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說城陽王,氣哼哼的從舜帝廟出來,往山下走。走了一半,他突然想起,王妃於氏還在薄太後廟道姑院落裏,他這一算,有好些天沒迴家了。既然他與老道鬧翻了,不便再讓夫人留在廟中,想到這兒,他趕忙在下山中途找到西去的小路,折向太後廟。
薄太後廟也叫薄姬廟,薄太後是漢高祖劉邦的側妃,文帝劉恆的生母。劉恆封為代王後,尊她為代太後;恆繼皇帝位後,尊之為皇太後。薄姬一生與事無爭,凡事包容,為人忠厚,母儀俱足。文帝時,洛陽一帶蝗蟲成災,薄姬體恤百姓,請願前往滅蝗,她住在蝗災最嚴重的一道嶺上,親自指揮官兵日夜驅除蝗蟲。光武帝和漢安帝兩次立祠修繕,歌頌其功德。
薄姬廟廟分東西兩院,西為正廟,一石窟三孔,廂房數間,供奉薄姬和幾十尊神隻。東為住院,建有大殿,倒座和東西廂房,院子十分寬敞。現在裏邊住著許多道姑和洛陽來祈禱留宿的婦女,其中就包括城陽王的王妃於氏,不過她的身份高貴,自己單獨住在一個院落。
元徽的夫人於氏也是名門望族,於氏的娘家是鮮卑八大貴姓之一的於氏家族,根深葉茂,力量強大,元家雖然貴為王爺,身居高位,對老於家還是很仰仗,因此兩家世代有交往。元徽很早就認識於氏,但對於氏並沒有什麽喜歡的意思,隻是因為老城陽王的做主,才兩家聯姻。成婚之後,元徽對於氏並沒有什麽感情,同樣於氏也不喜歡元徽過於酸文假醋。
其實,於氏自小喜歡的是元徽的堂叔元淵,元淵比元徽大不了幾歲,但卻比元徽體魄健壯,挺拔俊朗,身手矯健,同時多才多藝,騎馬善射,最關鍵是是為人直爽,倆人非常談得來。不過於氏和元淵之間的歲數差距稍微大點,而且元淵成家的早,夫人也是高門貴族,於家不可能願意把女兒嫁出去做側室,但元淵在於氏心目中大哥哥大英雄的形象始終揮之不去。
結果婚後元徽和夫人於氏感情非常不好。元徽有側室,不喜歡王妃可以找妾侍,這樣便把於氏孤獨起來。於氏青燈孤影,心如死灰,常常去寺廟許願降香,傾述苦悶。
一天於氏正在寺廟拜佛,不曾想遇到了元淵沒事兒閑溜達也去廟宇祭拜。這座寺院,倆人小時候一起也來過,那時候於氏年幼,隻把元淵當作兄長,沒想到多年之後,各自成家,但各自的婚姻感情都不如意,結果倆人見了麵,這一互訴衷腸,竟然難舍難分。
這下壞了,這個元淵,也不知腦袋裏那根弦錯了位,竟然敢冒淫亂人倫的大不違,與自己堂侄媳婦勾搭起來。這個於氏也膽大妄為,竟然不顧家風門風,一往無前的與元淵這個幼時心目中的偶像相好起來,而且這一好竟然一發不可收拾。
不過倆人還是顧及身份和顏麵,多數見麵還是在寺院裏或郊外,沒事交流交流感情,聊一聊知心話。這個於氏不愧是大家閨秀,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出口成詩,上馬能射,對元淵十分體諒。大概距離產生美,倆人偶爾見麵,談的看的都是彼此最好的一麵,因此倆人竟然如膠似漆,難以割舍。最近於氏借故到邙山修心吃齋,離開元徽偷偷約了元淵沒事上山賞花彈琴。而元徽正好看不見於王妃,心裏還清淨,可以與侍妾隨意取樂。
