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建立上海港一年多以來,這裏發生了天翻地覆的..lā
本來的上海縣隻是上海城隍廟,上海豫園那一帶,現在往北擴大到蘇州河一線。
黃浦江邊上,隨著南洋銀行上海分行的建立,這裏變成了江南的中心城市。盡管南京還在滿清手中,滿清大軍隨時可能威脅到上海,但是現在的上海,所有新蓋的建築物全部是用水泥和鐵芯蓋成的五六層樓高的樓房。
用水泥和鐵芯建造的樓房極其堅固,一旦打起仗來,每一棟建築物都可以改建成一座堅固的城堡。假如清軍真的打到上海,他們將會發現,這座城市雖然沒有外麵的城牆,可是一旦進入市區,就會落入城堡群的包圍之中。
隨著上海港的建成,大量的絲綢和茶葉通過這裏,運往東南亞和日本,換成了大量的白銀、黃金、香料、珠寶和其他奢侈品送迴國內。
由於出口貿易帶來了巨大的利潤,加上農田價格的暴跌,很多士紳大族都把農田改成了桑田、棉田和茶林,大量的種植桑樹、棉花和茶葉。這樣他們所需要的佃戶可以減少了,可是生產出的東西價值卻更高。
至於江南的糧食減產,這個問題根本不需要擔心,因為番薯的大麵積種植,使得老百姓獲得了高產的糧食,再加上東南亞的糧食過剩,而且王新宇在東南亞開發的稻田生產出的糧食價格十分便宜,地主士紳種植桑田,賣出生絲,換成銀子後購買東南亞來的糧食,價格遠比自己生產糧食要便宜得多。
生絲和棉花生產量加大了,隨之產生的就是紡織業的發展。
上海,蘇州,杭州,每一座城市裏麵都出現了大規模的紡織廠。紡織業的發展,刺激了工匠更新改進紡織設備,各家紡織廠之間進行競爭,大家都在爭著改進設備,使得自己可以生產出更多的紡織品。
各種水力、畜力的紡織機器誕生,使得產量得到極大的提高,加上廠家之間的競爭,絲綢品的價格下降。
雖然絲綢品價格降低了,可是並沒有因此讓廠家虧損,反而賺取更多的利潤,因為首先是生產成本大幅度降低,其次是銷售量猛增。
因為價格下跌的緣故,滿清的江寧織造府已經不再自己生產絲綢製品,而是偷偷派人來上海等地購買最上等的絲綢,自己包裝後,變成貢品送去北京。因為從上海等地購買的絲綢價格,要比他們自己生產更加便宜,而江寧織造府的官員們也因此能夠從中賺取更多的利潤,把更多的銀子揣入自己的口袋裏。
“想不到我們紡織業的發展,反而讓滿清那些官員貪墨更多的銀子啊!”聽了陳永華的稟報,張煌言感歎道。
陳永華搖著扇子笑道:“那就讓貪墨貪墨好了!滿清的貪官對我們來說是好事!到時候我們北伐的時候,那些人說不定就反了!”
每個月都有大批滿清官員來購買絲綢製品,這使得那些滿清官員反而是在暗中倒向了明廷這一邊。他們賺來的錢,都是從這邊賺來的,一旦出了事,滿清朝廷不會放過他們,他們唯一的出路就是向明軍投降。
張煌言翻了一下賬目,又問道:“也不知道為何,南海王為何不自己捏住八旗特供品的供貨渠道呢?利潤那麽高的東西,卻偏偏讓吳三桂那狗賊獲利?”
這個時候明軍這邊也有賣八旗特供品,不過直接走上海,通過江南進入滿清控製區的八旗特供品數量極少,隻有吳三桂那邊賣出的八旗特供品的一個零頭都不到。而明軍這邊出售的八旗特供品主要是針對山海關外,朝鮮和日本等地。
陳永華笑著道:“其實讓吳三桂獲利,也是一個長遠的計劃。這次金華之戰,韃子已經開始吃到八旗特供品的苦頭了!一旦這種東西的危害性全麵暴露出來,滿清朝廷肯定要大量禁止!等那個時候,吳三桂不反也得反了!”
人都一樣,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現在的吳三桂,憑借著專營八旗特供品賺得盆滿缽滿的,這東西的利潤實在是高得嚇人,比卷煙的利潤不知道高了多少倍,吳三桂都有些不大想要卷煙生意了,隻想著專門做八旗特供品。隻是考慮到順手賣卷煙還能賺點零花錢,這才沒放棄卷煙生意。
若是清廷突然頒布法律,下令銷毀八旗特供品,並禁止八旗特供品流入,那麽依靠八旗特供品發了橫財的吳三桂會怎麽樣?
