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危局前傳第五百九十三節 再陷困局
大明永樂二十二年的正月下旬,最讓人安心的事大概就是老皇帝朱棣的身體逐漸康複,再處理了一些緊急政務又分別召見了內閣大臣和其它各部大員之後,老皇帝才下詔於二月初一舉行大朝會。
大朝會就意味著有軍國大事要商議,而如今所有人心裏都明白,現在最大的事肯定就是正月初七韃靼再次寇邊並殺害我大明邊境軍民的事了,老皇帝前腳才走,阿魯台這隻躲進大漠深處的大老鼠便又跑出來咬人,這讓老皇帝如何能忍?
正月二十七日,京師依然大雪紛飛,正在翻看情報文書的蒙禹卻忽然眉頭緊皺,再將幾份文書又仔細看了一遍之後,不由得低頭沉吟了起來,良久,才長歎一聲喊道:“來人,去請於大人隨我出門一趟。”
馬車上,看著一向沉穩的蒙禹滿麵愁容,於謙有些擔憂的問道:“事情真如此棘手麽?”蒙禹微微頷首道:“是,上元節時讓殿下去禮部借著為陣亡將士祭祀之事試探了一番,原本隻是想看看有沒有讓殿下爭取隨軍北伐的機會,沒想到,卻讓東宮那幫老狐狸下了狠心!”
於謙更加不解的問道:“他們真敢拚著身家性命阻止殿下隨軍?”蒙禹再度點頭道:“自古以來,怕是沒有比咱大明朝骨頭更硬的官員了,隻要能留得身前身後名,就沒有他們不敢的,當初方孝孺景清他們連夷十族都不怕,現在這幾位老大人又如何會在乎什麽身家性命。”
於謙仔細想了想,若有所思的問道:“蒙先生是想提醒方尚書莫要跟他們硬拚?”蒙禹欣慰的笑笑道:“是,如今殿下的心腹裏就屬方尚書職權最高,況且隻有兵部牢牢掌握在方尚書手裏,京師大營才是殿下的後盾,否則......”
蒙禹沒有說下去,但於謙早已經明白了,此時六部裏隻有兵部尚書是支持漢王殿下的,其它五部尚書全是東宮一黨,這也是因為明朝初立,沒有什麽大世家門閥,官員就多以家鄉和科考聯誼,這個可是刻在骨子裏的無形盟約,除非皇位易主,否則絕不是使點什麽手段就能徹底瓦解的。
此時的方府裏,剛剛安頓好上次北伐的後續事宜迴到京師的柳升正在和兵部尚書方賓對坐敘談,忽然聽得門禁來通傳王府審理於謙和參謀蒙禹求見,柳升倒是麵上一喜,可方賓卻是眉頭緊皺沒好氣的喝問道:“這酸秀才來找我作甚?!”
柳升一聽方賓出言不善,連忙勸解道:“方尚書可不要輕視了這家夥啊,他此時忽然到訪,必然是有重要的事要和方尚書商議的。”方賓依然擺手道:“他也就是能蒙騙一下漢王殿下這樣心性爽直的人,想讓我這兵部尚書也聽他指使,絕無可能!”
柳升還想再勸,方賓早已不耐煩的皺眉道:“我知道你與這家夥淵源頗深,可這樣一個玩弄陰謀詭計的人休想在老夫麵前頤指氣使,之前不與他計較是礙於漢王殿下在場,如今既然到了我的府邸,那就無需再顧忌什麽了,你若再勸,那今後也就不要登我的門了。”
麵對自己父親一輩的方賓,柳升也隻有無奈的笑笑道:“那晚輩就不說什麽了,且等方尚書去見了他再說。”誰料方賓卻依然還是端坐不動的拿起茶盞抿了一口才悠悠說道:“急什麽,他一個沒有官身的酸秀才要見老夫多等上一等又如何?”
柳升也是哭笑不得卻又不敢多言,生生又坐了一個時辰,方賓才放他告辭離開。這也讓心思活絡的柳升心裏開始有了其他的想法,隻是眼下這個想法還隻是一個種子,可隨著接下來事態的發展,柳升心裏的這顆種子立刻就會快速的生根發芽成長起來。
蒙禹就在偏廳中足足等候了一個時辰,於謙也從一開始的正襟危坐到憤憤不平,最後更是氣憤的起身一邊來迴踱步一邊抱怨道:“這方賓也太過分了,讓我們在偏廳等候也就罷了,居然還讓我們等了這麽長的時間,完全沒有把我們放在眼裏!”
