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的旨意飛快地就被送到了江小龍的手上。其大意是:著江小龍及其所部人等火速進宮覲見,不得有誤。
所部人等?是所有的人嗎?江小龍有些詫異,這可是好幾千號人呢,全都進宮去?
傳達旨意的人迴答道:“是的,一個都不能漏。你們要即刻啟程,陛下正等著見呢!”
“再怎麽著也應該是在皇宮的外麵吧?”江小龍這樣想著,便召集好了所有的人馬,立刻列隊入京。
關於江家軍的這第一次入京,後世有一名叫做斯蒂芬·傑西卡的西方史學家、哲學家兼文學家,在她的鴻篇巨作《世界近代發展史》中,是這樣描述這支隊伍的首次進京的:“相對於當時動不動就以十萬甚至百萬為量詞的軍隊而言,這支隊伍毫不起眼,甚至我們難以將之稱為是一支獨立編製的軍隊。因為他們不僅在人數上少得可憐,甚至還個個衣衫襤褸,看起來就跟那些到處遊蕩的窮苦難民們一樣。但這卻是赫赫有名,享譽天下的江家軍。它的存在讓世界都為之戰栗。”
“這支軍隊的指揮官非常的年輕,換句話說簡直年輕得讓人難以置信。可卻正是在這個年輕人的帶領下,江家軍創造了許多個不可思議的奇跡。甚至可以說,這支部隊的創建者兼指揮者江小龍,憑借著一己之力,改變了曆史,強行將九國聯軍必勝無疑的局麵給顛覆了。換句話說,他愣是把慣性巨大的曆史車輪,給生生地扭轉了一個方向,把整個世界曆史的行進軌道給完全改變了。”
“江小龍——這個名字注定是會載入史冊,並永傳後世的。”
當皇帝陛下傳諭江家軍全體進京之後,京城的各級官員們很快就都風聞了此事。他們都知道這江小龍是帝國這場戰爭中的一大功臣。更重要的是,皇帝陛下此時心情極佳,龍顏大悅。這也正是他們露臉表現自己的好機會。
於是乎,京城裏許許多多的官員們立刻就行動了起來。他們動員起自己的手下、部隊以及沿街的老百姓們,甚至組織起自己府中以及民間的那些樂隊、藝人團體們,沿街夾道歡迎。
被組織上街的好多人都被分發了鮮花、各色紙花、紙彩帶、紅綢帶、火把、燈籠和爆竹什麽的。書法藝術大拿們也都被請了出來,就地書寫橫幅,墨跡未幹就趕緊打了起來,內容大都是一些對皇帝歌功頌德的詞句,間或也有一些是稱頌讚揚江小龍及其江家軍戰功的。
眼下戰爭結束,本來就是在舉國歡慶之中的時期,所以整個入城的街道上到處都是歡聲笑語的人群也不顯得如何的突兀。一時間到處鑼鼓喧天,有些地方還載歌載舞,舞獅戲龍,還有一些戴著喜慶娃娃麵具的人在蹦來蹦去。
如今,江小龍已經取得了傳聞天下的赫赫戰功,不管這個時代的資訊有多麽的不發達。但是經過了這麽長的時間,每個人都知道了他的事跡。
不要說這是由京城各級官員們組織起來的歡慶活動,就是百姓們也都互相之間奔走相告。每個人都想看一看江小龍這個神奇的小大帥。一聽到江家軍要進城的這個消息,無數的人就自發地走上了街頭,想要一睹他們的風采——盡管有的人為此已經等了好長的時間。
京城一時間為此出現了萬人空巷的場景,江家軍所要經過的大街上卻是擠得一塌糊塗,官府不得不出動軍隊以及各級府衙的雜役兵卒人等,出來維持秩序。
江小龍瘦小的個子,卻騎著繳獲而來的西洋高頭大馬,帶著他的一幫親隨們走在了隊伍的最前麵。身邊跟他並駕齊驅的,是早早就到城門口來迎接他的大內總管李公公。
前世就頗有閱曆、見慣大場麵的江小龍,此時表現得十分的淡定和矜持,與他的年齡明顯不符。他麵帶微笑地不斷向周圍的歡迎群眾們揮手致意,既沒有得意非凡,也沒有顯得局促不安。
百姓眾人都相互之間在竊竊私語,議論紛紛。許多人堅信江小龍就是天神下凡。不然這個年紀的孩子,怎麽可能打得出那些近似於傳奇一般的赫赫戰功呢?