清廷多次削減吳三桂的兵力,就是因為拿捏住了軍費這一塊。雲貴一帶山多地少,物產貧瘠,種出來的糧食連自己都養活不了,隻能依靠清廷給吳三桂提供銀兩和糧食。所以好幾次清廷要求吳三桂削減兵力,吳三桂隻能老老實實的裁軍。
不裁軍能怎麽樣?朝廷不給你糧食和軍餉,你吳三桂養得起那麽多人嗎?
可是現在好了,有了八旗特供品的生意之後,清廷就再也沒辦法捏住吳三桂的命門。吳三桂依靠專營八旗特供品生意賺來的銀子,給平西王府漢八旗和綠營發下足夠的軍餉,用這些銀子購買大量糧食,同時還打造了不少武器。至於之前裁軍被裁減下來的人員,吳三桂給他們買了田地,變成軍墾戶,藏兵於民。
吳三桂這一係列小動作,自然都瞞不住天地會。
雖然吳三桂這樣做是為了自保,他知道隻有藩王手中有兵力,才不會被朝廷隨時拿下,但是吳三桂已經引起了清廷的猜忌。
一旦八旗特供品的危害暴露,到了那時候,吳三桂就算是不想反也隻能反了。
若是吳三桂反了,他就隻能依靠明軍,否則僅僅憑借吳三桂的兵力,很難同清軍抗衡。而吳三桂此人的野心不大,他要的就是一個地方藩王罷了。他不是要藩王嗎?那就先滿足吳三桂的要求,反正吳三桂年老了,也活不了幾天。
萬裏之外,巴達維亞城外。
土堆已經逐漸堆到距離城池不足一裏的地方,城內的荷蘭人開炮轟擊了幾次,都沒有任何效果。
半個月之前,一艘在印度洋活動的雙體快帆船迴來匯報,說荷蘭人的主力艦隊已經出現在印度洋上,即將通過阿拉伯半島。
根據時間的計算,荷蘭艦隊預計還有一個多月的時間就能抵達馬六甲海峽。明軍必須在荷蘭艦隊抵達馬六甲海峽之前拿下巴達維亞,並把這裏建成一座堅固的城堡,對外麵幾座炮台進行改建,增加威力更大的重炮。
隻要荷蘭人丟失了巴達維亞,而那邊英國人在美洲占領了紐約的消息也差不多會在荷蘭艦隊進入馬六甲海峽的時候傳到,到了那個時候,荷蘭人可能會先試探進攻新加坡和巴達維亞等地,在威力強大的炮台麵前吃到大虧之後,荷蘭人發現無法攻克這次城市,他們就隻能被迫返迴歐洲,去應對英國人的威脅。
了解英荷戰爭結果的王新宇在福州指揮圍城作戰,沒有到南洋來。不過很多事情他都已經交代給張玉坤,也對艾伯特提起過,讓英國人必須小心應對荷蘭人。
土台斜坡修建好之後,當地監工和明軍士卒們監督當地民壯,在土台後麵挖掘。
其實布置臼炮陣地,就是先把土台往前推進,然後在後麵挖掘壕溝,再挖掘一個大坑,把臼炮運進大坑內布置好即可。這樣城頭的火炮無法攻擊臼炮陣地,臼炮卻可以利用自己的彈道曲線攻擊城牆。
城頭的荷蘭人一直看著明軍在布置臼炮陣地,他們不甘心就這樣等死,期間荷蘭人組織了兩次反撲,結果都被嚴陣以待的明軍打退迴去。
荷蘭人的反撲,他們剛剛出城,向明軍陣地發起進攻的時候,就遭到了火炮轟擊。接著明軍用火槍和亂箭,把荷蘭人放在前麵當炮灰的土著兵打得死傷慘重。
損失慘重的土著兵畢竟不是經過嚴格訓練的荷蘭兵,死傷超過百分之十之後,土著兵就開始崩潰,推搡著荷蘭人,又給擁擠迴城內。
發現土著兵一點不靠譜,可是約翰·馬綏掘也不敢讓城內數量不多的荷蘭人出來搶奪明軍炮兵陣地,畢竟他對土著人兵和黑人兵也不放心,他擔心一旦荷蘭兵的數量減少到一定的程度,就無法彈壓住手中有武器的土著兵和黑人兵,那時候明軍都不需要攻城了,隻要城內的內亂就能讓荷蘭人丟失巴達維亞。
“臼炮已經就位!”布置好了臼炮陣地,臼炮千總前來稟報。
張玉坤下令道:“好!準備一下!準備轟擊城牆!所有的步兵全部待命,一旦轟破城牆,馬上發起攻城行動!”
