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賽開始時間一道,一棒銅鑼,擊劍館賀拔緯首先登台亮相,他白衣劍袍外套了黑色馬夾軟甲。對手是騎兵部隊選派的,套著藍色馬夾,軟甲輕巧靈活便於裁判喊喝和區分。


    驍騎營多數屬於鮮卑族的,鮮卑從小過馬背的生活,善長跨馬輪刀,彎弓射箭。來的這個人是個小伍長,在兵營眾多士兵選手中能拿鐵劍身份出線也不容易,這些人對比賽充滿期待,希望至少晉級到京城二十強內,有機會在重陽節日嶄露頭角,為以後的晉升積累榮譽。


    賀拔緯家屬於藩鎮武官子弟。父親賀拔嶽年輕時曾為太學生,後為懷朔鎮軍主,在家中排行第三,兩個大爺是賀拔允和賀拔勝,他們曾在邊關借助柔然力量平定過破六韓拔陵起義。賀拔緯在京城讀太學,雖然對京城的各大兵營和軍官並不熟悉,但對軍隊的生活並不陌生,他見對手拿劍和馬步的姿勢便知道是軍營出身,並且以騎馬善長,便有了主意。


    軍營出來的選手,劍術都不弱,尤其騎兵更習慣長月彎刀,但馬刀以砍為主,以刺為輔。而擊劍比賽,用的是木劍,為適應比賽得分需要,已經出現了劈、刺、點、撩等等多種組合,以及配合腳步移動的直刺、移刺、弓步刺、墊步、側身、甩刺等等的得分辦法,多數靠的是手指、手腕、以及小臂力量的運用,與戰場的廝殺完全不同。這種為適應上層士人階層的遊戲,對於下級軍官士兵來說很不適應。好在賀拔緯是高級軍官家庭,進入了上層社會,對於貴族的遊戲不陌生。


    兩個人行禮之後便廝殺在一起,騎兵選手寶劍上下翻飛,搶得先機,使賀拔緯處於防守狀態,但他不愧是同學的偶像,臨危不亂,目光堅毅,非常沉著。孫雲看了雖然替他捏把汗,但感覺憑他的穩定和心態,他一定能獲勝。果然對手進攻雖然兇猛,但招式簡單,並沒有占多大便宜,打了半天才終於先得了一分。裁判看見得分有效,忙高喊藍隊得分,然後兩人重新迴到台中繼續比試。


    第二個照麵,騎兵選手又鼓起力量,劍掛風聲,招招緊逼,搶奪先機,但已經沒有剛才的氣勢威猛。賀拔緯則是步步後退,尋找戰機。突然騎兵選手連續幾個進招,最後一個反背劍,點到了賀拔緯的肩上,但與此同時賀拔緯的撩刺,也點到了他的軟肋上,裁判高喊刺中,雙方有效,各計一分。這下騎兵選手很鬱悶,看著場麵有優勢,但卻同時得分,很別扭。


    第三個照麵,對手進攻稍緩,賀拔緯抓個空隙偷襲得手,把分數扳平。第四個照麵稱對手沒緩過勁而來,賀拔緯又是一個偷襲,逆勢反超。等到對手反應過來,第一局時間到。


    倆人各自迴到自己半場休息,別看短短的一炷香,但體能、精力都消耗很大。後援隊的同學們有給賀拔緯擦汗的,有給他喝水的,毛博士到他跟前叮囑幾句,其實這陣兒說什麽都聽不進去了,博士隻是大聲的刺激他,讓他鎮靜按,按既定好的戰術打下去。


    倆人再對峙上場,騎兵開始注意賀拔緯的動作了,雖然還是主動上手,但不那麽大殺大砍,注重平衡力量,看來他那邊的教官也對他提了醒。不過對手畢竟是馬上軍兵,身材下身相對比較短,步伐不靈活。他得了一分後,賀拔緯開始找機會反攻。賀拔緯的攻擊很有特點看著招式不快,但給人的感覺,就像他的表情一樣,極其冷酷。他進攻目標雖然很明確,但對手動作就是跟不上他的節奏,準在他預定的擊打目標上命中。結果沒等第二局的時間到,賀拔緯以五比二的比分,總局二比零勝利,率先進入前四十名,同學們一時沸騰都過來慶賀。


    場下,無論座位中的官員和校領導,還是站著的師生頓時一片歡唿,第一場就有學生晉級,這下太學院揚眉吐氣了,連元徽都高興的手舞足蹈。


    軍營賽場,李辰也持劍穿黑甲出場,元家除了美儀姐妹外,長輩的庶長子都官尚書元端也以官員的身份參加。李辰對手是禁軍左衛的什長。禁軍負責內城的安全以及儀仗工作,士兵都是年輕英俊高大威猛,士兵選拔的人選多出自貴族高姓,待遇好,守著天子有機會獲得升遷。但禁衛軍在野外的實戰能力很一般,而且這些年,京城太平,他們平時訓練的時間不很長,不過他們守在天子腳下,接觸達官貴人,加上本身許多人就來至官宦,所以上層社會的雅好,他們都善長,尤其作為軍士,佩劍是他們的職業,那麽擊劍就是他們的第一能力。


