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夢境的信息內容完全超出了以往的認知,當然隨著夢境開啟的多了,孫雲早已覺察出裏邊似乎有層層遞進的隱喻在一步步的滲透、開放,好像要預示什麽,又好像要釋放什麽,對孫雲最直觀的是解鎖,比如從嵩山論劍中可以得知,好多人的境界限製被解鎖了,因此他們異於常人,異於同時代的人,異於千百年曆史,好多人幾乎是千年一遇。
所以剛才出現太極、兩儀、四象、八卦生成規律時,孫雲判斷,有可能是道家老祖利用夢境,想通過自己的眼睛和記憶,把這個信息傳遞給世人,以彌補道教在理解和宣傳道經因為密碼破譯和文化失傳的緣故丟失的碎片,進而完善道教理論,可以與佛教或其他宗教相比至少在邏輯和辯證推理上嚴謹和完整。
那麽眼前的道佛尊神同體又揭示什麽呢?會不會還有剛才的分析中存在的其他種族神隻同時出現呢?孫雲觀察片刻,實在沒有了。畫麵隻是在佛道兩家來迴循環,想觀察其他位置的信息也看不到,自己的視線被牢牢禁錮在這幾個人身上。
大概是自己對祆教、大秦教等不同膚色的其他宗教不甚了解,所以夢境中無法浮現他們的形象。不過即便有,大概率也會同時出現在他們身上。那這個暗示要透露什麽呢?不會是這些傳說的神隻其本身就是一體吧?這個說法不是自己想出來的,而是早就在現實中有人提出來,甚至不久前的嵩山論劍還被北俠了然大師呈現,即三教一體。北俠的構想中,老子、孔子和釋子,三位人間教主雖然是分開的,但他們背後的神格是統一的,一定是某位天神在人間的不同化身,通過不同的教義、適應不同的國度,適用不同的人群,最終異曲同工。
當然中原文化曆史悠久,又開放大度,佛教神話、道教神話、儒家和民間神話是多神體係,這麽多的神靈想統一恐怕困難,因為好多神隻是後人為了迎合傳教而添加,好多是民族統一融合而疊加的,還有好多是文明遷徙和文化傳播過程中丟失後虛構的,當然更多的是遺失,即與原始傳說相比大部分失真,所以能把主神統一就算不錯了。
是不是這個意思呢?這些都是自己望文生義,看著畫麵提示的主觀臆測,不知道對不對,於是孫雲繼續觀察麵前三個人。沒想到畫麵脫離循環映像播放,重新定格在三佛的靜止中,看來蒙對了。孫雲心裏高興,等著下一步提示。
不過,片刻過後,畫麵依舊靜止,沒有往下變化,孫雲的視線依然無法逃離。什麽意思,難道還有問題?是自己的猜測有偏差?不能,如果有偏差,不會過渡到現在畫麵。那就是說,此刻的畫麵還有問題沒弄明白。是什麽問題沒明白呢?會不會三教一體的結論,原因尚不清楚?而且畫麵上拋開外教不提,僅僅兩教一體,儒教和民間傳說的眾神便沒顯示。
正想到這兒,視線再次被轉移,從眼前的三佛,移到另幾夥人群上,不過僅僅是一掃而過,都是虛影,孫雲沒看清,然後再次迴到三佛身上。孫雲懂了,儒教和民間傳說的眾神,應該在其他幾群人當中。按照曆史和傳說的脈絡,道教和佛教差不多是從東周時代開始的,之前的傳說中,沒有他們神隻的影子,所以他們尊神一定在神話體係中是獨立的,即神教和天庭的分開,於是形成此刻畫麵中他們身份獨特,而且處於單獨的陣營中。如果進一步推測,所有國度的神話傳說大體上都包含兩個部分,一部分是民間傳說,一部分是宗教神話,分成兩個體係。其中民間傳說包含了各民族吞並的融合,宗教神話包含了各個宗教鬥爭的融合。
那剩下的就是分析,為什麽兩教一體,或者開放點說眾教一體,各族眾神一體。是這樣麽?孫雲剛想到這兒,畫麵再次變動,視線被拉到遠處的不周山。為什麽是不周山!?是不周山讓眾神和尊神一體,還是因為不周山讓他們分化?這個問題很難,沒有曆史文獻和傳說流傳,這麽學術性的問題,太難猜測。畫麵隨著孫雲的思維短路也定格了。