一門門臼炮在土台後麵的大坑內架了起來,六十四磅臼炮炮口朝天,彈藥手和輔兵搬運一箱箱的炮彈,搬運一桶桶火藥,從壕溝魚貫而入,進入臼炮陣地上。
“準備,裝填火藥,裝填炮彈!”臼炮把總下令道。
炮手們往臼炮小小的藥室內裝填進火藥,再把實心炮彈從炮口裝入。第一輪發射,發射的都是實心炮彈,用來調整數據。等到調整好了,再發射價格昂貴得多的開花炮彈。
“開炮!”幾名軍官手中小旗搖動。
臼炮陣地上發出了一片轟鳴聲,炮口噴出火光,炮彈騰空而起,向四百多米外的巴達維亞城牆狠狠砸了過去。
“敵人開炮了!”城頭的荷蘭人大驚。
首輪炮擊,十二發六十四磅實心炮彈隻有三發命中,沉重的炮彈飛到高空,重重落下,砸在城牆上。雖然隻有三發炮彈擊中,可是如此重的炮彈砸下來,城牆上麵還是馬上就出現了裂縫,中彈之處石頭迸裂,碎石橫飛。
沒有擊中城牆的炮彈不是飛進城內,砸塌了房屋,就是落在城外,在地麵上留下一個巨大的彈坑。
臼炮炮彈的撞擊力量非常大,可是偏偏又是非常節省火藥,就算是連續用臼炮轟擊上三四天時間,也消耗不了多少炮彈,而城牆是經不住那麽多天轟擊的。
按照臼炮一個小時可以發射十發炮彈來算,每發射一個小時冷卻半個小時,這樣一門炮一天也能發射一百六十發炮彈,十二門臼炮,若是連續發射三天到四天,就能把幾千發威力巨大的重型炮彈砸到城牆上。
城內的約翰·馬綏掘聽到炮聲,感到心驚肉跳。盡管第一輪炮擊,明軍命中率極差,但是他很清楚,接下來的炮擊,命中率肯定會大幅度上升。
幾分鍾後,第二輪炮擊開始。
“嘭嘭嘭”城內的荷蘭人聽到明軍炮兵陣地上響起一片火藥氣體的膨脹聲,接著就看到土台下麵騰起了十二個黑色的鐵球,升入高空,向自己的城牆狠狠砸了過來。
鐵球進入最高點,開始下落。
七發炮彈砸在城牆上,發出令人牙酸的石頭崩裂聲,炮彈在城牆上留下了一道道裂縫,中彈的地方石頭亂飛。其中一發炮彈砸中了女牆,頓時一大片的女牆轟然倒塌。
接著,第三輪炮擊開始了,砸過來的仍然是實心炮彈,這次有八發炮彈擊中城牆。有的炮彈直接砸在城頭,地板上的城磚碎裂了一大片,飛起的碎磚塊砸在城頭火炮上麵,發出一陣金屬碰撞的聲音。
“砰”一發炮彈落在菱堡上,炮彈剛好砸在堡壘脆弱的頂部,在屋頂擊穿一個大洞,炮彈鑽入堡壘內,砸得裏麵石頭磚塊迸濺,菱堡內慘唿連連,血肉橫飛。
明軍炮擊了一個小時,發射了十二輪,平均五分鍾進行一輪齊射,這第一個小時,發射的都是實心炮彈。
炮擊停止下來,荷蘭人知道,明軍肯定在給臼炮降溫。
“趕快,修複城頭!”約翰·馬綏掘大喊著下令。
這寶貴的半個小時荷蘭人可不敢浪費,他們要盡可能的修複城頭,修複城堡,這樣才能讓城池多承受幾輪炮擊。
臼炮陣地上,明軍士卒們挑來水,把一桶桶水澆在炮身上,把水灌入炮膛,給臼炮降溫,然後再用拖把對炮膛內部進行清理,幹燥。
經過半個小時的降溫工作,炮筒的溫度下降。接著,明軍就開始發射開花炮彈。(未完待續。)
本來的上海縣隻是上海城隍廟,上海豫園那一帶,現在往北擴大到蘇州河一線。
黃浦江邊上,隨著南洋銀行上海分行的建立,這裏變成了江南的中心城市。盡管南京還在滿清手中,滿清大軍隨時可能威脅到上海,但是現在的上海,所有新蓋的建築物全部是用水泥和鐵芯蓋成的五六層樓高的樓房。
用水泥和鐵芯建造的樓房極其堅固,一旦打起仗來,每一棟建築物都可以改建成一座堅固的城堡。假如清軍真的打到上海,他們將會發現,這座城市雖然沒有外麵的城牆,可是一旦進入市區,就會落入城堡群的包圍之中。