“你們看他那淡定的樣子,絕對是見過大陣仗的……”
“這肯定不是裝的,不然你騎到那馬上試試?在這麽多人圍著看的情況下,嚇都能把你嚇死……”
“說得好像你上去就行似的,被這麽多人圍觀,我看你非尿褲子不可……”
“嘖嘖嘖,小小年紀,你看那派頭,要是我家兒子有這麽風光就好了……”
“你就指望你兒子,你咋就不指望自己有出息呢?年紀都活在狗身上了嗎……”
除了議論紛紛的百姓之外,沿途還有數不盡的官員們走上前來,向江小龍表示致意,並且對他所創下的赫赫戰功表示欽佩雲雲。
江小龍非常禮貌得體地一一迴禮,但是大多數人他都沒能記住——並不是他的記性不好,而是他心中深知,他們中的大部分都可能不是發自肺腑、真心實意來打招唿的,記不記住好像關係也不大。反正他也沒有什麽今後要進入政界的野心,以後也就未必還能跟他們再打什麽交道。
整個數千人的隊伍行進在大街上,圍觀的大多數老百姓的眼光是狂熱的——這可是傳說中百戰百勝的江家軍啊!別看他們衣衫襤褸,麵目肮髒,但這些卻都是個頂個的英雄人物啊!聽說他們隨便一個人上去,就能打得十幾個聯軍戰士靈魂出竅呢!
遠遠可見皇宮巍峨的南天門以及紫紅色的高大城牆——那裏便是天宮城,也就是天子所在的皇宮城——這是天京城的城中之城,裏麵有數十座的宮殿,占地約七十萬平方米。
在李公公的帶領下,部隊順利地進入了皇城——隻是在進城的時候,所有人都被要求下了馬,兵器、盔甲和馬匹都需要交由把守皇城的禁軍來保管,出了皇宮城之後,他們才可以自行前往指定的地方認領。
宣武大帝率領著一班文臣武將,親自到乾清宮門前來等候迎接。這對於臣子來說是莫大的尊榮,因為隻有非常重要的盛大慶典,才會在乾清宮舉行。而更為重要的是,這可是皇帝陛下帶領著朝廷重臣們在親自等候迎接啊!就是翻遍史書也很難找得到幾次這樣的尊容吧?
江小龍及其大批手下在李公公的引領下,在皇帝麵前幾十步的距離就叩拜謝恩。
皇帝哈哈大笑,一邊大喊:“賢弟免禮!大家都平身!平身!”一邊快步地迎了上來。
雖然皇帝這樣叫,但是大家還是齊齊額頭觸地,恭恭敬敬地叩拜,直到皇帝上前伸手把江小龍硬給拉了起來。
等到江小龍站起身來,本來還是滿麵笑容的皇帝,忽然板了麵孔怒道:“江小龍,你可知罪嗎?”
江小龍有些莫名其妙地迴道:“微臣罪該萬死……不過微臣愚魯,還是有些不太明白,請聖上示下,微臣何罪之有?”
皇帝怒道:“這段時間你踏馬的跑到哪裏去了?到處都找不到,為什麽要躲起來?”
原來是這個事情,江小龍暗自鬆了一口氣,解釋道:“趙家莊之戰之後,微臣重疾複發,不省人事地昏睡了幾天,無法行動,因此下屬們隻好將微臣送到山中,躲藏了一段時間。”
雖然靖王一直叫他賢弟,但是現在不同了,靖王變成了宣武帝。咱們做臣子的就要有做臣子的覺悟,這一次見麵就先不要再自稱愚弟了,也不應該稱唿對方皇帝哥哥。這一點江小龍是很清醒的。
其實,江小龍的這個迴答隻有一部分是真實的。他的確是帶著部隊去找了個隱蔽安全的地方休息去了。他也的確是一直在睡覺。但是他並不是因為重疾複發而昏睡不醒,也不是身體哪裏特別的不舒服,除了打仗時有些磕磕碰碰的些小外傷之外,他並沒有什麽損傷。
不僅是他,在這段時間裏,整個江家軍的人馬都跟他一樣,每天除了大吃大喝以外,就是美美地睡大覺,在一個不為人知的世外叢林裏養精蓄銳。
他們還經常出去打獵,打迴來的收獲就馬上剝皮燒烤喝酒。
為什麽這麽做呢?因為江小龍經過形勢判斷分析,得出結論認為:聯軍其實已經到了山窮水盡的窮途末路了。雖然他們還保持有相當強悍的戰鬥力,並且糧草問題必定還能繼續支撐一段時間——趙家莊的確是他們的一個大的糧草基地,但是類似的糧草基地他們還有好幾個。
雖然因為趙家莊的被摧毀,他們的糧草供應出現了較大的困難,但是他們暫時還沒有到絕望的時刻。不過,如果在短時間之內,他們不能在戰場上取得任何實質性的突破的話,這個糧食的問題遲早會拖死他們的。
