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6章 一首佛偈驚本座
考仙慧根超級難!成績震驚修真界 作者:新津凡真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隻見那石碑上的文字如此描述道:與佛有緣者方能得見此文!
七萬年前,聖僧喬達摩於此地悟道成佛,是為佛祖。
佛祖在離開此地之前,為與佛有緣者留下了一份大機緣。
那便是一部佛門功法,名曰《佛陀頓悟法》!
得此功法者,有望如佛祖那般,在數日之內大徹大悟,一舉成佛。
然,佛祖為防此功法落入到心術不正之人的手中,所以還留下了一道考驗。
有緣者若能通過這一道考驗,方能得此功法開始修習。
有緣者,佛祖留下的考驗如下:
有高僧大德者曾在此地留下佛偈一首,曰:“身是菩提樹,心如青蓮台。時時勤拂拭,勿使染塵埃。”
請有緣者根據這一首佛偈的格式和寓意,做出一首類似的佛偈以作迴應。
要求:有緣者所做佛偈之寓意,不得低於這一位高深大能者的佛偈。
時限兩刻鍾!
答題方式:用神識為筆,將自己所做之佛偈,寫於此石碑之上,便可。
下一刻,隻見石碑上的金色文字突然幻化成一個金色的沙漏,開始記起時來。
見此情形,範真立刻明白,自己能否獲得此次機緣的考驗,已經正式開始了。
兩刻鍾,也就是30分鍾的時間。
要想在這麽短的時間之內,做出一首寓意深刻的佛偈,對於一般的高僧大德者來說,估計都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
但是,讓人意想不到的是,此刻的範真,臉上卻是露出了胸有成竹的笑容來。
因為這一道考題,對於擁有前世佛門知識的他來說,實在是太簡單不過了。
所以下一刻,隻見範真不慌不忙的喃喃自語道:“身是菩提樹,也就是說,修佛之人的身體,要像一棵覺悟的智慧樹那般,擁有極高的悟性。”
“心如青蓮台,我想,這一句的含義應該是這樣的:佛家子弟的心靈,要向佛祖在此地打坐的青石蓮台那般,清澈明亮,一塵不染。”
“時時勤拂拭,勿使染塵埃。”
“這一句話的意思就是:佛門子弟要勤加修煉佛法,洞徹明悟佛理。”
“如此一來,自然就能夠時刻保持身心上的清淨和無為,讓自己的身心染不上一粒塵埃。”
“這一位高僧大德所做之佛偈,雖然寓意尚算深刻,但對於真正的佛法和佛性,他還是理解的不夠深刻啊!”
說到這裏,範真的臉上露出了一股有些不盡如人意的表情來。
青石蓮台之中,佛祖所留下的那一縷神魂——三尺青銅小和尚,聽見範真如此一說,忍不住的撇了撇嘴,內心之中十分不屑地暗道:
好小子,居然敢說本座所作之佛偈不懂真正的佛理和佛性?
我看你小子才是“生吃大蒜打飽嗝——好大口氣大過天!”
本座倒要好生看看,接下來,你小子究竟作不作得出一首寓意不在本座這一首佛偈之下的佛偈?
哼!要是你小子所作佛偈之寓意不如本座的,那麽,本座說什麽也不會再出麵給你小子指點迷津。
就在範真身下的那一座青石蓮台之中的小和尚感到憤憤不平的時候,隻見範真的眉心之處射出一道神識金光,落在了對麵巨型石碑的表麵上。
緊跟著,範真的口中一邊吟誦著自己所作之佛偈,一邊用神識之筆在石碑上的空白之處,快速地寫起字來。
“菩提本無樹,青蓮亦非台!”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話音落下之際,也是範真收筆之時。
做完這一切之後,範真便一臉自信滿滿的坐在青石蓮台上麵,等待著自己機緣的到來。
而這一刻,藏身在青石蓮台之中的小和尚,其內心之中已是翻起了驚濤駭浪,整個人被震驚到了無以複加的地步。
隻聽其一臉陶醉的喃喃自語道:“妙啊!妙啊!”
“此偈暗合佛門四大皆空之真義,其寓意的確要比我所做的那一首佛偈更高一籌啊!”
