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老爺問道:“枯岩冷寂,寒山空芒。縱使修得法術,既不能青史留名,也不能蔭及兒孫,空落落無有所依,又有什麽樂處?”
還春子聞言,也不生氣,說道:“青史留名,白骨鑄就;封妻蔭子,三代消亡。榮華富貴,不過過眼雲煙。就如地上泥坑,風吹雨淋,不出幾年,泥坑自然填平。不論是人為,或是天意,這便說明這個世上隻有自己最需要自己,自己不在,不出幾年便有人填補這個空白。隻有存在,才會被需要;若是消亡,自然就無用。與道合真,遨遊八極,破夢中幻,見假中真。”
趙老爺還指望兒子光耀門庭,又哪裏肯信這套說辭,於是虛言應承。還春子也看出他的名利心重,不由暗裏搖頭。隻是這般人,他也有對策,於是含笑說道:“聽聞趙家累世積攢,貨路通達,商行四海。朝廷每隔三年,便會向天都觀供養,其供奉財物頗大,價值何止萬金,貧道可向朝廷討要一份恩賞,將這份差事交給趙家,隻要天都觀不衰,趙家便可累世富貴。不知如此,趙老爺可否讚成此事?”
趙老爺聞言一愣,隨即大喜,忙不迭的答應下來,樂得合不攏嘴。這不僅是一份生意,更重要的是,從此以後趙家有天都觀庇護,也不再畏懼官家權勢,可謂是潑天的機緣。趙老爺忙喚家人設宴,要來招待天都觀道長。還春子擺了擺手,說道:“此事便如此說定,三日後,貧道便來接引令郎入山,居士若有什麽交代,便先思慮清楚”。
……
趙鶴年一路走來,街道之上一如從前,依舊是人潮湧動,店鋪林立。小販叫賣、酒店招客不絕於耳,人聲鼎沸,車馬嘈雜。他早習慣山中鍾鳴鶴唳,此時聽著市井繁華,已覺格格不入。
他邁步往前,人流往後退去。一路來至一座高大的府門前,門前兩隻青石獅子,大門上掛著一塊金漆牌匾,氣派非常。
他走至大門前,扣動門環。略等片刻,便聽裏麵傳來腳步聲,打開大門,一個四十餘歲的中年漢子出來,施禮道:“道長從哪裏來?”趙鶴年看這人麵貌,一眼便認出,笑道:“忠叔,我是鶴年”。
這人聞言,忙打量幾眼,隨即大喜道:“你是少爺?”
“我這就前去稟告老爺”,便跑入正廳去了。
趙鶴年邁步入內,環視四周。六年未曾迴家,倒是添了許多布置。那座太湖石、那架雲錦屏風,還有那隻琉璃宮燈……
此處倒是極熟悉的,此時又添了些陌生。祖宅布置一如往昔,隻是舊物十有八九都除去了,隻留了些往日的影子。
不過多久,便聽到雜亂的腳步聲傳來,便見幾人從院中出來。當先的正是趙鶴年父親趙昆,左邊的是他母親劉氏,右邊是姨娘沈氏,後麵有一個十一二歲的少年,大概就是他的弟弟趙方旭。還有一個正是剛才進去通稟的趙忠。
趙鶴年見到雙親出來,忙上前施禮道:“兒子趙鶴年,給父親、母親請安”,又轉頭對沈氏拱手道:“見過沈姨娘”。沈氏忙福了一福,又拉過兒子給趙鶴年行禮。趙鶴年離家之時,他已經能記事,此時見到趙鶴年隻是好奇的看了一眼,便上前行禮:“見過兄長”。趙鶴年微笑的點點頭,便算打過招唿了。
趙鶴年父親隻是笑著問話,母親卻是上前來上前打量,捏著趙鶴年的手腕不撒手,問著山中修行的日子。趙鶴年都一一仔細迴答,母親隻是邊流淚,邊用手帕拭去。一行人來到廳上坐下,趙父含笑問道:“不知我兒此處迴家,可是學成歸來,可否替為父操持家業?”
