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過年還有十天,可是村裏一點過年的喜氣都沒有。


    整個連山鎮都沒有過年氣氛。


    李小薇之前買的布和棉花 ,加上後來買的,剛夠給家人每人做一件過冬的棉衣,一雙棉鞋,還做出來三張薄棉被,唐明的被子帶去做工又帶了迴來。


    天冷下來,他們的被子是不夠暖的。


    夜裏睡覺的時候 周婆子用上了那張鴨毛薄被子才感覺好一些。鴨毛被隻有一張,隻夠一個人蓋,其他人都沒有。


    周婆子發愁。


    唐明帶迴來的錢還有 ,李小薇打算去一趟鎮上的布莊,如果棉花不貴就買點棉花。


    李小薇、唐明和李大娃兩兄妹結伴而行。李二妹捉了一隻母雞,想拿去換糧食,最好能換到一些米。


    李大娃和唐明都挑著擔,兩邊籮筐裏麵放兩隻裝水的罐子。他們是去挑水的。


    到了鎮上,四人找個不顯眼的地方待著,等買雞的人找上門。


    不一會,一個中年男人就向他們四人待的地方走過來,壓低聲音問。


    “姑娘,你這雞是不是賣的?多少錢?”


    李二妹迴答,“十斤米。”


    那中年男人問,“不給米,給錢行不行?”


    李二妹堅持要十斤米。


    那中年男人沒法,同意了,讓李二妹等著。那男人轉身迴去,帶出來一袋子米,李二妹讓李大娃和李小薇幫忙看看夠不夠,李小薇拿手裏感受一下,感覺差不多就是十斤的樣子,就對李二妹點點頭。


    換到了米,李大娃和李二妹很高興。


    接下來是去布莊。


    布莊門是開的,李小薇她們進去的時候沒有別的顧客。


    看到李小薇她們進來,店小二趕忙出來招唿。


    打聽下來,棉花和布的價格比以前貴了三倍。


    李小薇和唐明商量了一下,要了四斤棉花。唐明掙的那塊銀角子花了一大半。如果沒有唐明拿迴來的錢,李小薇她們真的沒有錢買棉被。


    買好了東西,四人到取水點挑上水就往家趕 。


    一路上都遇到不少挑水的人。大多數人都是愁眉苦臉的。


    李大娃和唐明約好到家後再來挑一次水,快過年了,家裏的衣服碗盤要洗刷幹淨,還有家裏每個人都要洗個澡。


    李大娃和唐明兩人每天都去挑兩次水,連續挑了三天,讓家裏人都洗漱一番 ,幹幹淨淨過新年。


    何秀芳和周婆子兩個把家裏的三張棉被都加棉花做厚實些。


    蓋起來暖和不少,李小薇晚上不會冷得睡不著。


    就算過了年二十三,各家每天都有人上山尋找吃的,就算隻帶迴來一捆柴,都沒有人在家閑著。


    不少人三三兩兩結伴往更遠的地方去。隻要出了門的,很少有人空手迴的。


    有人開始挖蕨根。挖蕨根實在是不劃算,花很大力氣挖到蕨根,想要得到蕨根粉還要經過好幾步工序,在一個擂桶上麵擦洗蕨根,過濾掉蕨根渣,最後沉澱出來粉晾曬幹才得到蕨根粉。這個產量很低,清洗蕨根費水,所以挖蕨根的人並不多 ,試過的人很快就偃旗息鼓了。


    李小薇想到山那邊那間被獵戶廢棄的屋子,她想去看看有沒有收獲。


    第二天天沒亮,帶上一竹筒的水,還帶上兩隻空竹筒,一把小鋤頭,一把刀,一隻籃筐。何秀芳帶上唐明兩兄妹就出發,他們走到山頂,太陽才出來。李小薇根據自己記憶中的路線,帶著何秀芳和唐明翻過幾座山頭 。


    到了那間屋子上麵的山頭,三人停下來喝口水,然後往那間隱約看得見的屋子走去。


    走近了李小薇已經看出來,沒有人來過的痕跡,她心裏麵便多了幾分期待。


    三人首先走進長滿枯草的院子 ,從雜草裏麵尋找有沒有可以吃的東西。


    挖到幾棵芋頭還有幾棵番薯。芋頭和番薯都是長了幾年的,每年都是枯萎了第二年又繼續發芽生長。那芋頭周圍都長出來一窩小芋頭,最老的母芋頭幾乎是不能吃了,但它周圍的小芋頭還是好的。


