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村長挨家挨戶通知,今後到鎮上取水就得拿戶籍文書去取水,每戶按人頭給水,每三天去取一次水。
除了省著水用,沒有其他辦法。
村民每天不是去上山找吃的,就是去鎮上取水。
李小薇拿迴來一張棉被,周婆子把棉被拆了,做出來三張薄被子。木板床上鋪了稻草,稻草上麵鋪上這薄被子,她們睡覺的時候更暖和。
年二十七,考慮到大家都沒有心思去買對聯,蓮峰山下三個村長合計,各村湊錢出來買紙墨迴來,讓村裏能寫對聯的寫。
之前買完棉花迴來,李小薇和家裏人商量一番,決定付給李村長兩百文錢,作為她們住他家房子的租金。她想多給一些,但沒有錢。
李村長拿出來兩百文,就是李小薇家給的那租金,曹家村村長和朱家村村長自掏腰包各拿出兩百文,曹老爺拿著六百文去買紙買墨,不夠的他添上。
曹振軒也幫忙寫對聯,寫了兩天才把三個村子的對聯寫出來,各村長領迴去分給各家村民。
拿到對聯,村民還是生出一點高興的心情來,打起精神準備年夜飯,準備年初一迎財神。
年三十這天晚上,李家村各家的飯桌上飯菜都比以往都豐盛一些。
有幾家殺了雞,有幾戶沒有雞的,也會有一塊臘肉。
李小薇從寶箱拿出來一隻雞。拜過祖先和神靈後,何秀芳把半隻雞斬成小塊,另外一半要留在年初一吃。
何秀芳用薑和蔥頭加入雞湯、醬油和鹽做了一隻蘸料碗。
雞雜和酸筍煮了一道菜,放了幹辣椒。
還炒一碟子的韭菜,這韭菜也是挺珍貴的。如今她們家菜園隻有韭菜還種著,沒有其它菜了。
配上白米飯,一家人就開始吃飯。
大家都很久沒有吃過這麽豐盛的飯菜,好吃的食物擺在眼前,暫時把旱災放在腦後,高興地吃起飯來 。每個人都吃得飽飽的,吃完飯還把雞湯都分著喝完。
吃完飯,洗漱洗衣服,晾在屋簷下。
何秀芳匆忙間想起來沒有準備過年吃的糖果花生瓜子。去鎮上買是來不及了。趕忙剝花生米,剝出來兩大碗,炒香脆了放著備用,想起來周婆子曬了一簸箕番薯幹,又讓李小薇把番薯幹找出來。
周婆子給每人做了一雙襪子,叮囑各人新年第一天穿新襪子。
收拾妥當一家人就去睡覺,第二天要早起迎新年。何秀芳找了幾張紅紙,每張紙裏麵包了兩文錢,打算第二天給幾個孩子發新年紅封。周婆子讓何秀芳也幫她包幾個。
年初一一大早零星的鞭炮聲在山穀迴響。李小薇家沒有買鞭炮,忘記了。
何秀芳盡力弄出來一份供品,放在一隻竹窩上麵,在院子裏拜祭,灑了三巡水在地上,讓幾個孩子和周婆子都來拜拜。
完成這一儀式,何秀芳周婆子給大家發新年紅封,祝福各人新年順順利利。
發完紅封,何秀芳和周婆子進去灶房弄新年第一頓飯。煮上飯,把昨天留下的雞熱一下,做好蘸料碗,再煮個瘦肉香菇湯,湯裏麵放了一把韭菜。
一家人又美美吃了一頓 ,吃完飯洗完碗,貼好對聯,剩下的時間就是一年裏麵最閑的時間,不用灑掃,不用洗衣,不用費心弄飯食招唿客人,不用走親戚,不用去田地裏幹活。喜歡去串門的去串門 ,不喜歡串門的在家好好休息一天半天。
何秀芳和周婆子在家說話,吃幾粒炒好的花生米,吃一塊番薯幹。她們兩人都是不習慣去串門的人,也不知道有沒有人來她們家。
等到一兩個小孩子,何秀芳抓了花生和番薯幹給他們,過一會又來幾個孩子,都是奔著花生和番薯幹來的。
天氣有些冷,唐明和李小薇兩姐妹也不知道要做什麽。何秀芳喊他們出去玩,不知道去哪玩。
