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鶴年聽他講完,不由眉頭皺起,問道:“既然如此,此物可說為佛門聖物,大師何以交與我手?”
湛明和尚唿了聲佛號,道:“此燈對貧僧而言用處更甚貝葉,貧僧又何惜此經?天意將此燈送於貧僧之手,貧僧又該以何物了結因果?方才貧僧那三樣經文之中,乃是仙、佛、魔道神通各一,施主偏偏選中貝葉,看來施主與佛門機緣不淺呢?”
趙鶴年雖未到達“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但這三言兩語尚不能動搖道心。於是淡笑迴道:“道本無名,無所不包。若以外物來分,實落下乘。”
湛明和尚笑道:“施主所言甚是。佛主聖物猶在,卻正傳已失。可見佛法由心不由物,心傳佛自在。施主慧根不淺,道心自明。”
趙鶴年搖搖頭,又問道:“不知佛主貝葉經文如何識讀?這經中又所說何意?”
湛明和尚道:“佛主三十二頁貝葉經文蘊含三十二神通,參悟大成可應化三十二相。佛說三十二相,即非三十二相。方才所說,以心傳心,施主可自行參悟?”
趙鶴年聞言不由一愣,略加思索後,問道:“大師是說,每個人參悟都不盡相同?”
湛明和尚聞言,哈哈一笑,說道:“施主果然聰慧。若把佛法比做花朵,固然花朵本身不變,但觀者不同,所見就各有不同,你再讓他們繪製出來,則更是天差地別了。”
趙鶴年拱手一禮,道:“多謝大師指點。”
湛明和尚也還了一禮道:“貧道此行目的已經達到,此刻便迴轉古岩寺,閉關參悟此燈奧秘。若是他朝有所成就,再來拜謝施主恩澤”。說完便領著寂空和尚離去,趙鶴年忙唿喊“留步”,那湛明和尚一步十丈,領著寂空和尚轉瞬離去。
趙鶴年看著老和尚離去背影,不由悵然若失。拿著貝葉慢慢坐了下來,細細觀看貝葉,隻覺其上文字宛如天成,卻並無一個認識,又不知從何處看起。右手一翻,掌上又現出三片貝葉,與方才那片一般無二。
趙鶴年自從陰風老祖手中得到這三片貝葉,雖多次查看,卻並無一個認得。今日雖得指點,也並不知竅門。知道不是急切間的事,於是便將貝葉收起。又將那根紫竹拿在手中把玩,持在手中,果然有一股輕靈之氣盤繞,讓人身心舒坦。
剛過午時,吳公子便帶著仆從前來尋趙鶴年共進齋飯。趙鶴年尋思也該前去拜會吳老爺,於是欣然前往。吳公子道:“家人已經安排妥當,用完午飯便動身啟程,務必趕在天黑之前至家方好”。
隨吳公子來至一處院落,因長老與吳老爺交好,怕齋堂中喧囂攪擾,女眷又有所不便,因此命人將飯食送至此處,此時已經布置開來,隻等吳公子請人前來。
吳公子昨日稟過父母,說是要隨一位先生上山學道。吳老爺向來不是迂腐之人,天佑國又舉國崇道,因此他倒是並不反對此事。隻是如今天下“假道多,真道少”,恐兒子遇到什麽居心不良的假道士。於是便讓兒子請先生前來,自己看後,再做決定。吳公子見識過趙鶴年神通,自然也是答應。
趙鶴年隨吳公子來至院中,吳老爺正在簷下等候。吳公子見到父親,忙上前道:“父親,趙先生來了”。吳老爺隻見院中來了一位年輕道士,身穿黑白道袍,風姿出眾,不覺眼前一亮,隻是略有熟悉之感,不知何故,不由微微愣神。
趙鶴年邁步上前,拱手一禮道:“數年不見,吳老爺別來無恙?”
吳老爺聞言一愣,不由問道:“閣下是何人?可與在下相識?”
趙鶴年笑道:“數年前,吳老爺從青合湖救起一個少年,後來載至此地。如今舊事曆曆在目,吳老爺何故不識?”
吳老爺聞言,心中頓時有感,連忙將眼前麵容仔細端詳,好半會兒,才將眼前之人與數年前那個麵貌重合。滿臉含笑道:“原來是賢侄,數年不見,賢侄卻是形容大改。當年眼拙,沒看出賢侄乃是世外真修。還乞恕罪”。
趙鶴年忙道:“當年落難,還要感念吳老爺相助之德。”
吳老爺滿麵笑容,忙喚吳可道近前,說道:“可道,這便是數年前救治你的趙賢侄,你往日總是記掛嘴上,今日幸會,還不上前拜見。”
吳公子聽他兩人說話,竟是舊識,卻一時不能上前搭話。此時聽了父親召喚,忙上前見過趙鶴年,說道:“多謝先生當年救命之恩。”
湛明和尚唿了聲佛號,道:“此燈對貧僧而言用處更甚貝葉,貧僧又何惜此經?天意將此燈送於貧僧之手,貧僧又該以何物了結因果?方才貧僧那三樣經文之中,乃是仙、佛、魔道神通各一,施主偏偏選中貝葉,看來施主與佛門機緣不淺呢?”