    光是這院子裏的芋頭和番薯就讓何秀芳她們三個激動不已。這一趟來的太對了。


    三個人快手快腳把東西挖好放到籮筐裏麵,籮筐已經裝差不多滿了。


    李小薇讓唐明把籮筐扛背上山頂,藏在草叢裏再下來。


    那屋子的木門雖然很老舊,門還關著的,何秀芳不敢進去,她們就到院子外麵找,看能不能再找到番薯芋頭等粗糧。


    院子外麵的樹木,沒有人砍,都長得很高了 ,樹木和雜草叢生,和山林沒有什麽區別,兩人扒開草叢看,什麽都沒有找到。


    李小薇帶著何秀芳走向屋旁的山穀,那兩棵桃樹的葉子變黃,不少葉子都掉了,隻剩光禿禿的樹幹。


    以前這裏有溪水流淌的。


    李小薇還期盼這裏還有溪水,她還特意帶了竹筒來。


    令她失望的是,小溪幹枯 ,沒有水。那像是菜地的那塊地裏也沒有找到可以吃的東西 。


    何秀芳和李小薇拿上鋤頭和鐮刀原路上山。上到一半,遇到唐明。李小薇告訴唐明,沒有找到別的東西了,三人就繼續往山頂走去。


    走到唐明藏籮筐的地方,她們停下來歇一會,往下看的時候,隱約看見有幾個人出現在那屋子周圍。


    何秀芳臉都白了,雙腿發軟。李小薇穩住她娘的心神,讓她娘別怕,說他們看不見她們的。唐明扛上籮筐,快步走在前麵,隱入樹林裏麵,何秀芳和李小薇趕緊跟上。一直迴到蓮峰山,再一次拜了山神,何秀芳急速跳動的心才慢了下來,腿也沒有抖得那麽厲害了。


    何秀芳心想,如果有人追上來搶東西,他們不一定搶得過。


    三人迴到家,放好挖到的糧食。


    晚上吃完飯,一家人坐下來說話。


    李小薇說:“我們家兩隻雞最好是殺來吃了,我怕我們的雞會被偷,被搶。”


    “我們自己不吃,拿去換米也比較合適 。鎮上有些大戶人家,過年時舍得花些米換隻雞吃的。”


    大家都同意拿去換米,周婆子萬般不舍,還想留著雞下蛋,但她也知道雞是留不住了。


    雖然說鎮上的治安還是挺好的,李小薇還是約上李大娃兩兄妹。


    李小薇把留的兩隻母雞都捆了拿到鎮上,李小薇還帶了一把稱。


    李大娃家也把最後兩隻下蛋的母雞拿出來了。他們都沒有留一隻雞過年吃,對他們來說,十斤米比吃一隻雞要好。


    四個人依舊找了個不顯眼的地方站著,等人找上門。


    有人來問的時候,李小薇開出每隻雞十二斤米的價格。那想吃雞的人家,不會在乎多兩斤米的 。


    那人討價還價一會,看這小姑娘沒有鬆動的意思,就示意跟著來的夥計迴家拿米來。他也怕被別人搶先,老爺可是叮囑要尋幾隻雞過年的。這肉食是越來越難見到,有錢都沒有地方買。


    得了米,李小薇交給唐明放好。


    完成了這一件大事,四人往取水點走過去。


    取水處的有三條隊伍,以前來挑水自己拿桶去舀就行,現在每個隊伍前麵都有一個差役在分水,每個人隻分到半桶水。


    李大娃心裏發苦,那麽遠走一趟,才領到那麽一點水。


    “分半桶水夠我們煮飯,夠我們喝的 ,這就很好了。”李小薇安慰他們。好在天冷,不怎麽出汗。


    這個時候,節約用水才能讓全鎮的人多撐一段時間,等來老天爺下雨。這個道理大部分人都懂得,鬧事的人幾乎沒有。


    領完水,經過如意酒樓的時候,看見大門緊閉,李小薇讓他們停下來等一會。


    李小薇走到後門處敲門,看有沒有人在,好一會才看見王小哥出來開門,身後還跟了周管事。


    李小薇沒有想到會有人在,看見他們兩個還被嚇一跳。


    原來這王小哥是周管事姐姐的兒子,王小哥父母都不在了,周管事不放心王小哥一個人在連山鎮,就從縣城迴來看他,周管事打算把他帶到縣城。


    但王小哥不願意打攪周管事一家,大舅媽是大戶人家的小姐,規矩大,他覺得不自在,他喜歡一個人待在這裏,他不想跟周大舅離開,周管事正在勸說他的時候,沒有想到李小薇來了。


    周管事讓李小薇進屋。


    “周管事,現在外麵是什麽情況,我們縣,我們鎮有沒有救濟糧發放?”李小薇問。


    “我們縣今年還收了夏糧,秋糧也收了一點點,我們縣的受災情況沒有別的地方嚴重,救濟糧一時還發不到我們這,還是要靠我們自己度過難關。”周管事說。


    這和曹振軒說的差不多。


    在李小薇和周管事的勸說下,王小哥終於同意和周管事去縣城。他其實也怕自己一個人待著的,門外有響動他都有些害怕,怕有人破門而入。


    李小薇也沒有什麽要問周管事的,就打算告辭離開。


    “李姑娘,等一等,我們這一次走,能吃的,用得上的都會帶著,但肯定有一些東西帶不走,你如果用得上就拿迴家,放在這裏說不定也是被偷的,讓人偷還不如給你。”周管事說。


    李小薇便接了周管事的這一番好意 。


    李小薇走出去跟唐明他們說 ,讓唐明他們再等等。


    最後,李小薇要了周管事一張舊棉被,一隻燒水的舊鐵鍋,還有一瓶醬油。


    周管事又塞給李小薇一袋子米,有二十幾斤。


    李小薇不要。


    “我這如意酒樓的半個東家,這點米不算什麽的,你既然敲了我的門,剛好我又在,這就是緣分。”周管事擺擺手。


    李小薇就哽咽了,說不出話來,扭開頭怕眼淚掉下來。


    李小薇叫唐明進來拿被子,就告辭周管事走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山村小農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茶小茶123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茶小茶123並收藏山村小農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