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廿六日,這天江山被雪,極目所見,都是白茫茫的一片。正午的陽光白如水鏡,雖亮且晴,但不暖也不刺眼。反似靦腆的小夥子初見麗人,羞怯怯。
十一月廿六日,是個尋常的日子,但對譚永裕而言,這天非比尋常,因為他自度今日必死。明年今日,就是自己的忌辰,可是就算是死,也要死得轟轟烈烈,絕不能讓人小覷了。所以一旦發現譚朝誌已從密道潛逃,他便馬上迴轉槍頭,領兵攻下山來。無論如何,都不能被敵人困在山上。他戰誌如虹。他自知今日就算死也絕對守不住,因為敵人勢眾,而且領頭將領都是江浙地區一時之選。既然守也是白守,幹脆一鼓作氣,衝鋒陷陣。
王安平和石神秀見譚永裕領兵攻衝下,度知對方以卵投石,必欲速戰速結,所以便派自己的手下輪番迎擊。用箭、弩、暗器,然後再用刀、槍、戟、矛等,總之等到近身肉搏時,譚永裕的人手隻剩下二十四個人。這一戰還沒有開打,勝負已定,所以一旦開戰,便無須再講究什麽戰略、計謀。有的隻是拚命,以命搏命,以膽搏膽,以勇鬥狠,不死不休。
這一場生死戰,所以戰況格外的慘烈。殺聲連天,血灑雪地。未幾,便屍橫滿地,譚永裕的人手已損失殆盡。譚永裕已變成了孤家寡人,單槍匹馬的光杆司令。可是就算是一個光杆司令,也不好應付。他一個人,戰誌如虹。衝近來、殺過來的敵人不是給他踢翻就是給他砍死。他一個人,揮著一口大刀,獨戰四方,殺氣縱橫。好不威風。
如果不是石神秀和王安平這兩大一方之雄壓陣,那百來號神槍會和飛鳳棲梧樓的子弟還真擋他不住,可惜他遇上的偏偏是這兩人。
譚永裕舞刀,舞的是譚家“橫掃千軍”的刀法,刀風虎虎,攻進來的人被迫,紛紛走避。就在這時一聲怒嘯,一個人欺身而上,那人手中無刀,可是他的指、掌、臂、身、腿、膝、肘,渾身上下,無一不透出淩厲的刀風、寒冷的刀意、甚至奪目的刀光。這人已經人如刀,人是刀,人刀合一。能將身體各部位練得刀一般的人,當然是飛鳳棲梧樓的領袖石神秀。
石神秀招招進擊,勢如驟雨狂風。譚永裕立刻將刀法一變,易攻為守,隻守不攻,使出“固步自封”的招數來。他一旦使出“固步自封”,人就變了,變得似一堵牆,不進不退,但決不容對方越雷池半步。石神秀卻越打越快,他指施“玲瓏刀法”,掌用“破山刀法”,臂展“撲鷹刀法”,身舞“旋風刀法”,腳踢“狂神刀法”,肘頂“通感刀法”。這麽多的刀法,同時施展,同時運用,而且運用之精,直似妙手偶得的文章,精采絕倫,使得在場的眾人目為之炫、神為之搖、魄為之動,都喝采不絕。
然而縱然他渾身上下皆利器,卻仍然取譚永裕不下。譚永裕穩守,將大刀舞得密不透風,並內力激發,激出一道道電流,石神秀還沒有攻入他的刀光裏,便已被這股內力激發的電流給震了出來。突然,石神秀不攻了,他停下手來,靜如處子,凝神直對譚永裕。
敵人不攻,那自不再用這麽緊張的防守。所以譚永裕馬上變招。敵人不攻,他可要攻了。可就在他才變剛變,將變未變之際,突然一聲龍吟響起,然後眾人就看見一道白光,破空激出,帶著風、卷著雲、甚至至還有些微的雨意。那當然不是真的風雲雨,而是刀氣,寒浸浸、冷颼颼、白茫茫的刀氣——石神秀拔刀出鞘——神龍刀出鞘,並且隻作一個簡單的動作:起承轉合。起是出鞘,承是揮刀,轉是收刀,合是歸鞘。隻一招,再簡單不過的起承轉合,戰鬥便已結束。
譚永裕目瞪口呆,他的表情就像活吞了一條大象一般,難於自信。可是難於自信的事,卻成了千真萬確的事情——他的腦袋忽然從脖子上掉下來,掉在地上的時候,還能清楚的看見自己的腳尖正往天上翹起。他死了,他死也不相信,敵人竟能隻一刀,隻出鞘一刀便已讓他身首異處。
其實石神秀在拔刀之前的那一輪強攻裏,已算計好。他在觀戰時已發現譚永裕的刀法極猛,在而後的搶攻中又發現其守得極嚴密。攻狂守密,張猛收緊,大起大落,大張大闔,這就是譚永裕刀法的特色。石神秀是刀法紀名家,他清楚知道這種刀法弱點所在——變招。
變招,便難免會有個招盡將變,將變未變的過渡段。這個過渡段賽比白駒過隙,本來很難把握。可是譚朝裕轉守為攻——轉密守為猛攻,這是從一個極端到另一個極端的的過渡,所以過渡段相對較長較寬較久,使得敵手乘隙進擊成為可能。盡管那還是千均一發,刻不容緩,轉瞬既失,但石神秀卻把握住了——他急攻,而後忽停,已造成敵手必須變招之勢。敵人一變,他便覷準空隙,奮力一擊。
他出刀準、狠、厲,有備在先,結果是:敵死。
譚永裕忽然之間便斷了腦袋,丟了性命。不單是其本身難於相信,連圍觀的眾人都覺得神鬼莫測,匪夷所思。然而事實終究是事實,無論你覺得多麽難於置信,都已無法改變。
