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洛瓦底江下遊,一支懸掛著明軍大旗的船隊升著滿帆,在東南風的作用下,逆流而上,向亞哇城的方向航行。


    途徑勃固,前方的阿卡人同西方人的關係較好,又因為同緬人關係不合,阿卡人放行通過。王新宇的船隊順利通過了阿卡人的控製區,沿著伊洛瓦底江一路向上遊航行。


    當年的緬甸已經不是最鼎盛時期的東籲王朝了,在萬曆十年的時候,東籲王朝進犯雲南,被明軍擊敗之後,實力大減,東南的暹羅宣布獨立,馬來半島上的亞齊人和馬來人在葡萄牙人幫助之下也脫離了緬甸。緬甸南部的阿卡人,也趁機自治。不過這時候的緬甸仍然是東南亞最大的國家,直到後來和暹羅開戰之後才走向滅亡。


    明軍中,英國人和葡萄牙人雇傭的當地船工中,也有不少阿卡人的船工。王新宇的軍隊裏麵也雇傭了幾名阿卡人充當向導和斥候兵。


    打前鋒的二十四艘戰船是一種英國造的單桅縱帆船,這種內河小型快速戰艦自然是從英國人手裏租來的,這種船長度僅僅隻有二十一米,船寬四米,吃水一米二,單層甲板,排水量隻有七十多噸級,船頭尾各兩門四磅炮,兩舷各有四門三磅炮。這樣的小型單桅縱帆船在伊洛瓦底江裏麵已經是不得了的巨無霸了,沒有一艘緬甸人的船經得起打擊。


    後麵跟著四艘英國造內河炮艦,這些炮艦的尺寸和單桅快速內河戰艦一樣大小,但是沒有四磅和三磅加農炮,隻有一門二十四磅臼炮。和小型戰艦一樣,也是從英國人那租來的。


    另外還有一百多艘葡萄牙人造的平底內河單桅帆船,這些小型戰船長度隻有十八米,寬三米,吃水一米,排水量五十噸級,都是頭尾各一門四磅炮。


    其餘五百多艘內河小船英國造和葡萄牙造的小船都是運輸船。排水量二十到五十噸級。運輸船上滿載著明軍士卒,最大的船型一艘船可以運載五十名明軍士卒或者三十噸的貨物。運輸炮兵的船隻上,一艘船載著十門三磅炮,或者是六門四磅炮;一艘二十噸級的小舢板也能搭載二十多名明軍。


    另外還有水師乘坐的兩百多條木筏、竹排和小舢板。專門用來對付緬軍的火攻船、攔江索、水下暗樁之類的障礙物。


    幾條竹排在前麵探路,以免船隊碰上攔江索或者是水下暗樁。當年的緬甸為了防止英國人和葡萄牙人的戰船深入,在江麵上設置了水下暗樁和攔江索,用來阻攔西方殖民者。


    沿途過去,伊洛瓦底江兩岸的緬人目瞪口呆看著江麵上這支龐大的船隊。他們不知道這支船隊是幹什麽的,反正是來者不善。早有人趕往亞哇城,準備向莽白匯報情況。上遊的緬軍水師也做好了準備,準備迎擊來襲的明軍船隊。


    由於是逆流而上,又加上要提防緬甸人在江中搞鬼,船隊離開勃固阿卡人的控製區後,航行了一整個白天的時間,隻航行了六十多公裏,這比人走路的速度快不了多少。


    入夜之後,為了避免夜間航行遭到緬人的偷襲。船隊在江心下錨,暫時停船休息。同時,王新宇還派人出去,四處打探消息。


    “大人,那緬甸真敢對我們的皇上動手嗎?”龔小大問道。


    “對!他們肯定會動手!按我估計,現在我們的皇上肯定已經遇險了!”王新宇很肯定的點了點頭道。這時候已經是九月了,莽白肯定已經發動了咒水之難。


    天亮之前,派出去打探消息的當地阿卡士兵迴來了,向王新宇匯報了一個消息:“將軍神算!莽白果然已經囚禁了宗主國的皇帝!”


    “果然是養不熟的白眼狼!”羅祥等人怒道,“看來我們這次發兵是正確的!”


    王新宇道:“現在我們是師出有名了!立即拿筆墨來。本將軍要發檄文,大明勤王大軍討伐莽白,迎迴皇上!”


    親兵取來筆墨,王新宇在燈下提筆寫下討伐莽白的檄文:莽白賊子殺兄篡位。上位不正,為得我上國支持,竟然不惜以下犯上,挾持我上國君王,殺害我上國大臣,實乃罪不可赦!莽白妄圖把我上國天子交給韃子偽朝以此巴結韃子。實在是人神共憤!現大明瓊州提督王羽出兵討賊,誓滅犯上作亂之賊子,迎迴我大明天子!


