這次北征又將無功而返。
還有他的身體最近越來越容易倦乏,越來越容易犯困,還有幾次近乎暈厥的感覺,而太醫們一直都在用行軍勞頓來推脫,換了藥也不見任何好轉,反而一天不如一天。老皇帝心煩意亂的思忖了片刻還是下不來決心,隻能略帶困倦的問道:“眾位愛卿說說吧,該怎麽辦?”
這一下,文武大臣們都明顯的從一向以強悍示人的老皇帝朱棣身上看到了蒼老和無奈,還有一絲難以掩飾的憂慮。看著老皇帝居然表現出了虛弱無力,文武大臣們麵麵相覷卻沒人應答。片刻之後還是張輔再次出班奏道:“陛下,臣與忠勇王等將領已經多次探討分析過,臣料定阿魯台大軍一定藏在答蘭納木兒河上遊某個便於逃跑的地方,還望陛下給臣一個月口糧,臣願率三萬騎兵快速出擊,必可擒獲敵酋。”
老皇帝略微點點頭卻沒有說話,反而是又一次陷入了沉思,楊榮情知時機已到,連忙出班奏道:“啟奏陛下,此次禦駕親征已逾兩月,隨著大軍不斷深入,運輸線路也在加長,錢糧耗費與日俱增,以臣之意,不如先返迴開平,一則進可攻,退可守,二則民夫運送輜重糧草相對容易,花費減少,三則,阿魯台若見陛下退軍,或許會尾隨進兵追擊,那時我們的機會也就來了。”
老皇帝一聽立刻便像是下定了決心一樣的堅決說道:“勉仁所言極是!文弼啊,不是朕有意阻止你建功立業,隻是那阿魯台詭詐多端,如今這樣的情勢怎麽看都像是在誘敵深入的圈套,朕若同意你孤軍深入,一旦遭遇變故將無從救援啊!朕也不想丘福的悲劇再次重演,還是先探清敵情再做打算吧。”
張輔隻得無奈的施禮退下,老皇帝繼續下令道:“輜重糧草確實是大軍的命脈,當年曹操打敗袁紹,便是先毀了他的糧草所致。如今我們深入敵境,確實要更多的考慮糧草問題,那就依勉仁所言,大軍在此修整兩日後,分兵兩路,朕與張輔,柳升率騎兵自東而行,命王通,鄭亨,薛祿率步兵自西而行,待會合於開平後再做計較!”
眾臣躬身領命,立功心切的忠勇王金忠卻出班奏道:“啟奏陛下,暫時退兵確實是上策,不過以臣對阿魯台的了解,他絕對不會一直躲藏在苦寒少食的蘭納木兒河上遊荒原裏,所以隻要陛下大軍一退,阿魯台勢必率軍南下迴到水草豐茂之地。而臣即為前鋒卻寸功未建,臣內心深感有負陛下聖恩,此心難安,是以臣懇請陛下允準我等前鋒營留下斷後藏於群山之間,伺機伏擊阿魯台。”
同為前鋒的陳懋立刻也出班奏道:“忠勇王所言極是,臣願與忠勇王一起率前鋒營留下斷後伏擊,不成功,誓不還軍。”老皇帝聞言說了句:“愛卿言之有理!”後便再度沉吟不語,因為金忠這話又讓老皇帝動起了假意退兵卻設伏圍殲阿魯台的心思,金忠畢竟和阿魯台相處的三十年,他的話還是值得考慮的。
內閣首輔楊榮一看老皇帝動起了心思,連忙出班奏道:“陛下,忠勇王自從投效大明後,一直盡心竭力忠心可鑒,此次出征更是不避箭矢身先士卒,臣也見其因未能建功終日鬱鬱寡歡,以臣之意,忠勇王既然熟悉當地地形地貌及阿魯台用兵手段,可以留下一軍伏擊阿魯台,以振我軍威,而隻有陛下真的撤走才能誘使得阿魯台中伏。”
老皇帝仔細想了想也覺得有理,若是假裝退兵肯定是瞞不過阿魯台那隻大老鼠的,當即也便點點頭道:“勉仁言之有理,忠勇王也的確忠勇可嘉,朕便命忠勇王金忠,寧陽侯陳懋率前鋒營所部兩萬人留下伺機而行。其餘眾文武按先前計劃分路撤迴開平。”