王安平愣了一下,便不禁拊掌讚道:“好快的刀。”
石神秀靜如處子,淡然輕笑:“過獎。”
“也不知峰頂的譚朝誌是死是活?”王安平沉思著向神槍會部眾說:“衝上峰頂去,看上麵到底還有沒有敵人。”
於是神槍會的百來號戰士,鬥誌激昂的向峰頂衝去,他們戰誌如虹,勢不可擋。他們當然還沒有發現譚朝誌已不在峰頂上。
正當靈秀峰上刀光劍影,殺氣騰騰的時候。在大龍湫附近的一條山道上,譚朝誌麵對的是他生命裏的大敵——方伯仲。
那個從凸岩背後站出,戴笠披氅,顯得矯健而神密的人不是別人,正是“紅血劍聖”方伯仲。雖然其臉還深藏於低笠後麵。可是譚朝誌一眼,隻看一眼,便知道來人是遭他出賣而又重現江湖的大敵——方伯仲。看到方伯仲,他唯一的感覺,便是:心虛。
韋詩求大愕,她看著來人,她認得來人的身影,來人的氣質,來人的風采。就算這個人來了又走,她也能從殘留的氣息中認出他來。原因無他,隻因這個人令他刻苦銘心,至死難忘。這個人當然就是“紅血劍聖”方伯仲。
對於方伯仲來說,眼前的兩個人,是多麽熟悉的兩個人啊——一個是背後捅刀,陷他天絕地的死敵:譚朝誌。一個是千嬌百媚,令他魂牽夢縈的紅粉知音:韋詩求。
三個人,愛恨交錯,關係複雜的三個人。
韋詩求震愕,眼前的事實,令她心誌崩潰,六神無主。她用幾近呻吟的聲音道:“你是------你是方郎。”
方伯仲聽了,心中悲痛。他強抑激動道:“我是。”
“你去哪能裏了?這兩年。這兩年來,你都去了哪能裏了?你說啊!”韋詩求激動得幾近咆哮,可是就算她是在咆哮,聲音也還是悲的、痛的、哀的。她的身子如正經霜風的紅梅,激烈的擅抖著。
“我是被夜梟盟抓走了。”方伯仲冷聲道:“我是近兩個月才得於重見天日的。”
譚朝誌慘笑:“你終於出來了。”他就這話直似絕望的唿號,仿佛這不是一句話,而是一個省略號,省略了千言萬語,卻依然千頭萬緒,無限失落。
韋詩求說不出話來。她誠不願相信這兩年來與自己恩愛相處的譚朝誌是個愛情騙子。可是也不得不接受舊日戀人方伯仲還活著的事實——兩個男人在她心中,孰重孰輕,她已分不清。本以為是陰陽兩隔,生死各異,可以將舊戀新愛分得清清楚,可是到頭來,兩情並世,糾纏不清,成了今日取舍難下,無可適從的症結。她該該怎麽辦?是與方伯仲重修舊好,再繼前緣?還是與譚朝誌天涯相伴,互相扶持?
照理,方伯仲遭難日久,最是無辜自己應該跟他的,更何況譚朝誌使詐,騙了自己,自己選擇離開也不理虧。可是情呢?這兩年與譚朝誌琴瑟相知,鳳鸞相和,難道是假的?空的?沒有意義的?而此時升龍閣兵變,譚朝誌已落得孤身天涯,無家可歸,自己真能狠心拋下他不管嗎?自己若不離開譚朝誌,那麽方伯仲呢?方伯仲就活該得不到美麗的愛情,孤身落拓嗎?
——我該怎麽辦?我該何去何從?韋詩求在心裏痛苦的喊著,她仰目望天,天上日晴,白光普照,可是為何她心中一點晴朗都沒有呢?她忽然感到人生真好無奈,真好淒涼。恨不能人生如夢,一醒忘情。
解鈴還須係鈴人。譚朝誌感到一切的恩怨情仇都是自己一手造成的。他原本是個,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人。可是由於家門慘變,屢經變故,他已看穿看透。富貴如浮雲,功名轉頭空。何必勢著,何必使詐呢!惡因結惡果,輾轉輪迴,難逃報應。還是放下吧,既然自己深愛求兒,那麽就讓求兒迴到方伯仲身邊吧!他們本來就是天造地設,郎才女貌。自己棒打鴛鴦,罪不容恕,該為此付出代價了。所以他道:“一切的錯都是我造成的。求兒,對不起。”
話說完,譚朝誌拔刀。他的配刀名為“太白”。飽經沙場,依然鋒利雪亮。雖然因武功被廢一事,他近年來已不再練武習刀。可是由於對往昔歲月的留戀,他還是將這把能見證自己崢嶸曆史的寶刀帶在身上。此時“太白刀”出鞘,卻不是要製敵,而是要殺己。刀光一亮,直往自己脖子抹去,他已生無可戀,誌在求死!
“不可以。”就在譚永裕背後的遠處急響起一個緊急、蒼老的聲音。
“不要。”這是韋詩求在唿叫。她心痛如刀割,急如星火。在這生死一發裏,韋詩求忽然明白自己對譚朝誌的感情已到了生死與共的地步。她什麽也不管了,她要和他在一起,無論是生,還是死。她奮不顧身的撲過去,以致整個人從馬背上躍下來。
“住手。”這是方伯仲的聲音。他聲到人至,紅血劍出鞘,霎時天地間一片赭紅,紅通通的,直如夕陽下山,晚霞紅染。“嘯”的一聲,他長劍如虹,架住了譚朝誌自刎的那一刀。
譚朝誌沒有死。因為方伯仲已及時阻攔。他們之間不是仇深怨重嗎?怎麽方伯仲會救譚朝誌呢?