此刻在太後廟東院裏一個小院落的禪房裏,元淵和於氏正相擁坐在桌案旁,桌上除了擺著一些珍饈美味、瓊漿玉液,他們麵前還放著一把臥箜篌。臥箜篌和琴、瑟相似,可奏旋律,也能和弦,音域寬廣、音色柔美清澈,除宮廷雅樂使用外,在民間也廣泛流傳。隻見於氏一邊彈奏一邊高歌,正唱著當時比較流行的《明妃出塞》。《明妃出塞》唱的是王昭君遠嫁匈奴的故事,王昭君在晉朝以後,因為與師馬昭避諱,改稱明君或明妃。隻聽於氏唱道“若知深宮丹青誤,但嫁尋常百姓家。”歌曲哀怨淒涼,蕩氣迴腸。
於氏彈得好、嗓音悅耳,大概也感慨自己嫁錯人,就如昭君出塞一樣一去不能返迴,因此觸景生情,談的唱的都十分動人。元淵一邊拿著一雙筷子配合這節拍,一邊做和聲伴唱,倆人配合的十分和諧。唱完一曲,倆人竟然情不自禁,淚流滿麵擁抱在一起。
且說元徽費了半天勁,好不容易來到太後廟的東院門口,累的唿唿帶喘。此時,天光正午,是吃飯時間。東西兩院的道姑以及香客男女都在東西院交匯的飯堂吃齋,因此西院空空蕩蕩,元徽看看左右無人,便徑直來到於氏包住的最後麵的小院。元淵的手下,因為午飯都去飯堂,未曾想元徽會單人獨騎突然而來。
來到院外不遠,卻聽見院內琴聲悠揚,元徽知道於氏善彈箜篌,而且就願意彈一些哀怨淒苦的曲調,元徽聽著就來氣,不過礙於於氏家族的勢力,他平時隻能躲得遠遠的。沒想到這個王妃上山修行,還帶著個琴弄些情調。等他走到門外,忽然聽見,於氏的歌聲中竟然還有男子的和聲,元徽當時臉色一變,這時一曲唱罷,元徽氣的推門而入。
元徽進了裏屋,當時傻了眼,隻見元淵正和於氏在桌案後麵相擁,桌上杯盤盡是珍饈美味、飲酒嬉戲的物件,還有箜篌擺在一邊。尤其另元徽生氣的是二個人竟然連自己進了屋,還不知道,依然相互抱在一起淚流滿麵、醞釀感情。
元徽越看越怒,大喝一聲:“元淵,你幹的好事!”
元淵正忘情的感歎呢,忽聽有人喊喝,抬頭一看,竟是元徽,當時大吃一驚,心說元徽怎麽來了?難道自己和於氏的事情被他知道,特地來抓奸的?還有自己的從人都幹什麽去了?怎麽元徽領人抓自己都沒發現呢?不過事出突然,他也不知道如何是好。
元徽氣的說不出話來,用手點指元淵:“你!你你你,竟然如此無理!”
元淵滿臉通紅,知道此刻說什麽都沒有用,尤其害怕元徽是有備而來,一旦他的手下人一擁而上,把自己抓起來,自己恐怕要吃虧。現在不如趁元徽的士卒不在,還是一走了之吧。他看了看於氏,於氏倒是很冷靜示意他快走,別另生事端。
元淵點頭,連忙丟下於氏,穿了外衣,奪路而逃。元淵武將出身,比元徽大不了幾歲,卻是身材挺俊,同時武藝在身,身手矯健。元徽雖然氣憤,事先沒有準備,因此不敢對他如何,隻能眼睜睜的放他走遠,把怒火都潑在於氏身上。
看見元淵奪門而出,元徽氣的對於氏說:“好賤人!你背著我與元淵私通,你還有何話說?”