而聯軍能夠在短期內取得很大的戰果嗎?江小龍認為不能。此時青龍帝國在天京城內外集結了數不盡的重兵。聯軍再怎麽厲害也不行,因為雙方在兵力數量的對比上相差太大。
不僅如此,因為趙家莊被偷襲,聯軍他們還必須分兵保衛自己的現有的糧草基地以及運輸線。這就使得他們更無法放膽去做全力攻擊天京的行動了。
後來的事實也證明了這一點。聯軍雖說實際兵力已經達到了八十萬。但是他們在突擊定州的時候卻隻能集結了四十餘萬的部隊。
除了主攻部隊的側後需要一定的保護之外——聯軍主力此時已經基本陷入了青龍帝國-軍的團團包圍之中——他們還必須對港口、糧草基地和運輸線這類地方采取重點保護的措施。
當時鬆本久衛門曾經提出過:不要管這些港口和基地什麽的了。大家破釜沉舟,全力以赴地殺進天京城去。隻要攻陷了青龍帝國的首都,那就什麽問題都迎刃而解了。
但是多數的聯軍將領並不同意來這麽一場豪賭。先不說是否能在短期內攻克天京,就算是好不容易攻陷了,他皇帝不會跑嗎?天京城那麽大,你又兵力太少,誰也不想處在被四麵包圍的情況之下。
就別說圍攻天京了,現在整個聯軍的部隊基本上都已經處於被半包圍的狀態之下了——除了運輸線還掌握在他們自己的手裏之外,其他部隊的周邊已經基本上都是青龍帝國的重兵了。你要真是打進了天京,那皇帝不跑才怪。
皇帝跑了,你打下一座空城真的就有用嗎?他還是照樣可以發號施令啊。
到時候說不定還會被人給堵在天京城裏,成了甕中之鱉,想跑都沒地方跑了。
所以鬆本久衛門的提議很快就被多數人給否決了。
正是因為看到了聯軍已經進入了進退兩難的境地。江小龍認為,戰爭的最後結束已經隻是時間的問題了。既然如此,那他還瞎忙什麽忙?
外麵有無數的軍隊和將領在操心這些事。他江小龍兵微將寡的,還去管那麽多的閑事幹嘛?還要帶著這些弟兄們去出生入死麽?——沒這個必要了啦!
所以他幹脆,就把隊伍給拉到了一處沒有人煙的荒山野嶺去躲了起來,先舒舒服服地睡一些日子的大覺再說。
當然,這段時間他還是不斷地派人出去,密切地關注著外麵的動向的。雖然說打聽來的大多都是鄉野傳聞,而且都是過了時的,但是總比什麽都不知道的好。
說到這裏就又牽扯到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如何評價趙梁大捷、渝川港大捷和定州保衛戰的問題。在戰爭結束以後的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渝川港大捷和定州保衛戰都被官方定性為,是終結這場戰爭的關鍵性的兩場戰役。
江小龍對此從來沒有發表過任何的評論和看法。但是也有後世的史學家鬥膽指出:自趙梁大捷之後,江小龍就帶著隊伍躲了起來,遠離了這場戰爭。這種行為的本身,就是他本人對趙梁大捷的一個無聲的評價。
從實際的角度來說,後世的史學家們也紛紛認為,趙梁大捷才是決定聯軍失敗的一場關鍵性戰役。
渝川港之戰和定安保衛戰是必然會發生的,但是這兩場戰役隻是雙方在談判桌上談不攏的情況下,最後的兩次較量而已。雙方的高層都希望依靠這兩場戰役的結果,讓自己在談判桌上能爭取到更大的主動甚至是更多的利益,至於戰鬥的結果,從宏觀上來講其實已經不重要了。
因為雙方當時都是想以打促和的,隻要是沒有出現完全一邊倒的慘敗狀況,最終大家還是要迴到談判桌前的。所以史學家們認為,真正要讓大家走上談判桌的,應該是趙梁大捷。
當然,這種學術上的認知都是許多年以後的事情。
在江家軍集體整休的這段日子裏,江小龍及其下屬們過的那是相當的滋潤。但是很奇怪的是,江小龍一直沒有覺得哪兒不舒服。頭上的外傷和腦震蕩所引起的眩暈後遺症早就在幾個月之前就好了。至於肝部,好像也越來越沒什麽異樣的感覺了。
