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相父可坦然受之,朕隻是順水推舟。”


    “而且,朕還沒有封完,內侍的旨意也還沒有念完呢!”


    聽到這話,諸葛亮隻能作罷。


    接著劉禪迴到龍椅之上。


    隻聽內侍繼續用著尖銳的嗓子開始緩緩道:“武鄉侯諸葛亮,在任期間,任用賢臣。”


    “高祖皇帝起,定下異姓不能為王,然祖製昔年也是怕天下有異,異王謀反。”


    “遂,封劉姓為王,其目的乃是為了朝堂有異之時,劉姓王者,可率軍進京師除奸。”


    “然,高祖皇帝崩後,為王者,可見其取亂之禍也。”


    “故,封王封地,不可取。”


    “但,有功之臣,豈能不封賞乎?”


    “朕,思慮再三,決定打破祖製,今漢非先漢,為王者,可不擁其封地,如此一來,便不會出先漢之亂!”


    “諸葛丞相勞苦功高,祖籍南陽,朕意,封丞相為南陽王!”


    “什麽?”


    太監將聖旨上麵的內容念出來之後,所有人,都傻眼了。


    南陽王。


    好家夥,居然封王了。


    “陛下,這萬萬不可啊!”諸葛亮也是被這一手,給來了個懵逼表情。


    他完全沒有想到,劉禪,居然要封他為王。


    這開什麽玩笑?


    當年,曹操自封為魏王的時候,他們可是跳腳罵娘的啊。


    現在,輪到他了?


    這場景何其的相似。


    曹操是丞相,他也是丞相。


    曹操從丞相的位置,進為魏王,他從丞相的位置,進位為南陽王……


    諸葛亮有些被嚇到了。


    “陛下,萬萬不可,請陛下,收迴成命,尊高祖皇帝之祖製,萬萬不可封臣為王。”


    本來,他以為,最多,就是一個國公。


    現在看來,還是他太小看劉禪了。


    這一出手,就是王。


    隨著諸葛亮的話語落下之後,其他大臣,也是麵麵相覷。


    不知道,該不該站出來說些什麽。


    封王,說白了,就是像劉禪說的那樣子,乃是取禍之道。


    可是諸葛亮的功勞和地位擺在那裏。


    除了封王,還能對諸葛亮有什麽封賞呢?


    顯然是沒有的,除了這個,那就是封王了。


    可是封王,那就真的是違背了祖製。


    如果其他事情政策,因為時代的不同,所以要改革,是為了造福民生,那無可厚非。


    但是,現在這個封王,對於百姓來說,能有什麽好處呢?


    一個王,帶來的,絕對不是好處,而是禍患。


    但是,話又說迴來了。


    剛剛,劉禪說,封王不封地。


    就像他們封公那樣子,隻是頂著一個頭銜,並沒有實際上的封地。


    如此一來,確實也不是那麽不能接受的樣子。


    這也是,他們為什麽沒有急著開口的原因。


    一方麵,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去違反祖製,封王。


    沒錯,就是沒有任何實際上的意義,相反,這隻是個人情感問題。


    就是劉禪覺得諸葛亮該封王的問題。


    劉禪聽到諸葛亮推辭的話,當即便開口勸道:“相父,剛剛朕已經說了,封王不封地。”


    “所以,相父為何不答應呢?”


    “我朝違背祖也不是一次兩次了,況且,相父也說了,祖製不是不可違背,要因時而異。”


    “這……”諸葛亮一時間,竟然無言以對。


    這話,確實是他說的,還真的沒辦法反駁。


    “可是,陛下,我朝違背祖製,每次,都是為民爭利也。”


    “如今,封王之舉,非但不能為民爭利,反而,要與民爭利。”


    “臣,多拿一分俸祿,那到百姓手裏的錢又或者,到地方的基礎建設的一磚一瓦,就要少上那麽一分。”


    “所以,臣還請陛下,收迴成命吧!”


    諸葛亮還是不肯接受。


    這搞得劉禪有些無奈。


    說實話,他是非常想要諸葛亮為王的。


    無他,諸葛亮值得,也應該。


    “相父,您說的,縱然有道理,可是朕聽聞,相父為相的俸祿,還有侯爵的俸祿,有一大部分,都拿去做善事了。”


    “補貼那些偏遠地區的百姓,記得相父說過,紅薯土豆之物,讓人人都能吃得起飽飯。”


    “可是,我們的偉大事業,還沒有成功。”


    “我們的最終目的,是要讓全天下的百姓,都擺脫貧窮,讓天下間的百姓,都能夠擁有不少的錢糧。”


    “如此一來,百姓們,才能過上幸福美滿的生活。 ”


    “這才是我們真正的目的。”


    “相父將俸祿分給那些偏遠地區,助那些地方修路,搞基礎建設。”


    “如此一來,就算是相父封王,那又如何呢?”


    “試問,天下間,誰會說相父當王,是與民爭利?”


    “恐怕沒有吧!”


    劉禪又一次,把諸葛亮給說得啞口無言。


    這事還真的有。


    不是他諸葛亮怎麽樣,做作什麽的,實在是俸祿太多了。


    多到花不完。


    他從小的家教,就是要勤儉節約。


    不該用的錢不用,不該買的東西不買。


    這就造成了,他的子女們,也是這樣。


    看著自己家中的錢糧越來越多。


    於是,他就想到那些偏遠地區的百姓們,他們雖然能吃得起飯。


    但是,生活依舊艱苦。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這樣的生活,在有些人看來,很是愜意。


    但是他諸葛亮之前就是這樣生活的,非常清楚。


    如果是手中有錢糧,不用為了這個煩惱,讀書之餘的時間,去農作的話,那確實是非常的愜意。


    因為他就是如此。


    當時,他還想過,如果每天都為了錢糧而去勞作的話,那他諸葛亮,肯定是沒有時間來去讀書的。


    而他能一邊農作,還一邊讀書,閑暇的時候,還能夠約三兩好友,來去喝酒談天說地。


    這些,都是建立在他諸葛家,還算是有錢財的前提下。


    所以那些剛好過日子的百姓們,那其實還是非常清苦的。


    要擺脫這一點,那就得修路。


    記得大將軍獨孤言曾經說過一句話,要想富,先修路。


    隻有將道路給修順暢了,那來往方便了,人自然會多起來。


    人多起來,那就能夠帶動經濟。


    山村那邊的農產品,也容易拉到城中去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開局先取西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愛吃酸甜醃黃瓜的許長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愛吃酸甜醃黃瓜的許長並收藏三國:開局先取西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