於氏雖然冷靜,但畢竟知道自己這下闖了大禍,雖然自己家族顯赫,元徽不能對自己打罵受刑,但估計至少會休了她。而她的行為,怕是迴到娘家未來是日子也不會好過。但事已至此,後悔沒有什麽用,想想自己的行為早早晚晚會被知道,既然是自己的選擇,那就沒什麽好怕的,於是她說:“算了,我也不想說什麽,事已至此,悉聽尊便吧,你我早晚都要分開,莫不如趁早,這樣你我都是解脫。”
元徽說:“賤人,你竟敢欺負我不敢對你如何,好好好,我這就到太後那,告你們家和元淵一狀,還我個公道!”說罷他轉身就走,不過他還比較聰明,知道此事必須拉攏高陽王元雍,於是他來到相府,拉著高陽王一起鬧到太後的後殿,太後聽罷也大怒,招來廣陽王元淵,大罵一通。最後剝了他一年的王爵俸祿歸城陽王,讓其閉門思過,以作對其懲罰好對元徽補償。但元徽還大哭不止,非要殺了元淵,氣的太後又把他痛責了一番。沒數日,朝野上下都傳開了這個事情,一時間成為京城笑柄,這時後話。
眼下元徽從金殿下來迴家,餘怒未消,找來他的護院教師,問道:“丁義士,你想必知道了,我今天一日數辱,聽說你結交江湖能人異士,能否幫我平恨。”丁教頭五大三粗,貌黑體壯,一拱手道:“王爺,但說無妨,在下任憑驅使,別的不敢說,報仇之事包在我身上。”
“本王一恨酈道元,害的我同窗妻離子亡外逃;二恨元淵坐淫於氏,侮辱我名;三恨舜帝廟薑斌,包庇奸夫淫婦犯下不赦之罪。元淵,太後已經罰他的王祿歸我。酈道元和舜帝廟老道,我不能饒恕,你幫我找個殺手,除了他倆。價格好說,反正都是廣陽王的俸祿。事成之後,你也有重賞,但必須事情做的隱蔽,不能讓外人知道與我有關。”
“放心,小事一樁,我這就聯係,我有個師兄是流沙堡的火堂堂主,人稱紫砂神掌霍棟霍萬生,我找他準沒問題。”“不可大意,酈道元到沒什麽。那個假老道薑斌來頭不小,會法術,武功高強,據他說還是陰陽宮的分殿殿主,具體我記不清,你要多找高手。”
“王爺放心,流沙堡可不是一般的門派,他們的五個堂主的武功現在都在四等俠之上,而且在上次終南論劍,都排在了劍俠榜上。他們門主據稱是江湖鼎鼎大名的東邪甘木帝,比少林的僧稠武功還高。他們的幾個長老也武功蓋世,聽說其中一個叫東怪縱橫鵬程賈萬裏。就算是江湖有名的陰陽教、陰陽門,都不在話下,何況一個不知名的陰陽宮,料也無妨。不過也真是奇怪,怎麽都叫陰陽什麽的呢?這個陰陽宮,以前也沒聽說過呀。”
元徽一擺手說:“可能是我聽錯了,不必管他,你趕緊聯係你師兄,越快越好。”教師一拍胸脯說道:“放心,我用信鴿聯絡,快得很。”
薄太後廟也叫薄姬廟,薄太後是漢高祖劉邦的側妃,文帝劉恆的生母。劉恆封為代王後,尊她為代太後;恆繼皇帝位後,尊之為皇太後。薄姬一生與事無爭,凡事包容,為人忠厚,母儀俱足。文帝時,洛陽一帶蝗蟲成災,薄姬體恤百姓,請願前往滅蝗,她住在蝗災最嚴重的一道嶺上,親自指揮官兵日夜驅除蝗蟲。光武帝和漢安帝兩次立祠修繕,歌頌其功德。
薄姬廟廟分東西兩院,西為正廟,一石窟三孔,廂房數間,供奉薄姬和幾十尊神隻。東為住院,建有大殿,倒座和東西廂房,院子十分寬敞。現在裏邊住著許多道姑和洛陽來祈禱留宿的婦女,其中就包括城陽王的王妃於氏,不過她的身份高貴,自己單獨住在一個院落。
元徽的夫人於氏也是名門望族,於氏的娘家是鮮卑八大貴姓之一的於氏家族,根深葉茂,力量強大,元家雖然貴為王爺,身居高位,對老於家還是很仰仗,因此兩家世代有交往。元徽很早就認識於氏,但對於氏並沒有什麽喜歡的意思,隻是因為老城陽王的做主,才兩家聯姻。成婚之後,元徽對於氏並沒有什麽感情,同樣於氏也不喜歡元徽過於酸文假醋。