“唐明哥我們生火堆,烤火取暖吧。”李小薇說。
唐明找來木柴在他們院子中央生火,三個人圍著火堆蹲著烤火。
“唐明哥,你給我們說一下縣城的街道,樓房是怎樣的吧。”李小薇對唐明說。
“我沒有怎麽留意,隻是每天去挖石頭,去取水,去山上撿柴。”唐明有些羞愧地說。
每天挖石頭下工迴來都累得不想動了,還要去撿柴去排隊取水,實在沒有什麽心思留意街上的情形。
糧食緊缺加上用水緊張讓大家都憂心忡忡。
“過完年,我也不知道還去不去修河堤了,不知道什麽時候會下雨,一下雨就要種地,我想留在家幫忙種地。”
其實本來他們能夠在年底完工的,但有些人提前離開,所以過年後還要做一個月左右。
“你從縣城修完河堤迴來,才剛好是種地的時候,一點都不耽誤。”李小薇說。
“我們明天去哪走親戚?”唐明問。
“來客人了,做頓飯都沒有水,又買不到肉招唿客人,今年這樣的情況,大家應該都不走親戚了。”李小薇說。
“那我們家有什麽親戚?”唐明又問。
“我們家親戚有大舅一家,大舅不管阿婆,我們才把阿婆接迴來的,大舅可能並不希望我們上門。”
“既然是這樣,那我們明天上山,說不定能找到能吃的東西。”唐明說。他現在更想為家裏多找一些食物。
“好啊,就在近處找找,不走遠。”李小薇也是同意的。
李小蘭拿了幾隻番薯出來放火堆裏麵烤。李小薇迴屋搬了幾張凳子出來了,大家坐著烤火。
一會李大娃兩兄妹來串門,幾個人圍著火堆吃烤番薯。
“大娃哥,你們最近上山能找到吃的嗎?”李小薇問。
每個人對這山裏的情況了解不一樣,走的路線不同。
“多是找到一些香菇木耳 ,我其實更希望找到一些粗糧。”李大娃無奈地說。
“你們可以拿香木耳找村裏麵糧食富裕的人家換糧食。”李小薇說,她是受到之前拿雞去換米的啟發。
“我們村就你奶家糧食最多,不知道她們願不願意換?”
“我爺奶家就我爺會上山尋找吃的東西 ,其他人都好吃懶做,他們可以吃的菜應該不多。”
李大娃兄妹一聽,確實是這樣,那一家人每天隻有李小薇她爺出門去幹活,主要是去砍柴。
“那明天我們拿點香菇去問問你爺奶。”
“最好是還能有雞拿去鎮上換給那些不缺糧食的富戶。”李小薇又說。
“能在山裏獵到野豬就好了。”唐明說,他還記得他們和曹獵戶他們一起打到一隻野豬。山裏的野豬肯定不止一隻。
“那得要曹獵戶他們才能找到野豬,我們上山隻見到幾隻小鳥,什麽都沒有遇到。”李小薇道。
“那要不然我們改天去一些我們從來沒有去過的地方看看,去遠一些?”唐明提議。
“我們得起個名叫獵野豬行動。”李小薇說這話引得大家多了幾分雀躍,仿佛真能找到野豬一樣,連李小蘭的眼神都亮了幾分。
從老李家分出差不多一年,李小薇兩姐妹吃得好了,人長胖一點,也變高了,兩人每天都幹活,身體看著也比較結實 ,皮膚有些黑,和村裏多數孩子一樣。已不再是營養不良,風一吹就倒的樣子。
王桂花看到李小薇兩姐妹估計會認不出來。
幾人說好了年初三去遠一點地方尋找野豬就散了。
李小薇家午飯吃的是粥,配點辣椒炒酸筍,簡簡單單,省糧食。
吃完午飯就想睡午覺。
李家村這裏的說法,年初一睡午覺,家裏的田會崩塌。
“娘,現在田裏水都沒有,塌不了,我們去睡午覺了。”
難得一天休息,何秀芳便由著他們,讓他們多歇歇,沒有阻止,讓三個孩子各自去睡午覺,但她和周婆子兩人還是坐著說話。
“娘,明天年初二我們要不要去何家寨,去我大哥家?”