想了半天孫雲突然一拍腦門,不周山在後世神話傳說中是被毀了的,所以眾神一體也好,分化也罷,原因應該從不周山的倒塌找才對。接下來的畫麵,應該是不周山倒塌吧,孫雲不禁為自己的聰明而期盼。果然畫麵動了,但不是倒塌,而是又迴到了三佛的身上。
看來自己又想多了,按照傳說,不周山是祝融與共工激戰,然後才有共工怒撞不周山,而且那是在人族出現以後,眼前的場景還沒看見人族,所以不周山不可能倒塌。反正不管怎麽說,想分清楚眾神一體或者分離的原因等到不周山崩塌的時候就知道。不過,真要等到不周山倒塌?那自己要走夢境中呆多久啊?孫雲不禁有點悲催,或許不能吧,他隻好自我安慰。
三佛的渾身也在變動,不過麵目沒變,依舊是僧稠、慧光和曇鸞。孫雲看著他們即親切又安慰,如果李順興幾人代表了三清,那麽師父僧稠他們就代表三佛了。說實話,他們在嵩山論劍的表現太驚豔,都超出了人界的桎梏十重。除了結界鬆動、千年異動這些讖言以外,沒有比三佛轉世更恰當的了。至於夢境中出現他們,一定是佛教也要通過他們向自己表達什麽信息,然後由自己帶給現實中的他們幾位。
果然,剛想到這兒,三位的畫麵又有變化,其他二人靜止,僧稠的身體呈現出緩慢的動態。仔細看,孫雲一下子有點驚異。因為他身上的變化等於三清三人變化的匯集。先是身體完全白色透明看著有點像虛無,然後慢慢變成黑色混沌一片,接著變成黑白二色涇渭分明,再後黑白混合交織湧動不停,最後崩裂迸發一片斑斕。斑斕之後,先是從白到黑,體態由固態化液態;接著由黑到綠,由液態長成固態;然後由綠再生紅,固態燃成氣態;再後由紅轉黃,氣態化成灰燼固態;最後黃再迴白,鬆散固態凝練成致密固態。最後,再重複最複雜的變化,一會兒寒冷一會兒暖熱,一會兒濕潤一會兒幹燥,一會兒移動一會兒靜止,幾對矛盾交替往複,形成濕+靜+冷\\u003d地,濕+動+冷\\u003d水,幹+靜+冷\\u003d雷,幹+動+冷\\u003d澤,濕+靜+熱\\u003d山,濕+動+熱\\u003d風,幹+靜+熱\\u003d火,幹+動+熱\\u003d天等畫麵。
啥意思?稠師父為啥又把道家的理論再演示一遍?難道是想說,佛道在物質起源上觀點是一致的?這個肯定不對,道家講究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而佛門雖然也承認道法自然,無實無虛,萬物多變,人生無常,但目的是想說諸行無常,過去有的,現在起了變異;現在有的,將來終歸幻滅,即佛教的三法印之一。
所謂三法印,出於《大智度論》,通過三思而後行的方式,來印證:無實無虛,換位思考,來化解煩惱。《大智度論》南北朝時很出名,由龍樹菩薩所造,姚秦弘始四年,鳩摩羅什於長安逍遙園中西明閣上創譯,對佛教學說、思想、用例、傳說、曆史、地理、實踐規製、僧伽等解說甚為詳細,堪稱“佛教百科全書”。大海師父曇鸞師伯除了以淨土宗經典為主,還是以弘揚《大智度論》等而聞名的四論師,他對於龍樹一係的《大智度論》、《中觀論》、《十二門論》、《百論》等四部論及佛性義的研究,特別有心得。
正想到這兒,僧稠等人的身體靜止消失,隻剩慧光沐浴在春光中。隻見他的形象越來越真實,讓孫雲覺得,仿佛本人來到身邊,要與自己說話。孫雲剛要打招唿,卻見慧光的身體逐漸中心向外圈變虛,最後憑空消失。孫雲愣神兒的功夫,慧光再次原地初現,但背景已經變成下雨,然後他再次凝實、虛無、消失。接著是秋雲、冬雪背景,但慧光的身體變化還是循環存在消失的往複。這又是啥意思?為啥師伯總在玩消失?