隨著上海港的建成,大量的絲綢和茶葉通過這裏,運往東南亞和日本,換成了大量的白銀、黃金、香料、珠寶和其他奢侈品送迴國內。
由於出口貿易帶來了巨大的利潤,加上農田價格的暴跌,很多士紳大族都把農田改成了桑田、棉田和茶林,大量的種植桑樹、棉花和茶葉。這樣他們所需要的佃戶可以減少了,可是生產出的東西價值卻更高。
至於江南的糧食減產,這個問題根本不需要擔心,因為番薯的大麵積種植,使得老百姓獲得了高產的糧食,再加上東南亞的糧食過剩,而且王新宇在東南亞開發的稻田生產出的糧食價格十分便宜,地主士紳種植桑田,賣出生絲,換成銀子後購買東南亞來的糧食,價格遠比自己生產糧食要便宜得多。
生絲和棉花生產量加大了,隨之產生的就是紡織業的發展。
上海,蘇州,杭州,每一座城市裏麵都出現了大規模的紡織廠。紡織業的發展,刺激了工匠更新改進紡織設備,各家紡織廠之間進行競爭,大家都在爭著改進設備,使得自己可以生產出更多的紡織品。
各種水力、畜力的紡織機器誕生,使得產量得到極大的提高,加上廠家之間的競爭,絲綢品的價格下降。
雖然絲綢品價格降低了,可是並沒有因此讓廠家虧損,反而賺取更多的利潤,因為首先是生產成本大幅度降低,其次是銷售量猛增。
因為價格下跌的緣故,滿清的江寧織造府已經不再自己生產絲綢製品,而是偷偷派人來上海等地購買最上等的絲綢,自己包裝後,變成貢品送去北京。因為從上海等地購買的絲綢價格,要比他們自己生產更加便宜,而江寧織造府的官員們也因此能夠從中賺取更多的利潤,把更多的銀子揣入自己的口袋裏。
“想不到我們紡織業的發展,反而讓滿清那些官員貪墨更多的銀子啊!”聽了陳永華的稟報,張煌言感歎道。
陳永華搖著扇子笑道:“那就讓貪墨貪墨好了!滿清的貪官對我們來說是好事!到時候我們北伐的時候,那些人說不定就反了!”
每個月都有大批滿清官員來購買絲綢製品,這使得那些滿清官員反而是在暗中倒向了明廷這一邊。他們賺來的錢,都是從這邊賺來的,一旦出了事,滿清朝廷不會放過他們,他們唯一的出路就是向明軍投降。
張煌言翻了一下賬目,又問道:“也不知道為何,南海王為何不自己捏住八旗特供品的供貨渠道呢?利潤那麽高的東西,卻偏偏讓吳三桂那狗賊獲利?”
這個時候明軍這邊也有賣八旗特供品,不過直接走上海,通過江南進入滿清控製區的八旗特供品數量極少,隻有吳三桂那邊賣出的八旗特供品的一個零頭都不到。而明軍這邊出售的八旗特供品主要是針對山海關外,朝鮮和日本等地。
陳永華笑著道:“其實讓吳三桂獲利,也是一個長遠的計劃。這次金華之戰,韃子已經開始吃到八旗特供品的苦頭了!一旦這種東西的危害性全麵暴露出來,滿清朝廷肯定要大量禁止!等那個時候,吳三桂不反也得反了!”
人都一樣,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現在的吳三桂,憑借著專營八旗特供品賺得盆滿缽滿的,這東西的利潤實在是高得嚇人,比卷煙的利潤不知道高了多少倍,吳三桂都有些不大想要卷煙生意了,隻想著專門做八旗特供品。隻是考慮到順手賣卷煙還能賺點零花錢,這才沒放棄卷煙生意。
若是清廷突然頒布法律,下令銷毀八旗特供品,並禁止八旗特供品流入,那麽依靠八旗特供品發了橫財的吳三桂會怎麽樣?