周婆子已經想過這個問題。
“不去了,現在災荒年,你大哥顧好他們一家子就好 ,隻要你不嫌棄我,我就靠著你和三個外孫過活了。”
“他們過得好不好的 ,就靠他們自己了,我們也照顧不到他們,就自己顧自己吧。”
“娘,我聽你的,娘,我們都不會嫌棄你的,你就放心在這裏,我們家就是你的家。”
何秀芳眼眶有些紅,她也不懂怎麽安慰她娘。兒子不孝順,做娘的心裏肯定很痛苦,失望,這種痛苦很難從心裏消除。
周婆子說道,“我知道,我在你們家過的日子比我在自己家好多了 ,沒有好兒子,有女兒有外孫外孫女對我好,我就知足了。”
母女兩個又說了一會話。李小薇她們起床了。
張嬸子和陳嬸子來串門,何秀芳和周婆子招唿她們吃花生,吃番薯幹。
“這旱災鬧得,都沒有辦年貨,沒有置辦糖果。”何秀芳有些不好意思地說。
“這年頭,能吃飽就不錯了,講究不了那些。”陳嬸子道。
幾個人說了好一會話。陳嬸子和張嬸子又誇了李小薇兩姐妹和唐明勤快能幹。
兩位嬸子走後,日頭西斜,何秀芳要去張羅晚飯,被李小薇攔住了。
“娘,讓我們幾個去做飯吧,你和阿婆坐著等著吃就行。”
何秀芳說不過女兒,況且也沒有多少活要做, 就踏實坐著讓三個孩子去做飯 。唐明對於做飯的事情也很熟練,生火,煮菜都會。
本來的計劃今天隻吃一頓肉就好,但李小薇改了主意,就奢侈一點。
晚上李小薇做了一個幹紫蘇葉煮鴨肉,加了一把菜幹,再做一盤韭菜雞蛋湯。菜幹吸了鴨子的油,挺好吃的,其實用筍幹更好,李小薇拿錯了,拿了菜幹。
飯後燒了熱水洗臉泡腳,這天村裏的習俗是不洗澡的,洗澡會長不胖,不說習俗不習俗的,想洗澡根本沒有水。
除了省著水用,沒有其他辦法。
村民每天不是去上山找吃的,就是去鎮上取水。
李小薇拿迴來一張棉被,周婆子把棉被拆了,做出來三張薄被子。木板床上鋪了稻草,稻草上麵鋪上這薄被子,她們睡覺的時候更暖和。
年二十七,考慮到大家都沒有心思去買對聯,蓮峰山下三個村長合計,各村湊錢出來買紙墨迴來,讓村裏能寫對聯的寫。
之前買完棉花迴來,李小薇和家裏人商量一番,決定付給李村長兩百文錢,作為她們住他家房子的租金。她想多給一些,但沒有錢。
李村長拿出來兩百文,就是李小薇家給的那租金,曹家村村長和朱家村村長自掏腰包各拿出兩百文,曹老爺拿著六百文去買紙買墨,不夠的他添上。
曹振軒也幫忙寫對聯,寫了兩天才把三個村子的對聯寫出來,各村長領迴去分給各家村民。
拿到對聯,村民還是生出一點高興的心情來,打起精神準備年夜飯,準備年初一迎財神。
年三十這天晚上,李家村各家的飯桌上飯菜都比以往都豐盛一些。
有幾家殺了雞,有幾戶沒有雞的,也會有一塊臘肉。
李小薇從寶箱拿出來一隻雞。拜過祖先和神靈後,何秀芳把半隻雞斬成小塊,另外一半要留在年初一吃。
何秀芳用薑和蔥頭加入雞湯、醬油和鹽做了一隻蘸料碗。
雞雜和酸筍煮了一道菜,放了幹辣椒。
還炒一碟子的韭菜,這韭菜也是挺珍貴的。如今她們家菜園隻有韭菜還種著,沒有其它菜了。
配上白米飯,一家人就開始吃飯。
大家都很久沒有吃過這麽豐盛的飯菜,好吃的食物擺在眼前,暫時把旱災放在腦後,高興地吃起飯來 。每個人都吃得飽飽的,吃完飯還把雞湯都分著喝完。
吃完飯,洗漱洗衣服,晾在屋簷下。