無論是出於何種緣由。隻要能保住譚朝誌的性命,黃伯就放心了。
黃伯因為負責炸樓斷後,所以來得較遲。沒遇上楊白羽那一夥人。他自大龍湫遊出後,發現習良的死屍,料知必有變故,是於便登高遠望,正看見遠處山道上的譚朝誌橫劍自刎。他身為老仆,對張氏忠心耿耿,對張氏之子譚朝誌自也關懷備至。此時見危。出聲阻止,奈何身在高遠。出手不及,隻能奮起腳力,往這邊奔來。爾後見有人發劍架住譚朝誌自刎的刀,心中感激。也不管對方是誰,作揖拱手感謝道:“多謝少俠出手相救。”
方伯仲眼見黃伯發聲時尚在二三裏外,隻轉眼一瞬,便已奔至跟前。心下震詫,沒料到譚朝誌身邊還有這等輕功高絕的人。此時見對方向自己致謝,他可不領情。他冷哼一聲,劍身打在譚朝誌的手腕上。譚朝誌受這一彈,握刀不住,太白刀便鏘然落地。
韋詩求從地上爬起,見譚朝誌未死,喜極而泣。目注方伯仲,千言萬語,千思萬謝,盡在不言中。
譚朝誌失魂落魄道:“為何不讓我死。”
“你不能死。”方伯仲冷聲道:“求兒需要你來照顧。”
譚朝誌為之一震,道:“你難道不恨我?”
方伯仲咬牙道:“我恨不能將你千刀萬剮,錯骨揚灰。”
譚朝誌:“我自知罪深孽重,死有餘辜。”
方伯仲:“我本來是來殺你的,可是到頭來,我還是不想殺你。”
譚朝誌沉默無語。
方伯仲:“我不殺你,並非因為憐憫,而是因為求兒,求兒已經深愛著你。”
譚朝誌苦笑:“求兒本是你的知交、至愛。是我棒打鴛鴦,拆散姻緣。我還有何麵目去愛她呢?何況我武功被廢,家業破敗,已沒有能力再給她幸福了。”
方伯仲:以前的事休要再提。我也不管你是怎樣想的,我隻知道求兒深愛著你。”
譚朝誌轉視韋詩求,韋詩求也正在看他。兩人目中均有對方的影子,他們相愛相知相惜相守,雖隻是兩年光陰,但已情深愛濃,不能互離。這份感情千金不易,難能可貴。譚朝誌隻看妻子一眼,隻一眼,他心中便又燃起生的渴望,愛的渴望,他誠不願將她放棄。但由於自愧,他還是謹慎的問:“求兒,我騙了你,你能原諒、寬恕我嗎?”
韋詩求深深的一點頭。經過方才譚朝誌的意圖自刎,她已知自己深愛著譚朝誌,不能自已,情難自禁。雖然譚朝誌陷害方伯仲,又騙取了她的感情,一切的切,對她構成極大的傷害。但情之為物,無形無跡,甚至無理無據,偏能叫人生死相許,生死相赴。
方伯仲轉視韋詩求道:“求兒,隻要你過得好,我就滿足了。”
韋詩求忽然跪下,向著方伯仲磕頭,她感恩不盡,感激不已。方伯仲為了她可以盡棄前嫌,不殺譚朝誌,並且大度包容,容她與譚朝誌繼續相愛相守,這是多麽大的恩情,又是多麽真摯的情感。她無以為謝隻能跑地磕頭。
方伯仲為之動容,急忙將之扶起,急道:“別,別這樣-------”他沒有再多說什麽,因為雙眼相對,彼此都已從對方眼神中讀很多很多。他們畢竟曾經相知相愛過。
韋詩求激動道:“隻是兩年多的時間,你便已蒼老許多,你一定吃過很多的苦吧!”
方伯仲目光湧動:“我沒事。苦頭都過去了。別再提它了。”他說完這句話便轉過身去。因為淚已流下,他不能讓她看到他的淚,因為他的愛隻會使她更煩惱。一切的一切,就留給迴憶吧!別在去觸動心中那一條傷感之弦。
方伯仲拭幹淚水,轉過身來,道:“我相信,譚朝誌也是愛你的。”
韋茜詩含淚點頭,哽不能語。
方伯仲轉過頭去對譚朝誌道:“我今天能夠站在這兒,實因楊白羽之故。”
譚朝心頭略微平靜,聞言問道:“楊白羽?”
“不錯。兩個月前楊白羽用重金將我從夜梟盟的手中贖迴來。然後我才願受他指使去刺殺譚永裕。”方伯仲道:“他告訴我。行刺譚永裕,可以激化你們叔侄間的矛盾。所以你這麽快落敗,也是我一手造成的。你可有怨言?”
