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光之中,慧光大師領著諸位弟子從坡下緩緩而上,書中代言,這些弟子也都是當代名僧,包括僧範、僧達、曇遵、慧順、道憑、靈詢、馮袞等人,此外還有曇衍等一幹年輕的弟子。這些弟子中僧範和僧達比慧光大10歲,早已成名,不過現在卻都因為學習十地論投到慧光的門下,足見慧光大師的知名度。此外道憑隻比慧光小幾歲,也是幾乎與法上齊名的高僧。惠順更不簡單,他比道憑大一歲,是侍中崔光的弟弟,崔光有賢名,惠順同樣令人尊重。這些得道高僧,現在大多已經在內城或西城的著名寺院中做了住持。
孫雲看著他們,見這些人都神采飛揚,看樣子好多人都達到五重境界。再看慧光,精神內斂,完全看不出是多少境界,以前聽說他不及僧稠,而高於曇鸞,在終南論劍時,隻有六重左右。後來傳言僧稠短短十年直達九重,曇鸞法師也同樣到達人界的頂尖進入九重,唯有慧光因為不是掌門,而且掌管昭玄寺的俗務,很少參加武林之事,所以外界不知道他的真實境界。不過孫雲聽說過,慧光這十年並未間斷佛法和武功的修煉,而且著述很多,比如《華嚴疏》、《涅盤疏》、《維摩疏》、《十地疏》、《地持疏》、《四分律疏》等,如果沒有境界的提升,完成這麽多著作幾乎是不可能的,比如僧稠就是因為《止觀法》兩卷而天下聞名。
這時法上拋開孫雲,趕緊向坡下迎接慧光,看樣子十分尊敬,其實他今年已經三十多了,隻比慧光小十歲,而且也是拜入師門前就小有名氣,當然現在的名氣更大。慧光微笑著,與迎接的幾個弟子聊了幾句,弟子們也互相問候一番,然後向法上的道場緩步而上。
孫雲一直沒動,因為在他的心目中,慧光是除了僧稠之外,與曇鸞大師一樣是自己最敬仰的人。僧稠不用說了,自己和他在夢境中曾經因還魂孫岩的緣故變成父子,所以對他的感情特殊。而曇鸞和慧光,倆人最大的智慧是實現了大道至簡。當然倆人又各有千秋,曇鸞是把高深的功法化簡成淺顯的道理,能讓普通人接受,所以他的宗派瞬間成為第一大宗。慧光是把複雜的原理歸納成標準的條理,使得不同天分的人都能修煉,所以他的門下人才濟濟。所以今天見到慧光格外且近,看見迴過走近忙行禮:“大都統您好,學生孫雲給您見禮。”
慧光看見孫雲,微微一笑:“哦,這不是老聖人的關門弟子麽?這麽巧竟在此相遇。”
孫雲知道慧光開玩笑,臉色一紅道:“大都統,學生有點小事趕巧過來,您這是從昭玄曹而來麽?”昭玄曹也有叫昭玄寺的,就在永寧寺的南邊,菩提流支做大統時因為譯經和個人喜好,在永寧寺居住,並不去昭玄曹辦公。慧光不同,身兼多職身負重任,所以常駐於此。
慧光笑道:“是啊,最近佛事演繹很多,我們不得不來迴奔波。一會兒在景明寺有法上的經論,法上請我做開場白,其實他的禪法已經青出於藍,我也勉為其難吧。”
法上笑道:“師傅,您說笑了,怕是您想請孫雲小施主也賞光吧。”慧光聽了一笑。
孫雲忙道:“幾位大師,別折煞學生,您都是高僧大德,能聆聽教誨終生收益,隻是今天我有點急事,無法停留。”大夥相問,孫雲不得不把尋找萍萍的事情再說一遍。
慧光沉思道:“真不巧,那你們快繼續找吧。哦,這位女居士,應該是齊王的千金吧,幸會幸會,有機會請你們到寺院觀光交流。” 小月見狀連忙行禮客氣一番。
慧光衝二人微笑點頭,然後領著弟子們進入景明寺。孫雲看著他們的背影,不僅感慨,怪不得慧光大師能成為昭玄曹都統,怪不得少林寺成為第一門派,不光慧光僧稠師兄弟二人是當今絕世天才,慧光自己同時又是賢師,是大教育家,因此坐下弟子人才濟濟,如法上、道憑、曇衍、曇隱等年輕人至少還可領袖江湖幾十年,其它任何門派絕對望塵莫及。
小月似乎也很奇怪,道:“今天這是怎麽了?為什麽都像商量好的,如此興師動眾?”