哦,也簡單,還是三法印的內容,剛才是諸行無常、這個是諸法無我,那下一個該?
果然,慧光不見。曇鸞出現。他的變化,孫雲順理成章的接受,隻見他盤膝守禪,身下是幹柴烈火,很快他的身體化成灰燼,不過一個金身法相的他烈火中重生,安樂祥和,大智大慧。這個簡單,涅盤重生,或叫涅盤寂靜,滅除了一切煩惱,凡緣盡滅,福德圓滿,永恆寂靜,是三法印的第三重,孫雲瞬間懂得,視線也恢複到大場景中。
關於佛教三法印,出於《大智度論》,裏麵說佛法印有三種:一者、一切有為法,念念生滅皆無常;二者、一切法無我;三者、寂滅涅盤。內容雖然浩繁,但綱領比較清晰普遍,幾乎京城的士人居士圈子都多少懂得。不過,在夢境中,看到這個提示,孫雲還是一時沒明白有什麽意義,或是要提示什麽。但有一點孫雲清楚,師父僧稠、師伯慧光和曇鸞,都來到了白馬寺參與激活佛寶的陣法,既然是他們化身的三佛做了衍化和提示,迴頭從密境離開後,悄悄的告訴他們,或許他們能認知三佛提示的含義。
來不及多想,這時已經有人說話了,隻聽與孫雲列陣基本並排的東道主有人喊道:“各位皇君帝後,道友族長,我們各族從生命誕生開始,修道至今已有幾億年之久,期間經曆了多次毀滅,最近一次是在3000萬年前,而這三千萬年中我們各族多次混戰,又經新崛起的魔族蹂躪,如今已衰落不堪。更可怕的是,下一次山海界永夜就要發生,所以我才提出罷戰,請各位來此共商生死存亡大計。”山海界毀滅數次?!還要再次發生?!孫雲立刻驚疑。
所以剛才出現太極、兩儀、四象、八卦生成規律時,孫雲判斷,有可能是道家老祖利用夢境,想通過自己的眼睛和記憶,把這個信息傳遞給世人,以彌補道教在理解和宣傳道經因為密碼破譯和文化失傳的緣故丟失的碎片,進而完善道教理論,可以與佛教或其他宗教相比至少在邏輯和辯證推理上嚴謹和完整。
那麽眼前的道佛尊神同體又揭示什麽呢?會不會還有剛才的分析中存在的其他種族神隻同時出現呢?孫雲觀察片刻,實在沒有了。畫麵隻是在佛道兩家來迴循環,想觀察其他位置的信息也看不到,自己的視線被牢牢禁錮在這幾個人身上。
大概是自己對祆教、大秦教等不同膚色的其他宗教不甚了解,所以夢境中無法浮現他們的形象。不過即便有,大概率也會同時出現在他們身上。那這個暗示要透露什麽呢?不會是這些傳說的神隻其本身就是一體吧?這個說法不是自己想出來的,而是早就在現實中有人提出來,甚至不久前的嵩山論劍還被北俠了然大師呈現,即三教一體。北俠的構想中,老子、孔子和釋子,三位人間教主雖然是分開的,但他們背後的神格是統一的,一定是某位天神在人間的不同化身,通過不同的教義、適應不同的國度,適用不同的人群,最終異曲同工。
當然中原文化曆史悠久,又開放大度,佛教神話、道教神話、儒家和民間神話是多神體係,這麽多的神靈想統一恐怕困難,因為好多神隻是後人為了迎合傳教而添加,好多是民族統一融合而疊加的,還有好多是文明遷徙和文化傳播過程中丟失後虛構的,當然更多的是遺失,即與原始傳說相比大部分失真,所以能把主神統一就算不錯了。
是不是這個意思呢?這些都是自己望文生義,看著畫麵提示的主觀臆測,不知道對不對,於是孫雲繼續觀察麵前三個人。沒想到畫麵脫離循環映像播放,重新定格在三佛的靜止中,看來蒙對了。孫雲心裏高興,等著下一步提示。
