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危局前傳第五百九十二節 意料之中的變故


    大明永樂二十二年,正月十五,交趾,總兵府。


    自從數月前趕走馬子同後,死太監馬琪便堂而皇之的住進了總兵府,接下來就是假借假陳智的手排除異己,提拔親信。這期間,李陽一直都被軟禁在總兵府裏,數月來對他是不聞不問,像是忘記了他的存在一般。


    而早早就做了叛徒投效馬琪的劉百戶,雖然正式升了千戶,卻並沒有得到夢寐以求的領兵實權,而是得了個總兵府內務總管的職位,為此,劉千戶自然也去找過馬琪申訴,而馬琪則告訴他,領兵打仗是有性命之憂的,好好的做這個管錢糧的肥差不是更好麽?


    對此,劉千戶嘴上感激,心裏可是把馬琪的總祖宗十八代都罵了個遍,武官和文官可不一樣,能不能領兵就意味著未來還有多大的上升空間,這內務總管的確是肥缺,可也基本就斷了再往上的可能,當初他不計毀譽的投效馬琪不就是為了換一個領軍千戶的實職,可如今卻是這樣的結果,你說他心裏恨不恨的?


    這一日是上元節,馬琪在總兵府大擺筵席,又要搞他攏絡人心恩威並施的那一套。此時大廳已經是坐滿了,假陳智也在劉千戶的陪同下早早坐在了側首輔位,卻臨近開宴時間了還是不見死太監馬琪的到來,眾人隻能一邊小聲交談,一邊耐心等待。


    而此時的死太監馬琪,卻像是終於想起了還關著一個人似的,來到了軟禁李陽的院中,早就懈怠的守衛連忙起身行禮,而馬琪也毫不在意的笑笑問道:“這廝可還喧鬧?”守衛連忙答道:“這一兩個月都沒鬧過了,隻是找小的們要了些書來讀。”


    馬琪滿意的點點頭道:“不錯不錯,能有轉變就好,把門打開,咱家要見見他。”守衛連忙打開門鎖,而馬琪則帶著兩個護衛進入了房中。房中的李陽早就聽見了馬琪在門外的話音,卻也懶得動彈,依然是捧著書靠窗坐著。


    馬琪自顧自的坐到了李陽對麵,然後笑意盈盈的問道:“聽聞李統領開始讀書了,咱家很是欣慰啊。”李陽沒好氣的迴道:“老子讀不讀書關你鳥事,你欣慰個逑!”馬琪滿不在乎的搖搖頭道:“李統領先前被賊人蒙蔽,如今能有此改變,自然是有所悔悟,咱家當然欣慰。”


    李陽看馬琪臉皮如此之厚,也是哭笑不得,卻也懶得再掰扯,直接放下書問道:“馬公公關了我幾個月不聞不問,今日卻突然造訪,我再蠢也該知道馬公公絕對不是來找我敘舊寒暄的,究竟意欲何為還請馬公公直說吧。”


    馬琪嘿嘿一笑道:“李統領如今真是通透得多了,那咱家也就不繞彎子了,今日乃是上元佳節,咱家在這總兵府裏擺下筵席,不知道李統領可有雅興一起去喝上幾杯?”李陽不屑的笑笑道:“怕不是這麽簡單吧?馬公公不妨直接說說條件吧?”


    馬琪點點頭道:“那是那是,咱家也知道要李統領真心投效似乎不大可能,但是否能夠請李統領裝裝樣子,隻要略微表現出已經被咱家收服就好。”李陽疑惑的問道:“就這麽簡單?”馬琪笑笑道:“就這麽簡單,筵席之後,李統領是去是留悉聽尊便,咱家絕不強求也絕不阻撓。”


    李陽立刻就在腦子裏飛快的盤算著,這樣耗下去也不是辦法,不如趁此機會離開此地,不管是先去雲南的昆明城找黔國公申訴也好,還是直接進京向朝廷說明真相也罷,無論如何都比困在這裏好得多了!”


    想到這裏,李陽也不再猶豫,立刻迴複道:“好,隻要馬公公說到做到,那我就陪馬公公吃完這酒席便是。”馬琪哈哈一笑道:“就是了,識時務者為俊傑,李統領但放寬心便是,咱家一定言出必踐,那咱們這就走吧?”