“菩提樹、青蓮台、塵埃,這不過就是萬物的一種表象而已。”
“若是我們總是執著於事物的表象,忽視了事物的本質,又如何能夠洞徹宇宙之真諦,以達大徹大悟之境呢?”
“本來無一物,比喻的是佛性之清淨。所以說,原本就是清澈幹淨的佛性,它又怎麽會染上塵埃呢?”
“若有塵埃,那便是修佛之人的佛性還不夠清淨而已!”
“另外,此偈更是為我佛門子弟指明了頓悟之依據,解脫之大道!”
“那便是,看穿事物之本質,不執著於事物的表象,讓自己的身心達到空靈的境界,就此獲得清淨的佛性。”
“如此一來,便能大徹大悟,立地成佛,此即解脫之大道啊!”
“哈哈哈……小子,剛才本座說你的口氣太大,倒是本座冤枉你了啊!”
“哎呀!你小子實在是太適合做我佛門中的子弟了,那麽,本座就即刻將自己的頓悟之法傳授於你。”
“按你小子的這番悟性,說不定在三天時間之內,你還真就有可能一舉成佛。”
“屆時,不管你入不入我佛門,那你也與我佛門有了千絲萬縷一般的聯係。”
“有此因果存在,將來若有緣,本座還怕你小子不助我佛門一臂之力嗎?”
“哈哈哈……”
青石蓮台之中,隻見小和尚雙手結印,對著外界的巨型石碑一指。
緊跟著,其一臉慈祥的喃喃自語道:“小子,本座的頓悟之法傳授給你了。”
“接下來,能否在三天之內大徹大悟?那就看你小子自己的造化了。”
……
青石蓮台之上,盤腿而坐的範真,緊緊的盯著巨型石碑的表麵,期待著出現新的變化。
其在內心之中自信地說道:
我所作的這一首佛偈,通過這一道考驗,應該是板上釘釘的事情。
那麽,我的機緣,你就快點到來吧。
《佛陀頓悟法》,光聽這名字,便是讓人感到萬分的期待啊!
能否在三天之內,將我的實力境界進行跨越式的提升,我可就全指望這一本功法了啊!
似乎是聽到了範真的心聲一般,石碑的表麵上再次散發出了耀眼的佛光來。
範真頓悟的機緣,即將到來!
七萬年前,聖僧喬達摩於此地悟道成佛,是為佛祖。
佛祖在離開此地之前,為與佛有緣者留下了一份大機緣。
那便是一部佛門功法,名曰《佛陀頓悟法》!
得此功法者,有望如佛祖那般,在數日之內大徹大悟,一舉成佛。
然,佛祖為防此功法落入到心術不正之人的手中,所以還留下了一道考驗。
有緣者若能通過這一道考驗,方能得此功法開始修習。
有緣者,佛祖留下的考驗如下:
有高僧大德者曾在此地留下佛偈一首,曰:“身是菩提樹,心如青蓮台。時時勤拂拭,勿使染塵埃。”
請有緣者根據這一首佛偈的格式和寓意,做出一首類似的佛偈以作迴應。
要求:有緣者所做佛偈之寓意,不得低於這一位高深大能者的佛偈。
時限兩刻鍾!
答題方式:用神識為筆,將自己所做之佛偈,寫於此石碑之上,便可。
下一刻,隻見石碑上的金色文字突然幻化成一個金色的沙漏,開始記起時來。
見此情形,範真立刻明白,自己能否獲得此次機緣的考驗,已經正式開始了。
兩刻鍾,也就是30分鍾的時間。
要想在這麽短的時間之內,做出一首寓意深刻的佛偈,對於一般的高僧大德者來說,估計都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
但是,讓人意想不到的是,此刻的範真,臉上卻是露出了胸有成竹的笑容來。
因為這一道考題,對於擁有前世佛門知識的他來說,實在是太簡單不過了。
所以下一刻,隻見範真不慌不忙的喃喃自語道:“身是菩提樹,也就是說,修佛之人的身體,要像一棵覺悟的智慧樹那般,擁有極高的悟性。”
“心如青蓮台,我想,這一句的含義應該是這樣的:佛家子弟的心靈,要向佛祖在此地打坐的青石蓮台那般,清澈明亮,一塵不染。”
“時時勤拂拭,勿使染塵埃。”
“這一句話的意思就是:佛門子弟要勤加修煉佛法,洞徹明悟佛理。”
“如此一來,自然就能夠時刻保持身心上的清淨和無為,讓自己的身心染不上一粒塵埃。”
“這一位高僧大德所做之佛偈,雖然寓意尚算深刻,但對於真正的佛法和佛性,他還是理解的不夠深刻啊!”
