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org/
我叫田不二,是一個廚子。
在我當廚子的第一天,我的師父就告訴了我一個道理。這個世界上,有許多東西是不能亂吃的,特別是飯店裏的野味,更是不要輕易碰觸。
我的一個對頭也告誡過我,這個世界上,有兩處地方最接近於地獄。一個,是戰場,另一個就是廚房。因為戰場能看見人的各種死法,而廚房,則能看見各種生物的各種死法。
在那些看似美味的食物背後,食客永遠不會知道有多少“不幹淨”的東西和淒慘的故事。
再後來,隨著我閱曆的豐富,慢慢的明白了更多的道理,也明白了許多廚師圈中難以啟齒的“隱晦”和“禁忌”。更知道了有些東西,看似美味,卻會要了人命,有些東西,看似要命,卻可以救人的性命。
再以後,這個行當我越來越不懂了。從地溝油到果子狸,從死耗子到人胎盤。似乎這幾年以來,大家吃的東西越來越邪乎,越來越怪異。
所以,我決定鬥膽把發生在我飯店和朋友們身上的故事告訴大家,為的就是告訴大家,在吃東西的時候千萬小心,因為你吃下去的東西不光能填跑肚子,一不小心,還會招來一些你絕對不會喜歡的“奇遇”。
......
我的故事,得從我當年“拜師學藝”的時候講起。
其實,說起來也非常幸運,我當年學廚藝的地方,可不是什麽藍翔,新東方一類的烹飪學校,而是我們中國最有名,最講良心的“大食堂”——部隊炊事班。
我小的時候,學習不好,在加上家裏都是種田的農民,沒什麽見識,認為現在那麽多大學生都找不到工作,讀書看來沒什麽出息。
所以高中剛畢業,家裏就借著我二叔在縣武裝部的關係,打發我參軍當兵去了。
臨走前,母親給了我一千塊錢,父親則隻給我留下了一句話:“不混出個人樣來,就別迴來見我。”
就這樣,我和同村的九個青年一起,坐上了開往軍營的列車,從老家河北一路來到大西南的貴州。懷著對未來的憧憬,對軍營的向往,加入了人民子弟兵的大家庭。
不過很快我就發現,當兵的日子,遠不是我想象的那麽美好。
說起來慚愧,新兵集訓後,因為我身體素質較差,導致我各項指標全部墊底,所以最後,我成了各兵種挑剩下的“人才”,不得不離開了同鄉的朋友,被分到了連隊戰備任務最輕的炊事班裏。
我眼看著自己的同村朋友都扛起了鋼槍,隻有自己拿起了飯勺,心理上的落差悄然而生。
也因此,背著思想包袱的我,在炊事班的工作態度非常消極,連隊和班級安排的活動也不怎麽參與,甚至有時候還犯孩子脾氣,做出一些出格的舉動來。
現在想想,如果當年照這樣下去,我最多也就是在炊事班當閑差,混完兩年的義務兵,然後悄無聲息的迴家繼續種地,了卻殘生了吧。
可沒想到的是,就在我自暴自棄的時候,一件突然發生在我身上的“危機”,卻徹底改變了我的命運和消極的態度。
也因為那件事情,從此之後,我因禍得福,找到了人生的方向和目標。
那是我在部隊過第一個春節的故事。
有一天,我們團裏忽然來了個幾十位男女,那些穿著怪異,似乎是在為什麽人披麻戴孝,他們中男女老少皆有,聽口音更是南北方大雜燴,也不知道為什麽事情聚集在一起,一上來就拉著條幅,神色凝重的直奔團部而去。
我看到這些人的時候,無意中發現其中有幾個人抱著還骨灰壇子......
當時我十分納悶,因為最近部隊裏沒有戰備任務,也沒參加過搶險救災,這些突然出現的“軍屬”和骨灰,到底是什麽來頭呢......
後來,我從戰友們那裏得知,這些骨灰是抗日戰爭時我們連的失蹤老兵,因為種種原因,遺骨最近才偶然找到,清理遺體時,人們從其中一位烈士的上衣口袋中發現了所在部隊的番號和姓名,正是我們連隊的老前輩們。
再後來,這些烈士的後人就集體找到了部隊,希望部隊能妥善處置烈士的遺骨,為這些曾經被遺忘的烈士恢複名分和榮譽。
這件事情在當時引起了轟動,甚至驚動了軍部領導。在軍區首腦的親自批示下,師長親自接見了這些軍烈屬們。並表示一定妥善處理烈士遺骨,樹碑立傳。
那一年的春節,在師部領導的批示下,我們和軍烈屬一起,高高興興的過了一個難忘的除夕。
而那個除夕夜,也差點要了我的命!