蒙禹笑笑道:“於大人消消氣吧,你這是被我連累了,若是於大人單獨前來,方尚書一定早就把你迎入正廳奉茶了。”於謙更是氣憤的說道:“我知道啊,也正因如此我才如此氣憤的,他憑什麽如此輕慢先生?就憑他尚書的身份?”
蒙禹依然平靜的迴道:“無妨,方尚書是我們的長輩,又身居要職,我這做晚輩的多等一等也沒什麽,你迴去後也不要與人提起,特別是漢王殿下那裏,更是一個字都不要多說。”於謙不由頓腳道:“先生就是這般替人著想,也不知道有沒有人替先生想想的,先生才是最難的那個啊!”
終於,方賓踱著步慢慢前來了,蒙禹和於謙連忙躬身見禮,而方賓則是看了看蒙禹又對於謙說道:“想必今日是蒙先生要見我吧,那就勞煩於大人先到書房稍等片刻,老夫與蒙先生單獨說說話。”
說罷也不待於謙說話便做了個請的手勢,蒙禹也微笑的衝於謙點點頭,於謙無奈也隻有隨家丁去往不遠處的書房中等待。可於謙哪裏還坐得住,又哪裏靜得下來,隻能不時的探頭去看偏廳裏的動靜。
終於,一刻之後,就見蒙禹走出了偏廳,到了門口,卻又迴身施禮說了兩句話,於謙聽不清說的什麽,但見蒙禹出來了也連忙走出去匯合,蒙禹下了台階碰見於謙,隻是淡淡了說了一句出去再說便不再言語。
待得上了馬車,於謙才焦急的小聲問道:“先生與方尚書談的如何?”蒙禹苦笑搖頭道:“該說的我都說了,希望方尚書能聽進去吧。”於謙忽然驚覺不對,立刻蹙眉問道:“那老家夥是不是羞辱先生了?!”
蒙禹看看於謙欣慰的笑笑道:“老大人心中有氣,說話自然不好聽,這也確實怪我,身為謀士卻讓殿下陷入了而今這種被動的局麵,我也的確是該罵的。”於謙憤怒的低吼道:“他們懂什麽,要不是殿下顧及什麽家國天下做出了取舍,哪會讓先生如此為難的!!!”
蒙禹依然是淡然說道:“罷了罷了,那些義士們連身家性命和名聲都可以舍棄,殿下連大好局麵都可以不要,我受這一點氣又算得什麽?”於謙還是憤憤的說道:“可這對於先生真是不公啊,太不公了!我這心裏憋的難受!”
蒙禹這次是真的笑了,發自內心的笑了,仿佛又看見了木雪公主臨別贈刀時的情形,都是一樣的發自肺腑,都是一樣的真心實意,更何況,於謙還多了一份赤誠,多了一份亦師亦友如父如子的情意,蒙禹忽然有些恍惚,不由得想象著,如果那一年他帶著月如一起去拜祭宋老侯爺,那或許他們的孩子也該十多歲了吧。
~~~~~~~~~~~~~~~~~~~~~~~~~~~~~~~~~~~~
二月初一,大朝會,所有在京的官員和將軍們都去參加了,唯獨被老皇帝禁足的太子和漢王沒有去,這大概也是這場大朝會最大的變數所在,而漢王和於謙此時都聚集在蒙禹的小院裏,焦急的等待著大朝會的結果。
終於,隻聽得急促的腳步聲響起,可這急促的腳步聲立刻就讓三人的心猛的一沉,因為報喜的腳步聲絕不是這樣沉重而雜亂的,果然,王府長史進門的第一句話便是:“殿下,大事不好了,方尚書被陛下拘押問罪了!”
“什麽?!!!!”漢王聞言猛然抬頭,驚愕的問道:“怎麽迴事?就算父皇不同意我隨軍也不至於將方尚書下獄啊,到底出了何事?”於謙卻搶先一步問道:“同時下獄的還有誰?”漢王聞言又是一怔,長史也略微愕然後迴道:“還有戶部尚書夏元吉和大理寺丞鄒師顏,工部尚書吳中押往長陵,戴枷監工!”
漢王聞言再次倒吸一口冷氣,繼而憤怒的吼道:“東宮那幫老家夥真是瘋了,居然要和本王玩魚死網破同歸於盡的把戲,用三個大員來換本王這邊的一個兵部尚書,到也真的是舍得下本錢的,我那一向寬仁體恤的大哥這次終於是露出本性了!”
