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準了!”
劉禪立即答應道。
接著便開口道:“封,所有大臣,都在原有的爵位上,晉升一級。”
“凡為侯爵者,都晉升一級至縣公!”
劉禪的這道口諭一下,旁邊的太監,立馬開始忙活起來。
開始為大臣們擬旨。
這一下,聖旨落實,眾人都不再似之前那般愁眉苦臉了。
都升爵位了,那還有什麽好愁眉苦臉的呢?
雖然,不能世襲爵位,挺可惜的,也挺痛心的。
但是,世襲製的取消,剛剛聖旨都已經下了,那就沒有反悔的可能。
如此一來的話,現在得到的加爵,那算是意外所得了。
事實就是如此。
如果沒有加爵的話。
那爵位世襲製也取消了。
等了一會後,太假已經將有爵位的大臣,全部給列了出來,這些大臣們,都能加一級。
至於那些沒有爵位的,那就沒有辦法了。
自然不能再去設立爵位。
沒有大功,肯定是不能的。
爵位,那就相當於給這些大臣們,再發一份俸祿。
那是很消耗錢財的。
這個時候,獨孤言又開口了。
“對了,陛下,考慮到現在,大臣們,很多都封了公爵。”
“但是這公爵,按照祖製,差不多,就是要前往封地的。”
這個縣公,其實就是一個縣城的領導者。
但是,獨孤言當然不會讓他們去封地,做什麽縣公。
於是便繼續道:“但是這朝廷的運轉,還是需要諸位臣公的。”
“如此一來,那便不能前往封地,因此,臣建議,公爵的封地,還是由地方官員管轄。”
“而臣公們,也能繼續在這朝堂之上,維持朝堂的運轉。”
“為朝堂,為國家做貢獻。”
此言一出,眾臣又是一愣。
好家夥,他們怎麽感覺又被獨孤言給坑了。
這個公爵,感情,就是一個虛爵位,還是跟侯爵一樣啊。
隻是俸祿高了一點。
封地繼續給地方官員管理的話,那就跟他們沒有絲毫關係了。
他們隻是盯著這麽一個頭銜而已。
不過……還能怎麽樣呢?
其實獨孤言說的,也不是沒有道理。
相比於去封地赴任。
其實在朝廷上,他們的地位比較高。
去封地赴任,前期,雖然能夠撈很多,但是難免,而且,還是合法的,因為那些地方就是他們的。
可是,這樣一來,難免會被朝堂延誤。
那自身的安全,也是沒有辦法去保障。
況且,還有一點,那就是,他們現在的職位大多數都是二品或者三品。
簡雍和孫乾,還有糜竺,那可都是正一品大員。
李嚴也是,實打實的正一品,權力甚至比起他們三人,還要高。
因為他李嚴乃是尚書之職,那是六部之一的一把手。
可是與關羽等人同等地位的。
他李嚴,怎麽可能會舍棄一品大員的位置,從而去一個縣裏麵任職呢?
甚至其他不是一品大員的縣公,也不願意去。
要知道,在朝堂之上,那裏始終比封疆大吏,地位要高。
封疆大吏,雖然權力大一點,可是他們這些人,都是皇帝近臣。
封疆大吏,不一定能夠調進京城來。
但是,他們這些二品大員,那是絕對有資格去做封疆大吏的。
這點是毋庸置疑的。
“好,既然如此,那縣公爵位的封地,還是由地方官員管理。”劉禪立馬拍板。
就這樣,那些人的爵位,都定下來了。
接著,劉禪就示意太監繼續。
封完一個吳與為藍田公,那其他北伐功臣,也是要封的。
接著,劉禪又分封了其他武將,比如田喻,張苞,還有魏延,還有張飛,關羽,等等……很多功臣。
當然,還包括徐庶,黃權,黃忠,以及劉巴等等……
可惜的是,現在黃忠已經上不了朝了。
實在是太老了,天天在家裏吊著一口氣。
好在,人還在,還沒有去世。
劉禪也請了最好的大夫,日夜輪流守著黃忠。
有什麽情況,也可以立馬應對。
這樣的功臣,當然要盡全力保住。
想當初黃忠一箭,在三軍陣前射殺曹軍統帥級別的主將曹仁。
這樣的功勞,可謂是潑天大功了。
等全部人分封完了之後。
劉禪,這才把目光投向諸葛亮。
接著示意旁邊的太監。
隻見太監,從另一邊,拿出一張聖旨。
這一刻,所有人,都屏住了唿吸。
想看看,諸葛亮,究竟會被封什麽。
他們都很期待,以他們的功勞,都能封公。
那諸葛亮這樣的北伐大功,該會封什麽呢?
