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是夏曆八月初一,學院正式開課。按課製學生每天卯時正刻(6:00)起床晨練,卯時二刻(6:30)吃早飯,辰初二刻(7:30)晨讀,辰時正刻(8:00)上課,上午兩大課,午時正刻(12:00)午飯,下午未時初刻(1:00)繼續上課,一個大課,二個小課。晚酉時(5:00)晚餐,戌時(7:00)晚課學生自修,亥時正刻(9:00)休息。夏天的時候天氣炎熱,中午會多休息一會兒。不過孫雲大家要練功,隻能晚上比別人晚休息半個時辰,早上早起少半個時辰。
今天上的第一課是詩經,地點在柳諧詩琴館。大清早,學子們陸續走進館內,迎接太學的第一堂課。學館裏邊很大,能容納幾百人,館廳裏陳列著條案,助教事先已經把報名人員的名字刻在一個小木片上,鑲在了桌子角上。
學生的排座依據入學的排名而定的,排名靠前的都是高門八姓等,再次是考分靠前,最後是往屆補考學生。因為本館同時學習詩經和撫琴,因此每張桌子的案角都有兩個小木牌。
估計柳楷先生深受儒家教育影響,也仿照夫子,講經的時候,旁邊助教還在助教桌上擺著素琴彈奏伴樂,他累了,另一個助教繼續彈琴使樂聲不斷。
經過幾天休息,孫雲大家都已經恢複正常,大夥吃過飯很早就來到詩經館,按助教提示找到各自的位置做好,擺開課本先自習。座位中王先在110號基本靠前,其次是孫雲155號,李辰和田儷挨著是199和200號在中間,322號是吳堅算在後麵,楊炯在368基本最後。而最前邊的大都是漢族五門四姓,冷眼一看這些學生多是紈絝子弟,目光優越,高人一等。好在皇家元姓子弟和鮮卑八姓都在皇宗學院國子學院,否則後排的寒門子弟不知道有多自卑。
詩經的第一課是《國風·周南·關雎》,他們以前在鄉下也曾經學習過,因為這是詩經的開篇,而且文字優美,大家都能隨口吟誦,默記於胸。不過今天是進入太學第一天,一種憧憬的心情油然而生,大家立誌一定在太學期間學有所得,捧迴滿腹經綸。
辰時正刻一到,學院的大鍾準時響起,柳楷從後麵轉出來正式上課。禮畢,博士讓大家坐好,同時揮手示意一個助教開始彈琴,另一個助教朗讀了今天要講授的經文《關雎》。
“關關雎鳩——”,古詩配樂來聽還是極有韻味,許多學子沒有經曆這樣的學習,感覺很有新意。念完之後,柳先生問大家:“諸生,今天是開學的第一課,老朽代表本院歡迎新學子的到來。能來京城太學,足可以證明大家或家學淵源,或少年才氣。今後各地學子匯聚一堂,同學儒家經典,望大家不負你等天才之名,父母之盼,青春年華。好,我們開始正文,剛才的詩歌,你們以前可學過啊?”“學過。”大部分學生都張口迴答。
“那請問,這首詩歌表現的什麽?”眾人示意發言,先生手指一個學生:“你來自報家門,然後迴答。”此生避席對曰:“學生山西賀拔緯。我以前學習聽老師說過,這是一首婚禮上的民歌,祝頌婚姻美好的。通過婚禮儀式中的吟唱伴樂,表達男方家庭讚美新娘品德,美麗賢淑,是君子的好配偶。樂中婉轉說新郎從見關雎而思淑女,曾經想她想得害了相思病,直到到結成琴瑟之好,在一片鍾鼓之樂中美滿幸福。”賀拔緯?孫雲聽著耳熟,一下子想起來,他是李真的好友,前幾天李彰正張羅請他給李真報仇,要和田儷比武,他座位在222號。書中代言,賀拔緯是山西賀拔嶽的兒子,賀拔嶽年輕時曾為太學生,現為懷朔鎮軍主。