蒙禹見事態果然演變到了最糟糕的樣子,也不由得輕歎一聲道:“方尚書還是大意了,長史大人還是先坐下緩口氣,再給我們說說到底是怎麽迴事?”長史這才頹然坐下,略略思忖後便將所知的經過大概說了一遍。
原來,今日的大朝會,先將積壓的雜事議完之後,老皇帝便提起了最重要的北征之事,一開始,在新降的韃靼王子金忠的請戰和內閣各位閣老的支持帶動下,北征的時間被定到了三個月以後,金閣老還替太子和漢王求得了解除禁足各司其職的恩典,原本一切都好好的。
可隨著兵部尚書方賓提議讓漢王代替老皇帝領兵出征,風向就立刻都變了,戶部尚書夏原吉表麵附議,卻暗中指責老皇帝興兵北伐勞民傷財導致稅負過重災害頻發,眼看就要把老皇帝說成窮兵黷武的罪人。
而工部尚書吳中也在此時進言,因著國庫空虛,長陵的修建已經難以為繼,若要北征就要暫停長陵修建。此時的老皇帝已經是怒不可遏的強壓著火氣,可偏偏方賓卻覺得是抓住了對手的錯誤正是打壓對手的時機到了立刻出言反擊,可惜一番言論出口卻連自己一起被老皇帝指做一黨。
而夏原吉和吳中更是毫不反擊,直接承認了他們三個尚書就是一心為國據實而論,情急之的方賓一番辯解出口卻反而將他陷入泥沼再難脫身,最後,大理寺丞鄒師顏壯士斷腕的致命一擊,讓幾人一起因押入內官監,並指派東廠抄家後再徹查幾人。
聽得長史說完,漢王才看看蒙禹一聲長歎歉疚的說道:“蒙先生,我知道你前日裏去了方賓府上,可我卻並未太過在意,是本王疏忽了,本王應該隨後便去一道手書,讓方賓,柳升,鄭亨他們都必須嚴格按照蒙先生的吩咐行事。”
蒙禹搖搖頭道:“殿下無需致歉,殿下若是去了這樣一封手書隻會讓方尚書更加反感,所以殿下此次失利受損,都是屬下失職無能,屬下現在就設法為方尚書脫罪。”漢王一拍大腿道:“對對對,眼下當務之急就是先為方尚書脫罪,隻要能救出方尚書我們就還沒有輸。”
蒙禹這才轉而問道:“於大人,我交代你準備的方尚書營私舞弊收受賄賂的證據可準備好了?”於謙連忙迴道:“都準備好了,絕對是按照先生交代的,乍一看全是真憑實據,細查之後卻全是偽證。”
這倒是讓漢王頗有些意外:“蒙先生這是什麽意思?我可不會做那棄車保帥的事!”蒙禹笑笑解釋道:“我當然知道殿下的為人,更知道殿下在軍中的威望就是靠著不舍棄任何一個袍澤累積而來的,所以,這些看似實證實則是偽證的證據就是為了營救方大人準備的。”
漢王想了想還是不解的問道:“這是什麽道理?蒙先生可否說說看?”蒙禹悠悠迴道:“對手著實厲害,已經將一切退路都堵死了,屬下萬般無奈隻得出此下策,殿下當知,陛下如今年老多疑,若是幾人均查不出什麽,定會懷疑幾人確是同黨無疑,若是隻查出方大人一人有罪......”
蒙禹沒有再說下去,漢王也不是愚鈍之人,再前後想了想立刻就明白了:“對啊,那時父皇便會覺得,是有人刻意要置方大人於死地!方大人反而就沒事了!”蒙禹點點頭:“是的,等到陛下疑心反轉,再度詳查,就會知道這些實證其實都是偽證,那方尚書自然就會被從輕發落甚至無罪釋放!”