要知道,諸葛亮率軍,可是拿下大半個魏國,其餘小部分,則是大將軍獨孤言取的。
當然,大將軍獨孤言,還滅了吳國,可謂是參與了兩次滅國之戰。
接著,隻聽太監用著尖銳的聲音緩緩道:“陛下有旨,丞相諸葛亮,武鄉侯,請聽旨!”
聽到這話,諸葛亮,緩緩的起身,然後朝著劉禪拱手。
“臣,諸葛亮聽旨!”
“順應天時,受茲受命,丞相諸葛亮,自先帝顛沛流離之際,便追隨先帝,出茅廬,參赤壁,定荊州,後轉益州為相。”
“在任期間,兢兢業業,大力改革,鼓動民生,使我大漢國力蒸蒸日上。”
“百姓無一不歡天喜地,讚歎我大漢,出了一個好丞相。”
“先帝臨終之際,更是將朕托付於丞相。”
“自丞相受命以來,夙夜憂歎,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寫下出師一表。”
“東出潼關。”
“一戰大勝,先敗曹爽,後俘司馬,再次於鼓樓之上,揮筆寫下進軍一表。”
“而後揮師北上,還於舊都洛陽。”
“雖已實現出師一表,然感天地豈能存二主乎?”
“故此繼續北上,取兗州,冀州,並州,幽州,徹底奠定天下一統。”
“此等功績,古今罕有,民間,更是對丞相有一種讚美。”
“讚美丞相為千古一相。”
“於朕看來,丞相不僅僅是千古一相,更是千古賢相。”
“既民間也如此,那朕就下承民意,封,丞相諸葛亮為,千古一相頭銜!”
劉禪立即答應道。
接著便開口道:“封,所有大臣,都在原有的爵位上,晉升一級。”
“凡為侯爵者,都晉升一級至縣公!”
劉禪的這道口諭一下,旁邊的太監,立馬開始忙活起來。
開始為大臣們擬旨。
這一下,聖旨落實,眾人都不再似之前那般愁眉苦臉了。
都升爵位了,那還有什麽好愁眉苦臉的呢?
雖然,不能世襲爵位,挺可惜的,也挺痛心的。
但是,世襲製的取消,剛剛聖旨都已經下了,那就沒有反悔的可能。
如此一來的話,現在得到的加爵,那算是意外所得了。
事實就是如此。
如果沒有加爵的話。
那爵位世襲製也取消了。
等了一會後,太假已經將有爵位的大臣,全部給列了出來,這些大臣們,都能加一級。
至於那些沒有爵位的,那就沒有辦法了。
自然不能再去設立爵位。
沒有大功,肯定是不能的。
爵位,那就相當於給這些大臣們,再發一份俸祿。
那是很消耗錢財的。
這個時候,獨孤言又開口了。
“對了,陛下,考慮到現在,大臣們,很多都封了公爵。”
“但是這公爵,按照祖製,差不多,就是要前往封地的。”
這個縣公,其實就是一個縣城的領導者。
但是,獨孤言當然不會讓他們去封地,做什麽縣公。
於是便繼續道:“但是這朝廷的運轉,還是需要諸位臣公的。”
“如此一來,那便不能前往封地,因此,臣建議,公爵的封地,還是由地方官員管轄。”
“而臣公們,也能繼續在這朝堂之上,維持朝堂的運轉。”
“為朝堂,為國家做貢獻。”
此言一出,眾臣又是一愣。
好家夥,他們怎麽感覺又被獨孤言給坑了。
這個公爵,感情,就是一個虛爵位,還是跟侯爵一樣啊。
隻是俸祿高了一點。
封地繼續給地方官員管理的話,那就跟他們沒有絲毫關係了。
他們隻是盯著這麽一個頭銜而已。
不過……還能怎麽樣呢?