    馬琪說著便起身向外走去,而李陽略一思索便也起身跟了出去,大廳眾人正在低聲私語,忽聽得一聲通傳:“欽差鎮守太監馬公公到!”眾人連忙收聲行禮,等到眼見著李陽跟在馬琪後麵若無其事的走進來之後,所有人都有些驚愕了。


    最驚愕的莫過於假陳智,他是李陽一手調教出來的,對李陽還有著發自心底的畏懼,原本想著李陽要麽被關一輩子,要麽就是關上一陣就被馬琪找人弄死了,可誰曾想此時李陽卻跟著馬琪大搖大擺的進來了。


    而且,馬琪落座之後的第一句話便是:“先給李統領看座。”立刻便有人給加了坐席,而李陽也毫不客氣的坐下之後抱拳道:“多謝馬公公。”馬琪滿意的點點頭道:“李統領想必大家都認識,如今他已經歸順咱家,一會兒諸位也可以多和他親近親近,讓他不醉不歸!”


    眾人自然是欣然應命,再看李陽那邊毫不反駁的認下了,自然也就覺得李陽是真的歸順了馬琪,那少不得以後還要被重用的,人情世故這一套的東西都是這些人熟稔了的,自然少不了寒暄敘舊的。


    李陽也看了看大廳裏,曾經忠於李彬老侯爺的屬下如今已經有一半都沒有在此出現,想來要麽是被外放去值守州府了,要麽就是被排擠的丟了職位,再看看那剩下的一半,無不也是失了銳氣鬥誌全無的樣子。


    李陽隻能是在心中輕歎一聲,雖是意料之中的變故,可親眼看到的時候,還是難免唏噓不已,而且不用問就可以想見,馬子同他們好不容易恢複的紀律和戰力,如今應該也都差不多廢弛了,再加上死太監馬琪的胡作非為,此消彼長之下,再想完成李彬老侯爺肅清叛軍的遺願肯定是無望了!


    整個筵席期間,死太監馬琪意氣風華頻頻舉杯,假陳智則在一旁唯唯諾諾低眉順目,而座中眾人各懷心事,表現各異,唯有李陽從頭到尾一直懶散隨意,誰來敬酒都會附和上幾句便一飲而盡,他隻巴望著筵席早點結束他好早點離開這傷心之地!


    ~~~~~~~~~~~~~~~~~


    此時,同在交趾的乂安府茶籠山中,平定王黎利也正在宴請叛軍的將領,在座的除了安南王陳暠,還有信義王潘僚,以及繼任的羅平王範琦,還有大大小小的叛軍將領幾十人,看上去也是熱鬧非凡的。


    隻是,作陪的依然是側室範夫人和次子黎元龍,而正室黃夫人和長子黎思齊卻不見蹤跡,對此,黎利也已經習以為常見慣不怪了,起身舉杯道:“諸位,感謝神明和先王庇佑,明廷內部紛亂無暇他顧,我們的大好時機就要到來了,今日之後,我們便在這茶籠山招兵買馬訓練士卒,帶時機成熟之時便請諸位隨我一舉收複故土,將明軍趕出安南!幹!”


    座下轟然應和,安南王陳暠也隻有無奈的苦笑舉杯,他也萬萬想不到,眼看就快要被他曾經的師父馬子同逼入絕境的叛軍,如今卻猖狂的敢聚集數千人在茶籠山安營紮寨,明目張膽的擴充隊伍卻無人前來征剿!


    如此下去,未來的情形定然是如黎利所說,一旦時局有變,那便是叛軍大舉下山席卷交趾反抗明軍之時,這也是他成為陳暠時的初衷,可這麽多年過去,他卻越來越後悔當初的這個決定,越來越想重新做迴曾經的練珍!


    看著滿座的叛軍意氣風發,陳暠也不由得在想,師父他們到底去了哪裏,是不是安然無恙?那個一直護著自己的大師兄鐵鉞是否還會記著自己,一直疼愛自己的師娘每年的上元節都會想辦法給他們做上一碗元宵,可如今也有好些年沒有吃到過了。


    陳暠想著想著,忽然有些想大哭一場的衝動,和眼下這熱鬧喧嘩的氛圍實在是格格不入,隻好假裝如廁離開了筵席,借著月色在營地四周走走,這一刻,他恍惚中又感覺自己還在藍山黎氏故地,也分不清自己到底是練珍還是陳暠。


    忽然,他又聽到了熟悉的聲音:“思齊,你要記住,你的娘親的中原人士,你的外公更是大大有名的六首狀元,交趾自古也便是中原故土,不該與大明為敵,更不該裂土自立,你一定要讓交趾永遠都是大明的一部分!”