漢王聽罷開心的撫掌道:“好好好,隻要有蒙先生出手那定然就是有辦法的。”蒙禹連忙擺擺手道:“殿下謬讚了,若不是殿下先前接受了東廠提督馬雲的示好並親手撰寫了京師城防要務送去,屬下也想不出這樣的辦法。”
漢王一時也有些赧然,隻因先前他是百般厭惡東廠並數次拒絕了東廠的示好,直到蒙禹勸解無果之後使了點手段才讓漢王不得不和東廠禮尚往來,為此漢王還鬧了好幾天的情緒,此時想起來自然是覺得有些不好意思了。
隨即,蒙禹便私下約見了馬雲,將準備好的證據交給了馬雲並解釋了為何要這般做,馬雲自然也很開心,隻因他先去查抄方賓、夏原吉和皺師顏幾人的家,沒想到這幾家卻當真是家徒四壁,隻有些布衣瓦器,家裏最值錢的東西,居然就是兩套官服,東廠提督馬雲哪裏會信有這麽清廉的官員,派人掘地三尺,院前屋內挖了個遍,差點連房子都拆了,卻依然沒有挖出什麽金銀珠寶。
就在這毫無進展一籌莫展的時候蒙禹送來了這樣的證據和辦法,既能讓自己有所交代,又能迎合老皇帝順便討好漢王殿下,這一舉三得的事何樂不為啊!馬雲當下也很配合的表示馬上就會去提審方賓,其實意思就是在提審的過程中將蒙禹營救事宜暗中告知方賓,好讓方賓咬牙堅持住,至少保持沉默。
蒙禹雖然覺得不妥,但想想馬雲的性格,再想想讓方賓知道漢王殿下沒有放棄他或許也是好事,最終便還是沒有出言阻止他這麽做。可是,蒙禹再厲害畢竟也不是神,對於方賓這樣執拗的老臣,他是怎麽也救不了的了。
因為問題出就出在方賓的性格上!當馬雲提審方賓後,當方賓知道是蒙禹在設法營救自己,更加愧悔不已。可後半夜再想起當日蒙禹的勸誡,想起自己的倨傲無禮,想起一切都被那個自己看不起的鬼才料中,想起自己堂堂兵部尚書,卻要靠一個布衣後生來營救,一時羞憤難當之下,方賓居然於夜裏用腰帶上吊自殺了!
本來老皇帝接到方賓於前幾次北征之時收受賄賂的奏報之後就已經疑心大起,覺得這一切就是是有人要故意為之,借著陷害方賓打壓漢王,再想想大朝會的情形,也確實是有些詭異,正準備第二天早朝之時重新發難,翻出陷害漢王的真兇,甚至可以作更大的文章。
結果,老皇帝興致勃勃的準備和朝臣們再來一次朝鬥之時,卻傳來了方賓畏罪自殺的消息!這一下,所有的謀劃瞬間變成了浮雲,這時候畏罪自殺,等於承認了所有罪責!老皇帝更是怒不可遏,也不再管方賓是不是被陷害的,也不理那些收受賄賂的證據是真是假,立刻給方賓都定成了罪證,將他的屍體推出午門斬首。
老皇帝朱棣餘怒未消,夏原吉和皺師顏以大不敬的罪名被轉到了詔獄之中關押且不得探視,隻是吳中因為長陵的修建到了緊要關頭得以從輕處置成了戴枷監工。朝堂之上一下子又少了三個尚書,六部尚書裏隻剩下吏部尚書蹇義和禮部尚書呂震,而老皇帝似乎並未打算任命新的尚書,於是本來隻是監管六部的內閣就等於變相的變成了直管,也為今後內閣大臣兼任一部尚書埋下了伏筆。
這一場朝鬥,太子勢力一方看似損失了兩個尚書一個大理寺丞,可戶部和工部卻依然還在太子一黨手裏掌控者,而漢王勢力中唯一的尚書一倒台,兵部侍郎又一直空缺,那本就監管兵部的內閣大臣楊寓就成了兵部的實際掌控者。
從此,六部中再無漢王勢力的大員,而漢王也因此又再度被禁足府中自省,看似損失更重的太子一方其實才是大獲全勝的,而漢王一方一旦失去了兵部尚書方賓,那今後軍中的人事任免和調動可就再難掌控了,這可是天大的損失啊!
最嚴重的後果的自然是因為方賓死的蹊蹺,許多不明真相的將軍以訛傳訛之下都以為是蒙禹送去的那些假證據逼死了方賓,雖然礙著漢王的麵子不敢發作,可心裏的仇視卻已經隱隱形成了,這也讓蒙禹再次陷入到了新的困局之中!
