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是漂亮的女孩偶然站在一起,互相之間會有敵意,尤其針對那些比較張揚的。乙弗和蕭月,自始自終並沒有理會鄭冰的到來,一直低頭吃飯,反倒是酈影最先沉不住氣。


    李辰聽了酈影的話,嚇一跳忙說:“哦,好的,知道了。”李辰的小夥伴們不由的偷偷的笑了幾下,酈影的話聽著雖然好心,但多少有私心。不過也難怪,李辰的身邊突然多了一位絕代佳人,田儷不生氣才怪,這下李辰也得小心了。


    這時田儷說:“我們快點吃,吃完我們還要去換課呢,柳博士既然答應我們可以上撫琴課,我要趕緊把兵法課換過來。這迴我可不用陪哥哥上兵法課了,不但腦袋都大,還得挨哥哥說。”


    眾人都笑了一下,盧靜和楊蓉說:“小儷,我們也換,一會兒一塊去!”


    乙弗對蕭月說:“姐姐,你是甲班的,怎麽沒上撫琴課,反而學兵法呢?”


    蕭月瞟了一眼孫雲說:“妹妹,我哪能和你比呢,你已經有心上人了,還是個小王爺,所以你隻用學些修心養性的課程。可我怎麽說也是前將軍、西道台大都督的女兒,不懂兵法,會讓別人笑話我們沒有武將家風的。”


    乙弗說:“你淨說瞎話,你一個女孩子不早早成家,還學兵法和劍術,真有你的。還有這些日子你都去哪了,臉都曬紅了,看姨娘和姨夫迴來我不好好告你一狀。”說得蕭月一吐舌頭。


    下午,是春秋課,老師正是入學考試中,剛晉級的博士魏收。


    這個魏收很了不起,是钜鹿下曲陽人,為官宦世家出身。他的遠祖魏無知漢初被封為高良侯,其子叫魏均,魏均子魏恢,魏恢子魏彥,魏彥子就是魏收的高祖魏歆,官至太守。祖父魏悅官至濟陰太守,因政績突出受到稱譽。父親魏子建,現任衛尉卿、行台大都督。


    魏收字伯起,小字佛助,今年剛到二十歲,少年天才,從小博覽群書,到十五歲時,各種文章的寫法都善長。這時父親戍邊,他便隨父赴疆,喜好騎馬射箭,想靠武藝建功立業。後經滎陽鄭伯點悟,便又棄武從文,下苦功夫讀書。據說夏天他坐在木板床上,隨著樹蔭的轉移而改換位置讀書。過了幾年,床板已經磨損,而他刻苦學習的精力一點也沒有減少。幾年下來,他靠文章的華麗優美漸露頭角,並進入太學任職助教。因為他有軍營騎馬射箭的經曆,為人也有任俠的豪爽義氣,人稱“驚蛺蝶”。


    他是太學最年輕的博士,年紀比座位中的新生大不了幾歲,甚至有個別的老生要比他還大。鈴聲一響,魏收開始登台上課,學生們在下麵一看,簡直都驚呆了,都不敢相信會有如此年輕的博士。等到魏收與同學們互相介紹完畢正式講課,同學們更是驚奇,但見魏收博士講起課來,口若懸河、滔滔不絕、說古論今、旁征博引、思維敏捷、辯證嚴謹。


    魏收博士的課程是《春秋》,包括經和傳二個部分。


    經的部分,即為《春秋》本書,又稱《麟經》,是魯國的編年史,由孔子編撰修訂。記載了從魯國及周王朝、其他諸侯國242年的曆史事件,包括諸侯攻伐、盟會、篡弑及祭祀、災異禮俗等,文字簡練,事件簡略。而且孔子修訂《春秋》頗有深意,他以謹嚴的筆法和微言大義,暗寓褒貶,表達尊王攘夷、正名定分、維護統一等思想,被後人稱為“春秋筆法”。


    《春秋》原文僅多字,在言上極為精練,遣詞井然有序。但因文字過於簡質,不易理解,所以詮釋之作相繼出現,對書中的記載進行解釋和說明,稱之為“傳”。其中左丘明《春秋左氏傳》,公羊高《春秋公羊傳》,以及《春秋榖梁傳》合稱《春秋三傳》列入儒家經典。因此太學上課也是經和傳同時講授。


    一個時辰的課程下來,同學們都聽傻了,除了驚歎博士的學識以外,剩下的就一個字,“木”,同學們的腦袋已經僵化了,多數人再也聽不進去其他課程。


    好在大課上完之後,剩下的課程是小課,小課甲班是繪畫,乙班是術數。李辰、酈影、王先他們都是甲班的,不用再動腦子學術數。而其他同學多是乙班,隻能繼續忍受煎熬。不過小班課僅僅是半個時辰,孫雲看大家情緒低落,鼓勵大夥說:“大夥別這麽悲觀,術數課也挺有意思的,就當換換腦筋。而且過幾天我們還能去閶闔門觀看渾天儀呢,不信問小月。”


    田儷說:“哥呀,我信倒是信,不過這個課程有用嗎?咱們學它幹嘛呀?”


