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到了五月中,最早種下去的玉米可以掰了,李家村不少人家裏都種了,種的時候下的肥挺足,玉米長得挺大個。家家戶戶掰玉米吃的日子,空氣裏麵流淌著嫩玉米香甜的味道。
李小薇家種了不少。何秀芳掰了十個玉米迴來,剝去外殼,蒸熟後每人分了兩根吃起來。
家裏的糧食沒有多少了,有玉米可以吃 ,何秀芳不用擔心家人會餓肚子,雖然有些不習慣把玉米當飯吃,但有得吃,不用餓肚子就不錯了,不會挑三揀四。
成熟的玉米掰了,砍掉玉米杆,翻地種番薯。玉米也不是一下子都掰的,有些還嫩,還要再等等。
“娘,我們拿一點玉米去鎮上,看有沒有人買吧。”李小薇對何秀芳說。
“行,那你們拿去賣,賣出去多少是多少,我們種了這麽多,吃不完。”何秀芳說。
李家村有四戶人家約了一起去賣玉米。李二妹家,李大丫家,李小薇家還有李村長家,這幾家都是種得多一些的。
寬叔、李大娃、唐明,還有李大丫各自的筐裏裝了要賣的玉米,挑在肩上,天不亮就從李家村出發 。一起去的還有李小薇。李小薇去鎮上看看情況,順便去謝家大宅賣雞蛋。
他們幾家的玉米擺放在一起,挺惹眼的。
“這麽早就有玉米賣了,怎麽賣呀?”不少人詢問。
現在糧食的價格還沒有迴到正常價,多數人手裏也沒有錢。李小薇她們在路上的時候商量出來的價格是一文錢兩根玉米,這個價格相對於大米的價格來說是便宜的了。
圍觀的人聽到這個價錢,手上有幾文錢的都覺得不貴,挺劃算。
“那給我來四根吧。”一個大嬸最先開口。她蹲下來挑玉米,反複比較後挑走了她最滿意的四根 。
唐明他們在擺攤,李小薇跟他們說了她到處走走,找到機會把一籃子雞蛋拿出來,走到謝家大宅子後院牆外麵,糾結一會,還是敲門。
來開門的是一個中年婦人。
“嬸子,我找謝大林大叔,我是來賣雞蛋的。”
婦人挺和善的,側身讓李小薇進來。
“姑娘,你先進來,我去喊人。”說著關上門她就去找人了。
不一會,謝大林和婦人一起迴來。
這一次李小薇的雞蛋也是三十隻。謝大林照舊給了她六十文。
“李姑娘,你今天隻有雞蛋沒有拿別的東西來賣?”謝大林問。
“還有一些嫩玉米,香香甜甜的,謝大叔你們要不要買一些?”
“聽起來挺好吃的,我們這裏加上主家總共八人,莊子上做事的有十個人,每人兩根,那要三十六根玉米就行了。”謝管事讓李小薇送過來。問清楚了價格,給了李小薇十八文錢。
李小薇迴到攤子那邊,從自家筐子裏挑了三十六根大的玉米,又多拿了兩根,去謝宅後院交到謝大林管事手裏,唐明跟著去。
唐明一下子就認出謝管事,他們以前來做工的時候,就是謝管事給他們發的錢。唐明打了一聲招唿。
“謝管事。”
謝大林看過來,這個後生仔有些眼熟。
“你是在我們老爺的莊子上做過活吧?”
唐明忙說是。
“真是挺有緣的,除了來幹過活,我似乎還從你們手上買過幾次東西。”
“是的,謝謝謝管事的照顧。”唐明道。
然後李小薇和唐明再次謝過謝管事就離開謝宅迴到擺攤的地方。
李小薇家的玉米賣得差不多了 。
其他幾個人都挺羨慕的,不過也沒有人怪李小薇。
由於他們的玉米不貴,陸續有人來買,又賣了一個時辰,所有人的玉米都沒有多少了,最後一些被挑剩的就半買半送都賣出去了。
大家收好攤準備迴去,不打算買東西,不舍得花錢。
謝大林一路找了過來。
看到寬叔李大娃他們。
“你們兩個也挺麵熟 ,我們老爺要請幾個人去莊子上幫忙鋤草,還是以前的價錢,一天八文錢,包吃兩頓,趁現在天晴,總共幹五天,你們願不願意來?”