#注:永樂二十四年初大朝會事件詳情請看《大明危局第一部》相關章節
——未完待續,敬請關注——
~~~~本文為長篇曆史小說《大明危局》第五卷“大明危局前傳”章節,如果覺得還不錯,敬請點擊下方書名加入書架訂閱更新~~~~~
大明永樂二十二年的正月下旬,最讓人安心的事大概就是老皇帝朱棣的身體逐漸康複,再處理了一些緊急政務又分別召見了內閣大臣和其它各部大員之後,老皇帝才下詔於二月初一舉行大朝會。
大朝會就意味著有軍國大事要商議,而如今所有人心裏都明白,現在最大的事肯定就是正月初七韃靼再次寇邊並殺害我大明邊境軍民的事了,老皇帝前腳才走,阿魯台這隻躲進大漠深處的大老鼠便又跑出來咬人,這讓老皇帝如何能忍?
正月二十七日,京師依然大雪紛飛,正在翻看情報文書的蒙禹卻忽然眉頭緊皺,再將幾份文書又仔細看了一遍之後,不由得低頭沉吟了起來,良久,才長歎一聲喊道:“來人,去請於大人隨我出門一趟。”
馬車上,看著一向沉穩的蒙禹滿麵愁容,於謙有些擔憂的問道:“事情真如此棘手麽?”蒙禹微微頷首道:“是,上元節時讓殿下去禮部借著為陣亡將士祭祀之事試探了一番,原本隻是想看看有沒有讓殿下爭取隨軍北伐的機會,沒想到,卻讓東宮那幫老狐狸下了狠心!”
於謙更加不解的問道:“他們真敢拚著身家性命阻止殿下隨軍?”蒙禹再度點頭道:“自古以來,怕是沒有比咱大明朝骨頭更硬的官員了,隻要能留得身前身後名,就沒有他們不敢的,當初方孝孺景清他們連夷十族都不怕,現在這幾位老大人又如何會在乎什麽身家性命。”
於謙仔細想了想,若有所思的問道:“蒙先生是想提醒方尚書莫要跟他們硬拚?”蒙禹欣慰的笑笑道:“是,如今殿下的心腹裏就屬方尚書職權最高,況且隻有兵部牢牢掌握在方尚書手裏,京師大營才是殿下的後盾,否則......”
蒙禹沒有說下去,但於謙早已經明白了,此時六部裏隻有兵部尚書是支持漢王殿下的,其它五部尚書全是東宮一黨,這也是因為明朝初立,沒有什麽大世家門閥,官員就多以家鄉和科考聯誼,這個可是刻在骨子裏的無形盟約,除非皇位易主,否則絕不是使點什麽手段就能徹底瓦解的。
此時的方府裏,剛剛安頓好上次北伐的後續事宜迴到京師的柳升正在和兵部尚書方賓對坐敘談,忽然聽得門禁來通傳王府審理於謙和參謀蒙禹求見,柳升倒是麵上一喜,可方賓卻是眉頭緊皺沒好氣的喝問道:“這酸秀才來找我作甚?!”
柳升一聽方賓出言不善,連忙勸解道:“方尚書可不要輕視了這家夥啊,他此時忽然到訪,必然是有重要的事要和方尚書商議的。”方賓依然擺手道:“他也就是能蒙騙一下漢王殿下這樣心性爽直的人,想讓我這兵部尚書也聽他指使,絕無可能!”
柳升還想再勸,方賓早已不耐煩的皺眉道:“我知道你與這家夥淵源頗深,可這樣一個玩弄陰謀詭計的人休想在老夫麵前頤指氣使,之前不與他計較是礙於漢王殿下在場,如今既然到了我的府邸,那就無需再顧忌什麽了,你若再勸,那今後也就不要登我的門了。”
麵對自己父親一輩的方賓,柳升也隻有無奈的笑笑道:“那晚輩就不說什麽了,且等方尚書去見了他再說。”誰料方賓卻依然還是端坐不動的拿起茶盞抿了一口才悠悠說道:“急什麽,他一個沒有官身的酸秀才要見老夫多等上一等又如何?”
柳升也是哭笑不得卻又不敢多言,生生又坐了一個時辰,方賓才放他告辭離開。這也讓心思活絡的柳升心裏開始有了其他的想法,隻是眼下這個想法還隻是一個種子,可隨著接下來事態的發展,柳升心裏的這顆種子立刻就會快速的生根發芽成長起來。
蒙禹就在偏廳中足足等候了一個時辰,於謙也從一開始的正襟危坐到憤憤不平,最後更是氣憤的起身一邊來迴踱步一邊抱怨道:“這方賓也太過分了,讓我們在偏廳等候也就罷了,居然還讓我們等了這麽長的時間,完全沒有把我們放在眼裏!”