    黎思齊有些疑惑的看著母親問道:“可是父親說安南一直都是獨立的王國,是明廷入侵了我們,還在我們的土地上作威作福魚肉百姓,他是在解決百姓於危難,是要趕走侵略者,讓安南自立自強從此不再受漢人欺負。”


    黃汖忍不住一聲怒喝道:“胡說!你自己看看史書,交趾從自古便是華夏的一部分,秦漢都在此設置了郡縣,要是華夏內亂,如何能讓交趾獨立成國孤懸數百年?平時讓你好好讀書你都幹什麽去了?”


    黎思齊委屈的說道:“可父親說這些史書都是漢人寫的,大多都是虛假的,我們安南與漢人民族不同,風俗各異,如何能是漢人的同宗同族?”這話倒真讓黃汖一時語塞,她畢竟所知有限,還真想不到該如何來駁斥這個問題。


    好在此時,陳暠走上前行禮道:“思齊,你母親說的都是真的,史書是不可能胡亂寫的。”黎思齊一見是安南王這麽說的,也有些意外的連忙起身行禮道:“見過安南王,可為什麽王上說的和父王說的不一樣呢?”


    陳暠笑笑道:“因為現在有個死太監在這裏作威作福,搞的交趾百姓民不聊生,我們反抗的其實並不是大明,而是這個一手遮天的死太監,你的父王時候怕你年紀小還搞不懂這些,自然就要編些你能聽懂的理由說給你聽。”


    黎思齊這才恍然的點點頭道:“哦,明白了,原來父親還在把我當小孩子哄啊。”黃汖也終於釋然的笑笑,她無論怎麽解釋,都沒有這位安南王說一句來的有用,陳暠也忽然在這一刻發現了他這安南王陳暠的身份或許還會有別的用處。


    黃汖也微微頷首問了一句:“王上怎麽也離開宴會了?”陳暠尷尬的笑笑道:“或許和姐姐一樣吧。”黃汖了然的笑笑道:“不知可有馬先生他們的消息了?”陳暠立時就表情肅然的迴道:“沒有,不過沒有消息或許就是最好的消息。”


    黃汖點點頭道:“也對,沒有消息就說明他們沒有被捉住,或許都已經逃出交趾去了,隻是可憐了方姐姐。”黃汖說著,眼淚便不由自主的滾落了下來,他們幾個女子一起逃難出來又一起經曆了這麽多,早已情同姐妹,所以現在隻要一提起方於之的死還是會立刻就淚流不止。


    陳暠也不知道該怎麽安慰,畢竟他現在已經不是練珍而是安南王陳暠,於是隻能換個話題說道:“姐姐可知道這茶籠山就要成為席卷整個交趾的火種?”黃汖這才收起悲傷點點頭道:“自然是知道的,可事已不可為,現在交趾做主的是那死太監馬琪,我們就算送出消息去也無濟於事了!”


    陳暠也一聲長歎道:“是啊,如今能救交趾的人都已經不在了,交趾大亂已經成了定局,以如今交趾鎮守軍的戰力,如何能頂得住黎利的反撲,我注定了是要成為千古罪人了。”黎思齊睜大眼睛不解的問道:“王上這話是什麽意思?為什麽父王打贏了官軍王上會成為千古罪人的?”


    陳暠尷尬的笑笑連忙找理由辯解道:“因為一旦發生大規模的戰爭就會有很多人喪生,不管交趾百姓也好還是明軍士卒也罷,這些都是活生生的人命,都是家裏的丈夫,兒子,父親,這一番大亂下來,多少人要命喪於此,又有多少家庭要失去至親啊!”


    黎思齊這才深以為然的點點頭道:“沒想到王上竟然有如此悲憫之心,那我就明白了,怪不得母親總說打仗不好,要我遠離戰場甚至遠離戰爭,原先我還不太理解,今天聽了王上的解釋我總算是明白了。”


    陳暠也沒有想到,自己為了掩飾尷尬隨口編出的理由,卻成為了少年黎思齊未來人生的導向,加上他自己大明名士之後的身份,所以 後來的他一直抗拒征戰殺伐,一直厭惡戰爭殺戮,哪怕是為此丟了太子之位甚至丟了皇位都無怨無悔!


    ——未完待續,敬請關注——


    ~~~~本文為長篇曆史小說《大明危局》第五卷“大明危局前傳”章節,如果覺得還不錯,敬請點擊下方書名加入書架訂閱更新~~~~~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危局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老文說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老文說並收藏大明危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