孫雲不置可否,道:“就是呢,也許是休息天、六齋日,加上佛誕日的餘溫吧”
小月想起正事,醒悟道:“怪了,大夥怎麽還沒過來,楊炯、王先他們遠,道路擁擠還好說,鄭冰和李辰等著鄭冰父親也可能耽擱,可小儷他們四個為什麽也沒看見。”
孫雲道:“也許他們進寺裏了吧,我們去到大殿找找。”小月點頭倆人隨著人流走上去。
東城小市旁邊的一個大飯館的大雅間,裏邊高朋滿座,酒至半酣,人麵通紅,一片熱鬧。元淵高舉酒盞,正對著酈道元說道:“老大人,剛才感謝的話,已經說過幾遍,再說就顯得假了。不過有些話,趁著酒力,不吐卻又不快。”眾人見狀都舉起杯看著他。
酈道元說:“大將軍,下官最欣賞的就是你的直率,有話直說有何不可。”
元淵道:“老大人說的太對了,我最欽佩老大人的耿直。其實不瞞您說,我原來曾經對老大人的耿直反感過,甚至覺得老大人不懂圓通,非中庸之道長者之風。不過我被元徽的幾次誣陷,若非老大人據理力爭分清曲直,必在賦閑,此番得意以領軍出征伸張壯誌,更為老大人慷慨仗義之功,所以我對老大人的耿直實在折服,故今天請各位聚會深表感謝。此外,還有三件大事相托,隻有如此,我遠征才能凱旋而歸,不付太後皇帝重托、同僚的希望。”
元淵文武全才,深謀遠慮,頗有見識,而且曾經統兵一方,是常勝將軍,在軍隊和士大夫,尤其是身份略微低一些士人中,被看成是下一個元雍,未來的丞相,非常有號召力。他今年的歲數也不大,剛到不惑之年,年富力強,正是大有作為的時候,因此被寄予希望。
旁邊高謙之道:“大將軍,今日所來者,都是誌同道合的同僚,您有何事但說無妨。”眾人都附和著,從目光中可以看出來,大家都希望他能平叛功成,那麽迴來之後,他至少可以壓過元徽,晉級到尚書令等的九卿,甚至若是功勞再大,得個三公之位也不為過。
元淵點頭道:“第一,我出征在外,就怕小人在背後讒言,尤其元徽和元悅,加上徐紇、李神軌之流,我已經徹底把他們得罪了,所以他們肯定會在背後說我的壞話。大家知道,皇帝雖然聖明,畢竟年輕,太後對元悅、元徽、鄭儼、徐紇、李神軌又言聽計從,所以,我出兵在外,必然掣肘,一旦影響軍心,這仗就沒法打。”元淵提到的事情,在座的人幾乎都知道,元徽不用說,因為正妻於氏的事情滿城風雨街談巷議,已經恨透了元淵。元悅與元淵也不和,加上這次酈道元公開與元淵站在一個陣營,肯定會背後使壞。李神軌更不用說,因為元淵得罪過他父親李崇,他一直耿耿於懷。徐紇,有歪才,外號小諸葛,是個刀筆小人,有他幫忙,元淵還真不得不防。剩下一個鄭儼,雖然除了外表壯麗,沒有什麽真才實學,也和元淵沒有直接的衝突,但他和徐紇穿連襠褲,加上是太後青梅竹馬的相好,他的話最有分量,而且他在軍營帶過,略懂軍士,往往他的一句話很可能最致命,因此大夥聽了不住點頭。
崔庠也是直脾氣,不懂領兵打仗,說道:“大將軍,常言道,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您手握兵權,不理元徽這些小人,他們又能如何?”眾人聽了附和與反對的議論立刻起來。
元淵知道崔庠不通軍事,因此笑笑未語。酈道元帶過兵,說道:“文序此言差矣,你說的話雖不假,但必須是戰事緊急時刻才能用,而且還隻能用一次,否則將在外擁兵自重,國主相疑,這仗就沒法打了。而且,這次出征,大將軍是主帥,還配了元融、裴衍兩位副將,明顯的就是分權和監督,再加上河北的州郡還有好多州牧有實力,這些人多是李崇的舊部,極容易受到李神軌和元徽的蠱惑煽動,因此一旦大將軍被孤立,便危矣。”