    孫雲說:“當然有用了,我問你,你知道我家的地是多少嗎?”


    “知道啊,你家15畝。”“那你知道,你家河套邊的那片地是多少畝嗎?”


    “不是7畝半嗎?”“不準確,那片地不是直田,算圭田還帶弓形,你能算準嗎?”


    田儷一低頭,不好意思的說:“不能。”


    孫雲說:“還有,你知道我們用什麽曆法嗎?各個節氣是什麽嗎?都是哪天?”


    田儷聽了,有點泄氣,不過馬上又精神過來,反問道:“難道術數課裏就有?”


    孫雲說:“當然啦,中午你沒聽那個叫鄭冰的女孩說麽,教術數的老師叫李業興,是咱們袁老師的師傅徐尊明的弟子,他來講九章算術,他還寫過一本曆法,我們就跟他學習。”


    孫雲說的不錯,術數博士就是李業興。他是上黨長子人,祖父李虯,父玄紀,都因儒學淵博被推舉為孝廉。李興業少年時代就很忠直,潛心學習,不怕辛苦。精研經書章句,愛看奇聞異說,後來拜當代徐遵明為師。當時還有個軼聞,說有名儒靈馥正聚徒講學,而徐遵明聲譽沒有他高,李業興於是到靈馥的學校中去。不過他聽了一段時間,尤其等到靈馥講說《左傳》,業興揀幾條傳中大義問靈馥,靈馥竟然無法迴答。於是李業興振衣而起,揚長而歸,重迴遵明門下。從此以後,靈馥的學生紛紛改換門庭,來到徐遵明這裏。後來,李業興廣泛涉獵百家之學,周易、占卜、算數、天文各種學問無不詳知明曉,尤其擅長算術曆法。


    李業興雖然貧寒,卻很自負傲氣,如別人禮待不周,即使權貴之人,他也不低頭。後來當王遵業的門客,被推舉為孝廉,任校書郎、著作郎等,除太學博士。因當時流行趙匪欠的曆法,這部曆法因年久歲遠、差誤較大、節氣差遠等弊病節氣比時間變化晚了一些節拍,在宣武延昌年間即10年前,李業興編出一部《戊子元曆》獻給朝廷。當時,屯騎校尉張洪、蕩寇將軍張龍祥等九家各自獻上一部新的曆法,世宗下詔,讓把它們合為一部。張洪等人於是共同推薦李興業為主,編成《戊子曆》。正光三年(522)推行新曆。同時又修訂了其他天文、術數等著作,並參與太學的術數教學。


    李博士今年四十出頭,他登台授課,孫雲頓時覺得此人知識淵博,有經天緯地之才,尤其聽說此人品格高尚,性格豪爽俠義,心中升起無比崇敬之意,認認真真的聽李博士講述。


    術數課程主要教授《九章》、《七曜》、《四序堪輿》等。


    《九章算術》為前魏朝劉徽最終匯總編著並作注,同時增加定義概念,推導和證明等,分為方田、粟米、衰分、少廣、商功、均輸、盈不足、方程及勾股共九章。內容十分豐富,包括了分數運算、比例問題和盈不足算法,求最大公約數和約分的方法,各種比例解應用問題,以及麵積、體積的計算公式和勾股定理的應用。


    《七曜》,也稱《七政》,是對“太陽”、“太陰”、“辰星”、“太白”、“熒惑”、“歲星”、“鎮星”,即日、月、水、金、火、木、土,七大天體的合稱。


    《四序堪輿》為前算生博士殷紹依據天文曆法算數等整理而成,作為太學的數學課本。


    今天從九章算術開始上課,講述第一章方田,主要介紹平麵幾何圖形的名稱、麵積計算方法等。這些圖形包括長方形、三角形、梯形、圓形、扇形、弓形、圓環以及其中的一些特殊情況如直角、等腰、等邊等等,孫雲還是頭一次係統的聽說過這些名字,感覺算數的知識真是如同滄海,無窮無盡,浩瀚無垠,給他打開了另一扇門。


    課上李博士一邊講,一邊發動大家動腦筋,由淺入深,諄諄教導。同學們大多對本門課程比較陌生,因此都顯得生疏和反應緩慢。


    孫雲在動腦子的方麵,經常要比別人強點,不過麵對新知識,還是有些木訥,僅僅是能比一般的的同學能快速跟上老師的思路,但要想舉一反三,迅速反應還做不到。


    不過他做不到,不代表別人做不到。


    術數課上,孫雲大家真正見識了什麽叫天才,王尊業和王湧的兒子,王欽和王林簡直高出其他人一大截,尤其王欽,腦袋轉的太快了,連李博士都不停的誇獎他,後來幹脆不讓他答題,隻是最難的才讓他表現一下。這可能一方麵博士李業興曾經是王尊業的門徒,所以他倆近水樓台先接觸過。另一方麵他也是家學淵源,人家從小興趣廣泛、接觸的也多。


    所以盡管孫雲在術數方麵是有點小聰明,但也隻是相對而已,和天資聰穎的人比差距明顯。這使得孫雲原來有點的自信,在天才麵前蕩然無存。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劍破諸天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大阡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大阡並收藏劍破諸天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