    檄文由軍中的文書抄錄,四處發放。同時王新宇又寫了一封戰書,交給阿卡人士兵,讓他們設法遞交到緬軍手中。


    天亮之後,明軍繼續逆流而上,向上遊航行。


    前方探路的木排發現,從伊洛瓦底江的上遊方向駛來十多艘西式內河小型戰艦,後麵還跟著五十多艘緬甸式的龍尾戰船、數百條獨木舟和幾十艘堆滿了柴草的大木筏子,正順流而下向自己的船隊駛來。


    “是緬軍水師!”前方擔任探路的木排立即放出煙花,發出信號。


    緬軍水師躲在江麵拐彎的地方,明軍主力船隊沒發現躲在伊洛瓦底江拐彎處企圖偷襲自己的緬軍水師,但探路的木排發現了緬軍,放出煙花信號,一下就引起了明軍的注意。


    “做好戰鬥準備!”王新宇看到警報,立即傳令下去。


    緬甸水師的內河小型戰艦是從葡萄牙人手裏購買的西式戰艦,是卡拉維爾型船,這些船的噸位不大,一般是五十噸級到一百噸級,既適合在內河航行,也能在大海航行。這些船上裝備有六到十八門三磅炮,船上的緬軍還有火槍。


    乘坐獨木舟和龍尾槳劃戰船的緬軍士卒,也很多有裝備了火槍。當年緬甸軍隊的火器比例還是比較高的,因為弓弦在潮濕的東南亞容易損壞,緬甸人和暹羅人很早就大量使用火器。


    龍尾戰船,是緬甸特有的內河戰船,船尾像是龍的尾巴一樣高高翹起,後麵有一人坐在龍尾上麵掌舵。船上有十多名刀兵劃船,船中央站著十多名火槍手。遠距離用火槍射擊,靠近之後,劃槳的刀兵可以接舷跳幫作戰。


    明軍戰船緩緩向上遊航行,水師的木筏、竹排和小舢板跟著戰艦,向上遊劃了上去。


    “緬人的火攻木筏要下來了!”有人大喊了一聲。


    負責指揮小船的陳雷立即讓親兵傳令下去,讓木筏去對付緬軍的火攻木筏。


    緬甸人的木筏已經點燃柴草,在江麵上排成了一排,順流而下,看起來就像是橫跨江麵的一座浮橋,燃著熊熊烈火,向下遊衝了下來。但是緬甸人確實沒有一點水戰的經驗:雖然他們是從上遊下來,可是現在刮的是東南風,濃煙被風吹得向北飄去,灼熱的火苗轉向北麵,向木筏子後麵送去陣陣熱浪。


    木筏子後麵那些劃船的緬軍士卒被煙熏火烤,個個都苦不堪言。


    明軍水師的木筏立即迎了上前,去衝撞那些被緬甸人點燃的木筏子。轉眼之間,明軍水師是木筏已經接近了緬甸人的木筏。


    “放!”明軍把總大吼了一聲。


    木筏子上的明軍士卒弓箭手張弓搭箭,向五十步外的緬軍木筏子射出一排排亂箭。


    隻聽到一片慘叫聲,正在劃動木筏的緬軍士卒紛紛中箭,被射得刺蝟一樣。有些人慘叫著掉進江水中,有些人倒在木排上。還有些沒死的緬軍士卒為了躲避亂箭,紛紛丟下大木筏跳進江中,任憑無人操縱的木筏順流而下。


    明軍木筏立即迎上去,去撞擊火光熊熊的木筏,把這些火攻木筏撞翻,或者是撞向岸邊。明軍木筏撞開緬軍的火攻木筏之後,跟在後麵的小船、竹排和內河戰艦穿過江麵上熊熊燃燒的緬軍木筏,向緬軍主力艦隊殺去。


    緬軍跟在火攻木筏後麵的獨木舟、龍尾戰船隨即殺了過來,跟在最後麵的緬軍西式戰艦也向明軍的木筏、竹排和舢板猛烈開火。


    “轟轟轟”火炮的轟鳴聲打破了江麵的寧靜,炮彈唿嘯著飛來,落在江水中,騰起了一道道衝天水柱。


    明軍的小船十分靈活,緬軍的炮彈大部分都落空,掉在江中激起了無數乳白色的水柱。不過也有幾艘不幸的小舢板和木筏被擊中,船上的明軍頓時血肉橫飛。中彈的木筏被打散,舢板被打得木片橫飛,隨後就沉入江中。


    木筏和舢板後麵的明軍戰艦也殺了出來,向遠處的緬軍戰艦開炮。


    一艘艘懸掛著明軍戰旗的內河戰艦噴出了火光,嗆人的白煙嫋嫋升起,彌漫在江麵上久久不能散去。炮彈掠過江麵,紮入到緬軍戰艦跟前的江水中,騰起了無數水柱。


    激戰中,一艘緬軍西式戰艦中彈,炮彈砸飛了幾塊船板,頓時碎片橫飛,船上的多名緬軍士卒被彈片一樣橫飛的木頭碎片擊中,倒在甲板上。炮彈落在甲板上,砸開一個大洞,從地上跳起的木板擊中了一名緬軍士卒頭部。那名緬軍的腦袋就像摔碎西瓜一樣爆開,白花花的腦漿和噴濺的鮮血撒在甲板上。


    雙方的小船已經接近,明軍小船上的士卒用弓箭射擊,緬軍小船則用火槍反擊。


    江麵上白煙彌漫,緬軍小船噴出一道道耀眼的火光,火槍手端起火槍向明軍小船射出密集的子彈。(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艦隊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鐵血坦克兵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鐵血坦克兵並收藏大明艦隊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