當大家關心他,問起這些情況的時候,他如實地迴答,結果在場的沒有一個精通醫術的醫生,頂多就是幾個當初跟著萬紫霞和楊晟魯學過幾天的救護醫療隊的女人,但是她們隻會簡單的外傷處理和急救,更深層次的東西是沒有學過的。
至於萬紫霞和楊晟魯,在永州之戰勝利以後。他們就自願地留在了當地,考察那裏的放射性礦物質的情況,並進行相應的分析和研究。大家分手之後就失去了聯係,再也沒有音訊了。
所以當時江小龍所麵臨的問題,是沒有人能迴答得了的,不管大家有多麽的關心。所以,所有的人就都在安慰著江小龍,紛紛說道:沒有感覺就是表示病情正在向好的方向發展,這應該是喜事,所以大帥您也就不必再擔心了等等。
隻有喝多了的趙樹勇嘟嘟囔囔地說道:“有些人病入膏肓的時候也是這樣。病人總覺得自己越來越好了,其實已經到了什麽藥都不起作用的最後時刻了,這就是所謂的迴光返照……”
還沒等他把這句話說完,他立刻就被吳浩雄和趙貴忠等人給打了出去。
江小龍對自己的病情也很是疑惑和鬱悶。他對現代醫學沒什麽研究,但是非常信服萬紫霞的判斷——而且他相信萬紫霞必定就是他的前世女友雲夢夏。那雲夢夏是誰啊?那可是前世國際著名的醫學專家來的。她的判斷能有錯麽?
但是皇帝並不知道這些事情。他隻知道江小龍確實是身上有著很重的病,根據楊晟魯以及其他了解情況的屬下等人私下裏向他匯報的說法,江小龍身上的病恐怕還是不治之症!
“真是天妒英才,英年早逝啊!”皇帝有時候私下裏也有些感歎。
一方麵江小龍在戰爭中的表現,的確是非常的厲害,簡直到了令人暗自恐懼的程度——他的帶兵方法,他的奇思妙想,他對細節的嚴格要求和把控,對戰機的精準掌握,以及戰術上麵的各種層出不窮的奇招妙招,都不是當時的那些將領們所具備的。
更恐怖的是,他好像還知道許許多多其他同時代的人所不知道的東西。這家夥簡直是個神鬼莫測的對手——萬一這小子要是真與我們為敵的話,誰特麽的敢拍胸脯保證一定能擊敗他?
這個之前一直在鄉野胡混的小無賴,突然之間就成為了全國矚目的大英雄——這很荒唐!
而且還令人百思不得其解——除了民間傳說的天神附體之類的神怪說法之外,似乎也沒有別的什麽好解釋的。
靖王其實也不怎麽信神,對那些神神叨叨的說法不置可否。所以靖王在當皇帝之前,對江小龍總是很忌憚的。他總是想著要怎麽打壓他,甚至迫切地希望他能在哪一場戰役之中,忽然間的為國盡忠、自然死亡了。
不過靖王也很矛盾,每逢碰到重大的難題的時候,他就會不由自主地想到這個小家夥。甚至在後來跟聯軍代表團談判的時候,他也迫切地希望江小龍能參加這些重要的談判會議。
他有一種感覺:這個江小龍一定會那些外國人的語言,至少會其中的一兩種。而且他還相當的了解那些外國佬的行為和思維方式。似乎比所有的人都了解——這是他的直覺。
後來的事實也證明了,他的直覺是對的。
還有就是,他發覺每逢極其重要的大事的時候,這個小家夥出的主意都是很老到的。即便是有著靖王第一謀士之稱的駱荊山,也無法與他相比。
按照江小龍的話來說,叫做:“沒有比對,就沒有傷害。”
駱荊山確實老謀深算。但是他的智慧大多都是用在了政治權謀以及溜須拍馬上了。有他在,靖王很受用,在朝廷的權謀爭鬥之中,他也肯定比江小龍要能幹。
但是在與洋人打交道這方麵,包括打仗和談判,皇上深信當世恐怕是沒有人能比得上江小龍的——就他當時所知道的所有人而言。
這也是皇上——當初的靖王——心裏很矛盾的地方。他一方麵想打壓江小龍,因為他太能幹;另一方麵他又很想拉攏江小龍,因為他太能幹。
至於能不能拉攏得到,靖王實在是沒有把握——這還是因為他太能幹。
真正能幹的人,是很難拉攏得到的!
因為你想讓他幫你幹的事情,你想讓他幫你實現的目標,他都能做得到——那他為什麽還要幫你做呢?
除非他沒什麽野心!