清廷多次削減吳三桂的兵力,就是因為拿捏住了軍費這一塊。雲貴一帶山多地少,物產貧瘠,種出來的糧食連自己都養活不了,隻能依靠清廷給吳三桂提供銀兩和糧食。所以好幾次清廷要求吳三桂削減兵力,吳三桂隻能老老實實的裁軍。
不裁軍能怎麽樣?朝廷不給你糧食和軍餉,你吳三桂養得起那麽多人嗎?
可是現在好了,有了八旗特供品的生意之後,清廷就再也沒辦法捏住吳三桂的命門。吳三桂依靠專營八旗特供品生意賺來的銀子,給平西王府漢八旗和綠營發下足夠的軍餉,用這些銀子購買大量糧食,同時還打造了不少武器。至於之前裁軍被裁減下來的人員,吳三桂給他們買了田地,變成軍墾戶,藏兵於民。
吳三桂這一係列小動作,自然都瞞不住天地會。
雖然吳三桂這樣做是為了自保,他知道隻有藩王手中有兵力,才不會被朝廷隨時拿下,但是吳三桂已經引起了清廷的猜忌。
一旦八旗特供品的危害暴露,到了那時候,吳三桂就算是不想反也隻能反了。
若是吳三桂反了,他就隻能依靠明軍,否則僅僅憑借吳三桂的兵力,很難同清軍抗衡。而吳三桂此人的野心不大,他要的就是一個地方藩王罷了。他不是要藩王嗎?那就先滿足吳三桂的要求,反正吳三桂年老了,也活不了幾天。
萬裏之外,巴達維亞城外。
土堆已經逐漸堆到距離城池不足一裏的地方,城內的荷蘭人開炮轟擊了幾次,都沒有任何效果。
半個月之前,一艘在印度洋活動的雙體快帆船迴來匯報,說荷蘭人的主力艦隊已經出現在印度洋上,即將通過阿拉伯半島。
根據時間的計算,荷蘭艦隊預計還有一個多月的時間就能抵達馬六甲海峽。明軍必須在荷蘭艦隊抵達馬六甲海峽之前拿下巴達維亞,並把這裏建成一座堅固的城堡,對外麵幾座炮台進行改建,增加威力更大的重炮。
隻要荷蘭人丟失了巴達維亞,而那邊英國人在美洲占領了紐約的消息也差不多會在荷蘭艦隊進入馬六甲海峽的時候傳到,到了那個時候,荷蘭人可能會先試探進攻新加坡和巴達維亞等地,在威力強大的炮台麵前吃到大虧之後,荷蘭人發現無法攻克這次城市,他們就隻能被迫返迴歐洲,去應對英國人的威脅。
了解英荷戰爭結果的王新宇在福州指揮圍城作戰,沒有到南洋來。不過很多事情他都已經交代給張玉坤,也對艾伯特提起過,讓英國人必須小心應對荷蘭人。
土台斜坡修建好之後,當地監工和明軍士卒們監督當地民壯,在土台後麵挖掘。
其實布置臼炮陣地,就是先把土台往前推進,然後在後麵挖掘壕溝,再挖掘一個大坑,把臼炮運進大坑內布置好即可。這樣城頭的火炮無法攻擊臼炮陣地,臼炮卻可以利用自己的彈道曲線攻擊城牆。
城頭的荷蘭人一直看著明軍在布置臼炮陣地,他們不甘心就這樣等死,期間荷蘭人組織了兩次反撲,結果都被嚴陣以待的明軍打退迴去。
荷蘭人的反撲,他們剛剛出城,向明軍陣地發起進攻的時候,就遭到了火炮轟擊。接著明軍用火槍和亂箭,把荷蘭人放在前麵當炮灰的土著兵打得死傷慘重。
損失慘重的土著兵畢竟不是經過嚴格訓練的荷蘭兵,死傷超過百分之十之後,土著兵就開始崩潰,推搡著荷蘭人,又給擁擠迴城內。
發現土著兵一點不靠譜,可是約翰·馬綏掘也不敢讓城內數量不多的荷蘭人出來搶奪明軍炮兵陣地,畢竟他對土著人兵和黑人兵也不放心,他擔心一旦荷蘭兵的數量減少到一定的程度,就無法彈壓住手中有武器的土著兵和黑人兵,那時候明軍都不需要攻城了,隻要城內的內亂就能讓荷蘭人丟失巴達維亞。
“臼炮已經就位!”布置好了臼炮陣地,臼炮千總前來稟報。
張玉坤下令道:“好!準備一下!準備轟擊城牆!所有的步兵全部待命,一旦轟破城牆,馬上發起攻城行動!”