既然過春節,自然少不了年夜飯。雖然時間緊,任務重,但是我們炊事班還是按時保證了連隊,特別是軍烈屬們的夥食,而且對軍屬進行了適當的照顧。
在當時,給軍烈屬製定的夥食標準非常之高,除了標準的四菜一湯外,連領導還特別吩咐我們炊事班長,要為每一桌多準備一條鱸魚,一瓶酒。
當年,領導我們的炊事班的班長叫趙海鵬,山東魯南人,是個個子不高的老兵。因為班長當兵的時間很長,所以我們習慣性的叫他“老班長”。
接到命令之後,老班長當即布置了任務,吩咐我和一個叫趙宏的戰友處理買來的新鮮鱸魚。
所謂處理鱸魚,無非就是去鱗,拔鰓,一類的前期工序。
之後,老班長照例會來接手,切片,醃製,裝盤,上鍋。等他做好“清蒸鱸魚”這最後一道主菜之後,我們兩個小兵,就可以“解放”了。
起初,一切都很順利。那五條特地為軍烈屬準備的上好鱸魚由老班長親自檢查了一下,一一確認無誤後很快就進了蒸鍋。
在蒸鍋香噴噴的的蒸汽中,一向不太合群的我也健談了起來,我們和老班長在大年的歡快氣氛中少見的聊起了家常。
就這樣,我們守在火邊,聞著那魚鍋中熱乎乎的蒸汽味道,三個人都不約而同的咽著塗抹。
眼看著最後一道菜即將大功告成,我有一種備受煎熬的感覺。
那種煎熬現在想起來,既是一種快樂,也是一種難得的軍旅體驗,他浸透著濃濃的戰友之情。
當老班長掀起蒸鍋的蓋子時,我和趙宏都搶著去端那鍋蓋裏的鱸魚,兩個人都盼著早點結束這熬人的任務,和戰友們開瓶慶祝一番。
可是,就在我們興高采烈的端出那一尾尾肥碩的鱸魚時,老班長卻突然給我們潑了一瓢冷水!
“這魚不對!”他喊道。
老班長看著我手裏的魚,原本興高采烈的臉突然變得黑紫,他伸手製止了我們端盤上菜的舉動。
隨後,老班再次長低頭,仔細凝視著我和趙宏手裏的鱸魚,好半天都不說話。
當時,我被老班長搞得莫名其妙,不由心想,這魚有啥問題嗎?也沒壞呀!片的不好看?可誰會在乎這些呢.......
就在我胡亂猜測的時候,老班長突然歎了口氣,指著我手裏的鱸魚道:“小田,你手裏的魚不能給人吃了。拿出去找個地方埋了吧。”
“啥?”我睜圓了眼睛看著老班長,以為自己聽錯了。
要知道,這一尾鱸魚可是連隊為了招待烈屬,特地從地方市場上買的。錢到不是問題,關鍵是一共隻有五尾。一條不能吃了,就意味著一桌子的軍烈屬少了一道壓軸的主菜。
這個時候,同樣沒聽懂老班長意思的趙宏也不解道:“老班長!這魚沒壞呀!入鍋之前您也檢查過,新鮮的。”
可這個時候,老班長絲毫沒有改變自己判斷的意思,搖了搖手道:“你們說的我都知道,但是這條魚就是不能吃了。吃了,會出大問題的!”
“啥問題?”我和趙宏同時質問道。倒不是我們愛刨根問底,而是我們實在是不能理解。
況且,平白無故少了一條魚。和連長怎麽交代呢?
“傻孩子!”老班長見我們兩個固執的樣子,當時又急又氣的笑了聲,然後摸著我們的頭,指著我們手裏的兩條鱸魚道:“你們仔細看看,小田手裏的魚,和平常的魚有什麽不一樣的地方?”
“這......”我納悶的看了看自己手裏的魚,又看了看趙宏的,然後又和鍋裏的幾條做了對比。
很快,我發現了自己手裏的魚有蹊蹺,甚至詭異的地方!