如今戰爭結束了。江小龍也入了京,現在就站在了他這位皇帝的麵前,說起了他身上的不治之症——這個說法極有說服力,皇帝當即就麵色沉重了起來。
所部人等?是所有的人嗎?江小龍有些詫異,這可是好幾千號人呢,全都進宮去?
傳達旨意的人迴答道:“是的,一個都不能漏。你們要即刻啟程,陛下正等著見呢!”
“再怎麽著也應該是在皇宮的外麵吧?”江小龍這樣想著,便召集好了所有的人馬,立刻列隊入京。
關於江家軍的這第一次入京,後世有一名叫做斯蒂芬·傑西卡的西方史學家、哲學家兼文學家,在她的鴻篇巨作《世界近代發展史》中,是這樣描述這支隊伍的首次進京的:“相對於當時動不動就以十萬甚至百萬為量詞的軍隊而言,這支隊伍毫不起眼,甚至我們難以將之稱為是一支獨立編製的軍隊。因為他們不僅在人數上少得可憐,甚至還個個衣衫襤褸,看起來就跟那些到處遊蕩的窮苦難民們一樣。但這卻是赫赫有名,享譽天下的江家軍。它的存在讓世界都為之戰栗。”
“這支軍隊的指揮官非常的年輕,換句話說簡直年輕得讓人難以置信。可卻正是在這個年輕人的帶領下,江家軍創造了許多個不可思議的奇跡。甚至可以說,這支部隊的創建者兼指揮者江小龍,憑借著一己之力,改變了曆史,強行將九國聯軍必勝無疑的局麵給顛覆了。換句話說,他愣是把慣性巨大的曆史車輪,給生生地扭轉了一個方向,把整個世界曆史的行進軌道給完全改變了。”
“江小龍——這個名字注定是會載入史冊,並永傳後世的。”
當皇帝陛下傳諭江家軍全體進京之後,京城的各級官員們很快就都風聞了此事。他們都知道這江小龍是帝國這場戰爭中的一大功臣。更重要的是,皇帝陛下此時心情極佳,龍顏大悅。這也正是他們露臉表現自己的好機會。
於是乎,京城裏許許多多的官員們立刻就行動了起來。他們動員起自己的手下、部隊以及沿街的老百姓們,甚至組織起自己府中以及民間的那些樂隊、藝人團體們,沿街夾道歡迎。
被組織上街的好多人都被分發了鮮花、各色紙花、紙彩帶、紅綢帶、火把、燈籠和爆竹什麽的。書法藝術大拿們也都被請了出來,就地書寫橫幅,墨跡未幹就趕緊打了起來,內容大都是一些對皇帝歌功頌德的詞句,間或也有一些是稱頌讚揚江小龍及其江家軍戰功的。
眼下戰爭結束,本來就是在舉國歡慶之中的時期,所以整個入城的街道上到處都是歡聲笑語的人群也不顯得如何的突兀。一時間到處鑼鼓喧天,有些地方還載歌載舞,舞獅戲龍,還有一些戴著喜慶娃娃麵具的人在蹦來蹦去。
如今,江小龍已經取得了傳聞天下的赫赫戰功,不管這個時代的資訊有多麽的不發達。但是經過了這麽長的時間,每個人都知道了他的事跡。
不要說這是由京城各級官員們組織起來的歡慶活動,就是百姓們也都互相之間奔走相告。每個人都想看一看江小龍這個神奇的小大帥。一聽到江家軍要進城的這個消息,無數的人就自發地走上了街頭,想要一睹他們的風采——盡管有的人為此已經等了好長的時間。
京城一時間為此出現了萬人空巷的場景,江家軍所要經過的大街上卻是擠得一塌糊塗,官府不得不出動軍隊以及各級府衙的雜役兵卒人等,出來維持秩序。
江小龍瘦小的個子,卻騎著繳獲而來的西洋高頭大馬,帶著他的一幫親隨們走在了隊伍的最前麵。身邊跟他並駕齊驅的,是早早就到城門口來迎接他的大內總管李公公。
前世就頗有閱曆、見慣大場麵的江小龍,此時表現得十分的淡定和矜持,與他的年齡明顯不符。他麵帶微笑地不斷向周圍的歡迎群眾們揮手致意,既沒有得意非凡,也沒有顯得局促不安。
百姓眾人都相互之間在竊竊私語,議論紛紛。許多人堅信江小龍就是天神下凡。不然這個年紀的孩子,怎麽可能打得出那些近似於傳奇一般的赫赫戰功呢?