一門門臼炮在土台後麵的大坑內架了起來,六十四磅臼炮炮口朝天,彈藥手和輔兵搬運一箱箱的炮彈,搬運一桶桶火藥,從壕溝魚貫而入,進入臼炮陣地上。
“準備,裝填火藥,裝填炮彈!”臼炮把總下令道。
炮手們往臼炮小小的藥室內裝填進火藥,再把實心炮彈從炮口裝入。第一輪發射,發射的都是實心炮彈,用來調整數據。等到調整好了,再發射價格昂貴得多的開花炮彈。
“開炮!”幾名軍官手中小旗搖動。
臼炮陣地上發出了一片轟鳴聲,炮口噴出火光,炮彈騰空而起,向四百多米外的巴達維亞城牆狠狠砸了過去。
“敵人開炮了!”城頭的荷蘭人大驚。
首輪炮擊,十二發六十四磅實心炮彈隻有三發命中,沉重的炮彈飛到高空,重重落下,砸在城牆上。雖然隻有三發炮彈擊中,可是如此重的炮彈砸下來,城牆上麵還是馬上就出現了裂縫,中彈之處石頭迸裂,碎石橫飛。
沒有擊中城牆的炮彈不是飛進城內,砸塌了房屋,就是落在城外,在地麵上留下一個巨大的彈坑。
臼炮炮彈的撞擊力量非常大,可是偏偏又是非常節省火藥,就算是連續用臼炮轟擊上三四天時間,也消耗不了多少炮彈,而城牆是經不住那麽多天轟擊的。
按照臼炮一個小時可以發射十發炮彈來算,每發射一個小時冷卻半個小時,這樣一門炮一天也能發射一百六十發炮彈,十二門臼炮,若是連續發射三天到四天,就能把幾千發威力巨大的重型炮彈砸到城牆上。
城內的約翰·馬綏掘聽到炮聲,感到心驚肉跳。盡管第一輪炮擊,明軍命中率極差,但是他很清楚,接下來的炮擊,命中率肯定會大幅度上升。
幾分鍾後,第二輪炮擊開始。
“嘭嘭嘭”城內的荷蘭人聽到明軍炮兵陣地上響起一片火藥氣體的膨脹聲,接著就看到土台下麵騰起了十二個黑色的鐵球,升入高空,向自己的城牆狠狠砸了過來。
鐵球進入最高點,開始下落。
七發炮彈砸在城牆上,發出令人牙酸的石頭崩裂聲,炮彈在城牆上留下了一道道裂縫,中彈的地方石頭亂飛。其中一發炮彈砸中了女牆,頓時一大片的女牆轟然倒塌。
接著,第三輪炮擊開始了,砸過來的仍然是實心炮彈,這次有八發炮彈擊中城牆。有的炮彈直接砸在城頭,地板上的城磚碎裂了一大片,飛起的碎磚塊砸在城頭火炮上麵,發出一陣金屬碰撞的聲音。
“砰”一發炮彈落在菱堡上,炮彈剛好砸在堡壘脆弱的頂部,在屋頂擊穿一個大洞,炮彈鑽入堡壘內,砸得裏麵石頭磚塊迸濺,菱堡內慘唿連連,血肉橫飛。
明軍炮擊了一個小時,發射了十二輪,平均五分鍾進行一輪齊射,這第一個小時,發射的都是實心炮彈。
炮擊停止下來,荷蘭人知道,明軍肯定在給臼炮降溫。
“趕快,修複城頭!”約翰·馬綏掘大喊著下令。
這寶貴的半個小時荷蘭人可不敢浪費,他們要盡可能的修複城頭,修複城堡,這樣才能讓城池多承受幾輪炮擊。
臼炮陣地上,明軍士卒們挑來水,把一桶桶水澆在炮身上,把水灌入炮膛,給臼炮降溫,然後再用拖把對炮膛內部進行清理,幹燥。
經過半個小時的降溫工作,炮筒的溫度下降。接著,明軍就開始發射開花炮彈。(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