“不錯,請坐。接下來,誰能說說,為什麽這篇詩歌會放在周南的首篇麽?”先生又指一個人起來迴答道:“學生武川李真。聖人之所以把關雎篇放在首篇,正如漢儒《毛詩序》中說她是《風》之始也,所以風天下而正夫婦也。故用之鄉人焉,用之邦國焉。”李真在265號,他爺爺李天錫,是西涼王李暠的後裔,宿衛統兵的武官幢主。父親是李虎,賀拔嶽部將。
“很好,你也是武將家風,看來大魏武將尚文風濃啊。誰還有補充?”又一個弟子起避曰:“學生範陽盧昌浩。我曾經聽說,西周因褒姒而亡,士人皆感歎,因此《毛詩序》又說,關雎,後妃之德也。《論語》說,《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中庸之德。”盧昌浩父親盧道舒,承接了長兄盧道將的爵位固安伯,為盧淵的第八子。
這時,坐他旁邊的一個女孩補充說:“學生範陽盧靜。詩中強調君子和淑女,說明這是一種與美德相聯係的結合。君子與淑女結合,才算理想婚姻。古之儒者重視夫婦之德,所以聖人把他放在首位。”盧靜他們兩個孫雲很熟悉了,他們兄妹座位排在250名左右。
“嗬嗬,盧家男女都很聰明啊。你們說的都不錯。”又一個少年起答:“學生神武楊瓊。先哲認為,夫婦為人倫之始,天下一切道德須以夫婦之德為基礎,故詩經以關雎開篇。”楊瓊大家也認識,和楊蓉是姐弟,排在300以內。楊蓉也在課堂裏,排在200多位。
“都迴答的很好。大家再說說,為什麽聖人整理詩經,把周南放在國風的首位?”
一個女孩兒迴答:“學生滎陽鄭冰。學生以為,詩經收集的是西周初年至春秋五霸中期500年的詩歌,起至周初。開國封地中,以周固地為首,因此十五國風以周南為開篇。”女孩容貌若仙子,極為美麗。她坐下後,同學議論之聲可聞。有驚歎她容貌的,有說她家事的,原來他是當朝權貴中書令太後寵臣鄭儼的女兒,鄭儼容貌壯麗,女兒也像父親,她座157位,和孫雲隔了一位。隨著她的落座,本屆太學生第一美女的稱號瞬間定位。
又一個男生起身迴答:“學生王先,太原王氏。弟子以為聖人感歎春秋之後,禮壞樂崩,故對周初懷念,把周南排前。”王先考的最好,桌位靠前麵。接著,李辰也被叫到:“學生李辰,趙郡李氏。學生認為聖人最崇敬周公,因周地為公之封地,故加之於前。”
“嗬嗬,都說的有道理。”先生對迴複都不置可否,轉而又問:“詩經本是民歌匯總,取材於民間最樸素的生活,裏麵提到了許多植物蔬菜。你們知道詩經中的植物有多少種麽?”
一個同學起身:“學生隴西李彰。《詩經》記載有138種植物。”李彰是盧靜的表哥,他的爸爸是李延寔,出自隴西李氏仆射房,也是涼武昭王李暠的玄孫,和李真也算同枝。他的母親範陽盧氏,北魏秘書監、固安懿伯盧淵之女,所以和盧靜也是親戚。北魏大姓之間通婚,幾乎壟斷了仕途之路,太學生之間差不多都可以攀上遠親近枝。
先生還是點點頭,酈影站起:“學生範陽涿州酈影,我記得在《詩經》的305首詩中,有135首出現植物,桑是《詩經》出現篇章最多的植物。”酈影算官宦之家排在前麵。
蕭月被也點到:“學生京城蕭月,《詩經》裏麵的植物,有一百五十多種。”她也坐前麵。
楊炯也很踴躍,被叫迴答:“學生汲郡楊炯,《詩經》植物百五十,一部詩書半部食。”他的話音一落,不少學生都笑了起來。
先生也笑笑,繼續說:“諸生,大家分科報名的時候,可能意見看見了,我除了教大家詩經意外,還教撫琴。你們有誰也報了名啊?”座下不少前排同學都舉起了手。孫雲他們後排的因為分班,最多選甲班的書法、圍棋,隻有甲班的人才能學撫琴和繪畫。
先生說“那你們知不知道,詩歌300中,分別是宮商角徵羽什麽調啊?”