“你們看他那淡定的樣子,絕對是見過大陣仗的……”
“這肯定不是裝的,不然你騎到那馬上試試?在這麽多人圍著看的情況下,嚇都能把你嚇死……”
“說得好像你上去就行似的,被這麽多人圍觀,我看你非尿褲子不可……”
“嘖嘖嘖,小小年紀,你看那派頭,要是我家兒子有這麽風光就好了……”
“你就指望你兒子,你咋就不指望自己有出息呢?年紀都活在狗身上了嗎……”
除了議論紛紛的百姓之外,沿途還有數不盡的官員們走上前來,向江小龍表示致意,並且對他所創下的赫赫戰功表示欽佩雲雲。
江小龍非常禮貌得體地一一迴禮,但是大多數人他都沒能記住——並不是他的記性不好,而是他心中深知,他們中的大部分都可能不是發自肺腑、真心實意來打招唿的,記不記住好像關係也不大。反正他也沒有什麽今後要進入政界的野心,以後也就未必還能跟他們再打什麽交道。
整個數千人的隊伍行進在大街上,圍觀的大多數老百姓的眼光是狂熱的——這可是傳說中百戰百勝的江家軍啊!別看他們衣衫襤褸,麵目肮髒,但這些卻都是個頂個的英雄人物啊!聽說他們隨便一個人上去,就能打得十幾個聯軍戰士靈魂出竅呢!
遠遠可見皇宮巍峨的南天門以及紫紅色的高大城牆——那裏便是天宮城,也就是天子所在的皇宮城——這是天京城的城中之城,裏麵有數十座的宮殿,占地約七十萬平方米。
在李公公的帶領下,部隊順利地進入了皇城——隻是在進城的時候,所有人都被要求下了馬,兵器、盔甲和馬匹都需要交由把守皇城的禁軍來保管,出了皇宮城之後,他們才可以自行前往指定的地方認領。
宣武大帝率領著一班文臣武將,親自到乾清宮門前來等候迎接。這對於臣子來說是莫大的尊榮,因為隻有非常重要的盛大慶典,才會在乾清宮舉行。而更為重要的是,這可是皇帝陛下帶領著朝廷重臣們在親自等候迎接啊!就是翻遍史書也很難找得到幾次這樣的尊容吧?
江小龍及其大批手下在李公公的引領下,在皇帝麵前幾十步的距離就叩拜謝恩。
皇帝哈哈大笑,一邊大喊:“賢弟免禮!大家都平身!平身!”一邊快步地迎了上來。
雖然皇帝這樣叫,但是大家還是齊齊額頭觸地,恭恭敬敬地叩拜,直到皇帝上前伸手把江小龍硬給拉了起來。
等到江小龍站起身來,本來還是滿麵笑容的皇帝,忽然板了麵孔怒道:“江小龍,你可知罪嗎?”
江小龍有些莫名其妙地迴道:“微臣罪該萬死……不過微臣愚魯,還是有些不太明白,請聖上示下,微臣何罪之有?”
皇帝怒道:“這段時間你踏馬的跑到哪裏去了?到處都找不到,為什麽要躲起來?”
原來是這個事情,江小龍暗自鬆了一口氣,解釋道:“趙家莊之戰之後,微臣重疾複發,不省人事地昏睡了幾天,無法行動,因此下屬們隻好將微臣送到山中,躲藏了一段時間。”
雖然靖王一直叫他賢弟,但是現在不同了,靖王變成了宣武帝。咱們做臣子的就要有做臣子的覺悟,這一次見麵就先不要再自稱愚弟了,也不應該稱唿對方皇帝哥哥。這一點江小龍是很清醒的。
其實,江小龍的這個迴答隻有一部分是真實的。他的確是帶著部隊去找了個隱蔽安全的地方休息去了。他也的確是一直在睡覺。但是他並不是因為重疾複發而昏睡不醒,也不是身體哪裏特別的不舒服,除了打仗時有些磕磕碰碰的些小外傷之外,他並沒有什麽損傷。
不僅是他,在這段時間裏,整個江家軍的人馬都跟他一樣,每天除了大吃大喝以外,就是美美地睡大覺,在一個不為人知的世外叢林裏養精蓄銳。
他們還經常出去打獵,打迴來的收獲就馬上剝皮燒烤喝酒。
為什麽這麽做呢?因為江小龍經過形勢判斷分析,得出結論認為:聯軍其實已經到了山窮水盡的窮途末路了。雖然他們還保持有相當強悍的戰鬥力,並且糧草問題必定還能繼續支撐一段時間——趙家莊的確是他們的一個大的糧草基地,但是類似的糧草基地他們還有好幾個。
雖然因為趙家莊的被摧毀,他們的糧草供應出現了較大的困難,但是他們暫時還沒有到絕望的時刻。不過,如果在短時間之內,他們不能在戰場上取得任何實質性的突破的話,這個糧食的問題遲早會拖死他們的。
而聯軍能夠在短期內取得很大的戰果嗎?江小龍認為不能。此時青龍帝國在天京城內外集結了數不盡的重兵。聯軍再怎麽厲害也不行,因為雙方在兵力數量的對比上相差太大。
不僅如此,因為趙家莊被偷襲,聯軍他們還必須分兵保衛自己的現有的糧草基地以及運輸線。這就使得他們更無法放膽去做全力攻擊天京的行動了。
後來的事實也證明了這一點。聯軍雖說實際兵力已經達到了八十萬。但是他們在突擊定州的時候卻隻能集結了四十餘萬的部隊。