譚朝誌終於明白為什麽方伯仲會重現江湖並刺殺譚永裕了。原來這一切,都是楊白羽的安排。楊白羽身為升龍閣二當家,掌聲握了不少密秘。他深知譚朝誌為人堅忍,不易對付,所以便下重金將關押在夜梟盟天牢內的方伯仲贖迴,用這個人來對付譚朝誌。果然,在他的授意下。方伯仲行刺譚永裕,故布疑陣,使得譚永裕誤以為譚朝誌已公然對抗,從而親往雁蕩山靈秀峰頂殺侄。之後,楊白羽通知雲蔚塔塔主習良,又泄露消息給神槍會和飛鳳棲梧樓。如此,一方麵可以使譚朝誌派係的人馬與譚永裕派係的人馬火拚互鬥,內耗俱損。一方麵可借神槍會和飛鳳棲梧樓之手除去二譚,混淆視聽,掩蓋他篡位奪權的陰謀。一方麵將神槍會和飛鳳棲梧樓的注意力轉移後,他便放手整頓升龍閣,排除異己,安插心腹,豐滿羽翼,鞏固實權。一舉三得,可謂算無遺策。對此,譚朝誌隻能自怨自艾,他道:“我陷害你在先,信錯人在後,落得今天這結局,並不冤,我無怨。”
方伯仲點頭:“你能這樣想,我便放心將求兒交給你了,你今後有什麽打算?”
“打算?”譚朝誌愣了愣。他已無家可歸。他可以去哪裏呢?”
“對,打算。”方伯仲鄭重道:“你總不能帶著求兒顛沛流離吧於江湖吧!”
譚朝誌說不出話來,前路讓他感到一片茫然,他確已不知何去何從。
就在這時黃伯說話了,他自趕來後,察言觀色,又聽了三人的談話,約略明白個中糾葛,也深知譚朝誌此時茫然無依的心境,便道:“少爺,我們在溫州還有一棟大宅子。”
“大宅子。”譚朝誌聞言恍悟。原來溫州張姓,人丁不旺。傳到張部先一代,滕下隻有一女,既後來嫁入升龍閣的張氏。張部先夫婦過世後,張氏因為丈夫忙於閣中事務——無暇顧及家人,而內心鬱鬱,終一病不起,也撒手人寰。是於張氏舊居“張家大宅”一直空置。
譚朝誌醒起有這麽一棟宅子,便問道:“黃伯說的是‘張家大宅’嗎?這許多年過去,那宅子隻怕失修坍壞了吧。”
黃伯笑道:“少爺。小姐過世後,我便請示大公子(譚永光),求他讓我打理‘張氏大宅’。大公子憐我孤弱,是於便答允了。我將大宅交托給自家遠親。是於這些年來,張氏大宅一直由我的遠房親戚黃泰安打理。大可不必擔心它會失修坍壞。”
譚朝誌聽了,眉頭一蹙,不安道:“我這樣迴去,合適嗎?”
黃伯心知譚朝誌是擔心黃泰安不接納。所以便道:“少爺,你多慮了。這黃泰安和我早年曾受過張家的救命之恩,我們一起發過誓,說要在有生之年,誠心報答。所以我讓他留守張氏大宅,也是為了讓其有一償夙願的機會啊。張氏大宅,本就是少爺你母家的遺產。你迴去住,名正言順,理當如此。我和泰安誠願服侍你左右,還望少爺你不棄。”
譚朝誌熱淚懣眶。經曆這麽多變故,看透了人情事世故,世態炎涼,他心已灰,誌已喪,意已冷。卻不料在這無可適從的境地,還能體會到這樣一份溫暖人心的真摯情誌。
方伯仲看了看黃伯。黃伯剛掠至的時候,他雖驚異於對方的輕功高絕,但並不怎麽在意,甚至冷對對方的致謝。可是此時,聽知對方為報恩,竟甘願終老為仆,不由得肅然起敬,躬身作禮道:“老人家,晚輩剛才失禮,還請海涵。”
黃伯端視方伯仲,慈藹微笑道:“年輕人,你貴姓?”
方伯仲虔誠答道:“晚輩姓方。”
黃伯點點頭,道:“方少俠眉宇間有紫氣直衝天庭。這是要走大運的征兆。看來,三年之內,少俠必功成圓滿,聲譽隆盛。”
方伯仲不相信道:“老人家,你這不是尋我開心嗎!”
譚朝誌卻在這時插嘴道:“方兄莫謙,黃伯精通相術,頗能識人。我今日之劫,他在三年前便已料中。奈何我一直戀棧名利,不肯提早抽身。迴想起來,真是後悔。人生一世,短短幾十年,何必那樣處心積慮,營營擾擾、執迷不悟呢!”
方伯仲沉默,不知如何迴答是好。
黃伯向譚朝誌道:“大少爺,我們上路吧。”
譚朝誌點頭,轉望韋詩求,喚了一聲:“求兒。”
韋詩求望了望方伯仲,雙眼含淚,他上馬,對譚朝誌點頭示意。譚朝誌向方伯仲拱手道:“方兄,告辭。”
方伯仲拱手道:“告辭。”
於是三人二馬,往山道遠處行去。方伯仲目送三人遠去。他還能清晰的聽見韋詩求的衣裘擺動,聽見她頭上的珠花迎風發出叮鈴叮鈴聲響。這是他魂牽夢繞的人啊,這是他的紅粉知音啊!他真想追過去,攔住她,留下她,擁抱她。可是他不能。本來今天他來這兒是為了要殺大仇:譚朝誌。搶迴自己的心上人:韋詩求。——這其實也是楊白羽安排他在此處等待的用意。其實楊白羽根本無意要放走譚、韋二人,他隻是遵照約定,將這兩個人留給方伯仲處置罷。可是到頭來呢?