學生們一陣茫然,大家都沒有注意過這個問題,再說,從秦始皇焚書,詩歌的樂譜部分都已經失傳,現行幾個流行的版本很難知道和原版有多大差距。
柳先生見大家答不出來,便換個角度問:“你們聽現在的琴聲是什麽調的?”大家聽了聽,多數人不懂音律,隻有極少的人略知一二,但能聽出來的也不敢校準。這時隻有兩個人舉手示意,眾人一看,是李辰和鄭冰,老師示意他倆依次起來迴答。
李辰說:“學生以為,現在琴音,其聲長短高下清濁之間,應為角聲。”
鄭冰說:“此民樂曲風明媚生機,似綠草天青,春意盎然,學生亦認為是角音。”
先生點頭讚許道:“答的都不錯。看來你們基礎很牢固。《詩經》三百篇中,大雅三十一篇皆為宮調,《商頌》五篇為商調,十五《國風》一百六十篇屬角調,小雅七十四篇歸徵調。《周頌》三十一篇及《魯頌》四篇是羽調。哦,這些都會在琴課中,詳細的來講。”
“先生?”這時田儷起身。“什麽事?”博士和藹的問。“先生,我們分到乙班,不能選學您的琴科,我能進課堂旁聽麽?”盧靜也附和:“我也是,特別喜歡琴音,很想聽您的教誨。”
“哈哈,歡迎,隨時請大家每個人聽我講琴,聖人說,有教無類。”兩個女孩高興的坐下。
博士繼續說:“過些日子,就是社稷之日,雖然趕上旬日休息,但太學要組織祭祀。”我大魏依立國和民俗慣例,每年的春分之後舉行春社,秋分之前要進行秋社。社為土神,稷為穀神。春社祈穀,祈求賜福、五穀豐登。秋社報恩,豐收之後,拜告豐收,答謝社神。官府社稷大典在太社舉行。民間祭社,則要封土築壇,壇上要種社樹,久而久之在鄉間更重視社樹,有的甚至直接以樹為社。太學組織祭祀主要在郊區,參與民間的活動。博士最後說:“我希望,大家在社日前仿照詩經周南做歌一首,祭祀時候詠唱。”
今天上的第一課是詩經,地點在柳諧詩琴館。大清早,學子們陸續走進館內,迎接太學的第一堂課。學館裏邊很大,能容納幾百人,館廳裏陳列著條案,助教事先已經把報名人員的名字刻在一個小木片上,鑲在了桌子角上。
學生的排座依據入學的排名而定的,排名靠前的都是高門八姓等,再次是考分靠前,最後是往屆補考學生。因為本館同時學習詩經和撫琴,因此每張桌子的案角都有兩個小木牌。
估計柳楷先生深受儒家教育影響,也仿照夫子,講經的時候,旁邊助教還在助教桌上擺著素琴彈奏伴樂,他累了,另一個助教繼續彈琴使樂聲不斷。
經過幾天休息,孫雲大家都已經恢複正常,大夥吃過飯很早就來到詩經館,按助教提示找到各自的位置做好,擺開課本先自習。座位中王先在110號基本靠前,其次是孫雲155號,李辰和田儷挨著是199和200號在中間,322號是吳堅算在後麵,楊炯在368基本最後。而最前邊的大都是漢族五門四姓,冷眼一看這些學生多是紈絝子弟,目光優越,高人一等。好在皇家元姓子弟和鮮卑八姓都在皇宗學院國子學院,否則後排的寒門子弟不知道有多自卑。
詩經的第一課是《國風·周南·關雎》,他們以前在鄉下也曾經學習過,因為這是詩經的開篇,而且文字優美,大家都能隨口吟誦,默記於胸。不過今天是進入太學第一天,一種憧憬的心情油然而生,大家立誌一定在太學期間學有所得,捧迴滿腹經綸。
辰時正刻一到,學院的大鍾準時響起,柳楷從後麵轉出來正式上課。禮畢,博士讓大家坐好,同時揮手示意一個助教開始彈琴,另一個助教朗讀了今天要講授的經文《關雎》。