除了主攻部隊的側後需要一定的保護之外——聯軍主力此時已經基本陷入了青龍帝國-軍的團團包圍之中——他們還必須對港口、糧草基地和運輸線這類地方采取重點保護的措施。
當時鬆本久衛門曾經提出過:不要管這些港口和基地什麽的了。大家破釜沉舟,全力以赴地殺進天京城去。隻要攻陷了青龍帝國的首都,那就什麽問題都迎刃而解了。
但是多數的聯軍將領並不同意來這麽一場豪賭。先不說是否能在短期內攻克天京,就算是好不容易攻陷了,他皇帝不會跑嗎?天京城那麽大,你又兵力太少,誰也不想處在被四麵包圍的情況之下。
就別說圍攻天京了,現在整個聯軍的部隊基本上都已經處於被半包圍的狀態之下了——除了運輸線還掌握在他們自己的手裏之外,其他部隊的周邊已經基本上都是青龍帝國的重兵了。你要真是打進了天京,那皇帝不跑才怪。
皇帝跑了,你打下一座空城真的就有用嗎?他還是照樣可以發號施令啊。
到時候說不定還會被人給堵在天京城裏,成了甕中之鱉,想跑都沒地方跑了。
所以鬆本久衛門的提議很快就被多數人給否決了。
正是因為看到了聯軍已經進入了進退兩難的境地。江小龍認為,戰爭的最後結束已經隻是時間的問題了。既然如此,那他還瞎忙什麽忙?
外麵有無數的軍隊和將領在操心這些事。他江小龍兵微將寡的,還去管那麽多的閑事幹嘛?還要帶著這些弟兄們去出生入死麽?——沒這個必要了啦!
所以他幹脆,就把隊伍給拉到了一處沒有人煙的荒山野嶺去躲了起來,先舒舒服服地睡一些日子的大覺再說。
當然,這段時間他還是不斷地派人出去,密切地關注著外麵的動向的。雖然說打聽來的大多都是鄉野傳聞,而且都是過了時的,但是總比什麽都不知道的好。
說到這裏就又牽扯到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如何評價趙梁大捷、渝川港大捷和定州保衛戰的問題。在戰爭結束以後的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渝川港大捷和定州保衛戰都被官方定性為,是終結這場戰爭的關鍵性的兩場戰役。
江小龍對此從來沒有發表過任何的評論和看法。但是也有後世的史學家鬥膽指出:自趙梁大捷之後,江小龍就帶著隊伍躲了起來,遠離了這場戰爭。這種行為的本身,就是他本人對趙梁大捷的一個無聲的評價。
從實際的角度來說,後世的史學家們也紛紛認為,趙梁大捷才是決定聯軍失敗的一場關鍵性戰役。
渝川港之戰和定安保衛戰是必然會發生的,但是這兩場戰役隻是雙方在談判桌上談不攏的情況下,最後的兩次較量而已。雙方的高層都希望依靠這兩場戰役的結果,讓自己在談判桌上能爭取到更大的主動甚至是更多的利益,至於戰鬥的結果,從宏觀上來講其實已經不重要了。
因為雙方當時都是想以打促和的,隻要是沒有出現完全一邊倒的慘敗狀況,最終大家還是要迴到談判桌前的。所以史學家們認為,真正要讓大家走上談判桌的,應該是趙梁大捷。
當然,這種學術上的認知都是許多年以後的事情。
在江家軍集體整休的這段日子裏,江小龍及其下屬們過的那是相當的滋潤。但是很奇怪的是,江小龍一直沒有覺得哪兒不舒服。頭上的外傷和腦震蕩所引起的眩暈後遺症早就在幾個月之前就好了。至於肝部,好像也越來越沒什麽異樣的感覺了。
當大家關心他,問起這些情況的時候,他如實地迴答,結果在場的沒有一個精通醫術的醫生,頂多就是幾個當初跟著萬紫霞和楊晟魯學過幾天的救護醫療隊的女人,但是她們隻會簡單的外傷處理和急救,更深層次的東西是沒有學過的。
至於萬紫霞和楊晟魯,在永州之戰勝利以後。他們就自願地留在了當地,考察那裏的放射性礦物質的情況,並進行相應的分析和研究。大家分手之後就失去了聯係,再也沒有音訊了。
所以當時江小龍所麵臨的問題,是沒有人能迴答得了的,不管大家有多麽的關心。所以,所有的人就都在安慰著江小龍,紛紛說道:沒有感覺就是表示病情正在向好的方向發展,這應該是喜事,所以大帥您也就不必再擔心了等等。
隻有喝多了的趙樹勇嘟嘟囔囔地說道:“有些人病入膏肓的時候也是這樣。病人總覺得自己越來越好了,其實已經到了什麽藥都不起作用的最後時刻了,這就是所謂的迴光返照……”
還沒等他把這句話說完,他立刻就被吳浩雄和趙貴忠等人給打了出去。
江小龍對自己的病情也很是疑惑和鬱悶。他對現代醫學沒什麽研究,但是非常信服萬紫霞的判斷——而且他相信萬紫霞必定就是他的前世女友雲夢夏。那雲夢夏是誰啊?那可是前世國際著名的醫學專家來的。她的判斷能有錯麽?