李大娃寬叔和唐明三個對視一眼,三個都點頭。
“我們願意去幹活,謝謝謝管事給我們這個機會,我們什麽時候開始幹活呢?”寬叔說問。
“就明天開始吧,你們明天帶好鋪蓋早點來。”謝管事說。
李大丫很著急。看著謝管事要走了,鼓起勇氣問。
“謝管事,我幹活很快的,鋤草我能鋤得和大娃哥他們一樣快,鋤得一樣幹淨利索,我可不可以和他們一起去幹活。”
謝管事還沒有請過小姑娘去莊子上幹活,有些猶豫。看到李大丫一臉期待看著自己,不忍拒絕。
謝管事看向李小薇。
“李姑娘你一起來嗎,到時候下工你們兩個小姑娘跟著連嫂子迴來這裏的宅子住就可以,不用在莊子上過夜。”
李小薇同意了,家裏沒有什麽要緊的事做,玉米也不能天天賣,掰過一次,要等一等才能再掰 ,賺點錢最要緊。
而且謝管事的好意要領下。
“你們人多了,可能不用五天活就幹完,你們就得離開,到時候會按實際幹活的天數給錢。”謝管事又說。
這個大家都是沒有意見的。
一行人高高興興迴家,準備好第二天一早出門的行李。
大家幹脆用籮筐裝了被子和換洗衣服等,挑著去了謝宅,把李小薇和李大丫的東西放下後跟著謝管事去了謝家的田莊。
謝家的莊園裏,低窪開闊的地方,大塊的農田連成一片,禾苗綠油油的,長勢喜人。
農田上方,一塊一塊旱地從下往上疊上去,一路到半山腰,再往上就是長了雜草樹木的荒地了,還沒有開墾。
謝管事大手一劃拉。
“這裏幾個山頭圍著的都是,我們這幾天主要是把旱地的雜草鋤一下,鋤草後放肥。”
除了他們五個人,那裏已經有人在幹活了。
李小薇她們把裝竹筒的水放在地頭,把擦汗的布搭在脖子上,緊了緊草帽的繩子,找位置開始彎腰鋤草。
鋤草的活不用出很大力氣,李大丫和李小薇都能吃得消。她們因為小,怕別人說閑話,一點都不敢鬆懈,幹活很賣力。
天不冷,幹一會活身上就出汗了,李小薇把外衣脫了下來。
幹了有一個多時辰,謝管事走過來喊大家休息一會喝口水再繼續幹活。
大家坐在地邊,拿自己的竹筒喝水,擦擦汗。
“小薇,怎麽樣,累不累,能不能撐得住?”唐明問李小薇。
“唐明哥,就跟我們在家幹活一樣,不累。”李小薇說。
其實是比在家累的,要一直幹活,不敢停歇,速度也要快,怕謝管事不滿意,要比在家幹活快一些。
來了就要咬牙堅持,李小薇和李大丫都是這樣想的 。
休息了一會,謝管事吆喝兩聲,讓大家站起來繼續幹活。
終於熬到吃中午飯的時間,飯是在莊子裏的小房子裏麵吃的,每人滿滿一碗雜糧飯,有青菜和鹹菜,青菜放了油鹽煮的,沒有肉。
對這樣的飯大家都很滿意。像唐明這樣的大小夥是吃不飽的,雖然吃不飽,但也滿足了。
吃完飯過兩刻鍾,李小薇她們又要幹活了。
傍晚收工比較早,吃的飯和中午一樣,吃完飯,謝管事讓李小薇和李大丫跟著一個叫連嫂子的人迴去謝家大宅。
李大丫和李小薇在連嫂子的指點下, 燒水洗漱了一番,把汗濕的衣服洗幹淨晾好,天全黑下來。兩個人都累得不行,早早倒在木板床上睡了過去。
第二天,聽到動靜的時候,李小薇掙紮著起床,和李大丫一起跟著連嫂子到了莊子,在莊子上和其他人一起喝了一碗粥,就下地幹活。
幹了三天的活,謝管事就來告訴李小薇他們,他們可以領了錢離開了,他們還可以把晚飯吃了,再住一晚,第二天再迴家。
李小薇和寬叔他們商量,就再住一晚,等天亮再迴家,他們沒有必要趕夜路迴家,他們需要休息。