其實,於氏自小喜歡的是元徽的堂叔元淵,元淵比元徽大不了幾歲,但卻比元徽體魄健壯,挺拔俊朗,身手矯健,同時多才多藝,騎馬善射,最關鍵是是為人直爽,倆人非常談得來。不過於氏和元淵之間的歲數差距稍微大點,而且元淵成家的早,夫人也是高門貴族,於家不可能願意把女兒嫁出去做側室,但元淵在於氏心目中大哥哥大英雄的形象始終揮之不去。
結果婚後元徽和夫人於氏感情非常不好。元徽有側室,不喜歡王妃可以找妾侍,這樣便把於氏孤獨起來。於氏青燈孤影,心如死灰,常常去寺廟許願降香,傾述苦悶。
一天於氏正在寺廟拜佛,不曾想遇到了元淵沒事兒閑溜達也去廟宇祭拜。這座寺院,倆人小時候一起也來過,那時候於氏年幼,隻把元淵當作兄長,沒想到多年之後,各自成家,但各自的婚姻感情都不如意,結果倆人見了麵,這一互訴衷腸,竟然難舍難分。
這下壞了,這個元淵,也不知腦袋裏那根弦錯了位,竟然敢冒淫亂人倫的大不違,與自己堂侄媳婦勾搭起來。這個於氏也膽大妄為,竟然不顧家風門風,一往無前的與元淵這個幼時心目中的偶像相好起來,而且這一好竟然一發不可收拾。
不過倆人還是顧及身份和顏麵,多數見麵還是在寺院裏或郊外,沒事交流交流感情,聊一聊知心話。這個於氏不愧是大家閨秀,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出口成詩,上馬能射,對元淵十分體諒。大概距離產生美,倆人偶爾見麵,談的看的都是彼此最好的一麵,因此倆人竟然如膠似漆,難以割舍。最近於氏借故到邙山修心吃齋,離開元徽偷偷約了元淵沒事上山賞花彈琴。而元徽正好看不見於王妃,心裏還清淨,可以與侍妾隨意取樂。
此刻在太後廟東院裏一個小院落的禪房裏,元淵和於氏正相擁坐在桌案旁,桌上除了擺著一些珍饈美味、瓊漿玉液,他們麵前還放著一把臥箜篌。臥箜篌和琴、瑟相似,可奏旋律,也能和弦,音域寬廣、音色柔美清澈,除宮廷雅樂使用外,在民間也廣泛流傳。隻見於氏一邊彈奏一邊高歌,正唱著當時比較流行的《明妃出塞》。《明妃出塞》唱的是王昭君遠嫁匈奴的故事,王昭君在晉朝以後,因為與師馬昭避諱,改稱明君或明妃。隻聽於氏唱道“若知深宮丹青誤,但嫁尋常百姓家。”歌曲哀怨淒涼,蕩氣迴腸。
於氏彈得好、嗓音悅耳,大概也感慨自己嫁錯人,就如昭君出塞一樣一去不能返迴,因此觸景生情,談的唱的都十分動人。元淵一邊拿著一雙筷子配合這節拍,一邊做和聲伴唱,倆人配合的十分和諧。唱完一曲,倆人竟然情不自禁,淚流滿麵擁抱在一起。
且說元徽費了半天勁,好不容易來到太後廟的東院門口,累的唿唿帶喘。此時,天光正午,是吃飯時間。東西兩院的道姑以及香客男女都在東西院交匯的飯堂吃齋,因此西院空空蕩蕩,元徽看看左右無人,便徑直來到於氏包住的最後麵的小院。元淵的手下,因為午飯都去飯堂,未曾想元徽會單人獨騎突然而來。
來到院外不遠,卻聽見院內琴聲悠揚,元徽知道於氏善彈箜篌,而且就願意彈一些哀怨淒苦的曲調,元徽聽著就來氣,不過礙於於氏家族的勢力,他平時隻能躲得遠遠的。沒想到這個王妃上山修行,還帶著個琴弄些情調。等他走到門外,忽然聽見,於氏的歌聲中竟然還有男子的和聲,元徽當時臉色一變,這時一曲唱罷,元徽氣的推門而入。
元徽進了裏屋,當時傻了眼,隻見元淵正和於氏在桌案後麵相擁,桌上杯盤盡是珍饈美味、飲酒嬉戲的物件,還有箜篌擺在一邊。尤其另元徽生氣的是二個人竟然連自己進了屋,還不知道,依然相互抱在一起淚流滿麵、醞釀感情。
元徽越看越怒,大喝一聲:“元淵,你幹的好事!”