不過,片刻過後,畫麵依舊靜止,沒有往下變化,孫雲的視線依然無法逃離。什麽意思,難道還有問題?是自己的猜測有偏差?不能,如果有偏差,不會過渡到現在畫麵。那就是說,此刻的畫麵還有問題沒弄明白。是什麽問題沒明白呢?會不會三教一體的結論,原因尚不清楚?而且畫麵上拋開外教不提,僅僅兩教一體,儒教和民間傳說的眾神便沒顯示。
正想到這兒,視線再次被轉移,從眼前的三佛,移到另幾夥人群上,不過僅僅是一掃而過,都是虛影,孫雲沒看清,然後再次迴到三佛身上。孫雲懂了,儒教和民間傳說的眾神,應該在其他幾群人當中。按照曆史和傳說的脈絡,道教和佛教差不多是從東周時代開始的,之前的傳說中,沒有他們神隻的影子,所以他們尊神一定在神話體係中是獨立的,即神教和天庭的分開,於是形成此刻畫麵中他們身份獨特,而且處於單獨的陣營中。如果進一步推測,所有國度的神話傳說大體上都包含兩個部分,一部分是民間傳說,一部分是宗教神話,分成兩個體係。其中民間傳說包含了各民族吞並的融合,宗教神話包含了各個宗教鬥爭的融合。
那剩下的就是分析,為什麽兩教一體,或者開放點說眾教一體,各族眾神一體。是這樣麽?孫雲剛想到這兒,畫麵再次變動,視線被拉到遠處的不周山。為什麽是不周山!?是不周山讓眾神和尊神一體,還是因為不周山讓他們分化?這個問題很難,沒有曆史文獻和傳說流傳,這麽學術性的問題,太難猜測。畫麵隨著孫雲的思維短路也定格了。
想了半天孫雲突然一拍腦門,不周山在後世神話傳說中是被毀了的,所以眾神一體也好,分化也罷,原因應該從不周山的倒塌找才對。接下來的畫麵,應該是不周山倒塌吧,孫雲不禁為自己的聰明而期盼。果然畫麵動了,但不是倒塌,而是又迴到了三佛的身上。
看來自己又想多了,按照傳說,不周山是祝融與共工激戰,然後才有共工怒撞不周山,而且那是在人族出現以後,眼前的場景還沒看見人族,所以不周山不可能倒塌。反正不管怎麽說,想分清楚眾神一體或者分離的原因等到不周山崩塌的時候就知道。不過,真要等到不周山倒塌?那自己要走夢境中呆多久啊?孫雲不禁有點悲催,或許不能吧,他隻好自我安慰。
三佛的渾身也在變動,不過麵目沒變,依舊是僧稠、慧光和曇鸞。孫雲看著他們即親切又安慰,如果李順興幾人代表了三清,那麽師父僧稠他們就代表三佛了。說實話,他們在嵩山論劍的表現太驚豔,都超出了人界的桎梏十重。除了結界鬆動、千年異動這些讖言以外,沒有比三佛轉世更恰當的了。至於夢境中出現他們,一定是佛教也要通過他們向自己表達什麽信息,然後由自己帶給現實中的他們幾位。
果然,剛想到這兒,三位的畫麵又有變化,其他二人靜止,僧稠的身體呈現出緩慢的動態。仔細看,孫雲一下子有點驚異。因為他身上的變化等於三清三人變化的匯集。先是身體完全白色透明看著有點像虛無,然後慢慢變成黑色混沌一片,接著變成黑白二色涇渭分明,再後黑白混合交織湧動不停,最後崩裂迸發一片斑斕。斑斕之後,先是從白到黑,體態由固態化液態;接著由黑到綠,由液態長成固態;然後由綠再生紅,固態燃成氣態;再後由紅轉黃,氣態化成灰燼固態;最後黃再迴白,鬆散固態凝練成致密固態。最後,再重複最複雜的變化,一會兒寒冷一會兒暖熱,一會兒濕潤一會兒幹燥,一會兒移動一會兒靜止,幾對矛盾交替往複,形成濕+靜+冷\\u003d地,濕+動+冷\\u003d水,幹+靜+冷\\u003d雷,幹+動+冷\\u003d澤,濕+靜+熱\\u003d山,濕+動+熱\\u003d風,幹+靜+熱\\u003d火,幹+動+熱\\u003d天等畫麵。