蒙禹笑笑道:“於大人消消氣吧,你這是被我連累了,若是於大人單獨前來,方尚書一定早就把你迎入正廳奉茶了。”於謙更是氣憤的說道:“我知道啊,也正因如此我才如此氣憤的,他憑什麽如此輕慢先生?就憑他尚書的身份?”
蒙禹依然平靜的迴道:“無妨,方尚書是我們的長輩,又身居要職,我這做晚輩的多等一等也沒什麽,你迴去後也不要與人提起,特別是漢王殿下那裏,更是一個字都不要多說。”於謙不由頓腳道:“先生就是這般替人著想,也不知道有沒有人替先生想想的,先生才是最難的那個啊!”
終於,方賓踱著步慢慢前來了,蒙禹和於謙連忙躬身見禮,而方賓則是看了看蒙禹又對於謙說道:“想必今日是蒙先生要見我吧,那就勞煩於大人先到書房稍等片刻,老夫與蒙先生單獨說說話。”
說罷也不待於謙說話便做了個請的手勢,蒙禹也微笑的衝於謙點點頭,於謙無奈也隻有隨家丁去往不遠處的書房中等待。可於謙哪裏還坐得住,又哪裏靜得下來,隻能不時的探頭去看偏廳裏的動靜。
終於,一刻之後,就見蒙禹走出了偏廳,到了門口,卻又迴身施禮說了兩句話,於謙聽不清說的什麽,但見蒙禹出來了也連忙走出去匯合,蒙禹下了台階碰見於謙,隻是淡淡了說了一句出去再說便不再言語。
待得上了馬車,於謙才焦急的小聲問道:“先生與方尚書談的如何?”蒙禹苦笑搖頭道:“該說的我都說了,希望方尚書能聽進去吧。”於謙忽然驚覺不對,立刻蹙眉問道:“那老家夥是不是羞辱先生了?!”
蒙禹看看於謙欣慰的笑笑道:“老大人心中有氣,說話自然不好聽,這也確實怪我,身為謀士卻讓殿下陷入了而今這種被動的局麵,我也的確是該罵的。”於謙憤怒的低吼道:“他們懂什麽,要不是殿下顧及什麽家國天下做出了取舍,哪會讓先生如此為難的!!!”
蒙禹依然是淡然說道:“罷了罷了,那些義士們連身家性命和名聲都可以舍棄,殿下連大好局麵都可以不要,我受這一點氣又算得什麽?”於謙還是憤憤的說道:“可這對於先生真是不公啊,太不公了!我這心裏憋的難受!”
蒙禹這次是真的笑了,發自內心的笑了,仿佛又看見了木雪公主臨別贈刀時的情形,都是一樣的發自肺腑,都是一樣的真心實意,更何況,於謙還多了一份赤誠,多了一份亦師亦友如父如子的情意,蒙禹忽然有些恍惚,不由得想象著,如果那一年他帶著月如一起去拜祭宋老侯爺,那或許他們的孩子也該十多歲了吧。
~~~~~~~~~~~~~~~~~~~~~~~~~~~~~~~~~~~~
二月初一,大朝會,所有在京的官員和將軍們都去參加了,唯獨被老皇帝禁足的太子和漢王沒有去,這大概也是這場大朝會最大的變數所在,而漢王和於謙此時都聚集在蒙禹的小院裏,焦急的等待著大朝會的結果。
終於,隻聽得急促的腳步聲響起,可這急促的腳步聲立刻就讓三人的心猛的一沉,因為報喜的腳步聲絕不是這樣沉重而雜亂的,果然,王府長史進門的第一句話便是:“殿下,大事不好了,方尚書被陛下拘押問罪了!”
“什麽?!!!!”漢王聞言猛然抬頭,驚愕的問道:“怎麽迴事?就算父皇不同意我隨軍也不至於將方尚書下獄啊,到底出了何事?”於謙卻搶先一步問道:“同時下獄的還有誰?”漢王聞言又是一怔,長史也略微愕然後迴道:“還有戶部尚書夏元吉和大理寺丞鄒師顏,工部尚書吳中押往長陵,戴枷監工!”
漢王聞言再次倒吸一口冷氣,繼而憤怒的吼道:“東宮那幫老家夥真是瘋了,居然要和本王玩魚死網破同歸於盡的把戲,用三個大員來換本王這邊的一個兵部尚書,到也真的是舍得下本錢的,我那一向寬仁體恤的大哥這次終於是露出本性了!”