到頭來,大仇走了,知音走了,天地間隻剩無邊的寂寞。
世上萬般苦事,無非死別與生離。
方伯仲在這天地蒼茫中想起李白的《雙燕離》——“惟悴一身在,孀雌憶故雄。雙飛難再得,傷我寸心中。”
十一月廿六日,是個尋常的日子,但對譚永裕而言,這天非比尋常,因為他自度今日必死。明年今日,就是自己的忌辰,可是就算是死,也要死得轟轟烈烈,絕不能讓人小覷了。所以一旦發現譚朝誌已從密道潛逃,他便馬上迴轉槍頭,領兵攻下山來。無論如何,都不能被敵人困在山上。他戰誌如虹。他自知今日就算死也絕對守不住,因為敵人勢眾,而且領頭將領都是江浙地區一時之選。既然守也是白守,幹脆一鼓作氣,衝鋒陷陣。
王安平和石神秀見譚永裕領兵攻衝下,度知對方以卵投石,必欲速戰速結,所以便派自己的手下輪番迎擊。用箭、弩、暗器,然後再用刀、槍、戟、矛等,總之等到近身肉搏時,譚永裕的人手隻剩下二十四個人。這一戰還沒有開打,勝負已定,所以一旦開戰,便無須再講究什麽戰略、計謀。有的隻是拚命,以命搏命,以膽搏膽,以勇鬥狠,不死不休。
這一場生死戰,所以戰況格外的慘烈。殺聲連天,血灑雪地。未幾,便屍橫滿地,譚永裕的人手已損失殆盡。譚永裕已變成了孤家寡人,單槍匹馬的光杆司令。可是就算是一個光杆司令,也不好應付。他一個人,戰誌如虹。衝近來、殺過來的敵人不是給他踢翻就是給他砍死。他一個人,揮著一口大刀,獨戰四方,殺氣縱橫。好不威風。
如果不是石神秀和王安平這兩大一方之雄壓陣,那百來號神槍會和飛鳳棲梧樓的子弟還真擋他不住,可惜他遇上的偏偏是這兩人。
譚永裕舞刀,舞的是譚家“橫掃千軍”的刀法,刀風虎虎,攻進來的人被迫,紛紛走避。就在這時一聲怒嘯,一個人欺身而上,那人手中無刀,可是他的指、掌、臂、身、腿、膝、肘,渾身上下,無一不透出淩厲的刀風、寒冷的刀意、甚至奪目的刀光。這人已經人如刀,人是刀,人刀合一。能將身體各部位練得刀一般的人,當然是飛鳳棲梧樓的領袖石神秀。
石神秀招招進擊,勢如驟雨狂風。譚永裕立刻將刀法一變,易攻為守,隻守不攻,使出“固步自封”的招數來。他一旦使出“固步自封”,人就變了,變得似一堵牆,不進不退,但決不容對方越雷池半步。石神秀卻越打越快,他指施“玲瓏刀法”,掌用“破山刀法”,臂展“撲鷹刀法”,身舞“旋風刀法”,腳踢“狂神刀法”,肘頂“通感刀法”。這麽多的刀法,同時施展,同時運用,而且運用之精,直似妙手偶得的文章,精采絕倫,使得在場的眾人目為之炫、神為之搖、魄為之動,都喝采不絕。
然而縱然他渾身上下皆利器,卻仍然取譚永裕不下。譚永裕穩守,將大刀舞得密不透風,並內力激發,激出一道道電流,石神秀還沒有攻入他的刀光裏,便已被這股內力激發的電流給震了出來。突然,石神秀不攻了,他停下手來,靜如處子,凝神直對譚永裕。
敵人不攻,那自不再用這麽緊張的防守。所以譚永裕馬上變招。敵人不攻,他可要攻了。可就在他才變剛變,將變未變之際,突然一聲龍吟響起,然後眾人就看見一道白光,破空激出,帶著風、卷著雲、甚至至還有些微的雨意。那當然不是真的風雲雨,而是刀氣,寒浸浸、冷颼颼、白茫茫的刀氣——石神秀拔刀出鞘——神龍刀出鞘,並且隻作一個簡單的動作:起承轉合。起是出鞘,承是揮刀,轉是收刀,合是歸鞘。隻一招,再簡單不過的起承轉合,戰鬥便已結束。
譚永裕目瞪口呆,他的表情就像活吞了一條大象一般,難於自信。可是難於自信的事,卻成了千真萬確的事情——他的腦袋忽然從脖子上掉下來,掉在地上的時候,還能清楚的看見自己的腳尖正往天上翹起。他死了,他死也不相信,敵人竟能隻一刀,隻出鞘一刀便已讓他身首異處。
其實石神秀在拔刀之前的那一輪強攻裏,已算計好。他在觀戰時已發現譚永裕的刀法極猛,在而後的搶攻中又發現其守得極嚴密。攻狂守密,張猛收緊,大起大落,大張大闔,這就是譚永裕刀法的特色。石神秀是刀法紀名家,他清楚知道這種刀法弱點所在——變招。
變招,便難免會有個招盡將變,將變未變的過渡段。這個過渡段賽比白駒過隙,本來很難把握。可是譚朝裕轉守為攻——轉密守為猛攻,這是從一個極端到另一個極端的的過渡,所以過渡段相對較長較寬較久,使得敵手乘隙進擊成為可能。盡管那還是千均一發,刻不容緩,轉瞬既失,但石神秀卻把握住了——他急攻,而後忽停,已造成敵手必須變招之勢。敵人一變,他便覷準空隙,奮力一擊。
他出刀準、狠、厲,有備在先,結果是:敵死。
譚永裕忽然之間便斷了腦袋,丟了性命。不單是其本身難於相信,連圍觀的眾人都覺得神鬼莫測,匪夷所思。然而事實終究是事實,無論你覺得多麽難於置信,都已無法改變。