金忠和陳懋兩人聞言微微一怔,前鋒營一共五萬人,沒想到老皇帝朱棣隻留下兩萬人給他們,等到大軍一撤走,以他們這兩萬人如此深入的留在敵後克就成了孤軍了,一旦情況有所不利,那可必將是九死一生啊!但兩人還是沒有猶豫的立刻單膝下跪行軍禮接令道:“臣等領命,必不負陛下所托。”
朱棣滿意的點點頭讓兩人平身,隨即就是一陣強烈的困意襲來渾身倦乏無力得眼皮都要撐不住了,老皇帝連忙揮手道:“今日軍議就到這裏吧,諸位愛卿這就迴去各自準備好兩日後出發,散議吧!”老皇帝說罷便起身強撐著精神走向後帳,他可不想在一眾文武大臣麵前表現出身體不行了的一麵。
當夜內閣首輔以巡查之名來到太醫們的住處,在看了看太醫們準備的藥物之後輕歎一聲道:“陛下的身體似乎越來越虛弱了,如今就要迴轉開平,你們的藥也該調一調了,有些不適宜對老弱之體用的藥物,就不要再用了,盡量用些溫和調養的藥物吧。”
兩位太醫一聽之下又是相視一眼,心中一時大驚,他們當然明白楊榮的意思,之前已經停止使用龍虎之藥,如今看來是連藥性強烈些的藥都不要用了,如果隻用溫和調養的藥物,那以老皇帝現在的身體狀況不久之後就會徹底病倒甚至再也起不來。難道楊榮根本就不想老皇帝迴到開平?
看著二人略帶驚訝的是表情,楊榮淡淡一笑道:“該說的話,想必離京之前已經有人和你們都說過了,如今這家國天下都係於二位一身,我想二位也不想再踏入這漠北苦寒之地了吧。”兩位太醫一聽這話,心知事到如今他們已經被深深的卷入進來也已無路可走,隻能是一條道走到黑了!當即便躬身施禮道:“請首輔大人放心,該怎麽用藥下官都明白了。”
楊榮這才滿意的點點頭,拍拍二人的肩,轉身離去,因為今晚他自己還有更難說服的人在等著他呢。楊榮穩了穩思緒,這才向著自己的住處走去,同為內閣大臣,金幼孜就住在他的左近,所以他便直接來到了金幼孜的門口喚了一聲:“金閣老睡下了麽?”
立刻就聽得裏麵傳來金幼孜驚訝的聲音:“首輔大人怎麽來了!”然後就見金幼孜起身過來掀開門簾道:“首輔大人快快請進。”楊榮走進去坐下後,金幼孜給楊榮倒了一碗熱茶便問道:“首輔大人怎麽來了,可是找我有什麽事?”楊榮端起茶碗喝了一口後麵色沉重的點點頭道:“是有件大事要和金閣老商量!”
一看楊榮的臉色,金幼孜大概也猜到了幾分,便也正色問道:“首輔大人有什麽事就盡管說吧,你我同在內閣二十載,有什麽話就無需繞彎子了了,直說無妨!”楊榮斟酌了片刻,才用極小的聲音湊近金幼孜說道:“原先的計劃或許要變一變,開平迴不得!”
“什麽?!”金幼孜聞言也是一驚,眼神複雜的看著楊榮問道:“首輔大人是現在才決定要變的,還是早就計劃好了隻是現在才告訴我要變的?”楊榮一時有些尷尬,可大家都是聰明人,特別是金幼孜這樣一直被老皇帝看重的人如何會到了現在還不明白楊榮的真實意圖?
楊榮也是無奈的笑笑後拱拱手說道:“先給金閣老賠個罪,士奇確實是製定了兩套方案,先前確實也是想在開平城將漢王引誘過來,可如今情勢有變,陛下分兵兩路而走,漢王一黨幾乎全都被分到了西路軍,東路軍全是太子一黨,這才是我們最好的機會!”
金幼孜這才微微皺眉道:“這麽說來柳升真的已經投效太子殿下了?”楊榮嘿嘿一笑道:“這家夥原本是想兩頭占的,這一點不管是太子殿下還是我們都很清楚,可張輔那一鬧卻已經把他推了一把,如今他既然在我們這一路,那就由不得他不徹底倒向太子了!”