蒙禹見事態果然演變到了最糟糕的樣子,也不由得輕歎一聲道:“方尚書還是大意了,長史大人還是先坐下緩口氣,再給我們說說到底是怎麽迴事?”長史這才頹然坐下,略略思忖後便將所知的經過大概說了一遍。
原來,今日的大朝會,先將積壓的雜事議完之後,老皇帝便提起了最重要的北征之事,一開始,在新降的韃靼王子金忠的請戰和內閣各位閣老的支持帶動下,北征的時間被定到了三個月以後,金閣老還替太子和漢王求得了解除禁足各司其職的恩典,原本一切都好好的。
可隨著兵部尚書方賓提議讓漢王代替老皇帝領兵出征,風向就立刻都變了,戶部尚書夏原吉表麵附議,卻暗中指責老皇帝興兵北伐勞民傷財導致稅負過重災害頻發,眼看就要把老皇帝說成窮兵黷武的罪人。
而工部尚書吳中也在此時進言,因著國庫空虛,長陵的修建已經難以為繼,若要北征就要暫停長陵修建。此時的老皇帝已經是怒不可遏的強壓著火氣,可偏偏方賓卻覺得是抓住了對手的錯誤正是打壓對手的時機到了立刻出言反擊,可惜一番言論出口卻連自己一起被老皇帝指做一黨。
而夏原吉和吳中更是毫不反擊,直接承認了他們三個尚書就是一心為國據實而論,情急之的方賓一番辯解出口卻反而將他陷入泥沼再難脫身,最後,大理寺丞鄒師顏壯士斷腕的致命一擊,讓幾人一起因押入內官監,並指派東廠抄家後再徹查幾人。
聽得長史說完,漢王才看看蒙禹一聲長歎歉疚的說道:“蒙先生,我知道你前日裏去了方賓府上,可我卻並未太過在意,是本王疏忽了,本王應該隨後便去一道手書,讓方賓,柳升,鄭亨他們都必須嚴格按照蒙先生的吩咐行事。”
蒙禹搖搖頭道:“殿下無需致歉,殿下若是去了這樣一封手書隻會讓方尚書更加反感,所以殿下此次失利受損,都是屬下失職無能,屬下現在就設法為方尚書脫罪。”漢王一拍大腿道:“對對對,眼下當務之急就是先為方尚書脫罪,隻要能救出方尚書我們就還沒有輸。”
蒙禹這才轉而問道:“於大人,我交代你準備的方尚書營私舞弊收受賄賂的證據可準備好了?”於謙連忙迴道:“都準備好了,絕對是按照先生交代的,乍一看全是真憑實據,細查之後卻全是偽證。”
這倒是讓漢王頗有些意外:“蒙先生這是什麽意思?我可不會做那棄車保帥的事!”蒙禹笑笑解釋道:“我當然知道殿下的為人,更知道殿下在軍中的威望就是靠著不舍棄任何一個袍澤累積而來的,所以,這些看似實證實則是偽證的證據就是為了營救方大人準備的。”
漢王想了想還是不解的問道:“這是什麽道理?蒙先生可否說說看?”蒙禹悠悠迴道:“對手著實厲害,已經將一切退路都堵死了,屬下萬般無奈隻得出此下策,殿下當知,陛下如今年老多疑,若是幾人均查不出什麽,定會懷疑幾人確是同黨無疑,若是隻查出方大人一人有罪......”
蒙禹沒有再說下去,漢王也不是愚鈍之人,再前後想了想立刻就明白了:“對啊,那時父皇便會覺得,是有人刻意要置方大人於死地!方大人反而就沒事了!”蒙禹點點頭:“是的,等到陛下疑心反轉,再度詳查,就會知道這些實證其實都是偽證,那方尚書自然就會被從輕發落甚至無罪釋放!”