李小薇她們每個人拿到了二十四文錢。李大丫最高興。
唐明把錢給李小薇放好。何秀芳和周婆子仔細打量了兩個孩子,確認他們都好好的,才放下心來。
何秀芳讓他們兩個不要著急去幹活,好好在家休息兩天,地裏的活不怎麽著急。
唐明和李小薇在家待了一天,第二天就下地幹活了。他們家地裏的活也是一樣,鋤草,放糞肥。
周婆子過來跟何秀芳一家生活兩年多了,她的身體已經養好,吵著要下地幹活,其實她才五十出頭。何秀芳也知道自己娘是個待不住的,於是他們一家五個老老少少都下地幹活,家裏鋤草放肥這些活,三五天就做好了。
一家人又去掰玉米,讓唐明拿去鎮上賣了兩次,賣了四十多文錢。同去的其他三家賣的要少一些,得了三十多文,他們種的玉米少一些。
“娘,唐明哥剩下的玉米等長老一些,我們掰迴來曬幹,剝下來玉米粒留著吃吧。”李小薇和家裏人商量。
大家都是同意的,家裏要有錢,也要有一些糧食存著,錢和糧食都重要。
半畝種玉米的旱地,陸續一個多月才全部掰完,全部都種上了番薯。何秀芳又在地邊種上一圈玉米,在地邊種玉米這個習慣輕易改不了。
割完薯藤種完番薯,原來菜園裏留著過冬的番薯地,還有育苗的那塊地的番薯就可以挖了,挖出來大半籮筐,一家人都高興得很,這是下雨後收到的第二撥糧食,和掰玉米的時候一樣高興。
李小薇家種了不少。何秀芳掰了十個玉米迴來,剝去外殼,蒸熟後每人分了兩根吃起來。
家裏的糧食沒有多少了,有玉米可以吃 ,何秀芳不用擔心家人會餓肚子,雖然有些不習慣把玉米當飯吃,但有得吃,不用餓肚子就不錯了,不會挑三揀四。
成熟的玉米掰了,砍掉玉米杆,翻地種番薯。玉米也不是一下子都掰的,有些還嫩,還要再等等。
“娘,我們拿一點玉米去鎮上,看有沒有人買吧。”李小薇對何秀芳說。
“行,那你們拿去賣,賣出去多少是多少,我們種了這麽多,吃不完。”何秀芳說。
李家村有四戶人家約了一起去賣玉米。李二妹家,李大丫家,李小薇家還有李村長家,這幾家都是種得多一些的。
寬叔、李大娃、唐明,還有李大丫各自的筐裏裝了要賣的玉米,挑在肩上,天不亮就從李家村出發 。一起去的還有李小薇。李小薇去鎮上看看情況,順便去謝家大宅賣雞蛋。
他們幾家的玉米擺放在一起,挺惹眼的。
“這麽早就有玉米賣了,怎麽賣呀?”不少人詢問。
現在糧食的價格還沒有迴到正常價,多數人手裏也沒有錢。李小薇她們在路上的時候商量出來的價格是一文錢兩根玉米,這個價格相對於大米的價格來說是便宜的了。
圍觀的人聽到這個價錢,手上有幾文錢的都覺得不貴,挺劃算。
“那給我來四根吧。”一個大嬸最先開口。她蹲下來挑玉米,反複比較後挑走了她最滿意的四根 。
唐明他們在擺攤,李小薇跟他們說了她到處走走,找到機會把一籃子雞蛋拿出來,走到謝家大宅子後院牆外麵,糾結一會,還是敲門。
來開門的是一個中年婦人。
“嬸子,我找謝大林大叔,我是來賣雞蛋的。”
婦人挺和善的,側身讓李小薇進來。
“姑娘,你先進來,我去喊人。”說著關上門她就去找人了。
不一會,謝大林和婦人一起迴來。
這一次李小薇的雞蛋也是三十隻。謝大林照舊給了她六十文。
“李姑娘,你今天隻有雞蛋沒有拿別的東西來賣?”謝大林問。
“還有一些嫩玉米,香香甜甜的,謝大叔你們要不要買一些?”