金幼孜點點頭道:“這對於首輔大人來說確實不算難事,既然一切都已經盡在首輔大人掌握之中,那還找我做什麽?”楊榮微微一歎道:“其實此事還差得遠呢,特別是漢王身邊還有那鬼才蒙禹在,哪有這麽容易將漢王引誘出京城,所以士奇才定下了連環計,為的就是摧毀漢王的戒心,甚至不顧蒙禹的勸阻也要離京前來麵聖。”
金幼孜嘿嘿冷笑道:“你們是打算利用漢王對陛下的孝心?”楊榮無奈的點點頭道:“是,我大明已經經不起這樣的重壓,商賈百姓也已經被不斷加重的賦稅壓的喘不過氣來,為了我大明今後不用再連年征戰,為了天下百姓能休養生息,為了我大明社稷能長治久安,我們不得不使用些手段,甚至不得不違背自己的良心!”
金幼孜也是長歎一聲的點點頭道:“哎,是啊,漢王繼位就是第二個陛下,甚至還會更加好戰,我的很多學生都來信訴說當地的難處,他們這些地方官已經快要壓製不住百姓的怒火了,照這樣下去,再有兩次大軍征伐,就勢必要有被逼反的地方了。”
一見金幼孜鬆口了,楊榮連忙接口道:“是!這就是我們當初同心一意定下這謀劃的初衷,如今事情已經到了最關鍵的時候,能不能將漢王引誘出京就是成敗的關鍵,所以,還請金閣老在關鍵時候能給漢王去一封信,畢竟金閣老曾經是漢王的老師,金閣老的話就算他不盡信也必然能影響到他的判斷,讓士奇的連環計能夠再多幾分成算。”
金幼孜苦笑搖頭道:“我這掛名的老師,從頭到尾也沒教過他什麽,沒想到最後卻還要用這個身份去欺騙於他,利用的還是他那份常人難及的孝心!這可真是把我們這些讀書人的禮義廉恥忠孝仁義都丟到茅廁裏去了,死後又有什麽麵目去見恩師和各位先賢啊!”
楊榮連連擺手道:“金閣老可千萬不要這麽想,我們做的也是為國為民為大明天下謀求福祉的大事,古人雲成大事者不拘小節,我們就算小節上有所虧失也是甘願自汙以救天下,恩師和先賢們定能知曉我們的心意,會明白我們心中所堅守的依然是讀書人的氣節!”
金幼孜若有所思的看向楊榮道:“所以,當初南京城破之時,首輔大人第一個選擇了背棄舊主去向陛下獻計效忠時也是這麽想的?”楊榮沒有想到金幼孜會在這個時候提這樣有些紮心的往事,不由得也是一愣,不太明白金幼孜的用意,隻能是轉頭看向金幼孜的眼睛。
金幼孜卻根本沒有要等楊榮迴答的意思,繼續苦笑道:“老實說,我先前對首輔大人和其它幾位背棄舊主的人心中一直是頗有微詞的,可直到如今我才真正明白和理解了,我這麽說沒有別的意思,隻是想讓首輔大人明白,我既然當初答應了和你們共同進退,那此時也不會輕易改變,什麽時候需要我做什麽,首府大人隻管吩咐便是。”
楊榮這才欣喜的抱拳拱手道:“那就多謝金閣老了。”金幼孜卻有些落寞的草草迴了一禮,漢王雖然不喜歡甚至不認他這個老師,可他們師徒的名分畢竟是有的,這就讓他比其它人更多了幾分糾結和痛苦,自古以來皇權鬥爭中當老師的就算是死也是要站在自己學生這邊的,翻遍兩千年的史書也找不出幾個背叛自己皇子學生的老師。
而他金幼孜就要成為這其中一個,而且還是大明的第一個!對於一個飽讀史書和聖賢書的文人來說,這內心的聽痛苦真的是難以用語言和文字說清的,楊榮走後,已經很少飲酒的金幼孜便開始一杯接一杯的引起酒來,或許隻有讓自己徹底醉倒才能忘卻心中的痛楚吧。
而對於楊榮來說,在分兵兩路後,漢王勢力幾乎沒有了,可他的對手卻並沒有減弱多少,因為東廠也是和他們一路的,對於楊榮來說,東廠這幫反複無常的死太監才是目前他最大的敵人和對手,不管是隨時待在皇帝身邊的海壽,還是掌握著一支東廠精銳力量的馬雲,抑或是武力值超絕的劉懷禮,都是不能小覷的危險存在。
在搞定了金幼孜和柳升之後,楊榮的全部精力就要用來對付東廠的這些死太監了,幸而這些死太監是趨利的,在他們的心裏對老皇帝的忠誠遠遠比不上他們今後能獲得的利益重要,幸而有了這一點,才讓他們能暫時達成同盟推進著計劃,可這脆弱的同盟關係是會隨時因為利益而決裂的!