何秀芳匆忙間想起來沒有準備過年吃的糖果花生瓜子。去鎮上買是來不及了。趕忙剝花生米,剝出來兩大碗,炒香脆了放著備用,想起來周婆子曬了一簸箕番薯幹,又讓李小薇把番薯幹找出來。
周婆子給每人做了一雙襪子,叮囑各人新年第一天穿新襪子。
收拾妥當一家人就去睡覺,第二天要早起迎新年。何秀芳找了幾張紅紙,每張紙裏麵包了兩文錢,打算第二天給幾個孩子發新年紅封。周婆子讓何秀芳也幫她包幾個。
年初一一大早零星的鞭炮聲在山穀迴響。李小薇家沒有買鞭炮,忘記了。
何秀芳盡力弄出來一份供品,放在一隻竹窩上麵,在院子裏拜祭,灑了三巡水在地上,讓幾個孩子和周婆子都來拜拜。
完成這一儀式,何秀芳周婆子給大家發新年紅封,祝福各人新年順順利利。
發完紅封,何秀芳和周婆子進去灶房弄新年第一頓飯。煮上飯,把昨天留下的雞熱一下,做好蘸料碗,再煮個瘦肉香菇湯,湯裏麵放了一把韭菜。
一家人又美美吃了一頓 ,吃完飯洗完碗,貼好對聯,剩下的時間就是一年裏麵最閑的時間,不用灑掃,不用洗衣,不用費心弄飯食招唿客人,不用走親戚,不用去田地裏幹活。喜歡去串門的去串門 ,不喜歡串門的在家好好休息一天半天。
何秀芳和周婆子在家說話,吃幾粒炒好的花生米,吃一塊番薯幹。她們兩人都是不習慣去串門的人,也不知道有沒有人來她們家。
等到一兩個小孩子,何秀芳抓了花生和番薯幹給他們,過一會又來幾個孩子,都是奔著花生和番薯幹來的。
天氣有些冷,唐明和李小薇兩姐妹也不知道要做什麽。何秀芳喊他們出去玩,不知道去哪玩。
“唐明哥我們生火堆,烤火取暖吧。”李小薇說。
唐明找來木柴在他們院子中央生火,三個人圍著火堆蹲著烤火。
“唐明哥,你給我們說一下縣城的街道,樓房是怎樣的吧。”李小薇對唐明說。
“我沒有怎麽留意,隻是每天去挖石頭,去取水,去山上撿柴。”唐明有些羞愧地說。
每天挖石頭下工迴來都累得不想動了,還要去撿柴去排隊取水,實在沒有什麽心思留意街上的情形。
糧食緊缺加上用水緊張讓大家都憂心忡忡。
“過完年,我也不知道還去不去修河堤了,不知道什麽時候會下雨,一下雨就要種地,我想留在家幫忙種地。”
其實本來他們能夠在年底完工的,但有些人提前離開,所以過年後還要做一個月左右。
“你從縣城修完河堤迴來,才剛好是種地的時候,一點都不耽誤。”李小薇說。
“我們明天去哪走親戚?”唐明問。
“來客人了,做頓飯都沒有水,又買不到肉招唿客人,今年這樣的情況,大家應該都不走親戚了。”李小薇說。
“那我們家有什麽親戚?”唐明又問。
“我們家親戚有大舅一家,大舅不管阿婆,我們才把阿婆接迴來的,大舅可能並不希望我們上門。”
“既然是這樣,那我們明天上山,說不定能找到能吃的東西。”唐明說。他現在更想為家裏多找一些食物。
“好啊,就在近處找找,不走遠。”李小薇也是同意的。
李小蘭拿了幾隻番薯出來放火堆裏麵烤。李小薇迴屋搬了幾張凳子出來了,大家坐著烤火。
一會李大娃兩兄妹來串門,幾個人圍著火堆吃烤番薯。
“大娃哥,你們最近上山能找到吃的嗎?”李小薇問。
每個人對這山裏的情況了解不一樣,走的路線不同。
“多是找到一些香菇木耳 ,我其實更希望找到一些粗糧。”李大娃無奈地說。
“你們可以拿香木耳找村裏麵糧食富裕的人家換糧食。”李小薇說,她是受到之前拿雞去換米的啟發。
“我們村就你奶家糧食最多,不知道她們願不願意換?”