說到這裏,範真的臉上露出了一股有些不盡如人意的表情來。
青石蓮台之中,佛祖所留下的那一縷神魂——三尺青銅小和尚,聽見範真如此一說,忍不住的撇了撇嘴,內心之中十分不屑地暗道:
好小子,居然敢說本座所作之佛偈不懂真正的佛理和佛性?
我看你小子才是“生吃大蒜打飽嗝——好大口氣大過天!”
本座倒要好生看看,接下來,你小子究竟作不作得出一首寓意不在本座這一首佛偈之下的佛偈?
哼!要是你小子所作佛偈之寓意不如本座的,那麽,本座說什麽也不會再出麵給你小子指點迷津。
就在範真身下的那一座青石蓮台之中的小和尚感到憤憤不平的時候,隻見範真的眉心之處射出一道神識金光,落在了對麵巨型石碑的表麵上。
緊跟著,範真的口中一邊吟誦著自己所作之佛偈,一邊用神識之筆在石碑上的空白之處,快速地寫起字來。
“菩提本無樹,青蓮亦非台!”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話音落下之際,也是範真收筆之時。
做完這一切之後,範真便一臉自信滿滿的坐在青石蓮台上麵,等待著自己機緣的到來。
而這一刻,藏身在青石蓮台之中的小和尚,其內心之中已是翻起了驚濤駭浪,整個人被震驚到了無以複加的地步。
隻聽其一臉陶醉的喃喃自語道:“妙啊!妙啊!”
“此偈暗合佛門四大皆空之真義,其寓意的確要比我所做的那一首佛偈更高一籌啊!”
“菩提樹、青蓮台、塵埃,這不過就是萬物的一種表象而已。”
“若是我們總是執著於事物的表象,忽視了事物的本質,又如何能夠洞徹宇宙之真諦,以達大徹大悟之境呢?”
“本來無一物,比喻的是佛性之清淨。所以說,原本就是清澈幹淨的佛性,它又怎麽會染上塵埃呢?”
“若有塵埃,那便是修佛之人的佛性還不夠清淨而已!”
“另外,此偈更是為我佛門子弟指明了頓悟之依據,解脫之大道!”
“那便是,看穿事物之本質,不執著於事物的表象,讓自己的身心達到空靈的境界,就此獲得清淨的佛性。”
“如此一來,便能大徹大悟,立地成佛,此即解脫之大道啊!”
“哈哈哈……小子,剛才本座說你的口氣太大,倒是本座冤枉你了啊!”
“哎呀!你小子實在是太適合做我佛門中的子弟了,那麽,本座就即刻將自己的頓悟之法傳授於你。”
“按你小子的這番悟性,說不定在三天時間之內,你還真就有可能一舉成佛。”
“屆時,不管你入不入我佛門,那你也與我佛門有了千絲萬縷一般的聯係。”
“有此因果存在,將來若有緣,本座還怕你小子不助我佛門一臂之力嗎?”
“哈哈哈……”
青石蓮台之中,隻見小和尚雙手結印,對著外界的巨型石碑一指。
緊跟著,其一臉慈祥的喃喃自語道:“小子,本座的頓悟之法傳授給你了。”
“接下來,能否在三天之內大徹大悟?那就看你小子自己的造化了。”
……
青石蓮台之上,盤腿而坐的範真,緊緊的盯著巨型石碑的表麵,期待著出現新的變化。
其在內心之中自信地說道:
我所作的這一首佛偈,通過這一道考驗,應該是板上釘釘的事情。
那麽,我的機緣,你就快點到來吧。
《佛陀頓悟法》,光聽這名字,便是讓人感到萬分的期待啊!
能否在三天之內,將我的實力境界進行跨越式的提升,我可就全指望這一本功法了啊!
似乎是聽到了範真的心聲一般,石碑的表麵上再次散發出了耀眼的佛光來。
範真頓悟的機緣,即將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