但是皇帝並不知道這些事情。他隻知道江小龍確實是身上有著很重的病,根據楊晟魯以及其他了解情況的屬下等人私下裏向他匯報的說法,江小龍身上的病恐怕還是不治之症!
“真是天妒英才,英年早逝啊!”皇帝有時候私下裏也有些感歎。
一方麵江小龍在戰爭中的表現,的確是非常的厲害,簡直到了令人暗自恐懼的程度——他的帶兵方法,他的奇思妙想,他對細節的嚴格要求和把控,對戰機的精準掌握,以及戰術上麵的各種層出不窮的奇招妙招,都不是當時的那些將領們所具備的。
更恐怖的是,他好像還知道許許多多其他同時代的人所不知道的東西。這家夥簡直是個神鬼莫測的對手——萬一這小子要是真與我們為敵的話,誰特麽的敢拍胸脯保證一定能擊敗他?
這個之前一直在鄉野胡混的小無賴,突然之間就成為了全國矚目的大英雄——這很荒唐!
而且還令人百思不得其解——除了民間傳說的天神附體之類的神怪說法之外,似乎也沒有別的什麽好解釋的。
靖王其實也不怎麽信神,對那些神神叨叨的說法不置可否。所以靖王在當皇帝之前,對江小龍總是很忌憚的。他總是想著要怎麽打壓他,甚至迫切地希望他能在哪一場戰役之中,忽然間的為國盡忠、自然死亡了。
不過靖王也很矛盾,每逢碰到重大的難題的時候,他就會不由自主地想到這個小家夥。甚至在後來跟聯軍代表團談判的時候,他也迫切地希望江小龍能參加這些重要的談判會議。
他有一種感覺:這個江小龍一定會那些外國人的語言,至少會其中的一兩種。而且他還相當的了解那些外國佬的行為和思維方式。似乎比所有的人都了解——這是他的直覺。
後來的事實也證明了,他的直覺是對的。
還有就是,他發覺每逢極其重要的大事的時候,這個小家夥出的主意都是很老到的。即便是有著靖王第一謀士之稱的駱荊山,也無法與他相比。
按照江小龍的話來說,叫做:“沒有比對,就沒有傷害。”
駱荊山確實老謀深算。但是他的智慧大多都是用在了政治權謀以及溜須拍馬上了。有他在,靖王很受用,在朝廷的權謀爭鬥之中,他也肯定比江小龍要能幹。
但是在與洋人打交道這方麵,包括打仗和談判,皇上深信當世恐怕是沒有人能比得上江小龍的——就他當時所知道的所有人而言。
這也是皇上——當初的靖王——心裏很矛盾的地方。他一方麵想打壓江小龍,因為他太能幹;另一方麵他又很想拉攏江小龍,因為他太能幹。
至於能不能拉攏得到,靖王實在是沒有把握——這還是因為他太能幹。
真正能幹的人,是很難拉攏得到的!
因為你想讓他幫你幹的事情,你想讓他幫你實現的目標,他都能做得到——那他為什麽還要幫你做呢?
除非他沒什麽野心!
如今戰爭結束了。江小龍也入了京,現在就站在了他這位皇帝的麵前,說起了他身上的不治之症——這個說法極有說服力,皇帝當即就麵色沉重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