啥意思?稠師父為啥又把道家的理論再演示一遍?難道是想說,佛道在物質起源上觀點是一致的?這個肯定不對,道家講究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而佛門雖然也承認道法自然,無實無虛,萬物多變,人生無常,但目的是想說諸行無常,過去有的,現在起了變異;現在有的,將來終歸幻滅,即佛教的三法印之一。
所謂三法印,出於《大智度論》,通過三思而後行的方式,來印證:無實無虛,換位思考,來化解煩惱。《大智度論》南北朝時很出名,由龍樹菩薩所造,姚秦弘始四年,鳩摩羅什於長安逍遙園中西明閣上創譯,對佛教學說、思想、用例、傳說、曆史、地理、實踐規製、僧伽等解說甚為詳細,堪稱“佛教百科全書”。大海師父曇鸞師伯除了以淨土宗經典為主,還是以弘揚《大智度論》等而聞名的四論師,他對於龍樹一係的《大智度論》、《中觀論》、《十二門論》、《百論》等四部論及佛性義的研究,特別有心得。
正想到這兒,僧稠等人的身體靜止消失,隻剩慧光沐浴在春光中。隻見他的形象越來越真實,讓孫雲覺得,仿佛本人來到身邊,要與自己說話。孫雲剛要打招唿,卻見慧光的身體逐漸中心向外圈變虛,最後憑空消失。孫雲愣神兒的功夫,慧光再次原地初現,但背景已經變成下雨,然後他再次凝實、虛無、消失。接著是秋雲、冬雪背景,但慧光的身體變化還是循環存在消失的往複。這又是啥意思?為啥師伯總在玩消失?
哦,也簡單,還是三法印的內容,剛才是諸行無常、這個是諸法無我,那下一個該?
果然,慧光不見。曇鸞出現。他的變化,孫雲順理成章的接受,隻見他盤膝守禪,身下是幹柴烈火,很快他的身體化成灰燼,不過一個金身法相的他烈火中重生,安樂祥和,大智大慧。這個簡單,涅盤重生,或叫涅盤寂靜,滅除了一切煩惱,凡緣盡滅,福德圓滿,永恆寂靜,是三法印的第三重,孫雲瞬間懂得,視線也恢複到大場景中。
關於佛教三法印,出於《大智度論》,裏麵說佛法印有三種:一者、一切有為法,念念生滅皆無常;二者、一切法無我;三者、寂滅涅盤。內容雖然浩繁,但綱領比較清晰普遍,幾乎京城的士人居士圈子都多少懂得。不過,在夢境中,看到這個提示,孫雲還是一時沒明白有什麽意義,或是要提示什麽。但有一點孫雲清楚,師父僧稠、師伯慧光和曇鸞,都來到了白馬寺參與激活佛寶的陣法,既然是他們化身的三佛做了衍化和提示,迴頭從密境離開後,悄悄的告訴他們,或許他們能認知三佛提示的含義。
來不及多想,這時已經有人說話了,隻聽與孫雲列陣基本並排的東道主有人喊道:“各位皇君帝後,道友族長,我們各族從生命誕生開始,修道至今已有幾億年之久,期間經曆了多次毀滅,最近一次是在3000萬年前,而這三千萬年中我們各族多次混戰,又經新崛起的魔族蹂躪,如今已衰落不堪。更可怕的是,下一次山海界永夜就要發生,所以我才提出罷戰,請各位來此共商生死存亡大計。”山海界毀滅數次?!還要再次發生?!孫雲立刻驚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