王安平愣了一下,便不禁拊掌讚道:“好快的刀。”
石神秀靜如處子,淡然輕笑:“過獎。”
“也不知峰頂的譚朝誌是死是活?”王安平沉思著向神槍會部眾說:“衝上峰頂去,看上麵到底還有沒有敵人。”
於是神槍會的百來號戰士,鬥誌激昂的向峰頂衝去,他們戰誌如虹,勢不可擋。他們當然還沒有發現譚朝誌已不在峰頂上。
正當靈秀峰上刀光劍影,殺氣騰騰的時候。在大龍湫附近的一條山道上,譚朝誌麵對的是他生命裏的大敵——方伯仲。
那個從凸岩背後站出,戴笠披氅,顯得矯健而神密的人不是別人,正是“紅血劍聖”方伯仲。雖然其臉還深藏於低笠後麵。可是譚朝誌一眼,隻看一眼,便知道來人是遭他出賣而又重現江湖的大敵——方伯仲。看到方伯仲,他唯一的感覺,便是:心虛。
韋詩求大愕,她看著來人,她認得來人的身影,來人的氣質,來人的風采。就算這個人來了又走,她也能從殘留的氣息中認出他來。原因無他,隻因這個人令他刻苦銘心,至死難忘。這個人當然就是“紅血劍聖”方伯仲。
對於方伯仲來說,眼前的兩個人,是多麽熟悉的兩個人啊——一個是背後捅刀,陷他天絕地的死敵:譚朝誌。一個是千嬌百媚,令他魂牽夢縈的紅粉知音:韋詩求。
三個人,愛恨交錯,關係複雜的三個人。
韋詩求震愕,眼前的事實,令她心誌崩潰,六神無主。她用幾近呻吟的聲音道:“你是------你是方郎。”
方伯仲聽了,心中悲痛。他強抑激動道:“我是。”
“你去哪能裏了?這兩年。這兩年來,你都去了哪能裏了?你說啊!”韋詩求激動得幾近咆哮,可是就算她是在咆哮,聲音也還是悲的、痛的、哀的。她的身子如正經霜風的紅梅,激烈的擅抖著。
“我是被夜梟盟抓走了。”方伯仲冷聲道:“我是近兩個月才得於重見天日的。”
譚朝誌慘笑:“你終於出來了。”他就這話直似絕望的唿號,仿佛這不是一句話,而是一個省略號,省略了千言萬語,卻依然千頭萬緒,無限失落。
韋詩求說不出話來。她誠不願相信這兩年來與自己恩愛相處的譚朝誌是個愛情騙子。可是也不得不接受舊日戀人方伯仲還活著的事實——兩個男人在她心中,孰重孰輕,她已分不清。本以為是陰陽兩隔,生死各異,可以將舊戀新愛分得清清楚,可是到頭來,兩情並世,糾纏不清,成了今日取舍難下,無可適從的症結。她該該怎麽辦?是與方伯仲重修舊好,再繼前緣?還是與譚朝誌天涯相伴,互相扶持?
照理,方伯仲遭難日久,最是無辜自己應該跟他的,更何況譚朝誌使詐,騙了自己,自己選擇離開也不理虧。可是情呢?這兩年與譚朝誌琴瑟相知,鳳鸞相和,難道是假的?空的?沒有意義的?而此時升龍閣兵變,譚朝誌已落得孤身天涯,無家可歸,自己真能狠心拋下他不管嗎?自己若不離開譚朝誌,那麽方伯仲呢?方伯仲就活該得不到美麗的愛情,孤身落拓嗎?
——我該怎麽辦?我該何去何從?韋詩求在心裏痛苦的喊著,她仰目望天,天上日晴,白光普照,可是為何她心中一點晴朗都沒有呢?她忽然感到人生真好無奈,真好淒涼。恨不能人生如夢,一醒忘情。
解鈴還須係鈴人。譚朝誌感到一切的恩怨情仇都是自己一手造成的。他原本是個,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人。可是由於家門慘變,屢經變故,他已看穿看透。富貴如浮雲,功名轉頭空。何必勢著,何必使詐呢!惡因結惡果,輾轉輪迴,難逃報應。還是放下吧,既然自己深愛求兒,那麽就讓求兒迴到方伯仲身邊吧!他們本來就是天造地設,郎才女貌。自己棒打鴛鴦,罪不容恕,該為此付出代價了。所以他道:“一切的錯都是我造成的。求兒,對不起。”
話說完,譚朝誌拔刀。他的配刀名為“太白”。飽經沙場,依然鋒利雪亮。雖然因武功被廢一事,他近年來已不再練武習刀。可是由於對往昔歲月的留戀,他還是將這把能見證自己崢嶸曆史的寶刀帶在身上。此時“太白刀”出鞘,卻不是要製敵,而是要殺己。刀光一亮,直往自己脖子抹去,他已生無可戀,誌在求死!
“不可以。”就在譚永裕背後的遠處急響起一個緊急、蒼老的聲音。
“不要。”這是韋詩求在唿叫。她心痛如刀割,急如星火。在這生死一發裏,韋詩求忽然明白自己對譚朝誌的感情已到了生死與共的地步。她什麽也不管了,她要和他在一起,無論是生,還是死。她奮不顧身的撲過去,以致整個人從馬背上躍下來。
“住手。”這是方伯仲的聲音。他聲到人至,紅血劍出鞘,霎時天地間一片赭紅,紅通通的,直如夕陽下山,晚霞紅染。“嘯”的一聲,他長劍如虹,架住了譚朝誌自刎的那一刀。
譚朝誌沒有死。因為方伯仲已及時阻攔。他們之間不是仇深怨重嗎?怎麽方伯仲會救譚朝誌呢?