元淵點頭道:“老大人,不愧深諳軍旅之事,我正有這個擔憂,因此賊兵雖盛,在我看來不過烏合之眾,倒是背後之事難防,因此才想請諸位大人幫這第一個忙。”
高道穆道:“大將軍直言,我等一定盡力而為。”好多人也都出言。
元淵道:“若想無後顧無憂,必須眾人幫趁。第一件大事包括三個小忙,第一,往來戰報必然在朝堂上公布,元徽之流一定添油加醋橫加指責說三道四。這個時候,就請諸位大人能多替我美言,謹防太後和萬歲聽信讒言,不知各位可願意挺身而出,為元淵出頭。”
酈道元慨然道:“大將軍放心,行兵打仗,老夫多少接觸過,隻要元徽敢挑撥是非,我定然與他據理力爭,保前方將士安心。”其他人也都跟著附和。
元淵道:“第二個小事,就是希望大夥經常與我保持書信,通報一下京城時局以及幕後消息,尤其是你們與元徽等人的交涉已經他們采取的手段,讓我好心裏有數。”
高謙之和崔庠道:“放心,我們幾個也有資格參與朝會,隻要有風吹草動一定及早告知。”
元淵笑道:“如此,我便可安心了。隻要容我時間,不出三月便有小成,這就需要各位幫我第三個忙。屆時,隻要我稍有立功,必然流言蜚語滿天飛,甚至說我心生異心的都有。希望各位能辨別是非,分清讒言,幫我解除誹謗。”眾人聽了都感慨元淵的心細如絲。
李神雋道:“大將軍放心,我們一定據理力爭,還大將軍清白。”大夥也都拱手。
元淵笑笑還想再說,想想又止住,轉換話題道:“如此第一件大事便安心,再說第二件大忙,元徽他們有個假諸葛做軍師,而我身邊缺少真張良,如之奈何呀?”說著看向溫子升!
孫雲看著他們,見這些人都神采飛揚,看樣子好多人都達到五重境界。再看慧光,精神內斂,完全看不出是多少境界,以前聽說他不及僧稠,而高於曇鸞,在終南論劍時,隻有六重左右。後來傳言僧稠短短十年直達九重,曇鸞法師也同樣到達人界的頂尖進入九重,唯有慧光因為不是掌門,而且掌管昭玄寺的俗務,很少參加武林之事,所以外界不知道他的真實境界。不過孫雲聽說過,慧光這十年並未間斷佛法和武功的修煉,而且著述很多,比如《華嚴疏》、《涅盤疏》、《維摩疏》、《十地疏》、《地持疏》、《四分律疏》等,如果沒有境界的提升,完成這麽多著作幾乎是不可能的,比如僧稠就是因為《止觀法》兩卷而天下聞名。
這時法上拋開孫雲,趕緊向坡下迎接慧光,看樣子十分尊敬,其實他今年已經三十多了,隻比慧光小十歲,而且也是拜入師門前就小有名氣,當然現在的名氣更大。慧光微笑著,與迎接的幾個弟子聊了幾句,弟子們也互相問候一番,然後向法上的道場緩步而上。
孫雲一直沒動,因為在他的心目中,慧光是除了僧稠之外,與曇鸞大師一樣是自己最敬仰的人。僧稠不用說了,自己和他在夢境中曾經因還魂孫岩的緣故變成父子,所以對他的感情特殊。而曇鸞和慧光,倆人最大的智慧是實現了大道至簡。當然倆人又各有千秋,曇鸞是把高深的功法化簡成淺顯的道理,能讓普通人接受,所以他的宗派瞬間成為第一大宗。慧光是把複雜的原理歸納成標準的條理,使得不同天分的人都能修煉,所以他的門下人才濟濟。所以今天見到慧光格外且近,看見迴過走近忙行禮:“大都統您好,學生孫雲給您見禮。”