    上來的這個選手年齡二十不到,個子比李辰高出小半頭,使用的寶劍也比李辰的長出一截。擊劍的比賽,身高臂長,十分有優勢。進攻在刹那間,比的就是誰快,而在實際當中,誰的寶劍長誰的機會就更大。這個什長膚色很白,細皮嫩肉,一看就是貴族子弟,他穿藍甲上場,上場後寶劍在手裏舞動了幾圈,既是熱熱身,也是炫耀一下武技。台下和閱台的人有的叫好有的鼓掌,這些人有士兵,有平民,也有官員,看來助威團不少人。


    倆人行禮之後開始動手,對手上來也是率先進攻。大概是曆年劍擊比賽京城已經得出一個規律,那就是在選拔賽上無論那個陣營,無論是以銅劍或者鐵劍的身份入選,隻要遇到學生隊那就是等於晉級了。因為一方麵是學生組的年紀都稍微小幾歲,練劍的時間肯定短些,再者京城學校還是以經學為主,擊劍隻是一門課程,相當於體育鍛煉,並沒有當真去練。因此凡是遇到學生,每個選手都是放手進攻,輕鬆獲勝。這個什長和與賀拔緯對決的選手都一樣,根本沒把學生看在眼裏,抬手就攻。當然他的進攻也不是隨意,相反直接拿出百分之百的戰力,並使出各種套路組合,想在幾合之內解決戰鬥。


    李辰在同學中個子算挺高,但在對手麵前感覺還像發育沒成熟。倆人交上手,立刻處在下風。什長招法靈活,聲東擊西,進攻犀利,尤其看樣子,他好像經常進行劍擊的實戰演練,招法變化多端不說,前後銜接也非常緊密,表麵上看幾乎沒有明顯的缺陷。李辰屬於比賽型的選手,無論任何情況都不著急,一招一式,一板一眼都很到位,盡管對手攻擊華麗,但很難找到有效的空隙,而且往往為了進攻反倒閃出了空當。這樣倆人第一局打到了三平,結果時間結束,裁判判定對手因為進攻次數多先勝一局,倆人各自迴場邊休息調整。


    對手雖然沒有以比分獲勝,但看樣子自我感覺良好,連他的教官也沒把李辰當迴事,認為李辰最多打的謹慎,防守上不錯,沒有什麽進攻能力,隻要什長下場一鼓作氣,一定拿下。


    李辰倒是依然很沉著,他這邊雖然沒有教練博士跟隨,不過幾個同學還是趁著給他擦汗喝水的時候過來鼓勁。


    李真大聲說:“李辰,你的對手力量並不比你大多少,你不能一味的防守反擊,完全可以對攻,隻有進攻才能尋找機會!”


    吳堅也說:“對手身高劍長,和他直接對招肯定吃虧,他的弱點應該在腕子上,你先刺他這個部位,雖然不得分,但他必然來救,因為他劍長臂長,迴劍會慢,就有機會。”


    李辰說道:“我也看出來了,這局就想這麽弄。”看他自信的表情,好像真發現了。


    迴到場上,李辰依然不慌不忙,雖然還是讓對手還是先得一分,不過接著在對手二輪進攻時候,突然發力反攻,並且在擊劍招式基礎上,使出了白猿劍法的第十九式地澤君臨。


    越女劍法和白猿劍法為合起來為合璧劍法,由春秋趙處女重新編排,並按易經六十四掛取名編撰。裏邊的劍法配合十分奧妙,有同掛相配,有覆掛相配,層出不窮。其中白猿劍法單獨使用也很獨到,春秋時期,此劍法曾經稱霸一時。李辰的這劍,刺法上以抖腕發力,似刺正中,卻連帶了雙肩、雙臂、雙肘、雙腕,以及小腹翻腕迴轉橫掃,四點八落。這一劍招法奇特,想象豐富,什長應接不暇,依次迴防雙肩、雙臂、雙肘過程中逐漸磕磕絆絆,到防守腕子的時候已經迴救不及,李辰抓住空當一劍先點到他手腕,然後順勢點到他小腹。


    按規則不允許傷到雙方選手的除了馬甲以外的任何地方,否則不但不得分還要罰分,但小臂和腕子除外,主要是因為和劍身相連太近,很難避免碰到,因此選手們都佩戴了長臂手套來保護。不過盡管有保護,什長也疼了一下,嘴咧得很長。


    雙方一平之後繼續,李辰找到對方防守的弱點後,開始大膽進攻起來。幾次都刺到對方的手腕,並且因為他一疼,動作遲緩而連得幾分。對手高喊李辰犯規,連對方的教官也在場外大聲嚷嚷,認為李辰有攻擊不當的行為。


    不過裁判按規則執法,刺到手腕,不算違規,隻能是本人防守漏洞有缺陷,所以還算李辰進攻得法、命中有效,結果第二局李辰很快扳平。再休息後,對方並沒有找到好的防守辦法,於是改一味強行進攻,以攻為守。但這招對李辰基本不管用了,他既然找到對手明顯的漏洞,這個位置立刻成了對手的死角。隻見賽台上,李辰前後左右移動,頻頻利用這個弱點得手,很快五比一取得勝利,晉級八十強。什長沒想到陰溝裏翻船,十分懊惱。


    而隨著鑼聲想起,助威團們一片歡唿,李辰客場出線,給同學們帶個好頭,大家異常興奮,都摩拳擦掌,準備後麵的比賽,李辰則渾身輕鬆,開始給同學們指導。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劍破諸天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大阡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大阡並收藏劍破諸天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