“關關雎鳩——”,古詩配樂來聽還是極有韻味,許多學子沒有經曆這樣的學習,感覺很有新意。念完之後,柳先生問大家:“諸生,今天是開學的第一課,老朽代表本院歡迎新學子的到來。能來京城太學,足可以證明大家或家學淵源,或少年才氣。今後各地學子匯聚一堂,同學儒家經典,望大家不負你等天才之名,父母之盼,青春年華。好,我們開始正文,剛才的詩歌,你們以前可學過啊?”“學過。”大部分學生都張口迴答。
“那請問,這首詩歌表現的什麽?”眾人示意發言,先生手指一個學生:“你來自報家門,然後迴答。”此生避席對曰:“學生山西賀拔緯。我以前學習聽老師說過,這是一首婚禮上的民歌,祝頌婚姻美好的。通過婚禮儀式中的吟唱伴樂,表達男方家庭讚美新娘品德,美麗賢淑,是君子的好配偶。樂中婉轉說新郎從見關雎而思淑女,曾經想她想得害了相思病,直到到結成琴瑟之好,在一片鍾鼓之樂中美滿幸福。”賀拔緯?孫雲聽著耳熟,一下子想起來,他是李真的好友,前幾天李彰正張羅請他給李真報仇,要和田儷比武,他座位在222號。書中代言,賀拔緯是山西賀拔嶽的兒子,賀拔嶽年輕時曾為太學生,現為懷朔鎮軍主。
“不錯,請坐。接下來,誰能說說,為什麽這篇詩歌會放在周南的首篇麽?”先生又指一個人起來迴答道:“學生武川李真。聖人之所以把關雎篇放在首篇,正如漢儒《毛詩序》中說她是《風》之始也,所以風天下而正夫婦也。故用之鄉人焉,用之邦國焉。”李真在265號,他爺爺李天錫,是西涼王李暠的後裔,宿衛統兵的武官幢主。父親是李虎,賀拔嶽部將。
“很好,你也是武將家風,看來大魏武將尚文風濃啊。誰還有補充?”又一個弟子起避曰:“學生範陽盧昌浩。我曾經聽說,西周因褒姒而亡,士人皆感歎,因此《毛詩序》又說,關雎,後妃之德也。《論語》說,《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中庸之德。”盧昌浩父親盧道舒,承接了長兄盧道將的爵位固安伯,為盧淵的第八子。
這時,坐他旁邊的一個女孩補充說:“學生範陽盧靜。詩中強調君子和淑女,說明這是一種與美德相聯係的結合。君子與淑女結合,才算理想婚姻。古之儒者重視夫婦之德,所以聖人把他放在首位。”盧靜他們兩個孫雲很熟悉了,他們兄妹座位排在250名左右。
“嗬嗬,盧家男女都很聰明啊。你們說的都不錯。”又一個少年起答:“學生神武楊瓊。先哲認為,夫婦為人倫之始,天下一切道德須以夫婦之德為基礎,故詩經以關雎開篇。”楊瓊大家也認識,和楊蓉是姐弟,排在300以內。楊蓉也在課堂裏,排在200多位。
“都迴答的很好。大家再說說,為什麽聖人整理詩經,把周南放在國風的首位?”
一個女孩兒迴答:“學生滎陽鄭冰。學生以為,詩經收集的是西周初年至春秋五霸中期500年的詩歌,起至周初。開國封地中,以周固地為首,因此十五國風以周南為開篇。”女孩容貌若仙子,極為美麗。她坐下後,同學議論之聲可聞。有驚歎她容貌的,有說她家事的,原來他是當朝權貴中書令太後寵臣鄭儼的女兒,鄭儼容貌壯麗,女兒也像父親,她座157位,和孫雲隔了一位。隨著她的落座,本屆太學生第一美女的稱號瞬間定位。
又一個男生起身迴答:“學生王先,太原王氏。弟子以為聖人感歎春秋之後,禮壞樂崩,故對周初懷念,把周南排前。”王先考的最好,桌位靠前麵。接著,李辰也被叫到:“學生李辰,趙郡李氏。學生認為聖人最崇敬周公,因周地為公之封地,故加之於前。”
“嗬嗬,都說的有道理。”先生對迴複都不置可否,轉而又問:“詩經本是民歌匯總,取材於民間最樸素的生活,裏麵提到了許多植物蔬菜。你們知道詩經中的植物有多少種麽?”