不管是蒙禹還是楊榮楊士奇他們,或許一開始怎麽都不會想到,事情的關鍵最後居然是落到了突然崛起的東廠眾人身上!
——未完待續,敬請關注——
~~~~本文為長篇曆史小說《大明危局》第五卷“大明危局前傳”章節,如果覺得還不錯,敬請點擊下方書名加入書架訂閱更新~~~~~
大明永樂二十二年六月初,在軍中探子和東廠探子都反複確定阿魯台率領的韃靼主力逃到了達答蘭納木兒河上遊後,老皇帝朱棣便率領大軍從開平城出發了,在經過威信戍、通川甸、長樂鎮、香泉泊、環翠圃、永寧戍、清平鎮,威遠川、陽和穀、雙泉海子、覽秀川、錦繡岡、祥雲屯、錦雲磧。
六月初八,大軍到達翠玉峰紮營後。老皇帝朱棣命前鋒將軍寧陽侯陳懋、忠勇王金忠率前鋒營快速前進,同時向四周派出大量斥候探查敵情。忠勇王第一次跟隨自己崇拜的老皇帝出征,麵對自己曾經的族人發揮出了同為韃靼人最大的優勢——無比的熟悉,而跟著他一起出征的族人也成了最好的斥候。
六月初十,老皇帝率軍到達金沙濼紮營,隨即陳懋與金忠便派人帶迴了在達答蘭納木兒河中遊俘獲的九匹韃靼探子戰馬和幾個韃靼探子俘虜,這樣就給老皇帝帶來了非常確切的消息:阿魯台這大老鼠這次確實是逃到了答蘭納木兒河流域,隻是具體位置這些韃靼探子也不知道,因為阿魯台一直都在不停的換地方。
老皇帝朱棣卻仍是懷疑,隨著年齡的增長,老皇帝反而是越來越小心謹慎,完全沒有半點起兵靖難時那種一旦選定目標就敢孤注一擲的豪氣,軍議上,所有的將領都在等著老皇帝下達出擊的命令,可在思索了良久之後,老皇帝還是開口對諸將說道:“這阿魯台人長的雖然醜陋粗鄙,可心思卻是詭詐異常,誰知道這是不是他故意引誘我們孤軍深入的?”
六月十七日,大軍到達天馬峰,陳懋、金忠再次派人奏言:臣等已到達答蘭納木兒河上遊,卻不見敵人蹤跡,懷疑敵人逃走已經很長時間了。六月十八日,大軍到達答蘭納木兒河中遊附近駐紮後,老皇帝又派張輔、王通等分兵窮搜山穀,卻仍是毫無發現,阿魯台率領的韃靼大軍似乎是憑空消失了一半。六月二十日,陳懋和金忠率領的前鋒營也因糧食耗盡返迴大營,隻帶迴來了探查到阿魯台大軍似乎是逃入了極北的答蘭納木兒河最上遊的消息。
大軍繼續開拔,六月二十二日,老皇帝帶領大軍駐紮在翠雲屯。軍議上,老皇帝朱棣麵沉似水的高坐帥位,此時他的心情異常煩躁,幾十萬大軍和民夫每日的糧食消耗和物資開銷甚是巨大,如今兩個多月過去了,卻攏共隻殲滅了不足千人的韃靼叛軍,如果再找不到阿魯台率領的韃靼主力,這次北征又將無功而返。
還有他的身體最近越來越容易倦乏,越來越容易犯困,還有幾次近乎暈厥的感覺,而太醫們一直都在用行軍勞頓來推脫,換了藥也不見任何好轉,反而一天不如一天。老皇帝心煩意亂的思忖了片刻還是下不來決心,隻能略帶困倦的問道:“眾位愛卿說說吧,該怎麽辦?”