“聽起來挺好吃的,我們這裏加上主家總共八人,莊子上做事的有十個人,每人兩根,那要三十六根玉米就行了。”謝管事讓李小薇送過來。問清楚了價格,給了李小薇十八文錢。
李小薇迴到攤子那邊,從自家筐子裏挑了三十六根大的玉米,又多拿了兩根,去謝宅後院交到謝大林管事手裏,唐明跟著去。
唐明一下子就認出謝管事,他們以前來做工的時候,就是謝管事給他們發的錢。唐明打了一聲招唿。
“謝管事。”
謝大林看過來,這個後生仔有些眼熟。
“你是在我們老爺的莊子上做過活吧?”
唐明忙說是。
“真是挺有緣的,除了來幹過活,我似乎還從你們手上買過幾次東西。”
“是的,謝謝謝管事的照顧。”唐明道。
然後李小薇和唐明再次謝過謝管事就離開謝宅迴到擺攤的地方。
李小薇家的玉米賣得差不多了 。
其他幾個人都挺羨慕的,不過也沒有人怪李小薇。
由於他們的玉米不貴,陸續有人來買,又賣了一個時辰,所有人的玉米都沒有多少了,最後一些被挑剩的就半買半送都賣出去了。
大家收好攤準備迴去,不打算買東西,不舍得花錢。
謝大林一路找了過來。
看到寬叔李大娃他們。
“你們兩個也挺麵熟 ,我們老爺要請幾個人去莊子上幫忙鋤草,還是以前的價錢,一天八文錢,包吃兩頓,趁現在天晴,總共幹五天,你們願不願意來?”
李大娃寬叔和唐明三個對視一眼,三個都點頭。
“我們願意去幹活,謝謝謝管事給我們這個機會,我們什麽時候開始幹活呢?”寬叔說問。
“就明天開始吧,你們明天帶好鋪蓋早點來。”謝管事說。
李大丫很著急。看著謝管事要走了,鼓起勇氣問。
“謝管事,我幹活很快的,鋤草我能鋤得和大娃哥他們一樣快,鋤得一樣幹淨利索,我可不可以和他們一起去幹活。”
謝管事還沒有請過小姑娘去莊子上幹活,有些猶豫。看到李大丫一臉期待看著自己,不忍拒絕。
謝管事看向李小薇。
“李姑娘你一起來嗎,到時候下工你們兩個小姑娘跟著連嫂子迴來這裏的宅子住就可以,不用在莊子上過夜。”
李小薇同意了,家裏沒有什麽要緊的事做,玉米也不能天天賣,掰過一次,要等一等才能再掰 ,賺點錢最要緊。
而且謝管事的好意要領下。
“你們人多了,可能不用五天活就幹完,你們就得離開,到時候會按實際幹活的天數給錢。”謝管事又說。
這個大家都是沒有意見的。
一行人高高興興迴家,準備好第二天一早出門的行李。
大家幹脆用籮筐裝了被子和換洗衣服等,挑著去了謝宅,把李小薇和李大丫的東西放下後跟著謝管事去了謝家的田莊。
謝家的莊園裏,低窪開闊的地方,大塊的農田連成一片,禾苗綠油油的,長勢喜人。
農田上方,一塊一塊旱地從下往上疊上去,一路到半山腰,再往上就是長了雜草樹木的荒地了,還沒有開墾。
謝管事大手一劃拉。
“這裏幾個山頭圍著的都是,我們這幾天主要是把旱地的雜草鋤一下,鋤草後放肥。”
除了他們五個人,那裏已經有人在幹活了。
李小薇她們把裝竹筒的水放在地頭,把擦汗的布搭在脖子上,緊了緊草帽的繩子,找位置開始彎腰鋤草。
鋤草的活不用出很大力氣,李大丫和李小薇都能吃得消。她們因為小,怕別人說閑話,一點都不敢鬆懈,幹活很賣力。