一個同學起身:“學生隴西李彰。《詩經》記載有138種植物。”李彰是盧靜的表哥,他的爸爸是李延寔,出自隴西李氏仆射房,也是涼武昭王李暠的玄孫,和李真也算同枝。他的母親範陽盧氏,北魏秘書監、固安懿伯盧淵之女,所以和盧靜也是親戚。北魏大姓之間通婚,幾乎壟斷了仕途之路,太學生之間差不多都可以攀上遠親近枝。
先生還是點點頭,酈影站起:“學生範陽涿州酈影,我記得在《詩經》的305首詩中,有135首出現植物,桑是《詩經》出現篇章最多的植物。”酈影算官宦之家排在前麵。
蕭月被也點到:“學生京城蕭月,《詩經》裏麵的植物,有一百五十多種。”她也坐前麵。
楊炯也很踴躍,被叫迴答:“學生汲郡楊炯,《詩經》植物百五十,一部詩書半部食。”他的話音一落,不少學生都笑了起來。
先生也笑笑,繼續說:“諸生,大家分科報名的時候,可能意見看見了,我除了教大家詩經意外,還教撫琴。你們有誰也報了名啊?”座下不少前排同學都舉起了手。孫雲他們後排的因為分班,最多選甲班的書法、圍棋,隻有甲班的人才能學撫琴和繪畫。
先生說“那你們知不知道,詩歌300中,分別是宮商角徵羽什麽調啊?”
學生們一陣茫然,大家都沒有注意過這個問題,再說,從秦始皇焚書,詩歌的樂譜部分都已經失傳,現行幾個流行的版本很難知道和原版有多大差距。
柳先生見大家答不出來,便換個角度問:“你們聽現在的琴聲是什麽調的?”大家聽了聽,多數人不懂音律,隻有極少的人略知一二,但能聽出來的也不敢校準。這時隻有兩個人舉手示意,眾人一看,是李辰和鄭冰,老師示意他倆依次起來迴答。
李辰說:“學生以為,現在琴音,其聲長短高下清濁之間,應為角聲。”
鄭冰說:“此民樂曲風明媚生機,似綠草天青,春意盎然,學生亦認為是角音。”
先生點頭讚許道:“答的都不錯。看來你們基礎很牢固。《詩經》三百篇中,大雅三十一篇皆為宮調,《商頌》五篇為商調,十五《國風》一百六十篇屬角調,小雅七十四篇歸徵調。《周頌》三十一篇及《魯頌》四篇是羽調。哦,這些都會在琴課中,詳細的來講。”
“先生?”這時田儷起身。“什麽事?”博士和藹的問。“先生,我們分到乙班,不能選學您的琴科,我能進課堂旁聽麽?”盧靜也附和:“我也是,特別喜歡琴音,很想聽您的教誨。”
“哈哈,歡迎,隨時請大家每個人聽我講琴,聖人說,有教無類。”兩個女孩高興的坐下。
博士繼續說:“過些日子,就是社稷之日,雖然趕上旬日休息,但太學要組織祭祀。”我大魏依立國和民俗慣例,每年的春分之後舉行春社,秋分之前要進行秋社。社為土神,稷為穀神。春社祈穀,祈求賜福、五穀豐登。秋社報恩,豐收之後,拜告豐收,答謝社神。官府社稷大典在太社舉行。民間祭社,則要封土築壇,壇上要種社樹,久而久之在鄉間更重視社樹,有的甚至直接以樹為社。太學組織祭祀主要在郊區,參與民間的活動。博士最後說:“我希望,大家在社日前仿照詩經周南做歌一首,祭祀時候詠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