漢王聽罷開心的撫掌道:“好好好,隻要有蒙先生出手那定然就是有辦法的。”蒙禹連忙擺擺手道:“殿下謬讚了,若不是殿下先前接受了東廠提督馬雲的示好並親手撰寫了京師城防要務送去,屬下也想不出這樣的辦法。”
漢王一時也有些赧然,隻因先前他是百般厭惡東廠並數次拒絕了東廠的示好,直到蒙禹勸解無果之後使了點手段才讓漢王不得不和東廠禮尚往來,為此漢王還鬧了好幾天的情緒,此時想起來自然是覺得有些不好意思了。
隨即,蒙禹便私下約見了馬雲,將準備好的證據交給了馬雲並解釋了為何要這般做,馬雲自然也很開心,隻因他先去查抄方賓、夏原吉和皺師顏幾人的家,沒想到這幾家卻當真是家徒四壁,隻有些布衣瓦器,家裏最值錢的東西,居然就是兩套官服,東廠提督馬雲哪裏會信有這麽清廉的官員,派人掘地三尺,院前屋內挖了個遍,差點連房子都拆了,卻依然沒有挖出什麽金銀珠寶。
就在這毫無進展一籌莫展的時候蒙禹送來了這樣的證據和辦法,既能讓自己有所交代,又能迎合老皇帝順便討好漢王殿下,這一舉三得的事何樂不為啊!馬雲當下也很配合的表示馬上就會去提審方賓,其實意思就是在提審的過程中將蒙禹營救事宜暗中告知方賓,好讓方賓咬牙堅持住,至少保持沉默。
蒙禹雖然覺得不妥,但想想馬雲的性格,再想想讓方賓知道漢王殿下沒有放棄他或許也是好事,最終便還是沒有出言阻止他這麽做。可是,蒙禹再厲害畢竟也不是神,對於方賓這樣執拗的老臣,他是怎麽也救不了的了。
因為問題出就出在方賓的性格上!當馬雲提審方賓後,當方賓知道是蒙禹在設法營救自己,更加愧悔不已。可後半夜再想起當日蒙禹的勸誡,想起自己的倨傲無禮,想起一切都被那個自己看不起的鬼才料中,想起自己堂堂兵部尚書,卻要靠一個布衣後生來營救,一時羞憤難當之下,方賓居然於夜裏用腰帶上吊自殺了!
本來老皇帝接到方賓於前幾次北征之時收受賄賂的奏報之後就已經疑心大起,覺得這一切就是是有人要故意為之,借著陷害方賓打壓漢王,再想想大朝會的情形,也確實是有些詭異,正準備第二天早朝之時重新發難,翻出陷害漢王的真兇,甚至可以作更大的文章。
結果,老皇帝興致勃勃的準備和朝臣們再來一次朝鬥之時,卻傳來了方賓畏罪自殺的消息!這一下,所有的謀劃瞬間變成了浮雲,這時候畏罪自殺,等於承認了所有罪責!老皇帝更是怒不可遏,也不再管方賓是不是被陷害的,也不理那些收受賄賂的證據是真是假,立刻給方賓都定成了罪證,將他的屍體推出午門斬首。
老皇帝朱棣餘怒未消,夏原吉和皺師顏以大不敬的罪名被轉到了詔獄之中關押且不得探視,隻是吳中因為長陵的修建到了緊要關頭得以從輕處置成了戴枷監工。朝堂之上一下子又少了三個尚書,六部尚書裏隻剩下吏部尚書蹇義和禮部尚書呂震,而老皇帝似乎並未打算任命新的尚書,於是本來隻是監管六部的內閣就等於變相的變成了直管,也為今後內閣大臣兼任一部尚書埋下了伏筆。
這一場朝鬥,太子勢力一方看似損失了兩個尚書一個大理寺丞,可戶部和工部卻依然還在太子一黨手裏掌控者,而漢王勢力中唯一的尚書一倒台,兵部侍郎又一直空缺,那本就監管兵部的內閣大臣楊寓就成了兵部的實際掌控者。
從此,六部中再無漢王勢力的大員,而漢王也因此又再度被禁足府中自省,看似損失更重的太子一方其實才是大獲全勝的,而漢王一方一旦失去了兵部尚書方賓,那今後軍中的人事任免和調動可就再難掌控了,這可是天大的損失啊!
最嚴重的後果的自然是因為方賓死的蹊蹺,許多不明真相的將軍以訛傳訛之下都以為是蒙禹送去的那些假證據逼死了方賓,雖然礙著漢王的麵子不敢發作,可心裏的仇視卻已經隱隱形成了,這也讓蒙禹再次陷入到了新的困局之中!
#注:永樂二十四年初大朝會事件詳情請看《大明危局第一部》相關章節
——未完待續,敬請關注——
~~~~本文為長篇曆史小說《大明危局》第五卷“大明危局前傳”章節,如果覺得還不錯,敬請點擊下方書名加入書架訂閱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