趙鶴年雖未到達“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但這三言兩語尚不能動搖道心。於是淡笑迴道:“道本無名,無所不包。若以外物來分,實落下乘。”
湛明和尚笑道:“施主所言甚是。佛主聖物猶在,卻正傳已失。可見佛法由心不由物,心傳佛自在。施主慧根不淺,道心自明。”
趙鶴年搖搖頭,又問道:“不知佛主貝葉經文如何識讀?這經中又所說何意?”
湛明和尚道:“佛主三十二頁貝葉經文蘊含三十二神通,參悟大成可應化三十二相。佛說三十二相,即非三十二相。方才所說,以心傳心,施主可自行參悟?”
趙鶴年聞言不由一愣,略加思索後,問道:“大師是說,每個人參悟都不盡相同?”
湛明和尚聞言,哈哈一笑,說道:“施主果然聰慧。若把佛法比做花朵,固然花朵本身不變,但觀者不同,所見就各有不同,你再讓他們繪製出來,則更是天差地別了。”
趙鶴年拱手一禮,道:“多謝大師指點。”
湛明和尚也還了一禮道:“貧道此行目的已經達到,此刻便迴轉古岩寺,閉關參悟此燈奧秘。若是他朝有所成就,再來拜謝施主恩澤”。說完便領著寂空和尚離去,趙鶴年忙唿喊“留步”,那湛明和尚一步十丈,領著寂空和尚轉瞬離去。
趙鶴年看著老和尚離去背影,不由悵然若失。拿著貝葉慢慢坐了下來,細細觀看貝葉,隻覺其上文字宛如天成,卻並無一個認識,又不知從何處看起。右手一翻,掌上又現出三片貝葉,與方才那片一般無二。
趙鶴年自從陰風老祖手中得到這三片貝葉,雖多次查看,卻並無一個認得。今日雖得指點,也並不知竅門。知道不是急切間的事,於是便將貝葉收起。又將那根紫竹拿在手中把玩,持在手中,果然有一股輕靈之氣盤繞,讓人身心舒坦。
剛過午時,吳公子便帶著仆從前來尋趙鶴年共進齋飯。趙鶴年尋思也該前去拜會吳老爺,於是欣然前往。吳公子道:“家人已經安排妥當,用完午飯便動身啟程,務必趕在天黑之前至家方好”。
隨吳公子來至一處院落,因長老與吳老爺交好,怕齋堂中喧囂攪擾,女眷又有所不便,因此命人將飯食送至此處,此時已經布置開來,隻等吳公子請人前來。
吳公子昨日稟過父母,說是要隨一位先生上山學道。吳老爺向來不是迂腐之人,天佑國又舉國崇道,因此他倒是並不反對此事。隻是如今天下“假道多,真道少”,恐兒子遇到什麽居心不良的假道士。於是便讓兒子請先生前來,自己看後,再做決定。吳公子見識過趙鶴年神通,自然也是答應。
趙鶴年隨吳公子來至院中,吳老爺正在簷下等候。吳公子見到父親,忙上前道:“父親,趙先生來了”。吳老爺隻見院中來了一位年輕道士,身穿黑白道袍,風姿出眾,不覺眼前一亮,隻是略有熟悉之感,不知何故,不由微微愣神。
趙鶴年邁步上前,拱手一禮道:“數年不見,吳老爺別來無恙?”
吳老爺聞言一愣,不由問道:“閣下是何人?可與在下相識?”
趙鶴年笑道:“數年前,吳老爺從青合湖救起一個少年,後來載至此地。如今舊事曆曆在目,吳老爺何故不識?”
吳老爺聞言,心中頓時有感,連忙將眼前麵容仔細端詳,好半會兒,才將眼前之人與數年前那個麵貌重合。滿臉含笑道:“原來是賢侄,數年不見,賢侄卻是形容大改。當年眼拙,沒看出賢侄乃是世外真修。還乞恕罪”。
趙鶴年忙道:“當年落難,還要感念吳老爺相助之德。”
吳老爺滿麵笑容,忙喚吳可道近前,說道:“可道,這便是數年前救治你的趙賢侄,你往日總是記掛嘴上,今日幸會,還不上前拜見。”
吳公子聽他兩人說話,竟是舊識,卻一時不能上前搭話。此時聽了父親召喚,忙上前見過趙鶴年,說道:“多謝先生當年救命之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