趙鶴年迴道:“兒子此次返鄉,乃是因為需要出門遠遊,事先已經稟過師長,此次看望雙親,便要辭別。”
母親流淚道:“數年不見,為娘還以為能一家團聚,不曾想隻得片刻團圓,若是修道艱苦如此,當初就不該送你上山。”
趙鶴年忙道:“未能侍奉雙親,兒子心中有愧,隻是如今拜師求道,不敢有違師門宗旨,還望雙親寬宥”。說著便從座上下來,一把跪倒雙親麵前。
趙父忙將趙鶴年拉起,說道:“你天生慧根不淺,命中有此機緣,旁人豔羨還來不及,又何必如此兒女情長。說什麽寬宥之語,若不是承你福澤,趙家又何能顯貴至此,你也莫要怪為父心狠”。
趙鶴年忙道:“父親言重了。兒子已得清淨宗旨,參悟無上玄妙,得大歡愉,心內對父親感激不已,不曾有半句怨言”。趙父拉住趙鶴年的手臂,隻是點頭說好。
還春子聞言,也不生氣,說道:“青史留名,白骨鑄就;封妻蔭子,三代消亡。榮華富貴,不過過眼雲煙。就如地上泥坑,風吹雨淋,不出幾年,泥坑自然填平。不論是人為,或是天意,這便說明這個世上隻有自己最需要自己,自己不在,不出幾年便有人填補這個空白。隻有存在,才會被需要;若是消亡,自然就無用。與道合真,遨遊八極,破夢中幻,見假中真。”
趙老爺還指望兒子光耀門庭,又哪裏肯信這套說辭,於是虛言應承。還春子也看出他的名利心重,不由暗裏搖頭。隻是這般人,他也有對策,於是含笑說道:“聽聞趙家累世積攢,貨路通達,商行四海。朝廷每隔三年,便會向天都觀供養,其供奉財物頗大,價值何止萬金,貧道可向朝廷討要一份恩賞,將這份差事交給趙家,隻要天都觀不衰,趙家便可累世富貴。不知如此,趙老爺可否讚成此事?”
趙老爺聞言一愣,隨即大喜,忙不迭的答應下來,樂得合不攏嘴。這不僅是一份生意,更重要的是,從此以後趙家有天都觀庇護,也不再畏懼官家權勢,可謂是潑天的機緣。趙老爺忙喚家人設宴,要來招待天都觀道長。還春子擺了擺手,說道:“此事便如此說定,三日後,貧道便來接引令郎入山,居士若有什麽交代,便先思慮清楚”。
……
趙鶴年一路走來,街道之上一如從前,依舊是人潮湧動,店鋪林立。小販叫賣、酒店招客不絕於耳,人聲鼎沸,車馬嘈雜。他早習慣山中鍾鳴鶴唳,此時聽著市井繁華,已覺格格不入。
他邁步往前,人流往後退去。一路來至一座高大的府門前,門前兩隻青石獅子,大門上掛著一塊金漆牌匾,氣派非常。
他走至大門前,扣動門環。略等片刻,便聽裏麵傳來腳步聲,打開大門,一個四十餘歲的中年漢子出來,施禮道:“道長從哪裏來?”趙鶴年看這人麵貌,一眼便認出,笑道:“忠叔,我是鶴年”。
這人聞言,忙打量幾眼,隨即大喜道:“你是少爺?”
“我這就前去稟告老爺”,便跑入正廳去了。
趙鶴年邁步入內,環視四周。六年未曾迴家,倒是添了許多布置。那座太湖石、那架雲錦屏風,還有那隻琉璃宮燈……
此處倒是極熟悉的,此時又添了些陌生。祖宅布置一如往昔,隻是舊物十有八九都除去了,隻留了些往日的影子。
不過多久,便聽到雜亂的腳步聲傳來,便見幾人從院中出來。當先的正是趙鶴年父親趙昆,左邊的是他母親劉氏,右邊是姨娘沈氏,後麵有一個十一二歲的少年,大概就是他的弟弟趙方旭。還有一個正是剛才進去通稟的趙忠。
趙鶴年見到雙親出來,忙上前施禮道:“兒子趙鶴年,給父親、母親請安”,又轉頭對沈氏拱手道:“見過沈姨娘”。沈氏忙福了一福,又拉過兒子給趙鶴年行禮。趙鶴年離家之時,他已經能記事,此時見到趙鶴年隻是好奇的看了一眼,便上前行禮:“見過兄長”。趙鶴年微笑的點點頭,便算打過招唿了。
趙鶴年父親隻是笑著問話,母親卻是上前來上前打量,捏著趙鶴年的手腕不撒手,問著山中修行的日子。趙鶴年都一一仔細迴答,母親隻是邊流淚,邊用手帕拭去。一行人來到廳上坐下,趙父含笑問道:“不知我兒此處迴家,可是學成歸來,可否替為父操持家業?”
趙鶴年迴道:“兒子此次返鄉,乃是因為需要出門遠遊,事先已經稟過師長,此次看望雙親,便要辭別。”
母親流淚道:“數年不見,為娘還以為能一家團聚,不曾想隻得片刻團圓,若是修道艱苦如此,當初就不該送你上山。”
趙鶴年忙道:“未能侍奉雙親,兒子心中有愧,隻是如今拜師求道,不敢有違師門宗旨,還望雙親寬宥”。說著便從座上下來,一把跪倒雙親麵前。
趙父忙將趙鶴年拉起,說道:“你天生慧根不淺,命中有此機緣,旁人豔羨還來不及,又何必如此兒女情長。說什麽寬宥之語,若不是承你福澤,趙家又何能顯貴至此,你也莫要怪為父心狠”。
趙鶴年忙道:“父親言重了。兒子已得清淨宗旨,參悟無上玄妙,得大歡愉,心內對父親感激不已,不曾有半句怨言”。趙父拉住趙鶴年的手臂,隻是點頭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