我叫田不二,是一個廚子。
在我當廚子的第一天,我的師父就告訴了我一個道理。這個世界上,有許多東西是不能亂吃的,特別是飯店裏的野味,更是不要輕易碰觸。
我的一個對頭也告誡過我,這個世界上,有兩處地方最接近於地獄。一個,是戰場,另一個就是廚房。因為戰場能看見人的各種死法,而廚房,則能看見各種生物的各種死法。
在那些看似美味的食物背後,食客永遠不會知道有多少“不幹淨”的東西和淒慘的故事。
再後來,隨著我閱曆的豐富,慢慢的明白了更多的道理,也明白了許多廚師圈中難以啟齒的“隱晦”和“禁忌”。更知道了有些東西,看似美味,卻會要了人命,有些東西,看似要命,卻可以救人的性命。
再以後,這個行當我越來越不懂了。從地溝油到果子狸,從死耗子到人胎盤。似乎這幾年以來,大家吃的東西越來越邪乎,越來越怪異。
所以,我決定鬥膽把發生在我飯店和朋友們身上的故事告訴大家,為的就是告訴大家,在吃東西的時候千萬小心,因為你吃下去的東西不光能填跑肚子,一不小心,還會招來一些你絕對不會喜歡的“奇遇”。
......
我的故事,得從我當年“拜師學藝”的時候講起。
其實,說起來也非常幸運,我當年學廚藝的地方,可不是什麽藍翔,新東方一類的烹飪學校,而是我們中國最有名,最講良心的“大食堂”——部隊炊事班。
我小的時候,學習不好,在加上家裏都是種田的農民,沒什麽見識,認為現在那麽多大學生都找不到工作,讀書看來沒什麽出息。
所以高中剛畢業,家裏就借著我二叔在縣武裝部的關係,打發我參軍當兵去了。
臨走前,母親給了我一千塊錢,父親則隻給我留下了一句話:“不混出個人樣來,就別迴來見我。”
就這樣,我和同村的九個青年一起,坐上了開往軍營的列車,從老家河北一路來到大西南的貴州。懷著對未來的憧憬,對軍營的向往,加入了人民子弟兵的大家庭。
不過很快我就發現,當兵的日子,遠不是我想象的那麽美好。
說起來慚愧,新兵集訓後,因為我身體素質較差,導致我各項指標全部墊底,所以最後,我成了各兵種挑剩下的“人才”,不得不離開了同鄉的朋友,被分到了連隊戰備任務最輕的炊事班裏。
我眼看著自己的同村朋友都扛起了鋼槍,隻有自己拿起了飯勺,心理上的落差悄然而生。
也因此,背著思想包袱的我,在炊事班的工作態度非常消極,連隊和班級安排的活動也不怎麽參與,甚至有時候還犯孩子脾氣,做出一些出格的舉動來。
現在想想,如果當年照這樣下去,我最多也就是在炊事班當閑差,混完兩年的義務兵,然後悄無聲息的迴家繼續種地,了卻殘生了吧。
可沒想到的是,就在我自暴自棄的時候,一件突然發生在我身上的“危機”,卻徹底改變了我的命運和消極的態度。
也因為那件事情,從此之後,我因禍得福,找到了人生的方向和目標。
那是我在部隊過第一個春節的故事。
有一天,我們團裏忽然來了個幾十位男女,那些穿著怪異,似乎是在為什麽人披麻戴孝,他們中男女老少皆有,聽口音更是南北方大雜燴,也不知道為什麽事情聚集在一起,一上來就拉著條幅,神色凝重的直奔團部而去。
我看到這些人的時候,無意中發現其中有幾個人抱著還骨灰壇子......
當時我十分納悶,因為最近部隊裏沒有戰備任務,也沒參加過搶險救災,這些突然出現的“軍屬”和骨灰,到底是什麽來頭呢......
後來,我從戰友們那裏得知,這些骨灰是抗日戰爭時我們連的失蹤老兵,因為種種原因,遺骨最近才偶然找到,清理遺體時,人們從其中一位烈士的上衣口袋中發現了所在部隊的番號和姓名,正是我們連隊的老前輩們。
再後來,這些烈士的後人就集體找到了部隊,希望部隊能妥善處置烈士的遺骨,為這些曾經被遺忘的烈士恢複名分和榮譽。
這件事情在當時引起了轟動,甚至驚動了軍部領導。在軍區首腦的親自批示下,師長親自接見了這些軍烈屬們。並表示一定妥善處理烈士遺骨,樹碑立傳。
那一年的春節,在師部領導的批示下,我們和軍烈屬一起,高高興興的過了一個難忘的除夕。
而那個除夕夜,也差點要了我的命!