“我爺奶家就我爺會上山尋找吃的東西 ,其他人都好吃懶做,他們可以吃的菜應該不多。”
李大娃兄妹一聽,確實是這樣,那一家人每天隻有李小薇她爺出門去幹活,主要是去砍柴。
“那明天我們拿點香菇去問問你爺奶。”
“最好是還能有雞拿去鎮上換給那些不缺糧食的富戶。”李小薇又說。
“能在山裏獵到野豬就好了。”唐明說,他還記得他們和曹獵戶他們一起打到一隻野豬。山裏的野豬肯定不止一隻。
“那得要曹獵戶他們才能找到野豬,我們上山隻見到幾隻小鳥,什麽都沒有遇到。”李小薇道。
“那要不然我們改天去一些我們從來沒有去過的地方看看,去遠一些?”唐明提議。
“我們得起個名叫獵野豬行動。”李小薇說這話引得大家多了幾分雀躍,仿佛真能找到野豬一樣,連李小蘭的眼神都亮了幾分。
從老李家分出差不多一年,李小薇兩姐妹吃得好了,人長胖一點,也變高了,兩人每天都幹活,身體看著也比較結實 ,皮膚有些黑,和村裏多數孩子一樣。已不再是營養不良,風一吹就倒的樣子。
王桂花看到李小薇兩姐妹估計會認不出來。
幾人說好了年初三去遠一點地方尋找野豬就散了。
李小薇家午飯吃的是粥,配點辣椒炒酸筍,簡簡單單,省糧食。
吃完午飯就想睡午覺。
李家村這裏的說法,年初一睡午覺,家裏的田會崩塌。
“娘,現在田裏水都沒有,塌不了,我們去睡午覺了。”
難得一天休息,何秀芳便由著他們,讓他們多歇歇,沒有阻止,讓三個孩子各自去睡午覺,但她和周婆子兩人還是坐著說話。
“娘,明天年初二我們要不要去何家寨,去我大哥家?”
周婆子已經想過這個問題。
“不去了,現在災荒年,你大哥顧好他們一家子就好 ,隻要你不嫌棄我,我就靠著你和三個外孫過活了。”
“他們過得好不好的 ,就靠他們自己了,我們也照顧不到他們,就自己顧自己吧。”
“娘,我聽你的,娘,我們都不會嫌棄你的,你就放心在這裏,我們家就是你的家。”
何秀芳眼眶有些紅,她也不懂怎麽安慰她娘。兒子不孝順,做娘的心裏肯定很痛苦,失望,這種痛苦很難從心裏消除。
周婆子說道,“我知道,我在你們家過的日子比我在自己家好多了 ,沒有好兒子,有女兒有外孫外孫女對我好,我就知足了。”
母女兩個又說了一會話。李小薇她們起床了。
張嬸子和陳嬸子來串門,何秀芳和周婆子招唿她們吃花生,吃番薯幹。
“這旱災鬧得,都沒有辦年貨,沒有置辦糖果。”何秀芳有些不好意思地說。
“這年頭,能吃飽就不錯了,講究不了那些。”陳嬸子道。
幾個人說了好一會話。陳嬸子和張嬸子又誇了李小薇兩姐妹和唐明勤快能幹。
兩位嬸子走後,日頭西斜,何秀芳要去張羅晚飯,被李小薇攔住了。
“娘,讓我們幾個去做飯吧,你和阿婆坐著等著吃就行。”
何秀芳說不過女兒,況且也沒有多少活要做, 就踏實坐著讓三個孩子去做飯 。唐明對於做飯的事情也很熟練,生火,煮菜都會。
本來的計劃今天隻吃一頓肉就好,但李小薇改了主意,就奢侈一點。
晚上李小薇做了一個幹紫蘇葉煮鴨肉,加了一把菜幹,再做一盤韭菜雞蛋湯。菜幹吸了鴨子的油,挺好吃的,其實用筍幹更好,李小薇拿錯了,拿了菜幹。
飯後燒了熱水洗臉泡腳,這天村裏的習俗是不洗澡的,洗澡會長不胖,不說習俗不習俗的,想洗澡根本沒有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