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常觀察身邊的人,那些無時無刻不隱藏著自己的情緒,生怕被發現的人。我討厭說謊,人總是滿口謊言,兩副嘴臉——帶著目的性和自我滿足感的溝通。如果所有人都可以說真話就好了。”
——筆錄,16號患者。
“人是不是總是會往樂觀的方向想,麵對任何事或是任何一段關係,如果沒有被現實親自打破,就一直以為一切都還是美好的。漸漸地我也感受得到了,現實不是舞台劇,沒那麽理想。可我還是想活的和以往一樣,像我曾經相信的那樣。我不覺得這有什麽不好的。反倒是你們這些在現實的池沼裏掙紮的可憐的家夥,又是哪來的優越感啊。”
——筆錄,23號患者。
“學霸這個概念有點老套了,我上小學那會大家一直用的詞,現在大家都多大了,也沒那麽幼稚了。我小時候就一直挺喜歡那個詞的,後來接觸到越來越多的標簽,我身上也有了更多的標簽。我很喜歡這些標簽,它們讓我看起來很豐富,也讓我看起來有更多人願意去接觸。有段時間,我身邊沒什麽朋友,那是我人生中可以說最黑暗的時刻,孤僻、內向、奇怪——是我一直以來最害怕的標簽,一段時間裏,每天都有人把這些形容用在我身上。然後我曾經的好朋友會覺得,我是個不值得一交的人,不是因為我對不起她,是因為所有人都這麽想,想的人多了就變成真理了,所以她要遠離我這種人。”
——筆錄,26號患者。
“人都喜歡在背後相互議論,人一定會在彼此背後相互討論。除非他們因為被討論這件事受到了傷害,就會在下一次冠冕堂皇地說‘我從來不背後議論別人’,但沒有一個人敢對這段話發誓。人也喜歡教育別人,在自己處於上升階段的時候,對著別人不那麽順利的生活大放厥詞,總是覺得自己很高明、很通透。其實越是這樣覺得的人,越愚蠢。”
——筆錄,11號患者。
“跟別人描述自己的時候,無論如何都要把自己放在一個正義的位置。明明是我斤斤計較,卻要擴大對方的錯誤。明明是我隻是想看起來身邊有很多人環繞,卻抓著那些想要離開虛偽的我的人不放,我明明沒有那麽在乎別人的,我的所作所為,都是想讓別人多在乎我一點。”
——筆錄,外來訪問人員。
“人為什麽會那麽懷念過去,有一種說法是,人懷念的都是迴憶裏好的部分,而自動把曾經的不愉快過濾,可真正迴到那個時候的話,並沒有想象中那麽好。不過沒關係,把那些都忘掉就好了,也再也不要迴到過去了。”
——筆錄,外來訪問人員。
“如果無法實現的話,就結束這一切吧——被這麽告知的時候,我很想勸勸她,但我也能理解她。而且如果我勸她的話,過一段時間她自己又會變成那個樣子吧。我抬起頭,房間裏的一切都和往常一樣,又和往常不一樣。如果夢和現實是相反的話,就好了。”
——筆錄,患者17號。s
——筆錄,16號患者。
“人是不是總是會往樂觀的方向想,麵對任何事或是任何一段關係,如果沒有被現實親自打破,就一直以為一切都還是美好的。漸漸地我也感受得到了,現實不是舞台劇,沒那麽理想。可我還是想活的和以往一樣,像我曾經相信的那樣。我不覺得這有什麽不好的。反倒是你們這些在現實的池沼裏掙紮的可憐的家夥,又是哪來的優越感啊。”
——筆錄,23號患者。
“學霸這個概念有點老套了,我上小學那會大家一直用的詞,現在大家都多大了,也沒那麽幼稚了。我小時候就一直挺喜歡那個詞的,後來接觸到越來越多的標簽,我身上也有了更多的標簽。我很喜歡這些標簽,它們讓我看起來很豐富,也讓我看起來有更多人願意去接觸。有段時間,我身邊沒什麽朋友,那是我人生中可以說最黑暗的時刻,孤僻、內向、奇怪——是我一直以來最害怕的標簽,一段時間裏,每天都有人把這些形容用在我身上。然後我曾經的好朋友會覺得,我是個不值得一交的人,不是因為我對不起她,是因為所有人都這麽想,想的人多了就變成真理了,所以她要遠離我這種人。”
——筆錄,26號患者。
“人都喜歡在背後相互議論,人一定會在彼此背後相互討論。除非他們因為被討論這件事受到了傷害,就會在下一次冠冕堂皇地說‘我從來不背後議論別人’,但沒有一個人敢對這段話發誓。人也喜歡教育別人,在自己處於上升階段的時候,對著別人不那麽順利的生活大放厥詞,總是覺得自己很高明、很通透。其實越是這樣覺得的人,越愚蠢。”
——筆錄,11號患者。
“跟別人描述自己的時候,無論如何都要把自己放在一個正義的位置。明明是我斤斤計較,卻要擴大對方的錯誤。明明是我隻是想看起來身邊有很多人環繞,卻抓著那些想要離開虛偽的我的人不放,我明明沒有那麽在乎別人的,我的所作所為,都是想讓別人多在乎我一點。”
——筆錄,外來訪問人員。
“人為什麽會那麽懷念過去,有一種說法是,人懷念的都是迴憶裏好的部分,而自動把曾經的不愉快過濾,可真正迴到那個時候的話,並沒有想象中那麽好。不過沒關係,把那些都忘掉就好了,也再也不要迴到過去了。”
——筆錄,外來訪問人員。
“如果無法實現的話,就結束這一切吧——被這麽告知的時候,我很想勸勸她,但我也能理解她。而且如果我勸她的話,過一段時間她自己又會變成那個樣子吧。我抬起頭,房間裏的一切都和往常一樣,又和往常不一樣。如果夢和現實是相反的話,就好了。”
——筆錄,患者17號。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