這一下,文武大臣們都明顯的從一向以強悍示人的老皇帝朱棣身上看到了蒼老和無奈,還有一絲難以掩飾的憂慮。看著老皇帝居然表現出了虛弱無力,文武大臣們麵麵相覷卻沒人應答。片刻之後還是張輔再次出班奏道:“陛下,臣與忠勇王等將領已經多次探討分析過,臣料定阿魯台大軍一定藏在答蘭納木兒河上遊某個便於逃跑的地方,還望陛下給臣一個月口糧,臣願率三萬騎兵快速出擊,必可擒獲敵酋。”
老皇帝略微點點頭卻沒有說話,反而是又一次陷入了沉思,楊榮情知時機已到,連忙出班奏道:“啟奏陛下,此次禦駕親征已逾兩月,隨著大軍不斷深入,運輸線路也在加長,錢糧耗費與日俱增,以臣之意,不如先返迴開平,一則進可攻,退可守,二則民夫運送輜重糧草相對容易,花費減少,三則,阿魯台若見陛下退軍,或許會尾隨進兵追擊,那時我們的機會也就來了。”
老皇帝一聽立刻便像是下定了決心一樣的堅決說道:“勉仁所言極是!文弼啊,不是朕有意阻止你建功立業,隻是那阿魯台詭詐多端,如今這樣的情勢怎麽看都像是在誘敵深入的圈套,朕若同意你孤軍深入,一旦遭遇變故將無從救援啊!朕也不想丘福的悲劇再次重演,還是先探清敵情再做打算吧。”
張輔隻得無奈的施禮退下,老皇帝繼續下令道:“輜重糧草確實是大軍的命脈,當年曹操打敗袁紹,便是先毀了他的糧草所致。如今我們深入敵境,確實要更多的考慮糧草問題,那就依勉仁所言,大軍在此修整兩日後,分兵兩路,朕與張輔,柳升率騎兵自東而行,命王通,鄭亨,薛祿率步兵自西而行,待會合於開平後再做計較!”
眾臣躬身領命,立功心切的忠勇王金忠卻出班奏道:“啟奏陛下,暫時退兵確實是上策,不過以臣對阿魯台的了解,他絕對不會一直躲藏在苦寒少食的蘭納木兒河上遊荒原裏,所以隻要陛下大軍一退,阿魯台勢必率軍南下迴到水草豐茂之地。而臣即為前鋒卻寸功未建,臣內心深感有負陛下聖恩,此心難安,是以臣懇請陛下允準我等前鋒營留下斷後藏於群山之間,伺機伏擊阿魯台。”
同為前鋒的陳懋立刻也出班奏道:“忠勇王所言極是,臣願與忠勇王一起率前鋒營留下斷後伏擊,不成功,誓不還軍。”老皇帝聞言說了句:“愛卿言之有理!”後便再度沉吟不語,因為金忠這話又讓老皇帝動起了假意退兵卻設伏圍殲阿魯台的心思,金忠畢竟和阿魯台相處的三十年,他的話還是值得考慮的。
內閣首輔楊榮一看老皇帝動起了心思,連忙出班奏道:“陛下,忠勇王自從投效大明後,一直盡心竭力忠心可鑒,此次出征更是不避箭矢身先士卒,臣也見其因未能建功終日鬱鬱寡歡,以臣之意,忠勇王既然熟悉當地地形地貌及阿魯台用兵手段,可以留下一軍伏擊阿魯台,以振我軍威,而隻有陛下真的撤走才能誘使得阿魯台中伏。”
老皇帝仔細想了想也覺得有理,若是假裝退兵肯定是瞞不過阿魯台那隻大老鼠的,當即也便點點頭道:“勉仁言之有理,忠勇王也的確忠勇可嘉,朕便命忠勇王金忠,寧陽侯陳懋率前鋒營所部兩萬人留下伺機而行。其餘眾文武按先前計劃分路撤迴開平。”
金忠和陳懋兩人聞言微微一怔,前鋒營一共五萬人,沒想到老皇帝朱棣隻留下兩萬人給他們,等到大軍一撤走,以他們這兩萬人如此深入的留在敵後克就成了孤軍了,一旦情況有所不利,那可必將是九死一生啊!但兩人還是沒有猶豫的立刻單膝下跪行軍禮接令道:“臣等領命,必不負陛下所托。”
朱棣滿意的點點頭讓兩人平身,隨即就是一陣強烈的困意襲來渾身倦乏無力得眼皮都要撐不住了,老皇帝連忙揮手道:“今日軍議就到這裏吧,諸位愛卿這就迴去各自準備好兩日後出發,散議吧!”老皇帝說罷便起身強撐著精神走向後帳,他可不想在一眾文武大臣麵前表現出身體不行了的一麵。
當夜內閣首輔以巡查之名來到太醫們的住處,在看了看太醫們準備的藥物之後輕歎一聲道:“陛下的身體似乎越來越虛弱了,如今就要迴轉開平,你們的藥也該調一調了,有些不適宜對老弱之體用的藥物,就不要再用了,盡量用些溫和調養的藥物吧。”
兩位太醫一聽之下又是相視一眼,心中一時大驚,他們當然明白楊榮的意思,之前已經停止使用龍虎之藥,如今看來是連藥性強烈些的藥都不要用了,如果隻用溫和調養的藥物,那以老皇帝現在的身體狀況不久之後就會徹底病倒甚至再也起不來。難道楊榮根本就不想老皇帝迴到開平?