其實獨孤言說的,也不是沒有道理。
相比於去封地赴任。
其實在朝廷上,他們的地位比較高。
去封地赴任,前期,雖然能夠撈很多,但是難免,而且,還是合法的,因為那些地方就是他們的。
可是,這樣一來,難免會被朝堂延誤。
那自身的安全,也是沒有辦法去保障。
況且,還有一點,那就是,他們現在的職位大多數都是二品或者三品。
簡雍和孫乾,還有糜竺,那可都是正一品大員。
李嚴也是,實打實的正一品,權力甚至比起他們三人,還要高。
因為他李嚴乃是尚書之職,那是六部之一的一把手。
可是與關羽等人同等地位的。
他李嚴,怎麽可能會舍棄一品大員的位置,從而去一個縣裏麵任職呢?
甚至其他不是一品大員的縣公,也不願意去。
要知道,在朝堂之上,那裏始終比封疆大吏,地位要高。
封疆大吏,雖然權力大一點,可是他們這些人,都是皇帝近臣。
封疆大吏,不一定能夠調進京城來。
但是,他們這些二品大員,那是絕對有資格去做封疆大吏的。
這點是毋庸置疑的。
“好,既然如此,那縣公爵位的封地,還是由地方官員管理。”劉禪立馬拍板。
就這樣,那些人的爵位,都定下來了。
接著,劉禪就示意太監繼續。
封完一個吳與為藍田公,那其他北伐功臣,也是要封的。
接著,劉禪又分封了其他武將,比如田喻,張苞,還有魏延,還有張飛,關羽,等等……很多功臣。
當然,還包括徐庶,黃權,黃忠,以及劉巴等等……
可惜的是,現在黃忠已經上不了朝了。
實在是太老了,天天在家裏吊著一口氣。
好在,人還在,還沒有去世。
劉禪也請了最好的大夫,日夜輪流守著黃忠。
有什麽情況,也可以立馬應對。
這樣的功臣,當然要盡全力保住。
想當初黃忠一箭,在三軍陣前射殺曹軍統帥級別的主將曹仁。
這樣的功勞,可謂是潑天大功了。
等全部人分封完了之後。
劉禪,這才把目光投向諸葛亮。
接著示意旁邊的太監。
隻見太監,從另一邊,拿出一張聖旨。
這一刻,所有人,都屏住了唿吸。
想看看,諸葛亮,究竟會被封什麽。
他們都很期待,以他們的功勞,都能封公。
那諸葛亮這樣的北伐大功,該會封什麽呢?
要知道,諸葛亮率軍,可是拿下大半個魏國,其餘小部分,則是大將軍獨孤言取的。
當然,大將軍獨孤言,還滅了吳國,可謂是參與了兩次滅國之戰。
接著,隻聽太監用著尖銳的聲音緩緩道:“陛下有旨,丞相諸葛亮,武鄉侯,請聽旨!”
聽到這話,諸葛亮,緩緩的起身,然後朝著劉禪拱手。
“臣,諸葛亮聽旨!”
“順應天時,受茲受命,丞相諸葛亮,自先帝顛沛流離之際,便追隨先帝,出茅廬,參赤壁,定荊州,後轉益州為相。”
“在任期間,兢兢業業,大力改革,鼓動民生,使我大漢國力蒸蒸日上。”
“百姓無一不歡天喜地,讚歎我大漢,出了一個好丞相。”
“先帝臨終之際,更是將朕托付於丞相。”
“自丞相受命以來,夙夜憂歎,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寫下出師一表。”
“東出潼關。”
“一戰大勝,先敗曹爽,後俘司馬,再次於鼓樓之上,揮筆寫下進軍一表。”
“而後揮師北上,還於舊都洛陽。”
“雖已實現出師一表,然感天地豈能存二主乎?”
“故此繼續北上,取兗州,冀州,並州,幽州,徹底奠定天下一統。”
“此等功績,古今罕有,民間,更是對丞相有一種讚美。”
“讚美丞相為千古一相。”
“於朕看來,丞相不僅僅是千古一相,更是千古賢相。”
“既民間也如此,那朕就下承民意,封,丞相諸葛亮為,千古一相頭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