無論是出於何種緣由。隻要能保住譚朝誌的性命,黃伯就放心了。
黃伯因為負責炸樓斷後,所以來得較遲。沒遇上楊白羽那一夥人。他自大龍湫遊出後,發現習良的死屍,料知必有變故,是於便登高遠望,正看見遠處山道上的譚朝誌橫劍自刎。他身為老仆,對張氏忠心耿耿,對張氏之子譚朝誌自也關懷備至。此時見危。出聲阻止,奈何身在高遠。出手不及,隻能奮起腳力,往這邊奔來。爾後見有人發劍架住譚朝誌自刎的刀,心中感激。也不管對方是誰,作揖拱手感謝道:“多謝少俠出手相救。”
方伯仲眼見黃伯發聲時尚在二三裏外,隻轉眼一瞬,便已奔至跟前。心下震詫,沒料到譚朝誌身邊還有這等輕功高絕的人。此時見對方向自己致謝,他可不領情。他冷哼一聲,劍身打在譚朝誌的手腕上。譚朝誌受這一彈,握刀不住,太白刀便鏘然落地。
韋詩求從地上爬起,見譚朝誌未死,喜極而泣。目注方伯仲,千言萬語,千思萬謝,盡在不言中。
譚朝誌失魂落魄道:“為何不讓我死。”
“你不能死。”方伯仲冷聲道:“求兒需要你來照顧。”
譚朝誌為之一震,道:“你難道不恨我?”
方伯仲咬牙道:“我恨不能將你千刀萬剮,錯骨揚灰。”
譚朝誌:“我自知罪深孽重,死有餘辜。”
方伯仲:“我本來是來殺你的,可是到頭來,我還是不想殺你。”
譚朝誌沉默無語。
方伯仲:“我不殺你,並非因為憐憫,而是因為求兒,求兒已經深愛著你。”
譚朝誌苦笑:“求兒本是你的知交、至愛。是我棒打鴛鴦,拆散姻緣。我還有何麵目去愛她呢?何況我武功被廢,家業破敗,已沒有能力再給她幸福了。”
方伯仲:以前的事休要再提。我也不管你是怎樣想的,我隻知道求兒深愛著你。”
譚朝誌轉視韋詩求,韋詩求也正在看他。兩人目中均有對方的影子,他們相愛相知相惜相守,雖隻是兩年光陰,但已情深愛濃,不能互離。這份感情千金不易,難能可貴。譚朝誌隻看妻子一眼,隻一眼,他心中便又燃起生的渴望,愛的渴望,他誠不願將她放棄。但由於自愧,他還是謹慎的問:“求兒,我騙了你,你能原諒、寬恕我嗎?”
韋詩求深深的一點頭。經過方才譚朝誌的意圖自刎,她已知自己深愛著譚朝誌,不能自已,情難自禁。雖然譚朝誌陷害方伯仲,又騙取了她的感情,一切的切,對她構成極大的傷害。但情之為物,無形無跡,甚至無理無據,偏能叫人生死相許,生死相赴。
方伯仲轉視韋詩求道:“求兒,隻要你過得好,我就滿足了。”
韋詩求忽然跪下,向著方伯仲磕頭,她感恩不盡,感激不已。方伯仲為了她可以盡棄前嫌,不殺譚朝誌,並且大度包容,容她與譚朝誌繼續相愛相守,這是多麽大的恩情,又是多麽真摯的情感。她無以為謝隻能跑地磕頭。
方伯仲為之動容,急忙將之扶起,急道:“別,別這樣-------”他沒有再多說什麽,因為雙眼相對,彼此都已從對方眼神中讀很多很多。他們畢竟曾經相知相愛過。
韋詩求激動道:“隻是兩年多的時間,你便已蒼老許多,你一定吃過很多的苦吧!”
方伯仲目光湧動:“我沒事。苦頭都過去了。別再提它了。”他說完這句話便轉過身去。因為淚已流下,他不能讓她看到他的淚,因為他的愛隻會使她更煩惱。一切的一切,就留給迴憶吧!別在去觸動心中那一條傷感之弦。
方伯仲拭幹淚水,轉過身來,道:“我相信,譚朝誌也是愛你的。”
韋茜詩含淚點頭,哽不能語。
方伯仲轉過頭去對譚朝誌道:“我今天能夠站在這兒,實因楊白羽之故。”
譚朝心頭略微平靜,聞言問道:“楊白羽?”
“不錯。兩個月前楊白羽用重金將我從夜梟盟的手中贖迴來。然後我才願受他指使去刺殺譚永裕。”方伯仲道:“他告訴我。行刺譚永裕,可以激化你們叔侄間的矛盾。所以你這麽快落敗,也是我一手造成的。你可有怨言?”