看著二人略帶驚訝的是表情,楊榮淡淡一笑道:“該說的話,想必離京之前已經有人和你們都說過了,如今這家國天下都係於二位一身,我想二位也不想再踏入這漠北苦寒之地了吧。”兩位太醫一聽這話,心知事到如今他們已經被深深的卷入進來也已無路可走,隻能是一條道走到黑了!當即便躬身施禮道:“請首輔大人放心,該怎麽用藥下官都明白了。”
楊榮這才滿意的點點頭,拍拍二人的肩,轉身離去,因為今晚他自己還有更難說服的人在等著他呢。楊榮穩了穩思緒,這才向著自己的住處走去,同為內閣大臣,金幼孜就住在他的左近,所以他便直接來到了金幼孜的門口喚了一聲:“金閣老睡下了麽?”
立刻就聽得裏麵傳來金幼孜驚訝的聲音:“首輔大人怎麽來了!”然後就見金幼孜起身過來掀開門簾道:“首輔大人快快請進。”楊榮走進去坐下後,金幼孜給楊榮倒了一碗熱茶便問道:“首輔大人怎麽來了,可是找我有什麽事?”楊榮端起茶碗喝了一口後麵色沉重的點點頭道:“是有件大事要和金閣老商量!”
一看楊榮的臉色,金幼孜大概也猜到了幾分,便也正色問道:“首輔大人有什麽事就盡管說吧,你我同在內閣二十載,有什麽話就無需繞彎子了了,直說無妨!”楊榮斟酌了片刻,才用極小的聲音湊近金幼孜說道:“原先的計劃或許要變一變,開平迴不得!”
“什麽?!”金幼孜聞言也是一驚,眼神複雜的看著楊榮問道:“首輔大人是現在才決定要變的,還是早就計劃好了隻是現在才告訴我要變的?”楊榮一時有些尷尬,可大家都是聰明人,特別是金幼孜這樣一直被老皇帝看重的人如何會到了現在還不明白楊榮的真實意圖?
楊榮也是無奈的笑笑後拱拱手說道:“先給金閣老賠個罪,士奇確實是製定了兩套方案,先前確實也是想在開平城將漢王引誘過來,可如今情勢有變,陛下分兵兩路而走,漢王一黨幾乎全都被分到了西路軍,東路軍全是太子一黨,這才是我們最好的機會!”
金幼孜這才微微皺眉道:“這麽說來柳升真的已經投效太子殿下了?”楊榮嘿嘿一笑道:“這家夥原本是想兩頭占的,這一點不管是太子殿下還是我們都很清楚,可張輔那一鬧卻已經把他推了一把,如今他既然在我們這一路,那就由不得他不徹底倒向太子了!”
金幼孜點點頭道:“這對於首輔大人來說確實不算難事,既然一切都已經盡在首輔大人掌握之中,那還找我做什麽?”楊榮微微一歎道:“其實此事還差得遠呢,特別是漢王身邊還有那鬼才蒙禹在,哪有這麽容易將漢王引誘出京城,所以士奇才定下了連環計,為的就是摧毀漢王的戒心,甚至不顧蒙禹的勸阻也要離京前來麵聖。”
金幼孜嘿嘿冷笑道:“你們是打算利用漢王對陛下的孝心?”楊榮無奈的點點頭道:“是,我大明已經經不起這樣的重壓,商賈百姓也已經被不斷加重的賦稅壓的喘不過氣來,為了我大明今後不用再連年征戰,為了天下百姓能休養生息,為了我大明社稷能長治久安,我們不得不使用些手段,甚至不得不違背自己的良心!”