元淵正忘情的感歎呢,忽聽有人喊喝,抬頭一看,竟是元徽,當時大吃一驚,心說元徽怎麽來了?難道自己和於氏的事情被他知道,特地來抓奸的?還有自己的從人都幹什麽去了?怎麽元徽領人抓自己都沒發現呢?不過事出突然,他也不知道如何是好。
元徽氣的說不出話來,用手點指元淵:“你!你你你,竟然如此無理!”
元淵滿臉通紅,知道此刻說什麽都沒有用,尤其害怕元徽是有備而來,一旦他的手下人一擁而上,把自己抓起來,自己恐怕要吃虧。現在不如趁元徽的士卒不在,還是一走了之吧。他看了看於氏,於氏倒是很冷靜示意他快走,別另生事端。
元淵點頭,連忙丟下於氏,穿了外衣,奪路而逃。元淵武將出身,比元徽大不了幾歲,卻是身材挺俊,同時武藝在身,身手矯健。元徽雖然氣憤,事先沒有準備,因此不敢對他如何,隻能眼睜睜的放他走遠,把怒火都潑在於氏身上。
看見元淵奪門而出,元徽氣的對於氏說:“好賤人!你背著我與元淵私通,你還有何話說?”
於氏雖然冷靜,但畢竟知道自己這下闖了大禍,雖然自己家族顯赫,元徽不能對自己打罵受刑,但估計至少會休了她。而她的行為,怕是迴到娘家未來是日子也不會好過。但事已至此,後悔沒有什麽用,想想自己的行為早早晚晚會被知道,既然是自己的選擇,那就沒什麽好怕的,於是她說:“算了,我也不想說什麽,事已至此,悉聽尊便吧,你我早晚都要分開,莫不如趁早,這樣你我都是解脫。”
元徽說:“賤人,你竟敢欺負我不敢對你如何,好好好,我這就到太後那,告你們家和元淵一狀,還我個公道!”說罷他轉身就走,不過他還比較聰明,知道此事必須拉攏高陽王元雍,於是他來到相府,拉著高陽王一起鬧到太後的後殿,太後聽罷也大怒,招來廣陽王元淵,大罵一通。最後剝了他一年的王爵俸祿歸城陽王,讓其閉門思過,以作對其懲罰好對元徽補償。但元徽還大哭不止,非要殺了元淵,氣的太後又把他痛責了一番。沒數日,朝野上下都傳開了這個事情,一時間成為京城笑柄,這時後話。
眼下元徽從金殿下來迴家,餘怒未消,找來他的護院教師,問道:“丁義士,你想必知道了,我今天一日數辱,聽說你結交江湖能人異士,能否幫我平恨。”丁教頭五大三粗,貌黑體壯,一拱手道:“王爺,但說無妨,在下任憑驅使,別的不敢說,報仇之事包在我身上。”
“本王一恨酈道元,害的我同窗妻離子亡外逃;二恨元淵坐淫於氏,侮辱我名;三恨舜帝廟薑斌,包庇奸夫淫婦犯下不赦之罪。元淵,太後已經罰他的王祿歸我。酈道元和舜帝廟老道,我不能饒恕,你幫我找個殺手,除了他倆。價格好說,反正都是廣陽王的俸祿。事成之後,你也有重賞,但必須事情做的隱蔽,不能讓外人知道與我有關。”
“放心,小事一樁,我這就聯係,我有個師兄是流沙堡的火堂堂主,人稱紫砂神掌霍棟霍萬生,我找他準沒問題。”“不可大意,酈道元到沒什麽。那個假老道薑斌來頭不小,會法術,武功高強,據他說還是陰陽宮的分殿殿主,具體我記不清,你要多找高手。”
“王爺放心,流沙堡可不是一般的門派,他們的五個堂主的武功現在都在四等俠之上,而且在上次終南論劍,都排在了劍俠榜上。他們門主據稱是江湖鼎鼎大名的東邪甘木帝,比少林的僧稠武功還高。他們的幾個長老也武功蓋世,聽說其中一個叫東怪縱橫鵬程賈萬裏。就算是江湖有名的陰陽教、陰陽門,都不在話下,何況一個不知名的陰陽宮,料也無妨。不過也真是奇怪,怎麽都叫陰陽什麽的呢?這個陰陽宮,以前也沒聽說過呀。”
元徽一擺手說:“可能是我聽錯了,不必管他,你趕緊聯係你師兄,越快越好。”教師一拍胸脯說道:“放心,我用信鴿聯絡,快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