天不冷,幹一會活身上就出汗了,李小薇把外衣脫了下來。
幹了有一個多時辰,謝管事走過來喊大家休息一會喝口水再繼續幹活。
大家坐在地邊,拿自己的竹筒喝水,擦擦汗。
“小薇,怎麽樣,累不累,能不能撐得住?”唐明問李小薇。
“唐明哥,就跟我們在家幹活一樣,不累。”李小薇說。
其實是比在家累的,要一直幹活,不敢停歇,速度也要快,怕謝管事不滿意,要比在家幹活快一些。
來了就要咬牙堅持,李小薇和李大丫都是這樣想的 。
休息了一會,謝管事吆喝兩聲,讓大家站起來繼續幹活。
終於熬到吃中午飯的時間,飯是在莊子裏的小房子裏麵吃的,每人滿滿一碗雜糧飯,有青菜和鹹菜,青菜放了油鹽煮的,沒有肉。
對這樣的飯大家都很滿意。像唐明這樣的大小夥是吃不飽的,雖然吃不飽,但也滿足了。
吃完飯過兩刻鍾,李小薇她們又要幹活了。
傍晚收工比較早,吃的飯和中午一樣,吃完飯,謝管事讓李小薇和李大丫跟著一個叫連嫂子的人迴去謝家大宅。
李大丫和李小薇在連嫂子的指點下, 燒水洗漱了一番,把汗濕的衣服洗幹淨晾好,天全黑下來。兩個人都累得不行,早早倒在木板床上睡了過去。
第二天,聽到動靜的時候,李小薇掙紮著起床,和李大丫一起跟著連嫂子到了莊子,在莊子上和其他人一起喝了一碗粥,就下地幹活。
幹了三天的活,謝管事就來告訴李小薇他們,他們可以領了錢離開了,他們還可以把晚飯吃了,再住一晚,第二天再迴家。
李小薇和寬叔他們商量,就再住一晚,等天亮再迴家,他們沒有必要趕夜路迴家,他們需要休息。
李小薇她們每個人拿到了二十四文錢。李大丫最高興。
唐明把錢給李小薇放好。何秀芳和周婆子仔細打量了兩個孩子,確認他們都好好的,才放下心來。
何秀芳讓他們兩個不要著急去幹活,好好在家休息兩天,地裏的活不怎麽著急。
唐明和李小薇在家待了一天,第二天就下地幹活了。他們家地裏的活也是一樣,鋤草,放糞肥。
周婆子過來跟何秀芳一家生活兩年多了,她的身體已經養好,吵著要下地幹活,其實她才五十出頭。何秀芳也知道自己娘是個待不住的,於是他們一家五個老老少少都下地幹活,家裏鋤草放肥這些活,三五天就做好了。
一家人又去掰玉米,讓唐明拿去鎮上賣了兩次,賣了四十多文錢。同去的其他三家賣的要少一些,得了三十多文,他們種的玉米少一些。
“娘,唐明哥剩下的玉米等長老一些,我們掰迴來曬幹,剝下來玉米粒留著吃吧。”李小薇和家裏人商量。
大家都是同意的,家裏要有錢,也要有一些糧食存著,錢和糧食都重要。
半畝種玉米的旱地,陸續一個多月才全部掰完,全部都種上了番薯。何秀芳又在地邊種上一圈玉米,在地邊種玉米這個習慣輕易改不了。
割完薯藤種完番薯,原來菜園裏留著過冬的番薯地,還有育苗的那塊地的番薯就可以挖了,挖出來大半籮筐,一家人都高興得很,這是下雨後收到的第二撥糧食,和掰玉米的時候一樣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