金幼孜也是長歎一聲的點點頭道:“哎,是啊,漢王繼位就是第二個陛下,甚至還會更加好戰,我的很多學生都來信訴說當地的難處,他們這些地方官已經快要壓製不住百姓的怒火了,照這樣下去,再有兩次大軍征伐,就勢必要有被逼反的地方了。”
一見金幼孜鬆口了,楊榮連忙接口道:“是!這就是我們當初同心一意定下這謀劃的初衷,如今事情已經到了最關鍵的時候,能不能將漢王引誘出京就是成敗的關鍵,所以,還請金閣老在關鍵時候能給漢王去一封信,畢竟金閣老曾經是漢王的老師,金閣老的話就算他不盡信也必然能影響到他的判斷,讓士奇的連環計能夠再多幾分成算。”
金幼孜苦笑搖頭道:“我這掛名的老師,從頭到尾也沒教過他什麽,沒想到最後卻還要用這個身份去欺騙於他,利用的還是他那份常人難及的孝心!這可真是把我們這些讀書人的禮義廉恥忠孝仁義都丟到茅廁裏去了,死後又有什麽麵目去見恩師和各位先賢啊!”
楊榮連連擺手道:“金閣老可千萬不要這麽想,我們做的也是為國為民為大明天下謀求福祉的大事,古人雲成大事者不拘小節,我們就算小節上有所虧失也是甘願自汙以救天下,恩師和先賢們定能知曉我們的心意,會明白我們心中所堅守的依然是讀書人的氣節!”
金幼孜若有所思的看向楊榮道:“所以,當初南京城破之時,首輔大人第一個選擇了背棄舊主去向陛下獻計效忠時也是這麽想的?”楊榮沒有想到金幼孜會在這個時候提這樣有些紮心的往事,不由得也是一愣,不太明白金幼孜的用意,隻能是轉頭看向金幼孜的眼睛。
金幼孜卻根本沒有要等楊榮迴答的意思,繼續苦笑道:“老實說,我先前對首輔大人和其它幾位背棄舊主的人心中一直是頗有微詞的,可直到如今我才真正明白和理解了,我這麽說沒有別的意思,隻是想讓首輔大人明白,我既然當初答應了和你們共同進退,那此時也不會輕易改變,什麽時候需要我做什麽,首府大人隻管吩咐便是。”
楊榮這才欣喜的抱拳拱手道:“那就多謝金閣老了。”金幼孜卻有些落寞的草草迴了一禮,漢王雖然不喜歡甚至不認他這個老師,可他們師徒的名分畢竟是有的,這就讓他比其它人更多了幾分糾結和痛苦,自古以來皇權鬥爭中當老師的就算是死也是要站在自己學生這邊的,翻遍兩千年的史書也找不出幾個背叛自己皇子學生的老師。
而他金幼孜就要成為這其中一個,而且還是大明的第一個!對於一個飽讀史書和聖賢書的文人來說,這內心的聽痛苦真的是難以用語言和文字說清的,楊榮走後,已經很少飲酒的金幼孜便開始一杯接一杯的引起酒來,或許隻有讓自己徹底醉倒才能忘卻心中的痛楚吧。
而對於楊榮來說,在分兵兩路後,漢王勢力幾乎沒有了,可他的對手卻並沒有減弱多少,因為東廠也是和他們一路的,對於楊榮來說,東廠這幫反複無常的死太監才是目前他最大的敵人和對手,不管是隨時待在皇帝身邊的海壽,還是掌握著一支東廠精銳力量的馬雲,抑或是武力值超絕的劉懷禮,都是不能小覷的危險存在。
在搞定了金幼孜和柳升之後,楊榮的全部精力就要用來對付東廠的這些死太監了,幸而這些死太監是趨利的,在他們的心裏對老皇帝的忠誠遠遠比不上他們今後能獲得的利益重要,幸而有了這一點,才讓他們能暫時達成同盟推進著計劃,可這脆弱的同盟關係是會隨時因為利益而決裂的!
不管是蒙禹還是楊榮楊士奇他們,或許一開始怎麽都不會想到,事情的關鍵最後居然是落到了突然崛起的東廠眾人身上!
——未完待續,敬請關注——
~~~~本文為長篇曆史小說《大明危局》第五卷“大明危局前傳”章節,如果覺得還不錯,敬請點擊下方書名加入書架訂閱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