慧光看見孫雲,微微一笑:“哦,這不是老聖人的關門弟子麽?這麽巧竟在此相遇。”
孫雲知道慧光開玩笑,臉色一紅道:“大都統,學生有點小事趕巧過來,您這是從昭玄曹而來麽?”昭玄曹也有叫昭玄寺的,就在永寧寺的南邊,菩提流支做大統時因為譯經和個人喜好,在永寧寺居住,並不去昭玄曹辦公。慧光不同,身兼多職身負重任,所以常駐於此。
慧光笑道:“是啊,最近佛事演繹很多,我們不得不來迴奔波。一會兒在景明寺有法上的經論,法上請我做開場白,其實他的禪法已經青出於藍,我也勉為其難吧。”
法上笑道:“師傅,您說笑了,怕是您想請孫雲小施主也賞光吧。”慧光聽了一笑。
孫雲忙道:“幾位大師,別折煞學生,您都是高僧大德,能聆聽教誨終生收益,隻是今天我有點急事,無法停留。”大夥相問,孫雲不得不把尋找萍萍的事情再說一遍。
慧光沉思道:“真不巧,那你們快繼續找吧。哦,這位女居士,應該是齊王的千金吧,幸會幸會,有機會請你們到寺院觀光交流。” 小月見狀連忙行禮客氣一番。
慧光衝二人微笑點頭,然後領著弟子們進入景明寺。孫雲看著他們的背影,不僅感慨,怪不得慧光大師能成為昭玄曹都統,怪不得少林寺成為第一門派,不光慧光僧稠師兄弟二人是當今絕世天才,慧光自己同時又是賢師,是大教育家,因此坐下弟子人才濟濟,如法上、道憑、曇衍、曇隱等年輕人至少還可領袖江湖幾十年,其它任何門派絕對望塵莫及。
小月似乎也很奇怪,道:“今天這是怎麽了?為什麽都像商量好的,如此興師動眾?”
孫雲不置可否,道:“就是呢,也許是休息天、六齋日,加上佛誕日的餘溫吧”
小月想起正事,醒悟道:“怪了,大夥怎麽還沒過來,楊炯、王先他們遠,道路擁擠還好說,鄭冰和李辰等著鄭冰父親也可能耽擱,可小儷他們四個為什麽也沒看見。”
孫雲道:“也許他們進寺裏了吧,我們去到大殿找找。”小月點頭倆人隨著人流走上去。
東城小市旁邊的一個大飯館的大雅間,裏邊高朋滿座,酒至半酣,人麵通紅,一片熱鬧。元淵高舉酒盞,正對著酈道元說道:“老大人,剛才感謝的話,已經說過幾遍,再說就顯得假了。不過有些話,趁著酒力,不吐卻又不快。”眾人見狀都舉起杯看著他。
酈道元說:“大將軍,下官最欣賞的就是你的直率,有話直說有何不可。”
元淵道:“老大人說的太對了,我最欽佩老大人的耿直。其實不瞞您說,我原來曾經對老大人的耿直反感過,甚至覺得老大人不懂圓通,非中庸之道長者之風。不過我被元徽的幾次誣陷,若非老大人據理力爭分清曲直,必在賦閑,此番得意以領軍出征伸張壯誌,更為老大人慷慨仗義之功,所以我對老大人的耿直實在折服,故今天請各位聚會深表感謝。此外,還有三件大事相托,隻有如此,我遠征才能凱旋而歸,不付太後皇帝重托、同僚的希望。”
元淵文武全才,深謀遠慮,頗有見識,而且曾經統兵一方,是常勝將軍,在軍隊和士大夫,尤其是身份略微低一些士人中,被看成是下一個元雍,未來的丞相,非常有號召力。他今年的歲數也不大,剛到不惑之年,年富力強,正是大有作為的時候,因此被寄予希望。
旁邊高謙之道:“大將軍,今日所來者,都是誌同道合的同僚,您有何事但說無妨。”眾人都附和著,從目光中可以看出來,大家都希望他能平叛功成,那麽迴來之後,他至少可以壓過元徽,晉級到尚書令等的九卿,甚至若是功勞再大,得個三公之位也不為過。