譚朝誌終於明白為什麽方伯仲會重現江湖並刺殺譚永裕了。原來這一切,都是楊白羽的安排。楊白羽身為升龍閣二當家,掌聲握了不少密秘。他深知譚朝誌為人堅忍,不易對付,所以便下重金將關押在夜梟盟天牢內的方伯仲贖迴,用這個人來對付譚朝誌。果然,在他的授意下。方伯仲行刺譚永裕,故布疑陣,使得譚永裕誤以為譚朝誌已公然對抗,從而親往雁蕩山靈秀峰頂殺侄。之後,楊白羽通知雲蔚塔塔主習良,又泄露消息給神槍會和飛鳳棲梧樓。如此,一方麵可以使譚朝誌派係的人馬與譚永裕派係的人馬火拚互鬥,內耗俱損。一方麵可借神槍會和飛鳳棲梧樓之手除去二譚,混淆視聽,掩蓋他篡位奪權的陰謀。一方麵將神槍會和飛鳳棲梧樓的注意力轉移後,他便放手整頓升龍閣,排除異己,安插心腹,豐滿羽翼,鞏固實權。一舉三得,可謂算無遺策。對此,譚朝誌隻能自怨自艾,他道:“我陷害你在先,信錯人在後,落得今天這結局,並不冤,我無怨。”
方伯仲點頭:“你能這樣想,我便放心將求兒交給你了,你今後有什麽打算?”
“打算?”譚朝誌愣了愣。他已無家可歸。他可以去哪裏呢?”
“對,打算。”方伯仲鄭重道:“你總不能帶著求兒顛沛流離吧於江湖吧!”
譚朝誌說不出話來,前路讓他感到一片茫然,他確已不知何去何從。
就在這時黃伯說話了,他自趕來後,察言觀色,又聽了三人的談話,約略明白個中糾葛,也深知譚朝誌此時茫然無依的心境,便道:“少爺,我們在溫州還有一棟大宅子。”
“大宅子。”譚朝誌聞言恍悟。原來溫州張姓,人丁不旺。傳到張部先一代,滕下隻有一女,既後來嫁入升龍閣的張氏。張部先夫婦過世後,張氏因為丈夫忙於閣中事務——無暇顧及家人,而內心鬱鬱,終一病不起,也撒手人寰。是於張氏舊居“張家大宅”一直空置。
譚朝誌醒起有這麽一棟宅子,便問道:“黃伯說的是‘張家大宅’嗎?這許多年過去,那宅子隻怕失修坍壞了吧。”
黃伯笑道:“少爺。小姐過世後,我便請示大公子(譚永光),求他讓我打理‘張氏大宅’。大公子憐我孤弱,是於便答允了。我將大宅交托給自家遠親。是於這些年來,張氏大宅一直由我的遠房親戚黃泰安打理。大可不必擔心它會失修坍壞。”
譚朝誌聽了,眉頭一蹙,不安道:“我這樣迴去,合適嗎?”
黃伯心知譚朝誌是擔心黃泰安不接納。所以便道:“少爺,你多慮了。這黃泰安和我早年曾受過張家的救命之恩,我們一起發過誓,說要在有生之年,誠心報答。所以我讓他留守張氏大宅,也是為了讓其有一償夙願的機會啊。張氏大宅,本就是少爺你母家的遺產。你迴去住,名正言順,理當如此。我和泰安誠願服侍你左右,還望少爺你不棄。”
譚朝誌熱淚懣眶。經曆這麽多變故,看透了人情事世故,世態炎涼,他心已灰,誌已喪,意已冷。卻不料在這無可適從的境地,還能體會到這樣一份溫暖人心的真摯情誌。
方伯仲看了看黃伯。黃伯剛掠至的時候,他雖驚異於對方的輕功高絕,但並不怎麽在意,甚至冷對對方的致謝。可是此時,聽知對方為報恩,竟甘願終老為仆,不由得肅然起敬,躬身作禮道:“老人家,晚輩剛才失禮,還請海涵。”
黃伯端視方伯仲,慈藹微笑道:“年輕人,你貴姓?”
方伯仲虔誠答道:“晚輩姓方。”
黃伯點點頭,道:“方少俠眉宇間有紫氣直衝天庭。這是要走大運的征兆。看來,三年之內,少俠必功成圓滿,聲譽隆盛。”
方伯仲不相信道:“老人家,你這不是尋我開心嗎!”
譚朝誌卻在這時插嘴道:“方兄莫謙,黃伯精通相術,頗能識人。我今日之劫,他在三年前便已料中。奈何我一直戀棧名利,不肯提早抽身。迴想起來,真是後悔。人生一世,短短幾十年,何必那樣處心積慮,營營擾擾、執迷不悟呢!”
方伯仲沉默,不知如何迴答是好。
黃伯向譚朝誌道:“大少爺,我們上路吧。”
譚朝誌點頭,轉望韋詩求,喚了一聲:“求兒。”
韋詩求望了望方伯仲,雙眼含淚,他上馬,對譚朝誌點頭示意。譚朝誌向方伯仲拱手道:“方兄,告辭。”
方伯仲拱手道:“告辭。”
於是三人二馬,往山道遠處行去。方伯仲目送三人遠去。他還能清晰的聽見韋詩求的衣裘擺動,聽見她頭上的珠花迎風發出叮鈴叮鈴聲響。這是他魂牽夢繞的人啊,這是他的紅粉知音啊!他真想追過去,攔住她,留下她,擁抱她。可是他不能。本來今天他來這兒是為了要殺大仇:譚朝誌。搶迴自己的心上人:韋詩求。——這其實也是楊白羽安排他在此處等待的用意。其實楊白羽根本無意要放走譚、韋二人,他隻是遵照約定,將這兩個人留給方伯仲處置罷。可是到頭來呢?
到頭來,大仇走了,知音走了,天地間隻剩無邊的寂寞。
世上萬般苦事,無非死別與生離。
方伯仲在這天地蒼茫中想起李白的《雙燕離》——“惟悴一身在,孀雌憶故雄。雙飛難再得,傷我寸心中。”