既然過春節,自然少不了年夜飯。雖然時間緊,任務重,但是我們炊事班還是按時保證了連隊,特別是軍烈屬們的夥食,而且對軍屬進行了適當的照顧。
在當時,給軍烈屬製定的夥食標準非常之高,除了標準的四菜一湯外,連領導還特別吩咐我們炊事班長,要為每一桌多準備一條鱸魚,一瓶酒。
當年,領導我們的炊事班的班長叫趙海鵬,山東魯南人,是個個子不高的老兵。因為班長當兵的時間很長,所以我們習慣性的叫他“老班長”。
接到命令之後,老班長當即布置了任務,吩咐我和一個叫趙宏的戰友處理買來的新鮮鱸魚。
所謂處理鱸魚,無非就是去鱗,拔鰓,一類的前期工序。
之後,老班長照例會來接手,切片,醃製,裝盤,上鍋。等他做好“清蒸鱸魚”這最後一道主菜之後,我們兩個小兵,就可以“解放”了。
起初,一切都很順利。那五條特地為軍烈屬準備的上好鱸魚由老班長親自檢查了一下,一一確認無誤後很快就進了蒸鍋。
在蒸鍋香噴噴的的蒸汽中,一向不太合群的我也健談了起來,我們和老班長在大年的歡快氣氛中少見的聊起了家常。
就這樣,我們守在火邊,聞著那魚鍋中熱乎乎的蒸汽味道,三個人都不約而同的咽著塗抹。
眼看著最後一道菜即將大功告成,我有一種備受煎熬的感覺。
那種煎熬現在想起來,既是一種快樂,也是一種難得的軍旅體驗,他浸透著濃濃的戰友之情。
當老班長掀起蒸鍋的蓋子時,我和趙宏都搶著去端那鍋蓋裏的鱸魚,兩個人都盼著早點結束這熬人的任務,和戰友們開瓶慶祝一番。
可是,就在我們興高采烈的端出那一尾尾肥碩的鱸魚時,老班長卻突然給我們潑了一瓢冷水!
“這魚不對!”他喊道。
老班長看著我手裏的魚,原本興高采烈的臉突然變得黑紫,他伸手製止了我們端盤上菜的舉動。
隨後,老班再次長低頭,仔細凝視著我和趙宏手裏的鱸魚,好半天都不說話。
當時,我被老班長搞得莫名其妙,不由心想,這魚有啥問題嗎?也沒壞呀!片的不好看?可誰會在乎這些呢.......
就在我胡亂猜測的時候,老班長突然歎了口氣,指著我手裏的鱸魚道:“小田,你手裏的魚不能給人吃了。拿出去找個地方埋了吧。”
“啥?”我睜圓了眼睛看著老班長,以為自己聽錯了。
要知道,這一尾鱸魚可是連隊為了招待烈屬,特地從地方市場上買的。錢到不是問題,關鍵是一共隻有五尾。一條不能吃了,就意味著一桌子的軍烈屬少了一道壓軸的主菜。
這個時候,同樣沒聽懂老班長意思的趙宏也不解道:“老班長!這魚沒壞呀!入鍋之前您也檢查過,新鮮的。”
可這個時候,老班長絲毫沒有改變自己判斷的意思,搖了搖手道:“你們說的我都知道,但是這條魚就是不能吃了。吃了,會出大問題的!”
“啥問題?”我和趙宏同時質問道。倒不是我們愛刨根問底,而是我們實在是不能理解。
況且,平白無故少了一條魚。和連長怎麽交代呢?
“傻孩子!”老班長見我們兩個固執的樣子,當時又急又氣的笑了聲,然後摸著我們的頭,指著我們手裏的兩條鱸魚道:“你們仔細看看,小田手裏的魚,和平常的魚有什麽不一樣的地方?”
“這......”我納悶的看了看自己手裏的魚,又看了看趙宏的,然後又和鍋裏的幾條做了對比。
很快,我發現了自己手裏的魚有蹊蹺,甚至詭異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