元淵點頭道:“第一,我出征在外,就怕小人在背後讒言,尤其元徽和元悅,加上徐紇、李神軌之流,我已經徹底把他們得罪了,所以他們肯定會在背後說我的壞話。大家知道,皇帝雖然聖明,畢竟年輕,太後對元悅、元徽、鄭儼、徐紇、李神軌又言聽計從,所以,我出兵在外,必然掣肘,一旦影響軍心,這仗就沒法打。”元淵提到的事情,在座的人幾乎都知道,元徽不用說,因為正妻於氏的事情滿城風雨街談巷議,已經恨透了元淵。元悅與元淵也不和,加上這次酈道元公開與元淵站在一個陣營,肯定會背後使壞。李神軌更不用說,因為元淵得罪過他父親李崇,他一直耿耿於懷。徐紇,有歪才,外號小諸葛,是個刀筆小人,有他幫忙,元淵還真不得不防。剩下一個鄭儼,雖然除了外表壯麗,沒有什麽真才實學,也和元淵沒有直接的衝突,但他和徐紇穿連襠褲,加上是太後青梅竹馬的相好,他的話最有分量,而且他在軍營帶過,略懂軍士,往往他的一句話很可能最致命,因此大夥聽了不住點頭。
崔庠也是直脾氣,不懂領兵打仗,說道:“大將軍,常言道,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您手握兵權,不理元徽這些小人,他們又能如何?”眾人聽了附和與反對的議論立刻起來。
元淵知道崔庠不通軍事,因此笑笑未語。酈道元帶過兵,說道:“文序此言差矣,你說的話雖不假,但必須是戰事緊急時刻才能用,而且還隻能用一次,否則將在外擁兵自重,國主相疑,這仗就沒法打了。而且,這次出征,大將軍是主帥,還配了元融、裴衍兩位副將,明顯的就是分權和監督,再加上河北的州郡還有好多州牧有實力,這些人多是李崇的舊部,極容易受到李神軌和元徽的蠱惑煽動,因此一旦大將軍被孤立,便危矣。”
元淵點頭道:“老大人,不愧深諳軍旅之事,我正有這個擔憂,因此賊兵雖盛,在我看來不過烏合之眾,倒是背後之事難防,因此才想請諸位大人幫這第一個忙。”
高道穆道:“大將軍直言,我等一定盡力而為。”好多人也都出言。
元淵道:“若想無後顧無憂,必須眾人幫趁。第一件大事包括三個小忙,第一,往來戰報必然在朝堂上公布,元徽之流一定添油加醋橫加指責說三道四。這個時候,就請諸位大人能多替我美言,謹防太後和萬歲聽信讒言,不知各位可願意挺身而出,為元淵出頭。”
酈道元慨然道:“大將軍放心,行兵打仗,老夫多少接觸過,隻要元徽敢挑撥是非,我定然與他據理力爭,保前方將士安心。”其他人也都跟著附和。
元淵道:“第二個小事,就是希望大夥經常與我保持書信,通報一下京城時局以及幕後消息,尤其是你們與元徽等人的交涉已經他們采取的手段,讓我好心裏有數。”
高謙之和崔庠道:“放心,我們幾個也有資格參與朝會,隻要有風吹草動一定及早告知。”
元淵笑道:“如此,我便可安心了。隻要容我時間,不出三月便有小成,這就需要各位幫我第三個忙。屆時,隻要我稍有立功,必然流言蜚語滿天飛,甚至說我心生異心的都有。希望各位能辨別是非,分清讒言,幫我解除誹謗。”眾人聽了都感慨元淵的心細如絲。
李神雋道:“大將軍放心,我們一定據理力爭,還大將軍清白。”大夥也都拱手。
元淵笑笑還想再說,想想又止住,轉換話題道:“如此第一件大事便安心,再說第二件大忙,元徽他們有個假諸葛做軍師,而我身邊缺少真張良,如之奈何呀?”說著看向溫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